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1例上颌骨骨折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叶炳飞 沈言备 +1 位作者 马光生 唐恩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3-104,共2页
上颌骨骨折在平时颌面损伤中并非少见,我院自1970~1986年中共收治91例,占同期颌面部骨组织损伤的11.2%,(91/712)。由于上颌骨是颜面中部的支架,构成面中1/3的主要骨块,骨折后由于骨块的移位,易造成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因此及... 上颌骨骨折在平时颌面损伤中并非少见,我院自1970~1986年中共收治91例,占同期颌面部骨组织损伤的11.2%,(91/712)。由于上颌骨是颜面中部的支架,构成面中1/3的主要骨块,骨折后由于骨块的移位,易造成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因此及时正确的治疗上颌骨骨折,对患者的面部形态和功能的恢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上颌骨 骨折
下载PDF
颌面部损伤量化评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叶炳飞 杨旭东 +3 位作者 徐明耀 陆东辉 王志勇 孙峰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6年第1期6-9,共4页
作者通过对247例颌面部损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采用量化评分来评定颌面部损伤的严重度,即划分轻度、中度和重度损伤。结果:本组病例中属轻度伤者有130例,f值的许可范围1~5.99,每例平均分值(ISS)为3.91;属中... 作者通过对247例颌面部损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采用量化评分来评定颌面部损伤的严重度,即划分轻度、中度和重度损伤。结果:本组病例中属轻度伤者有130例,f值的许可范围1~5.99,每例平均分值(ISS)为3.91;属中等度伤者有82例,f值许可范围6~9.99,ISS值为7.23;重度损伤35例,f值为10以上,ISS值为14.03。将划定结果进行回代验证,结果符合率达98.7%。作者认为ISS值超过10者应列为抢救病例。本研究结果对颌面部损伤的救治、预后判断,及其伤愈后的善后处理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损伤 严重度 量化评分
下载PDF
髂骨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一侧上颌骨缺损 被引量:2
3
作者 叶炳飞 徐明耀 +1 位作者 胡黎萍 杜晓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 应用游离髂骨复合组织瓣 (FIOMF)即时修复一侧上颌骨切除后缺损。方法  1FIOMF的制备 ,根据缺损创面的大小 ,切取相应大小的骨肌瓣 ,注意保护血管蒂 ;2上颌骨切除按常规方法进行 ,但由于血管蒂偏短 ,故切口选择下颌下缘为好 ,将... 目的 应用游离髂骨复合组织瓣 (FIOMF)即时修复一侧上颌骨切除后缺损。方法  1FIOMF的制备 ,根据缺损创面的大小 ,切取相应大小的骨肌瓣 ,注意保护血管蒂 ;2上颌骨切除按常规方法进行 ,但由于血管蒂偏短 ,故切口选择下颌下缘为好 ,将下唇中线拉开暴露上颌骨 ;3受区血管主要用颌外动脉和面前静脉或颈外静脉 ,如蒂长不够 ,可用静脉移植来解决 ;4FIOMF切取后即行修剪、固定、吻合血管 ;5腭部创面封闭可用对侧腭粘骨膜瓣 ,如缺损过大过中线 ,可用 FIOMF带皮肤封闭。早期观察指标 :1颧面部形态基本恢复 ;2无口鼻腔漏 ;3语音清晰 ;4托牙修复效果好。结果 共修复 6例 ,经 3~ 36月的随访 ,5例达到上述的观察指标 ,1例手术后因骨块坏死而失败。结论 由于 FIOMF修复一侧上颌骨缺损具有重建颧面部外形丰满 ,提供有力骨支撑 ,托牙修复效果好 ,可以进行种植体修复等优点 ,所以初步认为 :FIOMF是一侧上颌骨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缺损修复 髂骨 复合组织瓣
下载PDF
一侧上颌骨缺损即时外科修复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叶炳飞 沈言备 +5 位作者 马光生 胡勤刚 曾以周 储嘉琪 石晓峰 吕宁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87-190,共4页
一侧上颌骨切除后给患者所造成的严重的功能障碍、面部畸形和心理创伤,是人所共知的。为解除患者的痛苦,既往多采用各种修复体即阻塞器,以封闭腭部的缺损和恢复失牙的方法来达到部分目的。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颌面外科技术的提高。
关键词 上颌骨缺损 修复法
下载PDF
254例上颌恶性肿瘤治疗的远期随访 被引量:1
5
作者 叶炳飞 沈言备 +5 位作者 马光生 金友仁 吴俊培 徐明耀 杨旭东 韦元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作者对254例上颌恶性肿瘤患者通过术后随访,进行疗效观察。认为影响5年生存率的因素在本组病例中主要有病变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类和治疗方法等。强调对颈部淋巴结处理的重要性,主张以肩胛舌骨上淋巴清扫术代替舌骨上淋巴清扫... 作者对254例上颌恶性肿瘤患者通过术后随访,进行疗效观察。认为影响5年生存率的因素在本组病例中主要有病变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类和治疗方法等。强调对颈部淋巴结处理的重要性,主张以肩胛舌骨上淋巴清扫术代替舌骨上淋巴清扫术。对已行外科即时修复的16例患者进行客观全面的形态、功能评价,结果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未修复的病例,提示在有条件的病例中,进行一侧上颌骨切除后外科即时修复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恶性肿瘤 上颌骨缺损
