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症易感基因多态性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思雨 叶广彬 +3 位作者 何钰佳 宾晓芸 周敏 黄秀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本文旨在对广西壮族群体中骨质疏松症(OP)易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和阐述,包括维生素D受体、雌激素受体、降钙素受体、脂联素基因及其他与OP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在壮族与其他不同种族或民族间,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进行... 本文旨在对广西壮族群体中骨质疏松症(OP)易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和阐述,包括维生素D受体、雌激素受体、降钙素受体、脂联素基因及其他与OP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在壮族与其他不同种族或民族间,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以此厘清壮族现有的可能与OP相关的基因,以及与壮族OP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为少数民族OP易感基因的研究提供一个代表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骨质疏松症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高校“青马工程”教育体系的构建探析——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2
作者 王长丽 叶广彬 +3 位作者 银联飞 甘霖霖 许世华 宾晓芸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青马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国家级铸魂工程项目,创新和持续推进高校“青马工程”教育,是贯彻实施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创新实施“青马工程123454建设工程”为例,探索新... “青马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国家级铸魂工程项目,创新和持续推进高校“青马工程”教育,是贯彻实施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创新实施“青马工程123454建设工程”为例,探索新形势下“青马工程”培养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机制创新,建立全方位、多元化和可持续的“青马工程”教育体系,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青马工程 教育体系 构建
下载PDF
敲低IGSF10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程联钰 马贝贝 +4 位作者 黄钰 李艳丽 张忠伟 叶广彬 凌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究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第10号成员(IGSF10)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研究IGSF10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肺腺癌细胞系与正常肺上皮细胞中IGS... 目的探究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第10号成员(IGSF10)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研究IGSF10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肺腺癌细胞系与正常肺上皮细胞中IGSF10的表达水平。敲低IGSF10,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划痕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来检测敲低IGSF10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实验检测敲低IGSF10对A549细胞侵袭、迁移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IGSF10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组织(P<0.05)。IGSF10在肺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肺上皮细胞(P<0.05)。敲低IGSF10可以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P<0.05)。敲低IGSF10可以促进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关键转录因子蜗牛家族转录抑制因子1(Snail)与蜗牛家族转录抑制因子2(Slug)的表达(P<0.05),抑制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P<0.05)。结论敲低IGSF10可能通过激活Snail、Slug/E-cadherin信号轴促进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IGSF10可能是肺腺癌临床诊疗潜在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SF10 肺腺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MEF2D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叶广彬 张忠伟 +3 位作者 李艳丽 高丽 黄伟 凌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38-544,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肌细胞增强因子2D(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D,MEF2D)可以通过调控癌基因的转录参与肿瘤病变的进程。前期研究证实,MEF2D通过促进NUSAP1的转录,提高肺腺癌细胞A549和H1299的增殖和转移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肺腺癌组织中MEF2... 背景与目的肌细胞增强因子2D(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D,MEF2D)可以通过调控癌基因的转录参与肿瘤病变的进程。前期研究证实,MEF2D通过促进NUSAP1的转录,提高肺腺癌细胞A549和H1299的增殖和转移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肺腺癌组织中MEF2D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肺腺癌患者199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EF2D的表达水平;整理患者病例资料和随访资料,研究MEF2D表达水平、临床指标和预后三者的相关性。结果肺腺癌患者中,癌组织MEF2D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免疫组化结果分析发现,肺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MEF2D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M分期和肺内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Kaplan-Meier分析证实,MEF2D低表达肺腺癌患者的预后优于高表达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MEF2D表达水平、M分期、N分期和骨转移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EF2D表达水平与肺腺癌的转移等临床特征关系密切,可作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肺腺癌诊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MEF2D 预后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高尔基体膜蛋白1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叶广彬 凌博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12-815,共4页
