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G付费模式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分析
1
作者 叶春 《财会学习》 2024年第11期98-100,共3页
本文简要分析了DRG付费方式推广下医院运营面临的难题:运营风险升高,成本控制要求更高;探索了引入DRG付费方式后公立医院成本管控的可行方法:改进医院运营环境、加强成本控制,以此最大程度地展现DRG付费的应用价值。以S公立医院为视角,... 本文简要分析了DRG付费方式推广下医院运营面临的难题:运营风险升高,成本控制要求更高;探索了引入DRG付费方式后公立医院成本管控的可行方法:改进医院运营环境、加强成本控制,以此最大程度地展现DRG付费的应用价值。以S公立医院为视角,探索了DRG付费制度的引入方法,经实践发现:成本核算主体层次更加清晰、DRG算法更具操作性,床日成本、诊次成本控制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付费 成本控制 公立医院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巢湖流域氮排放情景模拟
2
作者 陈西 代子帅 +5 位作者 江岭 叶春 王延华 黄骁力 杨灿灿 陈驷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64,共16页
土地利用方式及其转移对区域氮素迁移和水体氮负荷产生重要影响,但量化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等多情景下土地利用方式氮排放时空变化特征,揭示流域水体氮负荷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仍面临挑战。本研究以巢湖流域为研究区,通... 土地利用方式及其转移对区域氮素迁移和水体氮负荷产生重要影响,但量化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等多情景下土地利用方式氮排放时空变化特征,揭示流域水体氮负荷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仍面临挑战。本研究以巢湖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多时相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借助PLUS和InVEST模型探索不同情景下氮排放对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期间,巢湖流域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626.14 km^(2))主要占据的是耕地(减少了775.64 km^(2)),城市化建设成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2)PLUS模型多情景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2000-2020年基本保持一致,但各用地间的转换频率降低;(3)经InVEST模拟,耕地面积缩减而导致氮排放的减少量(340.17 t)大于建设用地等面积增加带来的氮排放增加量(170.11 t),使2000-2020年间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所排放的总氮量呈降低趋势,由2000年的4768.04 t降至2020年的4597.98 t;(4)不同情景下,2030年各土地利用方式的氮排放量较2020年均呈降低趋势。其中,生态保护情景既有效地保障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又展现出较好的氮减排效果(113.36 t);鉴于此,建议流域管理部门应通过合理规划各用地类型的发展,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对林草地、水域等生态用地的侵占,以期削减流域水体氮负荷、缓解氮素治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氮排放 土地利用方式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下载PDF
ASI基因家族结构及表达分析
3
作者 黄斌翰 何艳艳 +3 位作者 唐婕 叶春 周嘉裕 廖海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为研究编码α-淀粉酶/枯草杆菌蛋白酶抑制剂(α-amylase/subtilisin inhibitor, ASI)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功能,本研究利用NCBI、Phytozome等平台工具鉴定到来源于23种植物的33个ASI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进化特点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保... 为研究编码α-淀粉酶/枯草杆菌蛋白酶抑制剂(α-amylase/subtilisin inhibitor, ASI)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功能,本研究利用NCBI、Phytozome等平台工具鉴定到来源于23种植物的33个ASI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进化特点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保守基序等信息.同时结合RT-qPCR技术分析水稻ASI在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ASI基因家族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但其编码蛋白上下游区域的保守性强弱不一,同时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结果提示ASI基因可能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响应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等生理过程. RT-qPCR分析发现,较未胁迫条件下,幼苗期水稻的根、叶鞘和叶片等组织中RASI基因发生了不同的表达变化,提示ASI基因可能具有多样性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酶/枯草杆菌蛋白酶抑制剂(ASI) Kunitz型抑制剂 基因家族鉴定 基因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分析
下载PDF
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的概念、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春华 叶春 +2 位作者 刘福兴 魏伟伟 郑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402,共9页
