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胡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陈军 叶春雷 +1 位作者 王炜 李进京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胡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烯效唑和多效唑对现蕾期和盛花期胡麻生长、叶片生物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胡麻化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种生长调节剂在胡麻现蕾期和盛花期分2次喷施均可以...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胡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烯效唑和多效唑对现蕾期和盛花期胡麻生长、叶片生物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胡麻化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种生长调节剂在胡麻现蕾期和盛花期分2次喷施均可以明显降低胡麻的株高和重心高度,明显增加茎粗,进而影响胡麻产量形成。4个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在胡麻现蕾期和盛花期,与清水对照相比,平均株高降低15.09%和19.22%,平均重心高度降低10.47%和20.18%,平均鲜重降低7.73%和13.51%,平均茎粗增加7.69%和13.33%,且盛花期喷施的效应更加明显。现蕾期和盛花期不同处理间CAT含量、SOD含量、MDA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生育期的推进,CAT含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SOD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喷施烯效唑处理和清水对照SOD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喷施多效唑处理均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喷施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995 g/hm2兑水450 kg和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995 g/hm2兑水450 kg效果良好,能够在稳定产量的同时有效地增强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生长调节剂 产量 抗倒伏 生物酶活性
下载PDF
EMS诱变创制胡麻新种质的研究
2
作者 王炜 陈军 +4 位作者 陈琛 叶春雷 罗俊杰 王一 王剑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31-1937,共7页
为创制胡麻新种质,本研究以胡麻品种陇亚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作为诱变剂,开展胡麻EMS诱变研究。结果表明,诱变效果最佳的EMS浓度和时间参数为0.20%和24 h;通过对诱变后代的表型逐代田间观察和考种数据分析,在M8代筛选... 为创制胡麻新种质,本研究以胡麻品种陇亚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作为诱变剂,开展胡麻EMS诱变研究。结果表明,诱变效果最佳的EMS浓度和时间参数为0.20%和24 h;通过对诱变后代的表型逐代田间观察和考种数据分析,在M8代筛选出22份在株高、生育期、白粉病抗性等性状方面与原野生型对照具有明显差异的胡麻变异材料,其中早熟材料4份、大粒材料1份、矮秆和半矮秆材料3份、高秆材料2份、抗白粉病材料17份、白花材料2份、持绿性材料2份。这些材料既可以作为种质资源应用于胡麻遗传改良,也可以作为重要性状基因发掘的基础材料,同时部分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突出的材料可进一步培育成新品种应用于胡麻生产。本研究为胡麻种质创新和EMS诱变育种提供了参考,为新品种选育和重要性状基因发掘奠定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甲基磺酸乙酯(EMS) 诱变 新种质
下载PDF
高产优质大粒型紫苏新品种陇苏5号
3
作者 欧巧明 李琦 +2 位作者 叶春雷 崔文娟 张博 《中国种业》 2023年第8期127-128,共2页
高产、优质、大粒型紫苏新品种陇苏5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对紫苏种质鉴定及品种优选基础上,经过5年连续提纯选育而成。该品系生育期160d,株高165.5cm,叶绿色,籽粒黑褐色,千粒重4.23g,单株产量76.5g;多点区域试验每hm2... 高产、优质、大粒型紫苏新品种陇苏5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对紫苏种质鉴定及品种优选基础上,经过5年连续提纯选育而成。该品系生育期160d,株高165.5cm,叶绿色,籽粒黑褐色,千粒重4.23g,单株产量76.5g;多点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2171.75kg,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125.25kg,丰产性、稳产性好;α-亚麻酸含量58.67%,含油量42.01%,饱和脂肪酸含量23.2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8.42%,品质较优,抗病性好;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天水等半干旱山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陇苏5号 系统选育 优质 Α-亚麻酸 复种栽培
下载PDF
不同肥料配比对旱地胡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叶春雷 罗俊杰 +2 位作者 石有太 谢志军 王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5,80,共5页
