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空间诱导罗汉果DNA突变 被引量:4
1
作者 向巧彦 黄夕洋 +3 位作者 李虹 甘金佳 梁勇诗 蒋水元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1-586,598,共7页
为探究太空环境对罗汉果造成的诱变效应,筛选罗汉果新品种培育优异种质,该研究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8个航天诱变罗汉果及主栽品种进行了全基因组多态性检测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得到17个引物,共扩增出157个条... 为探究太空环境对罗汉果造成的诱变效应,筛选罗汉果新品种培育优异种质,该研究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8个航天诱变罗汉果及主栽品种进行了全基因组多态性检测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得到17个引物,共扩增出157个条带,其中83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条带百分率为52.87%,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707~0.987。根据UPGMA聚类图,28个罗汉果样本可以分为3类:聚类Ⅰ为航天种质B6♂和B3♀;聚类Ⅱ为航天种质A1♀、A14、A18♂与主栽品种;聚类Ⅲ中都为航天罗汉果种质。上述结果暗示A1♀、A14、A18♂与其他航天种质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具有与主栽品种相似的遗传背景,可能获得了有益突变。该研究结果为罗汉果新品种培育和杂交亲本选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空间诱变育种 ISSR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广西药用植物两面针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向巧彦 黄夕洋 +1 位作者 李虹 蒋水元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541-549,共9页
【目的】目前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开展对其居群遗传学研究有利于两面针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11个广西两面针自然居群共138个样本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100个随... 【目的】目前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开展对其居群遗传学研究有利于两面针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11个广西两面针自然居群共138个样本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63个DNA片段,都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100%。两面针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He)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27和0.356。两面针11个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90,居群内变异占51%,居群间变异占49%,说明居群间和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基本持平;居群间基因流(Nm)为0.52,表明居群间基因流动较贫乏。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53~0.334之间,居群间的聚类及Mantel检验(r=0.391,p=0.040)均表明广西两面针居群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广西野生两面针种质资源多样性较高,有利于培育高品质的药材品种;就地保护是两面针资源保护的首选,选择个体数量多、居群内变异系数大,自然环境不易受到人为影响的天然居群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两面针 遗传多样性 ISSR
下载PDF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花莲核心种质资源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美 付杰 +1 位作者 向巧彦 刘艳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3193-3205,共13页
【目的】构建花莲核心种质,以利于对花莲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方法】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395份花莲原始种质按照种属来源分组后采用组内简单比例法和聚类抽样法建立候选核心种质,比较不同候选核心种质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 【目的】构建花莲核心种质,以利于对花莲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方法】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395份花莲原始种质按照种属来源分组后采用组内简单比例法和聚类抽样法建立候选核心种质,比较不同候选核心种质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等参数,最终确定花莲核心种质,并进行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和t检验。【结果】所获得88个品种的花莲核心种质包括60份中国花莲品种,3份美洲黄莲,16份中美杂交莲和9份日本莲品种。核心种质保留了原始种质22.27%的样品,多态性位点和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保留率为99.27%,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的保留率分别为100.00%、101.72%、110.00%、106.67%。t测验结果表明,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原始种质差异不显著。【结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剔除原始种质中的冗余种质后,建立的核心种质以最少的花莲资源可代表原始种质最大的遗传多样性。本文所构建的花莲核心种质在遗传上能最大程度地代表原始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莲 AFLP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下载PDF
