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洲大蠊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涛 司金光 +2 位作者 陈佳欢 张秋博 邹忠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67-1872,1881,共7页
对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虫体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 对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虫体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14个化合物,分别为:环(L-缬氨酸-L-脯氨酸)二肽(1)、3,4-二羟基苯乙醇(2)、原儿茶酸(3)、环(L-异亮氨酸-L-脯氨酸)二肽(4)、环(L-苯丙氨酸-L-缬氨酸)二肽(5)、烟酸(6)、马尿酸(7)、aspongpyrazine A(8)、aspongopusin(9)、(2R,3S)-2-(3',4'-dihydroxyphenyl)-3-acetylamino-7-hydroxyethyl-1,4-benzodioxane(10)、(2R,3S)-2-(3',4'-dihydroxyphenyl)-3-acetylamino-7-(N-acetyl-2''-aminoethylene)-1,4-benzodioxane(11)、环(亮氨酸-脯氨酸)二肽(12)、1,2-二去氢-N-乙酰多巴胺(13)、3,4-二氢-8-羟基-2(1H)-喹啉酮(14)。其中化合物1、4~9和10~13为首次从大蠊属昆虫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的波谱数据为首次报道。对已分离的14个化合物利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2、3、13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金挖耳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哈斯特尔·木他西 张涛 +5 位作者 司金光 付露 沙合尼西·赛力克江 洪吟秋 马晓东 邹忠梅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9-454,共6页
目的对金挖耳(Carpesium divaricatum)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ODS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目的对金挖耳(Carpesium divaricatum)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ODS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挖耳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并鉴定14个化合物,分别为:ineupatorolide C(1)、山奈酚-3-甲醚(2)、去氢吐叶醇(3)、吐叶醇(4)、4,5-seco-11(13)-eudesmen-12,8-olide-4-one(5)、5,6,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6)、propanoic acid-2-methyl-[2-(2-hydroxy-4-methylphenyl)-2-oxiranyl]-methyl ester(7)、11(13)-去氢腋生依瓦菊素(8)、2-desoxy-4-epipulchellin(9)、4R-天名精内酯醇(10)、天名精内酯酮(11)、特勒内酯(12)、8-羟基-9,10-二异丁酰百里香酚(13)和8-羟基-9-异丁酰-10-(2-甲基丁酰)百里香酚(14)。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天名精属(Carpesium)中分离得到,7~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挖耳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采用GC-MS法分析炮制对南葶苈子脂肪油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红伟 司金光 +4 位作者 石延榜 孟祥乐 匡海学 郑晓珂 冯卫生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868-2872,2877,共6页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比较研究南葶苈子炮制前后脂肪油成分的变化,为其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采用索氏法提取南葶苈子脂肪油,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DB-5型石英毛细管柱(30 m×0....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比较研究南葶苈子炮制前后脂肪油成分的变化,为其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采用索氏法提取南葶苈子脂肪油,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DB-5型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氦气流速1.0 m L·min-1,程序升温;离子源为电子轰击源,电子能量70 e V,离子源温度230℃。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南葶苈子生品中检测出42个组分,鉴定出其中39个成分,占总检出化合物的99.75%,不饱和脂肪油占70.45%,含有炮制品中不含有成分12个,占生品脂肪油成分10.45%;南葶苈子清炒品中检测出50个组分,鉴定出其中40个成分,占总检出化合物的99.30%,不饱和脂肪油占79.85%,含有生品中不含有成分12个,占炮制品脂肪油成分4.00%。结论:南葶苈子经过炮制,脂肪油的提取率是生品的2倍以上,炮制品中不饱和脂肪油成分比例升高,同时产生了一些新的成分或一些成分溶出率升高,本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葶苈子 脂肪油 炮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司金光 张涛 +2 位作者 李凌宇 王孟华 邹忠梅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对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虫体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 目的对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虫体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为水杨酸(1),苯甲酸(2),苯乙酸(3),对羟基苯乙酸甲酯(4),对羟基苯甲酸(5),染料木素(6),间羟基苯甲酸(7),2-羟基马尿酸甲酯(8),2,5-二羟基苯甲酸(9),2-羟基马尿酸(10),尿嘧啶(11),环(缬氨酸-丙氨酸)二肽(12),N-乙酰多巴胺(13)和环(L-脯氨酸-L-酪氨酸)二肽(14)。结论化合物2,4,7~10,12和14为首次从大蠊属昆虫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环(缬氨酸-丙氨酸) 环(L-脯氨酸-L-酪氨酸)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南葶苈子清炒炮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红伟 司金光 +4 位作者 石延榜 孟祥乐 匡海学 郑晓珂 冯卫生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1,112,共5页
