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冠华运用小柴胡汤合方临床验案举隅
1
作者 李美娟 吕冠华 范颖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12期9-13,共5页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证的基础方,原书中即有许多合方相用,经方与经方相合,是仲景组方的独特之处。吕冠华教授善于抓住核心病机,谨遵方证相应,运用小柴胡汤合方进行病证结合治疗,获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小柴胡汤 合方 验案
下载PDF
吕冠华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经验撷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子嘉 吕冠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12期2260-2263,共4页
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治疗"痞"证代表方,全方辛开苦降、寒热平调、善复脾胃气机升降之功,吕师认为功能性胃肠病以脾胃气机升降紊乱为核心致病之本,痰、湿、寒、热、瘀等邪为兼夹致病之标,引胃肠受其所累,遣半夏泻心汤畅中... 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治疗"痞"证代表方,全方辛开苦降、寒热平调、善复脾胃气机升降之功,吕师认为功能性胃肠病以脾胃气机升降紊乱为核心致病之本,痰、湿、寒、热、瘀等邪为兼夹致病之标,引胃肠受其所累,遣半夏泻心汤畅中焦脾胃气机,运用得当,则功能性胃肠病之症可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功能性胃肠病 经验 吕冠华
下载PDF
吕冠华应用仲景方治疗便秘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佳慧 吕冠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1期95-96,共2页
便秘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极易复发。分析总结吕冠华应用仲景方治疗便秘的临床验案,在辨证论治、同病异治的指导思想下,体会经方治病的精髓,扩大经方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便秘 温阳通便 滋阴通便 表里双解 泻下通便 行气导滞
原文传递
吕冠华运用仲景经方治疗呕吐验案6则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晨 吕冠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8期1461-1463,共3页
呕吐症的发病机制变化多端,风寒直中太阴脾土,阳虚水饮逆而上冲,肝寒壅塞格之于阳,中焦痞塞升降失调,胃热未清阴津亏伤,少阳经腑枢机不利,皆能发生呕吐。它们彼此之间可相互转换,互为影响。
关键词 呕吐 经方 验案
下载PDF
基于仲景“肝病实脾”理论探析现代临床肝病治法
5
作者 宋雪 吕冠华 范颖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194-198,共5页
肝硬化、脂肪肝、肝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等是全球常见肝病,随着患病率逐渐上升,中西医治疗肝病的研究成为热点。从中医学理论出发,以“肝脾相关”为切入点,探讨肝脾之间阴阳五行亢盛、经络交汇、气机运行、消化吸收等交互作用,探讨... 肝硬化、脂肪肝、肝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等是全球常见肝病,随着患病率逐渐上升,中西医治疗肝病的研究成为热点。从中医学理论出发,以“肝脾相关”为切入点,探讨肝脾之间阴阳五行亢盛、经络交汇、气机运行、消化吸收等交互作用,探讨“肝脾相关”理论的科学内涵,为治疗现代肝病提供助力。通过对肝病专家治疗肝硬化、脂肪肝、慢乙肝,肝硬化腹水、肝癌等的临床用药进行分析,探索现代临床肝病证治规律,发掘“肝病实脾”的临床意义,为今后中医药在肝脏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实脾 肝硬化 脂肪肝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癌
原文传递
从厥阴病机论乌梅丸现代临床证治思路
6
作者 宋雪 吕冠华 范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从厥阴病寒热错杂,阴阳失和的病机入手,探析乌梅丸收敛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范围。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及古今医家经验,总结出乌梅丸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胃食管反流病、慢性顽固性腹泻、慢性胆囊炎、顽固性失眠和溃疡性结... 从厥阴病寒热错杂,阴阳失和的病机入手,探析乌梅丸收敛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范围。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及古今医家经验,总结出乌梅丸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胃食管反流病、慢性顽固性腹泻、慢性胆囊炎、顽固性失眠和溃疡性结肠炎上所取得的显著疗效,为经方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 乌梅丸 糖尿病性胃轻瘫 慢性顽固性腹泻 胃食管反流病 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胆囊炎 顽固性失眠
下载PDF
旋覆代赭汤现代临床应用概述
7
作者 翟冬妍 吕冠华 范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82-386,共5页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胃虚气逆痰阻之“心下痞”的代表方。现代临床扩大了旋覆代赭汤的应用范围,旋覆代赭汤不仅应用于消化系统,在其他系统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文章对近年来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胃虚气逆痰阻之“心下痞”的代表方。现代临床扩大了旋覆代赭汤的应用范围,旋覆代赭汤不仅应用于消化系统,在其他系统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文章对近年来旋覆代赭汤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旨在拓宽旋覆代赭汤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覆代赭汤 胃虚气逆 临床应用 概述 异病同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杰 吕冠华 范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期179-183,共5页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用来治疗“心下痞”的名方。此方被后世医家广泛应用,治疗各种寒热错杂,阴阳失调,气机不畅,虚实夹杂的疾病。半夏泻心汤7味药配伍使用,使全方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平调、攻补兼施、调和阴阳的作用。半夏泻心...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用来治疗“心下痞”的名方。此方被后世医家广泛应用,治疗各种寒热错杂,阴阳失调,气机不畅,虚实夹杂的疾病。半夏泻心汤7味药配伍使用,使全方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平调、攻补兼施、调和阴阳的作用。半夏泻心汤在现代临床的应用上也很广泛,尤其在消化系统中的应用最为多见,该研究是对近年来关于此方的作用机制研究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发现其在消化系统中,具有保护胃黏膜,调节胃肠动力,抗幽门螺旋杆菌,调节肠道菌群,保肝降酶,调节胆碱能神经的作用。对于胃肠方面的疾病,无论是功能性胃肠病,还是器质性的胃肠病都有很好的功效;在内分泌系统疾病中,起到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用于治疗糖尿病所引起的问题;在免疫系统疾病中可以调节免疫力,影响癌细胞,从而改善体质,延长生命;在呼吸系统中有止咳的作用;在神经系统中可以调节睡眠,调节神经递质。通过对作用机制的研究,使该方在临床中有了更多的理论支持,扩大了其在多种疾病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中药溃结方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EGFR、MUC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吕冠华 包永欣 +5 位作者 孙希良 曹玺 朱成慧 王丽丹 贾金玲 都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28-2130,共3页
