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1
作者 邓国防 孙丽珍 +4 位作者 唐怡敏 张培泽 詹森林 陈涛 叶涛生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5年第4期215-218,共4页
目的 分析主要高危人群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预防和处理其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和门诊随访的结核病患者,从病案室和门诊电子病历资料数据库查阅结核病... 目的 分析主要高危人群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预防和处理其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和门诊随访的结核病患者,从病案室和门诊电子病历资料数据库查阅结核病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并进行分类登记,纳入患者总数8492例.依据《2014年结核病诊疗年度回顾》分为普通人群结核病患者6689例(简称“普通人群组”)和主要高危人群结核病患者1803例(简称“高危人群组”).其中主要高危人群组又分为合并糖尿病组732例、艾滋病组267例、慢性乙型肝炎组697例.记录各组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药物不良反应,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比较各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普通人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3.9%(929/6689),高危人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6.4% (476/18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785,P<0.0001);普通人群组患者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1.1%(73/6689),高危人群组患者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6.4% (116/18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012,P=0.198);高危人群组中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4.7% (181/732),艾滋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6.3% (97/267),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8.4% (198/697),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30,P=0.068).结论 主要高危人群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需注意预防和处理其主要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抗结核药 药物毒性
原文传递
生物传感器技术在结核病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祥 叶涛生 +1 位作者 杨倩婷 张明霞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48-51,55,共5页
结核病(TB)是由结核杆菌(MTB)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结核病的控制至关重要。由于广泛耐药性结核病和多重耐药性结核病的出现,传统的结核病诊断技术上的一些不足,如延迟性、复杂性等缺... 结核病(TB)是由结核杆菌(MTB)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结核病的控制至关重要。由于广泛耐药性结核病和多重耐药性结核病的出现,传统的结核病诊断技术上的一些不足,如延迟性、复杂性等缺点已经显现。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活性物质固定化后作敏感元件,配合适当的换能器组成的一种分析检测装置。一般样品不需要预处理,被测组分的分离和检测可同步进行,可进行自动分析、活体分析等,生物传感技术在MTB检测和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对现有结核病检测技术进行简要回顾,并对生物传感技术在结核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生物传感技术 诊断
下载PDF
儿童肺结核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免疫细胞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金沛 叶涛生 +3 位作者 徐宇翔 曾旋 刘志超 杨倩婷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结核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亚群,探讨肺结核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19例儿童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痰涂片结果分为菌阳组(11例)和菌阴组(8例)。同期选取就诊的2...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结核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亚群,探讨肺结核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19例儿童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痰涂片结果分为菌阳组(11例)和菌阴组(8例)。同期选取就诊的21例成人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检测,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儿童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各免疫细胞的比例分别为:T淋巴细胞(54.57±5.28)%、CD4^(+)T淋巴细胞(66.14±4.08)%、CD8^(+)T淋巴细胞(33.80±4.07)%和B淋巴细胞(13.54±2.53)%与成人肺结核患者的T淋巴细胞(53.30±4.76)%、CD4^(+)T淋巴细胞(65.45±3.49)%、CD8^(+)T淋巴细胞(34.55±3.49)%和B淋巴细胞(14.70±2.83)%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结核患者的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肺结核患者的单核细胞(16.00±3.20)%与成人肺结核患者(9.25±1.17)%比较,显著性增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阳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CD4^(+)T淋巴细胞(65.64±5.41)%、CD8^(+)T淋巴细胞(34.36±5.41)%和单核细胞(19.15±5.18)%与菌阴儿童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66.84±6.65)%、CD8^(+)T淋巴细胞(33.03±6.58)%和单核细胞(11.75±1.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菌阳组T淋巴细胞(45.06±6.38)%和B淋巴细胞(9.30±2.60)%显著低于菌阴组[分别为(67.64±6.93)%和(21.48±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肺结核患者的单核细胞高于成人肺结核患者;痰涂片细菌阳性的儿童结核患者B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痰涂片细菌阴性患者。提示在活动性儿童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所下降,为了解肺结核的发病机制及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儿童结核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细胞免疫 免疫细胞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导致腔内阻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叶涛生 张娇红 +3 位作者 张培泽 曾旋 徐宇翔 李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6期86-89,共4页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导致腔内阻塞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气管支气管结核导致腔内阻塞的患者380例,按照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0例.对照组采...