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林龄第2代杉木林枝叶凋落前的养分转移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吕中诚 康文星 +2 位作者 黄志宏 赵仲辉 邓湘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85-1495,共11页
利用会同杉木林25年的定位测定的基础数据,探讨了不同林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枝叶凋落前的养分转移特征,为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杉木枝叶凋落前年均养分转移量为3.22—31.89 kg hm^(-2) a^(-1)... 利用会同杉木林25年的定位测定的基础数据,探讨了不同林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枝叶凋落前的养分转移特征,为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杉木枝叶凋落前年均养分转移量为3.22—31.89 kg hm^(-2) a^(-1),其中,叶占71.31%—94.41%,枝占5.59%—28.69%。枝的养分转移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林分20年生以前,叶的养分转移量呈上升趋势,20年生以后,呈下降趋势。枝的养分转移率为20.97%—22.59%,叶是22.98%—26.06%,枝和叶的养分转移率都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各林龄段的枝的养分转移率差异不显著(P>0.05),叶的养分转移率除1—7年生与其他林龄段的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林龄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转移的元素量中,N和K占83.75%—84.25%,P、Ca、Mg占15.75%—16.25%。N、P、K、Ca、Mg的转移率分别为24.59%—34.53%,36.36%—46.64%,42.86%—51.27%,3.68%—7.35%,3.67%—9.56%。养分转移率主要受枝叶凋落前、后的养分浓度差值与枝叶凋落前的养分浓度控制,与凋落物量无关。养分的转移量不仅受枝叶凋落前、后的养分浓度差值的影响外,更多地取决于凋落物量,而且与杉木生长发育特征有很大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枝叶 养分 转移率 养分内循环
下载PDF
城市绿地系统社会服务功能及其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6
2
作者 吕中诚 康文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8期233-237,共5页
城市绿地系统社会服务功能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有关城市绿地系统社会服务功能及其评价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通过文献综述发现,这些研究对城市绿地系统社会服务功能与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保... 城市绿地系统社会服务功能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有关城市绿地系统社会服务功能及其评价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通过文献综述发现,这些研究对城市绿地系统社会服务功能与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极少且深度不够,使得这些研究的实践意义不大。而在有关城市绿地系统社会服务功能评价的研究上,也存在着诸如评价指标少且未形成体系、研究范围较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等不足,以致不能真实、综合地反映出城市绿地系统多元的社会服务功能。为此,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城市绿地系统社会服务功能所具有的价值,应坚持综合性、层次性、独立性,可操作性、易获得性等原则,并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系统 社会服务功能 评价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我国环境警察制度的立法构想 被引量:4
3
作者 吕中诚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90,共4页
我国建立环境警察制度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能性。而我国目前建立环境警察制度存在着法律障碍,应借鉴国外环境警察制度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个别地区践行环境警察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专门立法对环境警察的任务、职权、组织管理、... 我国建立环境警察制度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能性。而我国目前建立环境警察制度存在着法律障碍,应借鉴国外环境警察制度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个别地区践行环境警察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专门立法对环境警察的任务、职权、组织管理、保障措施、执法监督及法律责任等进行详尽、完整、操作性强的规定,以便为环境警察执法提供明确的法律根据,保障环境警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是解决目前我国建立环境警察制度面临的法律障碍的最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警察制度 法律障碍 立法构想
下载PDF
城市绿化法初论:概念与立法目的 被引量:4
4
作者 吕中诚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8-10,14,共4页
城市绿化法是指调整人们在城市绿化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它应以保障人的健康和福利、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和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为立法目的。城市绿化法的立法目的既是城市... 城市绿化法是指调整人们在城市绿化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它应以保障人的健康和福利、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和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为立法目的。城市绿化法的立法目的既是城市绿化法创制和适用的前提和根本,也是研究城市绿化法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化法 概念 立法目的
