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敏花粉监测预测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尤焕苓 叶彩华 +2 位作者 姜江 赵倩 齐晨 《气象科技进展》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准确地监测预测致敏花粉浓度是预防花粉过敏症的基础,也是开展气象服务的重要内容。在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背景下,花粉过敏有加重趋势,迫切需要提供准确、快速的致敏花粉监测预测产品,以提高敏感人群对过敏风险的防御能力。结合分析致敏花... 准确地监测预测致敏花粉浓度是预防花粉过敏症的基础,也是开展气象服务的重要内容。在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背景下,花粉过敏有加重趋势,迫切需要提供准确、快速的致敏花粉监测预测产品,以提高敏感人群对过敏风险的防御能力。结合分析致敏花粉采集技术、监测预测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探讨致敏花粉监测预测技术发展方向,为我国发展致敏花粉监测预测业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敏花粉 观测 预测 技术
下载PDF
北京地区冰雹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2
作者 叶彩华 姜会飞 +3 位作者 李楠 翟志宏 丁谊 郭文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40,共7页
利用北京地区1978—2006年冰雹发生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和人工消雹降雨影响天气的共同作用下,北京地区冰雹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冰雹具有明显的年、季、月和日变化特征;从多年平均情况看,冰雹发生... 利用北京地区1978—2006年冰雹发生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和人工消雹降雨影响天气的共同作用下,北京地区冰雹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冰雹具有明显的年、季、月和日变化特征;从多年平均情况看,冰雹发生频率和雹日都是山区多于城区,山区又以西北部最多、东部和西部次之、南部最少的空间特征。最后根据北京地区冰雹分布特征和冰雹对小麦、玉米和果树等主要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影响提出了应对冰雹的防灾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冰雹灾害 时空分布 移动路径 减灾对策
下载PDF
城市地表热环境遥感监测指标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6
3
作者 叶彩华 刘勇洪 +2 位作者 刘伟东 刘诚 权维俊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5-101,共7页
遥感已成为城市热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但仅依靠城市地表温度(或亮温)仍难以定量分析城市热环境的时空变化。文章提出了城市热环境遥感监测的3个指标:热岛强度、热场强度指数和热岛比例指数,并利用2年的MODIS地表温度产品与FY-3A/MERSI... 遥感已成为城市热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但仅依靠城市地表温度(或亮温)仍难以定量分析城市热环境的时空变化。文章提出了城市热环境遥感监测的3个指标:热岛强度、热场强度指数和热岛比例指数,并利用2年的MODIS地表温度产品与FY-3A/MERSI卫星资料对北京地区进行了热环境遥感监测应用与分析。结果表明:上述3个热环境遥感监测指标在城市热岛监测中具有指示意义,能有效监测北京城市热岛的强弱和变化,对开展城市热环境监测气象业务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热环境 热岛强度 热场强度指数 热岛比例指数 北京
下载PDF
空气中负离子浓度与气象条件关系初探 被引量:95
4
作者 叶彩华 王晓云 郭文利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1-52,共2页
文章介绍了空气中负离子的来源和医疗保健作用,根据定点逐日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春季负离子的时空分布规律,建立了春季空气中负离子浓度与气象要求的相关方程。
关键词 负离子浓度 时空分布 气象要素
下载PDF
2009/2010年度异常气候对北京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叶彩华 周吉红 栾庆祖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4期633-637,共5页
通过收集小麦主产区气象数据,结合田间"三情"监测点调查结果,采用比较分析方法,针对2009/2010年度北京地区出现的异常气候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0年冬小麦全生育期遭遇播种-出苗期干旱... 通过收集小麦主产区气象数据,结合田间"三情"监测点调查结果,采用比较分析方法,针对2009/2010年度北京地区出现的异常气候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0年冬小麦全生育期遭遇播种-出苗期干旱、初冬强降温、冬季持续极端低温、春季低温霜冻和灌浆后期连阴寡照等异常气候造成的农业气象灾害,对小麦造成的影响包括生育期推迟、群体不足、个体生长较弱、产量下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异常气候 冬小麦 影响
下载PDF
北京冬小麦生长期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叶彩华 栾庆祖 高燕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072-9076,共5页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小麦种植的影响。[方法]选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3℃的初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终日、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和冬前积温、冬季负积温等作为小麦不同生长期农业热量资源指标,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北京地区冬小麦种植区...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小麦种植的影响。[方法]选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3℃的初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终日、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和冬前积温、冬季负积温等作为小麦不同生长期农业热量资源指标,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北京地区冬小麦种植区近50年的热量资源变化特点、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从冬前壮苗对冬前积温要求的平均状况来说,北京冬小麦的最佳播种期为9月24~29日;返青期有提前趋势,停止生长期有推迟趋势;以冬季负积温作为越冬冻害标准来看,若低温发生期间无雪覆盖或冬前小麦抗寒锻炼不充分,近50年可能造成冻害的年份频率高达54%,但1988年以来气候变暖明显,冬季负积温不易发生冻害年的频率高达77%。[结论]分析北京冬小麦在热量资源因子的变化规律和突变特征,为合理利用气候变暖条件下农业气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热量 积温 趋势 突变
下载PDF
华北地区作物生长期暴雨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叶彩华 侯双双 +2 位作者 姜会飞 高静 田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655-9658,共4页