下载PDF
白斑与慢性刺激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叶炳飞 沈言备 +2 位作者 陈君勤 陈玉霞 朱维建 《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4-66,共3页
仿照老年人口腔内残根残冠等对舌缘局部刺激作用的方式,进行动物实验研究,以了解白斑与慢性刺激因素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的家兔随着刺激时间的增长,舌腹部损害区发生进行性改变,到实验18周以后,发生鳞状上皮高度增生、细胞排列紊乱、局... 仿照老年人口腔内残根残冠等对舌缘局部刺激作用的方式,进行动物实验研究,以了解白斑与慢性刺激因素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的家兔随着刺激时间的增长,舌腹部损害区发生进行性改变,到实验18周以后,发生鳞状上皮高度增生、细胞排列紊乱、局部不典型增生、深部可见到角化珠等,即完全符合白斑诊断要求。从而认为局部刺激因素在白斑发生发展中充当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防治白斑、防止其癌变,必须从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 刺激因素 癌变 白角化病
下载PDF
颅颌面联合进路切除侵犯颅内的晚期颌面部恶性肿瘤
7
作者 叶炳飞 金友仁 +5 位作者 徐明耀 陆东辉 杨旭东 戴建础 彭长平 乔宗海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7年第9期626-627,共2页
采用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治疗侵犯颅内的晚期颌面部恶性肿瘤5例,均获成功。其中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涎漏。出院时5例患者均无肢体运动和语言障碍。随访2~5年,3例健在,2例因肿瘤复发在2年内死亡。作者认为在一定的范围内切除瘤体... 采用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治疗侵犯颅内的晚期颌面部恶性肿瘤5例,均获成功。其中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涎漏。出院时5例患者均无肢体运动和语言障碍。随访2~5年,3例健在,2例因肿瘤复发在2年内死亡。作者认为在一定的范围内切除瘤体和脑实质是可行的,切除后缺损可行颞肌筋膜瓣填塞修复,不仅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颌面手术 颅内肿瘤 晚期
下载PDF
应用微机分析腮腺区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因素
8
作者 叶炳飞 郭曾珍 朱维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5-197,共3页
为了探讨影响腮腺区恶性肿瘤患者预后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作者应用微机对105例患者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数学方法找出其预后与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指导临床医师的治疗工作。
关键词 计算机 肋腺肿瘤 恶性 预后
下载PDF
Fmr1基因敲除小鼠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分析
9
作者 叶炳飞 黄月玲 戴丽军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1-63,共3页
挑选清洁级10周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20只(雌、雄各半),采取1∶1同居,全同胞兄妹近交繁殖,测定子代生长发育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为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清洁级Fmr1基因敲除小鼠初生体重、体长分别为1.25... 挑选清洁级10周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20只(雌、雄各半),采取1∶1同居,全同胞兄妹近交繁殖,测定子代生长发育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为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清洁级Fmr1基因敲除小鼠初生体重、体长分别为1.25±0.21g、38.99±1.74mm;离乳体重体长分别为8.17±2.26g、122.81±11.42mm;60日龄时体重体长分别为22.93±2.93g、180.19±7.4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剔出 FMR1 小鼠 生长发育指标
下载PDF
应用几何投影原理确定Millard法中“5”点位置的探讨
10
作者 叶炳飞 胡黎萍 +2 位作者 徐明耀 文建民 陆开伯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9年第4期220-221,共2页