下载PDF
我国环境警察机构设置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吕中诚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55-59,共5页
环境警察的机构设置是建立环境警察制度的起点,其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环境警察能否高效执法和健康发展的关键。世界各国和我国多地的环境警察机构设置模式都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对环境警察的执法实践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环境警察的机构设... 环境警察的机构设置是建立环境警察制度的起点,其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环境警察能否高效执法和健康发展的关键。世界各国和我国多地的环境警察机构设置模式都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对环境警察的执法实践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环境警察的机构设置应遵循因地制宜、注重实际需要,明晰职责、注重资源整合,适应实战、注重执法实效,讲究专业、注重人员素质等原则,在设置环境警察机构时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精心的构思,以便建立起符合各地地情和环境问题实情、符合环境执法实际需要的环境警察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警察 机构设置 探析
原文传递
论我国环境警察权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被引量:2
6
作者 吕中诚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4-17,共4页
我国环境警察权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政策支持、现实需要、国内实践及域外经验构成了我国环境警察权产生和存在的现实基础;警察权理论和环境权理论构成了我国环境警察权产生和存在的直接理论基础;我国现有法律中有关公安机关部分的环... 我国环境警察权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政策支持、现实需要、国内实践及域外经验构成了我国环境警察权产生和存在的现实基础;警察权理论和环境权理论构成了我国环境警察权产生和存在的直接理论基础;我国现有法律中有关公安机关部分的环境管理及环境执法权是我国环境警察权存在的法律基础。而我国环境警察权体系的最终形成还需要理论研究的支撑及相关立法进行合理配置和系统明确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警察权 现实基础 理论基础 法律基础
下载PDF
我国环境警察执法协调机制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吕中诚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6-58,共3页
我国个别地区开始的环境警察执法实践,能够有效破解我国环境执法难、执法软的顽疾。但环境警察执法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使得其没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有效运转的环境警察执法协调机制,能够充分发挥环境警察的刚性执法作用,以便为我... 我国个别地区开始的环境警察执法实践,能够有效破解我国环境执法难、执法软的顽疾。但环境警察执法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使得其没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有效运转的环境警察执法协调机制,能够充分发挥环境警察的刚性执法作用,以便为我国最终全面建立环境警察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环境警察执法协调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联席会议、案件移送、案件协查、联合执法、监督与奖惩等基本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警察 执法 协调机制
原文传递
环境警察权的构成要素 被引量:1
8
作者 吕中诚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在环境警察权的宏观结构中,权力主体、权力内容及其运行规则是主要的构成要素。环境警察权的权力主体是环境警察机关及其所属的环境警察,其机构设置及人员素质会对环境警察权的实际运行产生较大影响。环境警察权的权力内容不宜过多,应... 在环境警察权的宏观结构中,权力主体、权力内容及其运行规则是主要的构成要素。环境警察权的权力主体是环境警察机关及其所属的环境警察,其机构设置及人员素质会对环境警察权的实际运行产生较大影响。环境警察权的权力内容不宜过多,应仅限于环境执法,主要包括环境刑事执法权、环境行政执法权和环境监督管理权。而环境警察权的行使则必须遵循法定性原则、有限性原则、公益性原则、程序性原则和责任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警察权 构成要素 权力主体 权力内容 行使原则
下载PDF
法制统一视角下新环保法中的按日连续处罚 被引量:1
9
作者 吕中诚 《世纪桥》 2015年第12期39-40,共2页
按日连续处罚是环保法新修订的内容之一,因其十分严厉而备受瞩目。关于按日连续处罚的法律性质,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从法制统一的角度,按日连续处罚应属于责令改正的执行罚,其实施应充分注重与现有法律规定的衔接和协调,严格遵循相... 按日连续处罚是环保法新修订的内容之一,因其十分严厉而备受瞩目。关于按日连续处罚的法律性质,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从法制统一的角度,按日连续处罚应属于责令改正的执行罚,其实施应充分注重与现有法律规定的衔接和协调,严格遵循相应的程序规则,加强并完善对其实施的监督和救济,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新制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统一 按日连续处罚 实施
