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泊芬净联合伊曲康唑在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中治疗的效果
1
作者 司徒健瑜 张湘兰 徐伟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2期8-11,共4页
目的:探究在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中采用卡泊芬净联合伊曲康唑经验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进行血液系统肿瘤治疗期间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12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究在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中采用卡泊芬净联合伊曲康唑经验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进行血液系统肿瘤治疗期间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12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卡泊芬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病原菌清除率、退热率及生存率、毒副作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真菌病理转阴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病原菌清除率、退热率及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毒副作用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中采用卡泊芬净联合伊曲康唑经验性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退热率、病原菌清除率和生存率,促进患者的康复,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伊曲康唑 卡泊芬净
下载PDF
广东医学院学生宿舍室内空气质量调查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建水 郑碧英 +3 位作者 司徒健瑜 黎密峰 陈群 陈军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8期136-137,共2页
目的:了解广东医学院学生宿舍室内空气细菌总数是否达标,提高学生对细菌认识的水平,改善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学生宿舍的空气质量。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用9cm2的培养皿在宿舍内采样,自然沉降5min,在37℃孵箱中培养48h,观察并记录... 目的:了解广东医学院学生宿舍室内空气细菌总数是否达标,提高学生对细菌认识的水平,改善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学生宿舍的空气质量。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用9cm2的培养皿在宿舍内采样,自然沉降5min,在37℃孵箱中培养48h,观察并记录培养基上细菌菌落数,计算学生宿舍空气中的细菌总数。结果:共采集样品600份,男生宿舍样品数300份,合格率为83.00%;女生宿舍样品数300份,合格率为90.33%;早上300份,合格率为84.33%;中午300份,合格率为89.00%。结论:不同时间、入住者不同性别、不同生活习惯对宿舍内的细菌总数造成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宿舍 空气 自然沉降法 细菌总数
下载PDF
血清VEGF、TGFβ1及PDCD4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远颖 杨秋敏 +1 位作者 司徒健瑜 张湘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CML患者(作为研究组)的临...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CML患者(作为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同期于阳江市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入院24 h内血清VEGF、TGFβ1及PDCD4水平,分析CML患者血清VEGF、TGFβ1及PDCD4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CML患者血清VEGF、TGFβ1及PDCD4水平,分析CML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以及CML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TGFβ1、PDCD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无髓外浸润、不同疾病分期与危险度分型的CML患者血清VEGF、TGFβ1及PDCD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而血清TGFβ1、PDCD4水平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髓外浸润、疾病分期(加速期、急变期)、危险度分型(高危)、VEGF>168.72 pg/ml、TGFβ1≤30.45μg/L、PDCD4≤0.57 ng/ml均为CML患者预后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血清VEGF≤168.72 pg/ml CML患者DFS明显大于VEGF>168.72 pg/m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TGFβ1>30.45μg/L的CML患者DFS明显大于TGFβ1≤30.45μg/L的CM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PDCD4>0.57 ng/ml的CML患者DFS明显大于PDCD4≤0.57 ng/m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VEGF、TGFβ1及PDCD4水平与CML患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髓外浸润、疾病分期(加速期、急变期)、危险度分型(高危)、VEGF>168.72 pg/ml、TGFβ1≤30.45μg/L、PDCD4≤0.57 ng/ml均为CML患者预后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VEGF≤168.72 pg/ml、TGFβ1>30.45μg/L、PDCD4>0.57 ng/ml的CML患者整体生存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表达
下载PDF
小剂量泼尼松联合艾曲泊帕在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黄远颖 杨秋敏 +3 位作者 沈丽君 张湘兰 司徒健瑜 李孔扬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泼尼松联合艾曲泊帕在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慢性ITP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给予小剂量泼尼松联合艾曲泊帕治疗,n=31... 目的探讨小剂量泼尼松联合艾曲泊帕在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慢性ITP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给予小剂量泼尼松联合艾曲泊帕治疗,n=31)与对照组(给予艾曲泊帕治疗,n=31)。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PLT)、治疗起效时间、临床出血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LT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PLT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F=61.453,P<0.001)、不同时间点(F=49.978,P<0.001)、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F=16.162,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4、8、12周试验组PL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起效时间(6.42±1.13)d明显短于对照组(8.95±1.56)d,试验组治疗后出血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为3.23%,略低于对照组的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泼尼松联合艾曲泊帕治疗成人慢性ITP可有效缩短起效时间,提高PLT水平及改善临床出血情况,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可作为治疗成人慢性ITP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尼松 艾曲泊帕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地塞米松联合干扰素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司徒健瑜 黄远颖 张湘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6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干扰素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抽签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干扰素治疗...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干扰素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抽签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干扰素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肌酐以及骨髓浆细胞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炎性因子IL-17、IL-6以及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3^+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3^+CD4^+以及CD3^+CD4^+/CD3^+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干扰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免疫细胞水平,降低炎性炎性因子反应状态,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干扰素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细胞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司徒健瑜 余木生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4期493-494,共2页
