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流域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与水生态质量状况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娣 李旭文 +5 位作者 吕学研 姜晟 蔡琨 高占啟 王甜甜 蔡永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1-279,共9页
研究水生态环境功能的整体性是树立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基础。本研究于2020年,对江苏省太湖流域49个水生态环境功能区水生态监控点位进行水质、底栖动物和浮游植物调查;评价了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底栖动物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其质量... 研究水生态环境功能的整体性是树立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基础。本研究于2020年,对江苏省太湖流域49个水生态环境功能区水生态监控点位进行水质、底栖动物和浮游植物调查;评价了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底栖动物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其质量状况,分析了水质目标和水生态质量目标达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57个点位共获得底栖动物物种94种,底栖动物群落前二位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和河蚬,17个湖库点位共获得浮游植物物种247种,隶属7个门113属,硅藻门57种、蓝藻门51种、绿藻门107种、隐藻门7种、甲藻门9种、裸藻门15种和金藻门1种,优势种属于微囊藻属,太湖流域底栖动物、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呈向好发展趋势;太湖流域4个水生态功能分区中底栖动物、浮游藻类质量指数评价等级均为“一般”,均低于水质指数评价等级(“中”~“良”);对照2020年管理目标,太湖流域49个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水质目标达标率为81.6%,远高于水生态质量达标率(40.8%)。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环境管理应尽快从水质目标管理向水质、水生态双重管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底栖动物 浮游植物 水生态 管理
下载PDF
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试点监测研究
2
作者 毛成责 张咏 +5 位作者 李继影 朱泽斌 吕学研 王晨波 卜亚谦 杨雅楠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4期6-13,共8页
为探索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监测方法并实践应用,选取昆山和射阳作为试点县域开展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监测研究。结果显示,共监测到重点生物物种87种,其中动物79种,植物8种。受威胁物种39种,其中极危物种5种,濒危物种19种,易危物种15种。... 为探索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监测方法并实践应用,选取昆山和射阳作为试点县域开展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监测研究。结果显示,共监测到重点生物物种87种,其中动物79种,植物8种。受威胁物种39种,其中极危物种5种,濒危物种19种,易危物种15种。重点保护物种79种,其中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28种,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51种;昆山和射阳的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分别为97.73%和100%。提出,为实现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监测工作的业务化运行,支撑重点生物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需要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观测能力建设,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长效机制,完善生物多样性物种信息数据库;各相关部门应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重点生物物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监测、管理和保护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物物种 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 监测 物种组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典型入太湖河流夏-秋季氮素污染变化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吕学研 张咏 +3 位作者 徐亮 刘雷 钟声 郭蓉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5,共7页
河流输入是太湖氮素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揭示河流在入湖过程中氮素的变化特征以及潜在的原因,以江苏省境内典型入湖河流氮素污染物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入湖河流氮素组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虽然氮素组成在入湖过程中存在不... 河流输入是太湖氮素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揭示河流在入湖过程中氮素的变化特征以及潜在的原因,以江苏省境内典型入湖河流氮素污染物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入湖河流氮素组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虽然氮素组成在入湖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变化特征,但是总氮(TN)在入湖过程中均呈升高趋势。分析结果还表明,硝酸盐氮(NO_3^--N)是漕桥河与太滆南运河TN的主要组成,而大浦港TN的主要组成为氨氮(NH_4^+-N)。同时,造成河流氮素变化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河流交汇对入湖河流氮素组成的影响较大,污水处理厂排水对河流氮素污染物的增加也不容忽视,所以在入湖河流氮素污染治理过程中,不仅需要执行"一河一策"和"连片治理"双管齐下的策略,还要采取措施,提升流域内污水处理厂脱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入太湖河流 氮素污染物 水环境
下载PDF