下载PDF
论城市绿化法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中诚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4期106-109,143,共5页
城市绿化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城市绿化法所确认或体现并反映城市绿化法的本质和特征的基本准则,它贯穿于整个城市绿化法律体系,对于城市绿化法律法规的创制、执行、遵守和适用都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是城市绿化法的基础和核心。科学完备... 城市绿化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城市绿化法所确认或体现并反映城市绿化法的本质和特征的基本准则,它贯穿于整个城市绿化法律体系,对于城市绿化法律法规的创制、执行、遵守和适用都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是城市绿化法的基础和核心。科学完备的城市绿化法基本原则体系应该是以人为本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生态优先原则、科技兴绿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化法 基本原则 意义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绿化立法
11
作者 吕中诚 《中国城市经济》 2011年第8X期276-276,共1页
城市绿化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对城市绿化活动进行全面规制的城市绿化法律,理应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并明确将其作为立法目的及基本原则,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化法 立法目的 基本原则
下载PDF
论环境警察制度的价值取向
12
作者 吕中诚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6-8,共3页
任何制度的设定都有其基本的价值取向。环境警察制度的价值是包括环境权益、环境秩序、环境安全、环境正义、环境效率在内的有机联系的价值体系。这些价值选择是由环境警察制度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它们是环境警察制度存在的正当性基础,... 任何制度的设定都有其基本的价值取向。环境警察制度的价值是包括环境权益、环境秩序、环境安全、环境正义、环境效率在内的有机联系的价值体系。这些价值选择是由环境警察制度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它们是环境警察制度存在的正当性基础,影响着环境警察制度可能发展的向度与深度。尤其在我国环境警察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的现实条件下,研究这些价值及其基本要求,有助于我们将来建立环境警察制度时能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使环境警察制度成为实现这些价值的必要进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警察 价值取向 警察制度
下载PDF
城市绿化法的调整对象及其法域归属
13
作者 吕中诚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第7X期95-96,共2页
城市绿化法是调整人们在城市绿化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城市绿化法进行系统性梳理是城市绿化法学理论研究和城市绿化建设实践的迫切需求。城市绿化法的调整对象是城市绿化关系,主要包括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城市绿化法是调整人们在城市绿化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城市绿化法进行系统性梳理是城市绿化法学理论研究和城市绿化建设实践的迫切需求。城市绿化法的调整对象是城市绿化关系,主要包括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等方面,涉及多元主体。城市绿化法所具有的环境正义价值和环境功利价值决定其应归属于环境法法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化法 调整对象 法域归属
下载PDF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使中的依法行政问题探析——以某县行政执法局对某酒吧的处罚为例
14
作者 吕中诚 《法制与经济》 2017年第8期37-38,共2页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作为《行政处罚法》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对解决行政处罚领域存在的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处罚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进行相应的执法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实践中依然存在超越职权等行为,...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作为《行政处罚法》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对解决行政处罚领域存在的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处罚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进行相应的执法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实践中依然存在超越职权等行为,有违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文章认为,应时刻以依法行政原则为指导,注重部门间的执法协调配合和执法信息的互通共享,确保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使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依法行政 执法协调
下载PDF
杉木林物质生产中养分利用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日升 康文星 +3 位作者 吕中诚 黄志宏 赵仲辉 邓湘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88-1599,共12页
