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粒重基因TaGW2-6A等位变异的高通量分子检测 被引量:3
1
作者 寇程 李学军 +5 位作者 高欣 吕千 杜登峰 程显 李扬 李立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67-1475,共9页
为了开发出一种高通量的TaGW2-6A基因等位变异分子检测技术,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HRM)检测了316份小麦材料的TaGW2-6A基因编码区T碱基插入等位变异以及启动子区Hap-6A-A(-593A和-739G)... 为了开发出一种高通量的TaGW2-6A基因等位变异分子检测技术,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HRM)检测了316份小麦材料的TaGW2-6A基因编码区T碱基插入等位变异以及启动子区Hap-6A-A(-593A和-739G)和Hap-6A-G(-593G和-739A)等位变异,同时利用桑格测序和Hap-6A-P1/P2分子标记验证HRM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HRM技术能够准确、高效的检测TaGW2-6A基因的等位变异。在316份材料中,检测到61份T碱基插入等位变异材料(命名为TT基因型)和255份无T碱基插入的等位变异材料(命名为tt基因型);其中,189份为Hap-6A-A单倍型材料,127份为Hap-6A-G单倍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GW2-6A基因 等位变异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
下载PDF
小麦TaHTAS-5A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燕 赵毅 +3 位作者 吕千 张丽 李立群 李学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37-1145,共9页
非生物胁迫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不良影响,克隆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基因,并对其结构及表达特性进行分析,可以为进一步探索小麦的抗逆机制和抗逆育种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技术从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中克隆了水稻E3泛素连接酶基因Os... 非生物胁迫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不良影响,克隆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基因,并对其结构及表达特性进行分析,可以为进一步探索小麦的抗逆机制和抗逆育种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技术从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中克隆了水稻E3泛素连接酶基因OsHTAS的同源基因TaHTAS-5A(GeneBank登录号:MF967573),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基因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利用qRT-PCR技术对该基因在小麦不同组织及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同时,对该基因的表达产物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小麦TaHTAS-5A基因含有220bp的5′UTR、1 242bp的ORF以及126bp的3′UTR,共编码413个氨基酸;基因组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3 819bp,共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缺体-四体定位表明该基因位于小麦5A染色体上;蛋白结构分析显示,TaHTAS-5A蛋白的N端包含四个跨膜结构域,C端包含一个E3泛素连接酶特有的RING finger保守结构域,具有植物E3泛素连接酶的结构特征;qRT-PCR结果显示,TaHTAS-5A对高温、低温和ABA都有响应,对干旱和盐响应不敏感;TaHTAS-5A在小麦的根、茎、叶和幼穗等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有差异,在叶和穗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根部和茎部;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aHTAS-5A位于细胞膜上。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小麦TaHTAS-5A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小麦非生物胁迫抗性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HTAS-5A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小麦粒重基因TaGW2-6A编码区等位变异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扬 李立群 +6 位作者 高欣 杨璐 寇程 吕千 刘天红 杜登峰 李学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209-4218,共10页