江苏省2006-2015年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吕学研 程亮 +4 位作者 陈亚男 张咏 张甦 张然 崔嘉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以2006-2015年江苏省地表水监测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该10年间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特征和趋势,并对太湖湖体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在2006-2015年间总体呈改善趋势,水质主要污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 以2006-2015年江苏省地表水监测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该10年间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特征和趋势,并对太湖湖体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在2006-2015年间总体呈改善趋势,水质主要污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太湖主要水质指标下降趋势显著,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基本进人稳定期,总氮浓度也接近稳定期,太湖总磷浓度仍处于不稳定的变化期;“十二五”期间全省水生态环境改善的幅度均较“十一五”有所收窄,全省水生态环境治理进人攻坚克难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质量 高锰酸盐指数 总氮 总磷 太湖流域 长江流域 淮河流域 江苏省
下载PDF
调水引流工程生态与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吕学研 吴时强 +2 位作者 张咏 戴江玉 李娣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4期38-45,共8页
调水引流工程不仅是水资源空间再分配的有效措施,也是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手段。本文在调水引流工程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等研究成果评述的基础上,回顾性分析了调水引流工程的生态与环境效应及其潜在影响;阐明了调水引流工程改善水环境的... 调水引流工程不仅是水资源空间再分配的有效措施,也是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手段。本文在调水引流工程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等研究成果评述的基础上,回顾性分析了调水引流工程的生态与环境效应及其潜在影响;阐明了调水引流工程改善水环境的作用机理包括:引入清水的稀释作用;对水动力条件的直接改善,从而间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最后,指出水源的限制、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费用、水质改善的非长期性、下游水体污染负荷的增加以及抑制藻类水华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等是目前调水引流工程应用的制约因素和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引流 生态效应 环境效应 生态修复 环境整治
下载PDF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在社渎港污染溯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吕学研 张甦 +4 位作者 张咏 尤佳艺 向一铭 郭仁庆 董圆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3,共6页
污染溯源是环境治理的基础。为厘清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社渎港的污染来源情况,利用遥感监测同步性较好的优点,开展污染溯源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社渎港沿线污染源集中分布特征明显;邻近社渎港的鱼塘水体中的TN、TP、NH 3—N和COD Mn浓度均... 污染溯源是环境治理的基础。为厘清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社渎港的污染来源情况,利用遥感监测同步性较好的优点,开展污染溯源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社渎港沿线污染源集中分布特征明显;邻近社渎港的鱼塘水体中的TN、TP、NH 3—N和COD Mn浓度均显著高于社渎港;沿河道水流方向,人类活动较强的工厂区和居民区河段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均显著高于农田区河段,凸显人类生产、生活对河道水质的潜在影响。遥感解译结果还显示,太湖西岸分布大量鱼塘,虽然监测期间未发现鱼塘排水现象,但是鱼塘水体具有较高的污染指标浓度,一旦进入河道水体,势必造成河道水体水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污染 污染溯源 多光谱遥感 无人机 社渎港 太湖
下载PDF
太湖富营养化主要指标及营养水平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吕学研 吴时强 +3 位作者 张咏 周冬卉 杨倩倩 刘晓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分析了太湖1980-2011年富营养化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利用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结果,分析了2002-2011年不同湖区营养水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富营养化水质指标整体呈上升趋势,虽然TN和TP在1996年后开始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NH+4-... 分析了太湖1980-2011年富营养化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利用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结果,分析了2002-2011年不同湖区营养水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富营养化水质指标整体呈上升趋势,虽然TN和TP在1996年后开始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NH+4-N和Chl-a的最高值出现在2006年;TN和NH+4-N具有相似的月间变化特征,但是NH+4-N的极值较TN提前一个月出现;CODMn和Chl-a呈单峰的月间变化特征,而TP的月间变化呈双峰特征。西部沿岸区和五里湖的水质改善明显,梅梁湖、竺山湖和南部沿岸区水质改善不明显,东部沿岸区和东太湖水质呈恶化趋势。太湖不同湖区富营养水质出现频次的月变化特征也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营养水平 水质评价 太湖
下载PDF
水华前后叶绿素a变化及其与水质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吕学研 张文涛 吴时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3-75,共3页
针对目前关于叶绿素a(Chl-a)与水质因子关系的研究成果多是基于分析水华发生后水质资料的现状,以我国南方某水库2003年2月—2009年12月的水质资料为基础,分析水华(2006年)前后水库Chl-a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和Chl-a与总氮(TN)、总磷(TP)、p... 针对目前关于叶绿素a(Chl-a)与水质因子关系的研究成果多是基于分析水华发生后水质资料的现状,以我国南方某水库2003年2月—2009年12月的水质资料为基础,分析水华(2006年)前后水库Chl-a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和Chl-a与总氮(TN)、总磷(TP)、pH值、透明度(SD)和溶解氧(DO)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华发生前(2003—2005年)叶绿素a峰值主要出现在夏季,水华发生后(2007—2009年)叶绿素a峰值集中在冬季出现,冬季发生水华的可能性增加;水华发生前Chl-a与TN、TP、SD、pH值、DO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水华发生后Chl-a与TP、SD、pH值、DO的相关关系显著增强,表现为直接或间接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水质 富营养化 相关分析 叶绿素A 水华