高尔基体膜蛋白1(Golgi’s membrane protein 1,GOLM1)是一个外周膜蛋白,主要定位于高尔基体、外囊泡及内质网。GOLM1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中作用较为明确,因此在肿瘤中的研究价值尤为显著。本文对GOLM1的基因结构、生理特性和... 高尔基体膜蛋白1(Golgi’s membrane protein 1,GOLM1)是一个外周膜蛋白,主要定位于高尔基体、外囊泡及内质网。GOLM1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中作用较为明确,因此在肿瘤中的研究价值尤为显著。本文对GOLM1的基因结构、生理特性和肿瘤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GOLM1为新靶点的癌症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为肿瘤的诊断和预后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膜蛋白1 基因结构 生理特性 肿瘤
下载PDF
亚洲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和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何钰佳 周敏 +3 位作者 叶广彬 黄思雨 宾晓芸 黄秀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7-1031,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随年龄增加患病率不断提高的全球性骨骼疾病,主要受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双重作用的控制,它所引起的最恶性的结果是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危害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增加此人群的死亡风险。维生素D受体(Vit...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随年龄增加患病率不断提高的全球性骨骼疾病,主要受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双重作用的控制,它所引起的最恶性的结果是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危害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增加此人群的死亡风险。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基因在调节骨代谢和调控钙稳态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有许多研究对VDR基因多态性和OP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究,但研究结果往往具有较大争议。因此,该文以探究亚洲人群VDR基因多态性与发生OP的联系为目的,从ApaⅠ位点多态性、BsmⅠ位点多态性、TaqⅠ位点多态性以及FokⅠ位点多态性与OP相关性4个方面作综述,并根据国内外各研究结果以及相关位点的位置特征进行总结,对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如何筛查亚洲OP易感人群及制定相关预防、治疗OP的策略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D受体基因 多态性 亚洲人群
下载PDF
扁桃酸对肺腺癌H1299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陆海青 李艳丽 +3 位作者 华兹涵 肖佳欣 凌博 叶广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2-747,共6页
目的探索扁桃酸对肺腺癌H1299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CCK-8检测H1299细胞增殖能力变化;Hoechst 33258/PI双染分析H1299细胞凋亡水平;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析H129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 目的探索扁桃酸对肺腺癌H1299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CCK-8检测H1299细胞增殖能力变化;Hoechst 33258/PI双染分析H1299细胞凋亡水平;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析H129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扁桃酸均可抑制H1299细胞增殖活力和侵袭迁移能力(P<0.05)。扁桃酸可诱导细胞增殖、凋亡通路蛋白bax、cl-caspase-3高表达,p-stat3低表达(P<0.05)。此外,抑制侵袭迁移相关蛋白MMP-9和Vimentin蛋白表达(P<0.01)。结论扁桃酸抑制肺腺癌细胞H1299的增殖,提升细胞凋亡水平,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stat3活化降低及激活bax/caspase-3信号轴密切相关;抑制H129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与MMP-9和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扁桃酸 增殖 凋亡 迁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川芎嗪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8
作者 李艳丽 文怡静 +3 位作者 陈文锋 何良 凌博 叶广彬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37-841,860,共6页
目的探索川芎嗪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0μg/mL、100μg/mL、200μg/mL和400μg/mL川芎嗪处理CNE-2细胞后,CCK-8检测CNE-2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CNE-2细胞凋亡率;划痕实验分析CNE-2细胞迁移能力变... 目的探索川芎嗪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0μg/mL、100μg/mL、200μg/mL和400μg/mL川芎嗪处理CNE-2细胞后,CCK-8检测CNE-2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CNE-2细胞凋亡率;划痕实验分析CNE-2细胞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增殖、凋亡和迁移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0μg/mL、100μg/mL、200μg/mL和400μg/mL川芎嗪均可抑制CNE-2细胞增殖(P<0.05)。川芎嗪可以显著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迁移(P<0.01)。川芎嗪可以提高Bax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以及降低Bcl-2、N-cadherin、Vimentin、Snail、p-PI3K和p-Akt蛋白表达(P<0.01)。结论川芎嗪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凋亡水平,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相关;而抑制CNE-2细胞迁移能力,则可能与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降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川芎嗪 CNE-2 PI3K/AKT
