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母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李广柳 朱莹 +2 位作者 徐咏强 温永琴 叶伟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74-576,共3页
胃母细胞瘤(gastroblastoma)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具有间叶和上皮双向分化特征的肿瘤,由美国病理学家Miettinen等[1]于2009年率先报道并命名。由于该肿瘤极为罕见且组织形态多样,临床工作中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本研究对1例胃母细胞瘤进... 胃母细胞瘤(gastroblastoma)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具有间叶和上皮双向分化特征的肿瘤,由美国病理学家Miettinen等[1]于2009年率先报道并命名。由于该肿瘤极为罕见且组织形态多样,临床工作中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本研究对1例胃母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以期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基因融合
原文传递
慢病毒载体介导HIF-1α基因修饰骨髓间质干细胞促进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 被引量:5
2
作者 叶伟标 邓宇斌 +1 位作者 叶美红 蔡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6-261,共6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HIF-1α基因修饰骨髓间质干细胞,获得稳定转染HIF-1α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于缺血后3h经股静脉...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HIF-1α基因修饰骨髓间质干细胞,获得稳定转染HIF-1α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于缺血后3h经股静脉进行体内移植。在细胞移植后的1、7、14、28d进行神经功能检查,使用TTC染色观察缺血体积,分别通过TUNEL和pax6、DCX抗体免疫荧光双标分析缺血侧脑组织的神经细胞凋亡及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存活情况。结果:脑缺血BMSCs-mHIF-1α治疗组在14d和28d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缺血组(P<0.05),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脑缺血BMSCs-mHIF-1α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小于缺血组;脑缺血BMSCs-mHIF-1α治疗组缺血侧脑组织的神经细胞凋亡在14d和28d明显少于缺血组(P<0.05);细胞移植后7d,脑缺血BMSCs-mHIF-1α治疗组在海马区域观察到pax6/DCX细胞数量明显多于缺血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HIF-1α修饰骨髓间质干细胞能够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抗凋亡及激活并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迁移至缺血区可能是静脉注射HIF-1α修饰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脑缺血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脑缺血 缺氧诱导因子-1 细胞凋亡
下载PDF
MicroRNA-200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对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叶伟标 徐咏强 +4 位作者 李妤玲 卢碧燕 杨湘玲 刘焕亮 李仲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5-340,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00c(miR-200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SW620肠癌细胞株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5例结直肠癌组织和配对邻近正常肠粘膜组织中miR-200c的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将miR-200c模拟物瞬... 【目的】探讨microRNA-200c(miR-200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SW620肠癌细胞株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5例结直肠癌组织和配对邻近正常肠粘膜组织中miR-200c的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将miR-200c模拟物瞬时转染SW620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CCK-8试剂盒和Transwell小室装置检测上调miR-200c的表达对SW62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iR-200c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体外细胞实验显示,SW620细胞株在转染miR-200c模拟物后,ZEB1蛋白表达受抑制,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表达升高,而间质表型标志物Vimentin表达下降;上调miR-200c表达可抑制SW62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结论】miR-200c低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相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200c 结直肠癌 肿瘤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BMSCs移植后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脑缺血神经功能改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叶伟标 邓宇斌 +4 位作者 王晔 蔡拓 周艳芳 叶美红 李燕 《解剖学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缺血对照组和移植治疗组(n=24/组),缺血24h后移植治疗组经尾静脉移植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骨髓...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缺血对照组和移植治疗组(n=24/组),缺血24h后移植治疗组经尾静脉移植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106cells/mLPBS)。移植后14d用Nissl染色观察移植前后缺血脑组织神经元缺损变化。于移植后1、7和14d用mNSS评分检测大鼠神经功能综合评价,于移植后1、3、7和14d用ELISA方法检测缺血中心区脑组织和缺血半暗带中的海马和皮质中VEGF的表达。移植后14d用免疫荧光观察移植后缺血侧海马新生神经元的迁移。结果BMSCs移植14d后大鼠脑缺血损伤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Nissl染色发现BMSCs移植组缺血脑组织中尼1氏体的缺损比对照组少。BMSCs移植组缺血半暗带区的海马在1和3d[(63.324±0.625)pg/mL,(60.125±1.127)pg/mL]与对照组[(31.097±0.677)pg/mL,(35.05±0.681)pg/mL]相比VEGF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区的皮质中VEGF的表达在BMSCs移植后7和14d[(36.945±0.625)pg/mL,(32.177±1.127)pg/mL],与对照组比[(31.219±0.677)pg/mL,(25.636±0.681)pg/mL]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第14天,BMSCs移植组能观察到缺血侧海马新生神经元的迁移。结论BMSCs移植后可使大鼠脑缺血损伤的神经功能显著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为移植的BMSCs通过分泌VEGF等营养因子,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向脑缺血损伤区迁移,参与损伤修复从而改善脑缺血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缺血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纵隔原发性室管膜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叶伟标 徐咏强 +2 位作者 梁远秋 何建芳 杨湘玲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性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纵隔原发性室管膜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中年女性,因胸背部不适半年余,CT发现纵隔肿物3天入院。术中见肿物位于右后纵...