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疗效差异
1
作者 范永峰 向道康 +1 位作者 刘秀伦 蒋振威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96例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l...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96例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60岁纳入中青年组(75例),≥60岁纳入老年组(2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孙氏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围术期指标、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术后30 d死亡率。结果:中青年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均少于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卒中、急性肾损伤及低心排综合征(LCO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术后30 d死亡率(9.33%)低于老年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中青年患者疗效明显优于老年患者,恢复更快、术后肺部感染率更低,可作为中青年患者的优先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龄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 疗效 差异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
2
作者 范永峰 向道康 +1 位作者 刘秀伦 蒋振威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ATAA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 目的: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ATAA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氧合指数低于200 mmHg)与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围术期指标,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ATAAD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患者中,62例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入院心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输血量以及体外循环时间高于非低氧血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F-α、hs-CRP、输血量以及体外循环时间是ATAAD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NF-α、hs-CRP、输血量以及体外循环时间是是ATAAD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临床予以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马方综合征患者二次主动脉手术及家系成员的筛查和管理1例
3
作者 陈涛 胡馗 +2 位作者 卢汪 向龙 向道康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27-330,共4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咳嗽伴胸闷气促半月,加重3 d”于2012年3月28日在我院呼吸科住院。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低,心界向左扩大,主动脉听诊区闻及3/6级舒张期杂音;专科查体:身高169 cm,体型瘦高,指趾修长,臂长/身高=176/169=1.04...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咳嗽伴胸闷气促半月,加重3 d”于2012年3月28日在我院呼吸科住院。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低,心界向左扩大,主动脉听诊区闻及3/6级舒张期杂音;专科查体:身高169 cm,体型瘦高,指趾修长,臂长/身高=176/169=1.04,上部量/下部量=64/105=0.6,指征、腕征阳性(见表1)。辅助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全心扩大,升主动脉瘤,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主动脉内径42 mm,左心房内径55.6 mm,左心室内径87.7 mm,EF 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期杂音 肺呼吸音 升主动脉瘤 马方综合征 主动脉内径 左心房内径 主动脉手术 家系成员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心脏停搏液对体外循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向道康 柏隆书 +1 位作者 涂丽萍 蔡鸿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U B IO)心脏停搏液冠状动脉间断顺行灌注对体外循环(CPB)中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CPB中实验组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心脏停搏液间断灌... 目的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U B IO)心脏停搏液冠状动脉间断顺行灌注对体外循环(CPB)中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CPB中实验组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对照组用等量4℃S t.T hom asⅡ号冷晶体液作为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两组其余操作相同。结果开放升主动脉后,实验组冠状静脉窦血清cT n I、CK-M B水平和左心室心肌M 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心肌SOD活性和A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实验组左心室心肌纤维结构完整,细胞内线粒体轻度水肿,而对照组心肌纤维部分断裂、溶解,线粒体基质外溢,糖原颗粒减少。结论U B IO血心脏停搏液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且能减少心脏停搏液的灌注次数,延长心脏停搏时间;本研究为U B IO血心脏停搏液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 自体血 充氧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微温体外循环对von Willebrand因子及血栓调节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向道康 孙宗全 +3 位作者 赵长全 李正伦 阎兴治 舒义竹 《心脏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 :观察微温体外循环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 von Willebrand因子 (v WF)和血栓调节蛋白 (TM)的影响。方法 :3 6例风心病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鼻咽温 3 2~ 3 4℃ )和对照组 (鼻咽温 2 7~ 3 0℃ ) ,动态监测围术期血浆 v... 目的 :观察微温体外循环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 von Willebrand因子 (v WF)和血栓调节蛋白 (TM)的影响。