随着对湿地重要性认知的提高,我国对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其中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备受关注。描述了近自然概念的由来,提出了近自然湿地的定义并辨析了其与人工湿地的主要区别。以太湖竺山湖湿地生态修复为例,介绍了近自然... 随着对湿地重要性认知的提高,我国对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其中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备受关注。描述了近自然概念的由来,提出了近自然湿地的定义并辨析了其与人工湿地的主要区别。以太湖竺山湖湿地生态修复为例,介绍了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的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措施和修复效果。在竺山湖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中,依次实施了水文水动力改善、基底形态营造、植物恢复、水生动物恢复、生物量管理等措施,具体包括:改善水体连通性和流动性,提高生境多样性和适宜性;基于5种基底形态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分析,构建了多起伏型基底形态;根据土著适生、净化水质、兼顾景观等原则,筛选出21属35种土著湿地植物,设计并应用了2种植物配置模式;根据生态系统调控(EwE)模型对湿地食物网结构的分析结果,对水生植物收割量、鱼类及虾蟹类的种群数量提出了调控建议。生态修复后竺山湖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Ⅱ类(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大型水生植物多样性显著提高。竺山湖湿地生态修复效果验证了近自然生态修复方法的有效性,今后还需不断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丰富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的理论及技术,并开展大规模的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湿地法 生态修复 基底形态 竺山湖湿地 太湖
下载PDF
煤电“三改联动”实施分析与措施建议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志强 叶春 +1 位作者 张源 李云凝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159,共6页
煤电“三改联动”是煤炭清洁低碳转型的有效手段。分析了煤电的能效、灵活性和供热现状,研究了煤电实施“三改联动”的政策要求、实施进展和预期效果。从改造技术难度看,节能改造难度最高,灵活性改造次之、供热改造难度相对较低。预计... 煤电“三改联动”是煤炭清洁低碳转型的有效手段。分析了煤电的能效、灵活性和供热现状,研究了煤电实施“三改联动”的政策要求、实施进展和预期效果。从改造技术难度看,节能改造难度最高,灵活性改造次之、供热改造难度相对较低。预计“十四五”末全国煤电供电煤耗率将降至297 g/(kW·h)左右,新增调峰能力预计在4000万kW以上,供热范围进一步扩大。针对煤电亏损面大、部分类型机组技术改造难度大、设备低负荷运行安全隐患大、改造投入产出不可预期性大、改造资金有待进一步加大等问题,从政策、技术、标准、市场等角度提出了促进煤电“三改联动”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 节能改造 灵活性改造 供热改造 三改联动
下载PDF
兴凯湖水体磷形态特征及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洋 谢自建 +5 位作者 孙黛茜 李春华 叶春 王文全 魏伟伟 王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65-1975,共11页
兴凯湖是亚洲东北部最大的淡水湖,水体总磷(TP)浓度超标是近年来兴凯湖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气候可能对区域水质有重要的影响。以兴凯湖中国湖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兴凯湖水体磷素时空变化特征,探究其主要组成形态,明确区域内气候因子... 兴凯湖是亚洲东北部最大的淡水湖,水体总磷(TP)浓度超标是近年来兴凯湖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气候可能对区域水质有重要的影响。以兴凯湖中国湖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兴凯湖水体磷素时空变化特征,探究其主要组成形态,明确区域内气候因子变化对兴凯湖水体TP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0—2021年,兴凯湖水体TP浓度整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冰封期水质状况优于非冰封期,大兴凯湖TP浓度相较于小兴凯湖更高。2)2022年5月磷形态数据表明,大、小兴凯湖水体TP主要由颗粒态磷(PP)组成(占比为60%和76%),PP是大、小兴凯湖TP超标的主要形态;小兴凯湖的PP与溶解磷浓度表现为北部高于南部,大兴凯湖PP浓度总体表现为东部高于西部,溶解磷浓度则呈相反趋势。3)近年来兴凯湖流域的气温及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小兴凯湖TP浓度与气温、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气温与降水增加可能会导致更多的营养盐进入水体,造成水质下降;大兴凯湖TP浓度与气候变化无明显相关性,但小兴凯湖与大兴凯湖的TP浓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大兴凯湖受区域气候变化影响较小,但其水质状况与小兴凯湖有紧密的关联性。无论冰封期还是非冰封期,小兴凯湖水质均优于大兴凯湖,作为大兴凯湖的前置湖泊,小兴凯湖在净化上游流域面源污染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 总磷 磷形态 时空特征 气候变化 气候响应
下载PDF
基于便携式蜜柚光谱仪的金沙柚叶片氮含量监测模型研究
7
作者 李艳大 曹中盛 +6 位作者 潘玉霞 孙滨峰 黄俊宝 杨伟光 彭忻怡 舒时富 叶春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7-806,共10页