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导致腔内阻塞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气管支气管结核导致腔内阻塞的患者380例,按照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规范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痰菌转阴率、外周血炎性因子、呼吸困难程度、气管内径及肺功能,同时对两组经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痰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呼吸困难程度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气管内径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管支气管结核导致腔内阻塞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介入治疗 气管支气管结核 腔内阻塞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TLR2、TLR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叶涛生 张娇红 +3 位作者 张培泽 曾旋 徐宇翔 李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7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10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A组),另选取8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B组...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10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A组),另选取8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B组)、62例细菌性肺炎患者(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LR2、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MCP-2)、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TLR2、TLR4与TNF-α、MCP-2、MMP-1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LR2、TLR4的诊断价值。结果 A组TLR2、TNF-α、MCP-2、MMP-1水平均高于B组、C组(P < 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可知,结核性胸膜炎患者TLR2与TNF-α、MCP-2、MMP-1均呈正相关(P < 0.05),而TLR4与TNF-α、MCP-2、MMP-1均无相关性(P > 0.05)。结核性胸膜炎患者TLR2与TLR4呈显著正相关(P < 0.05)。TLR2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724,显著高于TLR4的曲线下面积0.518(P < 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TLR2水平呈现明显升高趋势,且与胸腔积液中TNF-α、MCP-2、MMP-1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着结核性胸膜炎病情的发生发展,对结核性胸膜炎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胸腔积液 TLR2 TLR4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23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叶涛生 张娇红 +2 位作者 唐怡敏 张培泽 邓国防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方法经支气管镜综合介入对235例非瘢痕非软化型支气管结核患者进行病变局部冷冻、微波、钳夹清除、球囊扩张和局部给药,同时进行全身综合抗结核及雾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方法经支气管镜综合介入对235例非瘢痕非软化型支气管结核患者进行病变局部冷冻、微波、钳夹清除、球囊扩张和局部给药,同时进行全身综合抗结核及雾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镜下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以观察其疗效。结果 235例患者经过平均6周共计6次/例的综合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原气管、支气管内膜病变绝大部分吸收,肺部病变明显吸收,原狭窄的管腔通畅,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均消退,但仍有41例残留轻度病变支气管狭窄。显著有效82.55%(194/235),有效17.45%(41/235),总有效率100%,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48周,治疗部位没有明显瘢痕增生,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可使非瘢痕非软化型支气管结核患者迅速改善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加速气管、支气管局部病变的吸收好转,有效解除病变造成的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明显提高抗结核治疗效果,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在为期4个月的随访中,所有纳入对象均无明显瘢痕增生,提示该治疗方法极少发生管腔再次狭窄导致治疗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介入治疗 支气管结核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痰菌阴性肺结核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涛生 曾剑锋 蔡雄茂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3期204-205,共2页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痰菌阴性肺结核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纤支镜检查55例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结果 55例受检患者中49例镜检发现异常;与X线诊断病变部位相符合者42例(76.4%);镜检后通过病理组织学、细胞学涂片、BAL...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痰菌阴性肺结核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纤支镜检查55例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结果 55例受检患者中49例镜检发现异常;与X线诊断病变部位相符合者42例(76.4%);镜检后通过病理组织学、细胞学涂片、BALF涂片及术后痰菌检查明确结核诊断者40例(81.6%)。结论纤支镜检查对痰菌阴性肺结核的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肺结核 诊断
下载PDF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7
8
作者 叶涛生 李杰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1期37-37,共1页
目的:研究探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使用情况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期间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受检者的意愿分成2组,无痛治疗组(13例)和常规治疗组(7例)。无痛治疗组应用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静... 目的:研究探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使用情况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期间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受检者的意愿分成2组,无痛治疗组(13例)和常规治疗组(7例)。无痛治疗组应用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常规治疗组采用2%利多卡因雾化喷喉,观察两组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和呼吸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无痛治疗组13例受检查患者血压呈下降趋势,心率变化明显,无任何不适应感觉,无痛苦及精神创伤,完全清醒后平均15min离开检查室。常规治疗组7例受检查患者出现呛咳、憋气、及体动等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芬太尼麻醉下行纤支镜检查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舒适度提高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无痛 异丙酚 芬太尼