下载PDF
柠檬明串珠菌TD1产胞外多糖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叶广彬 陈源红 +3 位作者 王长丽 杨睿睿 宾晓芸 银联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0-75,共6页
以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TD1为供试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该菌株产胞外多糖(EPS)条件,并对其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D1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为蔗糖109 g/L、Ca2+0.2 mmol/L、无水乙酸钠6.7 g/L。在此优... 以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TD1为供试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该菌株产胞外多糖(EPS)条件,并对其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D1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为蔗糖109 g/L、Ca2+0.2 mmol/L、无水乙酸钠6.7 g/L。在此优化条件下,EPS含量为(57.58±2.04)g/L,是优化前(32.71 g/L)的1.76倍。分别测定上述发酵条件获得的粗EPS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菌株TD1所产的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清除能力亦增强,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NO2-清除率分别为(55.23±2.18)%、(95.34±2.33)%、(56.61±3.09)%和(5.32±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明串珠菌 胞外多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雯 葛菁萍 +4 位作者 叶广彬 宋刚 陈丽 凌宏志 平文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5期298-304,共7页
本试验是以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对自然发酵豆酱中的霉菌进行形态学分析,初步探究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菌群的变化规律,探索在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组成及优势菌株,这对于豆酱发酵起到关键作用。对不同发酵时间的豆酱样品中的霉菌进行计... 本试验是以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对自然发酵豆酱中的霉菌进行形态学分析,初步探究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菌群的变化规律,探索在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组成及优势菌株,这对于豆酱发酵起到关键作用。对不同发酵时间的豆酱样品中的霉菌进行计数、分离,并通过载片培养法对其进行鉴定。利用传统分离培养的方法从传统发酵豆酱中分离得到6株具有代表性的霉菌,对每类中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真菌湿室培养法鉴定后,确定了其种属地位,分别为:米曲霉、大毛霉组、犁头霉属、总状枝毛霉组、雅致放射毛霉组和曲霉属,其中米曲霉是优势菌。本研究揭示了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菌相组成,这为将豆酱生产由传统制备转向工厂化生产提供了菌株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酱发酵 霉菌 菌相组成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假肠膜明串珠菌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叶广彬 陈源红 +2 位作者 王长丽 曹德民 李根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7,共7页
从东北自然酸菜发酵液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经生理生化试验、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该菌株为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以该菌株... 从东北自然酸菜发酵液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经生理生化试验、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该菌株为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以该菌株为供试菌进行发酵产糖及分离纯化EPS,并采用7种方法测定纯EPS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Leu. pseudomesenteroides能够产生(38.42±2.15)g/L的EPS,且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清除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DPPH·、·OH、O^(2-)·、H_2O_2、和NO_2^-清除率及Fe^(2+)螯合能力分别为(65.34±3.54)%、(78.24±3.52)%、(77.48±2.45)%、(82.78±3.76)%、(38.34±3.28)%和(92.37±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假肠膜明串珠菌 胞外多糖 分离纯化 抗氧化性
下载PDF
新时期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中关于“三全育人”机制的思考
12
作者 刘飞燕 王长丽 +2 位作者 秦恒宇 陈丹 叶广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9期0026-0029,共4页
