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与分子特征分析
1
作者 宋芳 陈汝蕾 +1 位作者 马晓婷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 目的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用qRT-PCR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BRAF和KRAS的基因突变,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7~56岁,平均41.7岁;9例为双侧卵巢肿物;11例术前血清CA125值升高。肿瘤切面呈囊实性,伴囊内乳头状物。14例卵巢MSBT均呈乳头状结构,特征性的细长微乳头直接从囊壁或大的无分支乳头上发散出来,乳头长宽比>5,乳头被覆细胞呈立方至多角形,轻-中度异型性,微乳头区范围均>5 mm。5例伴微浸润;6例伴腹膜非浸润性种植;5例伴腹水均可见异型肿瘤细胞;3例伴淋巴结受累;9例伴砂粒体。免疫表型:ER、PR、CA125、CK7和WT-1均呈阳性,p53野生型,HER2、IMP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5%~30%。分子病理学特征:14例中KRAS基因突变3例(3/14,21.4%),突变位点分别为G12C、G12D和Q70(无义突变);BRAF V600E均未突变;BRAF T559I突变1例(1/14,7.1%)。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另7例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术后均未经特殊治疗。随访时间1~12年,14例患者中5例有复发。结论MSBT形态学特殊,多双侧发病,易伴腹膜种植,易复发,诊断时应与经典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微乳头亚型 KRAS突变 BRAF突变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NR2F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2
作者 陈汝蕾 沈铭红 +2 位作者 王凤 居颂文 吕京澴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68-972,共5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核受体亚家族2组F成员1(NR2F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在苏州市立医院进行根治性切除术的5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核受体亚家族2组F成员1(NR2F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在苏州市立医院进行根治性切除术的5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EnVision法测定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NR2F1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NR2F1蛋白表达水平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曲线,分析NR2F1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的NR2F1高表达率为48.2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2F1高表达者的无脉管侵犯率为85.19%,明显高于NR2F1低表达者的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2F1高表达患者突破浆膜层的占比为48.15%,明显低于NR2F1低表达者的65.52%,且随着浸润深度从固有肌层到突破浆膜层,NR2F1低表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R2F1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在性别、年龄、肿块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的NR2F1高表达患者的10年总生存率为26.79%,明显高于NR2F1低表达患者的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的NR2F1表达升高,NR2F1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侵袭,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核受体亚家族2组F成员1 侵袭 预后
下载PDF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19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3
作者 陆丹丹 沈铭红 +1 位作者 陈汝蕾 吕京澴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FH-DUL)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特点,并分析与复发风险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3年4月于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诊治的19例FH-DUL,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FH-DUL)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特点,并分析与复发风险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3年4月于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诊治的19例FH-DUL,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表型,并对其中1例行高通量二代测序(NGS法)检测。结果:19例FH-DUL患者平均年龄(38.6±8.2)岁,其中5例(26.3%)有月经量增多、下腹包块、痛经等临床症状,其余14例(73.7%)为体检发现。11例(57.9%)为多发肌瘤(≥2枚),8例(42.1%)为单发性肌瘤,最大径4~13cm。1例(5.3%)为黏膜下肌瘤,13例(68.4%)为肌壁间肌瘤,5例(26.3%)为浆膜下肌瘤。6例(31.8%)患者的一级亲属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13例(68.4%)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例(31.6%)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19例均具有至少一个典型的FH-DUL形态特征。低倍镜视野下:19例(100%)可见薄壁鹿角状血管,13例(68.4%)明显富于细胞,11例(57.9%)可见灶性的肺泡样水肿间质。高倍镜视野下:11例(57.9%)见奇异形核,12例(63.2%)见胞质内嗜酸性小球沉积,8例(42.1%)见显著的嗜酸性大核仁及核仁周围空晕,核分裂<5个/HPF,未见明显肿瘤性凝固性坏死。19例免疫组化均为SMA、Desmin、h-caldesmon阳性表达,FH表达完全缺失。1例行高通量测序示FH基因胚系突变阴性,可能致病变异为FH基因拷贝数缺失。19例患者随访期内复发3例(15.8%),无死亡。年龄(<35岁)、家族肿瘤史与患者术后复发率呈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FH-DUL具有一定特征的组织学形态,但并不绝对。独特的病理形态联合免疫组化检查有利于FH-DUL的诊断,结合临床特征可以指导进行遗传咨询和正式的突变检测。当患者年龄<35岁、有肿瘤家族史时,需警惕其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延胡索酸水合酶 平滑肌瘤 免疫组织化学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病理诊断的实用策略