[目的]小麦籽粒大小及其在水、旱两种生态环境下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研究小麦粒重与抗旱性的关系对品种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探究粒重相关基因不同等位变异的抗旱性,进而确定抗旱高产的优异等位变异基因型,为利用该基因型进... [目的]小麦籽粒大小及其在水、旱两种生态环境下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研究小麦粒重与抗旱性的关系对品种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探究粒重相关基因不同等位变异的抗旱性,进而确定抗旱高产的优异等位变异基因型,为利用该基因型进行小麦抗旱高产品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粒重基因Ta GW2-6A编码区不同等位变异的中国春和兰考大粒(977 bp多一个"T"碱基插入)为亲本构建的含有325个株系的RIL群体为研究材料,依据序列"T"碱基插入设计引物,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HRM)鉴定RIL群体中Ta GW2-6A编码区不同等位变异基因型,并对其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在水、旱两种生态环境下,测定小麦开花期、灌浆中期和乳熟期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茎秆可溶性糖含量、抗旱指数等与抗旱紧密相关的指标,考察粒长、粒宽、千粒重等粒重相关性状,并研究这些抗旱相关指标及粒重相关性状与小麦粒重基因Ta GW2-6A编码区不同等位变异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可以准确地将小麦RIL群体按Ta GW2-6A编码区不同等位变异分为兰考大粒基因型(TT)、中国春基因型(tt)以及杂合基因型(Tt),且PCR产物测序结果显示高分辨率熔解曲线的差异是由"T"碱基插入引起的。水、旱两种生态环境下,RIL群体中TT、Tt基因型材料与tt基因型材料相比,粒长、粒宽、千粒重等粒重相关性状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茎秆可溶性糖相关性状、抗旱指数等抗旱相关指标的差异普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旱胁迫下,小麦RIL群体不同基因型材料的粒长、粒宽、千粒重等粒重相关性状、叶绿素荧光参数除初始荧光Fo外均有所降低,而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则有所增加。但TT、Tt基因型材料的粒长、粒宽、千粒重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下降幅度普遍比tt基因型材料小,而茎秆可溶性糖的增加幅度比tt基因型材料大。旱胁迫下,tt基因型的茎秆可溶性糖积累效率(accumulation efficiency of stem soluble sugar content,AESSC)和转运效率(remobilization efficiency of stem soluble sugar content,RESSC)有所降低,而TT、Tt基因型的茎秆可溶性糖积累效率和转运效率则有所提高。[结论]小麦粒重基因Ta GW2-6A编码区"T"碱基插入等位变异是大粒的优异等位变异,与此同时,该等位变异也是抗旱的优异等位变异,且抗旱能力与晋麦47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RIL群体 TaGW2-6A等位变异 粒重基因 抗旱性
下载PDF
小麦HMW-GS近等基因系不同出粉点面筋二级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余静 李扬 +3 位作者 刘天红 吕千 李学军 高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33-1440,共8页
为给不同出粉点小麦专用粉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技术比较研究了小麦品种西农1330及其Glu-B1位点不同HMW-GS近等基因系(NIL)不同出粉点面筋的二级结构、空间微观结构的差异。面筋蛋白二级结构... 为给不同出粉点小麦专用粉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技术比较研究了小麦品种西农1330及其Glu-B1位点不同HMW-GS近等基因系(NIL)不同出粉点面筋的二级结构、空间微观结构的差异。面筋蛋白二级结构分析表明,西农1330及其NIL皮磨粉面筋α-螺旋结构和β-转角结构的含量均低于心磨粉,而β-折叠结构的含量均高于心磨粉;同一出粉点面筋蛋白比较发现,含7+8亚基的西农1330NIL的皮磨粉面筋α-螺旋结构和β-转角结构的含量均低于西农1330(含7+9亚基),而β-折叠结构含量高于西农1330,心磨粉面筋二级结构含量则相反。面筋蛋白疏水特性分析表明,小麦皮磨粉面筋蛋白疏水程度均高于心磨粉;同一出粉点小麦面筋蛋白疏水特性分析表明,西农1330NIL的皮磨粉面筋疏水程度较西农1330高,而心磨粉面筋疏水程度较西农1330低。面筋中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分析发现,小麦皮磨粉面筋中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均高于心磨粉;同一出粉点比较,西农1330NIL的心、皮磨粉面筋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均高于西农1330。面筋空间微观结构比较发现,小麦皮磨粉面筋蛋白空间结构均匀,心磨粉面筋蛋白空间结构呈纤维状;同一出粉点西农1330及其NIL的面筋空间微观结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HMW-GS近等基因系 出粉点 面筋结构
下载PDF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快原子轰击质谱研究
5
作者 彭嘉柔 严琳 +4 位作者 张海鹰 吕千 赵明 彭师奇 蔡孟琛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5期373-376,共4页
观察了16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类似物的快原子轰击质谱行为。经保护及脱保护多肽肽键及侧链保护基各种可能的裂解方式,指定了与谱图中各峰对应的碎片离子,证实了各肽分子的氨基酸序列。依据取得的实验数据讨论了多肽的侧链保护基及结构... 观察了16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类似物的快原子轰击质谱行为。经保护及脱保护多肽肽键及侧链保护基各种可能的裂解方式,指定了与谱图中各峰对应的碎片离子,证实了各肽分子的氨基酸序列。依据取得的实验数据讨论了多肽的侧链保护基及结构对肽链断裂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 质谱 裂解规律
下载PDF
