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房郢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1
作者 张驹 袁震 +3 位作者 王厚云 曹晶 郑志侠 叶碧碧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市饮用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状况,于2020年夏季、秋季、冬季及2021年春季对大房郢水库的水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监测,对比浮游生物群落现存量与历史变化,并使用冗余分析(RDA)以及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探究环境因子对浮...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市饮用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状况,于2020年夏季、秋季、冬季及2021年春季对大房郢水库的水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监测,对比浮游生物群落现存量与历史变化,并使用冗余分析(RDA)以及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探究环境因子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浮游植物以蓝藻门为主要优势种属,密度及生物量较2005年分别增加37.7%和7.0%,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种,密度较2005年大幅度下降了77.5%,生物量多样性增加了47.8%,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NH_(3)-N、T(温度)、pH和TN。此外,研究也揭示了季节变化对水库浮游生物的物种组成影响小,但对浮游生物的丰度及多样性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房郢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蒙特卡洛置换检验
原文传递
洱海湖滨带挺水植物残体腐解特征及其环境效应初探 被引量:22
2
作者 叶碧碧 曹德菊 +3 位作者 储昭升 庞燕 李浩 肖蓬蓬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64-1369,共6页
采用试验模拟的方法,研究洱海4种主要挺水植物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香蒲(Typha latifolia)、水葱(Scirpusvalidus)和芦苇(Phragnites australis)在水体中的腐解特征.结果表明:在21 d的腐解试验中,水葱腐解速率最快,茭草和香蒲其... 采用试验模拟的方法,研究洱海4种主要挺水植物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香蒲(Typha latifolia)、水葱(Scirpusvalidus)和芦苇(Phragnites australis)在水体中的腐解特征.结果表明:在21 d的腐解试验中,水葱腐解速率最快,茭草和香蒲其次,芦苇最慢;挺水植物单位干物质TN释放量表现为水葱>茭草≈香蒲>芦苇,TP释放量表现为水葱>茭草>香蒲>芦苇;4种植物TP释放率均高于TN,腐解出的TP进入水体的比例也明显高于TN.水体中ρ(TN),ρ(TP)及ρ(CODCr)均在腐解初期(1~3 d)快速上升,pH和ρ(DO)快速下降;随后,ρ(TN),ρ(TP)及ρ(CODCr)均缓慢下降,pH和ρ(DO)则缓慢回升.结合洱海湖滨带挺水植物空间分布的调查结果,估算全湖湖滨带4种挺水植物中TN和TP的总质量分别为17.622和2.870 t,其中茭草和香蒲中的TN和TP分别占91%和95%,对茭草和香蒲进行适时、适宜的收割对改善湖滨带的水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挺水植物 腐解 释放量
下载PDF
刚毛藻对水中N、P的控制及其环境条件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叶碧碧 曹德菊 +2 位作者 张良昆 彭娟 杨旻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5-578,共4页
利用刚毛藻处理水中NH3-N、NO3-N、NO2-N、TN、TP,选择藻量、温度、光照、处理时间作为控制因子,研究不同条件及实际不同水环境下刚毛藻对水中N、P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藻量控制在1.5 g/L时藻对水样中NH3-N、NO3-N、NO2-N、TN、TP的去... 利用刚毛藻处理水中NH3-N、NO3-N、NO2-N、TN、TP,选择藻量、温度、光照、处理时间作为控制因子,研究不同条件及实际不同水环境下刚毛藻对水中N、P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藻量控制在1.5 g/L时藻对水样中NH3-N、NO3-N、NO2-N、TN、TP的去除效果较好;T-P的去除速率较快,在5 d即能取得较好效果,其次是NH3-N,在12 d左右达动态平衡,T-N的去除14 d为适应处理时间;当温度为20℃时,NH3-N、NO3-N、NO2-N、TP水体处理效果较好,TN处理最适宜温度出现在30℃;光照则表现为照度3 000 lx±100 lx时,NH3-N、NO3-N、NO2-N、TP去除效果较好。刚毛藻对不同水环境的N、P处理,T-N、T-P、NO2-N、NH3-N的处理均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且差异明显,但对NO3-N处理效果不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毛藻 氮和磷 去除率 参数