4
作者 吕京澴 王晨晨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4-908,共5页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ndometrial stromal tumors,EST)是第二大常见的子宫间质肿瘤,与平滑肌肿瘤相比,其发病率较低,年发病率约为0.30/10万[1]。EST分为4类: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ndometrial stromal nodule,ESN)、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ndometrial stromal tumors,EST)是第二大常见的子宫间质肿瘤,与平滑肌肿瘤相比,其发病率较低,年发病率约为0.30/10万[1]。EST分为4类: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ndometrial stromal nodule,ESN)、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igh-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HGESS)和未分化子宫肉瘤(undifferentiated uterine sarcoma,UUS)。近年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EST的分子遗传学特征逐渐被发现。WHO(2020)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对其分类、分级进行了更新及扩充,在病理诊断中增加了分子遗传学特征。显然,不同类型的间质肿瘤形态相近,传统免疫组化标志物对其诊断作用有限,而分子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足。目前多数病理科尚不具备分子检测的条件,从实用角度考虑,根据临床及病理特征性的表现,再合理应用免疫组化能够对大多数间质肿瘤做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5
作者 蔡红法 吕京澴 +3 位作者 郭鹏达 陈双庆 李志森 童明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311-2314,共4页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认识。方法选取并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病灶单发5例(肝右叶2例,肝左叶3例),肝左...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认识。方法选取并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病灶单发5例(肝右叶2例,肝左叶3例),肝左、右叶同时发生者1例,共计7个病灶。病灶最大径1.2~7.8cm,含脂肪成分3个,出血1个,囊变坏死1个。平扫密度/信号均匀3个,不均匀4个,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6个,不均匀中等强化1个。静脉期快速洗脱3个,表现为“快进快出”;静脉期缓慢洗脱2个,表现为“快进慢出”;静脉期及延迟扫描呈持续强化2个。1个普美显增强MRI在肝胆特异期无对比剂摄取,呈低信号。7个病灶边缘及中心可见增粗血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HMB-45,MelanA,SMA均表达阳性(表达率100%)。结论肝脏PEComa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期及延迟扫描强化减退或持续强化,病灶内及边缘血管增粗。MSCT血管重建技术及普美显增强MRI扫描对乏脂性PEComa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肝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成人睾丸畸胎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6
作者 宋芳 沈铭红 +2 位作者 陈汝蕾 曹丹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85-1387,共3页
目的 探讨成人睾丸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成人睾丸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pan、CD30、PLAP、CD117、D2-40、OCT4、SALL4和IMP3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成人睾丸... 目的 探讨成人睾丸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成人睾丸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pan、CD30、PLAP、CD117、D2-40、OCT4、SALL4和IMP3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成人睾丸畸胎瘤中青春期前型畸胎瘤5例,其中4例周围睾丸组织内未见原位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neoplasia in situ, GCNIS);1例因送检组织内无周围睾丸组织无法评估。青春期后型畸胎瘤4例,周围睾丸组织内均见GCNIS。5例青春期前型畸胎瘤术前AFP和β-HCG水平均正常,4例青春期后型畸胎瘤中3例升高。免疫表型:5例青春期前型畸胎瘤中IMP3均阴性,4例青春期后型畸胎瘤中上皮成分IMP3均阳性;畸胎瘤中上皮成分CKpan阳性,胚胎性癌成分CD30阳性,GCNIS区PLAP、CD117、D2-40、OCT-4和SALL4均阳性。结论 青春期后型和青春期前型成人睾丸畸胎瘤的起源、手术方式、治疗和预后均不同,IMP3在青春期后型睾丸畸胎瘤中高表达,对睾丸畸胎瘤青春期前后型分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畸胎瘤 青春期前型 青春期后型 IMP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甲状腺细针穿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联合p21、Cyclin D1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诊断中的意义
7