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性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纵隔原发性室管膜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中年女性,因胸背部不适半年余,CT发现纵隔肿物3天入院。术中见肿物位于右后纵隔脊椎旁,边界相对清晰,肿物大小6 cm×5 cm×3 cm,切面灰黄色,质软。镜下见肿瘤组织形态结构多样,以乳头、假乳头结构为主,可见囊性变、小梁状和筛孔状结构;局部脉管内见肿瘤浸润;肿瘤细胞呈立方状或高柱状,胞质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GFAP、CD56、ER、PR均(+)。结论纵隔原发性室管膜瘤极为罕见,临床及影像学上容易误诊,熟悉其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征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纵隔肿瘤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miR-155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IgAN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叶伟标 李仪 +3 位作者 刘涛 王珍 李仲均 黄素然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58-361,373,共5页
目的:检测miR^(-1)55在Ig A肾病(IgA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活检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介导miR^(-1)55 mimics瞬时转染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 目的:检测miR^(-1)55在Ig A肾病(IgA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活检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介导miR^(-1)55 mimics瞬时转染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snail、fibronectin、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miR^(-1)55在IgAN组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肾活检组织中miR^(-1)55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呈正相关关系,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关系;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上调miR^(-1)55表达可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间质表型标志物fibronectin表达升高,而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降。结论:miR^(-1)55的表达上调与IgAN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IgAN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5 WNT/Β-CATENIN IG A肾病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10kV开关柜常见故障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4
7
作者 叶伟标 《电世界》 2013年第5期7-9,共3页
10kV开关柜由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互感器以及控制、测量、保护、调节等装置组成,其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因缺陷而发生故障,造成开关柜整体性能缺失。常见故障主要为断路器机构故障、开关柜发热故障及操作卡阻故障。下面对1... 10kV开关柜由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互感器以及控制、测量、保护、调节等装置组成,其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因缺陷而发生故障,造成开关柜整体性能缺失。常见故障主要为断路器机构故障、开关柜发热故障及操作卡阻故障。下面对10kV开关柜常见故障作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KV开关柜 常见故障分析 高压断路器 隔离开关 接地开关 装置组成 机构故障 卡阻故障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亚柱 邓宇斌 +3 位作者 甘丹卉 叶伟标 叶美红 陈永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3-387,392,共6页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骨髓来源的表达nestin的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并诱导分化神经元样细胞的潜能,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理想的供体。【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成年SD大鼠MSC,传至第6代的MSC接种在前一天涂...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骨髓来源的表达nestin的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并诱导分化神经元样细胞的潜能,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理想的供体。【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成年SD大鼠MSC,传至第6代的MSC接种在前一天涂有100μg/L多聚赖氨酸的塑料培养瓶或培养皿中,用含100mL/LFBS的DMEM/F12培养液添加10ng/mL bFGF的培养液培养并以DMSO、BHA与Forskolin等诱导剂联合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流式细胞仪鉴定诱导前MSC的细胞表面抗原,免疫荧光检测诱导前及诱导后6h、12h、24h神经元特异性抗原nestin、NF-200和GFAP表达率。【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传至第6代MSC表面抗原CD29和CD44阳性率分为98.8%,96.6%,CD34和CD45阴性。免疫荧光鉴定传至第6代的MSC表达nestin阳性率为57.1%±6.9%,不表达NF-200和GFAP。诱导后30min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诱导后6h、12h、24h经nestin和NF-200免疫荧光鉴定,诱导后6h、12h、24 h nestin阳性率分别为96.5%±1.9%,88.1%±5.4%,33.5%±5.4%,NF-200阳性率分别为90.1%±2.9%,97.5%±1.3%,98.1%±1.6%。【结论】骨髓来源的nestin阳性的MSC具有神经祖细胞特性并且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神经祖细胞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缺血大鼠体内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晔 邓宇斌 +2 位作者 李燕 叶伟标 叶美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9-524,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SD大鼠脑缺血后迁移至脑损伤区的影响。方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PBS对照组、脑缺血MSCs治疗组。将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SD大鼠脑缺血后迁移至脑损伤区的影响。方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PBS对照组、脑缺血MSCs治疗组。将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MSCs,在脑缺血1d后经尾静脉注射入大鼠体内;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缺血半暗带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分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CXCR4的表达率;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结果:GFP转染率大约87%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时定量PCR显示大鼠海马分泌的SDF-1α在1d时达到峰值,1-14d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14d后开始缓慢下降,而皮质分泌的SDF-1α在第3d开始缓慢上升,14d才达到峰值;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的CXCR4有14%;GFP标记的BMSCs移植后6h发现聚集在大脑中动脉起始处(嗅球),在第3d后在丘脑等缺血半暗带区,在14d后皮质处的GFP+BMSCs已有明显的增加。结论:损伤组织SDF-1α浓度的升高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增加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CXC趋化因子受体4 脑缺血