下载PDF
江苏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吕学研 陈桥 +5 位作者 蔡琨 李继影 张咏 徐东炯 张翔 徐恒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2-210,共9页
在太湖流域管理目标转变的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简洁、便于业务化应用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方法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资料,以生物完整性理论为基础,结合江苏省太湖流域监测业务部门生物监测开展实际,筛选出总分类单元... 在太湖流域管理目标转变的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简洁、便于业务化应用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方法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资料,以生物完整性理论为基础,结合江苏省太湖流域监测业务部门生物监测开展实际,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生物密度、前3位优势种优势度构成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计算参数,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第1位优势种优势度、BMWP指数构成浮游藻类完整性指数计算参数,叶绿素a、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作为湖泊、水库水质评价指标,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作为河流水质评价指标,构建了一套适合流域管理目标转变过程中涵盖水质和生物指标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方法,以服务于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目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生态环境功能区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浮游藻类
原文传递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段试调水期间的水质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学研 张咏 +2 位作者 徐亮 陈亚男 刘雷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6期12-18,共7页
基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013年试调水期间输水干线监测断面水质的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试调水前后各断面的水质变化情况以及试调水期间各断面的水质变化特征,以期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持续运行和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调水... 基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013年试调水期间输水干线监测断面水质的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试调水前后各断面的水质变化情况以及试调水期间各断面的水质变化特征,以期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持续运行和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调水前和调水期间,各监测断面水质处于地表II^III类水平;溶解氧的沿程变化趋势均不明显;高锰酸盐指数均呈升高趋势;氨氮在调水前呈沿程下降趋势,而在调水期间则呈沿程升高趋势。调水期间水质变化还显示,为了确保长期运行阶段的水质安全,还需采取措施切实改善沿线支流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变化 监测断面 试调水 输水干线 南水北调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下太湖流域稻田土对氨氮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学研 吴时强 +1 位作者 戴江玉 张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1期227-231,共5页
为了考察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吸附氨氮的影响,本文采集太湖流域不同灌溉模式下的稻田土,在室内开展氨氮的等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在两种稻田土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可分为明显的快、慢两个阶段,且均以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结果... 为了考察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吸附氨氮的影响,本文采集太湖流域不同灌溉模式下的稻田土,在室内开展氨氮的等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在两种稻田土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可分为明显的快、慢两个阶段,且均以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结果最佳;控制灌溉模式下稻田土氨氮的理论平衡吸附量、试验平衡吸附量分别为454.5mg/kg和446.2mg/kg,均高于漫水灌溉模式。Freundlich方程对等温吸附数据的拟合结果最好。控制灌溉模式下稻田土的不均匀性、吸附氨氮的反应强度以及对氨氮的吸附容量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模式 稻田土 氨氮 氨氮的吸附 太湖流域
下载PDF
人工湿地基质对混合溶液中有机化合物的等温吸附行为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学研 吴时强 +1 位作者 阮晓红 季铁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6-141,共6页
为了给工程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煤渣、页岩陶粒、砾石、砂子为吸附剂,以苯、1,4-二氯苯、硝基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种有机化合物为吸附质,考察了人工湿地基质对混合溶液中有机化合物的等温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供试基质对目标... 为了给工程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煤渣、页岩陶粒、砾石、砂子为吸附剂,以苯、1,4-二氯苯、硝基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种有机化合物为吸附质,考察了人工湿地基质对混合溶液中有机化合物的等温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供试基质对目标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等温线均属于Langmuir型;Freundlich方程比Langmuir方程能够更好地拟合实验结果;Langmuir方程的不同线性变换在数据拟合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供试基质对有机化合物的吸附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最好用混合基质来构建以去除有机化合物为目的的人工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吸附 混合溶液 有机物 基质 人工湿地
