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产小于胎龄儿和适于胎龄儿生长发育状况随访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吕峻峰 施玉麒 +4 位作者 黄云丽 杨春晖 赖春华 王维琼 杨冰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观察早产小于胎龄儿(SGA)和适于胎龄儿(AGA)出院后体格生长及智能发育状况。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出院的早产儿220例,根据出生时状况分为SGA组和AGA组,在矫正月龄7个月内定期测量身长、体质量、身长,头围,并由... 目的:观察早产小于胎龄儿(SGA)和适于胎龄儿(AGA)出院后体格生长及智能发育状况。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出院的早产儿220例,根据出生时状况分为SGA组和AGA组,在矫正月龄7个月内定期测量身长、体质量、身长,头围,并由专职人员进行发育商测试,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纠正1~6月龄SGA组体质量Z值均小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7月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1~5月龄SGA组身长Z值均小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6月龄之后差异消失;纠正1~7月龄SGA组头围Z值均小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及AGA组在纠正5~7月龄发育商分别为96.7±9.2及102.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大运动、认知及语言能区得分均低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A早产儿在纠正7月龄内体质量追赶性生长较好,但身长追赶性生长则相对较差,头围追赶最差;SGA早产儿纠正5~7月龄智能发育水平总体落后于AGA早产儿,尤以大运动、认知和语言能区落后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体格生长 追赶性生长 智能发育
下载PDF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吕峻峰 陈少波 +3 位作者 陈新权 刘翔腾 林嘉镖 谭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年第15期15-18,共4页
目的评价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适应症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96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比较其换血前后血常规、胆红素、电解质、凝血功能及血糖水... 目的评价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适应症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96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比较其换血前后血常规、胆红素、电解质、凝血功能及血糖水平的变化,监测换血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血常规、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换血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下降48.6%,以间接胆红素为主,白细胞、血小板、血钾均有下降(P〈0.01),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糖明显上升(P〈0.01),血钙、钠、镁及氯无明显变化(P〉0.05),纤维蛋白原下降(P〈0.01),异常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有个别病例发生呼吸减慢及心血管功能障碍,术后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疗效好,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但术中术后的严密监测仍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血术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治疗
下载PDF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吕峻峰 麻宏伟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4年第4期245-247,240,共4页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X-linked 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 SEDL,OMIM313400)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软骨发育不良性疾病,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临床特点为轻中度非匀称性矮小和早发骨关节炎。SEDL的致病基因—SED...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X-linked 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 SEDL,OMIM313400)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软骨发育不良性疾病,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临床特点为轻中度非匀称性矮小和早发骨关节炎。SEDL的致病基因—SEDL基因定位于:Xp22.2,cDNA全长2836bp,编码含14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功能尚未完全明确。51.2%的SEDL基因突变发生在外显子4和外显子5,有多种类型的突变可导致SEDL的临床表型,其中缺失突变最常见,占56.1%。SEDL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存在表型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 遗传学 研究进展 致病基因 SEDL基因 氨基酸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吕峻峰 姚苗苗 +2 位作者 王维琼 黄晓红 林嘉镖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9-20,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分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探讨其在HIE肾功能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不同临床分度的HIE患儿和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中的CysC、Scr和...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分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探讨其在HIE肾功能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不同临床分度的HIE患儿和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中的CysC、Scr和BUN的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度HIE患儿血清CysC、BUN及Scr水平无明显差异,而中、重度HIE则有明显差异,且随HIE程度的加重,CysC、BUN及Scr水平明显升高;CysC的肾功能障碍检出率高于BUN及Scr。结论不同程度HIE患者血清CysC、BUN和Scr水平不同,CysC可作为肾功能监测的敏感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胱抑素C 肾功能
下载PDF
不同发育状况早产儿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吕峻峰 王维琼 +4 位作者 张晓敏 陈少波 刘玉玲 姚苗苗 农金玲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83-85,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发育状况早产儿血清胱抑素C(Cys C)、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评价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的肾功能状况。方法选择无出生窒息的33~35周早产儿,根据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为适于胎龄儿组和小于胎龄儿组,于生后24~36 ... 目的比较不同发育状况早产儿血清胱抑素C(Cys C)、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评价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的肾功能状况。方法选择无出生窒息的33~35周早产儿,根据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为适于胎龄儿组和小于胎龄儿组,于生后24~36 h采静脉血,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Cys C、Scr和BUN的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不同发育状况早产儿血清Cys C、Scr和BUN水平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未发现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有肾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小于胎龄儿 血清胱抑素C 肾功能
下载PDF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与护理 被引量:18
6