目的:观察溃结方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活动指数、内镜指数及肠黏膜EGFR、MUC2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溃结方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患者21例,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检查电子肠镜钳取肠黏膜,同时以10例健康体检者肠黏膜为对照... 目的:观察溃结方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活动指数、内镜指数及肠黏膜EGFR、MUC2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溃结方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患者21例,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检查电子肠镜钳取肠黏膜,同时以10例健康体检者肠黏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活动指数及肠黏膜内镜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EGFR、MUC2表达。结果: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过中药治疗后,临床活动指数与内镜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EGFR表达水平治疗前后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P<0.01),其中治疗后表达水平比治疗前上升更明显(P<0.05)。MUC2表达水平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中药溃结方能明显降低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活动指数及内镜指数,增加肠黏膜组织EGFR、MUC2的表达,促进黏膜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结方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活动指数 内镜指数 EGFR MUC2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促炎抗炎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大承气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吕冠华 王长洪 +3 位作者 王立新 陆宇平 高文艳 杨卓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促炎抗炎细胞因子TNF-α、IL-1、IL-10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及大黄复方的调节作用,探讨大承气汤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建立大鼠SAP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促炎抗炎细胞因子TNF-α、IL-1、IL-10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及大黄复方的调节作用,探讨大承气汤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建立大鼠SAP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和大承气汤治疗组,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淀粉酶、TNF-α、IL-1、IL-10水平。结果:SAP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淀粉酶、TNF-α、IL-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IL-10水平降低(P<0.01),TNF-α/IL-10比值降低;大承气汤治疗组与SAP比较,血清淀粉酶、TNF-α、IL-1水平明显降低(P<0.01),IL-10水平不同程度上升(P<0.05,P<0.01),TNF-α/IL-10比值回复接近假手术组水平。结论:大承气汤治疗SAP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IL-1、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并一定程度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重建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进而减轻组织损伤,阻止SAP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10 大承气汤
原文传递
健脾法为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食物不耐受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吕冠华 王长洪 +4 位作者 高文艳 多娜 高全勇 张旭 贾金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2期2620-2622,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法为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食物不耐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IBS-D食物不耐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为主辨证治疗中药,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50mg,每日3次,治疗4... 目的:观察健脾法为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食物不耐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IBS-D食物不耐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为主辨证治疗中药,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50mg,每日3次,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的总有效率(P<0.01);各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大便次数、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性状及排便急迫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其中腹痛或腹部不适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法为主治疗IBS-D食物不耐受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显著改善患者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急迫感及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食物不耐受 健脾法 疗效
原文传递