利用华北地区1961~2005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作物生长期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作物生长期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和年代变化特征;华北地区虽然年年都发生暴雨和大暴... 利用华北地区1961~2005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作物生长期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作物生长期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和年代变化特征;华北地区虽然年年都发生暴雨和大暴雨,但年际变化较大,变异系数分别高达36.9%和53.1%;特大暴雨每4~5年发生1次,暴雨过程则平均11年一遇,特大暴雨和暴雨过程虽然只发生在较少的年份,但年际间波动更加明显;20世纪60年代是暴雨强度较大和暴雨过程多发期的峰值区,而1999年以后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则处于1961~2005年历史阶段的低值区;70~90年代则处于两者之间,期间不同强度暴雨发生并不同步。此外,华北地区年均暴雨日数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北向东南明显增加的趋势,暴雨日数变异系数则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的趋势。一般地,年均暴雨日数越多,变异系数越小,反之亦然。统计还表明,华北地区降水量与暴雨日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特征 生长期 暴雨 暴雨过程 降水量
下载PDF
土壤水分自动遥测系统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彩华 米季德 +2 位作者 陈璐 海玉龙 郭文利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1年第2期51-52,50,共3页
介绍一套土壤水分自动遥测系统。
关键词 土壤水分探测器 自动遥测介质水分 土壤水分自动遥测系统 应用前景
下载PDF
北京市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叶彩华 栾庆祖 胡宝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018-8026,共9页
选取了北京市山区和平原两大农业种植生态区的9个代表气象观测站,基于1961~200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逐年山区和平原的≥0℃活动积温、≥10℃活动积温、≥10℃有效积温、稳定通过0、5、10、15和20℃的初、... 选取了北京市山区和平原两大农业种植生态区的9个代表气象观测站,基于1961~200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逐年山区和平原的≥0℃活动积温、≥10℃活动积温、≥10℃有效积温、稳定通过0、5、10、15和20℃的初、终日期及持续日数、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季节日较差平均值和年较差、初、终霜日期、无霜期日数和冬季负积温等热量资源指标的历史变化趋势特征,同时以突变理论中的Mann-Kendall方法检测分析热量资源指标的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山区和平原区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在1961~2008年呈上升趋势,平原上升趋势比山区明显,平原在1996年存在突变点;山区和平原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10℃的初日突变后比突变前提前了4~10d,终日山区和平原没有突变点,但也分别推迟了0~3d和1~10d,初终日持续日数也呈增加趋势,但平原多于山区,高温区域低于低温区域;年极端最低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原比山区增温速度快;年极端最高气温呈现不明显的上升趋势;除山区的夏季和秋季外,年较差和季平均气温日较差都呈现减小的趋势;初霜日期推迟,终霜日期提前,无霜期日数增加,山区比平原表现更为显著;平原区和山区冬季负积温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原高于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热量资源 变化特征 MANN-KENDALL
下载PDF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与分析——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叶彩华 朱文炎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0-22,共3页
通过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07届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从就业形势与政策认识、自我定位与就业态度、就业选择、就业准备、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与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调查中反映出... 通过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07届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从就业形势与政策认识、自我定位与就业态度、就业选择、就业准备、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与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和建设难点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毕业生 就业
下载PDF
民用建筑空调能耗与室内空气污染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彩华 朱文炎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第7期201-202,共2页
选取漳州市芗城区的10个住宅小区为样本,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开展空调能耗与室内空气污染调查,分析东部沿海城市典型气候条件下,民用建筑空调的使用、能源消耗与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 空调 能源消耗 空气污染 空气质量
下载PDF
北京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彩华 郭文利 《北京农业科学》 2000年第1期24-27,共4页
分析总结了北京历史上旱涝灾害分布规律,干旱的历史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 北京 时空分布 旱灾 涝害 农业生产 危害 预防
下载PDF
金属盐复合混凝剂制备及除磷效果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彩华 陈艺敏 《韶关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42-47,共6页
针对传统混凝剂除磷效果差的问题,以盐酸和硅酸钠为主要原材料,制备一种复合聚硅酸铝锌混凝剂.结合正交试验,得到复合聚硅酸铝锌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硅酸活化时间:2 h,n(Al+Zn)/n(Si)=1∶1;n(Al)/n(Zn)=2∶1;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复合聚硅酸... 针对传统混凝剂除磷效果差的问题,以盐酸和硅酸钠为主要原材料,制备一种复合聚硅酸铝锌混凝剂.结合正交试验,得到复合聚硅酸铝锌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硅酸活化时间:2 h,n(Al+Zn)/n(Si)=1∶1;n(Al)/n(Zn)=2∶1;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复合聚硅酸铝锌的最佳除磷工艺进行优化,得到除磷最佳条件为:pH=6,反应时间25 min,沉淀时间30 min,此时复合聚硅酸铝锌混凝剂除磷率高达9.2%,高于常用的混凝剂,表明制备的复合聚硅酸铝锌混凝剂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铝锌 除磷率 絮凝沉淀法 混凝剂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彩华 《科技资讯》 2019年第22期109-110,共2页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符合教师自身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需求,也符合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针对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通过观念转变、制度建设、团...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符合教师自身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需求,也符合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针对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通过观念转变、制度建设、团队建设、实践锻炼、产学研合作、政府政策和项目支持等措施促进教师社会服务实践能力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 社会服务 能力
