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荔枝的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叶秀粦 王伏雄 钱南芬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2年第1期59-65,共7页
本文报道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大小孢子发育。胚珠倒生,珠被两层,位于珠孔端靠近珠柄的外珠被不存在,而有珠孔塞。厚珠心,孔原细胞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作用。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为正常型。小孢子形成为连续型,成熟... 本文报道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大小孢子发育。胚珠倒生,珠被两层,位于珠孔端靠近珠柄的外珠被不存在,而有珠孔塞。厚珠心,孔原细胞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作用。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为正常型。小孢子形成为连续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雌花柱头为湿型,具乳突细胞。两个极核在受精前融合。授粉后约64小时两个精子分别与卵和次生核融合。三个反足细胞是短命的。胚乳发育为核型。假种皮发生于外珠被。焦核品种的合子不分裂而后逐渐解体;大核品种的合子分裂发育形成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胚胎学
下载PDF
石斛兰组织培养和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29
2
作者 叶秀粦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3-87,共5页
以石斛兰杂交种的茎尖、茎节和幼嫩小叶片作为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同一培养基上可同时出现不定芽和拟原球茎,两者都能进一步发育成完整幼苗。拟原球茎和不定芽分别来自愈伤组织的表层细胞和深层细胞。由愈伤组织、不... 以石斛兰杂交种的茎尖、茎节和幼嫩小叶片作为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同一培养基上可同时出现不定芽和拟原球茎,两者都能进一步发育成完整幼苗。拟原球茎和不定芽分别来自愈伤组织的表层细胞和深层细胞。由愈伤组织、不定芽和拟原球茎交错在一起的团块可以多次切割继代培养,进行大量无性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兰 组织培养 组织细胞学
下载PDF
石斛兰组织培养与栽培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秀粦 黄向力 《广东园林》 1991年第3期24-25,共2页
石斛兰(Dendrobium)是兰科植物中最大一个属之一,全世界超过1400种,我国约60多种,具有花色艳丽多彩,姿态优美,花期长,耐插耐贮等优点,是名贵的盆花和切花材料之一,深受各国人民喜爱。但是在自然条件下增殖率很低。
关键词 石斛兰 组织培养 栽培
下载PDF
原球茎为转化受体的农杆菌介导石斛遗传转化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之林 段俊 +2 位作者 曾宋君 梁承邺 叶秀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6-90,共5页
以携带双元载体pCAMBIA1305.1的农杆菌菌株EHA105转化石斛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通过GUS瞬时表达检测对受体状态、农杆菌活化条件、共培养时间等转化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共培养4 d的原球茎接种到含有30 mg/L潮霉素(Hyg)和500 mg/L头孢... 以携带双元载体pCAMBIA1305.1的农杆菌菌株EHA105转化石斛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通过GUS瞬时表达检测对受体状态、农杆菌活化条件、共培养时间等转化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共培养4 d的原球茎接种到含有30 mg/L潮霉素(Hyg)和500 mg/L头孢噻肟钠的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培养基上以获得潮霉素抗性的愈伤组织,抗性愈伤组织在含Hyg 50 mg/L的再生培养基上再生植株,抗性株经GUS组织化学、PCR和PCR-southem blot检测证明为转化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原球茎 农杆菌 遗传转化
下载PDF
杏黄兜兰和硬叶兜兰的种子试管培养 被引量:50
5
作者 陈之林 叶秀粦 +1 位作者 梁承邺 段俊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0-542,共3页