【目的】旨在检验便携式蜜柚光谱仪(PPS)监测金沙柚叶片氮含量(LNC)的准确性,构建基于PPS的金沙柚LNC光谱监测模型。【方法】通过实施不同施氮量的试验,于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利用便携式蜜柚光谱仪(PPS)、ASD高光谱仪和RapidSCAN光谱仪... 【目的】旨在检验便携式蜜柚光谱仪(PPS)监测金沙柚叶片氮含量(LNC)的准确性,构建基于PPS的金沙柚LNC光谱监测模型。【方法】通过实施不同施氮量的试验,于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利用便携式蜜柚光谱仪(PPS)、ASD高光谱仪和RapidSCAN光谱仪测定冠层光谱反射率,计算得到归一化红边指数(NDRE)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比较3种光谱仪测定的冠层植被指数变化规律与相关性,检验PPS的测定精度,构建基于PPS的金沙柚LNC光谱监测模型,采用不同试验点的数据检验模型。【结果】金沙柚LNC、NDVI和NDRE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递增趋势;PPS和ASD测定的NDVI、NDRE间拟合的决定系数(R2)依次为0.9095和0.9005,PPS和RapidSCAN测定的NDVI、NDRE间拟合的R2依次为0.9543和0.9002,证明PPS的测定结果与ASD、Rapid SCAN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的光谱监测模型的监测效果比生长中期好;PPS测定的NDVIPPS与NDREPPS相比,NDVIPPS与LNC之间的相关性高于NDREPPS;基于NDVIPPS的幂函数模型能准确地监测LNC,模型构建R2介于0.8210~0.8472之间,模型检验的相关系数(r)、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和均方根误差(RMSE)依次为0.8952~0.9333、4.4%~8.1%和0.1%~0.2%。【结论】与常规化学测试LNC相比,利用PPS可实时准确获取金沙柚LNC信息,在金沙柚轻简化种植与养分无损监测诊断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柚 叶片氮含量 便携式蜜柚光谱仪 光谱监测 模型
下载PDF
兴凯湖沉积物营养盐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黛茜 谢自建 +5 位作者 汪洋 叶春 李春华 魏伟伟 王昊 郑向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76-1986,共11页
兴凯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跨境湖泊,其水质变化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沉积物内源污染释放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研究沉积物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可为兴凯湖水环境治理提供重要依据。以兴凯湖中国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营养盐及... 兴凯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跨境湖泊,其水质变化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沉积物内源污染释放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研究沉积物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可为兴凯湖水环境治理提供重要依据。以兴凯湖中国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营养盐及蓄积量调查,阐明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的分布特征及埋藏通量,采用有机污染指数法和沉积物碳氮比(C/N)、碳磷比(C/P)特征分析其污染程度及来源。结果表明:与国内其他湖泊相比,兴凯湖沉积物TP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但小兴凯湖沉积物TN、OM浓度处于较高水平;水生植被覆盖度高的小兴凯湖西泡子和东北泡子及沉积物淤积严重的大兴凯湖西部湖区和中部湖一区营养盐浓度较高;兴凯湖OM来源同时受水生植物和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且小兴凯湖受陆源输入影响更大,OM与TN具有同源性,与TP不具有同源性;兴凯湖沉积物整体属轻度污染,其中小兴凯湖沉积物有机污染较大兴凯湖严重。研究显示,小兴凯湖作为大兴凯湖的前置湖泊,削减了输入大兴凯湖的污染物,但其较高的沉积物营养盐浓度可能会对大兴凯湖产生潜在影响,因此,应重视小兴凯湖沉积物引起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 沉积物 营养盐 埋藏通量 污染评价 来源解析
下载PDF
太湖湖滨带水向辐射带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生境因子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天祎 叶春 +2 位作者 李春华 魏伟伟 朱琦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0,共7页
水生植物是湖滨带水向辐射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2021年春季和夏季太湖湖滨带水向辐射带内水生植物调查结果,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水生植物分布及相应生境因子进行分析,探究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次调查共记录太... 水生植物是湖滨带水向辐射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2021年春季和夏季太湖湖滨带水向辐射带内水生植物调查结果,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水生植物分布及相应生境因子进行分析,探究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次调查共记录太湖湖滨带水向辐射带内水生植物12种,分别属于7科9属,其中浮叶植物3种,沉水植物9种;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水生植物群落的Alpha多样性指数与生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夏季水生植物群落的Alpha多样性指数与水体溶解氧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透明度/水深(透明度和水深的比值)呈显著正相关,Shannon-Wiener指数、Margelef指数与总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3)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水体溶解氧浓度对调查结果的解释值最大,随后依次为透明度/水深以及水深。10个生境因子对水生植物分布的总解释值较低;4)与历史数据相比,本次调查结果的水生植物多样性降低且优势物种单一化,表明太湖湖滨带水向辐射带内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水平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因子影响较大。水生植物自然恢复周期较长,人为调控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当前推动太湖水生植物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生植物 湖滨带 生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基于化学-微生物法的煤矸石山酸化污染原位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琦 胡振琪 +2 位作者 叶春 李春华 李冲 《中国矿业》 2023年第1期52-59,共8页
