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放射免疫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好好 厉向 +2 位作者 夏君慧 张琦 张旭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989-992,共4页
目的 建立以125I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一硫氧还融合蛋白(MOG融合蛋白)介导的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作为测定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血清抗MOG抗体的新方法.方法 Na125I标记MOG融合蛋白,以MOG融合蛋白免疫... 目的 建立以125I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一硫氧还融合蛋白(MOG融合蛋白)介导的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作为测定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血清抗MOG抗体的新方法.方法 Na125I标记MOG融合蛋白,以MOG融合蛋白免疫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将125I -MOG融合蛋白与小鼠血清标本结合,孵育后与兔抗鼠IgG结合,收集沉淀,用γ放射性检测仪测定抗MOG抗体水平.结果 成功制备纯度较高的125I-MOG融合蛋白,当实验条件为Na125I 投料量1mCi,MOG融合蛋白量60μg时,获得较好的标记率48.3631%,最高的比放射性320 043.7 Bq/μg.应用新型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抗MOG抗体,MOG组血清抗MOG抗体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较为敏感的测定血清抗MOG抗体的放射免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自身抗体 多发性硬化 放射免疫分析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周赛君 朱蓓蕾 +3 位作者 金得辛 夏君慧 叶好好 张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18-22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105例年龄≤60岁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并与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105例年龄≤60岁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并与71名同龄健康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ACE DD基因型频率为0.33,对照组为0.18(两者比较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浆AngⅡ水平为(31±11)ng/L,与对照组为(29±8)ng/L,两组比较P>0.05,但ACE DD基因型患者血浆An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同组DI型和Ⅱ型(P<0.01)。 结论 年龄<60岁的脑梗死患者发病原因可能与ACE D等位基因频率增高、血浆AngⅡ水平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中青年 脑梗死 发病原因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旭 夏君慧 叶好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发病中的作用及免疫抑制性药物(雷公藤多甙)对其的影响。方法:按Asbury标准选择GBS患者43例,以分层随机原则分为2组,分别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对照组)和雷公藤多甙(治疗...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发病中的作用及免疫抑制性药物(雷公藤多甙)对其的影响。方法:按Asbury标准选择GBS患者43例,以分层随机原则分为2组,分别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对照组)和雷公藤多甙(治疗组)治疗,并取静脉血和脑脊液配对标本2ml,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6。结果:(1)治疗前GBS患者血清、脑脊液中IL-6测定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2)治疗前GBS患者脑脊液中IL-6与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相关密切;(3)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降低的程度亦是治疗组明显(P<0.05)。结论:脑脊液中IL-6可作为GBS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指标之一。雷公藤多甙抑制脑脊液患者的异常免疫应答优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G-13综合征 脑脊液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赛君 朱蓓蕾 +3 位作者 金得辛 夏君慧 叶好好 张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 173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 /缺失 (D/I)多态性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 173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 /缺失 (D/I)多态性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 ,脑梗死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频率为 0 .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2 4 (P <0 .0 1)。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异常与发病年龄≤ 6 0岁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有关。脑梗死组中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 2 9.8± 10 .2ng/L ,与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同组DI基因型和Ⅱ基因型者 (P <0 .0 1)。发病年龄≤ 6 0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最明显。结果提示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是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小于 6 0岁的脑梗死者可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等位基因频率增高、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聚合酶链反应 脑梗死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血管紧张素Ⅱ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Binswanger病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旭 夏君慧 +2 位作者 金得辛 林捷 叶好好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国人汉族 Binswanger病 (BD)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测定 111例中国汉族 BD、98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10 2名正常对照者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 D)多态性 ,用...