目的 :如何确定Millard法中“5”点的正确位置 ,至关重要。作者试图采用几何投影原理以达到确定“5”点的目的。方法 :在健侧鼻底找出“5”点 ,在鼻小柱点定中P点 ,并通过该点作一条鼻小柱投影中轴线 ,该线与“3”—“5’”点联线相交 ... 目的 :如何确定Millard法中“5”点的正确位置 ,至关重要。作者试图采用几何投影原理以达到确定“5”点的目的。方法 :在健侧鼻底找出“5”点 ,在鼻小柱点定中P点 ,并通过该点作一条鼻小柱投影中轴线 ,该线与“3”—“5’”点联线相交 ,其相交点即为定点“5”点。结果临床共整复 86例 ,全部采用几何投影原理确定“5”点 ,随访 1- 3年 ,在75例获随访病例中 ,有 6 6例其中鼻小柱居中、鼻孔等大、鼻翼不塌陷和上唇高度相等方面获满意 ,成功率达 88%。结论 :要重视“5”点的正确定位 ,采用几何投影原理代替传统的定“5”点理论和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单侧唇裂整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旋转推进法 几何投影
下载PDF
双“Z”形瓣整复单侧唇裂术后畸形
11
作者 叶炳飞 沈言备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0年第4期220-223,共4页
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双“Z”形瓣方法,整复单侧唇裂术后畸形共5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42例获优秀(80、77%),10例获良好(9.23%),无一例整复失败。本文初步探索并总结出复杂无规律性术后畸形整复的一般规律,值得在... 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双“Z”形瓣方法,整复单侧唇裂术后畸形共5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42例获优秀(80、77%),10例获良好(9.23%),无一例整复失败。本文初步探索并总结出复杂无规律性术后畸形整复的一般规律,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形瓣 唇裂 术后畸形 修复
下载PDF
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4
12
作者 黄月玲 文端成 +5 位作者 韦永芳 叶炳飞 黄霖 潘朝明 罗崇谦 罗景光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2-363,共2页
目的 建立类似人类乳腺增生模型 ,探讨乳腺增生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导大鼠发生乳腺增生 ,观察大鼠乳头高度、乳腺组织结构、测定体内生殖激素水平。结果 实验组动物血液中的垂体促乳素促卵泡生成素和雌二醇的... 目的 建立类似人类乳腺增生模型 ,探讨乳腺增生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导大鼠发生乳腺增生 ,观察大鼠乳头高度、乳腺组织结构、测定体内生殖激素水平。结果 实验组动物血液中的垂体促乳素促卵泡生成素和雌二醇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促黄体素和孕酮则明显降低 ;实验组动物的第 2 ,3对乳头高度明显增高。结论 本模型的优点是与人类乳腺增生病变基本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动物模型 乳腺增生病 苯甲酸雌二醇 黄体酮
下载PDF
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等血管瘤5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寿卫东 叶炳飞 +3 位作者 寿柏泉 徐明跃 孟昭业 杨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瘤内注射颌面部各种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收集1994-01~2000-01,用PYM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草莓状和混合性等血管瘤 520例。 7~10d注射1次,3~5次为一疗程。结果:经6个...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瘤内注射颌面部各种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收集1994-01~2000-01,用PYM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草莓状和混合性等血管瘤 520例。 7~10d注射1次,3~5次为一疗程。结果:经6个月~6年随访,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86.54%,好转11.73%,3种血管瘤治愈和基本治愈率分别为98.18%、86.27%、77.85%。葡萄酒色斑的基本治愈率只有11.76%。结论:PYM治疗海绵状、草莓状和混合性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颌面部等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 药物疗法 治疗
下载PDF