方法 :3 6例风心病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鼻咽温 3 2~ 3 4℃ )和对照组 (鼻咽温 2 7~ 3 0℃ ) ,动态监测围术期血浆 v WF及 TM水平变化 ,并记录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结果 :实验组血浆 v WF及 TM水平在术中及术后2 4h均低于对照组 (P<0 .0 5 ,P<0 .0 1) ,且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微温可减轻体外循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或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温 体外循环 von WILLEBRAND因子 血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左-卡尼汀心停搏液对犬体外循环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向道康 孙宗全 +3 位作者 夏家红 杜心灵 刘小斌 陈新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45-948,共4页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L-CN)心停搏液冠状动脉间断顺行灌注对犬体外循环(CPB)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n=10。实验组术中于4℃ST.Thomas Ⅱ心停搏液中按12g·L-1加入L-CN;对照组以等量生...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L-CN)心停搏液冠状动脉间断顺行灌注对犬体外循环(CPB)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n=10。实验组术中于4℃ST.Thomas Ⅱ心停搏液中按12g·L-1加入L-CN;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L-CN加入ST.Thomas Ⅱ号冷晶体液作为心停搏液,其它条件同治疗组。升主动脉每阻断30min灌注1次,共4次,末次灌注液中氯化钾浓度减半。结果①升主动脉阻断时,两组冠状静脉窦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水平,左心室心肌丙二醛(MDA)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开放时,实验组cTnI、CK-MB和MDA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SOD和ATP则高于对照组(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毕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升高(P<0.01)。③Western blot法分析腺苷二磷酸-核糖多聚酶(PARP)的裂解情况,两组术毕心肌均有PARP完整的113ku被水解为89ku的片段,但实验组被水解的PARP完整片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L-CN心停搏液通过改善CPB心肌的能量代谢,降低心肌细胞毒性产物的生成,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从而达到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 心停搏液 左-卡尼汀
下载PDF
左-卡尼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向道康 孙宗全 +1 位作者 刘小斌 陈新忠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CN)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n=12。左-卡尼汀治疗组(L-CN):术前给予L-CN 200 mg·kg^(-1)·d^(-1)腹腔注射给药5天;缺血-...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CN)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n=12。左-卡尼汀治疗组(L-CN):术前给予L-CN 200 mg·kg^(-1)·d^(-1)腹腔注射给药5天;缺血-再灌注组(IR):术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5天;假手术组(P):术前处理同IR组。L-CN和IR两组大鼠在心电监护下结扎左前降支(LAD)30 min后松开结扎线,恢复心肌血流灌注3 h后处死动物,P组除LAD仅穿线不结扎外,所有操作同前两组。(1)三组均于术前和处死动物前从颈动脉抽血观察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2)实验结束处死大鼠前留取心肌标本,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1)动物处死前,IR组MDA、CK-MB高于L-CN组(P<0.01),而SOD低于L-CN组(P<0.01)。(2)IR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L-CN组(P<0.05)。(3)组织形态学观察(HE):IR组心肌纤维水肿、大部分断裂; L-CN组心肌纤维扭曲,但结构基本完整。结论L-CN预处理对大鼠MIR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预处理 左一卡尼汀
下载PDF
抑肽酶对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向道康 阎兴治 +5 位作者 杨世虞 张大国 李正伦 苏友华 陈瑾 蔡鸿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的影响和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关系。方法 36例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n =18,术中应用大剂量... 目的观察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的影响和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关系。方法 36例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n =18,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 ;对照组 ,n =18,术中不应用抑肽酶 ,动态监测围术期血液中PAF的水平变化 ,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总的引流量。结果实验组PAF水平从转流 2 0min到术后 2 4小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且从转流 2 0min到术后 8小时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或P <0 0 1) ,对照组从转流 2 0min到术后 2 4小时均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或P <0 0 1) ;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由于其术中的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 ,可使机体生成PAF增加 ,从而激活血小板 ,导致术后凝血功能紊乱。抑肽酶有抑制机体产生PAF的作用 ,可有效的保护血小板的功能 ,减轻患者术后的全身系统性炎性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心脏不停跳 抑太酶 血小板活化因子
下载PDF
不停跳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液流变学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向道康 李正伦 +2 位作者 阎兴治 杨世虞 张大国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5期405-40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颈内静脉血中S 10 0 β蛋白的变化 ,以探讨血液流变学变化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 2 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 ,在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下进行瓣膜替换术 ,动态监测围术期所有患者颈内... 目的观察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颈内静脉血中S 10 0 β蛋白的变化 ,以探讨血液流变学变化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 2 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 ,在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下进行瓣膜替换术 ,动态监测围术期所有患者颈内静脉血中S 10 0 β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全血粘度 (CP)、红细胞压积 (HCT)、血小板聚集率 (PCR)的水平变化 ,并探讨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从转流 2 0分钟到术后 8小时 ,患者CP、HCT、PCR均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5或P <0 0 1) ,术后 1天恢复至术前水平 ;S 10 0 β蛋白水平则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或P <0 0 1) ,术后 3天恢复至术前水平 ,且与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颈内静脉血中S 10 0 β蛋白水平变化虽可作为评价心内直视手术对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可靠指标 ,但检测经费昂贵 ;而S 10 0 β蛋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故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评价其手术对神经元的损伤程度 ,监测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是一项简便、价廉、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跳动心脏 血液流变学 神经元损伤