原文传递
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供水原水现场试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学研 季铁梅 阮晓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2期6-10,17,共6页
为了考察生物接触氧化法对供水原水的净化效果,以不同填料为基质构建了4组生物接触氧化池,开展野外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填料、弹性填料、SDF阿科蔓和BDF阿科蔓4组生物接触氧化池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4%、59.4%、44.7%和51.9%;... 为了考察生物接触氧化法对供水原水的净化效果,以不同填料为基质构建了4组生物接触氧化池,开展野外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填料、弹性填料、SDF阿科蔓和BDF阿科蔓4组生物接触氧化池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4%、59.4%、44.7%和51.9%;对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5%、33.4%、35.0%和36.6%;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1.6%、18.8%、22.3%和18.0%;对COD_(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3.9%、13.7%、14.5%和13.4%;对T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7%、13.6%、13.4%和11.5%;对UVA_(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1%、34.0%、25.3%和26.2%;对UVA_(410)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2%、62.0%、47.2%和49.3%。综合而言,组合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对原水氮、磷营养盐的净化效果最好,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对原水有机物的净化效果最好,其次是组合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接触氧化法 供水 原水净化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大沙河水库叶绿素a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吕学研 张文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46,共2页
运用回归统计法,研究了大沙河水库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了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以及叶绿素a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沙河水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且叶绿素a的季节性差异不显著;叶绿素a与pH值、T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透... 运用回归统计法,研究了大沙河水库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了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以及叶绿素a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沙河水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且叶绿素a的季节性差异不显著;叶绿素a与pH值、T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水温、TN、NH4+-N、NO3--N、DO、CODMn和BOD5呈弱相关;大沙河水库为磷限制性水体,TP是浮游植物的生长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沙河水库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相关性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人工湿地去除天然水体NOM现场试验研究
15
作者 吕学研 阮晓红 +2 位作者 邢雅囡 季铁梅 戴江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9-22,共4页
以4种不同基质建设4组垂直复合流人工湿地,开展人工湿地去除天然水体NOM的现场连续试验。结果表明,各组人工湿地对天然水体的NOM均表现出一定的去除能力,以煤渣为基质的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最好,但是考虑到潜在的风险,不宜用于以供水为... 以4种不同基质建设4组垂直复合流人工湿地,开展人工湿地去除天然水体NOM的现场连续试验。结果表明,各组人工湿地对天然水体的NOM均表现出一定的去除能力,以煤渣为基质的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最好,但是考虑到潜在的风险,不宜用于以供水为目的的水质净化工程。受有机物降解机制影响,各组人工湿地对不同指标的去除效果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系统运行稳定性评估结果显示,以煤渣为基质的人工湿地的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天然有机物(NOM) 水质净化
原文传递
不同灌溉模式下太湖流域稻田土对磷的吸附特性
16
作者 吕学研 吴时强 +3 位作者 戴江玉 薛万云 杨倩倩 陈亚男 《水污染及处理》 2018年第3期150-158,共9页
以太湖流域不同灌溉模式下的稻田土为材料,开展磷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磷在两种稻田土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可分为明显的快吸附、慢吸附和吸附平衡三个阶段,且均以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结果最佳;无论是理论平衡吸附量、试验平衡... 以太湖流域不同灌溉模式下的稻田土为材料,开展磷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磷在两种稻田土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可分为明显的快吸附、慢吸附和吸附平衡三个阶段,且均以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结果最佳;无论是理论平衡吸附量、试验平衡吸附量还是吸附速率常数,均显示漫水灌溉高于控制灌溉。磷在两种稻田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均属于Langmuir I型,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很好地拟合等温吸附结果,但是以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结果更好。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两种稻田土吸附磷的Kf分别为29.59 (漫水灌溉)和29.31 [(mg/kg)/(L/mg)n](控制灌溉),n值分别为1.34和1.48,说明控制灌溉模式下稻田土颗粒表面的不均匀性稍高,也说明控制灌溉模式下稻田土磷吸附过程的反应强度稍高。两种稻田土磷的解吸量与吸附量均呈极显著相关,且磷的解吸能力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模式 太湖流域 稻田土 吸附
