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心莲提取物和阿昔洛韦对EB病毒抗原表达抑制作用的对比实验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晓红 叶树清 +8 位作者 周玲 李黎 张忠浩 刘力戈 杨春霞 郑杨 王新佳 詹少彬 王绮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观察穿心莲提取物(炎琥宁)和阿昔洛韦(aciclovir)对EB病毒抗原表达有无抑制作用,并比较两者对EB病毒的作用强弱。方法免疫酶法测定炎琥宁及阿昔洛韦对Raji细胞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的表达,分别计算出两者的阻断率(IR)。结果... 目的观察穿心莲提取物(炎琥宁)和阿昔洛韦(aciclovir)对EB病毒抗原表达有无抑制作用,并比较两者对EB病毒的作用强弱。方法免疫酶法测定炎琥宁及阿昔洛韦对Raji细胞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的表达,分别计算出两者的阻断率(IR)。结果炎琥宁在无毒的浓度下,对Raji细胞EB病毒EA抗原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阿昔洛韦在无毒的浓度下,对EB病毒EA抗原表达也有抑制作用。结论炎琥宁抑制EB病毒抗原的表达,其作用较阿昔洛韦为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琥宁 阿昔洛韦 EB病毒 抗原表达 阻断
下载PDF
热毒净在体外对EB病毒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晓红 叶树清 +7 位作者 张忠浩 刘力戈 杨春霞 郑杨 王新佳 詹少兵 王琦 周玲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早期抗原表达 热毒净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抑制作用 体外 RAJI细胞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MC-LR对Raji细胞中Epstein-Barr病毒早期抗原的诱导 被引量:5
3
作者 柳丽丽 叶树清 +1 位作者 钟儒刚 曾毅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22-424,共3页
研究微囊藻毒素-LR对EB病毒早期抗原的诱导作用。采用免疫酶法激活Raji细胞中EB病毒早期抗原的表达。微囊藻毒素-LR可以诱导Raji细胞中EB病毒早期抗原的表达,当与丁酸、巴豆油、TPA等促癌物协同作用时,其表达率明显增高。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EB病毒 促癌物
下载PDF
Epstein-Barr病毒潜伏膜蛋白(LMP)基因在哺乳动物传代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纪志武 李宝民 +1 位作者 叶树清 曾毅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5-311,共7页
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是由病毒编码的主要的与病毒致宿主细胞潜伏感染有关的蛋白之一。我们用基因重组技术,把含有LMP基因(BNLF1)3个外显子(exon)开放阅读框架(ORF)的长1.80kbp的DNA片段,和... 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是由病毒编码的主要的与病毒致宿主细胞潜伏感染有关的蛋白之一。我们用基因重组技术,把含有LMP基因(BNLF1)3个外显子(exon)开放阅读框架(ORF)的长1.80kbp的DNA片段,和能分解HygromycinB的含有SV40早期启动子和HgryomycinB磷酸转移酶全基因(长1025bp)的DNA片段(长1.60bp),同时重组于亚克隆载体pBluescriptSK(pBS)中,并使该重组质粒pBS-LMP-Hyg(长5767bp)在乳地鼠肾传代细胞(BHK)中获得表达。BHK细胞在经此重组质粒转染后,LMP阳性细胞是2%,在HygromycinB的持续压力下,LMP表达细胞率可达20%。3个月后,LMP表达细胞逐渐减少。5个月后,不能测到LMP表达细胞。经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Westemblot)实验证实,人鼻咽癌、风湿性关节炎和正常人血清中不含有抗LMP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潜伏膜蛋白 基因表达 人体病毒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诱导3T3永生细胞恶性转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柳丽丽 叶树清 +1 位作者 钟儒刚 曾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7-712,共6页
