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硅体”含义和禾本科植硅体的分类 被引量:54
1
作者 吕厚远 贾继伟 +2 位作者 王伟铭 王永吉 廖淦标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9-396,共8页
针对国内文献中对英文“Phytolith”等词语的中文译名呈多样化现象 ,建议统一用“植硅体”来涵盖之 ,其含义包括“Opal phytolith”和“Silica bodies”等 ,代表一门新兴学科 ,即植硅体学。已有的禾本科植硅体分类中 ,不同学者采用了各... 针对国内文献中对英文“Phytolith”等词语的中文译名呈多样化现象 ,建议统一用“植硅体”来涵盖之 ,其含义包括“Opal phytolith”和“Silica bodies”等 ,代表一门新兴学科 ,即植硅体学。已有的禾本科植硅体分类中 ,不同学者采用了各自不同的分类规则和术语。本文通过分析、对比现有禾本科植硅体不同的分类方案 ,以期对其分类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所存在问题提出看法 ,有利于今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植硅体 分类 PHYTOLITH 中文译名 术语 植硅石
下载PDF
青藏高原现代表土中冷杉和云杉花粉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58
2
作者 吕厚远 王淑云 +3 位作者 沈才明 羊向东 童国榜 廖淦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9,共11页
文章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纬 2 5°~ 4 5° ,东经 75°~ 1 0 6°范围内海拔 1 0 0 0~ 5 70 0m的地区所采集的 5 98个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 ,研究了现代表土中冷杉和云杉花粉的分布与植被、气候和海拔之间的关系。表土样品... 文章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纬 2 5°~ 4 5° ,东经 75°~ 1 0 6°范围内海拔 1 0 0 0~ 5 70 0m的地区所采集的 5 98个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 ,研究了现代表土中冷杉和云杉花粉的分布与植被、气候和海拔之间的关系。表土样品中冷杉和云杉花粉高含量范围对应着青藏高原南部和东部山地暗针叶林分布区 ,花粉等值线图较准确地反映了冷杉和云杉的丰富程度及其与植被、环境的关系 ;冷杉和云杉花粉百分含量随海拔和气候梯度变化表现出单峰分布模式 ,冷杉和云杉花粉百分含量大于 2 0 %的最适宜海拔高度是 2 5 0 0~ 4 0 0 0m ,最高含量中心限制在海拔 32 0 0m左右、年均温2~ 3℃范围内 ;较高的花粉百分含量带出现在年均温 0~ 8℃、年均降水量 4 0 0~ 85 0mm的区域。结果显示了青藏高原现代冷杉和云杉花粉的空间分布与植被、气候、海拔的空间变化之间很好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 云杉 花粉 青藏高原 古环境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南部植被演替的植物硅酸体记录 被引量:76
3
作者 吕厚远 刘东生 +2 位作者 吴乃琴 韩家 郭正堂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6-349,共14页
对于本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是否存在大面积森林植被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渭南、宝鸡和兰州剖面的植物硅酸体记录研究表明,末次间冰期以来,在黄土高原南部,主要发育草原和森林草原的植被类型,只有在气候最适宜期年降水量... 对于本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是否存在大面积森林植被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渭南、宝鸡和兰州剖面的植物硅酸体记录研究表明,末次间冰期以来,在黄土高原南部,主要发育草原和森林草原的植被类型,只有在气候最适宜期年降水量超过800mm以上,才可能有短期的森林植被发育。在黄土高原源区发育森林植被所需要的降水量要比基岩山地高250m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演替 植物硅酸体 末次冰期 古植物
下载PDF
海拔高度的变化对青藏高原表土δ^(13)C_(org)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吕厚远 顾兆炎 +3 位作者 吴乃琴 旺罗 郭正堂 吴海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9-406,共8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 1 93个表土样品的有机碳同位素分析 ,表明碳同位素值主要分布在- 2 8 5 7‰~ - 1 5 0 8‰的范围 ,平均值为 - 2 3 5 7‰。在海拔 35 0 0m以下 ,同位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逐渐变轻 ,从 - 2 0 5‰逐渐减少到 - 2 8 5‰左... 通过对青藏高原 1 93个表土样品的有机碳同位素分析 ,表明碳同位素值主要分布在- 2 8 5 7‰~ - 1 5 0 8‰的范围 ,平均值为 - 2 3 5 7‰。在海拔 35 0 0m以下 ,同位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逐渐变轻 ,从 - 2 0 5‰逐渐减少到 - 2 8 5‰左右 ;35 0 0m以上 ,同位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现相反的趋势 ,从 - 2 8 5‰逐渐增加到 - 1 5 0‰左右。按照森林—灌丛—高山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高寒荒漠的顺序 ,表土有机碳同位素是逐渐变重的。初步认为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现代土壤 有机碳同位素 海拔高度 温度协同变化
