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吕进 吕成余 +3 位作者 徐牧 徐晓军 王志 王和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229例直肠癌患者,收集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直肌萎缩将患者分为萎缩组(n=47)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229例直肠癌患者,收集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直肌萎缩将患者分为萎缩组(n=47)与对照组(n=182)。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构建直肠癌腹腔镜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术后长期卧床、预防性造口、术后化疗、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是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危险因素(P<0.05),高白蛋白水平是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预测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817~0.90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11%与87.91%。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符合度(χ^(2)=3.251,P>0.05)。结论:年龄较大、术后长期卧床、预防性造口、术后化疗、手术部位感染、低白蛋白是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腹直肌萎缩的相关因素,据此建立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腹直肌萎缩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预防性造口 腹直肌萎缩 影响因素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结直肠癌211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9
2
作者 吕成余 时开网 +1 位作者 蔡永东 胡先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771-772,共2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21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全部患者中术后获5年随访者有71例,Dukes分期A、B及C期患者5年生存者分别为12/12例、20/31例及11/28例;直肠癌术后随访...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21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全部患者中术后获5年随访者有71例,Dukes分期A、B及C期患者5年生存者分别为12/12例、20/31例及11/28例;直肠癌术后随访5年者局部复发率为11.8%(4/34)。扩大根治手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及保护盆腔自主神经手术者15例,其中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经治疗后有改善;1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碍,均经治疗后痊愈。直肠癌保肛手术占77.2%(61/79),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占60.7%(17/28)。结论结直肠癌的治疗应将肿瘤的根治始终放在第1位,结肠癌根治应规范化;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大大减少了直肠癌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侧方淋巴结清扫宜选择性开展;保护盆腔自主神经的手术开展有利于减少膀胱和性功能的损伤;在不降低根治原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保肛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老年胃癌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吕成余 时开网 席鹏程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443例≥65岁老年人胃癌的临床资料和生存资料。结果本组围手术期病死率为2.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1%。根治性胃切除组术后1...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443例≥65岁老年人胃癌的临床资料和生存资料。结果本组围手术期病死率为2.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1%。根治性胃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5.8%和42.1%,姑息性胃切除组分别为73.6%、13.6%和0,未切除组平均生存10月。各组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胃癌术后并发症较多,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手术方式应视患者全身情况、癌肿所在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而定,对早中期患者力争行根治性胃切除术。术后生存率和手术方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胃癌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老年胆石症手术治疗1450例临床报道 被引量:4
4
作者 吕成余 王兴宇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217-217,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胆石症 手术治疗 围术期
下载PDF
创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治体会 被引量:4
5
作者 吕成余 时开网 胡先林 《肝胆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或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9例创伤后或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例确诊后作胆囊切除,3例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T管引流,2例保守治疗。治愈17例,死亡2例。结论创伤后或术后急性非... 目的探讨创伤或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9例创伤后或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例确诊后作胆囊切除,3例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T管引流,2例保守治疗。治愈17例,死亡2例。结论创伤后或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单独的临床疾病,其起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切除胆囊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创伤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在腹部手术后胃瘫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8
6
作者 吕成余 时开网 《临床外科杂志》 2006年第10期671-671,共1页
关键词 肠内营养 治疗 胃瘫
原文传递
胃癌微转移与外科手术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成余 时开网 张蕴春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67-470,共4页
关键词 胃肿瘤/外科学 肿瘤转移 复发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开腹治疗的经验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吕成余 时开网 +1 位作者 席鹏程 山本清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期67-68,共2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主动脉病变.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所致.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将会越来越高。AAA有破裂的危险。一旦破裂死亡率很高。治疗目的主要是预防破裂和延长病人生命。...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主动脉病变.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所致.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将会越来越高。AAA有破裂的危险。一旦破裂死亡率很高。治疗目的主要是预防破裂和延长病人生命。近年来介入治疗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成为治疗本病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探讨和评价传统外科手术在治疗AAA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血管外科手术 方法
下载PDF