作者 王晨晨 张俊 +4 位作者 沈铭红 曹丹 陈汝蕾 张智弘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76-1482,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p21、Cyclin D1免疫组化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细...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p21、Cyclin D1免疫组化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21、Cyclin D1在US-FNAB标本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评估US-FNAB、p21、Cyclin D1及三者联合检测对PTC的诊断价值。结果p21、Cyclin D1在PTC中表达上调,分别为86.36%(57/66)、93.94%(62/66),在良性结节中分别为1.96%(1/52)、5.77%(3/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RAF V600E野生型PTC的p21和Cyclin D1阳性率均为88.89%(8/9)。p21、Cyclin D1表达与PTC肿瘤大小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瘤灶数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无关(P>0.05)。US-FNAB、p21、Cyclin D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5%、98.07%、98.43%和94.44%,均高于US-FNAB独立诊断,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高于BRAF V600E。US-FNAB、p21和Cyclin D1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677),大于US-FNAB(AUC=0.8499)独立诊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4,P=0.021)。三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BRAF V600E(AUC=0.9318)独立检测,US-FNAB与p21(AUC=0.9464)或Cyclin D1(AUC=0.9443)联合诊断,并与US-FNAB联合BRAF V600E(AUC=0.9712)检测接近。结论US-FNAB联合p21、Cyclin D1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提高PTC术前诊断的敏感性,且对于BRAF V600E野生型乳头状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 免疫细胞化学 P21 Cyclin D1
下载PDF
足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钮丽萍 王凤 +1 位作者 张群 吕京澴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124-1126,共3页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soft tissue clear sarcoma,CCS)是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一种软组织恶性肿瘤,发病率非常低,约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1]),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的肌腱和腱膜^([2])。其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与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soft tissue clear sarcoma,CCS)是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一种软组织恶性肿瘤,发病率非常低,约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1]),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的肌腱和腱膜^([2])。其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与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相似^([3]),但具有独特的遗传学特征,即由t(12;22)(q13;q12)染色体易位导致的EWSR1-ATF1基因融合。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恶性程度高,易出现区域淋巴结及肺转移,预后差,早期发现及规范诊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本文报道2例足部CCS病例,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 基因重排 足部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甲状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陆丹丹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03-1505,共3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虽不直接编码蛋白质,但能在细胞各种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多项研究表明,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是甲状腺癌相关的...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虽不直接编码蛋白质,但能在细胞各种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多项研究表明,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是甲状腺癌相关的lncRNA,可以影响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等行为。该文综述了MALAT1的可能作用机制及其与甲状腺癌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结直肠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SATB2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吕京澴 王凤 +3 位作者 樊峰 陈世荣 沈铭红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2(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2,SATB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00例结直肠癌原发灶及80例淋巴结... 目的探讨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2(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2,SATB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00例结直肠癌原发灶及80例淋巴结转移灶中SATB2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原发灶中SATB2高表达率为25.0%(50/200),中等强度表达率为36.0%(72/200),阴性率为39.0%(78/200)。对应淋巴结转移灶中SATB2高表达率为15.0%(12/80),中等强度表达率为28.8%(23/80),阴性率为56.2%(45/80)。SATB2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远处转移无相关性。SATB2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显著低于原发灶(P<0.05),其在转移灶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ATB2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表达明显降低,有望成为新型的结直肠癌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SATB2 淋巴结转移灶