下载PDF
末次冰期以来湛江湖光岩玛珥湖孢粉记录及古环境变化 被引量:39
5
作者 吕厚远 刘嘉麒 +4 位作者 储国强 顾兆炎 Negendank J Schettler G Mingram J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4-291,共8页
通过对湛江湖光岩玛珥湖钻孔孢粉记录的研究认为 ,末次冰期以来 ,该区植被类型从早期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依次演替为 ,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 落叶阔叶 针叶混交林 (湖边草地 )→热带... 通过对湛江湖光岩玛珥湖钻孔孢粉记录的研究认为 ,末次冰期以来 ,该区植被类型从早期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依次演替为 ,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 落叶阔叶 针叶混交林 (湖边草地 )→热带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气候最寒冷的时期温度比目前至少降低了 4— 6°C以上。全新世早期相对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植被变化 广东湛江 末次冰期 湖光岩玛珥湖 孢粉记录 古环境
下载PDF
黄土高原和南海陆架古季风演变的生物记录与Heinrich事件 被引量:34
6
作者 吕厚远 郭正堂 吴乃琴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1-20,共10页
宝鸡黄土中0.15Ma以来植物硅酸体研究表明,年均温度、1月份和年均降水量的变化与深海氧同位素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而7月份降水量的变化与印度洋反映季风强弱的粒度变化相类似。南海陆架孢粉研究发现,14700—13900... 宝鸡黄土中0.15Ma以来植物硅酸体研究表明,年均温度、1月份和年均降水量的变化与深海氧同位素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而7月份降水量的变化与印度洋反映季风强弱的粒度变化相类似。南海陆架孢粉研究发现,14700—13900aB.P.和22900一20600aB.P.气候变冷期与北大西洋沉积物中H1、H2变冷事件存在成因上的联系。全球冰量通过冬季风等因素在“轨道尺度”上可能影响了夏季风对特定地区的控制时间,从而控制了黄土区气候的年均状况,但没有影响夏季风固有的变化周期和振幅。由低纬夏季太阳辐射控制的夏季风以其准20000a周期叠加在冬季风所具有的准0.1Ma周期上。冬、夏季风的演化行为具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冬、夏季风同时减弱或增强的情况是存在的。Heinrich事件在东亚地区不仅影响了冬季风而且影响了夏季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INRICH事件 古季风 南海 生物记录 黄土高原
下载PDF
2万年来我国东部海陆环境变化的不同步现象 被引量:8
7
作者 吕厚远 刘振夏 +4 位作者 刘宝柱 Serge Berné Yoshiki Saito 李铁刚 吴乃琴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3,共7页
冲绳海槽 DG96 0 3孔高分辨率的硅藻、有孔虫、孢粉和植物硅酸体化石的记录 ,提供了联系海洋与陆地气候变化的直接证据。结果显示 ,中国东部及邻海区最近 2 0 ka BP以来海洋环境的变化滞后陆地气候的变化约10 0 0 a。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滞后 冲绳海槽 中国 东部 古气候
下载PDF
关中地区的新石器古文化发展与古环境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59
8
作者 吕厚远 张健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0-1060,共11页
气候环境变化作为影响或制约古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因素,虽然经常受到质疑,但依然被越来越多的考古工作者,包括一些古气候学者所接受。关中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为探讨气候环境变化与古文化演化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提供... 气候环境变化作为影响或制约古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因素,虽然经常受到质疑,但依然被越来越多的考古工作者,包括一些古气候学者所接受。关中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为探讨气候环境变化与古文化演化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提供了条件。本文对已有很好研究基础的渭南全新世黄土剖面的孢粉、植硅体、蜗牛化石及磁化率和粒度记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得出该区全新世以来有3次突出的气候温暖湿润期(9000-7300aB.P.,6800-5500aB.P.