含硫煤矸石在露天堆储过程中会产生酸化污染,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高盐酸性废水。常用的物理阻隔措施难以满足煤矸石短期堆储时工程量小、取用矸石方便的需求。因此,找到一种基于化学法和微生物法的煤矸石酸化临时抑制措施是矿区生... 含硫煤矸石在露天堆储过程中会产生酸化污染,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高盐酸性废水。常用的物理阻隔措施难以满足煤矸石短期堆储时工程量小、取用矸石方便的需求。因此,找到一种基于化学法和微生物法的煤矸石酸化临时抑制措施是矿区生态修复领域的热点问题。针对煤矸石氧化过程受微生物调控的特点,归纳总结了化学法和微生物法在煤矸石山污染原位控制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化学法通过应用有机杀菌剂抑制氧化菌活性,降低了煤矸石氧化速率,但大量施加杀菌剂可能带来环境风险;微生物法通过筛选、驯化还原菌,调节淋溶液pH值的同时去除盐和重金属离子,但需要依赖外加碳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学-微生物法协同的煤矸石山酸化污染原位控制技术,利用有机杀菌剂为还原菌提供碳源,还原菌降解杀菌剂能够减少环境风险。此外,改良菌种、研发新型杀菌剂及其缓蚀剂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山 酸化污染 杀菌剂 硫酸盐还原菌 协同使用
下载PDF
近60年滇池水生态系统演替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尖尖 胡文 +5 位作者 叶春 宋迪 王志芸 李春华 李杰 唐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1-551,共11页
滇池流域作为长江上游和我国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区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文献调研、分类梳理等方法,并结合1950—2020年滇池水质变化和富营养化演化过程,系统分析了近60年滇池水生态系统中浮游... 滇池流域作为长江上游和我国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区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文献调研、分类梳理等方法,并结合1950—2020年滇池水质变化和富营养化演化过程,系统分析了近60年滇池水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鱼类等重要组成部分的演替过程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60s以前,滇池水体清澈见底,水生生物丰富,处于草型阶段;1970s—1990s,随着滇池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水体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水生生物耐营养物种的数量增加,湖泊生态系统由草型阶段向草藻混合型阶段转变;2000—2015年,滇池水质进一步恶化,处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劣Ⅴ类,水生生物从多优势种向单优势种、清水种向耐污种转变,处于藻型阶段;2016年之后,滇池水质虽逐步改善,但仍面临着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滇池水生态系统演替的驱动因子主要是自然因素、流域污染物排放超出滇池环境容量及生态系统生境片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水生态系统 演替 水生生物 驱动因子
下载PDF
土地利用对兴凯湖入湖河流水质影响及生态修复策略
12
作者 徐宜雪 谢自建 +5 位作者 王昊 李春华 李季 魏伟伟 郑烨 叶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97-2005,共9页
兴凯湖是中俄跨境湖泊,其水质变化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入湖河流水质状况对兴凯湖水质有着重要影响。以兴凯湖中国境内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方差分析、冗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兴凯湖入湖河流水质污染特征,... 兴凯湖是中俄跨境湖泊,其水质变化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入湖河流水质状况对兴凯湖水质有着重要影响。以兴凯湖中国境内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方差分析、冗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兴凯湖入湖河流水质污染特征,探究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入湖河流分类修复策略。结果表明:兴凯湖入湖河流水质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劣Ⅴ类,化学需氧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是主要超标因子;兴凯湖入湖河流丰水期水质整体优于平水期,大兴凯湖入湖河流水质整体优于小兴凯湖;兴凯湖流域土地利用对入湖河流水质的解释度在丰水期和平水期分别为52.31%和45.38%,耕地对河流水质产生负面影响,林地、水体对入湖河流水质起改善作用,而人造地表、草地在不同水期对入湖河流水质的影响不同。基于入湖河流水质、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的聚类分析,将兴凯湖入湖河流分为生态保育型、生态修复型和综合治理型3种类型,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治理与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 入湖河流 水质 土地利用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水平管式CO_(2)驱地面采出物气液分离方法研究
13
作者 钟浩 张兴凯 +4 位作者 祁小兵 廖锐全 刘明 高菁菁 叶春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100,共9页