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国人汉族 Binswanger病 (BD)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测定 111例中国汉族 BD、98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10 2名正常对照者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 D)多态性 ,用比色法测定血清 ACE水平 ,调查 BD的危险因素及家族史。结果  BD组 DD型基因频率为 0 .6 4,高于高血压病组的 0 .31(P<0 .0 1)和正常对照组的 0 .17(P<0 .0 1) ,且 D等位基因亦明显高于高血压病组和正常对照组 (P<0 .0 1)。 BD组中 MRI所见轻 ( )、中 ( )、重 ( )三度的DD型基因频率和 D等位基因亦高于对照组 (P<0 .0 1)。 BD组血清 AC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其中 DD基因型血清 ACE水平又高于同组 DI基因和 II基因 (P<0 .0 1)。 ACE基因型分布与 BD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是国人汉族 BD独立危险因素 ,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SWANGER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4D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汉旻 陈晓丽 +5 位作者 叶好好 毕涌 潘东波 徐丽英 吴建波 黄海波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4期134-137,共4页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磷酸二酯酶4D(phosphodiesterase 4D,PDE4D)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atherothrombosis ischemic stroke,AIS)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235例浙南...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磷酸二酯酶4D(phosphodiesterase 4D,PDE4D)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atherothrombosis ischemic stroke,AIS)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235例浙南地区汉族人群AIS患者和105例非脑卒中对照组PDE4D基因SNP83、32酶切多态性。结果 AIS患者PDE4D基因SNP83 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是AIS的危险因素(OR=1.718,95%CI:1.120~2.633;P=0.012);CC+CT基因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1.875,95%CI=1.137~3.092);调整糖尿病、HDL-C等危险因素后,差异仍存在(OR=2.023,95%CI:1.207~3.391)。PDE4D基因SNP32位点在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国汉族人群,PDE4D基因SNP83是AIS的危险因素,而SNP32与AIS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4D 单核苷酸多态性 脑梗死 遗传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6、sIL-2R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旭 夏君慧 叶好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G-B综合征 血清 脑脊液 IL-6 SIL-2R 雷公藤多甙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夏君慧 叶好好 +1 位作者 厉向 张旭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MS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MS患者72例,包括复发缓解型MS(RRMS)62例、继发进展型MS(SPMS)7例及原发进展型MS(PPMS)3例;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24例;以32名健康体检者为健... 目的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MS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MS患者72例,包括复发缓解型MS(RRMS)62例、继发进展型MS(SPMS)7例及原发进展型MS(PPMS)3例;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24例;以32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NC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D_3]进行检测,所有MS患者在留取血标本的同时进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对其中15例急性复发期RRMS患者在缓解期再次行血清25(OH)D_3检测和EDSS评分。结果 MS组、NC组及NMO组间血清25(OH)D_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5,P<0.01),MS组及NMO组均低于NC组(分别P<0.01,P<0.05),但MS组与NM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MS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NC组(P<0.01),但与RRMS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RMS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缓解期高于急性复发期(t=2.92,P<0.05),但仍低于NC组(P<0.01)。结论 MS及NMO患者体内维生素D不足,且维生素D不足贯穿于MS的不同病程阶段,RRMS患者急性复发期维生素D不足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 维生素D 电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复方参芪合剂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邵锦根 叶好好 +1 位作者 李佳 张旭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研究复方参芪合剂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的有效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经纯化的电鳐乙酰胆碱受体(AChR)免疫的Lewis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参芪组和地塞米松组(DXM)3组,每组各10只。治疗前后分别对3组鼠进行... 