原文传递
调蓄经济植物湿地技术在农田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工程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叶碧碧 李丹 +1 位作者 侯泽英 储昭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5-422,共8页
为评价调蓄经济植物湿地技术在农田径流污染控制中的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采用现场调研长期跟踪监测调蓄经济植物湿地进、出水水质和水量变化,深入探索其营养盐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及其去除效能.结果表明:①调蓄经济植物湿地能够有效截留营... 为评价调蓄经济植物湿地技术在农田径流污染控制中的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采用现场调研长期跟踪监测调蓄经济植物湿地进、出水水质和水量变化,深入探索其营养盐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及其去除效能.结果表明:①调蓄经济植物湿地能够有效截留营养盐,稳定出水水质,2015年7月—2017年4月出水ρ(TN)、ρ(TP)和ρ(CODCr)平均值分别为1. 2、0. 07和17. 0 mg/L,TN、TP和CODCr去除率分别为65. 8%、75. 5%和41. 3%.②不同调蓄量下TN和TP去除率随着进水水量的增大而减小,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CODCr去除率与调蓄量之间呈负相关,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在调蓄经济植物湿地中单位面积TN、TP和CODCr去除负荷量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③调蓄经济植物湿地中莲藕、海菜花和螺蛳产量分别为26. 25、22. 50和2. 46 t/(hm^2·a),氮、磷去除总量分别为275和30 kg/(hm^2·a).研究显示,调蓄经济植物湿地能够有效截留氮、磷,在不同水文期均有良好的净化效果,不仅具备景观效益,且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蓄经济植物湿地 农田径流污染 营养盐截留
下载PDF
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生物扰动对海菜花湿地底质的影响
5
作者 叶碧碧 李国宏 +1 位作者 靳明 储昭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57-263,共7页
为探讨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生物扰动对海菜花湿地底质的影响,通过湿地模拟装置,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为7 d和42 d条件下投放螺蛳对海菜花湿地底质理化性质、营养盐浓度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螺蛳对湿地表层0~3 cm底质生... 为探讨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生物扰动对海菜花湿地底质的影响,通过湿地模拟装置,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为7 d和42 d条件下投放螺蛳对海菜花湿地底质理化性质、营养盐浓度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螺蛳对湿地表层0~3 cm底质生物扰动明显。HRT为7 d和42 d的湿地投放螺蛳均显著降低湿地表层0~3 cm底质的pH,同时使湿地表层0~7 cm底质ORP显著增加。在HRT为7 d条件下,投放螺蛳组湿地表层0~1 cm底质中有机质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较对照组降低了8.7%。在HRT为7 d和42 d条件下投放螺蛳组湿地表层0~1 cm底质中TN和TP的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TN浓度分别降低了11.0%和3.9%;TP浓度分别降低了5.8%和3.2%。投放螺蛳明显增加了湿地表层底质中微生物数量,HRT为7 d和42 d的湿地细菌数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2倍和5倍;放线菌数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7倍和1倍。海菜花湿地中投放螺蛳可以改变湿地表层底质的pH和ORP,增加其中微生物的数量,同时对湿地底质中营养盐的去除发挥一定的正效益;HRT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湿地表层底质的ORP及降低TP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蛳 海菜花 湿地 底质 生物扰动
下载PDF
洱海西部雨季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特征及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金春玲 高思佳 +4 位作者 叶碧碧 储昭升 侯泽英 喻秋 郑丙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91-1899,共9页