大蒜不定芽的诱导及其增殖系数的调节 被引量:10
4
作者 汤青林 王志敏 +3 位作者 宋明 王小佳 王平利 向巧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6期224-226,共3页
为获得白皮大蒜组培繁殖体系,以其茎尖为材料,通过BA和NAA不同激素配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BA0.2mg/L+NAA0.5mg/L,诱导率达60%;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BA1.0mg/L+NAA0.1mg/L,丛生芽繁殖系数高达80%... 为获得白皮大蒜组培繁殖体系,以其茎尖为材料,通过BA和NAA不同激素配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BA0.2mg/L+NAA0.5mg/L,诱导率达60%;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BA1.0mg/L+NAA0.1mg/L,丛生芽繁殖系数高达80%。同时,为建立扩繁最佳体系,分别研究了激素、pH、谷氨酸钠三因素对不定芽增殖系数的调节效果,研究表明:添加0.5mg/L的GA3使增值系数提高到13.8;pH5.8最利于不定芽增值;添加10mg/L谷氨酸钠能在多次继代培养中保持较高的增值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离体培养 茎尖培养 增殖系数
下载PDF
栽培基质、覆盖稻草和避雨措施对金线莲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甘金佳 蒋水元 +3 位作者 毛玲莉 李虹 黄夕洋 向巧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2期114-116,共3页
为对金线莲的组培快繁和林下仿野生栽培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栽培基质、覆盖稻草和避雨措施对金线莲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基质和避雨措施对林下栽培金线莲成活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覆盖稻草... 为对金线莲的组培快繁和林下仿野生栽培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栽培基质、覆盖稻草和避雨措施对金线莲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基质和避雨措施对林下栽培金线莲成活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覆盖稻草对金线莲成活率影响不显著;栽培基质对林下栽培金线莲鲜重和茎长的影响显著(P<0.05),避雨措施和覆盖稻草对金线莲的鲜重和茎长无显著影响。金线莲林下栽培的有效措施是基质选用药渣,在基质上铺一层稻草和进行避雨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栽培基质 稻草覆盖 避雨栽培 成活率 生长状况
下载PDF
两面针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虹 黄夕洋 +3 位作者 向巧彦 孙世荣 叶国亮 蒋水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0-252,共3页
以人工栽培两面针为研究对象,从形态特征、生境条件、物候期、有效成分、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两面针在中亚热带桂林雁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植株能正常生长及开花结果;人工栽培两面针5年后可采收,最佳使用... 以人工栽培两面针为研究对象,从形态特征、生境条件、物候期、有效成分、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两面针在中亚热带桂林雁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植株能正常生长及开花结果;人工栽培两面针5年后可采收,最佳使用部位为根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生物学特性 生长发育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罗汉果“桂航1号”无性系与主栽品系性状特征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甘金佳 毛玲莉 +4 位作者 蒋水元 向巧彦 黄夕洋 李虹 刘海萍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51-1555,共5页
目的:了解“桂航1号”罗汉果的优良性状,为该罗汉果品系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桂航1号”无性系与6个主栽品系罗汉果的生长特性、雌花物候与形态特征、果实特征、罗汉果甜苷V含量等性状并进行比较。结果:1.相较于罗汉果主栽品... 目的:了解“桂航1号”罗汉果的优良性状,为该罗汉果品系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桂航1号”无性系与6个主栽品系罗汉果的生长特性、雌花物候与形态特征、果实特征、罗汉果甜苷V含量等性状并进行比较。结果:1.相较于罗汉果主栽品系,“桂航1号”罗汉果具备现蕾和开花提早、开花到果实成熟天数缩短的早熟特性;2.“桂航1号”主蔓和结果蔓前期生长旺盛,结果蔓后期生长有所放缓;3.“桂航1号”罗汉果甜苷V含量显著高于主栽品系罗汉果的甜苷V含量。结论:“桂航1号”罗汉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育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航天育种 性状 果实品质 甜苷V含量
原文传递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西红柿青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6
8
