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衡施肥对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吕军峰 郭天文 +1 位作者 侯慧芝 谭雪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7922-7924,7946,共4页
[目的]研究干旱半干旱农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下,平衡施肥技术对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旨在为该区春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最佳施肥方案。[方法]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指示作物,通过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配合... [目的]研究干旱半干旱农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下,平衡施肥技术对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旨在为该区春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最佳施肥方案。[方法]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指示作物,通过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配合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各处理中,玉米平均产量以OPT+Zn处理最高,达到了12 934.0kg/hm2;适量增施Zn肥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累积均随肥料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有利于养分的协调供应,提高春玉米植株体内的养分含量和吸收量。[结论]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平衡施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收益;K是玉米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生育后期养分的充足供应是玉米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施肥 春玉米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产量 养分吸收规律
下载PDF
西北半干旱区大豆不同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吕军峰 张国宏 +2 位作者 郭天文 张国平 侯慧芝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研究了马铃薯‖大豆、玉米‖大豆以及单作条件下马铃薯、玉米、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和效益。结果表明:间作模式对马铃薯和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影响不明显,大豆有效分枝数较单作分别降低了68.3%和32.1%;2种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LER=1... 研究了马铃薯‖大豆、玉米‖大豆以及单作条件下马铃薯、玉米、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和效益。结果表明:间作模式对马铃薯和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影响不明显,大豆有效分枝数较单作分别降低了68.3%和32.1%;2种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LER=1.56和1.30),间作优势明显;间作模式下公顷纯收益较大豆单作分别增加了13 139.55元和10 282.56元,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考虑投入与产出,马铃薯‖大豆间作效益最高,与3种作物单作纯收益差异极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玉米 大豆 间作 效益
原文传递
农作物粉垄栽培及在旱作农业中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吕军峰 韦本辉 +1 位作者 侯慧芝 张国平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10期43-44,共2页
介绍了新型农耕技术—粉垄耕作技术特征和农作物粉垄栽培增产效应,从缓解干旱,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阐述了粉垄耕作在旱作农业中的作用。
关键词 粉垄栽培 干旱区 意义
下载PDF
塑料大棚山药珠芽快繁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吕军峰 侯慧芝 +1 位作者 张国平 郭天文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2期46-47,共2页
"平凉山药"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山药品种,属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长柱种的变种(Dioscorea opposita Thoch),在当地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平凉山药在生产上一直采用龙头(栽子)繁殖,其繁殖系数小于1,薯块繁... "平凉山药"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山药品种,属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长柱种的变种(Dioscorea opposita Thoch),在当地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平凉山药在生产上一直采用龙头(栽子)繁殖,其繁殖系数小于1,薯块繁殖系数虽然能达到3~5,但成本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快繁技术 塑料大棚 珠芽 繁殖系数 地方特色 栽培历史 薯蓣属
下载PDF
栽培方式对平凉山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吕军峰 周锁奎 +2 位作者 侯慧芝 周广业 李喜娥 《长江蔬菜》 2009年第05X期45-46,共2页
以平凉山药为试材,研究了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山药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平作栽培,套管和打洞栽培产量、成品产量、块茎全长和块茎单质量显著增加。块茎全长与龙头、横径与块茎单质量成显著正相关,块茎单质量与产量,... 以平凉山药为试材,研究了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山药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平作栽培,套管和打洞栽培产量、成品产量、块茎全长和块茎单质量显著增加。块茎全长与龙头、横径与块茎单质量成显著正相关,块茎单质量与产量,成品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打洞栽培是适于平凉山药的一种简单易行、节本增效的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栽培方式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塑料大棚山药珠芽快繁种薯密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吕军峰 侯慧芝 +2 位作者 周锁奎 张国平 郭天文 《长江蔬菜》 2011年第2期50-51,共2页
为了提高平凉山药的繁殖效率,研究了塑料大棚条件下山药珠芽不同栽培密度对当年形成的种薯的茎鲜质量、珠芽质量、种薯横径、单薯质量、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珠芽较露地栽培能提早出苗12d;珠芽栽培密度对山药种薯生... 为了提高平凉山药的繁殖效率,研究了塑料大棚条件下山药珠芽不同栽培密度对当年形成的种薯的茎鲜质量、珠芽质量、种薯横径、单薯质量、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珠芽较露地栽培能提早出苗12d;珠芽栽培密度对山药种薯生育期无明显影响;珠芽栽培密度越大,种薯的单质量下降越明显(r=-0.631**);合理的栽培密度为40~60株/m2,50株/m2时综合效果最佳,繁殖出的种薯合格率(种薯单质量大于100g)较高,符合生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珠芽 快繁 种薯 密度
下载PDF
不同肥料水平对玉米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军峰 郭天文 +1 位作者 杨文玉 王国栋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12期13-15,共3页
