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田覆膜直播压槽与覆盖物对水稻出苗的影响
1
作者 熊雪 曹雪仙 +9 位作者 向镜 陈惠哲 武辉 张义凯 王亚梁 王志刚 王晶卿 徐一成 赵福建 张玉屏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66,共4页
为探讨水田覆膜直播压槽与覆盖物对土壤温度、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的影响,以籼型常规水稻中早39为材料,进行了池栽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膜上压槽及覆盖能提高土壤温度、缩短出苗时间;在体积较大的覆盖物中加入一定基质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和... 为探讨水田覆膜直播压槽与覆盖物对土壤温度、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的影响,以籼型常规水稻中早39为材料,进行了池栽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膜上压槽及覆盖能提高土壤温度、缩短出苗时间;在体积较大的覆盖物中加入一定基质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和干物质积累;在体积较小的覆盖物中加入基质对秧苗素质影响不大。本研究中,条播条件下,每1 m覆盖205.9 mL细沙的处理出苗齐、快,秧苗更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播 覆膜 覆盖物 秧苗素质
下载PDF
不同光质配比的LED光源补光对水稻机插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高义卓 向镜 +7 位作者 叶天承 孙凯旋 陈惠哲 张玉屏 张义凯 王亚梁 王志刚 张运波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以甬优12和扬两优6号作为试验材料,育秧期间采用纯蓝LED光源、纯红LED光源及红蓝光质各50%配比光源补光,以自然光下育秧为对照,研究不同红蓝光质配比LED光源补光对水稻机插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配比的LED光源补光对水... 以甬优12和扬两优6号作为试验材料,育秧期间采用纯蓝LED光源、纯红LED光源及红蓝光质各50%配比光源补光,以自然光下育秧为对照,研究不同红蓝光质配比LED光源补光对水稻机插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配比的LED光源补光对水稻秧苗生长有显著影响。蓝光能够抑制幼苗株高,提高充实度和根冠比,在培育壮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红光处理下的水稻幼苗茎和叶鞘显著伸长,秧苗生长进程加快。此外,参试2个品种经红蓝光处理后的幼苗叶龄显著提高。试验结果探明了使用LED补光处理对水稻幼苗形态的影响,为调控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光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发光二极管(LED) 秧苗素质 人工补光
下载PDF
粮油多熟制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3
作者 叶天承 陈惠哲 +7 位作者 向镜 张义凯 王亚梁 王志刚 熊家欢 孙凯旋 高义卓 张玉屏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2,27,共7页
近年来,全球不利气候频发,农业生产面临更为严峻的环境条件,保障粮食安全尤为艰巨。多熟制作为我国传统种植模式,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节肥力,从而增产增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环境各不相同,因地制宜选... 近年来,全球不利气候频发,农业生产面临更为严峻的环境条件,保障粮食安全尤为艰巨。多熟制作为我国传统种植模式,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节肥力,从而增产增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环境各不相同,因地制宜选取轮作技术能有效保障作物产量。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目前多熟制中轮作制研究进展,分析了轮作带来土壤养分和理化性质改变、微生物群落变化和作物产量提升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具体探讨了水稻-大豆轮作技术与现有轮作技术相比的优缺点,以期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产量,为水稻-大豆轮作技术推广与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大豆 轮作 产量 土壤养分 微生物
下载PDF
叠盘出苗低温炼芽处理对早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4
作者 章秋琳 朱德峰 +4 位作者 陈惠哲 张玉屏 向镜 张义凯 王亚梁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98,共4页
以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叠盘出苗低温炼芽对薄膜覆盖育秧和露天育秧早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天育秧下,相比不经低温炼芽的处理,低温炼芽处理的秧苗成苗率增加8.8%,秧苗素质也更高,其中,露天育秧15 d和30 d秧苗的... 以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叠盘出苗低温炼芽对薄膜覆盖育秧和露天育秧早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天育秧下,相比不经低温炼芽的处理,低温炼芽处理的秧苗成苗率增加8.8%,秧苗素质也更高,其中,露天育秧15 d和30 d秧苗的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8.7%和37.1%,秧苗干物质量分别增加23.2%和12.5%,秧苗充实度分别提高15.5%和6.9%;在薄膜覆盖育秧下,是否低温炼芽对成苗率影响不显著,但经低温炼芽后的秧苗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呈下降趋势。结果可为早稻育秧缓解低温伤害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叠盘出苗 低温炼芽 秧苗素质
