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型理论视角下轭式搭配修辞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叶荭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63,共6页
轭式搭配是指用一个词来支配或修饰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而这个词通常只和其中一个事物搭配,然后顺势把它连用到另一事物上。在原型理论的观照下,拈词界定了一个语义范畴,在此范畴中,本体成为原型成员,拈体因为和原型成员之间具有一定家... 轭式搭配是指用一个词来支配或修饰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而这个词通常只和其中一个事物搭配,然后顺势把它连用到另一事物上。在原型理论的观照下,拈词界定了一个语义范畴,在此范畴中,本体成为原型成员,拈体因为和原型成员之间具有一定家族相似性而成为边缘成员,拈体和本体通过拈词连接起来。通过一定的家族相似性构成的搭配没有超越特定的语义范畴,因而并不牵强。这种顺势搭配由于拈体和本体之间距离远、家族相似性低,产生了新奇、生动、简洁和幽默的修辞效果。运用原型理论对轭式搭配进行新的分类,可以更好地解读其修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轭式搭配 “牵强”搭配 原型理论 家族相似性 重新分类
下载PDF
基于隐喻认知功能的英汉轭式搭配诠释 被引量:3
2
作者 叶荭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115,共6页
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认知功能为出发点,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的视角对英汉轭式搭配的构成进行深层诠释,发现相似性是轭式搭配构建的基础。轭式搭配通过拈词过滤和锁定事物间的相似性,将本体的属性特征映射到拈体上,激活并突显... 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认知功能为出发点,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的视角对英汉轭式搭配的构成进行深层诠释,发现相似性是轭式搭配构建的基础。轭式搭配通过拈词过滤和锁定事物间的相似性,将本体的属性特征映射到拈体上,激活并突显拈体中对应的属性特征。隐喻认知功能还对特殊的搭配形式——逆向轭式搭配的构建和修辞效果有较大解释力。隐喻认知功能为轭式搭配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有利于对这种修辞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轭式搭配 隐喻 认知功能 拈词 逆向轭式搭配
下载PDF
以悲为美: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 被引量:15
3
作者 叶荭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1期229-232,共4页
物哀作为日本民族传统的审美追求,作为一种生活和艺术活动中外物动情的审美表现活动,作为一个美学的范畴,在日本文化历史上有着久远的历史。物哀是日本的传统文学理念,物哀也是日本民族一个极其重要的审美追求。这种审美意识的形成有着... 物哀作为日本民族传统的审美追求,作为一种生活和艺术活动中外物动情的审美表现活动,作为一个美学的范畴,在日本文化历史上有着久远的历史。物哀是日本的传统文学理念,物哀也是日本民族一个极其重要的审美追求。这种审美意识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民族环境和深厚的人文背景。本文通过对物哀概念的解析,物哀审美意识形成的探讨,物哀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追寻以及崇尚物哀的日本文学的回溯,从文化角度上对其内涵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悲为美 物哀 日本文学
下载PDF
试论培养大学生语篇分析能力的实际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叶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20-123,共4页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停留在单词和句子水平的现象,探讨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等几个方面所产生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实际 大学生 阅读 培养 口语表达 单词 写作 语篇分析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 句子
下载PDF
钱钟书对“春秋笔法”的修辞解读和运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叶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92-95,共4页
钱钟书关注和重视修辞学研究,强调文学的"言外之意"。中国传统的"春秋笔法"的突出特点是"微言大义"和"尚简用晦",这和钱钟书重视文学的"言外之意"的修辞观是一致的。钱钟书在长期的... 钱钟书关注和重视修辞学研究,强调文学的"言外之意"。中国传统的"春秋笔法"的突出特点是"微言大义"和"尚简用晦",这和钱钟书重视文学的"言外之意"的修辞观是一致的。钱钟书在长期的修辞理论研究和修辞运用实践中非常重视"春秋笔法",不仅对"春秋笔法"进行修辞解读,开拓了"春秋笔法"的修辞研究,还把这种笔法大量地运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取得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言外之意 春秋笔法 修辞解读 修辞运用
下载PDF
“春秋笔法”视角中的《围城》 被引量:3
6
作者 叶荭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2期251-254,共4页
"春秋笔法"是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该笔法广泛运用在中国的史传和古典小说中,成为中国史籍和小说叙事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特征。本文试图论证在《围城》中作者钱钟书如何大量运用"... "春秋笔法"是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该笔法广泛运用在中国的史传和古典小说中,成为中国史籍和小说叙事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特征。本文试图论证在《围城》中作者钱钟书如何大量运用"春秋笔法"来提升作品的审美效果,扩大阐释空间,增强幽默和讽刺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笔法 《围城》 微言大义 幽默 讽刺
下载PDF
英语轭式搭配的修辞特点及其汉译 被引量:1
7
作者 叶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9-91,共3页
本文概述了英语轭式搭配的特点及其修辞效果,并就轭式搭配的汉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用汉语的拈连,对偶,并列的四字格及排比句对轭式搭配作意义和修辞上的补偿。
关键词 轭式搭配 汉译 修辞特点 并列 英语 汉语 四字格 排比句 拈连 对偶
下载PDF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春秋笔法”解读
8
作者 叶荭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春秋笔法”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具有微言大义、一字褒眨、婉而成章等特征的修辞手法。本文以钱钟书和简‘奥斯丁小说为例,从“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四个方面比较中西方两位作家在运... “春秋笔法”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具有微言大义、一字褒眨、婉而成章等特征的修辞手法。本文以钱钟书和简‘奥斯丁小说为例,从“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四个方面比较中西方两位作家在运用“春秋笔法”提升作品审美价值,增强讽刺幽默效果,激发读者创造性参与和扩大阐释空间方面的不谋而合,探究“春秋笔法”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产生异曲同工之妙的深层修辞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笔法 钱钟书小说 简·奥斯丁小说 修辞机理
下载PDF
一笔双叙(syllepsis)与轭式搭配(zeugma)之比较
9
作者 叶荭 《马钢职工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对英语修辞格一笔双叙从结构,意义及修辞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讨论二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词 一笔双叙 轭式搭配 比较 英语 修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