大黄及其复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促炎抗炎细胞因子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吕冠华 王长洪 +3 位作者 王立新 陆宇平 高文艳 杨卓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9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促炎抗炎细胞因子TNF-α、IL-1、IL-10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和大黄及其复方的调节作用,探讨大黄及其复方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建立大鼠SAP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促炎抗炎细胞因子TNF-α、IL-1、IL-10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和大黄及其复方的调节作用,探讨大黄及其复方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建立大鼠SAP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大黄治疗组、小承气汤治疗组和大承气汤治疗组,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淀粉酶、TNF-α、IL-1、IL-10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血清淀粉酶、TNF-α、IL-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IL-10水平降低(P<0.01),TNF-α/IL-10比值降低;大黄及复方治疗组与SAP组比较,血清淀粉酶、TNF-α、IL-1水平明显降低(P<0.01),IL-10水平不同程度上升(P<0.05,P<0.01),TNF-α/IL-10比值恢复接近假手术组水平。结论:大黄及复方治疗SAP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L-1、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并一定程度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重建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中医药疗法 大黄/治疗应用 中药(复方)/治疗应用 大鼠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脾胃湿热的关系探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吕冠华 劳绍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6-17,共2页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中医脾胃湿热发病和Hp感染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相关性 ,甚至有人将Hp归属于中医的六淫之一的“湿热”邪气 ,两者在病情发展、临床症状和局部组织病理变化上表现极为相似 ,在临床上对脾胃湿热进行辨证施治结合抑制或根除H...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中医脾胃湿热发病和Hp感染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相关性 ,甚至有人将Hp归属于中医的六淫之一的“湿热”邪气 ,两者在病情发展、临床症状和局部组织病理变化上表现极为相似 ,在临床上对脾胃湿热进行辨证施治结合抑制或根除Hp的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 幽门螺杆菌感染 辨证施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炎性细胞因子及血γδ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冠华 王长洪 +3 位作者 王立新 陆宇平 高文艳 杨卓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8期1622-1624,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和外周血γδT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大黄的调节作用,探讨大黄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建立大鼠SAP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和大黄治...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和外周血γδT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大黄的调节作用,探讨大黄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建立大鼠SAP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和大黄治疗组,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及外周血CD3、γδT细胞百分率。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淀粉酶、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IL-10水平及CD3、γδT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TNF-α/IL-10比值降低;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淀粉酶、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IL-10水平不同程度上升(P<0.05,P<0.01),TNF-α/IL-10比值回复接近假手术组水平。CD3百分率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γδT细胞百分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大黄治疗SAP的作用机制可能为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重建促炎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进而减轻SAP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大黄 细胞因子 ΓΔT细胞
原文传递
清下活血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小肠黏膜IL-6mRNA、IL-10mRNA及MUC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吕冠华 赵书奇 +2 位作者 包永欣 武春苗 张晓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34期3763-3767,共5页
目的观察清下活血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小肠黏膜中IL-6mRNA、IL-10mRNA及黏蛋白MUC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清下活血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24只... 目的观察清下活血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小肠黏膜中IL-6mRNA、IL-10mRNA及黏蛋白MUC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清下活血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24只。模型组和中药组大鼠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方法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建模后2 h中药组给予清下活血方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每12 h 1次,灌胃3次。分别于灌胃后24,48,72 h取血检测3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观察小肠黏膜病理改变,检测小肠黏膜组织中IL-6mRNA、IL-10mRNA和MUC2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中药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水平和小肠黏膜组织中IL-6mRNA、IL-10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 05);中药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水平和小肠黏膜组织中IL-6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 05),而IL-10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 05);中药组各时间点小肠黏膜损伤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 05);模型组各时间点小肠黏膜组织中MUC2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 05),而中药组各时间点MUC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 05)。结论清下活血方通过重建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增加MUC2分泌量,减轻肠道组织损伤而起到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清下活血方 IL-6MRNA IL-10mRNA MUC2