下载PDF
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顺金 吴笑英 +3 位作者 何锦添 王凤平 叶伟标 李伟滔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939-943,共5页
目的:研究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Trop2蛋白在鼻咽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鼻咽癌组织及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 目的:研究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Trop2蛋白在鼻咽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鼻咽癌组织及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CD105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统计分析鼻咽癌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MVD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慢性鼻咽炎组织比较,Tro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Tro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鼻咽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鼻咽癌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79,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MVD密切相关。Trop2蛋白可通过促进肿瘤内血管增生,从而促进鼻咽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免疫组织化学 CD105 肿瘤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Wnt/β-catenin在IgA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珍 冼丽英 +2 位作者 叶伟标 刘国辉 李仪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6期506-509,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基因在IgA肾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分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En Visio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IgA肾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患者肾活检组...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基因在IgA肾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分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En Visio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IgA肾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患者肾活检组织中Wnt/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基因snail、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中β-catenin、snail、MMP-7、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β-catenin、snail在伴有轻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的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IgA肾病患者(P<0.05),其后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逐渐下降。MMP-7、α-SMA在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Wnt/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基因在IgA肾病中表达异常,可能参与IgA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小管间质损伤 WNT/Β-CATENIN RT-PCR WESTERN BLOT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Trop2与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顺金 吴笑英 +4 位作者 何锦添 傅明 王凤平 叶伟标 李伟滔 《新医学》 2019年第9期708-713,共6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相关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1例鼻咽癌和24例慢性鼻咽炎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Trop2、E-Cadherin蛋白表达强度,分...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相关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1例鼻咽癌和24例慢性鼻咽炎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Trop2、E-Cadherin蛋白表达强度,分析两者表达强度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Trop2与E-Cadherin表达的关系.结果Tro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E-Cadherin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低表达率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P均<0.05).鼻咽癌Ⅲ~Ⅳ期者的Trop2蛋白高表达率高于Ⅰ~Ⅱ期者、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率高于Ⅰ~Ⅱ期者,有淋巴结转移者的Trop2蛋白高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鼻咽癌组织中Trop2蛋白的高表达与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有关(关联系数为0.383,P<0.05).结论Trop2及EMT相关蛋白E-Cadherin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Trop2可能通过抑制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导致EMT而促进鼻咽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钙黏附蛋白E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H_2O_2预处理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凋亡适应性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宇斌 李士勇 +4 位作者 叶伟标 叶美红 吴洪福 黄应雄 冯鉴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H2O2预处理对高浓度H2O2引起骨髓间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经体外培养扩增、纯化、鉴定。BMSC分别被暴露于0,50,100,200,300,400,500μmol/LH2O2,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浓度H2O2处理... 【目的】探讨低浓度H2O2预处理对高浓度H2O2引起骨髓间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经体外培养扩增、纯化、鉴定。BMSC分别被暴露于0,50,100,200,300,400,500μmol/LH2O2,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浓度H2O2处理对BMSC细胞凋亡的影响。然后分别用20μmol/L,50μmol/L,100μmol/LH2O2预处理24h,用FCM和Hoechst33324染色观察低浓度H2O2预处理对高浓度H2O2引起骨髓间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不同浓度H2O2预处理组BMSC Caspase-3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BMSC经体外培养扩增、流式细胞仪鉴定,符合其表面标志,FCM检测凋亡显示:H2O2呈浓度依赖性诱导BMSC凋亡,且50μmol/LH2O2预处理可降低500μmol/LH2O2诱导的BMSC凋亡率;Hoechst33324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BMSC染色质分布均匀,为弥散均匀的低强度荧光;500μmol/LH2O2组BMSC胞核呈浓染致密的固缩形态或颗粒状荧光;50μmol/LH2O2预处理组所致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500μmol/LH2O2处理组所引起的细胞凋亡数,100μmol/LH2O2预处理组所致的凋亡细胞数与500μmol/LH2O2处理组比较无明显差异。