下载PDF
稻-豆与稻-稻复种模式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5
作者 叶天承 庄雪浩 +7 位作者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王亚梁 王志刚 孙凯旋 高义卓 张玉屏 《作物研究》 2023年第5期465-469,共5页
为比较稻豆复种模式较常规双季稻种植模式的优势,于2022年在杭州富阳设置早稻-晚稻、春大豆-晚稻与早稻-秋大豆3种种植模式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与大田管理下,春大豆-晚稻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最高,较双季稻模式提升63.3%,... 为比较稻豆复种模式较常规双季稻种植模式的优势,于2022年在杭州富阳设置早稻-晚稻、春大豆-晚稻与早稻-秋大豆3种种植模式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与大田管理下,春大豆-晚稻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最高,较双季稻模式提升63.3%,主要得益于晚稻产量的提高及春大豆的经济效益高于早稻;春大豆-晚稻模式下晚稻干物质量较双季稻模式晚稻增加206.3%;早稻-秋大豆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较双季稻模式提高51.0%,两种模式下早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但秋大豆的经济效益高于双季晚稻。稻豆复种可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并提高作物总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复种 水稻 大豆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低播量下杂交稻产量形成对种植均匀度的响应
6
作者 李慧 兰天明 +6 位作者 陈惠哲 张玉屏 武辉 向镜 张义凯 王志刚 王亚梁 《作物研究》 2023年第2期99-103,109,共6页
杂交稻低播量机插种植苗数不均匀对群体构建不利。为明确种植苗数均匀度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籼型杂交稻中浙优8号为供试品种,在平均每穴苗数为2.4~2.5的条件下,设置3个种植均匀度处理,分别为70%~80%(高种植均匀度... 杂交稻低播量机插种植苗数不均匀对群体构建不利。为明确种植苗数均匀度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籼型杂交稻中浙优8号为供试品种,在平均每穴苗数为2.4~2.5的条件下,设置3个种植均匀度处理,分别为70%~80%(高种植均匀度),50%~60%(中种植均匀度),30%~40%(低种植均匀度),考察不同处理下群体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提高种植均匀度提高了高峰苗数,但不同种植均匀度处理对成穗率影响不大;(2)不同种植均匀度处理对单茎干物质积累影响不大,但通过高种植均匀度提高了群体干物质积累;(3)提高种植均匀度通过提高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但高、中种植均匀度下产量无显著差异,而与低种植均匀度相比,高种植均匀度显著提高了产量。提高种植苗数均匀度能提高低播量下杂交稻的产量,这为促进杂交稻低播量机插实现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播种量 种植均匀度 产量形成
下载PDF
淹涝条件下水温对水稻幼苗形态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向镜 陈惠哲 +2 位作者 张玉屏 张义凯 朱德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5-531,共7页
为了研究淹涝水温对具有不同耐淹能力水稻材料形态和生理的影响,明确淹涝水温对水稻幼苗耐涝能力影响的机理,采用盆栽试验,选取导入耐淹基因的耐淹品种IR64Sub1和淹水敏感品种IR42以及耐淹能力较强的品种冈优725和泰优398,设计20℃和30... 为了研究淹涝水温对具有不同耐淹能力水稻材料形态和生理的影响,明确淹涝水温对水稻幼苗耐涝能力影响的机理,采用盆栽试验,选取导入耐淹基因的耐淹品种IR64Sub1和淹水敏感品种IR42以及耐淹能力较强的品种冈优725和泰优398,设计20℃和30℃两种水温进行淹水处理,淹水时间分为0,3,6,9和12d。结果表明较低淹水温度下,水中的溶氧量显著高于高水温处理;随着淹水时间延长,高水温处理溶氧量下降速度显著快于低水温处理。高水温条件下水稻幼苗株高增长率要显著高于低水温处理,虽然高水温处理下耐涝品种株高增长率也显著增加,但是增长量要显著低于其他材料。高水温处理水稻茎鞘内可溶性糖和淀粉消耗高于低水温处理,但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两种温度处理间差异逐渐变小,较低的水温可以减少叶片叶绿素降解速率。因此,降低淹水温度可以提高淹水条件下水稻幼苗的成活率。以上结果揭示了低水温可以减少茎鞘的伸长,减少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及叶绿素的降解,从而水稻淹涝后能维持较高的成活率。这些发现有助于理解较低洪涝水温下水稻存活更长时间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水温 可溶性糖含量 淀粉含量 成活率
下载PDF
磷肥用量对超级早稻生长、产量及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向镜 徐旱增 +3 位作者 陈惠哲 张玉屏 张义凯 朱德峰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8,共4页