下载PDF
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对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及胃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冠华 包永欣 +1 位作者 赵金婷 李海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3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对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及胃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冰醋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尼替丁组(西药组)、健脾中药组(中药A组)、清热中药组(中药B组)、化瘀中药组(中药C组)和健脾清热... 目的:探讨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对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及胃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冰醋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尼替丁组(西药组)、健脾中药组(中药A组)、清热中药组(中药B组)、化瘀中药组(中药C组)和健脾清热化瘀中药组(中药D组),设立正常对照组(空白组)。在光镜下观察大鼠溃疡指数、再生黏膜厚度、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及炎症细胞密度,应用ELLISA法检测血清及胃黏膜EGF及TNF-α含量。结果: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及其合方都能使再生黏膜厚度增加,溃疡指数、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及炎症细胞密度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合方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模型组胃黏膜TNF-α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血清TNF-α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P<0.05),健脾清热化瘀中药治疗组胃黏膜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血清及胃黏膜EGF含量较模型组及空白组升高(P<0.05或P<0.01)。结论:健脾清热化瘀中药能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胃溃疡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和功能成熟度,从而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清热化瘀药 胃溃疡 炎症反应 溃疡愈合质量
原文传递
王长洪教授应用通降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冠华 高文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43-1644,共2页
王长洪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脾胃的气机升降失常关系密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通降"为基本大法,根据病机分别采用和降、清降、温降、润降、辛开苦降等治疗方法,以调畅气机,恢复脾胃的纳运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通降法 经验
原文传递
从病机演变分阶段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路与方法
18
作者 孙学义 吕冠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8期69-72,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是癌前状态中最常见的阶段。脾虚夹滞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核心病机,随着病程的进展,其发病机制会在核心病机基础上根据脾胃生理病理特征发生演变,衍生出新的病机因素,多种病机因素相互交结,...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是癌前状态中最常见的阶段。脾虚夹滞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核心病机,随着病程的进展,其发病机制会在核心病机基础上根据脾胃生理病理特征发生演变,衍生出新的病机因素,多种病机因素相互交结,导致该病迁延不愈,日久或会导致胃黏膜癌变。故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核心病机出发,围绕病机演变规律,并结合内镜下不同病理表现,论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的演变过程与病邪兼夹,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核心病机 病机演变 分阶段治疗
原文传递
从脾肾论治习惯性便秘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吕冠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57-59,共3页
习惯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与年老体弱、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和错误的保健方法有关,严重者可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该文从脾肾论治习惯性便秘,强调恢复脾肾运化功能的重要性。脾失健运,大肠传导失司,津液不能布散,从而导致排便... 习惯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与年老体弱、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和错误的保健方法有关,严重者可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该文从脾肾论治习惯性便秘,强调恢复脾肾运化功能的重要性。脾失健运,大肠传导失司,津液不能布散,从而导致排便无力或不畅,大便干结。日久及肾,肾虚则气化失司,大便或干或溏,排便不畅。故治疗习惯性便秘要以调理脾肾为基本治法,并根据不同兼夹病理因素,配伍理气、滋阴、活血、清热药物,标本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性便秘 脾肾 基本病机 思路
原文传递
王长洪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经验及用药特色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冠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58-1459,共2页
论述了王长洪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经验。王教授立足复法辨治顽固性失眠症,临证喜用药对随症加减,使药效相互协同配合,主次兼顾,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顽固性失眠 药对 经验 王长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