RT-PCR结果显示50μmol/LH2O2预处理组与单独使用500μmol/LH2O2处理组比较,其BMSC的Bcl-2表达增加和Caspase-3基因表达降低(P<0.05),100μmol/LH2O2预处理组与单独使用500μmol/LH2O2处理组比较,其BMSC的Bcl-2、Caspase-3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H2O2预处理对BMSC凋亡具有适应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2O2预处理使BMSCBcl-2基因表达增加和Caspase-3基因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凋亡 BMSC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肿瘤中Ezrin、E-cadherin及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冼丽英 尹有群 +2 位作者 赵东晖 赵继红 叶伟标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8期2653-2657,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Ezrin、E-cadherin和EGFR的表达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有随访资料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包括卵巢癌77例和11例良性、9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并随机选取正常卵巢组织7例,应用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E...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Ezrin、E-cadherin和EGFR的表达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有随访资料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包括卵巢癌77例和11例良性、9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并随机选取正常卵巢组织7例,应用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E-cadherin和EGFR的表达。结果 Ezrin和E-cadherin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交界卵巢上皮肿瘤组织及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呈递减趋势,并与卵巢癌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而EGFR表达的呈上升趋势,其表达与卵巢癌FIGO分期及腹腔种植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Ezrin和E-cadherin阴性表达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缩短,而EGFR阴性表达患者累积生存率高。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Ezrin、E-cadherin的阴性及EGFR的阳性表达是卵巢癌患者生存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Ezrin与E-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结论 Ezrin与卵巢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是卵巢癌不良预后因素,并协同调节E-cadherin和EGFR而影响卵巢癌细胞的粘附和转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RIN E-CADHERIN EGFR 卵巢癌
下载PDF
丙泊酚在硬膜外麻醉中镇静作用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伟标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0期319-320,共2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硬膜外麻醉中镇静作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广东医学院附属三水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收集的10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进行卵巢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丙泊酚组(50例),于硬膜外穿刺点注入利多卡因行硬膜...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硬膜外麻醉中镇静作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广东医学院附属三水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收集的10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进行卵巢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丙泊酚组(50例),于硬膜外穿刺点注入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麻醉,在切皮以前,给与静脉注射丙泊酚的负荷量和维持量;Ⅱ组为咪唑安定组(50例),硬膜外麻醉切皮之前采用咪唑安定静脉注射,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记录两组患者在注入镇静药物后的临床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对比两种药物的镇静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手术中镇静效果,并将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丙泊酚组患者比咪唑安定组患者起效更快,恢复时间更短,患者清醒较早,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更快,遗忘作用较好,二者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镇静效果比咪唑安定组效果更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作为一种麻醉的辅助用药,可以起到明显的镇静作用,很好地促进患者麻醉后的恢复,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丙泊酚 咪唑安定 镇静作用
下载PDF
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方法与Lee分级方法的比较及其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冼丽英 叶伟标 +1 位作者 尹有群 卢义生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21-827,共7页
目的:研究IgA肾病新评价标准牛津病理分型方法与Lee分级方法的相关性,探讨牛津分型病理指标与IgA肾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7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病理资料,分别按照Lee分级标准和IgA肾病牛津分型标准进行评价... 目的:研究IgA肾病新评价标准牛津病理分型方法与Lee分级方法的相关性,探讨牛津分型病理指标与IgA肾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7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病理资料,分别按照Lee分级标准和IgA肾病牛津分型标准进行评价,比较两种病理分型方法间的相关性,及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 h-UPro)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根据牛津分型中各个病理指标进行分组,分为M0组与M1组,E0组与E1组,S0组与S1组,T0、T1与T2组,无新月体、新月体<25%组和新月体25%~75%组,<25%球性硬化组和≥25%球性硬化组,分别比较各分组间的BUN、Scr、eGFR、24 h-UPro等临床指标。结果: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与Lee分级呈正相关,两种方法均与BUN、Scr正相关,与eGFR负相关,而与24 h-UPro均无相关性。牛津病理评分指标M、E、S、T分组,新月体分组和球性硬化分组间IgA肾病患者eGFR有明显差异并呈负相关;M0组与M1组间在BUN、Scr、血尿酸(UA)中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BMI、MAP、血脂(甘油三脂、胆固醇)等无明显差异。E0组与E1组间BUN、BMI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Scr、血脂等无明显差异。S0组与S1组间BUN、Scr、总胆固醇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BMI、MAP等无明显差异。T0、T1与T2组间BUN、Scr、MAP、UA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而BMI、血脂等无明显差异。新月体分组间BUN、Scr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UA、血脂等无明显差异。