以超级早稻中早39和普通早稻金早09为材料,研究比较了不同施磷量对超级早稻生长、产量及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中期,在P0和P1处理条件下,中早39的生物量显著低于金早09,但是齐穗期以后,所有磷肥用量处理下,中早39的生物量及... 以超级早稻中早39和普通早稻金早09为材料,研究比较了不同施磷量对超级早稻生长、产量及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中期,在P0和P1处理条件下,中早39的生物量显著低于金早09,但是齐穗期以后,所有磷肥用量处理下,中早39的生物量及产量均高于金早09。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2个品种的有效穗数,但P1和P2处理间中早39的有效穗数无显著差异。P1和P2处理下中早39的氮、磷吸收量显著高于金早09,磷肥吸收利用率和磷肥偏生产力也高于金早09,但是磷肥农学利用率低于金早09。随着施磷量的增加,中早39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增加量均小于金早09,同时中早39的磷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磷肥偏生产力下降程度均高于金早09。综上所述,超级稻中早39对磷肥的敏感性低于普通早稻金早09,最适磷肥(纯P)用量为3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磷肥用量 产量 磷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312
9
作者 朱德峰 张玉屏 +2 位作者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404-3414,共11页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文章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稻作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水稻生产经历的4个阶段的特点,良种良法配...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文章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稻作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水稻生产经历的4个阶段的特点,良种良法配套对水稻增产的贡献,不同阶段创新的稻作技术;简述了全球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特点;回顾了中国矮秆品种、杂交稻及超级稻品种更替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创新;剖析了水稻高产栽培存在的新问题;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创新与品种生育特性配套的水稻种植制度、生产模式和环境协调的栽培技术,发挥品种产量潜力和应用,可以实现增产增效,促进水稻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株型 栽培 技术
下载PDF
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苗成毯性及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滕飞 陈惠哲 +4 位作者 朱德峰 蔡雪青 向镜 徐一成 张正凯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8-403,共6页
为探明不同播种量下水稻机插育秧成毯性及秧苗素质各项指标的差异,以甬优12、中浙优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每盘干种35,50,65,80,95,110 g共6个播种量水平,展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秧苗成毯性及秧苗素质的影响显著,播种量增加可显... 为探明不同播种量下水稻机插育秧成毯性及秧苗素质各项指标的差异,以甬优12、中浙优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每盘干种35,50,65,80,95,110 g共6个播种量水平,展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秧苗成毯性及秧苗素质的影响显著,播种量增加可显著提高秧苗根系盘结力,但其秧苗素质明显下降,秧苗细弱,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同时其秧苗整齐度较差,小苗弱苗比例增多。不同品种各项指标之间存在差异,中浙优1号随着播种量增加,秧苗素质下降较快,小苗比例迅速提高,甬优12播种量弹性则相对较大。甬优12在播种量达到50 g/盘时可实现秧苗成毯,秧苗生长整齐,大苗比例高,秧苗个体素质也较优,但其秧盘地上部生长稀疏,叶面积指数较小,而中浙优1号播种量为50 g/盘时,秧苗成毯及秧苗素质各项指标均较优,秧苗生长整齐、紧密。综合各指标结果考虑,甬优12和中浙优1号最适播种量分别为65 g/盘及50 g/盘。研究结果对解决杂交稻机插育秧技术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插秧 秧盘育秧 播种量 秧苗成毯 秧苗素质
下载PDF
水稻免耕机插质量、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惠哲 向镜 +3 位作者 徐一成 林贤青 张玉屏 朱德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0-616,共7页
以中浙优1号、甬优9号和扬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以翻耕为对照,研究了免耕条件下水稻的机插质量、群体生长及产量形成。结果表明,随着泡田时间延长,土壤容重呈下降趋势,免耕机插稻田泡田15d后,0~25cm表层的土壤容重从1.0~1.1g/c... 以中浙优1号、甬优9号和扬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以翻耕为对照,研究了免耕条件下水稻的机插质量、群体生长及产量形成。结果表明,随着泡田时间延长,土壤容重呈下降趋势,免耕机插稻田泡田15d后,0~25cm表层的土壤容重从1.0~1.1g/cm。下降到O.8~0.9g/cm3;免耕机插秧苗种植深度比对照浅40%左右,但翻秧率、漂秧率有所上升;免耕机插导致水稻根系总量降低,且根系多集中于表层(0~5cm),中浙优1号和甬优9号免耕机插的表层(0~5cm)根系比例分别达77.18%和77.08%,均高于对照;免耕机插产量比对照略有增产,但差异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免耕机插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但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机插秧 生长特性 产量
下载PDF