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对3T3永生细胞恶性转化的诱导作用.将小鼠成纤维永生细胞3T3在含有MC-LR的培养液中培养3周后,通过细胞生长实验、血清依赖性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培养等方法检测3T3细胞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初步确定3T3细胞在M... 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对3T3永生细胞恶性转化的诱导作用.将小鼠成纤维永生细胞3T3在含有MC-LR的培养液中培养3周后,通过细胞生长实验、血清依赖性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培养等方法检测3T3细胞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初步确定3T3细胞在MC-LR的诱导下发生了恶性转化,并将转化后的3T3细胞注射到SCID小鼠背部皮下,检测其体内致瘤性.3T3细胞在MC-LR的诱导作用下,细胞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接触抑制性消失,生长速度增快,对血清的依赖性显著降低,并能在软琼脂培养中形成克隆.转化后的3T3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呈浸润性生长,成瘤率100%,而正常3T3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未见肿瘤形成.可见,体外培养3T3永生细胞在MC-LR的诱导作用下可以发生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炭藻毒素-LR 3T3细胞 恶性转化
下载PDF
热毒净及阿昔洛韦对EB病毒抗原表达抑制作用的对比实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晓红 叶树清 +6 位作者 周玲 张忠浩 刘力戈 杨春霞 郑杨 王新佳 王绮 《天津中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观察热毒净及阿昔洛韦对EB病毒抗原表达有无抑制作用,并比较两者对EB病毒的作用强弱。[方法]免疫酶法测定热毒净及阿昔洛韦对Raji细胞早期抗原(EA)的表达,分别计算出两者的阻断率(IR)。[结果]热毒净在无毒的浓度下,对Raji细胞EB病... [目的]观察热毒净及阿昔洛韦对EB病毒抗原表达有无抑制作用,并比较两者对EB病毒的作用强弱。[方法]免疫酶法测定热毒净及阿昔洛韦对Raji细胞早期抗原(EA)的表达,分别计算出两者的阻断率(IR)。[结果]热毒净在无毒的浓度下,对Raji细胞EB病毒EA抗原表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阿昔洛韦在实验的浓度下,对EB病毒EA抗原表达也有抑制作用。[结论]热毒净与阿昔洛韦比较能较强抑制EB病毒抗原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净 阿昔洛韦(无环鸟苷) EB病毒 抗原表达 阻断
下载PDF
诱导Epstein—Barr病毒早期抗原表达的中草药和植物的筛选 被引量:4
7
作者 曾毅 钟建明 +3 位作者 叶树清 倪芝瑜 苗学谦 莫永坤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应用Raji细胞筛选了268个科的1693种中草药和植物,共发现18个科的52种有诱导Epstein-Barr(EB)病毒早期抗原表达的作用,大戟科和瑞香科最多,分别有25种和7种,其中甘遂、芫花、黄芫花、了哥王、苦杏仁、怀牛膝和巴豆等是常用药物。本文还... 应用Raji细胞筛选了268个科的1693种中草药和植物,共发现18个科的52种有诱导Epstein-Barr(EB)病毒早期抗原表达的作用,大戟科和瑞香科最多,分别有25种和7种,其中甘遂、芫花、黄芫花、了哥王、苦杏仁、怀牛膝和巴豆等是常用药物。本文还讨论了这些中草药和植物在体内对EB病毒的激活及其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诱导物 中草药
下载PDF
肌肉免疫DC-EBV-LMP2诱导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杜海军 王湛 +5 位作者 尉秀霞 周玲 马晶 冯霞 叶树清 曾毅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0期1-2,13,共3页
目的探讨肌肉免疫DC-EBV-LMP2诱导的免疫效果。方法从BALB/C小鼠分离骨髓细胞,诱导培养获得小鼠DC,以100 MOI的rAd-LMP2感染获得DC-EBV-LMP2,继续培养48h,诱导DC-EBV-LMP2成熟。用免疫酶法确定LMP2在DC中表达。0,2,4周,以2×105个DC... 目的探讨肌肉免疫DC-EBV-LMP2诱导的免疫效果。方法从BALB/C小鼠分离骨髓细胞,诱导培养获得小鼠DC,以100 MOI的rAd-LMP2感染获得DC-EBV-LMP2,继续培养48h,诱导DC-EBV-LMP2成熟。用免疫酶法确定LMP2在DC中表达。0,2,4周,以2×105个DC-EBV-LMP2/只免疫BALB/C小鼠,于第5,8周分别LMP2特异性水平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肌肉免疫DC-EBV-LMP2可诱导BALB/C鼠LMP2特异性免疫应答,且第5周强于第8周。CD8+T/CD3+T细胞亚群的比值在第5周高于对照组,而第8周低于对照组。结论 DC-EBV-LMP2肌肉免疫BALB/C鼠可诱导LMP2特异性C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EB病毒潜伏膜蛋白2 肌肉免疫