和4500-4300aB.P.)和3次明显而短暂的寒冷干旱期(7300-6800aB.P.,5500-5000aB.P.和约4000aB.P.)。温暖湿润气候期与关中地区的老官台(8000-7000aB.P.)、仰韶(7000-5000aB.P.)、龙山(5000-4000aB.P.)等文化繁盛期几乎是同步的,而发生在7300-6800aB.P.,5500-5000aB.P.及4000aB.P.前后的寒冷干旱气候环境,不是简单的气候冷暖变化,而是影响了生物、水、大气等表生地球系统的气候变化事件,改变了该区的植被类型和生物群落的变迁,这3次气候变化事件时间上大致对应了老官台-仰韶-龙山-夏商文化交替的时间。然而,根据目前的气候记录及时间分辨率还难以判断更次一级的气候环境变化与各文化期不同文化类型变化之间的关系。对关中地区泉护遗址植硅体的分析显示,4500aB.P.以来水稻含量的增加与气候变干的趋势并不一致,推测可能与古人利用渭河水资源种植水稻有关。研究认为关中地区气候环境变化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但是由于目前对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幅度、详细的考古文化性质的认识不足,以及时间分辨率和年代学的限制,还无法确切说明什么程度的气候环境变化对哪些文化类型通过什么机制产生了何种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新石器 古文化 古气候
下载PDF
晚更新世以来洛川黑木沟黄土地层中植物硅酸体研究及古植被演替 被引量:35
9
作者 吕厚远 王永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1年第1期72-84,共13页
文中扼要介绍了植物硅酸体在古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基础,详细研究了洛川黑木沟黄土剖面晚更新世以来植物硅酸体的组合特点、古植被及其演替规律,探讨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在研究高分辨率气候事件及古气候空间格局中的意义。
关键词 植物硅酸体 古植被 黄土 晚更新世
下载PDF
2.5Ma 以来古气候变化的混沌吸引子 被引量:7
10
作者 吕厚远 赵永良 丁仲礼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利用2.5Ma以来经过时标调谐的宝鸡黄土剖面的粒度比值曲线,等时距(1000a)地重构了具2500个样本容量的时间序列。作者在分析此时间序列所记录的古气候变化的混沌特征后发现:2.5Ma以来的古气候是具有有限个自由度的复杂的混沌系统,吸引子... 利用2.5Ma以来经过时标调谐的宝鸡黄土剖面的粒度比值曲线,等时距(1000a)地重构了具2500个样本容量的时间序列。作者在分析此时间序列所记录的古气候变化的混沌特征后发现:2.5Ma以来的古气候是具有有限个自由度的复杂的混沌系统,吸引子关联维数为3.8,饱和嵌入维数为11,它的以最大Lyapunov指数和二阶Renyi熵表征的可预报时效(误差增大一倍所需时间)分别为0.66—0.76Ma和6600—7100a。已有的研究证明该剖面古气候时间序列的大部分时间区间受地球轨道参数的驱动,表明2.5Ma以来的古气候是一种混沌的与周期性的混合式振荡的动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混沌 关联维数 吸引子
下载PDF
我国第四纪海陆相地层中盾形化石的亲缘关系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厚远 王永吉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8-52,共5页
本文研究认为,我国海陆相地层中常见的盾形化石是植物硅酸体众多形态中的一种类型。并对盾形化石的生理、生态意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第四纪 海陆相地层 盾形化石 环境
下载PDF
渤海南部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及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吕厚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1-26,共16页
通过对渤海南部6个地质剖面样品的孢粉分析,发现该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中孢粉丰富。利用最优分割法、Q型系统聚类法结合孢粉图式对孢粉带进行了划分,认为该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植物群落演替及气候变化经历了9个阶段。利用孢粉资料,通过... 通过对渤海南部6个地质剖面样品的孢粉分析,发现该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中孢粉丰富。利用最优分割法、Q型系统聚类法结合孢粉图式对孢粉带进行了划分,认为该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植物群落演替及气候变化经历了9个阶段。利用孢粉资料,通过对应分析找出古环境因子,对地质时期的温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干燥度、蒸发力、降水量进行了计算,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以来 古环境分析 孢粉 古气候变化 组合带 对应分析 群落演替 滨岸 气候分期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对应分析在海洋硅藻沉积环境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厚远 蒋辉 郑玉龙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9-44,共6页