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吕成余 张蕴春 时开网 《腹部外科》 2008年第2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结微转移 早期胃癌 临床研究 消化道肿瘤 腹腔镜手术 早治疗 统一标准 手术方式
下载PDF
RASAL1表达及ras活性与胃肠道肿瘤临床关系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吕成余 谢洪虎 樊红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4期370-373,共4页
大约有20%的人类肿瘤与ras的突变有关。ras蛋白调控细胞的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包括细胞增殖、分化、生存及凋亡等。ras蛋白属于小GTP结合蛋白,通过响应细胞外信号产生活性。RASAL1是一种ras GTP酶激活蛋白,可以抑制ras的活性。调节ras以及... 大约有20%的人类肿瘤与ras的突变有关。ras蛋白调控细胞的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包括细胞增殖、分化、生存及凋亡等。ras蛋白属于小GTP结合蛋白,通过响应细胞外信号产生活性。RASAL1是一种ras GTP酶激活蛋白,可以抑制ras的活性。调节ras以及RASAL1的活性,可能是肿瘤靶向治疗的方向之一。检测ras以及RASAL1的活性有助于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本文从ras的结构、功能及突变与肿瘤的关系,RASAL1作为ras的效应分子抑制ras的活性,ras、RASAL1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三方面来综述了RASAL1表达及ras活性与胃肠道肿瘤临床关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 GTP酶激活蛋白质类 ras 基因 肿瘤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胃癌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EA mRN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吕成余 沈振伟 +3 位作者 张蕴春 陈兴国 杨士勇 时开网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外周血中微转移标志物癌胚抗原(CEA)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实时PCR技术检测50例胃癌病人手术前后的外周血中CEA mRNA的表达情况,并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阴性对照组,选择10例新鲜胃癌组织作为阳...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外周血中微转移标志物癌胚抗原(CEA)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实时PCR技术检测50例胃癌病人手术前后的外周血中CEA mRNA的表达情况,并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阴性对照组,选择10例新鲜胃癌组织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胃癌病人术前外周血中CEA 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48.00%(24/50),术后阳性率为60.0%(3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间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病人性别、年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2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均无CEA mRNA阳性表达;而在10例新鲜胃癌组织中,均显示阳性表达。结论:CEA mRNA的表达可能与肿瘤微转移相关,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中CEA mRNA的表达,可能是一种较理想的预测方法。手术对微转移影响尽管存在,但在临床上尚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胃肿瘤 外科手术 微转移
原文传递
胰头及壶腹周围良性病变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分析
12
作者 吕成余 时开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5期6059-6060,共2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良性病变所占比例及术前、术中明确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6年期间115例术前诊断为胰头或壶腹周围恶性肿瘤而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中,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者6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良性病变所占比例及术前、术中明确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6年期间115例术前诊断为胰头或壶腹周围恶性肿瘤而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中,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者6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慢性胰腺炎4例,胆总管下段埋藏性结石1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1例。良性病变占整个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6/115)5.2%。结论:在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胆道镜检、活切和胰腺穿刺活检做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是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疾病/诊断/外科学 回顾性研究 误诊 人类
下载PDF
放疗术后肠道损伤的治疗
13
作者 吕成余 《临床外科杂志》 2002年第6期360-360,共1页
关键词 肠道损伤 治疗 术后并发症 放射治疗 肿瘤治疗
原文传递
早期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肖华 杨维军 +4 位作者 施雪松 马宁 曹红勇 吕成余 柳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655-165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结肠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每组各45例。两组病例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3、7天早晨检测免疫学和炎症指标以及...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结肠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每组各45例。两组病例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3、7天早晨检测免疫学和炎症指标以及营养指标,包括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同时记录两组病例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d和术后7dEEN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以及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PN组,EEN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则明显低于TPN组(P<0.05)。EEN组和TPN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促进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改善免疫功能,提高营养水平,加速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胃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全胃切除术对胃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玮 李苏卿 +1 位作者 吕成余 陈维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34-436,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胃切除术对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0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癌胚抗...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胃切除术对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0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癌胚抗原(CEA)、多巴脱羧酶(DDC)的差异。门诊随访3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切口长度分别为(4.6±1.8)cm和(16.4±4.2)cm;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2.5±43.5)mL和(192.5±67.8)mL;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2±0.9)d和(3.3±1.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CEA分别为(1496.5±523.5)ng/L和(2025.5±755.6)ng/L,DDC分别为(101.5±36.8)ng/L和(148.2±51.5)ng/L,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79.2%、69.1%;对照组分别为82.3%、76.8%、66.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与开腹全胃切除术对胃癌均有良好的疗效,其中腹腔镜手术组织创伤小,对微转移指标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 胃癌 全胃切除术 微转移 疗效
