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T、hs-CRP、D-D在评估血流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邹小红 凌利芬 +3 位作者 刘小晴 叶开接 陈盈 吴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149-1152,1156,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在血流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254例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菌血症组(81例)、脓... 目的探讨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在血流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254例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菌血症组(81例)、脓毒血症组(109例)、脓毒性休克组(64例)。再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207例)和死亡组(47例)。检测并比较菌血症组、脓毒血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以及存活组和死亡组PCT、hs-CRP及D-D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hs-CRP及D-D对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的PCT、hs-CRP及D-D水平均高于脓毒血症组和菌血症组,且脓毒血症组均高于菌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中PCT、hs-CRP及D-D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hs-CRP及D-D单独预测血流感染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0.769、0.858。PCT联合hs-CRP、hs-CRP联合D-D、PCT联合D-D预测血流感染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87、0.870、0.856。3项指标联合预测血流感染预后不良的AUC为0.870。结论PCT、hs-CRP、D-D可作为预测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3项指标联合预测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疾病预后
下载PDF
10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何涛君 杨来智 +3 位作者 吴润香 肖晓友 叶开接 陆学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38-539,共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0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变化。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抗-HCV,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HCV RNA水平,将患者分为低、中等和高病毒载量3组。结果 102例慢性丙型肝...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0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变化。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抗-HCV,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HCV RNA水平,将患者分为低、中等和高病毒载量3组。结果 10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gA、IgG、IgM、补体C3和C4水平分别为(3.4±1.8)g/L、(19.3±3.6)g/L、(2.7±1.3)g/L、(1.0±0.2)g/L和(0.2±0.1)g/L,除C4外,均显著高于100例正常人[分别为(2.1±0.7)g/L、(11.8±1.9)g/L、(1.1±0.5)g/L、(1.1±0.2)g/L和(0.2±0.1)g/L,P<0.05];22例低病毒载量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低于64例中等和16例高病毒载量患者(P<0.05),而高病毒载量患者血清C3和C4水平显著低于低载量和中等载量患者(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可能发生了改变,对病情和治疗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补体
下载PDF
妊娠中期维生素D缺乏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叶开接 雷琼 +5 位作者 史娇阳 王玲 黄萍萍 何涛君 吴琳琳 牛建民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维生素D缺乏(vitamin D deficiency,VDD)状况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2627例,根据妊娠16~28周检测的血清25...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维生素D缺乏(vitamin D deficiency,VDD)状况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2627例,根据妊娠16~28周检测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分为VDD组[25(OH)D_(3)<50 nmol/L]和非VDD组[25(OH)D_(3)≥50 nmol/L],比较两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627例孕妇中,VDD占85.92%(2257例),非VDD占14.08%(370例),25(OH)D_(3)平均水平为(37.99±14.37)nmol/L。(1)营养代谢情况:VDD组空腹血糖(FPG)水平[(4.38±0.36)vs.(4.51±0.46)mmol/L,P=0.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1.74±0.32)vs.(1.82±0.37)mmol/L,P=0.046]明显低于非VDD孕妇。(2)VDD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单因素分析显示,VDD组巨大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12%(93/2257)、9.66%(218/2257),明显高于非VDD组[分别为1.62%(6/370)、6.22%(23/37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74、4.522,P值分别为0.019、0.03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矫正了母体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分娩孕周等因素后,VDD孕妇发生巨大儿(OR=3.661,95%CI 1.139~11.766,P=0.029)和产后出血(OR=1.547,95%CI 1.046~2.392,P=0.046)的风险均升高。结论妊娠中期VDD与巨大儿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妊娠中期 妊娠结局 巨大儿 产后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