作者 叶永青 梁妮 +2 位作者 黄云丽 吕峻峰 杨冰岩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96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加强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94例患儿顺利安全完成换血治疗,其中3例出现肢端凉、苍白或...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96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加强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94例患儿顺利安全完成换血治疗,其中3例出现肢端凉、苍白或紫绀,经热敷后缓解,未影响换血的进程;2例出现动脉导管阻塞,经重新置管后继续换血。所有病例未发生脱管、外渗、低体温、硬肿、血压不稳、出血倾向,未见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发生,术后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P<0.05)。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动作轻柔、注意操作细节、严密监测是保证换血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 监测
下载PDF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脑损伤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邹志慧 杨冰岩 +6 位作者 王维琼 张晓敏 陈少波 赖春华 吕峻峰 杨春晖 段立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43-845,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及合并胎儿血管炎(FV)时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7例住院的出生胎龄28-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早产儿分为HC组和对照组,HC组再根据是否合并胎儿血管炎分FV组...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及合并胎儿血管炎(FV)时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7例住院的出生胎龄28-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早产儿分为HC组和对照组,HC组再根据是否合并胎儿血管炎分FV组及无FV组。早产儿定期行头颅B超检查,比较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并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HC组、对照组PVL发生率分别为17.9%、10.4%,PVL合并PVH-IVH发生率分别为5.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VH-IVH的发生率分别为29.0%、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组中,FV组、无FV组的PVL发生率则分别28.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H-IVH的发生率为34.3%、24.7%,PVL合并PVH-IVH发生率分别为7.8%、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可使早产儿PVL、PVL合并PVH-IVH的发生率增加,而对PVH-IVH的影响不大,合并FV会增加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 胎儿血管炎
下载PDF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冰岩 张泉山 +2 位作者 杨春晖 姚苗苗 吕峻峰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522-1523,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及其在NE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确诊为NEC的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同期住院未出现NEC的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通过χ2检验分析NEC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早产、低出...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及其在NE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确诊为NEC的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同期住院未出现NEC的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通过χ2检验分析NEC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早产、低出生体重、喂养不当、母乳喂养、窒息和感染6个因素在两组患儿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喂养不当、非母乳喂养、围生期感染、缺氧是NEC的高危因素。做好围产期保健、避免早产、防止宫内窘迫及产后窒息、规范胃肠喂养、提倡母乳喂养、预防围产期感染是避免NEC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低出生体重 围生期感染 母乳喂养 高危因素 喂养不当 产后窒息
下载PDF
尿β2微球蛋白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支原体感染肾损害中的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郭小玲 吕峻峰 +3 位作者 姚苗苗 刘玉玲 付四毛 张志培 《现代医院》 2010年第7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尿β2微球蛋白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诊断支原体感染后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快速免疫比浊法或酶法测定支原体感染组41例、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26例、正常对照组40例儿童的Uβ2-MG、NAG、Ser、BUN、UMA和补体C,... 目的探讨尿β2微球蛋白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诊断支原体感染后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快速免疫比浊法或酶法测定支原体感染组41例、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26例、正常对照组40例儿童的Uβ2-MG、NAG、Ser、BUN、UMA和补体C,并进行两两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感染组血清Cr、BU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Uβ2-MG、NAG、UMA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与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相比,MP感染组Uβ2-MG、NAG、SCr、BUN、UM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Uβ2-MG、NAG明显升高,SCr、BUN、UMA则明显降低;而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Uβ2-MG、NAG、SCr、BUN、UMA均明显升高(P〈0.05);在支原体感染组,血清Cr、BUN的异常检出率为0,而UMA的异常检出率为4.88%,高于血清Cr、BUN;Uβ2-MG、NAG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8.54%、17.08%。在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血清Cr、BUN、UMA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1.54%、7.70%、33.3%,而Uβ2-MG、NAG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6.67%、6.67%。结论MP感染时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均可能受损,以肾小管功能受损为主;UMA、Uβ2-MG、NAG均应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以及早发现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β 2微球蛋白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尿微量白蛋白 肺炎支原体 肾损害
下载PDF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春晖 杨冰岩 +3 位作者 彭嘉恒 冯明华 赖春华 吕峻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53-756,共4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早产儿568例,对其胎龄、出生体质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情况以及其高危影响因素。结果: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22.2%,在胎龄方面,胎龄<28周早产儿脑...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早产儿568例,对其胎龄、出生体质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情况以及其高危影响因素。结果: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22.2%,在胎龄方面,胎龄<28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在体质量方面,出生体质量<1.0 kg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败血症、低氧血症、机械通气、先兆早产、宫内感染、宫内窘迫、酸中毒、窒息史、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激素、胎龄以及出生时体质量均对脑白质损伤存在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胎龄越低、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脑白质损伤的概率越高,且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白质损伤 胎龄 出生体质量 生产方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相关因素及预后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赖春华 吕峻峰 +4 位作者 杨冰岩 杨春晖 姚苗苗 李性希 何凌云 《现代医院》 2011年第4期29-31,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相关因素的异同及颅内出血者的预后,指导颅内出血的防治。