不同提取工艺对茶树菇多糖得率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会霞 叶舟 +2 位作者 陈伟 胡艳莲 吕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9期1246-1251,共6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茶树菇多糖,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探讨提取温度、pH值和细胞破碎方式等因素对茶树菇多糖得率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影响,从而优化茶树菇多糖的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理论提取工艺条件:温度为80℃,pH值...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茶树菇多糖,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探讨提取温度、pH值和细胞破碎方式等因素对茶树菇多糖得率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影响,从而优化茶树菇多糖的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理论提取工艺条件:温度为80℃,pH值为7.5,细胞破碎方式为冻融3次;最佳直观分析提取工艺:温度为80℃,pH值为7.5,细胞破碎方式为超声波30min。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二者差异不显著。考虑到成本、能耗等问题最终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为80℃,pH值为7.5,细胞破碎方式为超声波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多糖 提取工艺 抗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小麦酵母双杂交文库构建及文库质量的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立群 王冰心 +1 位作者 吕千 杨智全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48-957,共10页
以中国春小麦叶、茎、幼穗及花后3、6、9、12、15、20、25d的籽粒为材料,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中国春小麦cDNA初级文库和次级文库,由次级文库质粒转化Y187酵母菌株构建出酵母双杂交文库。通过mating法筛选小麦粒质量基因TaDAR1的互作蛋白... 以中国春小麦叶、茎、幼穗及花后3、6、9、12、15、20、25d的籽粒为材料,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中国春小麦cDNA初级文库和次级文库,由次级文库质粒转化Y187酵母菌株构建出酵母双杂交文库。通过mating法筛选小麦粒质量基因TaDAR1的互作蛋白,以此来鉴定文库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初级文库容量为1.82×10^(7) CFU/mL、次级文库的容量为1.91×10^(7) CFU/mL,文库重组率均大于96%,插入片段平均长度在1000bp以上。酵母双杂交文库转化效率为1.97×10^(5)CFU/μg,文库容量为2.04×10^(7)CFU/mL。构建诱饵载体pGBKT7-TaDAR1并转化Y2H酵母菌株,经检验存在自激活现象,进一步截断检测发现此蛋白N端无自激活,C端有自激活,以BD-TaDAR1-N为诱饵载体,筛选酵母文库,获得其互作蛋白序列,并命名为Ta-DAR1IP,经回转验证TaDAR1-N与TaDAR1IP存在相互作用关系。表明本试验方案构建的酵母文库是高质量的有效的。为初学者构建酵母双杂文库及使用“mating”法筛选酵母文库提供借鉴,也为后续小麦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酵母双杂交文库 自激活检测 文库筛选
下载PDF
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
8
作者 周弛 郭晋君 +4 位作者 刘建利 张秦铭 王斐 吕千 吴卫东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71-1175,共5页
为了实现快速准确测定水中氯化物含量,建立了一种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的分析方法,对取样体积进行了优化,研究了CO_(3)^(2-)、S^(2-)、I^(-)、Br^(-)等对氯化物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就干扰离子的消除提出了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 为了实现快速准确测定水中氯化物含量,建立了一种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的分析方法,对取样体积进行了优化,研究了CO_(3)^(2-)、S^(2-)、I^(-)、Br^(-)等对氯化物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就干扰离子的消除提出了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最佳取样体积为50 mL,水样中加入1 mL硝酸溶液(2+98)可消除S^(2-)、CO_(3)^(2-)的干扰,当水样中I^(-)、Br^(-)浓度高于5 mg/L时仪器可自动校正并扣除干扰。方法的检出限为0.19 mg/L,大大低于国家标准GB/T 11896—1989中规定的10 mg/L的要求,方法用于测定地表水、地下水和工业废水实际样品,精密度为1.9%~2.3%,加标回收率为91.9%~99.0%。采用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检出限低、精密度和正确度良好。方法的建立为复杂环境水样中氯化物的准确测定提供了有益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物 电位滴定 干扰 优化
下载PDF
中美煤矿事故调查报告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吕千 傅贵 +2 位作者 任建国 郑云庆 杨春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4-247,252,共5页
