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区域关联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庆旭 张彪 +1 位作者 史芸婷 郑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6,共9页
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及其辐射效应评估能够揭示研究区域生态-经济-社会耦合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特征。基于张承地区2013年遥感影像和生态服务价值化方法,评估分析了该区域地表覆被组成、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对北京市的辐射效益。结果发现... 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及其辐射效应评估能够揭示研究区域生态-经济-社会耦合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特征。基于张承地区2013年遥感影像和生态服务价值化方法,评估分析了该区域地表覆被组成、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对北京市的辐射效益。结果发现,张承地区约97%地表覆被为林草地和农田,是发挥生态屏障功能的主体;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可提供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 895亿元·a-1,高值区分布在林草植被集中的承德市以及张家口市的东南部地区;张承地区每年约有21%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以水和风为介质辐射到北京市,其中,怀来、赤城、宣化、涿鹿、崇礼和沽源等县与北京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关联度较高,是北京市外来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输入区。该研究对于揭示京津冀区域生态系统整体性以及科学构建区域生态修复与合作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区域关联 土地覆被 张承地区
下载PDF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夏季绿地小气候及人体环境舒适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彪 Majid AMANI-BENI +1 位作者 史芸婷 谢高地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5期77-86,共10页
评价城市绿地的小气候调节功能对于应对城市热岛效应与优化公园绿地设计有重要参考意义。该研究于2016年7—9月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开展了灌溉草地与荒草地、孤植树与群植树、水体与空旷地3种绿化配置模式下共12个样地的微气象要素观测... 评价城市绿地的小气候调节功能对于应对城市热岛效应与优化公园绿地设计有重要参考意义。该研究于2016年7—9月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开展了灌溉草地与荒草地、孤植树与群植树、水体与空旷地3种绿化配置模式下共12个样地的微气象要素观测,分析了公园草地、公园林地和公园水体的小气候状况,并评估了公园绿地夏季降温增湿和人体环境舒适度的特征。结果表明:(1)与空旷地相比,公园草地夏季平均可降温1.75%以及增湿5.06%,且定期灌溉草地的小气候调节功能明显优于荒草地;(2)公园林地平均可降温3.25%和增加湿度3.91%,孤植树的小气候效应明显低于群植树;(3)公园水体夏季平均降温1.56%与增湿8.10%,而且大面积水体的小气候调节效果更好;(4)综上,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夏季绿地平均可降温2.41%、增湿5.25%以及改善环境舒适度1.75%,公园林地的小气候调节功能明显优于公园草地和水体。因此,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建议优先布局群植树木与大面积水体,并加强公园草地的灌溉养护,以优化提升其公园小气候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小气候 夏季 人体环境舒适度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下载PDF
京津风沙源区防风固沙功能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时空响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彪 王爽 史芸婷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防风固沙功能受气象、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监测评估区域防风固沙功能对不同影响因子的响应状况可为生态保护工程的布局实施提供重要依据。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为例,基于NDVI指数和RWEQ模型,构建了植被覆盖度与防... 防风固沙功能受气象、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监测评估区域防风固沙功能对不同影响因子的响应状况可为生态保护工程的布局实施提供重要依据。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为例,基于NDVI指数和RWEQ模型,构建了植被覆盖度与防风固沙功能的同步变化指数模型,评估分析了工程区防风固沙功能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响应水平及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京津风沙源区防风固沙功能与植被覆盖度的同步变化指数(SI)波动增加,多年平均值达到0.85,说明区域防风固沙功能对植被覆盖度变化存在显著响应且整体表现出增强趋势;(2)评估期内工程区83%的地区防风固沙功能与植被覆盖度变化高度同步(SI>0.8),17%地区表现出较高程度的同步变化(0.6<SI≤0.8);(3)正蓝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等地区防风固沙功能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响应水平相对较高,而商都县、兴和县、乌兰察布等地区相对较低。因此,京津风沙源区防风固沙功能与植被覆盖度变化呈现为强同步性,植被覆盖度可作为防风固沙效益的直接监测指标,同时,对于同步变化指数(SI)相对较低的区域应注重综合采用植被恢复措施以外的工程或化学材料等沙障措施提升防风固沙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 植被覆盖 时空响应 同步变化 京津风沙源区
下载PDF
酶法修饰的油菜花粉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史芸婷 王刚 刘云鹏 《南方农机》 2016年第4期31-32,共2页
目的:利用木瓜蛋白酶与果胶酶对油菜花粉进行酶法修饰,研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木瓜蛋白酶和果胶酶对油菜花粉进行酶解,对酶解液进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dpph清除率的改变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目的:利用木瓜蛋白酶与果胶酶对油菜花粉进行酶法修饰,研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木瓜蛋白酶和果胶酶对油菜花粉进行酶解,对酶解液进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dpph清除率的改变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和果胶酶均有明显提高油菜花粉抗氧化活性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花粉 酶法修饰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桂林市辖区村庄分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史芸婷 李浩 陈小杰 《城乡建设》 2021年第9期60-61,共2页
一、关于村庄分类研究2020年6月《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深入落实城乡融合,要求分类推进村庄建设,村庄分类为其建设指明方向。村庄分类是优化村庄布局的基础。《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中将村庄分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 一、关于村庄分类研究2020年6月《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深入落实城乡融合,要求分类推进村庄建设,村庄分类为其建设指明方向。村庄分类是优化村庄布局的基础。《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中将村庄分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搬迁撤并类、特色保护类四种类型,但分类方法尚未统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庄布局 分类推进 村庄规划 村庄建设 城乡融合 统一标准 促进法