“三全育人”机制的提出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高度契合高校时代发展的趋势要求,它代表着我国创新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为教育的创新型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反映了党对于当今教育局势变化的敏锐性和先进性。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 “三全育人”机制的提出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高度契合高校时代发展的趋势要求,它代表着我国创新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为教育的创新型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反映了党对于当今教育局势变化的敏锐性和先进性。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应着力探索符合实际的“三全育人”思政育人机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生双主体”育人模式,创新发展思政教育举措,汇聚全员、全时间、全空间有机结合的育人合力,达到教学相长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立德树人 思政教育
下载PDF
广西百色市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菌群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华英 叶广彬 +3 位作者 韦红玉 覃艳春 梁铃 曹聪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33,共5页
为考察Hp感染慢性胃炎与胃黏膜菌群的相关性,根据13C呼气试验结果将慢性胃炎患者分为Hp感染阴性组(无感染组)和阳性组(感染组)各3例,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胃黏膜菌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Hp感染组中变形菌明显高于无感染... 为考察Hp感染慢性胃炎与胃黏膜菌群的相关性,根据13C呼气试验结果将慢性胃炎患者分为Hp感染阴性组(无感染组)和阳性组(感染组)各3例,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胃黏膜菌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Hp感染组中变形菌明显高于无感染组,而厚壁菌、拟杆菌等显著低于无感染组;在属水平上Hp感染组中螺杆菌、链球菌和放线杆菌极显著高于无感染组,而沙雷菌、unidentified-Chloroplast和不动杆菌极显著低于无感染组;在种水平上Hp感染组有幽门螺杆菌,而无感染组则是粘质沙雷菌;Alpha和Beta多样性指数组间差异分析表明无感染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Hp感染组(P<0.05)。Hp感染可改变胃黏膜菌群,导致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胃黏膜菌群 幽门螺杆菌 多样性
下载PDF
Klebisella oxytoca HD79乙酸激酶部分基因(ack)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广彬 宋刚 +2 位作者 凌宏志 葛菁萍 平文祥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4期83-88,共6页
乙酸是2,3-丁二醇典型代谢途径中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它的大量生成能够造成环境p H值的改变并且抑制菌体的生长,并对2,3-丁二醇的代谢产生影响。乙酸激酶是乙酸生成的关键酶,敲除其相关基因,理论上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乙酸的产生,从而提高2,3... 乙酸是2,3-丁二醇典型代谢途径中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它的大量生成能够造成环境p H值的改变并且抑制菌体的生长,并对2,3-丁二醇的代谢产生影响。乙酸激酶是乙酸生成的关键酶,敲除其相关基因,理论上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乙酸的产生,从而提高2,3-丁二醇的产量和得率。本研究根据Klebisella oxytoca KCTC1686和Klebisella oxytoca HD79乙酸激酶基因ack序列的相似性设计引物,以产酸克雷伯氏菌基因组DNA和质粒载体p T-ack为模板,利用PCR克隆得到了乙酸激酶部分基因ack,长度为856bp,无碱基缺失。ORF分析发现该部分基因没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但是全部位于Klebisella oxytoca KCTC1686 ack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内。结果表明该片段为Klebisella oxytoca HD79乙酸激酶部分基因序列,为后续构建产酸克雷伯氏菌乙酸激酶突变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克雷伯氏菌 乙酸激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胃窦糜烂患者的胃黏膜菌群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华英 罗欣锦 +2 位作者 邓志华 覃艳春 叶广彬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0-565,共6页
提取胃窦糜烂患者的胃黏膜菌群基因组总DNA,进行高通量测序,结合数据分析其胃黏膜菌群特征.所有样品胃黏膜菌群在门分类水平上,其结构主要由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组成;在属分类水平上,则由螺杆菌属、Gilliamella属... 提取胃窦糜烂患者的胃黏膜菌群基因组总DNA,进行高通量测序,结合数据分析其胃黏膜菌群特征.所有样品胃黏膜菌群在门分类水平上,其结构主要由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组成;在属分类水平上,则由螺杆菌属、Gilliamella属、链球菌属和Snodgrassella属等优势菌属组成;其中YHP14、YHP15和YHP16样品的螺杆菌属极显著高于YHP11、YHP12和YHP13(P<0.001).此外,YHP14、YHP15和YHP16样品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均低于YHP11、YHP12和YHP13.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改变胃窦糜烂患者的胃黏膜菌群结构,其诱导的慢性炎症是慢性胃窦糜烂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胃窦糜烂 胃黏膜菌群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假肠膜明串珠菌GX-3产胞外多糖条件优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华英 罗欣锦 +3 位作者 张云野 杨睿睿 叶广彬 王长丽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9,26,共6页
为了提高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GX-3的产量,本研究首先利用单因素试验提高胞外多糖(expolysaccharides,EPS)的产量,优化后EPS的产量达到40.27±1.26 g/L,是未优化前的3.02倍,并筛选得到蔗糖浓度、酵母提... 为了提高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GX-3的产量,本研究首先利用单因素试验提高胞外多糖(expolysaccharides,EPS)的产量,优化后EPS的产量达到40.27±1.26 g/L,是未优化前的3.02倍,并筛选得到蔗糖浓度、酵母提取物浓度、无水乙酸钠浓度以及初始pH值对EPS的产量起到显著影响。其次,利用正交试验继续优化产糖条件,结果表明,当蔗糖浓度为7%、酵母提取物浓度为0.6%、无水乙酸钠浓度为0.6%、初始pH值为7时,EPS含量最高,为50.76 g/L,比优化前提高了3.81倍。此外,GX-3 EPS对大豆油和葵花油的乳化率较高,分别为(79.35±1.67)%和(74.29±3.71)%。黏度特异性分析表明,该EPS展现出剪切稀释特性,是一种假塑性流体,在低温和中性环境下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肠膜明串珠菌 胞外多糖 优化 乳化性 黏度稳定性
