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涎腺腺样囊性癌热点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吕春堂 周树夏 +1 位作者 周中华 孙沫逸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9-592,共4页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涎腺腺样囊性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腺样囊性癌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1)腺样囊性癌的嗜神经侵袭特性;(2)腺样囊性癌的远处转移;(3)腺样囊性癌治疗的展望。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嗜神经侵袭 肿瘤转移 治疗学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特性与生物治疗 被引量:14
2
作者 吕春堂 周中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53-158,共6页
腺样囊性癌具有两大生物学特性,即嗜神经侵袭和肺高转移特性。这两大生物学特性直接影响腺样囊性癌的治疗和预后,因而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腺样囊性癌对于放疗、化疗均不敏感,目前仍以手... 腺样囊性癌具有两大生物学特性,即嗜神经侵袭和肺高转移特性。这两大生物学特性直接影响腺样囊性癌的治疗和预后,因而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腺样囊性癌对于放疗、化疗均不敏感,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治疗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探索将生物治疗运用于腺样囊性癌,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生物学特性 嗜神经侵袭 肺转移 生物治疗 基因治疗
下载PDF
颌面部深在部位病变性质的CT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吕春堂 毛天球 +1 位作者 刘宝林 沈宁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81-283,T015,共4页
颌面部深在部位(主要指颅底、翼腭凹、咽旁、颞下区等)的病变,因其部位深在,临床检查困难,活检难予进行,如何准确判断这一区域病变的性质是个难题。近年来笔者运用CT 检查手段,从病变 CT 值和密度均匀度、影象形态学特征。
关键词 颌面肿瘤 病变性质 CT
下载PDF
MRI对累及头颈部淋巴组织病变的鉴别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春堂 周中华 +3 位作者 徐晓刚 江中明 唐震 罗小龙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基于累及头颈部淋巴组织病变的临床不典型性,旨在探讨MRI对其进行鉴别诊断的客观依据。方法:对本组22例可疑累及头颈部淋巴组织的各类病变进行MRI检查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RI对本组22例累及淋巴组织病变的诊断与病理学... 目的:基于累及头颈部淋巴组织病变的临床不典型性,旨在探讨MRI对其进行鉴别诊断的客观依据。方法:对本组22例可疑累及头颈部淋巴组织的各类病变进行MRI检查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RI对本组22例累及淋巴组织病变的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21/22)约为95%。结论:MRI是对累及头颈部淋巴组织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并能为明确其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病变 头颈部 颈部淋巴组织 MRI检查 病理学诊断 不典型性 鉴别诊断 检查手段 符合率 依据 客观
下载PDF
精准颌骨外科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吕春堂 张庆福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181-186,共6页
精准医学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医学紧密结合,追求患者疾病诊疗效益的最大化。数字化医学影像、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增材制造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实现精准外科诊疗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尤其在人体硬组织外科手术治疗方面,优势更为... 精准医学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医学紧密结合,追求患者疾病诊疗效益的最大化。数字化医学影像、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增材制造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实现精准外科诊疗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尤其在人体硬组织外科手术治疗方面,优势更为明显。口腔颌面部骨骼形态结构与功能复杂,颌骨外科治疗更应该在手术方案、个体化手术导板制作、个体化植入体设计与应用、术中导航技术等多方面,充分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诊疗技术相结合,积极向精准颌骨外科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学 计算机辅助设计 3D打印 颌骨外科
下载PDF
CT对上颌窦恶性肿瘤手术及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吕春堂 毛天球 沈宁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8-20,共3页
多年来,上颌窦恶性肿瘤手术方案的制定是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主要依赖于常规X线摄片显示的骨质破坏情况来决定上颌骨的截骨范围。近年来。