目的探讨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淋巴瘤患者采取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6例经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的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淋巴瘤患者采取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6例经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的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6个月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化疗总有效率和6个月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的淋巴瘤患者采取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用两种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用药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司徒健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6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比较两种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用药方案对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80例成人IT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予以利妥昔单抗100 mg/周,连用4周治疗,B组予以利妥... 目的探讨比较两种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用药方案对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80例成人IT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予以利妥昔单抗100 mg/周,连用4周治疗,B组予以利妥昔单抗375 mg/m^2,仅用1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CD19^+/CD20^+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75.00%、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复发率6.67%与B组的70.00%、17.50%、10.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患者PLT(22.35±5.88)×10^9/L、CD19^+/CD20^+(252.36±45.21)×10^6/L,B组患者PLT(21.88±6.01)×10^9/L、CD19^+/CD20^+(249.88±68.95)×10^6/L;治疗后,A组患者PLT(95.33±14.59)×10^9/L、CD19^+/CD20^+(143.26±40.22)×10^6/L,B组患者PLT(94.18±16.22)×10^9/L、CD19^+/CD20^+(139.68±37.49)×10^6/L。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CD19^+/CD2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与B组的1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1,P=0.583>0.05)。结论两种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用药方案对成人ITP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没有显著差异,其均可作为ITP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利妥昔单抗 小剂量
下载PDF
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良妥 张湘兰 +1 位作者 司徒健瑜 黄远颖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4-55,共2页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方法收集80例初诊AML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IDA 10、8 mg/m2联合Ara-C 150 mg/m2方案诱导治疗;1个疗程后比...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方法收集80例初诊AML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IDA 10、8 mg/m2联合Ara-C 150 mg/m2方案诱导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1年观察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77.5%、总缓解率87.5%,均高于对照组的55.0%、67.5%,P均<0.05。两组各种化疗不良反应比较,P均>0.05。观察组半年生存率72.5%、1年复发率17.5%,均低于对照组的90.0%、37.5%,P均<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P>0.05。结论初诊AML患者采用IDA 10 mg/m2联合Ara-C治疗,可提高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同时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达那唑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湘兰 黄远颖 +2 位作者 司徒健瑜 王良妥 许秋桂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9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达那唑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成人ITP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达那唑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成人ITP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试验组使用达那唑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PLT、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起效时间与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3个月后的PLT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OR)率(67.9%)明显高于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应用达那唑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共同治疗,临床疗效更佳,患者血小板计数有明显提升,联合用药同样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复发率低于单纯用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达那唑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良妥 张湘兰 +1 位作者 司徒健瑜 黄远颖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因化疗诱发的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收集的62例ALL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伴随高血糖分为无高血糖组30例和高血糖组32例,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化...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因化疗诱发的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收集的62例ALL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伴随高血糖分为无高血糖组30例和高血糖组32例,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化疗后生存状况。结果化疗前,所有患者血糖水平均显示正常。化疗期间,无高血糖组患者血小板浓度低于50×109/L的发生率为30.00%(9例),感染发生率为40.00%(12例);高血糖组血小板浓度低于50×109/L的发生率为56.25%(18例),感染的发生率为65.62%(21例),高血糖组患者血小板降低和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糖组(P<0.05);无高血糖组的血小板平均浓度为(88.21±7.94)×109/L,明显高于高血糖组的(52.79±8.7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Zubrod评分、白细胞数目、是否出现肝肿大及核型Ph(+)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复发率为28.13%(9例),无高血糖组患者无复发或死亡情况发生(P<0.05);无高血糖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3.61个月,明显长于高血糖组患者的12.8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5年无疾病生存率为69.10%,明显低于无高血糖组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治疗ALL诱发高血糖症状会增加临床并发症风险,增加患者复发和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高血糖 化疗 生存状况 预后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效果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良妥 张湘兰 +1 位作者 司徒健瑜 黄远颖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171-174,共4页
目的: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该院接收7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600 mg·d -1,其中慢性期患者(CP)55例(ECP30例,LCP25例),加速期... 目的: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该院接收7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600 mg·d -1,其中慢性期患者(CP)55例(ECP30例,LCP25例),加速期(AP)15例,急变期(BC)9例。检测完全血液学反应(CHR)、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和完全分子学反应(CMoR)等指标,分析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截至2015年3月,该院70例 CML 患者均能耐受伊马替尼。(1)70例 CML 患者中,初治组的 CHR、CCyR、MCyR 和 CMoR 分别为100%、71.9%、80.8%和74.9%,复治组分别为100%、45.8%、79.1%和5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低危组的 CHR、CCyR、MCyR 和 CMoR 分别为100%、63.7%、78.9%和56.3%;中危组分别为100%、76.1%、79.6%和47.9%;高危组分别为100%、49.8%、76.3%和4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单因素分析表明,治疗前 WBC 数、Hb 水平和外周血嗜碱粒细胞比率预示患者易于达到 CHR、CCyR、MCyR 或 CMoR 独立的有利因素,P 值分别为0.032,0.024和0.0016。