在不同肥料水平下研究了玉米杂交种沈单16号的籽粒产量及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氮、磷、钾对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交互效应为正效应,并在OPT处理下达到最佳;其它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对照增... 在不同肥料水平下研究了玉米杂交种沈单16号的籽粒产量及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氮、磷、钾对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交互效应为正效应,并在OPT处理下达到最佳;其它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对照增加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OPT-P/2、OPT+P/2、OPT-K、OPT-N、OPT-P。试验条件下,磷肥对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影响不明显。在大田最佳施肥(OPT)处理下,玉米籽粒产量最高,为12 777.0 kg/hm2,较对照增产31.6%,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在OPT处理的基础上,N和P、P和K、N和K的交互效应均为正效应,都有增产效应,但以OPT处理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水平 玉米 光合生理 产量
下载PDF
萨福克肉羊的特征特性及开发利用途径 被引量:3
8
作者 吕军峰 《甘肃农业科技》 2003年第5期51-52,共2页
介绍了萨福克肉羊品种的特征特性、生产性能及我国对其引进利用现状 ,提出了其开发利用应以杂交肥羔生产为主 。
关键词 萨福克肉羊 特征特性 开发利用 生产性能 引种 杂交肥羔生产 纯种繁育 地方品种改良
下载PDF
鸡甘保罗病的诊治
9
作者 吕军峰 《甘肃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鸡甘侏罗病 症状 诊断 防治措施 传染病
下载PDF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对春小麦耗水、产量和土壤水分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2
10
作者 侯慧芝 吕军峰 +3 位作者 郭天文 张国平 董博 张绪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4392-4404,共13页
目的干旱、降水供需错位和春季低温是制约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生产的主要因子,如何最大限度保蓄自然降水、实现水分的跨季节利用,则是该区春小麦产量稳定提高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大田定位观测的基础上,揭示全膜覆土穴播对西北... 目的干旱、降水供需错位和春季低温是制约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生产的主要因子,如何最大限度保蓄自然降水、实现水分的跨季节利用,则是该区春小麦产量稳定提高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大田定位观测的基础上,揭示全膜覆土穴播对西北黄土高原旱作春小麦季节性耗水特征、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休闲期土壤水分补给的影响,并评判其年际土壤水分平衡效应。方法试验于2011—2013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进行(104°36′E,35°35′N),以春小麦陇春27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地膜覆盖穴播(F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测定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生物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计算休闲效率、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收获指数等指标。结果 2011和2012年3个处理的春小麦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2013年FMS耗水量显著高于CK。FMS和FM可增加春小麦苗期到孕穗期耗水,且此阶段的耗水量在干旱年份分别较CK增加27.2%和9.6%,在丰水年份分别较CK增加52.2%和44.6%。虽然FMS和FM在各生育期的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FMS在丰水年(2012年和2013年)的耗水量较FM有增加趋势,且这一效果在2013年尤为明显。FMS和FM在休闲期可补充0—80 cm土层土壤水分25.4和18.3 mm,比CK分别低2.2和9.3 mm;补充8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78.0和71.0 mm,比CK分别高30.0和23.1 mm;与2011年播前相比,种植3年春小麦后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FMS增加了23.8 mm、FM增加了22.5 mm、CK增加了12.4 mm。FMS的休闲效率为30.5%—52.6%,比CK高12.8%—109.5%,比FM高4.5%—40.9%。FMS的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均显著高于CK(P<0.05);收获指数为0.4—0.5,比CK高32.5%。FMS的产量为1 750—3 18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5.5—11.5 kg·hm-2·mm-1,分别比CK增加40%—220%、27%—239%,而且干旱年份的增加幅度更高。在干旱的2011年,FMS处理的产量较FM增加26.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8.2%;在丰水的2013年,FMS处理的产量较FM增加20.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8%,两年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表明FMS较FM具有更明显的丰水年份增产、干旱年份适应干旱胁迫的潜力,能够实现该区春小麦生产稳产高产的目标。结论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FMS种植模式有效提高了春小麦播前和生长前期的土壤贮水量,并使春小麦苗期—孕穗期的作物耗水量显著升高,增加春小麦穗粒数,扩大籽粒产量库容和促进灌浆,显著提高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在休闲期完全补充春小麦生育期消耗的0—200 cm土壤水分,保持春小麦田的土壤水分年际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全膜覆土穴播 春小麦 季节性耗水 产量 水分平衡
下载PDF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环境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2
11
作者 侯慧芝 吕军峰 +3 位作者 郭天文 张国平 张平良 张绪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503-5513,共11页
全膜覆土穴播是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大面积应用于密植作物栽培的关键增产技术,可显著提高降水利用率和作物生产力,但目前对其增产机制和环境效应缺乏系统研究分析。在2011—2013年以春小麦陇春27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地膜... 全膜覆土穴播是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大面积应用于密植作物栽培的关键增产技术,可显著提高降水利用率和作物生产力,但目前对其增产机制和环境效应缺乏系统研究分析。在2011—2013年以春小麦陇春27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地膜覆盖穴播(F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研究半干旱旱作区全膜覆土穴播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苗期FMS在0—25 cm土层的平均地温比CK提高1.4—3.5℃,但孕穗到灌浆期正午地表地温比FM和CK分别降低5.3—6.4℃和3.1—4.3℃。FMS和FM使小麦拔节前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33.1和29.3 mm,且可促进小麦对深层水分(100—200 cm)的利用,FMS成熟期10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比播前下降44.4—69.6 mm,较CK高8.4—145.5%,但FMS在休闲期补充土壤水分77—127 mm,分别较FM和CK增加4.5%—40.9%和12.8%—109.5%;FMS的休闲效率为30.5%—52.6%,比CK高12.8%—109.5%,比FM高4.5%—40.9%。基于对土壤水热环境和作物耗水的影响,FMS的产量达1750—318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5.5—11.5 kg hm-2mm-1,分别比CK增加40%—220%和27%—239%,而且干旱年份的增加幅度更高。因此,FMS改善了小麦生长前期的土壤水热条件,调节作物不同生育期的耗水强度,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并提高降水休闲效率,使小麦生育期耗散的土壤水分在休闲期得到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全膜覆土穴播 小麦 土壤水热效应 产量 休闲效率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土壤水分及产量效应 被引量:55