根据油田现场实际需求,基于旋流相分隔原理设计水平管式分离器,通过对分离器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各参数对分离器分离效率及压降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器的适应性较强,在任一结构下,流速在25~35 m/s范围内变化的过程中... 根据油田现场实际需求,基于旋流相分隔原理设计水平管式分离器,通过对分离器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各参数对分离器分离效率及压降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器的适应性较强,在任一结构下,流速在25~35 m/s范围内变化的过程中,压降均能维持在1600~2800 Pa之间。设计正交试验,模拟计算出各工况下分离效率,分析了各因素的显著性,并得出最优参数组合,最优组合的分离效率大幅提升为93.64%。通过量纲分析、数学计算等方法拟合出分离效率计算公式,制作试验样机并将其搭建在试验平台上,将试验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误差较小,均在±2%左右。研究结论可为水平管式CO_(2)驱采出流体分离器设计、制造、选型以及运行提供参考,为CO_(2)驱采出流体分离提供高效低耗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采出液分离 水平管式分离器 正交设计 试验对照 最优参数组合
下载PDF
兴凯湖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及污染特征分析
14
作者 谢自建 赵荣博 +4 位作者 汪洋 王昊 李春华 于宗灵 叶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87-1996,共10页
兴凯湖是中俄跨国境湖泊,开展兴凯湖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及来源解析,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兴凯湖中国湖区表层及柱状沉积物样品,测定重金属As、Cd、Cu、Pb、Hg、Ni、Cr和Zn浓度,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 兴凯湖是中俄跨国境湖泊,开展兴凯湖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及来源解析,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兴凯湖中国湖区表层及柱状沉积物样品,测定重金属As、Cd、Cu、Pb、Hg、Ni、Cr和Zn浓度,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其潜在来源。结果显示:小兴凯湖表层沉积物中Cr、Ni、As、Cr、Hg浓度均值超过黑龙江省土壤背景参考值,大兴凯湖表层沉积物中仅Ni、Cd浓度均值超过黑龙江省土壤背景参考值。地累积指数评价显示小兴凯湖表层沉积物Hg的污染程度较高,主要为轻度污染和偏中度污染,As和Cd以无污染为主、轻度污染次之,大兴凯湖Cd主要为轻度污染,其余重金属主要为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显示,兴凯湖表层沉积物总体呈无污染到偏中度污染,Cd为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As、Hg和Cd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子,受入湖河流上游农业生产活动及矿产开发冶炼的影响,位于小兴凯湖东侧及大兴凯湖西侧区域污染风险相对更高;此外,考虑到大兴凯湖Cd呈底部富集特征,其可能受到自然背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来源解析 兴凯湖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柑橘生长监测研究进展
15
作者 彭忻怡 潘玉霞 +5 位作者 李艳大 曹中盛 舒时富 孙滨峰 叶春 黄俊宝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165-169,共5页
为了在定量监测与精确管理中充分利用遥感技术无损、实时、准确获取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生长指标的优势特点,从柑橘生化参数、水分胁迫、病害、产量和品质5个方面着手,综述了以遥感技术监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监测... 为了在定量监测与精确管理中充分利用遥感技术无损、实时、准确获取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生长指标的优势特点,从柑橘生化参数、水分胁迫、病害、产量和品质5个方面着手,综述了以遥感技术监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设想,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出参考方向,为提高柑橘精确管理水平和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遥感技术 光谱 生长监测
下载PDF
沉水植物黑藻腐解过程中营养盐释放过程 被引量:49
16
作者 叶春 王博 +3 位作者 李春华 叶斌 江源 孔祥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53-2659,共7页
为探究沉水植物衰亡过程中营养盐的释放规律,采用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Royle)作为研究用沉水植物,在实验室内模拟了黑藻在初春温度下腐解过程中的主要营养盐碳、氮、磷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黑藻在试验初期迅速腐解,该过程中向水... 为探究沉水植物衰亡过程中营养盐的释放规律,采用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Royle)作为研究用沉水植物,在实验室内模拟了黑藻在初春温度下腐解过程中的主要营养盐碳、氮、磷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黑藻在试验初期迅速腐解,该过程中向水体释放大量碳(81.31%)、氮(81.62%)、磷(85.94%).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黑藻向水体释放的磷大部分沉积进入底泥,而氮有部分沉积进入底泥,同时有部分以气体形式移出水体.黑藻腐烂分解产生的厌氧条件以及高TOC供给促进水体反硝化作用加快氮素移出水体.但是较大生物残留量会引起水体缺氧,植物残体分解加剧,导致水质严重恶化,因此需要适时收割水生植物来控制水体残留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黑藻 腐解 营养盐 水生态
下载PDF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原则与工程模式 被引量:67
17