下载PDF
民用建筑室内化学污染物的污染与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彩华 朱文炎 《新余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5-27,共3页
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又以化学污染物污染最为突出。对室内化学污染的成因进行了详细论述,分析了当前室内化学污染面临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多方面控制措施。
关键词 室内空气 化学污染物 污染控制
下载PDF
民用建筑空调节能与室内污染控制的综合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彩华 朱文炎 《内燃机与配件》 2018年第6期205-206,共2页
把节能降耗和室内空气污染控制作为空调系统优化的两大重点,分析了二者的对立关系和一致性,探讨二者的综合优化策略,以促进空调节能环保和室内健康环境协调共赢。
关键词 空调 能源消耗 污染控制
下载PDF
甲醛去除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彩华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2年第4期113-115,共3页
空气污染的指标有很多种类,其中一项比较常见的指标就是甲醛。去除甲醛时,不仅要考虑效果,还要考虑环保、节能和安全等因素,需要引起重视。对几种甲醛去除方法(自然通风法、活性炭吸附法、植物净化法及光催化氧化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空气污染的指标有很多种类,其中一项比较常见的指标就是甲醛。去除甲醛时,不仅要考虑效果,还要考虑环保、节能和安全等因素,需要引起重视。对几种甲醛去除方法(自然通风法、活性炭吸附法、植物净化法及光催化氧化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应用实验模拟的方法进行效果分析,首先应用玻璃仓模拟室内甲醛释放环境,在环境内分别应用上述甲醛去除方法,定期测量甲醛浓度,记录甲醛浓度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经过实验发现,8h后不同玻璃仓内的甲醛浓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甲醛去除率分别为 92.1%、68.4%、80%、50%。由此表明,持续的自然通风法更值得广泛应用,不仅具有良好的甲醛去除效果,并且节能、环保、安全,是有效的甲醛去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去除方法 自然通风法 植物净化法 活性炭吸附法 光催化氧化法
下载PDF
华北地区作物生长期暴雨的时空特征(英文)
18
作者 叶彩华 侯双双 +2 位作者 姜会飞 高静 田璐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4期92-96,101,共6页
利用华北地区1961~2005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作物生长期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作物生长期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和年代变化特征;华北地区虽然年年都发生暴雨和大暴... 利用华北地区1961~2005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作物生长期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作物生长期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和年代变化特征;华北地区虽然年年都发生暴雨和大暴雨,但年际变化较大,变异系数高达36.9%和53.1%;特大暴雨每4~5年发生1次,暴雨过程则平均11年一遇,特大暴雨和暴雨过程虽然只发生在较少的年份,但年际间波动更加明显;20世纪60年代是暴雨强度较大和暴雨过程多发期的峰值区,而1999年以后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则处于1961~2005年历史阶段的低值区;70~90年代则处于两者之间,期间不同强度暴雨发生并不同步。此外,华北地区年均暴雨日数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北向东南明显增加的趋势,暴雨日数变异系数则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的趋势。一般地,年均暴雨日数越多,变异系数越小,反之亦然。统计还表明,华北地区降水量与暴雨日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特征 生长期 暴雨 暴雨过程 降水量
下载PDF
北京玉米生产关键期光·温·水变化特征分析
19
作者 叶彩华 栾庆祖 +1 位作者 胡宝昆 郎书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863-2870,共8页
分析了近50年来北京山区和平原区两大玉米生态区玉米播种期、苗期、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的热量、降水、光资源等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利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玉米不同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资源的趋势特征,同时以突变理论中的Man... 分析了近50年来北京山区和平原区两大玉米生态区玉米播种期、苗期、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的热量、降水、光资源等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利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玉米不同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资源的趋势特征,同时以突变理论中的Mann-Kendall方法和Pettitt方法分析了主要气候资源的趋势特征和检测突变特征;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作物生长模型讨论了北京市气候资源变化条件对玉米生长的可能性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分析结果表明,北京玉米的不同生长期气候要素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表现出各自的变化趋势和特点。从整体上看,玉米有效积温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1997年为突变点;播种期和苗期降水呈现不明显的上升趋势,而灌浆期、全生育期内降水量呈现极不明显的下降趋势,1996年为突变点;光照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山区1987年为突变点,平原区1995年为突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产关键期 温度 降水 变化特征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状况调查与对策分析——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彩华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通过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状况的个案调查,分析规模扩张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现状,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建设难点和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对高职院校内部教学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具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 调查 对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