目的:优选南葶苈子清炒炮制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HPLC和UV进行含量测定,以加热火力和加热时间为变量,进行均匀试验设计,以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总黄酮、脂肪油、芥子碱硫氰酸盐和多糖含量5个方面为考察指标。结果:南葶苈子清炒炮... 目的:优选南葶苈子清炒炮制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HPLC和UV进行含量测定,以加热火力和加热时间为变量,进行均匀试验设计,以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总黄酮、脂肪油、芥子碱硫氰酸盐和多糖含量5个方面为考察指标。结果:南葶苈子清炒炮制的最佳工艺为南葶苈子文火火力200℃,加热4 min。结论:清炒法炮制南葶苈子,炒作工艺简便、稳定、量化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葶苈子 炮制 水溶性浸出物 总黄酮 脂肪油 芥子碱硫氰酸盐
原文传递
地胆草抗氧化活性成分分离鉴定 被引量:15
6
作者 付露 沙合尼西·赛力克江 +3 位作者 洪吟秋 司金光 张涛 邹忠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目的:研究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开放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重结晶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 目的:研究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开放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重结晶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技术,结合文献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3-(3,4-二羟基苯亚甲基)-5-(3,4-二羟基苯基)-2(3H)-呋喃酮(1),秦皮乙素(2),二氢芥子醇(3),异地芰普内酯(4),咖啡酸(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甲酯(7),绿原酸甲酯(8),blumenol A(9),(6R,9R)-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10),byzantionoside B(11),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2),3,4-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3),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4)。结论:其中化合物1~4和8~10为首次从地胆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地胆草植物中分离得到。对从地胆草中分离的12个化合物进行了清除1,1-二苯基-2-三磷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2,5,6,12和13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胆草 95%乙醇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秦皮乙素 咖啡酸
原文传递
花椒果皮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被引量:6
7
作者 吕双 陈佳欢 +5 位作者 张涛 司金光 付露 华会明 刘晓秋 邹忠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3-138,共6页
目的:研究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将花椒干燥果皮粉碎后用95%乙醇冷浸提取浓缩得到总浸膏,将总浸膏吸附于硅藻土上,依次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洗脱,浓缩得到相应洗脱部位。对二氯甲烷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采用硅... 目的:研究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将花椒干燥果皮粉碎后用95%乙醇冷浸提取浓缩得到总浸膏,将总浸膏吸附于硅藻土上,依次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洗脱,浓缩得到相应洗脱部位。对二氯甲烷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采用硅胶柱色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和多种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花椒果皮二氯甲烷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S,3S)-1-甲基-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1),(3S)-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2),芹菜素-7,4’-二甲醚(3),芫花素(4),淫羊藿次苷F2(5),breyniaionoside A(6),3-甲氧基苯乙醇-4-O-β-D-葡萄糖苷(7),3-甲氧基-5-羟基苯-1-O-β-D-葡萄糖苷(8),苔黑酚葡萄糖苷(9),紫丁香苷(10),4-[(3S)-3-羟基丁基]-2-甲氧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11),(+)-南烛木树脂酚-3a-O-β-D-葡萄糖苷(12),2-甲基丙基-6-O-β-D-呋喃芹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和(E)-6-羟基-2,6-二甲基辛-2,7-二烯酸(14)。结论: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花椒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12,14为首次从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果皮 95%乙醇提取物 (1S 3S)-1-甲基-1 2 3 4-四氢-β-咔啉-3-羧酸
原文传递
西红花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洪吟秋 张涛 +4 位作者 付露 裴迪 司金光 王平 邹忠梅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7-351,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硅胶制备薄层、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西红花药材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采用一维、二维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和红外光谱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确定得到的8个化合物分别为3,5... 采用硅胶柱色谱、硅胶制备薄层、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西红花药材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采用一维、二维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和红外光谱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确定得到的8个化合物分别为3,5,5-三甲基-4-羟甲基-2,3-环氧-1-环己酮(1)、(2E,4E)-2-methyl-6-oxo-hepta-2,4-dienoic acid(2)、2,4,4-trimethyl-3-formyl-6-hydroxy-2,5-cyclohexadien-1-one(3)、crocusatin B(4)、(S)-4-羟基异佛尔酮(5)、crocusatin C(6)、crocusatin A(7)和豆甾醇(8)。其中,化合物1为新发现天然产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鸢尾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西红花药材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药材 化学成分 单萜 核磁共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