下载PDF
诱导EB病毒早期抗原表达的中草药和植物的筛选 被引量:2
9
作者 曾毅 钟建明 +3 位作者 叶树清 倪芝瑜 苗学谦 莫永坤 《中国园林》 1999年第2期8-9,共2页
应用Ra.i细胞筛选了268个科的1693种中草药和植物,共发现18个科的52种有诱导EB病毒早期抗原表达的作用。大戟科和瑞香科最多,分别有25种和7种,其中甘遂、芫花、黄芫花,了哥王、苦杏仁、怀牛膝和巴豆等是常用药... 应用Ra.i细胞筛选了268个科的1693种中草药和植物,共发现18个科的52种有诱导EB病毒早期抗原表达的作用。大戟科和瑞香科最多,分别有25种和7种,其中甘遂、芫花、黄芫花,了哥王、苦杏仁、怀牛膝和巴豆等是常用药物。本文还讨论了这些草药和植物在体内对EB病毒的激活及其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 病毒 抗原表达 中草药 植物 诱导物
下载PDF
Epstein—Barr病毒BCRF1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10
作者 纪志武 谈浪逐 +2 位作者 李宝民 叶树清 曾毅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3-329,共7页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把编码EB病毒早期蛋白的BCRF1基因重组于真核表达载体pSG5中,并使该基因在乳地鼠肾(BHK)传代细胞中获得良好表达,表达率为0.5%。血清学实验证实,鼻咽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中均...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把编码EB病毒早期蛋白的BCRF1基因重组于真核表达载体pSG5中,并使该基因在乳地鼠肾(BHK)传代细胞中获得良好表达,表达率为0.5%。血清学实验证实,鼻咽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中均不同程度地含有IgG/BCRF1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86%和77%,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是1:16.35、1:14.72和1:10.15。两组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中IgA/BCRF1抗体阳性率和滴度之间有较大差别,它们的阳性率分别是74%、71%和12%,GMT分别是1:12.32,1:10.56和1:2.35。还证实,鼻咽癌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中IgA/BCRF1和IgA/EA(早期抗原)抗体阳性率和滴度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此为首次报导。重组表达质粒pSG5-BCRF1的构建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BCRF1基因在病毒感染和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创造了条件。本文就质粒的构建和3组血清中IgA/BCRF1、IgA/BCRF1、IgA/EA和IgG/BCRF1抗体间的关系和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疱疹病毒 BCRF1基因 表达 重组质粒
下载PDF
我国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易孝会 段玮玮 +3 位作者 叶树清 杨浩 蒋莉莉 谢华挺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1年第11期252-254,共3页
利用废弃混凝土循环再生,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文中从非纤维再生混凝土和纤维再生混凝土两个方面,综述了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的现状,并提出向高强、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和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方面加深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配合比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微电脑在自动测试装置上的应用:D281—1线缆测试仪介绍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树清 《通信与计算机》 1990年第4期1-5,共5页
关键词 自动测试 线缆测试仪 微机
下载PDF
山地村落规划的思考——以乐清市岭底乡泽基村为例
13
作者 叶树清 《小城镇建设》 2006年第10期38-40,共3页