方法按胎龄将376例早产儿分为小胎龄早产儿及大胎龄早产儿两组,生后3~6天常规头颅彩超检查,记录可能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对有颅内出血且... 目的了解不同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相关因素的异同及颅内出血者的预后,指导颅内出血的防治。方法按胎龄将376例早产儿分为小胎龄早产儿及大胎龄早产儿两组,生后3~6天常规头颅彩超检查,记录可能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对有颅内出血且存活者随访至6个月龄。结果两组早产儿颅内出血相关指标比较:胎龄、出生体重、母亲围生期疾病、分娩方式、围产期缺氧、机械通气、血小板计数低,产前使用地塞米松,生后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在两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体重低、血小板计数低、机械通气、胎龄小、母亲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围产期缺氧、异常分娩是小胎龄早产儿组的危险因素,产前使用地塞米松与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是其保护因素;大胎龄早产儿组的危险因素是机械通气、血小板计数低与异常分娩。后遗症发生率:小胎龄早产儿组42.9%,大胎龄早产儿组25%。结论不同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是不同的,在早产儿管理中,尽可能去除危险因素、提供保护因素可能会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早产儿颅内出血有较高的后遗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颅内出血 高危因素 预后
下载PDF
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广明 陈志君 +2 位作者 赖春华 杨冰岩 吕峻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7期3018-3019,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80例。采取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 目的观察分析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80例。采取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的经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INSURE)技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LISA技术治疗,分析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SpO2下降、心动过缓、再次使用PS、反复呼吸暂停、机械通气等发生情况、以及出院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SpO2下降、再次使用PS、反复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患儿采取LISA技术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由于气管插管拔管引起的气道、肺组织损伤,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A技术 INSURE技术 新生儿呼吸窘迫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小剂量利尿剂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及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俊秀 杨冰岩 +3 位作者 赖春华 王维琼 罗世康 吕峻峰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2期231-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探讨小剂量利尿剂对RDS早产儿的疗效。方法 RD...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探讨小剂量利尿剂对RDS早产儿的疗效。方法 RDS早产儿15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75例;小剂量利尿剂干预组(观察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从出生后第1天起应用氢氯噻嗪(2 mg/kg,2次/d,口服)联合螺内酯(2 mg/kg,1次/d,口服),14 d为1个疗程。分别于生后第1、7、14天检测血清NT-proBNP及IL-6水平。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生后第7、14天NTproBNP及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NT-proBNP及IL-6水平可作为RDS早产儿诊断以及严重程度评估的有力依据。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早产儿RDS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白细胞介素6 利尿剂
下载PDF
新生儿百日咳预防及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春晖 彭嘉恒 +3 位作者 黄伟棠 赖春华 吕峻峰 杨冰岩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百日咳预防和控制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8例确诊百日咳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8例百日咳新生儿中仅有4例有明确的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史,咳嗽从轻咳进展为痉挛... 目的探讨新生儿百日咳预防和控制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8例确诊百日咳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8例百日咳新生儿中仅有4例有明确的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史,咳嗽从轻咳进展为痉挛性咳嗽的平均时间为(6.25±1.91)d,痉挛性咳嗽期3例(37.50%)出现呼吸困难,4例(50.00%)二氧化碳潴留,2例(25.00%)出现呼吸暂停,6例(75.00%)经皮血氧下降;7例初次感染百日咳的新生儿表现为白细胞>20×10^9/L,淋巴细胞大于60%,降钙素原小于0.5 ng/mL,百日咳杆菌聚合酶链反应均阳性,百日咳IgM抗体均阴性。8例新生儿分离的百日咳杆菌对阿奇霉素均敏感,7例治疗好转或治愈,1例放弃治疗。结论在百日咳流行季节,杜绝探视新生儿。新生儿百日咳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并控制百日咳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新生儿 临床表现 控制
下载PDF
发育支持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增长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骆翠媚 张晓敏 +1 位作者 吕峻峰 付四毛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10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发育支持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质量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9年3月入住本院NICU的5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发育支持护理模式,作为观察组;选择2005年6月~2007年3月在本院NICU住院的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 目的观察发育支持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质量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9年3月入住本院NICU的5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发育支持护理模式,作为观察组;选择2005年6月~2007年3月在本院NICU住院的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传统护理模式,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睡眠时间、体质量变化,以及在纠正胎龄40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纠正年龄1岁时CDCC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采用发育支持护理模式照顾的早产儿,早产儿的睡眠时间和体质量增加,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纠正胎龄40周时,NBNA中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原始反射项目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纠正年龄1岁时CDCC评分结果,智能发育(MDI)、运动发育(PDI)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育支持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可促进体质量的增加,促进生长发育,对神经行为的发育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极低出生体重儿 发育支持护理 体质量 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 智能运动发育
下载PDF