下载PDF
城区地表径流面源污染和河道水环境治理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庞翠超 吴时强 +1 位作者 周杰 吕学研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5-179,共5页
河流为人类提供了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点源污染的有效管理控制,非点源污染降雨径流己成为造成城市地表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河道水质,引调清水激活城市内河水体,提高河... 河流为人类提供了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点源污染的有效管理控制,非点源污染降雨径流己成为造成城市地表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河道水质,引调清水激活城市内河水体,提高河道的水环境自净能力,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文章以南京河西水系为例,利用Saint-Venant方程组对水系建立一维水动力模型,并通过汇流结点水位法对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对WASP5水质模型进行二次开发用于水质模拟;建立水质模型和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的耦合模型,将水动力模型计算所得到的水动力参数耦合到WSAP5水质模型中,模拟降雨过程以及引调清水过程的河网各河段的水质变量浓度,得出降雨径流对河流的污染程度以及引清冲污措施对河流水质改善的效果并优化调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 引清冲污 水质改善 耦合模型
原文传递
引水对梅梁湾水质及浮游藻类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倩倩 吴时强 +3 位作者 吴修锋 周杰 戴江玉 吕学研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9,共8页
以望虞河"引江济太"工程为背景,通过为期30 d的受水水体为15L的室内微宇宙水生态模拟实验,研究了望虞河水3组(T1、T2、T3)不同引水流量(432 mL/d、864 mL/d、1728 mL/d)影响下,太湖梅梁湾富营养化水体理化性质与浮游藻类群落的动... 以望虞河"引江济太"工程为背景,通过为期30 d的受水水体为15L的室内微宇宙水生态模拟实验,研究了望虞河水3组(T1、T2、T3)不同引水流量(432 mL/d、864 mL/d、1728 mL/d)影响下,太湖梅梁湾富营养化水体理化性质与浮游藻类群落的动态响应过程。受水水体理化参数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3种流量的引水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受水水体复氧,降低水体营养盐浓度,流量越大,其改善作用越明显。在静水条件下,实验受水水体的浮游藻类以微囊藻为主(88.9%-100%);而1728 mL/d流量引水处理组中,微囊藻的比例(21.1%)在第15天显著下降,微囊藻细胞的密度也较对照组和其它流量组有显著降低。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受水水体理化参数的RDA分析表明,受水水体SRP(P=0.002)、浊度(P=0.002)、DO(P=0.026)、NO3-N(P=0.034)与不同流量组藻类群落的差异与变动显著相关。引水主要导致受水水体SRP、浊度、DO、NO3-N含量的变化,进而驱动了藻类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DO、浊度、NO3-N与SRP等环境因子成为影响受水湖泊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引流 微宇宙水生态模型 藻类群落 环境因子 梅梁湾
下载PDF
引水对太湖贡湖湾有机污染时空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戴江玉 吴时强 +5 位作者 吕学研 杨倩倩 吴修锋 周杰 薛万云 王芳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6,共8页
外源输入与蓝藻水华是太湖水体有机污染的重要来源,为探究引江济太对太湖有机污染时空变化特征的影响,选取2013-2014年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分析对比各季节望虞河引水期太湖贡湖湾西岸、湾心以及东岸水域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以及... 外源输入与蓝藻水华是太湖水体有机污染的重要来源,为探究引江济太对太湖有机污染时空变化特征的影响,选取2013-2014年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分析对比各季节望虞河引水期太湖贡湖湾西岸、湾心以及东岸水域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总有机碳含量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引水期望虞河河水有机污染指标的浓度低于太湖水体,引水期从望虞河入湖口至贡湖湾口水域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总有机碳含量均呈现递增趋势,引水能显著降低贡湖湾水体有机污染的含量。受东南季风与引水作用影响,夏季贡湖湾西岸叶绿素a含量与高锰酸盐指数显著高于其它水域;秋季引水对湖湾有机污染物相对削减率最高,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与总有机碳含量相对削减率分别高达51.4%、83.4%和57.9%,冬季次之,夏季对叶绿素a的削减效果更为显著。望虞河引水对太湖有机污染的改善效应呈现显著的空间与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 太湖 贡湖湾 有机污染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南京外秦淮河河岸带原生植被初步调查 被引量:10
20
作者 石晓丹 阮晓红 吕学研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7年第3期84-88,共5页
对南京外秦淮河河岸带原生植被进行了初步调查。外秦淮河河岸带原生植被共有28科、50属、53种,其中漂浮植物4种,占7.55%,沉水植物1种,占1.89%,挺水和温生植物13种,占24.53%,陆生草本和藤本植物24种,占45.28%,乔木和灌木11种,占20.... 对南京外秦淮河河岸带原生植被进行了初步调查。外秦淮河河岸带原生植被共有28科、50属、53种,其中漂浮植物4种,占7.55%,沉水植物1种,占1.89%,挺水和温生植物13种,占24.53%,陆生草本和藤本植物24种,占45.28%,乔木和灌木11种,占20.75%。在概括外秦淮河自然环境和分析原生植被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在进行河岸带植被群落重建时应注重闸下段河岸带被被群落的重建,增加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现赏性植物的种植。另外,植被群落可按河道垂向的常水位以下区城、变化水位区域和洪水位以上区城来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原生植被 群落 重建 外泰淮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