下载PDF
TLE1在单相梭形细胞型及低分化型滑膜肉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京澴 王璇 +4 位作者 王小桐 沈勤 杨万锐 李锐 周晓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观察TLE1蛋白在滑膜肉瘤等恶性梭形细胞肿瘤及低分化肉瘤中的表达,探讨TLE1作为单相梭形细胞型滑膜肉瘤及低分化型滑膜肉瘤标记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LE1、bcl-2和CD99在14例单相梭形细胞型及低分化型滑膜肉瘤、5例... 目的观察TLE1蛋白在滑膜肉瘤等恶性梭形细胞肿瘤及低分化肉瘤中的表达,探讨TLE1作为单相梭形细胞型滑膜肉瘤及低分化型滑膜肉瘤标记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LE1、bcl-2和CD99在14例单相梭形细胞型及低分化型滑膜肉瘤、5例Ewing肉瘤、4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5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2例纤维肉瘤、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8例未分化/未分类肉瘤中的表达。其中7例滑膜肉瘤采用FISH方法检测t(X;18)(p11.2;q11.2)染色体易位。结果 TLE1在滑膜肉瘤中阳性率为92.9%,在Ewing肉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纤维肉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以及未分化/未分类肉瘤中阳性率分别为20%、25%、40%、0%、20%、37.5%。强阳性率在滑膜肉瘤中为92.9%,未分化/未分类肉瘤中为12.5%,其余几类软组织肉瘤中均为0%。结论 TLE1对于单相梭形细胞型滑膜肉瘤及低分化型滑膜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弥漫强阳性表达特征更有意义,有助于滑膜肉瘤与其他梭形细胞肉瘤及低分化肉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E1 单相梭形细胞型滑膜肉瘤 低分化型滑膜肉瘤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24687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京澴 宋芳 +4 位作者 许伟伟 王凤 陈世荣 赵一平 樊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6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4687例进行TCT检查的病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中有相应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的338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4687例TCT样本中,阳性病例680例,有阴道...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4687例进行TCT检查的病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中有相应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的338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4687例TCT样本中,阳性病例680例,有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者338例。其中TCT检查结果为ASC-US者267例,经活检证实为阳性者107例(40.1%),其余ASC-H、LSIL、HSIL分别为20/23(87.0%),38/44(86.4%),4/4(100%)。结论 TCT检查判断为ASC-H,LSIL及HSIL者,与病理活检结果符合率较高,ASC-US阳性的病例与活检符合率稍低,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薄层细胞学 组织病理学 宫颈病变
下载PDF
乳腺乳头腺瘤4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伟伟 陈世荣 +1 位作者 周晓军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乳头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病理科2008年1月~2018年8月诊断的乳腺乳头腺瘤4例,调阅病理切片,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49岁,平均37岁。患... 目的探讨乳腺乳头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病理科2008年1月~2018年8月诊断的乳腺乳头腺瘤4例,调阅病理切片,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49岁,平均37岁。患者表现为乳头出血、溢液、疼痛、肿胀。无明确病因,均为左侧发病,4例患者中3例有肉眼可见的乳头病变,1例为体检发现病变。肿瘤镜下呈边界相对局限的腺体增生,呈乳腺腺病样和(或)乳头状瘤样生长方式,增生的腺体从集合管发出,并推挤集合管,使之囊性扩张,其中2例上皮普通型增生,1例腔内有中央性坏死。乳头腺瘤的腺体有肌上皮包绕,有些腺体周围间质胶原化,使腺体扭曲、挤压、变形,形成假浸润的形态。有3例肿瘤的腺上皮蔓延至乳头皮肤且取代皮肤鳞状上皮,外观似糜烂的乳头,易被误诊为Paget病。该肿瘤免疫组化标记与乳腺腺病相似,ER、PR标记上皮呈斑驳状阳性,增生的腺上皮CK5/6、CK14均阳性,周围肌上皮p63、Calponin、Myosin、SMA阳性。结论乳头腺瘤是较少见的乳腺病变,临床和病理均容易误诊为癌,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偶见发生于婴儿和男性。该肿瘤是良性肿瘤,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完整切除病变,切除不完整者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头腺瘤 乳头导管腺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临床病理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伟伟 樊峰 +3 位作者 曹丹 沈铭红 周晓军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9-961,共3页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基因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LC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基因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LC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6个月和22岁。