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脂肪酸组成结合主成分分析识别不同比例大豆油和菜籽油调配的调和油
1
作者 吕世懂 张慧君 +2 位作者 杨学芳 吴万富 张继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8,共9页
结合脂肪酸组成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大豆油、菜籽油及其不同比例的二元调和油的识别进行基础研究,并分析不同比例调和油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油和菜籽油中,共检出脂肪酸组分17种,主要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为主... 结合脂肪酸组成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大豆油、菜籽油及其不同比例的二元调和油的识别进行基础研究,并分析不同比例调和油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油和菜籽油中,共检出脂肪酸组分17种,主要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为主。在以不同比例低芥酸菜籽油和大豆油调配的调和油中,脂肪酸含量随调和比例的改变而呈现一定趋势的增加或减小。结合脂肪酸组成,对所有的139个样品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大豆油和菜籽油可以互相实现区分,不同比例的调和油样品分布在调配的溯源样品之间,基本按照比例关系分布成一条直线。研究通过对菜籽油、大豆油及其不同比例调配的调和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了它们之间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进行一些识别分析,为规范调和油的生产和保障公平有序的调和油市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菜籽油 调和油 脂肪酸组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瓜类种子性状及其油中角鲨烯含量的分析比较
2
作者 朱秀秀 张慧君 +5 位作者 袁于舒 许润哲 李虎 范玉朋 韩阳瑞 吕世懂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0-143,共4页
为探究不同瓜类种子性状与含油量及其油中角鲨烯含量的相关性,以苦瓜、瓜蒌、籽瓜和南瓜等15个品种的瓜类种子为实验材料,对单粒质量、百粒质量、长、宽、干基含油量和油中角鲨烯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籽瓜种子单粒质... 为探究不同瓜类种子性状与含油量及其油中角鲨烯含量的相关性,以苦瓜、瓜蒌、籽瓜和南瓜等15个品种的瓜类种子为实验材料,对单粒质量、百粒质量、长、宽、干基含油量和油中角鲨烯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籽瓜种子单粒质量最大、长度最长、宽度最宽,分别为0.2552 g、0.632 mm和0.383 mm;阿根廷蛇瓜种子百粒质量最大,为24.9193 g;砍瓜种子的干基含油量和油中角鲨烯含量最高,分别为41.14%和2525.8 mg/kg;相关性分析发现种子长度越长,宽度越宽有利于单粒质量和百粒质量的增加,油中角鲨烯含量与干基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西葫芦、青皮绿肉酥、砍瓜、早熟南瓜和南瓜在籽油角鲨烯含量选育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综上,砍瓜为种子高含油量及其油中高角鲨烯含量的瓜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 种子性状 角鲨烯 含油量
下载PDF
不同产区乌龙茶香气特征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71
3
作者 吕世懂 吴远双 +1 位作者 姜玉芳 孟庆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6-153,共8页
对3个主要乌龙茶产区(福建、广东、台湾)的5种乌龙茶样品的香气物质进行研究,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茶叶香气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香气成分,并对其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在5种乌龙茶中共检出香气成分127种... 对3个主要乌龙茶产区(福建、广东、台湾)的5种乌龙茶样品的香气物质进行研究,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茶叶香气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香气成分,并对其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在5种乌龙茶中共检出香气成分127种,共有的香气成分有53种;各乌龙茶样品中,除铁观音中酮类物质含量较低外,均以醇类、酯类、酮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但它们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在共有香气成分中,其中16种化合物平均含量相对较高,它们分别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β-紫罗酮、咖啡因、茉莉内酯、吲哚、植醇、植酮、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叶基丙酮、己酸-3-己烯酯、香叶醇、γ-癸内酯、茉莉酮、茉莉酮酸甲酯。经对比发现,5种乌龙茶在香型及香气组成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茶叶产地及加工工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云南晒青红茶与烘青红茶香气成分对比 被引量:19
4
作者 吕世懂 吴远双 +4 位作者 王晨 高雪梅 李江兵 张文睿 孟庆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62-67,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3种晒青红茶和3种烘青红茶的香气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3种晒青红茶和3种烘青红茶的香气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CA)找出这2种不同干燥方式红茶的异同点,以实现对它们的区分。结果表明,2种红茶中一共鉴定出香气成分76种,香气成分主要以醇类、酮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其中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中分别占57.43%和60.45%,主要包括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和橙花叔醇等萜烯醇类物质。通过对比发现,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在香气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上存在较高程度的相似性。但通过使用PCA和CA,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之间能实现较好的区分,说明不同的干燥方式对这2种红茶的香气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结合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的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HSSPME-GC-MS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能够实现2种不同干燥方式红茶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青红茶 烘青红茶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多元统计学方法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37
5
作者 吕世懂 姜东华 +3 位作者 杨凡 周降生 廉明 孟庆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83-1591,共9页