目的研究复方参芪合剂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的有效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经纯化的电鳐乙酰胆碱受体(AChR)免疫的Lewis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参芪组和地塞米松组(DXM)3组,每组各10只。治疗前后分别对3组鼠进行行为学评分,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ChR抗体(IgG)水平,ELISA法检测抗体亚型IgG1、IgG2a水平,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种细胞因子分泌型细胞的比例。结果 (1)行为学评分:复方参芪组与DXM组分别为(0.42±0.31)分和(0.26±0.15)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0.83±0.43)分](P<0.05);(2)AChR抗体水平:复方参芪组[(16.26±2.31)nmol/L]低于对照组[(24.15±2.45)nmol/L],但高于DXM组[(12.41±2.92)nmol/L](均P<0.01)。(3)细胞因子分泌型细胞比例:IFN-γ及IL-4分泌型细胞比例复方参芪组[分别为(32.48±5.32)%、(21.58±7.17)%]和地塞米松组[分别为(24.74±3.19)%、(20.40±4.13)%]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20±4.17)%、(29.12±4.87)%](分别P<0.01、P<0.05),复方参芪组IFN-γ分泌型细胞比例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但两组间IL-4分泌型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分泌型细胞比例,复方参芪组[(30.60±7.04)%]分别高于对照组[(23.90±4.72)%]和地塞米松组[(18.47±5.29)%](均P<0.05),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参芪合剂对EAMG有一定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细胞比例、促进免疫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复方参芪合剂 治疗 免疫调节
下载PDF
血清连接素抗体水平在重症肌无力伴胸腺异常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惠民 张旭 +3 位作者 夏君慧 王珏 孙成超 叶好好 《浙江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连接素抗体(TitinAb)在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异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112例MG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确定胸腺增生和胸腺瘤的诊断,并根据胸腺病理结果分为3组,即MG伴胸腺瘤(MGT)组、MG伴胸腺增生(MGH)组及胸腺正常(MGN)组,采... 目的探讨连接素抗体(TitinAb)在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异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112例MG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确定胸腺增生和胸腺瘤的诊断,并根据胸腺病理结果分为3组,即MG伴胸腺瘤(MGT)组、MG伴胸腺增生(MGH)组及胸腺正常(MGN)组,采用ABC-ELISA法测定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和ELISA法测定血清TitinA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穴1雪MGT组TitinAb阳性率为72.9%,明显高于MGH组的12.5%和MGN组的22.2%(均P<0.05);(2)血清TitinAb阳性者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及血清AChRAb水平均高于血清TitinAb阴性者(均P<0.01);(3)MG患者血清TitinAb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血清AChRAb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4)随访发现TitinAb阳性者术后1.5年内症状再度加重9例12次,中位复发时间10个月,明显高于TitinAb阴性者的1例次(P<0.05)。结论血清TitinAb水平可能是MGT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患者 胸腺增生 连接素 重症肌无力 临床意义 病情严重程度 根据 水平 目的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IL-6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旭 夏君慧 叶好好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 6 )及其可溶性受体 (sIL 6R)在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发病中的作用及免疫抑制性药物对其影响。方法 按Asbury标准选择GBS患者 4 3例 ,并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0~Ⅴ级 )。其中Ⅱ级 13例 ,Ⅲ级 2 3例 ,Ⅳ级 ...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 6 )及其可溶性受体 (sIL 6R)在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发病中的作用及免疫抑制性药物对其影响。方法 按Asbury标准选择GBS患者 4 3例 ,并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0~Ⅴ级 )。其中Ⅱ级 13例 ,Ⅲ级 2 3例 ,Ⅳ级 7例。按分层随机原则 ,将GBS者分为 2组 ,分别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 (激素 )和雷公藤多甙治疗 ,在开始前、治疗后第 8周各按统一标准进行评估 1次 ,并取静脉血和脑脊液 (CSF)配对标本 2mL ,用ELISA法测定sIL 6R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 6。结果  (1)病初GBS者血清IL 6、sIL 6R分别为 (6 9.73± 2 5.2 5)ng/L和 (4 6 .6 5± 11.59) 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7.94± 5.6 6 )ng/L和 (2 9.2 5± 11.0 4 )μg/L(t =13.16 ,7.33,P <0 .0 0 1) ,此外CSFIL 6、sIL 6R分别为 (14.33± 6 .6 9)ng/L和 (9.4 5± 0 .98) μg/L ,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35± 2 .79)ng/L和 (1.38± 0 .50 ) μg/L(t=10 .0 2 ,4 8.4 8,P <0 .0 0 1)。(2 )病初GBS者CSFIL 6、sIL 6R与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相关密切 (r=0 .6 7,0 .4 8,P <0 .0 1)。(3)雷公藤多甙与激素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雷公藤多甙组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进步 1级以上者为 90 .3% ,明显高于激素组的6 1.9% (x2 =5.0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雷分藤多甙 IL-6 SIL-6R
下载PDF