[目的]探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 Lamb.) Hook]林物质生产中养分利用特征,为其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供试林分 7 年生时,在林内设立了 4 ... [目的]探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 Lamb.) Hook]林物质生产中养分利用特征,为其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供试林分 7 年生时,在林内设立了 4 块固定观测样地,并在林分 7、11、16、20、25 年生 5 个林龄时,测定林分生物量,测定树木中 K、Ca、Mg、N 和 P 含量。根据枝叶枯死前后养分浓度差异和枝叶枯死量,估算枝叶枯死前的养分转移量。用某林龄段首尾两次测定的养分浓度差值,估算某林龄段以前生长且在该林龄段仍存活的生物质中新补充或转移出的养分量。将这些养分与从土壤吸收的养分结合一起,综合分析林分物质生产中的养分利用特征。[结果]林分物质生产利用的总养分中,土壤养分比例占 79.3%~96.5%,随林龄增加持续下降;枝叶枯死前转移的养分占 3.52%~17.6%,随林龄增加持续上升;林分 12 年生后,积累在某林龄段开始前林分生产的,在某林龄段结朿时仍存活的器官物质中迁移出的养分再利用占 3.11%~3.40%,随林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树干高生长阶段以前,养分利用效率随林龄增加而下降,进入树干高生长阶段以后,养分利用效率随林龄增加而上升。[结论]林分用于物质生产的养分来自土壤、枝叶枯死前转移和植物活组织转移 3 个方面的养分。只要有枝叶枯死发生,枝叶枯死前就有养分迁移出来用于物质再生产。只有杉木林郁闭后,才发生某林龄段以前林分生产的,且在该林龄段仍存活的生物质中有部分养分被迁移出来再利用。林分养分利用的年变化受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需求量的制约,同时杉木体内养分再分配及贮备机制、杉木生长规律和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利用效率等共同调控着养分利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物质生产 土壤养分 养分内循环 养分再利用 利用效率 人工林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组织迁移养分的再利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吕中诚 康文星 +2 位作者 黄志宏 赵仲辉 邓湘雯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8-470,共13页
为了清楚了解不同林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组织迁移养分(氮、磷、钾、钙、镁)再利用特征,为人工林丰产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利用湖南会同杉木林不同林龄段的活的枝叶与枯死枝叶养分浓度及其差异和枝叶枯死量,估算枝叶... 为了清楚了解不同林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组织迁移养分(氮、磷、钾、钙、镁)再利用特征,为人工林丰产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利用湖南会同杉木林不同林龄段的活的枝叶与枯死枝叶养分浓度及其差异和枝叶枯死量,估算枝叶枯死前的养分迁移量。用某林龄段开始和结束时的杉木器官的养分浓度差异,估算那些在某林龄段开始前林分生产的,在林龄段结束时仍存活的器官(干、皮、枝、叶、根),即仍存活物质,在该林龄段的养分迁移量。将枝叶枯死前迁移的养分和这些仍存活物质中转移的养分与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相结合,根据森林生产的生物量,综合分析森林物质生产的养分利用特征。研究表明:1–7年生林分,利用枝叶枯死前迁移的养分生产的生物量及占总生产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217 kg·hm^-2·a^-1和3.52%;20^-25年生林分则分别上升到2 540 kg·hm^-2·a^-1和17.50%。枝叶枯死前迁移的养分生产的生物量及占总生产生物量的比例都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林分在12–16、17^-20、21^-25年林龄段,由这些仍存活物质中迁移出的养分生产的生物量分别为385、561和450 kg·hm^-2·a^-1,分别占总生产生物量的3.40%、3.40%和3.11%。这些仍存活物质中迁移出的养分量随林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由这些养分生产的物质量占总生产物质量的比例随林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果显示,只要有枝叶枯死发生,就有枝叶枯死前迁移出养分用于物质再生产。林分郁闭后,才会发生这些仍存活物质中迁移出的养分再利用。杉木体内养分再分配及贮备机制、杉木生长规律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和利用效率等,共同调节控制着枝叶枯死前迁移的和这些仍存活物质中迁移出的养分再利用的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养分迁移 养分再利用 物质生产
原文传递
我国环境警察执法模式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中诚 罗志军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6-177,共2页
环境警察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警种,其执法模式尚处于探索之中,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环境警察执法模式包括环境警察的机构设置、职权配备、人员配置以及执法活动中职权的运作方式等。只有建立起高效、顺畅的环境警察执法模式... 环境警察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警种,其执法模式尚处于探索之中,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环境警察执法模式包括环境警察的机构设置、职权配备、人员配置以及执法活动中职权的运作方式等。只有建立起高效、顺畅的环境警察执法模式,才能充分发挥环境警察的刚性执法作用,有效破解我国环境执法难、环境执法软的顽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警察 执法模式 机构设置 职权配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