云南高原平坝区地表径流是湖泊氮、磷的主要来源之一.为研究高原平坝区雨季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特征及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调查了洱海西部平坝区雨季的径流氮、磷形态特征,并结合遥感影像空间分析与SPSS等统计分析,从汇水区尺度和缓冲... 云南高原平坝区地表径流是湖泊氮、磷的主要来源之一.为研究高原平坝区雨季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特征及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调查了洱海西部平坝区雨季的径流氮、磷形态特征,并结合遥感影像空间分析与SPSS等统计分析,从汇水区尺度和缓冲区尺度上研究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径流水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雨季地表径流氮、磷质量浓度较高,ρ(TP)为0. 16~0. 77 mg/L,且以DIP (溶解性无机磷)为主(63. 01%);ρ(TN)为1. 75~14. 86 mg/L,且以NO_3^--N为主(78. 15%).(2)汇水区尺度上城镇用地对ρ(TP)影响突出.环湖农村居民点对ρ(NH4+-N)影响突出,耕地中的高施肥种植区对ρ(TN)、ρ(NO_3^--N)影响突出;(3)在缓冲区500、1 000和2 000 m尺度下,随缓冲区距离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径流水质的影响减小.研究显示,城镇用地与高施肥种植区对洱海西部雨季地表径流氮、磷质量浓度影响最大,土地利用类型随缓冲区距离增加对水质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雨季地表径流 降雨径流污染 冗余分析 缓冲区
下载PDF
洱海湖滨带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22
7
作者 尹延震 储昭升 +3 位作者 赵明 李泽坤 叶碧碧 金相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92-1196,共5页
对洱海全湖128km湖滨带及其外围敞水区水质进行了为期1a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洱海湖滨带总氮、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处于Ⅲ类水平,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氮和总磷;湖滨带水质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夏、秋季水质污染重于冬、春季,最重时... 对洱海全湖128km湖滨带及其外围敞水区水质进行了为期1a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洱海湖滨带总氮、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处于Ⅲ类水平,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氮和总磷;湖滨带水质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夏、秋季水质污染重于冬、春季,最重时期是11月.水质空间变化表现为北部污染重于南部,西部重于东部;临近村落、农田区湖滨带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均明显高于临近林地、山地区湖滨带;强风浪水动力扰动下,湖滨带近岸(离岸0~60m范围,水深≤2.5m)区域水体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均明显高于远岸(离岸70~190m范围,水深3.0~8.0m)区域,而在弱风浪下,离岸远近水质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时空变化 植被恢复 湖滨带 洱海
下载PDF
海菜花-螺蛳经济湿地对农田低污染水的净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储昭升 靳明 +3 位作者 叶碧碧 侯泽英 王海燕 杨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5-980,共6页
为研究海菜花水培经济湿地对农田低污染水的净化效能及投放螺蛳对水体净化的影响,在进水ρ(TN)、ρ(NO3--N)、ρ(TP)分别为(5.08±0.14)、(4.71±0.15)、(0.10±0.03)mgL条件下,构建了无螺组(海菜花湿地)、有螺组(海菜花... 为研究海菜花水培经济湿地对农田低污染水的净化效能及投放螺蛳对水体净化的影响,在进水ρ(TN)、ρ(NO3--N)、ρ(TP)分别为(5.08±0.14)、(4.71±0.15)、(0.10±0.03)mgL条件下,构建了无螺组(海菜花湿地)、有螺组(海菜花-螺蛳经济湿地)和空白组(无海菜花和螺蛳湿地)3种湿地,对比不同HRT(水力停留时间)对水质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HRT为7 d时,无螺组对TN、NO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5.6%±5.8%、62.6%±5.8%和76.3%±4.8%,有螺组分别为50.8%±5.5%、61.2%±6.3%和75.5%±3.9%;HRT为42 d时的污染物去除率与HRT为28 d时相当,并且有螺组和无螺组也相当,对TN、NO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在76.8%、92.4%和84.8%以上.2HRT为7和42 d时,投放螺蛳对N、P的去除均表现为抑制作用;HRT为7 d时有螺组浊度显著降低(P<0.05).3HRT为7 d时,有螺组和无螺组对TN、TP的处理量均在800和228 kg(hm2·a)以上,显著高于HRT为42 d〔141、46 kg(hm2·a)〕时.4HRT为7 d的有螺组经济效益最高,为20.3×104元(hm2·a),其中海菜花收益为15.4×104元(hm2·a),投加螺蛳增加经济效益为4.9×104元(hm2·a).