大田旱作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配肥对胡麻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均能增加胡麻产量,当氮肥用量一定(N 30~60 kg·hm -2)时,增施磷肥(P2O522.5~90 kg·hm -2)能使胡麻籽粒产量较对照增加50.00%... 大田旱作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配肥对胡麻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均能增加胡麻产量,当氮肥用量一定(N 30~60 kg·hm -2)时,增施磷肥(P2O522.5~90 kg·hm -2)能使胡麻籽粒产量较对照增加50.00%~84.23%;当磷肥用量一定(P2O530~120 kg·hm -2)时,增施氮肥同样促进胡麻产量,但低磷高氮肥和高磷高氮肥反而不利于胡麻产量的增加;氮肥效果比磷肥明显,其中以 N2 P3处理(N 60 kg·hm -2,P2O567.5 kg·hm -2)产量最大,达到1719.44 kg·hm -2。增施氮肥能够增加胡麻的株高、工艺长度、千粒重、分茎数、主茎分枝数和单株有效果枝数,高磷肥反而不利于胡麻农艺性状的改善。氮磷配施使胡麻棕榈酸含量较对照增加0~5.62%,油酸的含量较对照增加 0 ~ 4.06%,施用氮肥可增加胡麻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而高磷肥反而降低了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肥料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亚麻单倍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叶春雷 王炜 +2 位作者 张建平 欧巧明 罗俊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5-460,共6页
单倍体在基础研究和育种上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通过雄核发育(花药和小孢子培养)、雌核发育途径(未受精卵或子房培养等)、种内或种间杂交产生。在亚麻单倍体研究中,花药培养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 单倍体在基础研究和育种上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通过雄核发育(花药和小孢子培养)、雌核发育途径(未受精卵或子房培养等)、种内或种间杂交产生。在亚麻单倍体研究中,花药培养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亚麻单倍体的研究进展,侧重于亚麻花药培养过程中关键影响因子,如供体植株的基因型、栽培条件、预处理方式、培养基的筛选等;分析了目前我国在亚麻单倍体育种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单倍体 花药培养 小孢子培养 子房培养
下载PDF
甘肃春小麦农家品种与育成品种HMW-GS变异及品质效应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叶春雷 王红梅 +1 位作者 李玉芳 李望鸿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37,共7页
采用SDS-PAGE法和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检测254份品种的HMW-GS和其中188份的沉淀值、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研究甘肃春小麦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HMW-GS变异及品质效应。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1种亚基变异,46种亚基组成形式,育成品种亚基变异和组成... 采用SDS-PAGE法和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检测254份品种的HMW-GS和其中188份的沉淀值、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研究甘肃春小麦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HMW-GS变异及品质效应。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1种亚基变异,46种亚基组成形式,育成品种亚基变异和组成形式不及地方品种丰富。Glu-1不同位点上,育成品种1、7+8和2+12分别为各自位点优势亚基(69.%、81.8%和86.0%),地方品种null、7+8和2+12为各自位点优势亚基(77.4%、88.7%和76.7%);育成品种1、14+15、5+10对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的效应值最高,地方品种2*、7+8和5+10对蛋白质含量的效应值最高,1、7+8和5+10亚基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的效应值最高。就优质亚基出现的频率而言,育成良品种Glu-A1位点品质改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家品种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品质效应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旱地胡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叶春雷 石有太 +2 位作者 罗俊杰 谢志军 王方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第4期11-13,共3页
在旱作条件下,研究了播种量和种植密度对胡麻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胡麻产量有较大影响,种植密度对胡麻产量的影响较小,旱地胡麻种植的最优组合为播种量900万粒/hm2,行距20cm,株距20 cm。胡麻的分茎数和单株生... 在旱作条件下,研究了播种量和种植密度对胡麻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胡麻产量有较大影响,种植密度对胡麻产量的影响较小,旱地胡麻种植的最优组合为播种量900万粒/hm2,行距20cm,株距20 cm。胡麻的分茎数和单株生产力随播种量的减少而增加,且有利于株高和工艺长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密度 产量 品质 旱地
下载PDF
5种杀菌剂对胡麻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3
8
作者 叶春雷 陈军 +5 位作者 李进京 王炜 欧巧明 罗俊杰 张辉 周宇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6期52-56,共5页