自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以来,各级政府全力为新农村建设制定政策,并付诸实践,本着“以农民为主体,解决农民最需要的生活生产需要”的原则为工作导向,在过去的新农村建设的探索过程里,有成功试点经验的... 自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以来,各级政府全力为新农村建设制定政策,并付诸实践,本着“以农民为主体,解决农民最需要的生活生产需要”的原则为工作导向,在过去的新农村建设的探索过程里,有成功试点经验的获得,也有失败教训的总结,二者对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不乏重要的指导意义。日前,温州市规划局召开了“温州市村庄规划设计论坛”,就温州市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成果做了回顾交流,论坛的开展源于温州各级规划部门审时度势、很好地把握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同时期的要务。"本刊特策划“温州市村庄规划设计论坛”栏目,遴选论坛优秀论文刊载,以期反映温州村庄规划的内涵与设计思想,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清市 山地 村落 解放战争时期 规划 浙南地区 浙江 国民党
下载PDF
某电厂FGD系统挡板漏烟问题分析及处理建议
14
作者 叶树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第07Z期15-16,共2页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实践经验,主要介绍了某电厂700MW机组FGD系统原烟气挡板严重漏烟的情况,并从挡板设计(材料、密封系统)和安装调整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漏烟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FGD系统 烟气挡板 漏烟
下载PDF
关于规划频繁调整背后问题的探讨
15
作者 叶树清 林小春 钱恒隆 《大科技》 2012年第4期128-129,共2页
城乡规划的频繁调整是现阶段非常受关注的现象,本文从乐清市城乡规划频繁调整的现状调查着手,分析背后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策略,特别是通过制定规则,加强规划调整中的规划控制。
关键词 城乡规划调整 村庄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控制
下载PDF
哪些红木家具升值快
16
作者 叶树清 《中国林业产业》 2016年第4期37-38,共2页
在目前市场上能够买到的红木品种中,红酸枝和老酸枝家具最具升值潜力。因为: 一、红酸枝和老酸枝家具的背景、历史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其展现出的艺术品质也独具特色;
关键词 红木家具 制作工艺 酸枝
下载PDF
微机在全数字化直流调速中应用:—J08—1型多头刷抛机介绍
17
作者 叶树清 《通信与计算机》 1992年第3期33-40,共8页
关键词 微机 刷抛机 直流调速
下载PDF
Ad-LMP2重组腺病毒疫苗在恒河猴体内免疫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湛 周玲 +7 位作者 吴小兵 卢觅佳 宣尧仙 左建民 李峰 王琦 叶树清 曾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 观察带有EBV-LMP2的非复制型Ad-LMP2重组腺病毒疫苗免疫恒河猴诱导的针对EBV-LMP2的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方法 分别使用高剂量(4.5×10^11VP/kg)、中剂量(1.5×10^11VP/kg)、低剂量(0.5×10^11VP/kg)三个... 目的 观察带有EBV-LMP2的非复制型Ad-LMP2重组腺病毒疫苗免疫恒河猴诱导的针对EBV-LMP2的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方法 分别使用高剂量(4.5×10^11VP/kg)、中剂量(1.5×10^11VP/kg)、低剂量(0.5×10^11VP/kg)三个剂量的Ad-LMP2重组腺病毒,肌内注射免疫恒河猴,每5 d免疫一次,共免疫6次,第7周时使用ELISPOT方法检测猴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同时应用免疫酶方法检测血清中抗LMP2抗体.结果 3个剂量免疫恒河猴均可以诱导出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及一定的抗体应答,免疫应答水平的高低与病毒剂量的高低有一定的关系,较高剂量产生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比低剂量的要高.抗腺病毒中和抗体和抗LMP2抗体免疫2周后就可以检测到,其中抗LMP2抗体在免疫3~4周时滴度较高,7周时则与3~4周时接近或有所下降.