本文依据两个典型海洋沉积剖面的硅藻资料,介绍了对应分析方法在硅藻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对应分析结果,找出不同环境下影响硅藻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画出相应的温度、盐度、水深等变化序列曲线,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关键词 海洋 硅藻 沉积环境 对应分析
下载PDF
地球自转、月亮位置与埃尔尼诺现象的长期预报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厚远 王永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16,共8页
本文从统计学的角度研究了地球自转、月亮位置及月亮升交点黄经的变化等与埃尔尼诺现象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对地月距离、月亮升交点黄经的预算以及利用门限自回归模型对地球自转速率的预测,以探讨今后几年发生埃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
关键词 地球自转 月亮 位置 厄尔尼诺 预报
下载PDF
周期性气候变化与人类适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厚远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1-748,共18页
从古至今,气候变化特别是周期性气候变化,一直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从旧石器时代人类起源迁移、新石器时代文化文明演变、历史时期王朝兴衰更替,到工业化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动荡等,无不留下周期性气候变化影响的烙印。本文依... 从古至今,气候变化特别是周期性气候变化,一直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从旧石器时代人类起源迁移、新石器时代文化文明演变、历史时期王朝兴衰更替,到工业化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动荡等,无不留下周期性气候变化影响的烙印。本文依据近年来古气候、古人类、环境考古等研究的新证据、新进展,从周期性气候变化的角度审视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关键节点的气候特征;通过典型案例,介绍和分析旧石器、新石器、历史时期不同时空尺度周期性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讨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认识的异同,阐述在学科交叉背景下研究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周期性 人类活动 文化演替 学科交叉 人地关系
原文传递
海洋灾害系统研究及预测预报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厚远 《灾害学》 CSCD 1991年第2期28-32,共5页
海洋灾害研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研究领域绝不能局限于海洋,应该从地球整体乃至包括整个地球的宇宙空间去认识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机制、各种灾害类型在全球变化中的位置,进而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测、预报、预防的目的。
关键词 海洋灾害 灾害 预测 系统研究
下载PDF
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厚远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93-497,共5页
过去全球变化(PAGES)是IGBP计划的核心计划之一,科学家对过去全球变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和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对全球变化中的气候突变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全球变化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及简单性和复杂性作一些... 过去全球变化(PAGES)是IGBP计划的核心计划之一,科学家对过去全球变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和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对全球变化中的气候突变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全球变化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及简单性和复杂性作一些反思,以求引起学术争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问题反思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海洋灾害系统研究及预测预报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厚远 李培英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 1991年第2期39-42,共4页