下载PDF
支气管结核110例的临床治疗分析
9
作者 叶涛生 曾剑锋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7X期836-837,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1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临床以咳嗽、发热、不同程度咯血等为主要症状入院,110例支气管结核患... 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1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临床以咳嗽、发热、不同程度咯血等为主要症状入院,11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中炎症浸润型54例,溃疡及干酪坏死型24例,肉芽增生型16例。瘢痕狭窄型9例,淋巴结支气管瘘5例,管壁软化型2例。所有患者根据个人差异采取四联用药2个月,此后按HRE方案治疗,部分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所有患者3月内症状完全缓解,痰菌转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有的支气管结核患者因长时间误诊误治,失去了有效的治疗时机,此时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每位支气管结核患者临床特点,使之能够得到早期充分而合理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结核 黏膜 特点 治疗
下载PDF
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现状及认识 被引量:14
10
作者 唐怡敏 邓国防 +1 位作者 叶涛生 刘映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59-663,共5页
目前,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泛耐药结核病(XDR-TB)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因治疗尚缺乏有效的药物,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利奈唑胺(1inezolid,LZ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生素,对结核分... 目前,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泛耐药结核病(XDR-TB)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因治疗尚缺乏有效的药物,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利奈唑胺(1inezolid,LZ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生素,对结核分枝杆菌(MTB)有杀菌作用,其临床疗效已得到一系列临床研究证实。但在使用过程中,对该药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困惑。作者就LZD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现状、作用特点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的耐药性、安全性、使用剂量等问题做一综述,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LZD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恶唑烷酮类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药物流行病学 综述
下载PDF
静脉输氧技术治疗感染性疾病严重低氧血症的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清 许诚 +6 位作者 王松 崔建军 段刚 叶涛生 杨大国 周伯平 赵连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 探讨纠正感染性疾病患者严重低氧血症的给氧新方法。方法 将高浓度氧气溶解在常规输液用液体内制备成为高氧液 ,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输氧。对 6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和 3例艾滋病患者每日静脉滴注高氧液 5 0 0~ 70 0 ... 目的 探讨纠正感染性疾病患者严重低氧血症的给氧新方法。方法 将高浓度氧气溶解在常规输液用液体内制备成为高氧液 ,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输氧。对 6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和 3例艾滋病患者每日静脉滴注高氧液 5 0 0~ 70 0 m l,疗程 1~ 5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氧指标变化。结果 在静脉输注高氧液 2 0 min~ 4 h后 ,9例患者的缺氧症状均缓解 ,呼吸由 2 9~ 4 9次 / min降为 18~2 2次 / m in,心率由 89~ 14 5次 / m in降为 6 0~ 79次 / min,2例昏迷患者意识转清。低氧血症逐渐恢复正常 ,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由平均 5 6 m m Hg(1mm Hg=0 .133k Pa)变为 87m 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 (Sa O2 )由平均0 .89变为 0 .96。结论 对 SARS和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低氧血症 ,常规气道供氧有时难以奏效 ;静脉输氧能够迅速提高 Pa O2 ,可作为感染性疾病严重低氧血症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 ;尤其是静脉输氧绕过了SARS患者弥散功能障碍的肺泡 ,有助于此类患者的抢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艾滋病 低氧血症 静脉输氧
下载PDF
277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治疗状况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邓国防 付亮 +3 位作者 唐怡敏 郑俊峰 叶涛生 张培泽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91-396,共6页
目的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患者的治疗状况,探讨其治疗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确诊为NTM肺病的27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菌种分布、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 目的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患者的治疗状况,探讨其治疗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确诊为NTM肺病的27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菌种分布、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药物使用、治疗效果和转归状况,将除外17例失访者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者145例纳入“治疗组”,将除外11例失访者的非抗结核药物治疗者104例纳入“非治疗组”。结果277例患者中,未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者占41.5%(115/277),抗结核药物治疗者占58.5%(162/277),临床治愈仅15.4%(25/162)。治疗组患者总的好转率为47.6%(69/145),失败率为52.4%(76/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5,P=0.042);治疗组好转或稳定率[85.5%(124/145)]与非治疗组稳定者[77.9%(81/1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3,P=0.119);治疗组疗程6~9个月的患者最多[30.2%(49/162)];超过77.3%(214/277)的患者对INH、RFP、Sm、Cm和PAS呈初始耐药,耐药率均〉80.o%;药物使用率依次为Clr(71.6%,116/162)〉EMB(56.8%,92/162)〉Mfx(29.6%,48/162)〉Lfx(28.4%,46/162)〉Pto(14.8%,24/162)〉Am(13.6%,22/162)〉Rfb(12.3%,20/162)〉RFP(9.9%,16/162)〉Cm(5.6%,9/162);与高的药物治疗好转率密切相关的依次为Am(86.4%,19/22)〉Pto(79.2%,19/24)〉Cm(77.8%,7/9)〉Mfx(64.6%,31/48)〉Lfx(58.7%,27/46)〉RFP(56.3%,9/16)〉Cir(54.3%,63/116)〉EMB(52.2%,48/92)〉Rfb(40.0%,8/20);53.1%(77/145)的患者以3种药物联合治疗为主,以4种药物联用者疗效最佳(85.7%,24/28)。结论NTM肺病患者治疗难以遵循NTM肺病国内专家共识治疗原则,总体治疗尚不规范,治疗效果亦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感染 非典型性 肺炎 细菌性 药物疗法 联合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HAART联合白介素-Ⅱ促进AIDS免疫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毅文 袁静 +6 位作者 杨桂林 王辉 刘艳 周伯平 骆子义 张培泽 叶涛生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5年第6期406-408,414,共4页