涎腺导管癌9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勇 唐恩溢 +2 位作者 徐明耀 叶炳飞 陈湘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结合我院近十年收治的9例涎腺导管癌病例,回顾国内详细记载涎腺导管癌病例报告,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涎腺导管癌好发...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结合我院近十年收治的9例涎腺导管癌病例,回顾国内详细记载涎腺导管癌病例报告,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涎腺导管癌好发于老年人,以腮腺导管癌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质硬、界限不清肿块,常伴有神经侵犯症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导管样细胞巢呈实质性、筛孔状和乳头状结构,中心有粉刺样坏死。治疗以手术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术为主,辅以术后放疗或化疗。术后易复发,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常发生远处转移。结论:涎腺导管癌是一类较少见,且恶性程度很高的涎腺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癌基因C-erbβ2和p53检测可能对判断早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肿瘤 涎腺导管癌
下载PDF
C_(57)BL/6J小鼠超数排卵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戴丽军 黄月玲 叶炳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 确定C57BL 6J小鼠超排的最佳激素剂量和最合适的注射间隔时间 ,提高超排率。方法  40只C57BL 6J雌鼠随机分为四组 ,分别用 5IU或 10IU的PMSG和HCG ,间隔 48h或 72h注射 ,比较排出卵母细胞的数量。结果  5IU +5IU剂量的PMSG和HC... 目的 确定C57BL 6J小鼠超排的最佳激素剂量和最合适的注射间隔时间 ,提高超排率。方法  40只C57BL 6J雌鼠随机分为四组 ,分别用 5IU或 10IU的PMSG和HCG ,间隔 48h或 72h注射 ,比较排出卵母细胞的数量。结果  5IU +5IU剂量的PMSG和HCG、间隔 48h注射组超排效果最好 ;8~ 10周龄雌鼠较 6~ 8周龄雌鼠超排效果好。结论 C57BL 6J小鼠超排的最佳激素剂量为 5IUPMSG +5IUHCG ,最合适的注射间隔时间为 48h ,处于繁殖期的雌鼠超排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超排卵 ACTH-促性腺激素 受体 促性腺素
下载PDF
面神经损伤后功能性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明耀 叶炳飞 +2 位作者 胡黎萍 杨家平 寿卫东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68-669,共2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 ,观察面神经损伤修复后 ,神经生理功能的恢复和运动终板的重建。方法 应用诱发肌电图 (EMG)动态地了解神经生理功能的恢复及应用胆碱脂酶染色对运动终板重建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术后 4周 ,EMG未引出 ;12周后可...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 ,观察面神经损伤修复后 ,神经生理功能的恢复和运动终板的重建。方法 应用诱发肌电图 (EMG)动态地了解神经生理功能的恢复及应用胆碱脂酶染色对运动终板重建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术后 4周 ,EMG未引出 ;12周后可见EMG ,但波形不规则 ,潜伏期长、振幅小 ;2 4周后 ,EMG波形接近正常 ,潜伏期短 ,振幅大。胆碱脂酶 (AchE)染色显示 :术后 4周 ,运动终板在消失中 ;12周 ,运动终板数量增多 ,平均每个切面 2~ 4个 ,AchE活性为 ( ~ ) ;2 4周终板数量接近正常 ,每个切面 4~ 6个 ,AchE活性为 ( ~ )。结论 神经生理功能恢复发生在术后 12周 ,功能性重建取决于运动终板的重建 ,即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功能性重建 肌电图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中药健乳灵对乳腺不典型增生大鼠CerbB-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华 宋兴华 +5 位作者 莫明聪 韦永芳 叶炳飞 黄霖 郑艳华 叶丹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健乳灵对DMBA致乳腺不典型增生大鼠模型CerbB-2的影响。方法:6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乳灵组、他莫昔芬组。对模型组、健乳灵组、他莫昔芬组行DMBA灌胃造模。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于常规饲料,健... 目的:探讨中药健乳灵对DMBA致乳腺不典型增生大鼠模型CerbB-2的影响。方法:6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乳灵组、他莫昔芬组。对模型组、健乳灵组、他莫昔芬组行DMBA灌胃造模。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于常规饲料,健乳灵组和他莫昔芬组分别给于健乳灵饲料、他莫昔芬饲料喂养70 d。观察各组大鼠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比较各组水CerbB-2表达的差异。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呈现出乳腺组织部分不典型增生改变,表明造模成功。健乳灵组、他莫昔芬组治疗后显示乳腺组织一般性增生改变,表明两组药物对该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健乳灵组显示出较为轻度的增生。CerbB-2表达结果显示他莫昔芬组表达最强,各组按他莫昔芬组、模型组、正常组、健乳灵组的顺序表达逐渐下降,表明健乳灵能下调模型大鼠CerbB-2表达。结论:中药健乳灵能改善模型大鼠的乳腺不典型增生,并下调癌基因CerbB-2的表达,防止不典型增生细胞进一步增殖分化,对防治乳腺癌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健乳灵 乳腺 不典型增生 CERBB-2