2例有共同的组织学特点:瘤细胞卵圆形,细胞核呈折叠状、分叶状,核沟明显,核膜薄而光滑。免疫表型:2例肿瘤细胞Langerin、S-100、CD1a、vimentin均阳性,CK7、HMB-45、CKpan、p63、CKpan、p53均阴性。基因检测显示2例均存在BRAF V600E基因突变,而KRAS、NRAS、PIK3CA等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野生型。结论LCH属于罕见的疾病,其特点是肿瘤性的LCH细胞聚集和器官广泛受累,近年来研究发现LCH可存在BRAF V600E基因突变,对诊断困难的病例,可做此基因检测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组织细胞增生症X BRAF基因突变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HE4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凤 吕京澴 +4 位作者 沈铭红 伍理 陈汝蕾 樊峰 杨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68-770,共3页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9例肺癌组织中HE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RT-PCR法检测2对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HE4基因转录情况。结果肺癌组织中HE4的阳性率为41.4%(4...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9例肺癌组织中HE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RT-PCR法检测2对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HE4基因转录情况。结果肺癌组织中HE4的阳性率为41.4%(41/99),而在正常肺组织中为(-)。HE4在肺腺癌中阳性率为57.1%(28/49),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25.8%,8/31),腺鳞癌(37.5%,3/8),小细胞癌(25.0%,1/4)及大细胞癌(14.3%,1/7)(P<0.05)。但其表达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E4可表达于肺癌组织,尤其高表达于肺腺癌组织,有望成为一个新型的肺癌分子靶标。HE4与其他病理因素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4 肺癌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卵巢Brenner肿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芳 沈铭红 +2 位作者 陈汝蕾 周晓军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良性Brenner瘤、1例交界性Brenner瘤、4例恶性Brenner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良性Brenner瘤特征是移行细胞型细胞组成的实性或囊性细胞...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良性Brenner瘤、1例交界性Brenner瘤、4例恶性Brenner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良性Brenner瘤特征是移行细胞型细胞组成的实性或囊性细胞巢,位于纤维瘤样间质内,囊腔内衬移行细胞型细胞、纤毛细胞、黏液细胞、立方细胞或扁平细胞,细胞无异型,细胞核卵圆形,核仁小而明显,部分有明显核沟。1例交界性Brenner瘤与良性Brenner瘤形态相近,但上皮细胞增殖程度超过良性Brenner瘤,细胞巢大小不一,层次增多,细胞轻度异型,但无间质浸润。4例恶性Brenner瘤有明显的间质浸润,并可见良性或交界性Brenner瘤成分。肿瘤细胞明显异型,核大深染,核分裂象易见,其中1例肿瘤累及输卵管和大网膜。免疫表型:14例肿瘤中CK7、p63均呈阳性,GATA-3阳性但部分低分化肿瘤区域失表达,CK20、Pax-8、WT-1均呈阴性,但黏液上皮化生区CK20呈阳性,Ki-67增殖指数恶性浸润区为20%~70%,交界性为3%,良性<3%。结论卵巢Brenner肿瘤属于少见的卵巢上皮源性肿瘤,确诊需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异型程度和有无间质浸润是良恶性Brenner瘤的鉴别关键。诊断恶性Brenner瘤必须有良性或交界性Brenner成分,与卵巢其他肿瘤的鉴别需结合临床病史、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Brenner肿瘤 病理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中鼻窦区EB病毒与CD56^+免疫表型及多形网状细胞增多密切相关
17
作者 邱克 王凤 吕京澴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33期30-33,共4页
EB病毒与鼻T淋巴细胞瘤(nasal T-cell lymphoma,NTL)的关系已经很明确。NTL有2种组织学特征:一种是单一增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另一种是多形网状细胞增多症(polymorphic-reticulosis,PR)。笔者在石蜡包... EB病毒与鼻T淋巴细胞瘤(nasal T-cell lymphoma,NTL)的关系已经很明确。NTL有2种组织学特征:一种是单一增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另一种是多形网状细胞增多症(polymorphic-reticulosis,PR)。笔者在石蜡包埋的36个鼻窦淋巴瘤样本中检测到EB病毒基因组及其A、B两种亚型。年龄2~74岁(平均54岁),男女比例为2.5∶1。免疫表型分别为:B细胞型8例,CD56-T细胞型11例,CD56+T细胞型14例,无标记细胞型3例。11例T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有5例为CD56+,14例多形网状细胞增多症中有5例为CD56+。肿瘤细胞中可以通过原位杂交PCR检测到EB病毒基因组的,4例B细胞型中有1例(25%),10例T细胞型中有5例(50%),13例CD56+有11例(85%),所有的无标记细胞中都可以检测到EBV(100%)。在16例PR中有15例EBV基因阳性(94%)。所有5例CD56-型NHL EBV均阴性。按EBV的亚型来看,16例均为A型,没有B型。这些发现提示,NTL有两种类型:EBV阳性的NTL是CD56+和(或)PR,EBV阴性NTL是CD56-和组织学上为普通型的NHL。目前在本项目的36例病例的结果,结合以往关于日本和马来群岛患者的研究显示A型EBV在亚洲鼻窦淋巴瘤中占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免疫表型 DNA 基因扩增 原位杂交
下载PDF
曲格列酮增强乳腺癌细胞对表阿霉素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静霞 孟卓贤 +1 位作者 吕京澴 孙玉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60-966,共7页