12
作者 侯慧芝 吕军峰 +2 位作者 张绪成 杨如萍 郭天文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5,共5页
提高作物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是干旱半干旱区提高粮食产量、增强农田系统抵御干旱胁迫的主要途径之一。试验研究了在大田条件下陇中半干旱区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对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 提高作物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是干旱半干旱区提高粮食产量、增强农田系统抵御干旱胁迫的主要途径之一。试验研究了在大田条件下陇中半干旱区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对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产量可达3518.61kg/hm2,比裸地提高29.13%,比传统地膜覆盖处理提高24.63%;水分利用效率为12.59kg/hm2.mm,比裸地提高19.90%,比传统地膜覆盖处理提高18.76%。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在小麦生育前期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中后期可以将深层土壤(40~120cm)水分提到上层供小麦生长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全膜覆土穴播 小麦 土壤含水量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耕作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9
13
作者 杨如萍 郭贤仕 +2 位作者 吕军峰 侯慧芝 郭天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256,共5页
通过多年定位试验,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对坡耕地土壤团聚数量、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免耕覆盖处理和免耕处理可明显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含量,免耕覆盖处理有着相对更高的团聚体稳定... 通过多年定位试验,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对坡耕地土壤团聚数量、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免耕覆盖处理和免耕处理可明显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含量,免耕覆盖处理有着相对更高的团聚体稳定性,并且更易形成>5mm水稳性团聚体;不同种植方式下,处理对大团聚体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在同一耕作方式下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变化趋势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大团聚体含量为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容重对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亦有影响,团聚体破坏率只对水稳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种植方式 土壤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MWD)
下载PDF
全膜覆土栽培对作物的水温效应 被引量:27
14
作者 侯慧芝 吕军峰 +3 位作者 郭天文 张平良 张国平 董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1-1117,共7页
为揭示全膜覆土栽培对作物的增产机理,在大田条件下分析了全膜覆土、传统地膜覆盖及露地栽培春小麦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灌浆速率,以及两茬春小麦和一茬马铃薯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全膜... 为揭示全膜覆土栽培对作物的增产机理,在大田条件下分析了全膜覆土、传统地膜覆盖及露地栽培春小麦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灌浆速率,以及两茬春小麦和一茬马铃薯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全膜覆土显著提高了春小麦生长前期耕层地温,降低了生长后期地表温度,同时起到保水和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分的作用。全膜覆土春小麦的籽粒灌浆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和灌浆持续时间均比露地和地膜覆盖小麦分别推后3和6 d,平均灌浆速率分别提高0.65%和6.15%。全膜覆土栽培技术可连续提高三茬作物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使其总纯收益比露地和地膜覆盖处理分别增加26.07%和10.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全膜覆土 地温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平衡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3
15
作者 赖丽芳 吕军峰 +2 位作者 郭天文 杨文玉 胡志桥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2,共3页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平衡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养分后,研究高寒阴湿区玉米的养分限制因子氮、磷、钾的平衡施用对玉米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养分后,氮、磷、钾是限制玉米产量提高的...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平衡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养分后,研究高寒阴湿区玉米的养分限制因子氮、磷、钾的平衡施用对玉米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养分后,氮、磷、钾是限制玉米产量提高的养分限制因子,养分限制顺序为P>K>N;平衡施肥提高了玉米产量,促进了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了氮、磷、钾的养分利用率,平衡施肥的最佳处理为OPT;平衡氮、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后,施磷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产量随着磷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宜的磷用量在增加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了氮、磷、钾的养分利用率与磷肥的投资效益,最佳磷肥用量为15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平衡施肥 产量 养分利用率
下载PDF
连作对马铃薯土壤微生物区系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16
作者 谭雪莲 郭晓冬 +4 位作者 马明生 刘高远 张平良 吕军峰 郭天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22-1325,1321,共5页
以马铃薯连作1、3和5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呈下降趋势,真菌呈上升趋势,轮作与连作1、3和5年间的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与轮... 以马铃薯连作1、3和5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呈下降趋势,真菌呈上升趋势,轮作与连作1、3和5年间的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与轮作相比,连作1年、3年和5年的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分别下降了21.4%、42.9%和50.0%,固氮菌分别下降了13.0%、39.1%和60.9%,氨化细菌分别下降了2.6%、17.1%和17.1%。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马铃薯产量下降幅度逐年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 微生物区系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穴播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2