综合考虑对农田低污染水的净化效能和经济效益,优选HRT为7 d的海菜花-螺蛳经济湿地处理农田低污染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菜花 螺蛳 水培经济湿地 农田低污染水
下载PDF
洱海沉水植物空间分布及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12
9
作者 储昭升 叶碧碧 +2 位作者 田桂平 庞燕 胡小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为研究洱海沉水植物空间分布特征并估算全湖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于2009年8—9月采用回声测深仪和RTK-GPS定位仪测定了洱海沉水植物分布区面积,通过样方调查研究了不同基底高程下沉水植物的平均生物量.结果表明,洱海沉水植物分布区的面积为... 为研究洱海沉水植物空间分布特征并估算全湖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于2009年8—9月采用回声测深仪和RTK-GPS定位仪测定了洱海沉水植物分布区面积,通过样方调查研究了不同基底高程下沉水植物的平均生物量.结果表明,洱海沉水植物分布区的面积为19.40 km2,占整个湖泊面积的7.7%;其中东区、南区、西区和北区水生植物分布面积分别占25.1%、7.4%、41.0%和26.5%.沉水植物分布的基底高程范围为1 959.0~1 965.0 m,最深分布线水深的平均值为4.9 m,最大值为6.2 m.其中水深2.0~3.0 m处平均生物量最大.从各区域看,北区沉水植物最深分布线水深平均值(5.2 m)最大,西区(5.0 m)和南区(4.8 m)其次,东部(4.6 m)最小;沉水植物平均分布宽度表现为北区(399.2 m)>南区(213.6 m)>西区(175.0 m)>东区(86.4 m).沉水植物生物量在8—9月达到最大值,为1.60×105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沉水植物 分布特征 生物量
下载PDF
洱海湖滨带茭草收割管理关键参数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庞燕 叶碧碧 +2 位作者 储昭升 金相灿 曹德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7-1012,共6页
为确定洱海湖滨带茭草收割管理的时间、频次及高度等关键参数,通过室外与现场模拟,研究了不同收割处理下的洱海湖滨带茭草再生率、株高等生长与生理指标.结果表明:8月和10月收割后茭草再生株的叶长和直径显著下降;10月份收割较8月份收... 为确定洱海湖滨带茭草收割管理的时间、频次及高度等关键参数,通过室外与现场模拟,研究了不同收割处理下的洱海湖滨带茭草再生率、株高等生长与生理指标.结果表明:8月和10月收割后茭草再生株的叶长和直径显著下降;10月份收割较8月份收割更不利茭草的再生长:其茭草再生长最大速率下降29.6%,再生株叶长和直径分别下降26.9%、25.9%.现场10月份对同一区域茭草进行重复收割,其恢复生长最大速率比单次8月收割下降37.1%;比单次10月份收割下降10.6%,故收割管理应以单次收割为宜.对浅水区(水深<15cm)茭草沿泥上30cm处及以上位置收割更有利于其再生长(再生率为93.4%),对深水区(水深>50cm)茭草沿水面收割更有利于其再生长(再生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湖滨带 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 收割管理
下载PDF
濒危种螺蛳对典型附着藻的摄食特性及其在洱海流域恢复的可行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靳明 叶碧碧 +2 位作者 庞燕 储昭升 杨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8-524,共7页
通过实验室小试研究濒临灭绝物种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对舟形藻(Naviculaceae sp.)、菱形藻(Nitzschia sp.)、孟氏颤藻(Planktothrixmougeotii)以及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4种典型附着藻类的摄食探讨其摄食生态学特性... 通过实验室小试研究濒临灭绝物种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对舟形藻(Naviculaceae sp.)、菱形藻(Nitzschia sp.)、孟氏颤藻(Planktothrixmougeotii)以及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4种典型附着藻类的摄食探讨其摄食生态学特性,调查海菜花(Ottelia acumiuate)养殖塘中藻的群落结构及水体的pH值、光照、溶解氧(DO)、温度等环境,从摄食生态学角度分析,探讨螺蛳在洱海流域恢复的可行性。