以紫娟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大叶种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香气成分,并比较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的差异,同时探明紫娟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 以紫娟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大叶种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香气成分,并比较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的差异,同时探明紫娟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在香气组成上差异不大,共有香气成分76种,但和安化黑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香气成分均以杂氧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安化黑茶则以酮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紫娟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1,2,3-三甲氧基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六烷酸、芳樟醇氧化物、咖啡因、1,2,4-三甲氧基苯和植醇等;大叶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十六烷酸、咖啡因、1,2,3-三甲氧基苯、植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而安化黑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香叶基丙酮、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紫罗酮、咖啡因、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经对比发现,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在香型及香气组成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茶叶产地及加工工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普洱熟茶 大叶普洱熟茶 安化黑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普洱茶香气分析方法及香气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6
作者 吕世懂 孟庆雄 +1 位作者 徐咏全 刘顺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2-298,共7页
普洱茶的香气是其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捕获和培养消费者忠诚度最重要的因素,是目前市场上决定普洱茶价格的重要因子。普洱茶的香气成分十分复杂,但是其中具有香气活性的物质并不多。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普洱茶香气的研究报道、普洱茶... 普洱茶的香气是其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捕获和培养消费者忠诚度最重要的因素,是目前市场上决定普洱茶价格的重要因子。普洱茶的香气成分十分复杂,但是其中具有香气活性的物质并不多。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普洱茶香气的研究报道、普洱茶香气的分析方法、香气成分中具有香气活性的物质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香气活性 分析方法
下载PDF
特种“紫娟”红茶与滇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20
7
作者 吕世懂 姜东华 +2 位作者 刘川 黄伟 孟庆雄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4-742,共9页
为了探明紫娟茶的适制性,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对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与滇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从紫娟红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83种,从滇红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82种,它们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 为了探明紫娟茶的适制性,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对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与滇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从紫娟红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83种,从滇红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82种,它们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占提取物总量的44.42%和44.99%;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植醇、咖啡因、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六烷酸、香叶醇等;而滇红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十六烷酸、芳樟醇氧化物、植醇、香叶醇、咖啡因、水杨酸甲酯等。研究发现,紫娟红茶和滇红茶在香气组成上较接近,共有香气成分77种;紫娟红茶除醛类、酯类和酸类含量低于滇红茶外,其余成分含量均高于滇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红茶 滇红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 香气成分 气质联用
下载PDF
我国4种红茶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廉明 吕世懂 +3 位作者 吴远双 周降生 王晨 孟庆雄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1-309,共9页
为了解我国4种名优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异同,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对滇红、祁红、正山小种和金骏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红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90种,滇红茶中主要是芳樟醇、香叶醇、芳樟醇... 为了解我国4种名优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异同,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对滇红、祁红、正山小种和金骏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红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90种,滇红茶中主要是芳樟醇、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水杨酸甲酯、2-戊基呋喃和橙花叔醇,祁红中主要是十六碳酸、植酮、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β-紫罗酮、植醇和蒽等,正山小种中主要是植酮、香叶醇、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咖啡因和芳樟醇氧化物,而金骏眉中主要是香叶醇、咖啡因、芳樟醇氧化物、β-紫罗酮、苯乙醇、橙花叔醇和植醇;他们共同成分有苯甲醛、苯乙醛、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香叶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植醇等。