球性硬化分组间BUN、Scr、MAP、UA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BMI、血脂等无明显差异。T分组间和球性硬化分组间24 h-UPro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M、E、S分组及新月体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方法与Lee分级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IgA肾病具有临床适用性。牛津病理分型病理指标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增生为活动性病变,经治疗可逆转,而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则为慢性化指标,可提示IgA肾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牛津病理分类 Lee分级 穿刺活检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不同穿刺间隙在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伟标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07Z期12-12,14,共2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穿刺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我院11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I组在L3~4进行穿刺麻醉,II组在L2~3进行穿刺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 II组患者的麻醉药物首次剂量、起效时间优于I组,P<0... 目的探讨在不同穿刺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我院11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I组在L3~4进行穿刺麻醉,II组在L2~3进行穿刺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 II组患者的麻醉药物首次剂量、起效时间优于I组,P<0.05,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在L2~3间隙进行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能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术 穿刺间隙
下载PDF
PAK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Cox回归分析
18
作者 郑锐年 林顺欢 +7 位作者 贾筠 关灵 刘淳 林钦雄 陈丽娟 张玉娟 叶伟标 廖玉婷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6期2455-2458,共4页
目的检测p21蛋白激活激酶4(PAK4)在乳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因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共96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评估PAK4的表达情况,分析PAK4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淋... 目的检测p21蛋白激活激酶4(PAK4)在乳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因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共96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评估PAK4的表达情况,分析PAK4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肿瘤分级、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以及HER2状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96例乳腺癌患者PAK4阳性的占69.8%,阴性的占30.2%,其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数>3的患者的PAK4阳性表达比例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数≤3的患者(P=0.020),PAK4的表达阳性与肿瘤大小(P=0.016)及晚期的TNM分期(Ⅲ期)(P=0.002)均显著相关,PAK4高表达的患者其3年和5年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显著低于PAK4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26),PAK4和淋巴结转移数是无病生存率(HR=2.876,P=0.013;HR=3.341,P<0.001,)和总生存率(HR=3.459,P=0.006;HR=2.378,P=0.014)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AK4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密切相关,乳腺癌组织中PAK4高表达为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K4 乳腺癌 表达 预后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应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扩增的临床意义
19
作者 赵东晖 卢义生 +2 位作者 何建芳 叶伟标 温永琴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6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扩增情况,为女性子宫颈病变的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新途径。方法:收集60例妇女患者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的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第2代杂交捕获法(HC2)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 目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扩增情况,为女性子宫颈病变的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新途径。方法:收集60例妇女患者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的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第2代杂交捕获法(HC2)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HPV-DNA)、FISH法hTERC基因检测及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证实,做出宫颈病变的最后诊断。结果:随着细胞学病变程度的加重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级别增加,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增加(χ2=11.111,χ2=10.824,P<0.05);HPV感染率随着细胞学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χ2=6.570,P<0.05);HPV阳性患者中hTERC扩增明显高于HPV阴性患者(χ2=38.723,P<0.05)。结论:h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密切相关,通过hTERC基因是否扩增可以很好区分低度与高度病变,hTERC基因的扩增可能是HPV感染致端粒酶活性增加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 荧光原位杂交 HTERC基因
下载PDF
不同老化因素对互感器伞套老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锡球 吕伟桃 +4 位作者 王斌 邓海辉 吴轲 曾宪文 叶伟标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74,共5页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分析了硅橡胶伞套老化前后宏观表面结构变化和微观官能团变化,通过氙灯老化、湿热老化、电晕老化、户外自然老化和室内自然老化试验,研究互感器表面硅橡胶材料在不同因素影响...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分析了硅橡胶伞套老化前后宏观表面结构变化和微观官能团变化,通过氙灯老化、湿热老化、电晕老化、户外自然老化和室内自然老化试验,研究互感器表面硅橡胶材料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理化、电气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氙灯老化对硅橡胶硬度的影响最显著,硬度从37.0HA增加到45.40HA;湿热老化对硅橡胶镜像光泽度的影响最显著,镜像光泽度从75下降至40;自然户外老化对硅橡胶憎水性的影响最显著,静态接触角从115.4°下降至102.1°。通过测试老化硅橡胶的硬度、镜像光泽度、憎水性和表面电阻来评价各因素对硅橡胶伞套老化的影响大小,研究结果有助于对运行中的互感器老化程度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感器 硅橡胶 氙灯老化 湿热老化 电晕老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