摄食实验结果显示:螺蛳对实验选取四种藻摄食率关系为舟形藻>菱形藻>孟氏颤藻>四尾栅藻。对舟形藻摄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时其摄食强度最大,摄食率(IR)为(2.19±0.16)mg个^(-1)d^(-1);螺蛳在光照为0-100001x的范围内均有较强的摄食活动,摄食活动最适宜的光照强度区间为1000-20001x,摄食率IR均达到3.0mg个^(-1)d^(-1)以上;溶解氧DO对其摄食活动影响显著,当DO大于3.6mg/L时螺蛳摄食活跃,低于1mg/L时螺蛳基本停止摄食;螺蛳摄食率大小跟螺蛳重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洱海流域海菜花塘水体的调查结果得出海菜花塘的pH值、光照、DO、温度以及藻等环境因子均适合螺蛳生存繁衍,可通过构建海菜花湿地来实现螺蛳的保种与扩增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蛳 摄食率 摄食生态学 舟形藻 海菜花 物种恢复
下载PDF
刚毛藻对Cu、Fe、Zn的耐受与污染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德菊 李浩 叶碧碧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0年第8期728-730,共3页
研究刚毛藻对Cu、Fe、Zn的耐受情况。实验设计了3种重金属的浓度,分别为00、.5 mg/L1、.0 mg/L、2.5 mg/L、5.0 mg/L、7.5mg/L1、0 mg/L的培养液,培养期间观察记录刚毛藻的长势,测定藻类生物量及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研究藻体对模拟水中3... 研究刚毛藻对Cu、Fe、Zn的耐受情况。实验设计了3种重金属的浓度,分别为00、.5 mg/L1、.0 mg/L、2.5 mg/L、5.0 mg/L、7.5mg/L1、0 mg/L的培养液,培养期间观察记录刚毛藻的长势,测定藻类生物量及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研究藻体对模拟水中3种重金属的去除动态及实际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在低浓度(0.5—2.5 mg/L)时藻体长势较好;浓度达到5mg/L时开始出现毒害现象,表现为叶绿素a含量下降趋势;浓度达到7.5mg/L以上时藻体死亡。水体中有效Cu、Fe、Zn浓度较低时,藻体对3种重金属去除效果较好,较高浓度时由于毒害作用使其对3种重金属的去除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毛藻 Cu、Fe、Zn 去除 叶绿素A
下载PDF
基于TMS320DM6467的机车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伟 贺德强 +2 位作者 苗剑 刘德昌 叶碧碧 《制造业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54-57,共4页
本文提出基于TI公司DaVinciTM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方案,主要完成了视频采集、视频编码、视频本地存储以及视频远程点播等功能。系统硬件的核心采用TMS320DM6467,使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并结合3G技术,将视频数据传送到地面,实现了... 本文提出基于TI公司DaVinciTM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方案,主要完成了视频采集、视频编码、视频本地存储以及视频远程点播等功能。系统硬件的核心采用TMS320DM6467,使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并结合3G技术,将视频数据传送到地面,实现了地面工作人员对机车的视频监控,为机车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S320DM6467 视频监控 机车 3G技术
下载PDF
洱海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量及其时空分布
14
作者 储昭升 陈书琴 +2 位作者 王长春 叶碧碧 庞燕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1,共6页
为研究洱海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特征,掌握由此而引起的N、P变动情况,通过为期1 a的野外定点调查,研究了风浪对洱海湖滨带沉水植物作用引起的植物残体向滨岸的输移特征,估算了沉水植物残体带出的N、P质量.结果表明:①洱海湖滨带有残体... 为研究洱海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特征,掌握由此而引起的N、P变动情况,通过为期1 a的野外定点调查,研究了风浪对洱海湖滨带沉水植物作用引起的植物残体向滨岸的输移特征,估算了沉水植物残体带出的N、P质量.