人体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的ELISA法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成业 贺彩芳 +3 位作者 郑荣远 叶好好 潘长旺 梁韶晖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 评估ELISA法检测人体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法 ,对 34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进行血清抗体检测 ,并随访 15个月。结果 发病后 0 5~ 1个月血清抗体阳性率为 94 12 % ,4个月为 92 5 9% ,15个月为 7... 目的 评估ELISA法检测人体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法 ,对 34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进行血清抗体检测 ,并随访 15个月。结果 发病后 0 5~ 1个月血清抗体阳性率为 94 12 % ,4个月为 92 5 9% ,15个月为 76 92 % ,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 94 12 % ,特异性为 82 35 %。结论 ELISA检测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辅助诊断 ELISA 血清抗体
下载PDF
痔疮术后中药坐浴护理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叶好好 朱智宇 邵莉芸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804-2805,共2页
目的:分析痔疮术后中药坐浴护理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痔疮患者7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0例。对照组接受高锰酸钾外洗用药,观... 目的:分析痔疮术后中药坐浴护理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痔疮患者7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0例。对照组接受高锰酸钾外洗用药,观察组接受术后中药坐浴联合高锰酸钾外洗用药,比较患者预后护理满意情况,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术后不适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9.17%,高于对照组的95.83%(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8.89%,高于对照组的95.56%(P<0.05);观察组临床不适症为12例(3.33%),低于对照组的34例(9.44%)(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痔疮术后患者进行中药坐浴护理可改善其睡眠质量,护理效果好,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疮 中药坐浴护理 睡眠质量 影响分析
下载PDF
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君慧 张旭 +2 位作者 周赛君 林捷 叶好好 《浙江医学》 CAS 2002年第8期451-453,45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 ,对158名健康成人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9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 (I/D)多态性进行检测 ,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 ,对158名健康成人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9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 (I/D)多态性进行检测 ,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相关的因素。 结果 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和高血压组 (P<0.05)。发病年龄在60岁以上者 ,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高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 (P<0.05、P<0.01) ;而60岁以下起病者 ,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则与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无差别 (均P>0.05) ,而高血压组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ACEDD基因型是高血压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 ,发现高血压时间是高血压脑梗死的保护因素。结论 ACEDD基因型携带者发生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性增高 ,早期发现及治疗高血压对降低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生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血压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血脂 血糖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Bcl-2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旭 夏君慧 +1 位作者 孙成超 叶好好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cl 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双标记免疫荧光方法测定 4 7例临床确诊的MG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Bcl 2蛋白表达和CD3+T细胞Bcl 2蛋白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 (MFI)。结果 ...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cl 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双标记免疫荧光方法测定 4 7例临床确诊的MG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Bcl 2蛋白表达和CD3+T细胞Bcl 2蛋白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 (MFI)。结果  ( 1)MG组外周血CD3+、CD4 +、CD8+T淋巴细胞和CD19+细胞Bcl 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D3+T细胞蛋白表达Bcl 2的MFI( 0 .572± 0 .177)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 0 .170± 0 .147) (P <0 .0 1)。 ( 2 )MG组外周血CD3+、CD4 +、CD8+T淋巴细胞及CD19+细胞的Bcl 2蛋白表达与年龄无明显相关 ,而与临床严重程度绝对评分密切相关 (r=0 .63、0 .65、0 .61、0 .78,P <0 .0 5)。CD3+T细胞蛋白表达的MFI与MG患者病程相关密切 (r=0 .62 ,P <0 .0 1)。 ( 3)免疫抑制治疗后MG组临床严重程度绝对评分与淋巴细胞亚群Bcl 2蛋白表达、CD3+T细胞蛋白表达的MFI同步地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Bcl 2蛋白异常表达对MG发病及临床症状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细胞凋亡 BCL-2 表达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连接素抗体水平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惠民 张旭 +4 位作者 陈根强 夏君慧 王珏 孙成超 叶好好 《浙江预防医学》 2008年第2期79-79,81,共2页