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 armeniacum)和硬叶兜兰(P.micranthum)受粉后120 d和180 d的种子接种到1/4 MS,MS,R,KC,VW和花宝1号培养基上进行试管培养。低盐浓度的培养基较适宜兜兰种子萌发,R培养基效果最好,萌发率可达30%以上;果荚采收的... 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 armeniacum)和硬叶兜兰(P.micranthum)受粉后120 d和180 d的种子接种到1/4 MS,MS,R,KC,VW和花宝1号培养基上进行试管培养。低盐浓度的培养基较适宜兜兰种子萌发,R培养基效果最好,萌发率可达30%以上;果荚采收的时间对种子萌发有重要的影响;添加200 mL·L-1的椰子乳可促进种子萌发。育苗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2 mg·L-1和香蕉匀浆100 g·L-1有利于种子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兰 杏黄兜兰 硬叶兜兰 试管培养
下载PDF
中国兰属植物种间及品种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孙彩云 张明永 +2 位作者 叶秀粦 梁承邺 夏快飞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1-1124,共4页
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中国兰属(Cymbidium)的28个原生种和部分种的不同品种及3个杂交种共50个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获得250条可明显区分的DNA扩增片段,除S143-850 bp 1条带为全部材料共有外,其余带均为多态性位点.这些带最大的为2 100 bp,... 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中国兰属(Cymbidium)的28个原生种和部分种的不同品种及3个杂交种共50个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获得250条可明显区分的DNA扩增片段,除S143-850 bp 1条带为全部材料共有外,其余带均为多态性位点.这些带最大的为2 100 bp,最小的为200 bp,以集中在1 031~300 bp的带居多.UPGMA进行聚类分析显示:RAPD的聚类树状图所呈现出的亲缘关系大体与ITS系统发育树一致.建兰亚属可能为一自然类群.大花亚属并非自然类群,其成员之一文山红柱兰(C. Wenshanense Y.S.Wu et.)偏离出去而与兰亚属聚在一起.兰亚属则为一高度异质性的类群,分散成互不关联的3支.本结果和ITS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有必要对经典分类的兰属属下分类,特别是兰亚属进行修订.对3个亚属中各组的划分基本与传统分类的一致.春兰品种间的多样性高于其它测试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属 兰科 RAPD
下载PDF
利用RAPD和同工酶研究中国兜兰属种间亲缘关系 被引量:17
7
作者 孙彩云 张明永 +2 位作者 叶秀粦 梁承邺 夏快飞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8-272,共5页
本文选择14种10个碱基的寡核苷酸引物和7种酶系统,应用RAPD和同工酶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中国兜兰属(Paphiopedilum)种间亲缘关系,并与陈心启和Cribb的传统分类、Cox等的ITS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RAPD和同工酶两种手段对种间亲缘关系... 本文选择14种10个碱基的寡核苷酸引物和7种酶系统,应用RAPD和同工酶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中国兜兰属(Paphiopedilum)种间亲缘关系,并与陈心启和Cribb的传统分类、Cox等的ITS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RAPD和同工酶两种手段对种间亲缘关系的划分与传统分类大致吻合,同工酶比RAPD的结果更接近传统分类。兜兰亚属需进一步分组,彩云兜兰、卷萼兜兰、紫纹兜兰及其变种云南虎皮应自成一个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兰属 RAPD 同工酶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墨兰、春兰变种和品种间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孙彩云 张明永 +1 位作者 梁承邺 叶秀粦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7,共3页
通过酯酶 (EST)、苹果酸酶 (ME)、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GI(NADP)〕、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NAD)〕、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5种酶系统研究墨兰和春兰 17个变种及品种的同工酶多样性 ,并探讨这些材料间的亲缘关系。 5种酶系统所得的 11个... 通过酯酶 (EST)、苹果酸酶 (ME)、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GI(NADP)〕、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NAD)〕、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5种酶系统研究墨兰和春兰 17个变种及品种的同工酶多样性 ,并探讨这些材料间的亲缘关系。 5种酶系统所得的 11个位点中 7个是多态性位点。EST、PGM(NAD)和SOD具有多态性。上述 5种酶系统能够把供试品种和变种区分开 ,并划分为墨兰和春兰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种 品种 同工酶分析 墨兰 春兰 亲缘关系