作者 甘金佳 孙成荣 +4 位作者 尹华田 蒋水元 潘泽海 向巧彦 黄夕洋 《南方园艺》 2020年第6期38-41,共4页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西红柿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处理,西红柿青枯病的末次用药后防治效果达到75.23%,同时改善西红柿植株根标土壤微生物数量,使青枯病...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西红柿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处理,西红柿青枯病的末次用药后防治效果达到75.23%,同时改善西红柿植株根标土壤微生物数量,使青枯病病原菌数量减少了97.16%。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防治西红柿青枯病有很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西红柿青枯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粉团蔷薇的扦插繁殖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虹 钟小清 +3 位作者 黄夕洋 甘金佳 向巧彦 蒋水元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44-48,共5页
为促进粉团蔷薇的培育,通过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以平均根长、生根数、根重、生根率和生根指数为指标,研究不同的激素种类、激素浓度、浸泡时间、留叶片数、扦插基质等对粉团蔷薇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留2张叶片数的粉团蔷薇插穗在NA... 为促进粉团蔷薇的培育,通过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以平均根长、生根数、根重、生根率和生根指数为指标,研究不同的激素种类、激素浓度、浸泡时间、留叶片数、扦插基质等对粉团蔷薇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留2张叶片数的粉团蔷薇插穗在NAA+IAA=1∶1浓度为100 mg·L^-1中浸泡8 h,之后在沙子中扦插的生根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团蔷薇 扦插繁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羊开口种子繁殖试验研究
10
作者 李虹 钟小清 +3 位作者 黄夕洋 向巧彦 邹节明 蒋水元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3-88,共6页
通过人工培养箱内模拟自然环境条件,探讨不同的温度、光照、土壤因素和贮藏时间对羊开口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羊开口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周期性光照(光照强度为3 000lx、12h/d)比黑暗条件发芽率高;在含水33%的园土中发芽率最... 通过人工培养箱内模拟自然环境条件,探讨不同的温度、光照、土壤因素和贮藏时间对羊开口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羊开口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周期性光照(光照强度为3 000lx、12h/d)比黑暗条件发芽率高;在含水33%的园土中发芽率最高;不覆土发芽率明显高于覆土的发芽率;羊开口种子没有休眠期,可即采即播。在恒温25℃、育苗基质和含水比例为28%的条件下羊开口幼苗长势最好,春季是羊开口幼苗生长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开口 种子萌发 发芽率 发芽势
下载PDF
两面针害虫种类及危害特点调查
11
作者 李虹 黄夕洋 +2 位作者 孙世荣 向巧彦 蒋水元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64-67,共4页
为了给广西人工栽培两面针的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2010-2012年对广西桂林、柳州和南宁两面针种植基地的虫害种类和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广西两面针的虫害有地下害虫、食叶性害虫、吮吸式害虫、害螨、潜叶害虫、卷叶害虫和... 为了给广西人工栽培两面针的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2010-2012年对广西桂林、柳州和南宁两面针种植基地的虫害种类和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广西两面针的虫害有地下害虫、食叶性害虫、吮吸式害虫、害螨、潜叶害虫、卷叶害虫和刺吸害虫等7个类型,共8目24科32种,严重危害(危害率70%以上)的有4种,中等程度危害(危害率为31%-69%)的有6种,轻度危害(危害率在30%以下)的有22种。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害虫种类 危害特点
下载PDF
不同授粉方式对罗汉果着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甘金佳 毛玲莉 +4 位作者 蒋水元 梁勇诗 李虹 向巧彦 黄夕洋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74,共4页
比较不同授粉方式、不同辅料配比和不同授粉时间对罗汉果着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农户筛选合适的罗汉果授粉方式。结果表明,电动喷粉器、手动喷粉器和人工点花授粉的着果率分别是93.94%、92.67%和94.19%,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电动喷... 比较不同授粉方式、不同辅料配比和不同授粉时间对罗汉果着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农户筛选合适的罗汉果授粉方式。结果表明,电动喷粉器、手动喷粉器和人工点花授粉的着果率分别是93.94%、92.67%和94.19%,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电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授粉的罗汉果着果率为60.95%和62.45%,与人工点花授粉存在显著性差异。面粉是喷粉式授粉较好的花粉配比辅料,面粉与花粉质量比10∶1时,使用电动喷粉器授粉,罗汉果着果率可达93.94%,着果率、果实品质与人工点花授粉均无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生产成本、操作舒适性,在罗汉果机械授粉过程中可优先使用电动喷粉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授粉方式 喷粉器 着果率 果实品质
原文传递
不同特异种质罗汉果的遗传差异及杂交优势预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覃信梅 蒋水元 +5 位作者 韩愈 向巧彦 李虹 甘金佳 梁勇诗 黄夕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5-431,共7页