下载PDF
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10
作者 向道康 阎兴治 +3 位作者 杨世虞 张大国 李正伦 苏友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1-462,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心脏跳动下与心脏静止时心内直视手术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方法:3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分为心脏跳动组(n=17,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32℃~34℃)和心脏静止... 目的:对比观察心脏跳动下与心脏静止时心内直视手术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方法:3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分为心脏跳动组(n=17,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32℃~34℃)和心脏静止组(n=18,术中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观察围术期血液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变化。 结果:心脏跳动组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从转流毕到术后24h均高于心脏静止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结论: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对机体创伤较大,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影响也较严重。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角度,我们推崇传统的术中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 心脏跳动 心脏疾病
下载PDF
抑肽酶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向道康 孙宗全 +3 位作者 徐志娟 李正伦 张大国 舒义竹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47-147,共1页
目的 探讨抑肽酶对乙型病毒性肝炎 ( HB)患者体外循环 ( ECC)心脏手术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5 2例心脏病患者中 ,合并 HB3 3例 ,未合并 HB19例。 3 3例合并 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17例 ,ECC中应用抑肽酶 ;B组 :16例 ,ECC中不... 目的 探讨抑肽酶对乙型病毒性肝炎 ( HB)患者体外循环 ( ECC)心脏手术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5 2例心脏病患者中 ,合并 HB3 3例 ,未合并 HB19例。 3 3例合并 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17例 ,ECC中应用抑肽酶 ;B组 :16例 ,ECC中不用抑肽酶 ;对照组 :19例 ,为未合并 HB患者 ,ECC中不用抑肽酶。动态监测所有患者的凝血因子 促凝活性 ( FXI:C)、抗凝血酶 活性 ( AT- :A)和 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 结果 A组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少于 B组 ( P<0 .0 1) ;术前 3组患者 FXI:C,AT- :A和 D-二聚体组间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术后 6小时、2 4小时 ,A组 FXI:C明显高于 B组 ( P<0 .0 5 ) ;3组间 AT- :A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ECC2 0分钟至术后 2 4小时 ,A组 D-二聚体明显低于 B组 ( P<0 .0 1)。 结论 HB患者 ECC后存在较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抑肽酶通过抑制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 ,减少凝血因子的消耗 ,从而减少 HB患者的出血量和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肽酶 乙型病毒性肝炎 体外循环 术后凝血功能 影响
下载PDF
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对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程度的评价
12
作者 向道康 李正伦 +3 位作者 阎兴治 杨世虞 张大国 舒义竹 《贵州医药》 CAS 2001年第11期978-979,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过程中 ,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的最适抗凝范围。方法 2 3例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 ,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监测其不同时期的INR及凝血酶原时间 (PT)值。结果上述二者在术后 1天、3天、7天...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过程中 ,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的最适抗凝范围。方法 2 3例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 ,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监测其不同时期的INR及凝血酶原时间 (PT)值。结果上述二者在术后 1天、3天、7天、14天、30天、3月及 6月不同时点的相关系数 (r)分别为 :0 914、0 895、0 938、0 982、0 917、0 873、0 933,维持PT在 2 0s~ 2 4s的INR值为 1 7~ 2 3。结论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建议INR保持在 1 7~ 2 3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 抗凝治疗 国际标准化比率 风湿性心脏病
下载PDF
同期房颤双极射频消融对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龚启华 张大国 +5 位作者 向道康 刘秀伦 刘小斌 范永峰 李旭 封承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611-3613,共3页