采用不同杀菌剂对胡麻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喷药后7 d,40%氟硅唑防效最佳,达到81.23%。第2次喷药后14 d,40%氟硅唑和43%戊唑醇防效较佳,分别为79.44%和69.04%;其次是50%啶酰菌胺,为39.15%。
关键词 胡麻 杀菌剂 白粉病 产量 防效
下载PDF
半干旱区胡麻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叶春雷 谢志军 罗俊杰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2期5-7,共3页
试验观察了榆中县半干旱区胡麻地膜覆盖不同栽培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全膜垄沟穴播、全膜覆土穴播、残膜穴播栽培的胡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产量依次为2 870、2 600、2 530 kg/hm2,分别较露地条播增产50.26%、36.13%、32.46%。是榆中县干... 试验观察了榆中县半干旱区胡麻地膜覆盖不同栽培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全膜垄沟穴播、全膜覆土穴播、残膜穴播栽培的胡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产量依次为2 870、2 600、2 530 kg/hm2,分别较露地条播增产50.26%、36.13%、32.46%。是榆中县干旱半雨养农业区较为理想的胡麻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胡麻 地膜覆盖 栽培方式 榆中县
下载PDF
冷轧酸轧机组入口活套跑偏的治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春雷 赵峻 《江西冶金》 2017年第1期40-42,共3页
根据新钢冷轧生产线酸轧机组入口活套跑偏的现状,分析带钢在活套内跑偏的原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冷轧 入口活套 跑偏 措施
下载PDF
胡麻硒肥肥效试验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春雷 陈军 +2 位作者 李进京 党占海 罗俊杰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3期55-57,共3页
试验观察了2种喷施硒肥对胡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初期、开花后期分别喷施粉剂硒肥质量体积比为1.67 g/L的水溶液和现蕾初期喷施质量体积比为3.33 g/L粉剂硒肥的水溶液2个处理优于其他处理。从喷施时期及喷施次数来看,现蕾期一次... 试验观察了2种喷施硒肥对胡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初期、开花后期分别喷施粉剂硒肥质量体积比为1.67 g/L的水溶液和现蕾初期喷施质量体积比为3.33 g/L粉剂硒肥的水溶液2个处理优于其他处理。从喷施时期及喷施次数来看,现蕾期一次性喷施效果较好。总体来看,粉剂硒肥效果好于液体硒肥,且粉剂硒肥胡麻籽粒硒质量分数显著提升,较CK分别提高263.63%和182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硒肥 肥效 产量
下载PDF
用共转化法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春雷 魏兵强 杨随庄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12期33-35,共3页
介绍了用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法培育无选择标记基因转基因植物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
关键词 农杆菌 共转化法 无选择标记 转基因植物
下载PDF
外源DNA导入小麦后D_0代的幼胚离体培养
13
作者 叶春雷 欧巧明 +1 位作者 倪建福 杨随庄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8期3-5,共3页
对导入高粱、豌豆、长穗偃麦草等供体DNA后的10个春小麦组合进行了幼胚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在胚龄为15 d左右,幼胚长1.5 mm左右时,剥取幼胚进行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为73.8%,绿苗诱导率平均为157.2%,幼胚平均直接成苗率为24.1... 对导入高粱、豌豆、长穗偃麦草等供体DNA后的10个春小麦组合进行了幼胚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在胚龄为15 d左右,幼胚长1.5 mm左右时,剥取幼胚进行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为73.8%,绿苗诱导率平均为157.2%,幼胚平均直接成苗率为24.1%。经过离体培养挽救了为数不多的导入后代,并可进行加代培育,缩短了育种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胚培养 花粉管通道 外植体
下载PDF
庄子的翅膀
14
作者 叶春雷 李仁甫(评)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 2008年第6期7-7,共1页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关键词 散文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文学作品
下载PDF
重要胡麻栽培品种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指标筛选 被引量:106
15
作者 罗俊杰 欧巧明 +3 位作者 叶春雷 王方 王镛臻 陈玉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59-1273,共15页