下载PDF
植物无融合生殖的遗传机理和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三梅 王永飞 +2 位作者 叶秀粦 赵南先 梁承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7-199,共3页
利用植物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 ,已被认为是一条生产杂交种子的高效途径。近年来 ,由于RAPD、RFLP和差异显示等技术的应用 ,已使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面貌一新。特别是一系列与无融合生殖有关的特异DNA片段的发现 ,为深入了解其遗传... 利用植物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 ,已被认为是一条生产杂交种子的高效途径。近年来 ,由于RAPD、RFLP和差异显示等技术的应用 ,已使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面貌一新。特别是一系列与无融合生殖有关的特异DNA片段的发现 ,为深入了解其遗传机理和分子机理增加了大量新的知识 ,这些知识无疑为定位和克隆植物无融合生殖基因 ,进而利用遗传操作的手段来改变植物的生殖方式积累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融合生殖 遗传机理 分子机理 植物
下载PDF
蝴蝶兰花葶的离体培养 被引量:31
10
作者 陈之林 叶秀粦 梁承邺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2-244,共3页
蝴蝶兰花梗腋芽培养在含VW无机盐 +肌醇 10 0mg·L-1+VB110mg·L-1+VB61mg·L-1+烟酸1mg·L-1+蔗糖 2 0g·L-1+BA 5 0mg·L-1的培养基上 2 2℃培养 ,可分化出花葶。花葶切片在含MS无机盐+肌醇 10 0mg·L-1... 蝴蝶兰花梗腋芽培养在含VW无机盐 +肌醇 10 0mg·L-1+VB110mg·L-1+VB61mg·L-1+烟酸1mg·L-1+蔗糖 2 0g·L-1+BA 5 0mg·L-1的培养基上 2 2℃培养 ,可分化出花葶。花葶切片在含MS无机盐+肌醇 10 0mg·L-1+VB110mg·L-1+VB61mg·L-1+烟酸 1mg·L-1+蔗糖 15g·L-1+BA 5 0mg·L-1+NAA0 5mg·L-1的培养基上诱导分化不定芽。不定芽在同一培养基上继代增殖 ,在附加香蕉汁 10 0g·L-1的Hy ponex 1号生根培养基上壮苗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花葶 离体培养 不定芽
下载PDF
植物无融合生殖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三梅 王永飞 +2 位作者 叶秀粦 赵南先 梁承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85-992,共8页
由于利用无融合生殖途径可以固定杂种优势 ,从而改良现有植物的育种策略 ,因此对无融合生殖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科的新生长点。为了利用植物的无融合生殖 ,首先必须建立、发展和完善一套简单、准确的鉴定体系。目前有关植物无融合生殖的... 由于利用无融合生殖途径可以固定杂种优势 ,从而改良现有植物的育种策略 ,因此对无融合生殖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科的新生长点。为了利用植物的无融合生殖 ,首先必须建立、发展和完善一套简单、准确的鉴定体系。目前有关植物无融合生殖的鉴定的方法 ,主要可以分为 5大类型 :(1 )形态学观察法 ;(2 )显微观察法 ;(3)生化鉴定法 ;(4)分子生物学的方法 ;(5)其它方法。主要对以上 5类方法的各种鉴定方法进行了介绍 ,对几种已被证实有效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并就今后的改进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无融合生殖 鉴定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五唇兰种子离体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伍成厚 叶秀粦 梁承邺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9-151,i004,共4页
授粉90d的五唇兰种子95%具球形胚,无菌条件下播种于培养基3个月后种子最高萌发率达到 90%。ABA和高浓度的NH4NO3抑制种子的萌发。NAA和BA促进种子的萌发,最适浓度为BA0.2mg· L 1+NAA0.5mg·L 1。400mg·L 1的谷氨酰胺... 授粉90d的五唇兰种子95%具球形胚,无菌条件下播种于培养基3个月后种子最高萌发率达到 90%。ABA和高浓度的NH4NO3抑制种子的萌发。NAA和BA促进种子的萌发,最适浓度为BA0.2mg· L 1+NAA0.5mg·L 1。400mg·L 1的谷氨酰胺可促进原球茎生长。2000mg·L 1的蛋白胨促进原球茎发 育成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唇兰 种子 离体培养 NH4NO3 最适浓度 谷氨酰胺 原球茎 球形胚 萌发率 培养基 ABA NAA 蛋白胨
下载PDF
蝴蝶兰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伍成厚 潘一山 +2 位作者 罗开梅 叶秀粦 梁承邺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91-894,共4页