花后低温对水稻籽粒灌浆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曾研华 张玉屏 +4 位作者 潘晓华 朱德峰 向镜 陈惠哲 张义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51-1559,共9页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538、甬优17和籼稻中浙优1号、粳稻浙粳88为材料,设置灌浆期不同时段低温处理,分析籽粒灌浆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花后不同时段低温对籽粒灌浆的影响表现为前期>中期>后期,而中、后期...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538、甬优17和籼稻中浙优1号、粳稻浙粳88为材料,设置灌浆期不同时段低温处理,分析籽粒灌浆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花后不同时段低温对籽粒灌浆的影响表现为前期>中期>后期,而中、后期与对照差异不大,且低温对甬优17、中浙优1号籽粒灌浆的影响大于对甬优538和浙粳88。花后前期低温显著降低甬优17籽粒灌浆,延长灌浆时间,而甬优538与对照差异不明显。花后不同温度处理下供试品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其变化与品种灌浆动态保持一致。花后前、中期低温明显降低甬优17籽粒中IAA、ZR含量,显著增加GA3、ABA含量;而对甬优538显著下降GA3含量和略增加IAA、ZR含量,这可能是籽粒正常灌浆的主要原因。生产中可通过适宜的激素调控措施来提高水稻籽粒低温灌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灌浆结实期 不同低温 激素
下载PDF
不同库容量类型基因型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转运特征 被引量:19
13
作者 潘俊峰 崔克辉 +4 位作者 向镜 魏冬 王凯 黄见良 聂立孝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5,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源于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27个家系)为材料,测定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NSC)含量和积累量(移栽后30d、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面积、穗颈节间直径和维管束数量、产... 在大田条件下,以源于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27个家系)为材料,测定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NSC)含量和积累量(移栽后30d、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面积、穗颈节间直径和维管束数量、产量等,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家系按库容量大小聚类,研究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茎鞘NSC积累与转运特征。结果显示:家系间库容量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幅为289.4~945.4g/m2;按库容量从小到大依次可聚类为A、B、C、D、E和F共6种类型,平均库容量分别为388.0、575.3、667.3、728.4、793.4、887.2g/m2;抽穗期NSC含量和积累量均显著大于移栽后30d和成熟期。总体上,小库容量类型(类型A和B)移栽后30d NSC含量和积累量显著高于大库容量类型,相反在成熟期低于大库容量类型;在抽穗期,NSC含量在不同类型间变化不大,而大库容量类型茎鞘NSC积累量大于小库容量类型。大库容量家系穗颈节维管束多,但源库比(单位库容量的叶面积)较小;移栽后30d到抽穗期,不同库容量类型基因型间NSC含量的变化无差异,然而积累量的变化随着库容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着库容量的增加,NSC表观转运量显著增加,而茎鞘NSC对产量的表观贡献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特点。大库容量类型茎鞘NSC对产量的表观贡献较高,这与其抽穗前茎鞘NSC积累量高、灌浆结实期NSC表观转运量大、茎维管束多、源库比小紧密相关。由于大库容量类型源库比率较小,采取增源(尤其是茎鞘中NSC的积累)的栽培措施利于大库容量基因型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库容量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积累与转运 重组自交系
下载PDF
高温下水稻开花习性对受精率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周建霞 张玉屏 +4 位作者 朱德峰 林贤青 向镜 陈惠哲 胡声博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7-303,共7页
以籼稻Ⅱ优7954(中等敏感)和Ⅱ优7号(耐高温)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在水稻抽穗开花期进行38℃高温处理,研究高温下颖花开放特性对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下Ⅱ优7号与Ⅱ优7954花时较对照提前,Ⅱ优7号花时集中,而Ⅱ优7954花时分散;Ⅱ... 以籼稻Ⅱ优7954(中等敏感)和Ⅱ优7号(耐高温)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在水稻抽穗开花期进行38℃高温处理,研究高温下颖花开放特性对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下Ⅱ优7号与Ⅱ优7954花时较对照提前,Ⅱ优7号花时集中,而Ⅱ优7954花时分散;Ⅱ优7954处理温度与高温处理时间之间存在互作,随着高温处理时间延长受精率下降;高温处理时段和变温模式直接影响水稻的开花习性,对受精率的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开花习性 受精率 高温
下载PDF
籼粳杂交稻枝梗和颖花形成的播期效应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曾研华 张玉屏 +3 位作者 王亚梁 向镜 陈惠哲 朱德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00-1310,共11页