17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1 位作者 侯慧芝 吕军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137,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穴播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穴播种植方式中,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有利于小麦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了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实施N、P、K平衡施肥后干物质积累...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穴播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穴播种植方式中,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有利于小麦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了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实施N、P、K平衡施肥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效果明显;该种植方式下各施肥处理比全膜小垄沟覆土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和露地穴播小麦产量分别增加3.7%~6.7%、9.4%~10.3%、30.7%~35.4%;该种植方式下,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180 kg/hm2、120 kg/hm2、90 kg/hm2时(Z0F1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达到4 034 kg/hm2;该方式的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露地穴播,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前者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比后者显著提高33.7%~48.3%。表明春小麦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全膜覆土穴播 平衡施肥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膜色对旱地土壤水热效应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国平 程万莉 +3 位作者 吕军峰 候慧芝 郭天文 王磊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71,共6页
选用不同颜色地膜,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全膜覆盖垄上侧播栽培方式,研究了不同覆膜颜色对旱地土壤水热效应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变化受覆膜、降雨量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膜色对土壤温度影响较大。绿膜增产效果最显著,较... 选用不同颜色地膜,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全膜覆盖垄上侧播栽培方式,研究了不同覆膜颜色对旱地土壤水热效应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变化受覆膜、降雨量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膜色对土壤温度影响较大。绿膜增产效果最显著,较白膜和黑膜分别增加了7.2%和3.5%。为了增加土壤保温保墒能力,提高马铃薯产量,推荐陇中旱作马铃薯生产中采用绿色全膜垄作侧播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颜色 马铃薯 产量 旱地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全膜双垄沟留膜复种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2 位作者 吕军峰 张绪成 郭贤仕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97,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全膜双垄沟留膜免耕复种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氮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膜双垄沟留膜免耕复种栽培模式下,秸秆覆盖有利于促进马铃薯生长和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且马铃薯产量及水分...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全膜双垄沟留膜免耕复种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氮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膜双垄沟留膜免耕复种栽培模式下,秸秆覆盖有利于促进马铃薯生长和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且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前茬施N量的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N肥的后效增产作用非常明显;秸秆覆盖条件下,相同施肥处理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N肥农学效率分别比无秸秆覆盖提高25.5%~59.5%、30.8%~67.3%、8.8%~155.6%,前茬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300、120、60kg/hm2时(F1N5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可达16 737kg/h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马铃薯在全膜双垄沟留膜复种模式下,秸秆覆盖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氮肥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 秸秆覆盖 马铃薯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2 位作者 侯慧芝 吕军峰 谭雪莲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101,共3页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高产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在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下,N、P、K平衡施肥和增施P肥有利于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小麦全株干物质量随生育期的增长而增长;N、P2O5和K2O的施用量分别为180kg/hm2、18...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高产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在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下,N、P、K平衡施肥和增施P肥有利于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小麦全株干物质量随生育期的增长而增长;N、P2O5和K2O的施用量分别为180kg/hm2、180kg/hm2、90kg/hm2时,小麦产量和纯收益最高,分别达到了4 631kg/hm2和8 454元/h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N、K肥相同施用水平下,随着施P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现增加趋势,表明小麦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应配套实施N、P、K平衡施肥,以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全膜覆土穴播 干物质积累 施肥技术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