目的 评估同期房颤射频消融对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48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纤颤患者被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同期进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分为房颤双极射频消融组(n=26)和单独行二尖瓣置换组(n=22).对围术期... 目的 评估同期房颤射频消融对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48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纤颤患者被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同期进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分为房颤双极射频消融组(n=26)和单独行二尖瓣置换组(n=22).对围术期相关疗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二尖瓣置换均选用机械瓣膜,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45例,左房血栓清除术10例.结果 两组患者无一例死亡,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组患者与单独行二尖瓣置换组患者相比较,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P〈0.05),但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逗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6~21个月,无晚期死亡,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组患者中3例出现房颤复发,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较单独行二尖瓣置换组患者明显提高(P〈0.05).结论 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同期施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其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并无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双极射频消融 二尖瓣置换 机械瓣膜 疗效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周涛 向道康 +5 位作者 张大国 刘秀伦 阎兴治 舒义竹 张文斌 李业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9期699-701,共3页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在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6 0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围术期对症支持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参...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在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6 0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围术期对症支持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 ,方法为术前 5d静滴参附注射液 2ml/ (kg·d) ,术中建立CPB后滴入 2ml/kg ,并予维持至升主动脉开放后 10min。于升主动脉阻断前 ,开放后 5 ,10min从冠状静脉窦取血 2ml,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含量 ;升主动脉阻断前 ,停CPB后 4 ,2 4 ,4 8h从中心静脉取血 2ml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 -I)水平。结果 观察组SOD含量高于对照组 ,而MDA、CK -MB、cTnI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围术期参附注射液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参附注射液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维持剂量的相关性(英文)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盛文 陈保林 +3 位作者 向道康 黄凌 安邦权 李贵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apoE)多态性与个体间华法林维持剂量差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249例已获得华法林维持剂量患者的apoE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差异。结...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apoE)多态性与个体间华法林维持剂量差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249例已获得华法林维持剂量患者的apoE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差异。结果:249例患者中,基因型ε2/ε2,ε2/ε3,ε2/ε4,ε3/ε3,ε3/ε4,ε4/ε4的频率分别为1.20%,15.66%,0.80%,72.29%,9.24%,0.80%,等位基因ε2,ε3,ε4的频率分别为9.44%,84.74%,5.82%。ε2组(ε2/ε2,ε2/ε3)患者的华法林维持剂量为(3.24±1.36)mg/d,略高于ε3(ε3/ε3)和ε4(ε4/ε4,ε3/ε4)组[(2.91±1.14)mg/d,(2.98±1.05)mg/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48,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影响华法林个体间用量差异的主要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基因 基因分型 华法林 个体化用药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对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邓云坤 韦方 +2 位作者 安邦权 向道康 张大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对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银杏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4℃StThomas’停搏液主动脉根部灌注,银...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对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银杏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4℃StThomas’停搏液主动脉根部灌注,银杏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0.5mg/kg);两组均于心脏完全停跳后开始心内手术。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12、24、48h取中心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ELISA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间CRP、CKMB、cTnT、cTnI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血清CRP、CKMB、cTnT、cTnI浓度在术后即刻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于术后12h达峰值,术后48h降至术前水平,同一时点比较,银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中可显著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程度,促进术后心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同期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手术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正刚 刘小斌 +5 位作者 向道康 龚启华 张大国 朱西安 罗洪波 高鲁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535-3536,共2页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心血管功能性标志物,研究发现NT-Pro BNP与心房颤动(AF)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预测密切相关[1]。本研究通过测定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AF患者手术前后血清NT-pro BNP的变化,探讨其临床...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心血管功能性标志物,研究发现NT-Pro BNP与心房颤动(AF)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预测密切相关[1]。本研究通过测定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AF患者手术前后血清NT-pro BNP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NT-proBNP 二尖瓣置换 水平变化 双极射频 利钠肽 预后预测 心功能 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组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2