目的探讨深圳市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及并发症,探索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及白介素-Ⅱ(IL-Ⅱ)免疫重建的效果。方法对77例住院病人的临床流行病学、并发症、抗病毒治疗和白介素-Ⅱ免疫重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 目的探讨深圳市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及并发症,探索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及白介素-Ⅱ(IL-Ⅱ)免疫重建的效果。方法对77例住院病人的临床流行病学、并发症、抗病毒治疗和白介素-Ⅱ免疫重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病人的平均发病年龄29.01岁;感染途径以性乱为主,单纯性乱占64.7%(包括男男同性性乱14%),性乱加吸毒占14.6%,其他有输血感染。并发症以呼吸系统为主,消化系统次之,血液及泌尿生殖系统排在其后。两个系统以上受累的占91%。病原以结核杆菌最多,占37.7%;肺孢子虫肺炎次之,占29.8%;再者为细菌性肺炎,占28.6%。共住院100人次,人均住院1.3次,每次住院22.08天,中位数19.14天。人均费用810.8元/天,中位数614.3元/天。44例HAART治疗后CD3+、CD4+细胞明显上升(P<0.001),CD4+/CD8+比例增高,CD8+下降(P<0.01)。对6例经HAART治疗后仍出现机会性感染的病例,给予白介素-Ⅱ治疗后CD3+、CD4+明显上升(P<0.001),CD4+/CD8+比例上升,CD8+下降(P<0.01)。结论深圳市HIV感染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临床应注意误诊漏诊。HAART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对部分经HAART治疗后仍出现机会性感染的患者,给予白介素-Ⅱ可提高CD3+、CD4+T淋巴细胞,降低CD8+T淋巴细胞,达到免疫重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临床 流行病学 并发症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白介素-Ⅱ 免疫重建
下载PDF
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支气管结核患者无痛纤支镜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民强 李仁宰 +3 位作者 叶涛生 刘丽 马明飞 何仁亮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A01期9-11,共3页
目的 比较3种剂量芬太尼用于支气管结核患者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无痛纤支镜下支气管球囊扩张或冷冻治疗术的支气管结核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喉罩麻醉,按随机数字法分为Ⅰ组(芬太尼2 μg... 目的 比较3种剂量芬太尼用于支气管结核患者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无痛纤支镜下支气管球囊扩张或冷冻治疗术的支气管结核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喉罩麻醉,按随机数字法分为Ⅰ组(芬太尼2 μg&#183;kg-1组)、Ⅱ组(芬太尼3 μg&#183;kg-1组)和Ⅲ组(芬太尼4 μg&#183;kg-1组),每组40例.记录患者麻醉前(T0)、纤支镜检查即刻(T1)、内镜下治疗即刻(T2)、内镜治疗5 min(T3)及术毕(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指尖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各组患者手术后苏醒时间及围术期呛咳、体动反应、低氧血症(SPO2〈90%)、治疗中断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手术后苏醒时间较其他组延长(P〈0.05),Ⅰ组呛咳及体动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中呛咳程度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注射2~4 μg&#183;kg-1芬太尼可有效保障支气管结核患者行无痛纤支镜治疗期间的安全,其中3 μg&#183;kg-1不仅可有效抑制围术期不良神经反射,术中体动及呛咳反应发生率低,且手术后苏醒迅速,为较理想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结核 支气管 支气管镜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技术(Elispot)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培泽 叶涛生 +1 位作者 邓永聪 蔡雄茂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2期314-315,共2页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r干扰素(IFN-r)水平在结核性脑膜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3例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及16例非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外周血Elispot结果,同时分析脑脊液腺苷脱氨酶...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r干扰素(IFN-r)水平在结核性脑膜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3例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及16例非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外周血Elispot结果,同时分析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水平、TB-DNA(PCR)结果,比较三种技术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作用。结果 Elispot在诊断结核性脑膜脑炎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于脑脊液ADA、TB-DNA(PCR)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性比较三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lispot技术在结核性脑膜脑炎中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其诊断价值优于脑脊液ADA、TB-DNA(PCR)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诊断价值 检测技术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LISPOT技术 结核性脑膜脑炎 应用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肺结核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民强 唐怡敏 +3 位作者 马明飞 叶涛生 李志超 何仁亮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S01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在肺结核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肺结核患者80例,ASAⅡ~Ⅲ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瑞芬太尼10μg(R1)、20μg(R2)、30μg(R3)和40μg(R4)组,每...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在肺结核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肺结核患者80例,ASAⅡ~Ⅲ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瑞芬太尼10μg(R1)、20μg(R2)、30μg(R3)和40μg(R4)组,每组20例。各组患者分别接受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相应剂量瑞芬太尼麻醉。记录患者麻醉前(T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即刻(T2)、术毕(T3)及术后10 min(T4)及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MAP)、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观察患者围术期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低氧血症、检查中断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并记录麻醉效果、术中知晓情况和患者满意程度。