【目的】探讨播期对不同籼粳杂交稻穗粒数形成规律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稻偏粳型中熟中粳甬优8号、偏籼型迟熟中粳甬优15号、中熟晚籼钱优2号和常规品种迟熟中粳浙粳88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类型水稻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的特... 【目的】探讨播期对不同籼粳杂交稻穗粒数形成规律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稻偏粳型中熟中粳甬优8号、偏籼型迟熟中粳甬优15号、中熟晚籼钱优2号和常规品种迟熟中粳浙粳88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类型水稻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的特性及其与籼粳性成分的关系。【结果】籼粳杂交稻甬优8号及甬优15号每穗总颖花分化数均显著高于籼稻钱优2号和粳稻浙粳88;甬优品种的一次枝梗及颖花分化数显著高于籼、粳稻,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数以偏籼型品种甬优15号和钱优2号较高,而甬优8号二次颖花分化数与钱优2号的基本持平。随播期推迟,每穗总颖花分化数显著降低,尤为二次颖花分化数,而一次颖花分化数以适期播种最高。甬优8号和钱优2号总颖花分化数以早播显著高于适期播种和迟期播种,甬优15号则以适期播种最高,适期播种能显著提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8号和甬优15号的一次颖花现存数,主要体现在稻穗中上部与穗基部、顶部,这与其较高的一次枝梗分化能力有关。不同播期间,各类型品种稻穗不同部位一次枝梗上的二次枝梗分化数从穗基部到穗顶部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二次枝梗和颖花现存数、二次颖花分化数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甬优8号不同部位一次枝梗上二次枝梗和颖花现存数的早播优势主要体现在穗中上部位,钱优2号早播的优势为稻穗中下部,甬优15号适期播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穗顶部,而浙粳88迟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稻穗基部。相关分析表明,各类型品种粳性成分与稻穗总颖花分化数及一次、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数均呈极显著抛物线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2、0.9416、0.9004、0.8718和0.7988。【结论】与籼、粳稻相比,籼粳杂交稻具有较多的枝梗数和颖花数。推迟播期,降低每穗颖花分化数和二次枝梗分化数;早播有利于中熟品种颖花和二次枝梗的形成,而适期播种对迟熟品种的效应较好。不同播期下各类型品种粳性成分与稻穗枝梗和颖花呈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播期 枝梗 颖花 籼粳成分
下载PDF
杂交水稻耐热性评价 被引量:23
16
作者 胡声博 张玉屏 +2 位作者 朱德峰 林贤青 向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1-756,共6页
以100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于50%穗开花日起,置于最高温38℃下处理3d,以相对结实率作为耐高温性评价指标,研究杂交水稻花期高温胁迫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Y两优646、广占63-4S×R558、宜香5979、Y两优2号以及Y两优896为耐高温... 以100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于50%穗开花日起,置于最高温38℃下处理3d,以相对结实率作为耐高温性评价指标,研究杂交水稻花期高温胁迫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Y两优646、广占63-4S×R558、宜香5979、Y两优2号以及Y两优896为耐高温组合;Ⅱ优838、丰优199与荆楚优37为高温敏感性组合。对耐热性不同的组合的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具有相同母本的组合表现出一致的耐热性,说明母本对杂交水稻的耐热性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热性 评价
下载PDF
高温对水稻剑叶生长和气孔导度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玉屏 朱德峰 +2 位作者 林贤青 向镜 张浩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为探讨高温对剑叶生长及气孔导度的影响,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抽穗期高温,对不同的早稻品种采用不同温度处理。结果表明:(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叶片伸长越长,胜泰1号叶片伸长量最大,籼小占叶片伸长量最小;(2)大气温度升高,叶片温... 为探讨高温对剑叶生长及气孔导度的影响,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抽穗期高温,对不同的早稻品种采用不同温度处理。结果表明:(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叶片伸长越长,胜泰1号叶片伸长量最大,籼小占叶片伸长量最小;(2)大气温度升高,叶片温度明显升高,4个品种处理间变化趋势一致,且无显著性差异,叶片温度变化与气温变化一致,叶片温度略低于气温;(3)温度升高,气孔导度明显增加,SPAD值增大,特别是气温从36℃升到38℃时,气孔导度几乎成直线增长,蒸腾作用增强;(4)4个品种中粤香占对高温敏感性较小,耐高温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早稻 剑叶 气孔导度
下载PDF
超级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效果及产量形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惠哲 徐一成 +3 位作者 张玉屏 向镜 张义凯 朱德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240-4250,共11页