关键词 上颌窦肿瘤 CT 预后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与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重建 被引量:12
7
作者 吕春堂 张庆福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肿瘤、感染、外伤等原因常造成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由于下颌骨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被破坏,常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和外形障碍,需要进行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当前仍主要依靠自体骨移植,特别是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髂骨移植,能取得较... 肿瘤、感染、外伤等原因常造成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由于下颌骨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被破坏,常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和外形障碍,需要进行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当前仍主要依靠自体骨移植,特别是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髂骨移植,能取得较好的修复重建效果。但受骨源、骨量及自体骨塑形等方面的影响,尤其对大范围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来说,要达到较理想的形态和功能修复仍存在一定困难。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3D打印技术(CAD/3DP)迅速发展,其在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中,能个体化恢复下颌骨的自然外形、成功设计制作与患者下颌骨自然外形匹配的修复体,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目前越来越显示出其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方面的独特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3D打印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颌面颈部肿瘤与颈动脉外科 被引量:6
8
作者 吕春堂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关键词 颌面部肿瘤 颈动脉外科 颈部肿瘤 大脑血运 动脉阻断 缺血耐受性
下载PDF
复杂陈旧性颅颌面骨折的临床特征及处理
9
作者 吕春堂 周中华 +2 位作者 徐晓刚 张蕾 田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4-484,共1页
关键词 复杂陈旧性颅颌面骨折 临床特征 处理 治疗 疗效评价标准
下载PDF
CT在诊治颅-眶-面区肿瘤上的临床评价
10
作者 吕春堂 毛天球 +1 位作者 刘宝林 沈宁江 《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89-191,共3页
以眼眶为中心的颅-眶-面区肿瘤,因其位置隐蔽,临床理学检查困难和常规X线摄片存在着软组织难以显影的弊端。因而给这一特殊部位肿瘤的诊治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CT对9例累及眶内的肿瘤进行了检查。结果证明它能清晰地显示累及... 以眼眶为中心的颅-眶-面区肿瘤,因其位置隐蔽,临床理学检查困难和常规X线摄片存在着软组织难以显影的弊端。因而给这一特殊部位肿瘤的诊治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CT对9例累及眶内的肿瘤进行了检查。结果证明它能清晰地显示累及眶内肿瘤的准确部位范围及其与眶内容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收到了满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肿瘤 颌面部
下载PDF
对预防颌面外科老年患者术后呼吸道意外的探讨
11
作者 吕春堂 刘宝林 +1 位作者 毛天球 沈宁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34-235,共2页
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患者(60岁以上)除具有年老、体弱、抵抗力低下、代偿能力差等一般老年患者的共同点外,同时因其病变位于呼吸道上端,手术常涉及上呼吸道的通畅问题;此类患者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手术创伤大,手术多需在全麻下进行。
关键词 颌面外科 呼吸道意外 预防
下载PDF
减毒沙门菌介导联合基因对腺样囊性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江中明 吕春堂 +2 位作者 周中华 赵平 高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9-612,共4页
目的:观察构建含有Tip30与人IFN-γ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共表达质粒的重组减毒沙门菌对腺样囊性癌荷瘤裸鼠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4周龄BALB/cnunu雄鼠25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PBS组)、单纯减毒沙门菌组(SL7207组)、携带人IFN-γ基... 目的:观察构建含有Tip30与人IFN-γ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共表达质粒的重组减毒沙门菌对腺样囊性癌荷瘤裸鼠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4周龄BALB/cnunu雄鼠25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PBS组)、单纯减毒沙门菌组(SL7207组)、携带人IFN-γ基因减毒沙门菌治疗组(SL7207/pCIIFN组)、携带Tip30基因减毒沙门菌治疗组(SL7207/pCITip30组)、携带Tip30与人IFNγ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质粒的重组减毒沙门菌治疗组(SL7207/pCITip30/IFN组),均于颌下接种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10d后对照组裸鼠口服PBS,其余各治疗组口服相应的减毒沙门菌,隔周1次,共3次。