下载PDF
血清miR-22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广彬 罗世官 +2 位作者 张忠伟 黄伟 凌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8-492,共5页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miR-22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的276例NSCLC患者,以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应用qRT-PCR检测血清miR-22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NSCLC患者血清miR-22水平高于正常...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miR-22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的276例NSCLC患者,以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应用qRT-PCR检测血清miR-22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NSCLC患者血清miR-22水平高于正常人群(P<0.01);以NSCLC患者不同的临床特征进行分组,可知在M分期、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肺癌骨转移、肺癌肝转移和肺内转移各组内miR-22出现差异化表达(P<0.05)。以NSCLC患者血清的miR-22的平均水平进行分组,血清miR-22高低表达与M分期、N分期、肺癌肝转移、肺内转移具有相关性;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2低表达的NSCLC患者预后优于血清miR-22高表达的患者(P<0.05),且多因素Cox分析证实血清miR-22、T分期、M分期、肺癌骨转移和肿瘤原发的偏侧性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miR-22表达与NSCLC患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作为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miR-22 预后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产酸克雷伯氏菌乳酸脱氢酶基因敲除提高2,3-丁二醇产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广彬 银联飞 +3 位作者 王长丽 孙珊珊 杨睿睿 葛菁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8-162,共5页
乳酸脱氢酶(LDH)是乳酸生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敲除乳酸脱氢酶基因,理论上可以减少甚至消除乳酸的产生,提高2,3-丁二醇的产量和得率。该研究采用体外拼接方式构建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同源线性片段ldhL-Cmr-ldhR,将其电转化至Klebisella oxytoc... 乳酸脱氢酶(LDH)是乳酸生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敲除乳酸脱氢酶基因,理论上可以减少甚至消除乳酸的产生,提高2,3-丁二醇的产量和得率。该研究采用体外拼接方式构建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同源线性片段ldhL-Cmr-ldhR,将其电转化至Klebisella oxytoca HD79中,通过Red同源重组技术筛选敲除成功的重组菌株,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及2,3-丁二醇产量检测验证。结果表明,重组菌株2,3-丁二醇产量为40.20 g/L、转化率为0.38 g/g和生产强度为0.48 g/(L·h),相比供试菌株分别提高了26.8%、11.8%和45.5%;而乳酸产量则由4.83 g/L下降至2.45 g/L,相比供试菌株降低了49.3%。该实验为后续进一步提高2,3-丁二醇的产量和扩大菌株选择范围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克雷伯氏菌 乳酸脱氢酶 基因敲除 2 3-丁二醇 产量
下载PDF
λRed技术构建产酸克雷伯氏菌乙酸激酶基因缺失突变株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广彬 郭睿 +2 位作者 孙珊珊 修宝林 葛菁萍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34-341,共8页
乙酸是2,3-丁二醇典型代谢途径中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并对2,3-丁二醇的代谢产生影响。乙酸激酶(acetate kinase,ack)是乙酸生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敲除ack基因,理论上可以阻断乙酸的产生,从而提高2,3-丁二醇的产量和得率。本文利用λRed技术... 乙酸是2,3-丁二醇典型代谢途径中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并对2,3-丁二醇的代谢产生影响。乙酸激酶(acetate kinase,ack)是乙酸生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敲除ack基因,理论上可以阻断乙酸的产生,从而提高2,3-丁二醇的产量和得率。本文利用λRed技术构建乙酸激酶基因敲除重组质粒p T-LKR,通过酶切、纯化获得线性片段ack L-Kanr-ackR,将其电转化至Klebisella oxytoca HD79中,卡那霉素抗性筛选阳性转化子。结果表明,经PCR及测序验证K.oxytoca HD79乙酸激酶缺失工程菌株构建成功,为后续进一步提高2,3-丁二醇的产量和扩大菌株选择范围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克雷伯氏菌 λRed技术 乙酸激酶
下载PDF
微信公众平台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广彬 曹德民 陈源红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11期1745-1747,共3页
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医学病原体多且容易混淆、课时少但内容多、易陷入填鸭式教学等,从而造成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为此,本研究试图探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媒体手段进行辅助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旨在对具体的... 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医学病原体多且容易混淆、课时少但内容多、易陷入填鸭式教学等,从而造成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为此,本研究试图探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媒体手段进行辅助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旨在对具体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探讨出一种可行的辅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教育 医学 微生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