为找出中美煤矿事故调查报告的异同,给我国事故调查报告的编写提供具体建议,以中美两国正式发布的事故调查报告为研究基础,系统调研事故调查相关文献,对事故调查报告编写依据进行分析,并以中国金山沟煤矿"10·30"特别重... 为找出中美煤矿事故调查报告的异同,给我国事故调查报告的编写提供具体建议,以中美两国正式发布的事故调查报告为研究基础,系统调研事故调查相关文献,对事故调查报告编写依据进行分析,并以中国金山沟煤矿"10·30"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和美国Upper Big Branch煤矿事故调查报告为例,从报告的结构内容和原因2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应该出台统一的煤矿事故调查报告编写标准,实现事故调查报告标准化;美国事故调查报告不包含责任追究部分,原因分析部分所占篇幅多;美国事故调查进行原因分析时与中国所站角度不同,美国仅对事故单位进行分析,中国除此外还分析相关单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事故 事故调查报告 中美对比 案例研究 报告标准化
下载PDF
中美瓦斯爆炸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千 傅贵 +1 位作者 姜利辉 杨春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40-243,共4页
为了找出中国和美国瓦斯爆炸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的异同,为我国预防瓦斯爆炸事故从不安全动作方面提供参考。采取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选取我国2005—2016年来10起爆炸事故和美国1980年至今的10起瓦斯爆炸事故作为样本,以事故致因24 M... 为了找出中国和美国瓦斯爆炸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的异同,为我国预防瓦斯爆炸事故从不安全动作方面提供参考。采取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选取我国2005—2016年来10起爆炸事故和美国1980年至今的10起瓦斯爆炸事故作为样本,以事故致因24 Model为理论依据,基于该模型中对于动作的划分,确定了瓦斯爆炸事故不安全动作分类原则,归类并统计了中美瓦斯爆炸事故中不安全动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动作有72个,美国有48个;不安全操作相对于不安全行动、不安全指挥在中美瓦斯爆炸事故中都是发生频率最高的动作;在美国不安全操作子类频率最高的是'未检查瓦斯',在我国是'违规爆破';不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未检查瓦斯'和'未佩戴自救器'都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不安全操作,应该重点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致因 不安全动作 24 MODEL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事故调查报告中事故原因分析的改进——基于企业事故案例学习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千 傅贵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2-178,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事故调查报告的质量,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事故案例学习的需要,通过案例分析事故调查报告中事故原因部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事故致因理论来改进事故调查报告的思路;应用24Model改进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事故调查报告的质量,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事故案例学习的需要,通过案例分析事故调查报告中事故原因部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事故致因理论来改进事故调查报告的思路;应用24Model改进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的事故原因分析,以此来验证本文思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事故致因理论能够更加科学地归纳事故原因,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有效改善事故调查报告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调查报告 原因分析 案例学习 改进建议 事故致因理论
下载PDF
镁合金化学抛光工艺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游 姚颖悟 +1 位作者 吴坚扎西 吕千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41,共4页
研究了一种应用于AZ31镁合金的化学抛光工艺。通过考察抛光液组成及工艺参数对镁合金失重和反射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抛光工艺条件为:磷酸650mL/L,丙三醇250mL/L,柠檬酸0.6g/L,硫酸铜0.5g/L,温度50°C,时间3min。经此条件抛光后的... 研究了一种应用于AZ31镁合金的化学抛光工艺。通过考察抛光液组成及工艺参数对镁合金失重和反射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抛光工艺条件为:磷酸650mL/L,丙三醇250mL/L,柠檬酸0.6g/L,硫酸铜0.5g/L,温度50°C,时间3min。经此条件抛光后的镁合金表面平整光亮,失重为23g/cm2,反射率为50%,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位比未抛光时正移0.9V,腐蚀电流密度下降近一个数量级,耐蚀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化学抛光 反射率 耐蚀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