4种红茶在挥发性组成及含量上差异较大,共有成分仅32种;醇类化合物含量均较高,其中滇红茶中醇类化合物含量高达69.08%;而祁红、正山小种和金骏眉中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不同化合物之间比例和阈值的不同,形成了4种红茶各自独特的香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三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台湾乌龙茶香气成分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廉明 吕世懂 +4 位作者 吴远双 周降生 贺宜龙 王晨 孟庆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7-302,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3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台湾乌龙茶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三种乌龙茶之间香气成分上的差异性。...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3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台湾乌龙茶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三种乌龙茶之间香气成分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3种乌龙茶中共鉴定出香气成分72种,其中文山包种和冻顶乌龙茶香气成分较接近,但和东方美人茶之间差异较大;文山包种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吲哚、茉莉内酯、顺-3-己烯醇苯甲酸酯、咖啡因、茉莉酮酸甲酯和β-紫罗酮等;冻顶乌龙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α-法呢烯、橙花叔醇、吲哚、茉莉内酯、香叶醇、2,6,10,14-四甲基-十五烷、顺-3-己烯醇苯甲酸酯、咖啡因、β-紫罗酮、十六酸甲酯和香叶基丙酮等;而东方美人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芳樟醇氧化物、橙花叔醇、十六酸、β-紫罗酮、芳樟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咖啡因、香叶醇、己酸-3-己烯酯、香叶基丙酮、植酮和顺-3-己烯醇苯甲酸酯等。经对比发现,不同发酵程度的乌龙茶在香气成分上的相似和差异性可能与茶叶的加工工艺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香气成分 发酵程度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原文传递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两种黄茶的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廉明 吕世懂 +3 位作者 吴远双 周降生 王晨 孟庆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81-286,共6页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我国两种黄茶(君山银针和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它们在香气化学成分及含...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我国两种黄茶(君山银针和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它们在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上的差异。结果在两种黄茶中共鉴定出香气成分75种,共有香气成分66种,它们的香气含量及组成较类似;两种黄茶香气成分均以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其中碳氢化合物含量分别占提取物总量的50.95%和40.75%;君山银针的香气成分主要是十三烷、δ-杜松烯、芳樟醇、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叶醇、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十二烷等;而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香叶醇、十三烷、芳樟醇、咖啡因、δ-杜松烯、十二烷、β-紫罗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山银针 霍山黄芽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原文传递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分析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香气成分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晨 吕世懂 +1 位作者 廉明 孟庆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83,共9页
运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对云南普洱地区生产的大叶种乔木茶花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 运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对云南普洱地区生产的大叶种乔木茶花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与该类茶树制成的普洱生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和普洱生茶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分别为9种和67种,主要以碳氢化合物和醇类挥发性化合物为主。通过对比发现,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均存在于普洱生茶的挥发性成分之中,这些成分均具有一定香气特性。本研究表明,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可作为独立饮品,有类似于茶叶的香味感受,或者可与茶叶混合以提高或改善茶叶产品的香气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花 普洱生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下载PDF
茶叶挥发性成分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廉明 吕世懂 +3 位作者 吴远双 贺宜龙 周降生 孟庆雄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0-556,共7页
茶叶的挥发性成分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它不仅是区分不同茶类品质特征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捕获和培养消费者忠诚度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对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停留在挥发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上,对其可能的形成机制及影... 茶叶的挥发性成分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它不仅是区分不同茶类品质特征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捕获和培养消费者忠诚度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对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停留在挥发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上,对其可能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则没有系统性的研究和全面的总结。从萜烯醇类的生物合成、胡萝卜素类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微生物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茶叶挥发性成分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挥发性成分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茶黄素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降生 吴远双 +3 位作者 吕世懂 贺宜龙 廉明 孟庆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73-377,共5页