然后检测肿瘤生长体积、带瘤存活期、裸鼠体内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各治疗组比较对照组、携带基因治疗组比较SL7207组、联合基因治疗组比较单基因治疗组肿瘤生长慢、体积小,带瘤存活期长(P<0.05);携带Tip30基因治疗组MVD较其他3组低,联合基因组较携带Tip30单基因组MVD低(P<0.05)。结论:减毒沙门菌载体分别介导Tip30、IFN-γ基因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联合基因较单基因治疗效果好,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30 干扰素Γ 减毒沙门菌 基因疗法 腺样囊性癌
下载PDF
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3
作者 毛天球 刘宝林 +3 位作者 周树夏 斯方杰 王永海 吕春堂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96-298,共3页
头皮冠状切口是颅颌面外科最通用的手术切口。1984年以来,我们应用这种进路,手术治疗颅颌面部骨折,肿瘤及畸形,取得了以往用局部切口难以达到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 颅颌面 冠状切口 头皮
下载PDF
下颌骨三维重建效果的测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庆福 吕春堂 +3 位作者 刘国勤 樊堂堂 罗小龙 汪大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下颌骨三维重建的效果其及影响因素,为以下颌骨三维重建为基础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T扫描获取下颌骨标本的断层解剖信息并以DICOM格式输出,然后采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重建,大体观察重建效果后,利用软... 目的分析和评价下颌骨三维重建的效果其及影响因素,为以下颌骨三维重建为基础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T扫描获取下颌骨标本的断层解剖信息并以DICOM格式输出,然后采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重建,大体观察重建效果后,利用软件以有关解剖标志为测量点,对下颌骨重建模型的下颌骨体厚度、下颌骨升支前后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下颌骨标本的相应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扫描空间分辨率高,下颌骨三维重建的效果良好,对比测量分析表明重建模型与下颌骨标本无明显差异。结论基于CT扫描的下颌骨三维重建能满足相关科研和临床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材料L/DL-聚乳酸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降解 被引量:25
15
作者 陈宇轩 吕春堂 +2 位作者 雷德林 周树夏 熊成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 研究 L / DL -聚乳酸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情况 ,探讨其体内降解机制 .方法 共 2 8个试件分 7组随机植入 7只新西兰大白兔脊柱两侧皮下 .于术后 2 ,4,8,12 ,16 ,2 0 ,2 4wk取出 .软组织包膜进行组织学、透射电镜观察 .试件测... 目的 研究 L / DL -聚乳酸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情况 ,探讨其体内降解机制 .方法 共 2 8个试件分 7组随机植入 7只新西兰大白兔脊柱两侧皮下 .于术后 2 ,4,8,12 ,16 ,2 0 ,2 4wk取出 .软组织包膜进行组织学、透射电镜观察 .试件测量分子质量、质量、弯曲强度及其变化率 .结果 植入物在初期有轻度炎症反应 ,12 wk后炎症反应基本消失 ,未见巨噬细胞积聚现象 .至 2 4wk时材料产生的难于降解的微粒很少 .L/ DL-聚乳酸在体内早期分子质量下降显著 ,而吸收不明显 .伴随分子质量的降解有弯曲强度的相应降低 .结论  L /DL-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较适宜的降解性能及较高的机械强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 生物降解 聚乳酸 可吸收材料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颌骨带种植体三维钛网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庆福 吕春堂 +3 位作者 樊堂堂 周中华 汪大林 李郝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方法,制作可用于下颌骨个体化功能性重建的修复体,为下颌骨个体化功能性修复探索新的方法。方法:首先通过CT扫描获取下颌骨断层解剖信息,然后运用三维重建、镜像及快速原型技术获得拟修复下颌骨复原实体模型,在... 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方法,制作可用于下颌骨个体化功能性重建的修复体,为下颌骨个体化功能性修复探索新的方法。方法:首先通过CT扫描获取下颌骨断层解剖信息,然后运用三维重建、镜像及快速原型技术获得拟修复下颌骨复原实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铸造手段完成个体化三维钛网修复体的制作,然后将种植体与钛网相连接,构建个体化功能性修复体。结果:以CT扫描获取下颌骨断层解剖信息为基础,通过计算机辅助成功制作了带种植体的个体化钛网修复体,与相应的下颌骨标本连接匹配良好,个体化恢复了骨缺损的连续性,所带种植体为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恢复理想的咀嚼功能提供了可能。结论:在CT扫描获取下颌骨原始解剖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CAD/CAM过程,能够成功构建下颌骨个体化功能性修复体,为临床个体化功能性颌骨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颌骨 种植体 钛网 实验研究 CAD/CAM 功能性颌骨重建 解剖信息 CT扫描 快速原型技术 种植义齿修复 个体化 修复体 功能性重建 功能性修复 辅助方法 三维重建 实体模型 咀嚼功能 骨断层 制作 骨标本 连续性