结果各组术中均有MAP升高、HR增快及SpO2下降,术后渐恢复至基础水平,与麻醉前相比,T2、T3时点R1组MAP、HR波动幅度较大(P<0.05),R4组SpO2下降较明显(P<0.05)。随着瑞芬太尼剂量增加,患者高血压及心动过速发生率下降,心动过缓及低氧血症发生率渐升高,麻醉效果优良比例、术中无知晓情况及满意程度渐上升,但上述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注射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0.05 mg/kg咪达唑仑可安全用于肺结核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其中20~30μg不仅可有效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且无明显呼吸-循环功能抑制作用,为较理想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咪达唑仑 肺结核 支气管镜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技术(Elispot)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及Ⅲ型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培泽 叶涛生 +3 位作者 邓永聪 蔡雄茂 陈涛 张明霞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5期721-722,共2页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r干扰素(IFN-r)水平在结核脑膜脑炎及Ⅲ型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Elispot技术分别对383例结核病人(包括7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10例Ⅲ型肺结核患者)、97...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r干扰素(IFN-r)水平在结核脑膜脑炎及Ⅲ型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Elispot技术分别对383例结核病人(包括7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10例Ⅲ型肺结核患者)、97例健康人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r干扰素(IFN-r)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Elispot技术在结核病中诊断敏感性为81.46%,特异性为85.57%;结核脑膜脑炎组Elispot阳性率为61.64%;Ⅲ型肺结核患者组Elispot阳性率为86.13%;健康对照组Elispot阳性率为10.31%;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pot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在Ⅲ型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优于结核性脑膜脑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 结核性脑膜脑炎 Ⅲ型肺结核
下载PDF
胸腔置管向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智 关彩艳 +2 位作者 叶涛生 陈涛 邓永聪 《临床肺科杂志》 2007年第7期715-716,共2页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液效果。方法将6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规则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经内置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0.1g及地塞米松...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液效果。方法将6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规则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经内置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0.1g及地塞米松5mg作对照。结果治疗组30例中有5例(16.6%)完全吸收,16例大部分吸收,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30例中有0例(0%)完全吸收,4例大部分吸收,好转1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66%,结论通过胸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明显优于传统的注入异烟肼及地塞米松,且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节省费用,付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内置引流管 尿激酶 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 疗效
下载PDF
苦参碱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诚 何清 +5 位作者 王松 段钢 林东红 叶涛生 李慧娟 周伯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163-1164,共2页
目的 :观察苦参碱联合α 2b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3 1例 ,随机分成苦参碱 +α 2b干扰素组 12 2例 ,给予苦参碱 150mg + 10 %葡萄糖液 2 50mL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共 3个月。同... 目的 :观察苦参碱联合α 2b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3 1例 ,随机分成苦参碱 +α 2b干扰素组 12 2例 ,给予苦参碱 150mg + 10 %葡萄糖液 2 50mL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共 3个月。同时给予α 2b干扰素 50 μg肌注 ,每天 1次共 10d ,以后 50 μg肌注 ,隔日 1次 ,疗程 3个月。干扰素组 10 9例 ,单用α 2b干扰素治疗 ,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在治疗结束时 ,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 ,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ALT及AST基本相同 (P >0 0 5) ;HBeAg阴转率分别为 65%及 45% (P <0 0 5) ;抗HBe阳转率分别为 60 %及 3 7% (P <0 0 5) ;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 70 %及 47% (P <0 0 5)。结论 :苦参碱联合α 2b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Α-2B 干扰素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20
作者 曾剑锋 邓群益 +1 位作者 叶涛生 凌伙姑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6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疗法在支气管结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18例支气管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行常规抗结核化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行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指...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疗法在支气管结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18例支气管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行常规抗结核化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行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1%,明显高于对照组72.88%,观察组气道管径评分、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气促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结核治疗中,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结核 抗结核化疗 冷冻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