18
作者 蔡鸿 桂芗湘 +4 位作者 向道康 李玫 孙绍江 涂丽萍 陈扬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140-141,共2页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 (杏丁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 von Willebrand因子 (v 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的影响 ,从而了解其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3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n=17,每日静脉滴杏丁 2 0 ml,连续 14 d...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 (杏丁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 von Willebrand因子 (v 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的影响 ,从而了解其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3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n=17,每日静脉滴杏丁 2 0 ml,连续 14 d;对照组 ,n=17,每日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 2 5 0 ml,于治疗前、治疗后 7d、 14 d检测两组患者血浆 v WF和 TM的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 v WF和 TM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治疗后第 7d、14 d实验组 v WF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 ((P<0 .0 5或 P<0 .0 1) ;治疗后第 7d实验组 TM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 (P<0 .0 5或 P<0 .0 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杏丁 )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 v WF和提高 TM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银杏叶提取物 voWillbrand因子 血栓调节蛋白 治疗
下载PDF
体外循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干预性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涛 向道康 +3 位作者 张大国 刘秀伦 舒义竹 刘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10期778-780,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参附注射液在CPB过程中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6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3)与对照组(n=33),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对症...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参附注射液在CPB过程中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6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3)与对照组(n=33),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对症支持处理;实验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参附注射液2ml/kg,而对照组预充液中不用参附注射液,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30min,开放升主动脉5min、15min,停机2h,共5个时点抽取桡动脉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栓调节蛋白(sTM)、P选择素(sP-selectin)的表达值。结果两组患者TNF-"、sTM、sP-selectin水平在CPB后均显著升高,与麻醉诱导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或P<0.01)。结论CPB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损伤作用,参附注射液对CPB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内皮 肿瘤坏死因子 血栓调节蛋白 P选择素 参附注射液
下载PDF
心瓣膜替换术中冠状动脉灌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心肌保护作用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世虞 向道康 +3 位作者 阎兴治 李正伦 舒义竹 张文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替换术患者 ,术中应用常温高钾参芪扶正注射液 (作为心麻痹液的组成成分 )进行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36例风湿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心瓣膜替换术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18...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替换术患者 ,术中应用常温高钾参芪扶正注射液 (作为心麻痹液的组成成分 )进行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36例风湿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心瓣膜替换术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18例。治疗组患者术中加用常温高钾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冠状动脉顺行灌注 ,对照组则应用ST .ThomasⅡ号冷晶体心停搏液 ,两组其他条件相同。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毕时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门冬氨基酸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从转流毕到术后 1天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治疗组患者术毕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患者手术前 1天心脏彩超显示两组患者的心脏指数 (CI)、左心射血分数 (EF)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 7天 ,治疗组CI、EF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心内操作完毕后治疗组心肌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水肿轻 ,肌纤维完整 ,而对照组则相反。结论 :心瓣膜替换术应用常温高钾参芪扶正注射液冠状动脉顺行灌注 ,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瓣膜替换术 心肌保护 心麻痹液 参芪扶正注射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