【目的】通过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双季超级早稻上机插应用,探究机插效果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超级早籼稻中早39、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BT)和传统平盘(... 【目的】通过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双季超级早稻上机插应用,探究机插效果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超级早籼稻中早39、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BT)和传统平盘(CK)培育秧苗,考察种子出苗、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及分布、机插效果、产量并比较差异。【结果】水稻钵形毯状秧盘与平盘育秧种子出苗率差异不显著;钵形毯状秧苗根系独立成钵状,56.03%的根系在底层钵碗内,上部根系比例43.97%,且白根多,根数比对照略少,但根长度、根表面积、根直径和根体积有所增加,而对照秧苗的下部根系比例37.86%,上部根系比例高达62.14%;从机插效果看,中早39和中嘉早17钵形毯状秧苗的机插断根率比平盘毯状秧苗分别降低了25.06%和14.24%,相同播种量下,2年重复试验中早39钵形毯状秧苗机插的漏秧率比对照分别下降了3.89%和1.67%,中嘉早17下降了2.22%和1.66%,另外翻秧、漂秧、伤秧比例较对照也有所减少;钵形毯状秧苗机插14 d后的秧苗叶重、茎鞘重、根重、地上部总重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明显增加,表明有利于促进秧苗早发生长;产量比较,中早39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对照增产6.35%-7.66%,中嘉早17增产8.99%-10.87%,其中主要通过有效穗数增加实现增产,中早39和中嘉早17的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了2.14%-6.01%和4.76%-6.98%。【结论】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通过培育形成上毯下钵的钵形毯状秧苗,按钵取秧机插,有利于提高机插质量,减少机插漏秧率及伤根,促进秧苗早发,提高有效穗数,实现机插水稻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钵形毯状秧苗 机插水稻 产量
下载PDF
花后不同时段低温对籼粳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曾研华 张玉屏 +5 位作者 潘晓华 朱德峰 向镜 陈惠哲 张义凯 曾勇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74,共9页
【目的】花后低温是影响米质的首要生态因子。为明确花后低温对甬优品种稻米品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7号、甬优538和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常规粳稻浙粳8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气候箱于水稻花后0... 【目的】花后低温是影响米质的首要生态因子。为明确花后低温对甬优品种稻米品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7号、甬优538和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常规粳稻浙粳8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气候箱于水稻花后0-15d(前期)、15-30d(中期)和30d-成熟(后期)分别进行20℃、17℃和14℃的低温处理。【结果】花后低温显著影响供试品种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使甬优品种淀粉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崩解值降低,回复值和消减值升高。花后前期低温对稻米加工品质影响最大,而花后中、后期低温对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最大,且甬优17号比甬优538对低温更敏感。花后低温对稻米品质影响明显,低温处理影响因品种类型、品质指标及处理时段而异。【结论】生产中应基于品种特性综合考虑稻米各品质指标,在结实期采取相应的米质调优栽培措施,充分发挥籼粳杂交稻品种的品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灌浆结实期 不同低温 稻米品质 淀粉黏滞性谱
下载PDF
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发展与转型(英文)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玉屏 朱德峰 +3 位作者 熊洪 陈惠哲 向镜 林贤青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6期1270-1276,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发展和转型特点,明确各稻区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方向及需要研发的关键技术。[方法]分析国外代表性产稻国及我国主要稻区水稻种植方式的演变,水稻种植方式的特点,适应性及问题。[结果]国内外水稻种植方式的发... [目的]分析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发展和转型特点,明确各稻区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方向及需要研发的关键技术。[方法]分析国外代表性产稻国及我国主要稻区水稻种植方式的演变,水稻种植方式的特点,适应性及问题。[结果]国内外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分析表明,水稻种植方式与水稻种植制度和生态环境相适应,随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而演变。我国90年代以来,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水稻抛秧面积逐渐发展,近十年来,水稻直播和机插秧面积发展较快。目前,手工插秧仍是主要种植方式,占水稻面积50%左右,抛秧、直播和机插秧分别占25%、12%和13%左右。[结论]水稻机插秧是我国未来水稻生产的主导种植方式,虽然目前机械直播面积还很小,机械直播因节本省工效果明显在部分地区可以发展。提出了不同稻区将来主导的种植方式及需要研发的关键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方式 机插秧 抛秧 直播 再生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