新生儿血液流变学改变与心脑损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广明 赖春华 +2 位作者 吕峻峰 杨冰岩 李性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积压(HCT)处于60%~65%的新生儿血液流变学、心肌酶谱改变以及脑损伤情况。方法:将100例血常规检查HCT处于60%~65%的新生儿设为观察组,100例血常规检查HCT〈60%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液流变学、心肌... 目的:探讨红细胞积压(HCT)处于60%~65%的新生儿血液流变学、心肌酶谱改变以及脑损伤情况。方法:将100例血常规检查HCT处于60%~65%的新生儿设为观察组,100例血常规检查HCT〈60%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液流变学、心肌酶谱、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等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红细胞积压、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末期速度(Vd)明显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EEG检查异常率为24.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aEEG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T处于60%~65%尚未达到红细胞增多症标准的新生儿已经出现了血液流变学改变和心脑损害,要引起临床积极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积压 新生儿 血液流变学 心肌酶谱 头颅多普勒超声 振幅整合脑电图
下载PDF
新生儿压疮风险评估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婵 姜玉娥 +3 位作者 吕峻峰 饶芬 韦夏 黄云丽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编制新生儿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本院NICU住院治疗的750例危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压疮风险评估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 新生儿压疮风险评估量表的Cronbac... 目的 编制新生儿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本院NICU住院治疗的750例危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压疮风险评估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 新生儿压疮风险评估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4,评定者间信度为0.920。评估量表中各个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7~1.0,整个评估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30;探索性因子分析出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854%;量表的特异度为72.50%,敏感度为80.90%,阴性预测率为97.90%、阳性预测率为9.20%,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结论 新生儿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新生儿压疮风险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压疮 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母乳喂养对NICU中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生长发育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广明 赖春华 +2 位作者 宋小娃 吕峻峰 黄伟棠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生长发育及预后的影响。方法50例NICU住院的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研究组应用母乳喂...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生长发育及预后的影响。方法50例NICU住院的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研究组应用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各种指标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喂养安全性及出院后喂养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天数、回升到出生体重时间分别为(27.20±5.1)、(11.20±2.8)d,均短于对照组的(31.60±6.7)、(17.10±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头围增长、身长增长、体重增长分别为(0.92±0.2)cm/周、(0.97±0.4)cm/周、(18.5±2.0)g/d,均高于对照组的(0.77±0.2)cm/周、(0.78±0.2)cm/周、(16.1±1.8)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为8.0%,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为16.0%,喂养消化不良性腹泻发生率为4.0%,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为12.0%,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8.0%,均低于对照组的36.0%、44.0%、28.0%、44.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后纯母乳喂养率68.0%高于对照组的12.0%,配方奶喂养率8.0%低于对照组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U中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应用母乳喂养更加安全,减少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降低喂养不耐受,促进患儿更加良好的生长发育,改善患儿预后,提高出院后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对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水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 生长发育 母乳喂养 并发症 胃肠功能
下载PDF
金双歧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广明 杨冰岩 +1 位作者 赖春华 吕峻峰 《海峡药学》 2016年第5期94-95,共2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并预防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分析和探讨治疗过程中选取金双歧联合蓝光照射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遵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80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并预防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分析和探讨治疗过程中选取金双歧联合蓝光照射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遵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80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入组所有患儿均常规应用蓝光进行照射治疗,而试验组患儿同时给予金双歧口服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以及对患儿血清胆红素及粪胆素水平的影响。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38(95.00%)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30(75.00%)相比明显升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及粪胆素水平和对照组患儿相比明显占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在治疗方案上采取金双歧联合蓝光照射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能够减轻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并促进其转变为粪胆素,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蓝光治疗 金双歧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调查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志君 聂婉玲 +2 位作者 杨冰岩 吕峻峰 杨春晖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与调查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与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分娩出生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11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分娩的健康新生儿110例作为对照组,调查了两组产妇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同时观察预后... 目的:探讨与调查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与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分娩出生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11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分娩的健康新生儿110例作为对照组,调查了两组产妇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同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法显示产妇年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蛋白尿、流产史是导致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P<0.05)。观察组患儿的生存率为70.0%,对照组新生儿都健康生存,观察组患儿的生存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多,病因复杂,病情危重,应尽早针对病因加强预防,同时积极进行急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高危因素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