茶黄素最早是于红茶的发酵过程中发现的,一类由多酚类物质经氧化聚合反应而形成的具有苯并卓酚酮结构的色素。它能够显著改善茶汤的色泽以及茶汤滋味的强度和鲜爽度,是评价红茶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茶黄素还具有高效的抗氧化、抑菌、... 茶黄素最早是于红茶的发酵过程中发现的,一类由多酚类物质经氧化聚合反应而形成的具有苯并卓酚酮结构的色素。它能够显著改善茶汤的色泽以及茶汤滋味的强度和鲜爽度,是评价红茶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茶黄素还具有高效的抗氧化、抑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药理作用。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茶黄素的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红茶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南瓜籽油中角鲨烯含量及特征指标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学芳 张继光 +1 位作者 吴万富 吕世懂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7-223,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和化学滴定法等手段,对我国不同产地的10个南瓜籽油的特征指标(碘值、皂化值、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和其他特种木本油脂中的角鲨烯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南瓜籽油相...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和化学滴定法等手段,对我国不同产地的10个南瓜籽油的特征指标(碘值、皂化值、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和其他特种木本油脂中的角鲨烯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南瓜籽油相对密度范围为0.9188~0.9215;折光指数为1.4560~1.4669;碘值为108.4~116.2 g/100 g;皂化值为188.9~192.4 mg/g;共检出14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亚油酸含量在44.7%~55.5%,油酸含量在23.8%~33.1%,10个南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78.2%;南瓜籽油中角鲨烯含量较高(310~4446 mg/kg),与橄榄油相当,明显高于茶叶籽油、澳洲坚果油、核桃油、牛油果油等。综合考虑油脂色泽、角鲨烯含量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猜测角鲨烯含量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和油脂的制取工艺有关,部分南瓜籽油在深加工过程中损失了角鲨烯。南瓜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该研究对进一步挖掘南瓜籽开发应用前景,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油 特征指标 角鲨烯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沙棘油特征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学芳 吴万富 +1 位作者 吕世懂 张继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2-46,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和化学滴定等手段,对不同产地的13个成品沙棘油及3份实验室提取的沙棘油(分籽油、全果油、果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和特征指标(相对密度、折光指数、碘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6份沙棘... 采用气相色谱和化学滴定等手段,对不同产地的13个成品沙棘油及3份实验室提取的沙棘油(分籽油、全果油、果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和特征指标(相对密度、折光指数、碘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6份沙棘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折光指数(n40)、相对密度(d2020)、碘值3个特征指标基本是按籽油、果油、全果油的顺序依次减小,皂化值则较为接近。沙棘籽油以亚油酸、亚麻酸、油酸、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7.4%~88.1%;全果油以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2.9%~70.4%;果油以亚油酸、油酸、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1.9%~89.1%。沙棘油与3个进口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但在比例与含量上有很大差异。研究表明沙棘油是一种营养丰富、极具开发潜力的植物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油 特征指标 脂肪酸组成 气相色谱
下载PDF
甜瓜种子性状及甜瓜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研究
16
作者 张慧君 朱秀秀 +3 位作者 袁于舒 许润哲 李虎 吕世懂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8-203,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黄色马泡瓜、包瓜等30个甜瓜品种角鲨烯含量进行测定。种子形态特征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与面积比和角鲨烯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水平,但百粒重与面积比的极显著关系为负相关,即面积比越大,百粒重越小,而角鲨烯含...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黄色马泡瓜、包瓜等30个甜瓜品种角鲨烯含量进行测定。种子形态特征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与面积比和角鲨烯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水平,但百粒重与面积比的极显著关系为负相关,即面积比越大,百粒重越小,而角鲨烯含量却随着百粒重的增加有所增加。这30个品种甜瓜籽油中角鲨烯的含量较高(641.7~2858.3 mg/kg),主成分分析表明,共有4个主成分对其贡献率较大。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其分为4类,其中第1、2类群,面积比和单个质量较小,但角鲨烯含量较高,第3、4类群则长/宽均值较大,角鲨烯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种子 种子性状 角鲨烯
下载PDF
云南9种特种木本油脂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继光 吴万富 +2 位作者 杨学芳 李悦 吕世懂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4-101,109,共9页