结论 非复制型Ad-LMP2重组腺病毒疫苗可以有效的诱导恒河猴产生EBV-LMP2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重组 EPSTEIN-BARR病毒 潜伏膜抗原2 恒河猴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EB病毒LMP2-LMP1Δ融合基因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湛 尉秀霞 +3 位作者 周玲 杜海军 叶树清 曾毅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构建EBV LMP2-LMP1Δ融合基因,初步观察融合基因体内诱导EBV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 (1)应用PCR方法构建包含EBV-LMP2全长和去除致癌基因的EBV-LMP1Δ融合基因,并将融合基因插入到pcDNA3.1(+)-his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 目的构建EBV LMP2-LMP1Δ融合基因,初步观察融合基因体内诱导EBV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 (1)应用PCR方法构建包含EBV-LMP2全长和去除致癌基因的EBV-LMP1Δ融合基因,并将融合基因插入到pcDNA3.1(+)-his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LMP2-LMP1Δ,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2)使用pcDNA-LMP2-LMP1Δ及携带LMP1Δ和LM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单独或联合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1周后应用IFN-γ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EBV特异性CTL水平。结果 (1)真核表达质粒pcDNA-LMP2-LMP1Δ能够在293细胞中表达LMP2-LMP1Δ融合蛋白,融合蛋白分子量大小正确,具有免疫原性。(2)重组质粒pcDNA-LMP2-LMP1Δ免疫小鼠能够诱导出EBV特异性的CTL,但诱导的CTL水平很低,1×106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平均斑点数只有12个,远远低于LMP1Δ、LMP2重组腺病毒平均495个斑点数的免疫结果。但使用pcDNA-LMP2-LMP1Δ和重组腺病毒联合免疫,与只使用重组腺病毒相比,诱导的EBV特异性CTL水平能够显著提高,1×106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平均斑点数可达1 001个(P<0.01)。结论构建的EBV LMP2-LMP1Δ融合基因能够有效表达LMP2-LMP1Δ融合蛋白,并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出EBV特异性的CTL反应,与重组腺病毒联合使用,可以提高特异性CTL应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潜伏膜蛋白1 潜伏膜蛋白2 融合基因
原文传递
携带EBV-LMP1Δ基因的DNA疫苗和腺病毒疫苗联合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尉秀霞 王湛 +3 位作者 周玲 杜海军 叶树清 曾毅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50-254,共5页
目的构建携带EBV-LMP1Δ基因的DNA疫苗,并与携带LMP1Δ基因的重组非复制5型腺病毒疫苗联合免疫,观察在小鼠体内诱导LMP1Δ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用PCR方法获得去除癌基因的LMP1Δ基因,插入到pcDNA3.1(+)-His质粒载体中,构建携... 目的构建携带EBV-LMP1Δ基因的DNA疫苗,并与携带LMP1Δ基因的重组非复制5型腺病毒疫苗联合免疫,观察在小鼠体内诱导LMP1Δ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用PCR方法获得去除癌基因的LMP1Δ基因,插入到pcDNA3.1(+)-His质粒载体中,构建携带LMP1Δ基因的DNA疫苗pcDNA-LMP1Δ。使用pcDNA-LMP1Δ单独或与携带LMP1Δ基因的非复制5型重组腺病毒疫苗Ad-LMP1Δ联合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1周后应用IFN-γ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LMP1Δ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水平。结果构建成pcDNA-LMP1ΔDNA疫苗,酶切及测序证实LMP1Δ基因插入正确,在细胞中能有效表达LMP1Δ蛋白。pcDNA-LMP1Δ单独免疫Balb/C小鼠能够诱导产生LMP1Δ特异性的CTL应答;与Ad-LMP1Δ联合使用后,能够提高特异性细胞应答水平。结论构建的重组DNA疫苗pcDNA-LMP1Δ能够有效表达LMP1Δ蛋白,并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出LMP1Δ特异性的CTL反应;与重组腺病毒疫苗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特异性CTL应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潜伏膜蛋白-1 DNA疫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