一、海洋灾害系统研究的意义海洋灾害是全球性灾害,也是系统性灾害,在全部自然灾害中,海洋灾害系统占据70%。近年来,我国由于海洋灾害系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年以上,1990年仅浙江省因台风灾害损失41亿元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 一、海洋灾害系统研究的意义海洋灾害是全球性灾害,也是系统性灾害,在全部自然灾害中,海洋灾害系统占据70%。近年来,我国由于海洋灾害系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年以上,1990年仅浙江省因台风灾害损失41亿元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受害程度亦将日益加重,研究、预报海洋灾害,把灾害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是一项必要的、十分紧迫的任务。不同形式的海洋灾害(海面上升、风暴潮、地震、海啸、台风、巨浪、海雾、海冰、厄尼诺、新构造运动、海岸侵蚀、海底滑坡、海岸风沙、生物资源灾害以及由海洋灾害所衍生的陆地自然灾害),在超长期及中、短期形成过程中,不仅有时空上的连续、复杂的表现形式,又有成因上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灾害 预测 预报 灾害系统
下载PDF
地球赤道上空地月距离的4.425a周期与厄尔尼诺、地球自转、海面变化及地裂缝的关系
19
作者 吕厚远 王永吉 +1 位作者 李培英 赵永良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2年第4期10-16,共7页
文中论述了在地球赤道上空,地月距离存在4.425a 的变化周期,是由于月近地点在8.85a的周期性运移中,每到黄径0°和180°(赤道线上)在地球自转的背景下使地月距效果相同所致。而每年的地近日点(1月3日或4日)正置圣诞节过后几天,因... 文中论述了在地球赤道上空,地月距离存在4.425a 的变化周期,是由于月近地点在8.85a的周期性运移中,每到黄径0°和180°(赤道线上)在地球自转的背景下使地月距效果相同所致。而每年的地近日点(1月3日或4日)正置圣诞节过后几天,因此,日、月、地相对运动每隔4.425a 在圣诞节前后三者距离总会达到最近。本文计算了1910~1991年圣诞节前后赤道上空地月距离的变化,发现日、月、地最近时与厄尔尼诺、地球自转、海平面变化,地裂缝等自然现象的发生存在着统计上可以认可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月距离 厄尔尼诺 地球自转 海面变化 地裂缝
下载PDF
62 kaBP以来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记录及古气候环境意义 被引量:34
20
作者 刘强 顾兆炎 +7 位作者 刘嘉麒 游海涛 吕厚远 储国强 祁向雷 Jorg F W Negendank Jens Mingram Georg Schettler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湖光岩玛珥湖HUG B孔岩心记录了62kaBP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信息。全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TOC)分析表明,62kaBP以来δ13CTOC值变化比较明显,其变化范围为-28.5‰~-15.5‰。结合孢粉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湖光岩玛珥... 湖光岩玛珥湖HUG B孔岩心记录了62kaBP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信息。全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TOC)分析表明,62kaBP以来δ13CTOC值变化比较明显,其变化范围为-28.5‰~-15.5‰。结合孢粉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湖光岩玛珥湖δ13CTOC变化曲线可划分为6个演化阶段:62~58和48~40.5kaBP两个时段的δ13CTOC值偏负,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陆生C3森林植被,反映了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58~48和40.5~17.2kaBP期间δ13CTOC值明显偏正,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源自C4草本植物,反映了湖光岩地区有效降水量减少、干旱程度增加导致湖光岩玛珥湖湖面下降,大量C4草本植物生长在暴露的湖滨岸;17.2~4kaBP时段内δ13CTOC值尽管存在更加频繁的波动,但总体呈现逐渐偏负的趋势,反映了暖湿和冷干气候多次交替但总体上逐渐变暖、变湿的气候环境;4kaBP以来δ13CTOC值存在逐渐偏正的趋势,虽然不排除人类活动的影响,但很可能反映了干旱程度的再次增加。综合分析表明,有效降水量(降水量-蒸发量)是控制湖光岩玛珥湖地区C3/C4植物相对生物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湖光岩玛珥湖有机碳同位素的研究结果支持区域气候环境而不是大气CO2浓度变化是末期冰期以来热带低纬度地区C3/C4植被相对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光岩玛珥湖 碳同位素记录 沉积物 古气候 环境意义 δ^13C TOC值 有效降水量 碳同位素组成 地球化学指标 气候环境 有机碳同位素 干旱程度 亚热带地区 低纬度地区 大气CO2 变化信息 综合分析 演化阶段 变化曲线 森林植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