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技术分析了罗汉果航天、无籽、野生、栽培4类种质的遗传差异,构建DNA指纹图谱和UPGMA聚类图,并进行杂交优势预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9个ISSR引物中的5个可直接鉴别罗汉果21份特异种质,... 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技术分析了罗汉果航天、无籽、野生、栽培4类种质的遗传差异,构建DNA指纹图谱和UPGMA聚类图,并进行杂交优势预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9个ISSR引物中的5个可直接鉴别罗汉果21份特异种质,种质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56~0.896,在相似性系数为0.795处的聚类结果分为5类。不同种质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尤其是广西金秀(S17)、湖南永州(S18)和广西百色(S19)的野生种质与桂林主产区种质间,航天种质内以及雌雄株间都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差异。根据遗传差异的大小,对9个雌株预测了20个可能获得理想杂交优势的组合,推测雄株S13、S7和S9是较好的父本材料。该研究补充完善了罗汉果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信息,从而为罗汉果种质的保护、创新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特异种质 遗传差异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指纹图谱 杂交预测
下载PDF
广西毛郁金分布区土壤调查研究
14
作者 陈珊 向巧彦 +3 位作者 甘金佳 张恩德 蒋水元 梁勇诗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1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对广西毛郁金分布区的土壤进行调查,为广西毛郁金资源保护和人工种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广西毛郁金分布区的地理地貌、土壤类型、土层厚度、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各种矿物质含量。结果野生毛... 目的对广西毛郁金分布区的土壤进行调查,为广西毛郁金资源保护和人工种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广西毛郁金分布区的地理地貌、土壤类型、土层厚度、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各种矿物质含量。结果野生毛郁金适应性强,在石灰岩山区、土山丘陵和平原均有分布,通常生于山脚下、溪沟边、田边和路边,对土壤类型、土层深度、pH值和土壤肥力的适应范围较广,能分布于砂壤土、壤土、黏壤土中,以壤土为主,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比较耐贫瘠土壤,部分地区毛郁金土壤重金属超标。结论调查的样地大部分都符合绿色药材栽培的土壤环境质量要求,适合建设GAP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毛郁金 土壤 调查
下载PDF
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线莲生长和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甘金佳 蒋水元 +4 位作者 李虹 黄夕洋 向巧彦 梁勇诗 李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12-114,共3页
以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burghii)为试验材料,研究8种栽培基质对金线莲成活率、生长状况、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基质可明显影响金线莲的成活率,活苔藓为基质栽培的金线莲成活率相对最高,为82.67%;堆沤发酵后的木糠为基... 以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burghii)为试验材料,研究8种栽培基质对金线莲成活率、生长状况、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基质可明显影响金线莲的成活率,活苔藓为基质栽培的金线莲成活率相对最高,为82.67%;堆沤发酵后的木糠为基质栽培的金线莲,其成活率较高,为81.66%,其茎长、茎粗、叶片数、干质量相对最大或最多,分别为100.59 mm、2.32 mm、5.60张、0.149 g,其根长、根数、鲜质量、总黄酮含量、多糖含量等指标表现也相对较好,分别为30.18 mm、2.92条、1.16 g、3.37 mg/g、124.25 mg/g。因此,堆沤发酵后的木糠是最适合金线莲栽培的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栽培基质 苔藓 木糠 生长状况 活性成分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金樱子幼苗叶片生理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虹 黄夕洋 +2 位作者 蒋水元 向巧彦 甘金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4455-4460,共6页
目的 明确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金樱子幼苗叶片生理指标及生物量变化的影响,为金樱子大面积人工种植的干旱诊断和合理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设置盆栽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田间含水率的100%、90%、80%、70%、60%、50%6个水平,测定不同干旱... 目的 明确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金樱子幼苗叶片生理指标及生物量变化的影响,为金樱子大面积人工种植的干旱诊断和合理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设置盆栽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田间含水率的100%、90%、80%、70%、60%、50%6个水平,测定不同干旱胁迫下金樱子叶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光合色素含量及生物量指标。结果 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金樱子叶片MDA、Pro含量分别至重度干旱(W5,田间含水率60%)、严重干旱(W6,田间含水率50%)时才显著升高;光合色素含量除Car/(Chla+Chlb)比值外,均在轻中度干旱(W3,田间含水率80%)处理时达顶峰;株高在W6时才显著下降,地茎在W3时升至最大;根、茎、叶的鲜质量和干质量也是在W3时达到最大值。结论 金樱子对干旱胁迫的抗逆性较强,在轻中度干旱(W3,田间含水率的80%)时植株生长达到最佳状态,最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形成。而田间含水率不宜低于60%,否则产生胁迫,同时生物产量也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樱子 丙二醛 脯氨酸 光合色素 生物量