结果表明:①洱海湖滨带有残体输出的沉水植物总计10种,分别为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轮藻(Eichhornia crassipes)、穿叶眼子菜(P.perfoliatus)、扭叶眼子菜(P.intortifoliu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马来眼子菜(P.malaianu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及微齿眼子菜(P.maackianus);②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量存在明显的时序变化,在4次采样中,2009年12月(冬季)风浪输移量最高;③微齿眼子菜和苦草的风浪输移量最大,植物残体风浪输移量主要受沉水植物的分布和生物量的影响;④单位岸线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总量在空间上表现为西部(1.91 t/km)>北部(1.73 t/km)>南部(1.61 t/km)>东部(0.86 t/km);⑤洱海湖滨带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总量约为2.27×103t/a(以鲜质量计),由此可输出的TN为5.64 t,TP为0.85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浪输移量 沉水植物残体 时空分布 N、P输出
下载PDF
底泥原位洗脱过程中氮磷含量与形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国宏 叶碧碧 +4 位作者 吴敬东 侯泽英 储昭升 郑丙辉 杨永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2-401,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河流底泥中内源氮磷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研究原位洗脱技术对污染底泥中氮、磷物质和成分的作用效果,以北京市凉水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了现场试验洗脱与对照组0~30 cm分层底泥以及实验室模拟洗脱处理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河流底泥中内源氮磷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研究原位洗脱技术对污染底泥中氮、磷物质和成分的作用效果,以北京市凉水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了现场试验洗脱与对照组0~30 cm分层底泥以及实验室模拟洗脱处理前后0~10 cm底泥中pH、E_h(氧化还原电位)、容重、含水率、OM(有机质)、TN、TP和氮、磷形态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现场洗脱对0~5 cm厚度底泥的处理和模拟洗脱处理均对底泥中pH、E_h、含水率的改变以及其中TN、TP的去除效果表现显著,其中,现场试验洗脱组0~5 cm范围底泥中w(TN)、w(TP)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66.4%±17.4%、40.8%±24.4%,模拟洗脱处理对底泥中OM、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70.1%±4.8%、66.8%±2.0%、43.1%±3.1%.②原位洗脱技术对底泥中TN的去除主要通过对PON(颗粒态有机氮)的去除来实现,现场和模拟试验过程中PON对T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达55.0%和73.6%.③原位洗脱对底泥中TP的去除主要通过对Al-P(铝结合态磷)、OP(有机磷)的去除来实现,现场和模拟试验中Al-P、OP对TP去除的贡献率分别达37.0%、66.2%和31.3%、43.7%.研究显示,原位洗脱技术可有效去除城市河流底泥处理层中的氮磷物质,并以有机氮、磷物质的去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修复 城市河流 底泥 氮形态 磷形态
下载PDF
超声波控藻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贺林 李芸 +2 位作者 储昭升 叶碧碧 李国宏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72-78,共7页
超声波控藻技术具有设备简单、经济性好、无二次污染及管理方便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超声波控藻技术的基本原理、控藻效果影响因素、超声波对水生态的影响及超声波与其他技术联用的控藻效果。采用超声波... 超声波控藻技术具有设备简单、经济性好、无二次污染及管理方便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超声波控藻技术的基本原理、控藻效果影响因素、超声波对水生态的影响及超声波与其他技术联用的控藻效果。采用超声波技术控藻时,超声波强度越大,耗能就越高,经济性也越差,且超声波强度过高会抑制水生生物的生长;从控藻效果、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低强度超声波更适用于蓝藻水华控制。超声波与其他控藻技术联用可以提高控藻效率,低强度超声波与其他技术联用将是今后超声波控藻技术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控藻 蓝藻水华 水生态
下载PDF
抗铅联合苯酚降解多功能菌的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冉 曹德菊 +2 位作者 叶碧碧 李拓 金利侠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2-345,共4页