(4)CP(ECP30例,LCP25例):中位追踪为15个月,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患者获得的完全血液学反应(CHR)率为90.9%,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为85.5%,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率为69.1%和完全分子学反应(CMoR)率为63.6%。其中 ECP 反应率分别为90%、83.3%、66.7%和63.3%;LCP 反应率分别为92%、88%、72%和64%。AP 和 BC:中位追踪为15个月,获得的CHR、CCyR、MCyR 和 CMoR 分别为55%、45%、30%和20%。结论伊马替尼可以使 CML 患者获得较高的 CHR、CCyR、MCyR和 CMoR。无论对于初治患者还是复治患者,伊马替尼均可以作为 CML 的首选分子靶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伊马替尼 慢性髓系白血病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两种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用药方案治疗ITP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司徒健瑜 张湘兰 黄远颖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7期5-7,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用药方案对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血液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成人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予以利... 目的:比较两种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用药方案对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血液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成人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予以利妥昔单抗100 mg·周^-1,连用4周,B组予以利妥昔单抗375 mg·m^-2,仅用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小板(PLT)、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PL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用药方案对成人ITP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没有显著差异,其均可作为ITP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利妥昔单抗 血小板
下载PDF
地塞米松、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分别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湘兰 司徒健瑜 黄远颖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3期3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分别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IT)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1例。A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RIT治疗, B组采用rhTP...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分别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IT)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1例。A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RIT治疗, B组采用rhTPO联合小剂量RIT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PLT、凝血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的PLT水平、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P <0.05)。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hTPO联合小剂量RIT治疗难治性ITP的疗效优于地塞米松片联合小剂量R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利妥昔单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Wnt5a基因及NPM1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良妥 张湘兰 +1 位作者 司徒健瑜 黄远颖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399-1401,140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细胞中Wnt5a基因及NPM1基因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包括急变期、加速期、慢性期各20例,良性血液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培养骨髓细胞...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细胞中Wnt5a基因及NPM1基因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包括急变期、加速期、慢性期各20例,良性血液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培养骨髓细胞,通过RT-PCR方法进行检测,分析Wnt5a基因及NPM1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实验组三个亚组与对照组比较,Wnt5amRNA半定量均值、阳性率均较低,NPM1mRNA阳性率、中位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三个亚组中,急变期与加速期、慢性期间比较,Wnt5amRNA半定量均值、阳性率均较低,NPM1mRNA阳性率、中位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nt5a、NPM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数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nt5a基因及NPM1基因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Wnt5a基因可能抑制其发生,而NPM1基因阳性促进其进展,这可能成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治疗、分析预后的新方式,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Wnt5a基因 NPM1基因
下载PDF
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VCMP方案治疗高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湘兰 王良妥 +1 位作者 司徒健瑜 黄远颖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884-886,共3页
目的探究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VCMP方案治疗高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2例MM患者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VCMP组和VAD组各21例。VCMP组患者采取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米托蒽醌+泼尼松化疗方案,VAD组患者采取长春新... 目的探究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VCMP方案治疗高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2例MM患者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VCMP组和VAD组各21例。VCMP组患者采取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米托蒽醌+泼尼松化疗方案,VAD组患者采取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化疗方案,两组患者均加用小剂量沙利度胺。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血红蛋白、M蛋白、骨髓浆细胞比例水平变化情况,记录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VCMP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VAD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VAD组(P﹤0.05);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血清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清M蛋白、骨髓浆细胞比例水平则较治疗前降低,且VCMP组改善程度高于VAD组(P﹤0.05)。结论与VAD化疗方案加用小剂量沙利度胺比较,MM患者采取VCMP方案加用小剂量沙利度胺取得的化疗效果更好,能有效减缓疾病进展,且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VAD VCMP 高龄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湘兰 王良妥 +1 位作者 司徒健瑜 黄远颖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4期105-107,共3页
目的:分析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分析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100 mg,每周1次,共治疗4次)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升高较为明显,总反应率达到78.13%,而完全反应(CR)率达到53.1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开展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临床出血的情况,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17
作者 黄远颖 杨秋敏 +1 位作者 司徒健瑜 张湘兰 《大医生》 2022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8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研究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8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大剂量阿糖胞苷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及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卡诺夫斯基评分(KPS)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半年无病生存时间(DFS)患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AML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 阿糖胞苷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