下载PDF
北京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被引量:44
6
作者 张彪 史芸婷 +1 位作者 李庆旭 谢高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11-1324,共14页
论文基于北京市湿地资源调查数据,重点评估了湿地调蓄洪水、供给水源、净化水质、蒸发降温和维护生境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结果表明,2014年北京市湿地面积5.14×10~4hm^2,其中46%为自然湿地,并集中分布在密云、房山和门头... 论文基于北京市湿地资源调查数据,重点评估了湿地调蓄洪水、供给水源、净化水质、蒸发降温和维护生境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结果表明,2014年北京市湿地面积5.14×10~4hm^2,其中46%为自然湿地,并集中分布在密云、房山和门头沟等远郊区。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年均调蓄洪水20.75×10~8m^3、供给水源9.44×10~8m^3、净化水体污染物(COD)4.22×10~4t、蒸发吸热3.03×10^(12)k J,并维护着较高质量生境0.96×10~4hm^2,其经济价值分别为158.95×10~8、11.89×10~8、1.69×10~8、4.21×10~8和10.84×10~8元。虽然这些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的78%来自于北京市远郊区的湖库与河流湿地,但是主城区湿地同样提供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且受益人群数量较高,因而更需重点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 经济价值 主要供给者 北京市
原文传递
基于城市热岛格局的绿地冷岛需求评估——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史芸婷 张彪 +2 位作者 高吉喜 佟跃 邵珊珊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41-1550,共10页
城市绿地具有明显的冷岛效应,开展城市绿地冷岛需求评估可为绿地规划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基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城市热岛空间格局,构建了绿地冷岛需求指数模型,并评估分析了绿地冷岛空间需求与配置要求。结果表明:2017年北京市朝阳... 城市绿地具有明显的冷岛效应,开展城市绿地冷岛需求评估可为绿地规划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基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城市热岛空间格局,构建了绿地冷岛需求指数模型,并评估分析了绿地冷岛空间需求与配置要求。结果表明: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热岛(地表温度≥40℃的区域)面积为6522hm^2,热岛斑块有619个,且南部斑块数量明显多于北部,斑块面积由西向东显著增大。为消除城市热岛效应,需布局绿地冷岛6154hm^2。其中,绿地冷岛高需求区面积1054hm^2,主要位于朝阳区南部的八里庄街道;中需求区面积2021hm^2,集中在双井、劲松和潘家园街道;低需求区零散分布,面积约3079hm^2。因此,位于生态空间内的冷岛需求区,绿地配置需要保证一定数量的绿地面积与绿量,并满足绿地斑块结构要求;而位于建设空间内的冷岛需求区,则需要重点提升与利用周边绿地的冷岛效率及辐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冷岛需求 城市绿地 格局 配置 北京市朝阳区
原文传递
A Review on the Driving Mechanisms of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被引量:5
8
作者 ZHANG Biao SHI Yunting WANG Shua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1期68-79,共12页
Ecosystem services have rapidly changed at the global and regional scales in recent years. Explor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s of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and projecting future change are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to inf... Ecosystem services have rapidly changed at the global and regional scales in recent years. Explor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s of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and projecting future change are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to inform policy and decision-making options for ecosystem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Although some research has analyzed the influences of land use or climate changes on ecosystem services,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mechanisms of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has not been carried out so far. This work elaborated on the mechanisms of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based on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ached four main conclusions.(1)Climate change and land use jointly determine the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through complex and interacting pathways.(2) Whereas the present research progresses mainly focu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single influencing factor, they fail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multiple influencing factors.(3) Although multi-scenario simulations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climate models are the main means used to predict future changes in ecosystem services,clarifying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s of multiple factors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future projec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4) Therefor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ecosystem services,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o detect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to major ecological projects, which is crucial to the selection of restoration measures and the regional arrangement of ecosystem conservation pro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services land use climatic change impact factor identification future proje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