采用质粒消除技术对Pb抗性菌和高效酚降解菌的抗铅降酚基因进行定位,提取高效酚降解菌降解质粒,将其转化到Pb抗性菌中进行遗传重组,研究多功能菌在重金属铅与酚类物质同时存在的体系中污染物质去除转化能力,同时研究抗重金属铅联合酚降... 采用质粒消除技术对Pb抗性菌和高效酚降解菌的抗铅降酚基因进行定位,提取高效酚降解菌降解质粒,将其转化到Pb抗性菌中进行遗传重组,研究多功能菌在重金属铅与酚类物质同时存在的体系中污染物质去除转化能力,同时研究抗重金属铅联合酚降解转化菌株中转化质粒的存在情况。结果表明抗铅菌株的抗铅功能与质粒存在无关,而高效降酚菌降酚基因位于质粒上;获得了降酚抗铅转化子,经驯化筛选出的转化子在铅浓度100mg.L-1时可将500 mg.L-1苯酚降解率达到95%以上,说明构建的抗铅降酚工程菌铅具抗性具降解苯酚功能。经分子验证,高效降酚菌的质粒DNA已经进入抗铅菌体内,并得到一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酚 抗铅 质粒转移 表达
原文传递
利用生物菌肥降低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冲 雷国元 +1 位作者 蒋金辉 叶碧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通过微生物工程技术将分离获得的本土固氮菌和磷细菌进行扩大培养后制成生物菌肥,配合有机肥施用,以洱海流域常见农作物玉米和蚕豆作为研究对象,在一个生长季的周期中监测降雨径流的水量和水质(包括总氮、总磷和高锰酸钾指数),计算氮磷... 通过微生物工程技术将分离获得的本土固氮菌和磷细菌进行扩大培养后制成生物菌肥,配合有机肥施用,以洱海流域常见农作物玉米和蚕豆作为研究对象,在一个生长季的周期中监测降雨径流的水量和水质(包括总氮、总磷和高锰酸钾指数),计算氮磷的流失量及流失率,结果发现:与传统的施肥方式相比,生物菌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可以显著减少氮、磷的流失,并减少径流中的高锰酸钾指数,在一个生长季中,可以使玉米和蚕豆田的氮的流失量分别减少11%和16%,流失率分别减少32%和38%;磷的流失量分别减少3%和9%,流失率分别减少10%和27%;高锰酸盐指数流失量分别减少9%和19%.而作物产量则分别增加5%和14%.结果表明,生物菌肥的使用可以在促进作物产量的基础上,减少因降雨径流导致的农田营养流失,从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生物菌肥 氮磷流失
下载PDF
洱海湖滨带不同基底高程下菰出苗及生长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永见 储昭升 +3 位作者 叶碧碧 尹延震 吴爱平 程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7,共6页
为研究洱海不同类型湖滨带菰(Zizania caduciflora)的出苗及生长的特征,在2010年3月和6月(菰的主要出苗和生长季节)调查洱海湖湾型和非湖湾型湖滨带不同基底高程上菰生物量、密度、植株叶片数、植株高度等的变化,分析洱海水位变化的影响... 为研究洱海不同类型湖滨带菰(Zizania caduciflora)的出苗及生长的特征,在2010年3月和6月(菰的主要出苗和生长季节)调查洱海湖湾型和非湖湾型湖滨带不同基底高程上菰生物量、密度、植株叶片数、植株高度等的变化,分析洱海水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湖滨带基底高程的降低,洱海湖滨带菰的密度、生物量、单株叶片数呈先增高后快速降低趋势,株高则呈增大后基本不变的趋势;从株密度及生物量看,随着3—6月洱海水位的降低,湖湾型和非湖湾型湖滨带菰生长的最适基底高程都随之下降,3月为1 964.85 m,6月为1 964.55 m,所对应的水深均为0.3 m.3月和6月湖湾型湖滨带能够出苗良好的基底高程比非湖湾型分别低了0.3和0.6 m;随着水位的下降,湖湾型湖滨带菰出苗良好的范围向水下延伸,但在非湖湾型湖滨带,出苗良好的最低高程几乎不变.湖湾型和非湖湾型湖滨带菰出苗和生长的差异显示出其影响因素不同,在湖湾型湖滨带,水深动态变化是主要影响因子,而在非湖湾型湖滨带,风浪作用和水深动态变化存在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高程 出苗 生长 洱海
下载PDF
模拟农田低污染水中不同基质对海菜花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颉海波 冯可心 +4 位作者 侯泽英 叶碧碧 周恩慧 储昭升 杨永哲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78-85,共8页
采用海菜花湿地中试装置研究砾石、砂土、红壤土、紫土及稻田土5种基质对海菜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花茎产量和模拟低污染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在红壤土和稻田土中的海菜花种子萌发率(74.25%和73.68%)高于砂土和紫土;从生长状... 采用海菜花湿地中试装置研究砾石、砂土、红壤土、紫土及稻田土5种基质对海菜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花茎产量和模拟低污染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在红壤土和稻田土中的海菜花种子萌发率(74.25%和73.68%)高于砂土和紫土;从生长状况分析,稻田土和紫土比另外3种基质更有利于海菜花幼苗的生长;从花茎累计产量分析,5种基质中海菜花在紫土中的总开花数(22朵)、花茎数(32根/m^2)及花茎总质量(145.10 g)最高,花茎总质量其次为稻田土(117.60 g);从N、P的去除效果分析,5种基质条件下海菜花中试湿地对氨氮(NH_4^+-N)、硝氮(NO_3^--N)和总氮(TN)去除效果较好,红壤土对总磷(TP)去除效果较好,稻田土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海菜花 生长 洱海 污染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