下载PDF
皮肤胶水粘合与皮内缝合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吕进 王和明 +2 位作者 姜鹏 吕成余 曹红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540-1542,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胶水粘合和皮内缝合闭合甲状腺手术切口的优缺点。方法:将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皮内缝合组(A组)30例、皮肤胶水粘合组(B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关闭皮肤切口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切口疼痛、切口愈合情况。远期疗效随... 目的:探讨皮肤胶水粘合和皮内缝合闭合甲状腺手术切口的优缺点。方法:将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皮内缝合组(A组)30例、皮肤胶水粘合组(B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关闭皮肤切口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切口疼痛、切口愈合情况。远期疗效随访观察患者切口瘢痕程度及切口美观程度、异物感。结果:A组与B组术后均无并发症。A组住院天数5天,B组3天。两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均为100%,在切口疼痛率(A组3.4%、B组3.2%)、美观度(好的比率A组95%、B组97%)、异物感(A组1.7%、B组1.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关闭皮肤平均时间为13min,B组为7min,A组关闭皮肤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皮肤胶水粘合切口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与皮肤切口闭合时间,简单省时、安全可行,患者乐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手术 组织胶水 切口缝合
下载PDF
256例闭合性腹外伤手术治疗体会
17
作者 吕成余 程仿元 储险峰 《中原医刊》 1999年第6期35-36,共2页
腹腔脏器多,一时遭受暴力往往多个脏器受累,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如诊治不及时,可危及病人生命。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急诊手术治疗闭合性腹外伤256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6例中,男198... 腹腔脏器多,一时遭受暴力往往多个脏器受累,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如诊治不及时,可危及病人生命。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急诊手术治疗闭合性腹外伤256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6例中,男198例,女58例,年龄3~80岁。致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闭合性损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老年直肠癌中的疗效及对血清GSH VEGF IGF-1和sIL-2R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玮 吕成余 陈维 《西部医学》 2018年第7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谷胱甘肽(GS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类胰岛素1号增长因子(IGF-1)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谷胱甘肽(GS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类胰岛素1号增长因子(IGF-1)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腹腔镜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动态监测分析两组患者血清GSH、VEGF、IGF-1和sIL-2R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腹腔镜组GSH和IGF-1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sIL-2R水平在术后逐渐下降,术后1个月两组sIL-2R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静息和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治疗后首次排气、下床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短(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具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GSH、VEGF、IGF-1和sIL-2R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根治术 谷胱甘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类胰岛素1号增长因子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下载PDF
腹腔镜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术期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维 朱玮 吕成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130-133,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术期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65例...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术期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65例)和开腹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3 d,两组患者CA199、CA125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0.05),但两组患者CA199、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开腹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中位生存时间、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淋巴结清扫数目和预后与开腹手术相似,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 进展期胃癌 围术期 预后
下载PDF
老年完全梗阻性结肠癌的急诊手术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佴永军 马永 +2 位作者 曹红勇 蔡永东 吕成余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总结老年完全梗阻性结肠癌病人的急诊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接受急诊手术的老年完全梗阻性结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共74例病人入组,其中男50例,女24例,平均年龄(74.3±8.7)岁。其中39例(52.7%... 目的总结老年完全梗阻性结肠癌病人的急诊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接受急诊手术的老年完全梗阻性结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共74例病人入组,其中男50例,女24例,平均年龄(74.3±8.7)岁。其中39例(52.7%)为右半结肠癌,35例(47.3%)为左半结肠癌。57例(77.0%)病人术前存在≥1种合并症。10例(13.5%)入院后立即手术,13例(17.6%)24 h内手术,16例(21.6%)24~48 h内手术,其余35例(47.3%)48~72 h内手术。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率分别为92.3%及42.9%,19例(25.7%)病人出现≥1种术后并发症。结论老年完全梗阻性结肠癌病人的急诊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取决于病人的体征、肿瘤部位及全身状况,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并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梗阻 结肠癌 结肠切除术 急诊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