以蝴蝶兰大孢子母细胞时期的胚珠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VW+BA0·2mg·L-1+NAA0·2mg·L-1+蔗糖2·0%+植物凝胶0·3%中蝴蝶兰的大孢子母细胞可以发育至二核胚囊;在VW+BA0·2mg·L-1... 以蝴蝶兰大孢子母细胞时期的胚珠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VW+BA0·2mg·L-1+NAA0·2mg·L-1+蔗糖2·0%+植物凝胶0·3%中蝴蝶兰的大孢子母细胞可以发育至二核胚囊;在VW+BA0·2mg·L-1+NAA0·2mg·L-1+蔗糖2·0%+植物凝胶0·3%+椰子汁10%中大孢子母细胞可以发育至四核胚囊或形成胚性细胞团,这些胚性细胞团有可能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胚珠 胚性细胞团 组织培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稻不育系药隔发育过程中Ca^(2+)的分布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夏快飞 梁承邺 +1 位作者 叶秀粦 徐信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58-1565,共8页
采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不育系与其相应保持系及其可育花药药隔发育过程中Ca2+的分布变化.结果显示在正常花药的发育过程中,药隔中的Ca2+呈以下变化规律:(1)花药发育早期药隔中的Ca2+沉淀很少;(2)随着花药的发育,药隔中的... 采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不育系与其相应保持系及其可育花药药隔发育过程中Ca2+的分布变化.结果显示在正常花药的发育过程中,药隔中的Ca2+呈以下变化规律:(1)花药发育早期药隔中的Ca2+沉淀很少;(2)随着花药的发育,药隔中的Ca2+沉淀增加,木质部细胞的次生加厚壁上有较多的Ca2+沉淀,连接组织中的Ca2+沉淀也大大增加;(3)到了花粉内容物充实后期及成熟花粉时期,药隔中的Ca2+又略有减少.而不育花药药隔中的Ca2+在花药发育的各时期均比可育花药要多.败育类型不同,药隔中出现大量Ca2+沉淀的时期也不同,无花粉型不育系在花粉母细胞时期药隔中就有大量Ca2+沉淀,而农垦58S从单核花粉时期药隔中才出现大量Ca2+沉淀.实验结果表明:Ca2+在不同类型的不育水稻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药隔中Ca2+的异常分布可能与水稻花粉的败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不育 水稻(Oryza SATIVA L.) 药隔 CA^2+ 焦锑酸钾沉淀法
下载PDF
水稻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及其保持系珍汕97B绒毡层发育过程中的Ca^(2+)分布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夏快飞 王亚琴 +2 位作者 叶秀粦 梁承邺 徐信兰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3-418,共6页
利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野败不育系珍汕97A及其保持系珍汕97B绒毡层细胞的发育过程及其细胞中Ca2+的分布变化。研究发现保持系绒毡层细胞在单核花粉晚期才开始迅速解体,而不育系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就开始出现核膜、细胞膜解体... 利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野败不育系珍汕97A及其保持系珍汕97B绒毡层细胞的发育过程及其细胞中Ca2+的分布变化。研究发现保持系绒毡层细胞在单核花粉晚期才开始迅速解体,而不育系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就开始出现核膜、细胞膜解体,此过程持续到二核花粉时期。珍汕97A绒毡层细胞从花粉母细胞时期开始,细胞质内有少量颗粒状的Ca2+沉淀;减数分裂时期,绒毡层细胞的内切向壁表面有大量大颗粒的Ca2+沉淀;单核花粉时期绒毡层细胞周围集聚一层Ca2+沉淀。而保持系绒毡层细胞遮花粉母细胞时期和减数分裂时期细胞内没有Ca2+沉淀;单核花粉时期绒毡层细胞内的Ca2+沉淀主要分布在解体的细胞质内。推测绒毡层细胞结构发育的异常和Ca2+的异常分布可能与花粉的败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绒毡层 CA^2+ 雄性不育 焦锑酸钾沉淀法
下载PDF
鹤顶兰大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冬妹 夏快飞 +1 位作者 叶秀粦 梁承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2期209-212,共4页
观察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iae(Aiton)Bl.大孢子发生超微结构的结果显示:鹤顶兰大孢子发生过程中,存在细胞质改组的现象。大孢子母细胞发生早期呈长圆形,细胞核略偏合点端,细胞质中有大量的细胞器和小液泡,环状内质网中包裹着一些颗... 观察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iae(Aiton)Bl.大孢子发生超微结构的结果显示:鹤顶兰大孢子发生过程中,存在细胞质改组的现象。大孢子母细胞发生早期呈长圆形,细胞核略偏合点端,细胞质中有大量的细胞器和小液泡,环状内质网中包裹着一些颗粒物和内含体;大孢子母细胞继续生长,先在珠孔端出现一个较大的液泡,液泡随后移向合点端,细胞核移至珠孔端,此时环状内质网消失;后期细胞质密度上升,环状内质网再次出现;当大孢子母细胞进入分裂期时,环状内质网再次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顶兰 大孢子 减数分裂 细胞质改组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基于nrDNAITS序列数据的兰属系统发育关系的初步分析(英)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明永 孙彩云 +3 位作者 郝刚 叶秀粦 梁承邺 朱光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5期588-592,共5页