背景与目的: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特异性配体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s,TZD)类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后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探... 背景与目的: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特异性配体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s,TZD)类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后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探讨TZD类药物曲格列酮的使用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阴性乳腺癌细胞对表阿霉素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曲格列酮、表阿霉素单独和联合使用时,对ER阴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S和MDA-MB-231增殖、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不同药物处理下,乳腺癌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在4~24μmol/L浓度范围内,曲格列酮与表阿霉素协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IC50是表阿霉素单独使用时的60%。曲格列酮和表阿霉素单独作用于乳腺癌细胞时并无明显的凋亡发生,而两种药物联合作用时,MDA-MB-435S和MDA-MB-23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48±0.45)%、(10.08±1.89)%。联合使用曲格列酮下调了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了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曲格列酮不仅促进了表阿霉素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而且明显抑制了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从而增强乳腺癌细胞对表阿霉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格列酮 表阿霉素 乳腺癌细胞系 增殖 凋亡 迁移
下载PDF
乳腺结节性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3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晨晨 王凤 +2 位作者 沈铭红 周晓军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9-99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性假血管瘤性间质增生(pseudoangiomatous stromal hyperplasia,PAS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3例PASH组织形态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4、vimentin...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性假血管瘤性间质增生(pseudoangiomatous stromal hyperplasia,PAS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3例PASH组织形态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4、vimentin、Calponin、SMA、ER、PR、CD31、FⅧRAg、ERG、S-100等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肿物为黄白色结节,质地中等,切面见微小裂隙。镜检:结节境界清楚,乳腺间质见致密的、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分隔形成裂隙样假血管腔,裂隙内衬梭形细胞。灶性区域可伸入周围脂肪,但未见明确浸润性生长,该区域中可见多核梭形细胞,未见核异型与核分裂象。梭形细胞可呈旺炽性增生,呈束网状,致裂隙样结构消失,形成罕见的“束状型亚型PASH”。免疫表型:梭形细胞CD34、vimentin均阳性,Calponin、SMA不同程度阳性,ER、PR、CD31、FⅧRAg、ERG、S-100、desmin、CD10、CK7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低,旺炽性增生病例增殖指数增高。Masson染色示乳腺间质胶原呈蓝色,裂隙内衬梭形细胞核呈紫色。3例均接受手术治疗,随访均无复发。结论结节性PASH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特征性的裂隙样假血管腔结构在冷冻病理诊断时易误诊。根据结节性PASH临床特征、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假血管瘤性间质增生 MASSON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癌MCF-7细胞Alu甲基化水平的MSRE-qPCR法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酩 吕京澴 孙玉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51-956,共6页
目的:寻找简单、可靠、经济并适合大批量检测肿瘤组织标本和肿瘤细胞系中Alu甲基化水平的实验方法。方法:用对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联合定量PCR(methylation-sensitive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and quantitative PCR,MS... 目的:寻找简单、可靠、经济并适合大批量检测肿瘤组织标本和肿瘤细胞系中Alu甲基化水平的实验方法。方法:用对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联合定量PCR(methylation-sensitive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and quantitative PCR,MSRE-qPCR)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Alu序列的甲基化水平,并与常用的亚硫酸氢盐修饰结合测序法(bisulfite-sequencing PCR,BSP)进行比较。结果:MSRE-qPCR显示Alu甲基化水平在BstUⅠ酶切位点约为33.7%,在HpaⅡ酶切位点约为56.1%,与BSP法比较,两种方法都显示BstUⅠ位点甲基化水平较低,而HpaⅡ位点甲基化水平较高,趋势一致,并提示MCF-7细胞的Alu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细胞(84.6%或者更高)。结论:MSRE-qPCR法简单、可靠、经济,适合用于大批量检测Alu甲基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F-7 Alu甲基化 MSRE-q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