原文传递
羊开口扦插繁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虹 钟小清 +3 位作者 蒋水元 黄夕洋 向巧彦 邹节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751-3756,共6页
目的研究羊开口扦插繁殖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生根率、生根数、平均根长和生根指数为指标,研究不同浸泡时间、插穗、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对羊开口扦插生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因素和单因素试验基本摸清羊开口... 目的研究羊开口扦插繁殖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生根率、生根数、平均根长和生根指数为指标,研究不同浸泡时间、插穗、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对羊开口扦插生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因素和单因素试验基本摸清羊开口扦插的特性。结果插穗对羊开口成活率影响最大。当浸泡时间为18 h、嫩枝、激素种类为IBA、处理浓度为0.1 mmo1/L时,羊开口扦插的生根效果最好。结论根据羊开口扦插试验最优组合,可进行羊开口规模化生产,为企业原药材繁育提供技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开口 扦插 繁殖 正交试验 成活率 生根指数
原文传递
广西金线莲野生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被引量:8
18
作者 甘金佳 蒋水元 +3 位作者 李虹 黄夕洋 向巧彦 梁勇诗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0-164,共5页
采用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的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野生资源分布现状、生态特征和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金线莲在广西分布较广,除西部石灰岩地区未发现金线莲分布外,广西大部分... 采用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的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野生资源分布现状、生态特征和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金线莲在广西分布较广,除西部石灰岩地区未发现金线莲分布外,广西大部分非石灰岩山区的常绿阔叶林都分布有金线莲。广西西部石灰岩山区分布着另一种开唇兰属的兰科植物,外观与金线莲相似。金线莲适生于阴凉湿润的生态环境中,常生长在山涧常绿阔叶林的腐殖质层中,植被覆盖较好,郁闭度大,乔木覆盖度70%~90%,光照强度350~2 500lx,相对空气湿度70%~85%。其生境的乔木树种主要是壳斗科、桑科、樟科、木兰科、五加科植物。生境遭受破坏和人类过度采挖是导致广西野生金线莲濒危的主要原因,应采取各种有效应对保护措施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资源 现状 保护策略
原文传递
金线莲林下栽培基质的筛选 被引量:6
19
作者 甘金佳 蒋水元 +3 位作者 毛玲莉 李虹 黄夕洋 向巧彦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5-159,共5页
以泥炭土、木糠、林下腐殖土和珍珠岩为基质进行配比,设计6个基质配比处理,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案,在林下进行金线莲栽培基质选择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金线莲林下栽培的基质。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线莲成活率影响较大,林下腐殖土是最... 以泥炭土、木糠、林下腐殖土和珍珠岩为基质进行配比,设计6个基质配比处理,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案,在林下进行金线莲栽培基质选择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金线莲林下栽培的基质。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线莲成活率影响较大,林下腐殖土是最适合金线莲生长的栽培基质,处理3(由林下腐殖土栽培金线莲)的成活率(88.67%)最高,植株鲜质量最大,茎粗、叶长和叶宽的数值也最大。研究结果为金线莲林下栽培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栽培 基质 生长状况 活性成分
原文传递
罗汉果航天早熟突变体种质的生物学性状比较与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夕洋 覃信梅 +3 位作者 李虹 向巧彦 梁勇诗 蒋水元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罗汉果航天早熟突变体是首次在罗汉果育种中发现的特异种质,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利用其优良性状,将罗汉果航天种质与常规罗汉果、野生罗汉果种质的生育周期、形态特征、果实含量、授粉雄株选择等特性进行比较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罗汉果... 罗汉果航天早熟突变体是首次在罗汉果育种中发现的特异种质,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利用其优良性状,将罗汉果航天种质与常规罗汉果、野生罗汉果种质的生育周期、形态特征、果实含量、授粉雄株选择等特性进行比较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罗汉果航天早熟突变体雌株具备整个生育期长,果实大、重、早熟性,高甜苷含量的优势性状;在授粉雄株的选择中,以航天早熟雌株×航天雄株的组合最佳。这2种航天种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为今后罗汉果栽培和育种新方向提供了材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罗汉果 早熟突变体 优良性状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