原文传递
Fmr1基因敲除小鼠血清雌性激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戴丽军 廖军 +1 位作者 黄月玲 叶炳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459-462,共4页
目的测定不同周龄和超排前后雌性Fmr1基因敲除FVB小鼠和背景FVB小鼠血清生殖激素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含量,比较不同周龄和不同状态下敲除基因动物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研究敲除基因对动物的发育... 目的测定不同周龄和超排前后雌性Fmr1基因敲除FVB小鼠和背景FVB小鼠血清生殖激素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含量,比较不同周龄和不同状态下敲除基因动物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研究敲除基因对动物的发育和生殖生理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上述动物不同周龄和超排前后血清E2、P、LH和FSH的含量,测定Fmr1基因敲除小鼠不同周龄时的超排卵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周龄的雌性Fmr1基因敲除小鼠与FVB小鼠比较,LH、FSH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E2的P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10周龄的两组动物间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和超排卵数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10周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超排卵数与6周龄动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敲除Fmr1基因对动物雌性激素的分泌有影响,该基因与动物的生殖生理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敲除基因 Fmrl 小鼠 FVB 雌二醇 孕酮 促黄体激素 受体 促卵泡生成素
下载PDF
套管法在面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明耀 沈言备 +2 位作者 叶炳飞 邹昌宁 管宁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4年第3期154-157,共4页
本文报道临床用医用硅橡胶管作为套管修复3例面神经损伤,通过面容改善的观察,面神经功能指数测定及面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证实面神经已再生再通且功能恢复良好。套管法修复面神经缺损简单、省时、损伤轻微、神经无张力,便于在临床... 本文报道临床用医用硅橡胶管作为套管修复3例面神经损伤,通过面容改善的观察,面神经功能指数测定及面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证实面神经已再生再通且功能恢复良好。套管法修复面神经缺损简单、省时、损伤轻微、神经无张力,便于在临床上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套管修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Fmr1基因敲除小鼠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戴丽军 叶炳飞 黄月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9-61,共3页
目的通过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雌雄两性和FVB小鼠的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其脏器重量的差异,探讨Fmr1基因对动物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Fmr1基因敲除小鼠雌雄两性和FVB小鼠内脏器官的绝对重量和脏器系数,并进... 目的通过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雌雄两性和FVB小鼠的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其脏器重量的差异,探讨Fmr1基因对动物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Fmr1基因敲除小鼠雌雄两性和FVB小鼠内脏器官的绝对重量和脏器系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相同年龄的Fmr1基因敲除小鼠雄性的体重、心、肺、肝和肾的绝对重量均极显著的大于雌性(P<0.01)。雌雄间脏器系数除肾脏(P<0.05)和脑(P<0.01)外,其余无显著差异。与FVB小鼠比较,Fmr1基因敲除小鼠心脏较轻(P<0.01),肾脏(P<0.01)、体重和脑较重(P<0.05)。脏器系数肾脏较大(P<0.01),心脏(P<0.01)、脑和脾(P<0.05)较小。结论Fmr1基因可影响动物的某些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剔出 FMR1 小鼠 脏器重量 脏器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