现存的兰属分类系统是基于宏观形态学性状、尤其是花粉块的数目以及唇瓣与蕊柱的愈合程度而建立的。兰属因此而划分为 3个亚属 :兰亚属 (subgenusCymbidium) ,大花亚属 (subgenusCyperorchis)和建兰亚属 (subgenusJensoa)。本文运用PCR... 现存的兰属分类系统是基于宏观形态学性状、尤其是花粉块的数目以及唇瓣与蕊柱的愈合程度而建立的。兰属因此而划分为 3个亚属 :兰亚属 (subgenusCymbidium) ,大花亚属 (subgenusCyperorchis)和建兰亚属 (subgenusJensoa)。本文运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兰属 (Cymbidium) 2 7种、3个栽培品种以及 3个外类群的核DNAITS区段序列。通过最简约性分析产生的ITS系统发育树表明 ,兰属的 3个亚属均可能为不自然的类群。大花亚属表现为一复系群 ,兰亚属的冬凤兰 (C .dayanum )隐藏于其中 ;建兰亚属为一并系群 ,它的成员之一兔耳兰(C .lancifolium)偏离出去而成为兰属一最基部的分支 ;兰亚属为一复系群 ,它分为几支而分别与另两个亚属组合在一起。由于兰属ITS序列位点变异率较低 ,最简约性分析产生的几支主要分支均得不到Bootstrap分析的高度支持 ,各亚属内组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确。研究兰属的系统发育关系还需要新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DNA ITS序列数据 兰属 系统发育 兰科
下载PDF
大花蕙兰‘黄金小神童’花期研究初探 被引量:11
18
作者 易绮斐 邢福武 叶秀粦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1-533,共3页
通过2000~2003年每月对大花蕙兰黄金小神童从新出叶芽到开花进行跟踪调查,初步掌握了黄金小神童不同时期长出的叶芽长成成熟株后的开花规律。调查结果表明:黄金小神童全年均有新的叶芽和花芽长出,新叶芽长出后经过6~10个月的生长发育... 通过2000~2003年每月对大花蕙兰黄金小神童从新出叶芽到开花进行跟踪调查,初步掌握了黄金小神童不同时期长出的叶芽长成成熟株后的开花规律。调查结果表明:黄金小神童全年均有新的叶芽和花芽长出,新叶芽长出后经过6~10个月的生长发育成为具有6~8片叶的成熟植株,花芽长出后约1个月发育成具有6~9个花蕾的花葶。叶芽从长出到出花芽约需5~11个月,而7~9个月龄的开花率最高。8~9月份长出的叶芽成株后出花率最高,约占全年花芽数的一半,其余各月差异不大。各月出花率不同,4~7月份为出花芽的高峰期,在两年试验中,分别占全年花芽数的72.83%和78.56%;12月份到次年1月长出的花芽最少,分别只占全年花芽数的4.11%和5.03%。其余月份长出的新叶芽的生长情况和出花芽率处于中间类型。通过此试验为黄金小神童的花期调控提供依据,留取可能在预定时期开花的叶芽,控制其他时期的叶芽,达到调节花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蕙兰 花期 调查
下载PDF
钙调素及钙调素相关蛋白在植物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夏快飞 梁承邺 叶秀粦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9-273,244,共6页
植物对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刺激所产生的反应都与细胞内Ca2+信号转导有关,而钙调素、钙调素相关蛋白则是Ca2+信号转导的下游靶蛋白。该文介绍了钙调素的结构及其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钙调素及钙调素相关蛋白在植物细胞中的表达等方面的最... 植物对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刺激所产生的反应都与细胞内Ca2+信号转导有关,而钙调素、钙调素相关蛋白则是Ca2+信号转导的下游靶蛋白。该文介绍了钙调素的结构及其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钙调素及钙调素相关蛋白在植物细胞中的表达等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素 钙调索相关蛋白 信号转导
下载PDF
人工创造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三梅 王永飞 +2 位作者 叶秀粦 赵南先 梁承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1-135,共5页
对人工创造植物无融合生殖的各种途径进行了总结 ,对创造植物无融合生殖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认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法是目前最好的选择。提出了两种用生物工程技术创造植物无融合生殖方法的设想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人工创造 植物 无融合生殖 种质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