作者 叶春 金相灿 +1 位作者 王临清 孔海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7-721,共5页
以洱海湖滨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湖滨带生态修复的原则和设计方法.在分析洱海湖滨带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对湖滨带类型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湖滨带的修复目标和设计方法,并对全系列和半系列的湖滨带生态修复进行了物理基底、生态恢复和景观结... 以洱海湖滨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湖滨带生态修复的原则和设计方法.在分析洱海湖滨带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对湖滨带类型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湖滨带的修复目标和设计方法,并对全系列和半系列的湖滨带生态修复进行了物理基底、生态恢复和景观结构设计.根据湖滨带的生态环境功能和人类对湖滨带的利用,探讨了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的 8 种适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生态修复 工程模式 洱海
下载PDF
热休克对急性运动大鼠骨骼肌中MDA及SOD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叶春 王瑞元 +2 位作者 丁益 何执静 李建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 :探讨热休克对急性运动后大鼠骨骼肌中脂质过氧化物 (MDA)和抗氧化酶 (SOD)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高温安静组、高温运动组、室温安静组、室温运动组。高温安静组和高温运动组大鼠经热休克处理后室温恢复 2 4小时 ,进行一次性急... 目的 :探讨热休克对急性运动后大鼠骨骼肌中脂质过氧化物 (MDA)和抗氧化酶 (SOD)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高温安静组、高温运动组、室温安静组、室温运动组。高温安静组和高温运动组大鼠经热休克处理后室温恢复 2 4小时 ,进行一次性急性运动 ,运动后 16小时取样进行各项检测并与室温安静组和室温运动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高温安静组HSP72高于室温安静组 ,高温运动组骨骼肌中MDA明显低于室温运动组 (P <0 0 5 ) ,而SOD略高于室温运动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果提示 ,热休克可明显减少骨骼肌中脂质过氧化物 (MDA)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反应性 急性运动 骨骼肌 MDA SOD 脂质过氧化物 抗氧化物
原文传递
太湖湖滨带类型划分及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叶春 李春华 +2 位作者 陈小刚 焦向丽 卢少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2-828,共7页
太湖湖滨带岸线总长405 km,73%以上被防洪大堤所包围,其余部分临近山体,属于典型的大堤型湖滨带.按照湖滨带地形地貌分为大堤型、山坡型、河口型三类,根据水文条件和露滩情况,又将大堤型分为长期露滩、间歇露滩、无滩地型,山坡型分为有... 太湖湖滨带岸线总长405 km,73%以上被防洪大堤所包围,其余部分临近山体,属于典型的大堤型湖滨带.按照湖滨带地形地貌分为大堤型、山坡型、河口型三类,根据水文条件和露滩情况,又将大堤型分为长期露滩、间歇露滩、无滩地型,山坡型分为有滩地型、无滩地型,形成6种类型的湖滨带.根据以上太湖湖滨带划分类型,结合湖滨带生境、气候、水文条件以及植被分布现状等因素,分别采取生态保育、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的对策,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太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模式,并分别提供了形象的修复模式示意图,以期为太湖及其类似湖滨带的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湖滨带 分类 太湖
下载PDF
洪泽湖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案探讨 被引量:31
20
作者 叶春 李春华 +2 位作者 王博 张娟 张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5-730,共6页
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为中等,并呈逐年退化的趋势,因此开展洪泽湖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案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洪泽湖水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水体分区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水文条件和水生态状况的差异,将洪泽湖划分为3种具... 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为中等,并呈逐年退化的趋势,因此开展洪泽湖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案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洪泽湖水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水体分区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水文条件和水生态状况的差异,将洪泽湖划分为3种具有典型特征的湖区:过水通道(从淮河入湖口至入江水道)、湿地保护区和成子湖区.针对不同湖区在水质、水生生物和水文条件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按照"修复生境条件-恢复水生植物-调控系统结构"的总体思路,提出了过水通道水文调控与生态修复、湿地自然保护区保育、成子湖生态系统恢复与蓝藻应急控制、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优化与调控等一系列措施,形成洪泽湖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案,为恢复健康的洪泽湖水生态系统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 生态健康 水生态系统 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