以15份国内胡麻栽培品种为材料,设自然降雨和正常灌水2个处理,考察与抗旱性相关的7个农艺性状、8个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指标,采用综合抗旱系数、因子分析、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 以15份国内胡麻栽培品种为材料,设自然降雨和正常灌水2个处理,考察与抗旱性相关的7个农艺性状、8个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指标,采用综合抗旱系数、因子分析、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型划分和评价指标筛选。结果显示,相关性状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及关联程度各异,可优先选择与抗旱性关系密切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光合作用因子、叶片抗氧化因子等相关生理生化性状;因子分析表明,6个公因子可代表胡麻抗旱性90.89%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抗旱性度量值(drought resistanc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s,D值)和加权抗旱系数(weight 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WDC值)的各品种抗旱性排序相近,位居前6位的抗旱品种相同。各品种D值与综合抗旱系数(comprehensive 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CDC值)、WDC值、产量抗旱系数(yield 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Y值)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各品种Y值与CDC、WDC值间极显著正相关;据D值将供试品种划分为5个抗旱级别,可较好地反映品种的选育条件及适应地区。试验结果说明以D值为主要参数,以WDC为辅助评价参数,评价以产量为主要考量目标的胡麻抗旱性是适宜且准确的;以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胡麻抗旱性综合评价、抗旱型划分、评价指标筛选是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农艺性状 生理生化指标 抗旱性综合评价 隶属函数
下载PDF
外源DNA导入小麦的分子育种实践 被引量:14
16
作者 倪建福 令利军 +2 位作者 欧巧明 叶春雷 武禄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31,共5页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具有高光合效率的C4植物高粱的DNA导入普通小麦陇春13,成功选育出了高产、抗逆、耐盐碱小麦新品系89122,较原受体增产21.06%,在盐碱地比当地主栽品种V 26增产10.5%,比原受体增产22.5%,光合效率明显提高,通过RAPD鉴定...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具有高光合效率的C4植物高粱的DNA导入普通小麦陇春13,成功选育出了高产、抗逆、耐盐碱小麦新品系89122,较原受体增产21.06%,在盐碱地比当地主栽品种V 26增产10.5%,比原受体增产22.5%,光合效率明显提高,通过RAPD鉴定表明,高粱基因组部分片断已经整合到了小麦染色体中。将高粱、玉米、谷子、小麦、长穗偃麦草、大麦、硬粒小麦等33份材料的基因组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入普通小麦,创造了大量具有利用价值的变异材料,同时选育出一系列的小麦新品系,并且应用于生产中。经过表型鉴定、生化分析和分子等水平的综合研究表明,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创造的新品系和中间变异材料绝大多数变异性状不以孟德尔规律遗传,而表现为母性遗传特征,这比以农杆菌为代表的单基因转基因技术更具有优越性,对数量形状控制的表型来说更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分子育种 转基因 花粉管通道法
下载PDF
主要胡麻品种抗旱相关指标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24
17
作者 罗俊杰 欧巧明 +2 位作者 叶春雷 王方 王镛臻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15-2125,共11页
为了探讨国内胡麻品种抗旱性及其鉴定指标与综合评价方法,为抗旱育种及参试品种在适应区域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15份主要胡麻栽培品种为材料,设自然降雨和正常灌水处理,考查7个农艺性状、8个生理指标及产量指标,采用产量抗旱系数... 为了探讨国内胡麻品种抗旱性及其鉴定指标与综合评价方法,为抗旱育种及参试品种在适应区域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15份主要胡麻栽培品种为材料,设自然降雨和正常灌水处理,考查7个农艺性状、8个生理指标及产量指标,采用产量抗旱系数、综合抗旱系数、加权抗旱系数、隶属函数、抗旱性量度值、灰色关联度分析等相结合方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抗旱型划分和评价指标筛选。结果表明:被考查性状、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及关联程度各异,所得D值与Y值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CDC及WDC值分别于D值和Y值间的相关性相对较低,据D值将供试品种划分为5个抗旱级别,可较好的反映品种的选育条件及适应地区。说明采用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以D值进行胡麻抗旱性综合评价、预测、抗旱型划分、评价指标筛选是适宜且准确的,能较好地反映和揭示指标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及各品种抗旱性、抗旱特点及应用区域。本研究对提高胡麻抗旱性鉴定,抗旱育种及其科学性和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抗旱品种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农艺性状 生理生化指标 抗旱性综合评价 隶属函数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甘肃中部高寒区胡麻田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罗影 王立光 +3 位作者 陈军 叶春雷 张仁陟 罗俊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5-1191,共7页