关键词 血清白细胞介素 外周血细胞因子 抗体水平 重症肌无力 连接素抗体 辅助性T细胞亚群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胸腺异常
下载PDF
抗心磷脂抗体与多发性硬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君慧 张旭 叶好好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 ACA)与多发性硬化 ( MS)的关系。方法 采用 ELISA方法检测 3 5例活动期MS、45例对照组血清中 ACA-Ig G、ACA-Ig M、ACA-Ig A结合指数 ( BI)。结果 活动期 MS的 ACA-Ig G BI、ACA-Ig M BI、ACA-Ig A BI的均...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 ACA)与多发性硬化 ( MS)的关系。方法 采用 ELISA方法检测 3 5例活动期MS、45例对照组血清中 ACA-Ig G、ACA-Ig M、ACA-Ig A结合指数 ( BI)。结果 活动期 MS的 ACA-Ig G BI、ACA-Ig M BI、ACA-Ig A BI的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S组中 4例 ACA-Ig G BI、1例 ACA-Ig MBI阳性 ,对照组无一例阳性。MS组阳性率 ( 5 /3 5 ,1 4.2 9% )与对照组 ( 0 /4 5 ,0 %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视神经脊髓型 MS ACA阳性率 ( 3 /1 3 ,2 3 .0 8% )与非视神经脊髓型 ( 2 /2 2 ,9.0 9% )差异无显著性 ( P >0 .0 5 )。结论 ACA与部分 MS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但确切的关系尚不清楚 ,尚待积累更多资料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抗心磷脂抗体
下载PDF
连接素抗体在伴胸腺异常重症肌无力者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张旭 夏君慧 +3 位作者 朱惠民 谢德耀 孙成超 叶好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74-675,共2页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连接素抗体 异常 胸腺 临床意义 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ACHRAB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AQP-4、CD4^+CD25^+调节性T细胞研究
19
作者 翁益云 夏君慧 +2 位作者 叶好好 张国勇 张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31-638,共8页
目的: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细胞外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MOGIgd)为抗原免疫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并检测AQP-4、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方法:①采用分子克隆技术诱导表达MOGIgd-TrxA融合蛋白,纯化后以此融合蛋白为抗原于侧腹... 目的: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细胞外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MOGIgd)为抗原免疫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并检测AQP-4、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方法:①采用分子克隆技术诱导表达MOGIgd-TrxA融合蛋白,纯化后以此融合蛋白为抗原于侧腹壁皮下多点注射免疫C57BL/6小鼠作为实验组(MOG组);同时以硫氧还蛋白(TrxA)、豚鼠脊髓匀浆(GPSCH)免疫小鼠分别作为阴性、阳性组。评估动物的临床神经功能、组织病理情况,评价模型的质量。②免疫组化法、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AQP-4表达水平;经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小鼠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结果:①MOG组及GP-SCH组小鼠均呈慢性非缓解型病程,两组在发病时间、达峰时间、临床神经功能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xA组无一动物发病。模型组(包括MOG组和GPSCH组)动物HE染色可见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结节形成,髓鞘染色可见斑片状髓鞘脱失,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均有不同程度受累。免疫组化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显示MOG组和GPSCH组病灶周围炎症浸润处AQP-4表达与TrxA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②MOG组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为(4.71±1.61)%,GPSCH组为(1.44±0.65)%,均明显低于TrxA组(P<0.01),且MOG组和GPSCH组之间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MOGIgd免疫C57BL/6小鼠诱导EAE模型稳定,发病率高,为今后进一步研究MS的免疫发病机制和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打下基础。EAE模型动物AQP-4的表达量与炎症浸润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MOG AQP-4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慢性进行性舞蹈病一家系五例临床及基因分析
20
作者 朱蓓蕾 谭映霞 +1 位作者 叶好好 郑荣远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 :调查舞蹈病的家系资料并对其成员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基因分析。方法 :对该病进行家系调查 ,应用巢式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患者、HD症前高风险成员、正常人 (CAG)n片段的长度 ,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 目的 :调查舞蹈病的家系资料并对其成员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基因分析。方法 :对该病进行家系调查 ,应用巢式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患者、HD症前高风险成员、正常人 (CAG)n片段的长度 ,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征 ,患者DNA电泳显示两条扩增区带 ,正常人显示一条扩增区带。该家系中 2例高风险成员未见基因异常 ,DNA电泳显示一条扩增区带。结论 :舞蹈病为常染色体性遗传病 ,患者相关基因分端 (CAG)n重复序列存在异常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舞蹈病 三核苷酸重复 家系 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