为深入了解云南特种木本油脂的营养价值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对云南9种特种木本油脂(铁核桃油、青刺果油、澳洲坚果油、美藤果油、辣木籽油、漆树籽油、橡胶籽油、普洱茶叶籽油、牛油果油)中的脂肪... 为深入了解云南特种木本油脂的营养价值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对云南9种特种木本油脂(铁核桃油、青刺果油、澳洲坚果油、美藤果油、辣木籽油、漆树籽油、橡胶籽油、普洱茶叶籽油、牛油果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用橄榄油作为对照,比较了它们在脂肪酸组成及角鲨烯含量上的差异,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来进一步比较它们之间的聚类及相似情况。在所有的9种特种木本油脂中共检出脂肪酸组分17种,共有成分8种,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α-亚麻酸等为主,各种油脂之间脂肪酸组成及比例差异较大,各具特色;除了漆树籽油中以饱和脂肪酸为主,质量分数为77.2%,其他油脂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质量分数均不低于70.0%,其中美藤果油和铁核桃油甚至超过90.0%。9种特种木本油脂中角鲨烯含量差异较大,普洱茶叶籽油、牛油果油和澳洲坚果油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角鲨烯,铁核桃油和青刺果油中含量稍低,而美藤果油、辣木籽油、漆树籽油和橡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均小于10 mg/kg。结合脂肪酸组分及比例,PCA和CA能实现9种特种木本油脂之间各自的较好区分,并进一步分析发现澳洲坚果油与辣木籽油;铁核桃油与美藤果油;漆树籽油与牛油果油;普洱茶叶籽油与橄榄油、青刺果油、橡胶籽油,它们之间在聚类图上相似距离较近。总之,云南9种特种木本油脂都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研究结果能为繁荣我国食用油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和人民健康水平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木本油脂脂肪酸组成 角鲨烯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紫娟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11
18
作者 姜东华 吕世懂 +3 位作者 陈保 罗发美 张怀志 孟庆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56-162,共7页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云南特种紫娟晒青茶和紫娟烘青茶香气成分,并比较利用常规大叶种制成的晒青毛茶的香气...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云南特种紫娟晒青茶和紫娟烘青茶香气成分,并比较利用常规大叶种制成的晒青毛茶的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紫娟晒青茶和紫娟烘青茶香气成分较接近,但比大叶种茶丰富,且差异较大;紫娟晒青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芳樟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咖啡因、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紫罗酮、十六烷、植醇、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等;紫娟烘青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植醇、咖啡因、芳樟醇、十六烷、芳樟醇氧化物、二氢猕猴桃内酯、十八烷、茉莉酮、苯甲酸叶醇酯、橙花叔醇、十七烷等;而大叶种晒青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植醇、芳樟醇、咖啡因、β-紫罗酮、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六烷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香叶基丙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茶 大叶种茶 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原文传递
云南月光白茶和福建白毫银针白茶香气成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晏祥文 钟一平 +1 位作者 吕世懂 孟庆雄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71-177,共7页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我国2种不同省份的白茶(云南月光白茶和福建白毫银针白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我国2种不同省份的白茶(云南月光白茶和福建白毫银针白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它们在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上的差异。结果在2种白茶中共鉴定出香气成分92种,共有香气成分56种;两种白茶香气成分均以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其余化合物含量均较低;月光白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芳樟醇、十三烷、咖啡因、二氢猕猴桃内酯、2,2',5,5'-四甲基-1,1'-联苯基、芳樟醇氧化物、D-柠檬烯、β-蒎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等;而白毫银针白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香叶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β-蒎烯、十二烷、雪松醇、苯乙醇、(Z)-3,7-二甲基-1,3,6-辛三烯、水杨酸甲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月光白茶 白毫银针 顶空固相微萃取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树籽油的特征指标与脂肪酸组成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万富 吕世懂 +2 位作者 杨学芳 李悦 张继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3-470,共8页
采用化学滴定及气相色谱等手段,对产自云南普洱的5个大叶种茶树籽油及8个常见食用植物油的特征指标(折光指数、相对密度、碘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5个大叶种茶树籽油折光指数为1.4629~1.4634;相对密度为0.91... 采用化学滴定及气相色谱等手段,对产自云南普洱的5个大叶种茶树籽油及8个常见食用植物油的特征指标(折光指数、相对密度、碘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5个大叶种茶树籽油折光指数为1.4629~1.4634;相对密度为0.9148~0.9167;碘值为859~903 g·kg^(-1);皂化值为189.0~193.2 g·kg^(-1);棕榈酸含量为14.29%~15.75%;油酸含量为57.83%~61.41%;亚油酸含量为18.81%~23.11%;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7.6%~19.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0.2%~82.4%。大叶种茶树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油茶籽油、橄榄油较为接近,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1∶3∶1,脂肪酸的组成比例较为均衡,极具研发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种茶树籽油 气相色谱 特征指标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