为了探究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平衡的作用对胡麻连作障碍的影响,以胡麻为主要试验材料,设置胡麻-小麦轮作(TR)、胡麻连作(TC)、胡麻/小麦间作(TI)、撂荒(TU)等4个处理,采用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及其变化,以及土... 为了探究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平衡的作用对胡麻连作障碍的影响,以胡麻为主要试验材料,设置胡麻-小麦轮作(TR)、胡麻连作(TC)、胡麻/小麦间作(TI)、撂荒(TU)等4个处理,采用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及其变化,以及土壤养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TC显著降低0~20 cm耕层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整个生育期TC分别比TR降低8.73%、4.17%、1.22%和4.44%。在空间分布上,4种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加深均显著下降,40 cm和60 cm土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相关分析表明,连作对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轮作与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轮作、间作等种植模式可在不同程度上缓解、消除连作障碍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缓解和消除胡麻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种植模式 连作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油用紫苏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7
19
作者 欧巧明 崔文娟 +5 位作者 叶春雷 李进京 陈军 李忠旺 王炜 罗俊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21-1739,共19页
为筛选优异紫苏种质资源及优良育种亲本,提高紫苏育种效率,本研究以159份油用紫苏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紫苏种质11个主要农艺性状及5个关键品质特性进行了鉴定、变异分析、主成分及系统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供... 为筛选优异紫苏种质资源及优良育种亲本,提高紫苏育种效率,本研究以159份油用紫苏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紫苏种质11个主要农艺性状及5个关键品质特性进行了鉴定、变异分析、主成分及系统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紫苏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的变异系数介于2.60%~35.42%之间,各种质间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性遗传变异丰富,类型广泛,选择利用的前景较好;主成分分析将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聚为6个主成分,即分枝数因子、α-亚麻酸因子、油酸因子、生育期因子、千粒重因子和产量因子,总变异贡献率分别为40.943%、21.549%、12.332%、5.810%、4.486%和4.243%,累计贡献率为89.36%,可代表所考察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系统聚类将供试材料聚为五大类群,表明不同类群材料间各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存在较明显的特异性;此外,本试验确定了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划分标准,揭示了叶色、粒色等不同类型紫苏种质在产量、α-亚麻酸含量等关键指标上的差异性规律,评价筛选的高产及特异性明显的优异种质。本研究结果为生产中应用优异基因资源及改良育种亲本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胡麻覆膜种植模式对产量、水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汪磊 谭美莲 +2 位作者 叶春雷 罗俊杰 严兴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0-466,共7页
为评价不同地膜覆盖技术的适应性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14-2015年,在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设置露地穴播(CK1)、全膜覆土穴播(T1)、旧膜重复利用穴播(T2)、膜侧条播(T3)、露地条播(CK2)5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研究了... 为评价不同地膜覆盖技术的适应性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14-2015年,在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设置露地穴播(CK1)、全膜覆土穴播(T1)、旧膜重复利用穴播(T2)、膜侧条播(T3)、露地条播(CK2)5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胡麻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种植模式促进胡麻出苗提前并缩短其生育期0-7d,干旱年份(2015年)较正常年份(2014年)覆膜促熟效应减弱。T1和T2处理两年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和T3处理。T1和T2处理不同年份下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经济效益分析表明,T1和T2处理在两年的收益率中稳居第一和第二位,增收效果显著。因此认为全膜覆土穴播和旧膜重复利用穴播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胡麻适宜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油用亚麻) 种植模式 地膜覆盖技术 产量性状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