下载PDF
携带TIP30与人IFN-γ基因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构建及抗腺样囊性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江中明 赵平 +2 位作者 高军 湛先保 吕春堂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构建含有TIP30与人IFN-γ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质粒的减毒伤寒沙门氏菌,观察以减毒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联合TIP30与IFN-γ的基因治疗对腺样囊性癌的疗效。方法:PCR扩增TIP30和人IFN-γ基因,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成重组... 目的:构建含有TIP30与人IFN-γ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质粒的减毒伤寒沙门氏菌,观察以减毒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联合TIP30与IFN-γ的基因治疗对腺样囊性癌的疗效。方法:PCR扩增TIP30和人IFN-γ基因,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pCI-TIP30、pCI-IFN和TIP30、IFN-γ基因共表达质粒pCI-TIP30/IFN。分别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体外感染小鼠巨噬细胞株,用免疫印迹和ELISA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将重组菌口服给腺样囊性癌荷瘤裸鼠,观察其疗效。结果:免疫印迹试验表明质粒pCI-TIP30和pCI-TIP30/IFN转化菌感染的小鼠巨噬细胞能表达TIP30蛋白,ELISA检测则显示pCI-IFN和pCI-TIP30/IFN转化菌感染的小鼠巨噬细胞能分泌性表达人IFN-γ,减毒沙门氏菌本身和3种表达质粒转化的重组沙门氏菌对腺样囊性癌均有治疗作用,且TIP30与IFN-γ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成功构建了分别携有真核表达质粒pCI-TIP30、pCI—IFN、pCI-TIP30/IFN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对腺样囊性癌荷瘤裸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30 干扰素-Γ 减毒伤寒沙门氏菌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动物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和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峰 吕春堂 +3 位作者 周中华 罗小龙 刘宏 孙沫逸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3-596,共4页
目的:建立腺样囊性癌(ACC)神经侵袭的动物模型。方法:将5×105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注射入30只裸鼠一侧眶下区皮下,分别于7、11、14、21、28d、动物自行死亡时或56d采集标本,HE染色观察肿瘤能否侵袭眶下神经并测量神经侵袭的长... 目的:建立腺样囊性癌(ACC)神经侵袭的动物模型。方法:将5×105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注射入30只裸鼠一侧眶下区皮下,分别于7、11、14、21、28d、动物自行死亡时或56d采集标本,HE染色观察肿瘤能否侵袭眶下神经并测量神经侵袭的长度。另取16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将ACCM和人舌癌Tca8113细胞注射入裸鼠眶下点皮下,14d后HE染色观察肿瘤生长和眶下管内神经侵袭的情况,比较两组神经侵袭的发生率。结果:30只裸鼠模型中23只出现了神经侵袭,7、11、14、21、28d和自行死亡组神经侵袭长度分别为0.09、(0.27±0.02)、(0.38±0.05)、(0.68±0.18)、(1.07±0.36)和(2.10±0.77)mm。另16只裸鼠中8只ACC-M细胞注射裸鼠神经侵袭发生率为100%,远高于Tca8113细胞注射裸鼠的12.5%(P<0.01)。结论:该模型具备良好的可行性、特异性,是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的良好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神经侵袭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晓刚 吕春堂 +3 位作者 袁卫 周中华 罗小龙 孙沫逸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6-608,共3页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肺高、低转移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在ACC肺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ACC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和低转移细胞株(ACC2)以及舌癌8113细胞株...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肺高、低转移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在ACC肺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ACC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和低转移细胞株(ACC2)以及舌癌8113细胞株(Tca-8113),分别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检测CXCR4在上述3种细胞中的表达。结果:3种细胞表面均有CXCR4受体的表达,其中ACC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表达阳性率为(77.32±6.96)%,显著高于肺低转移细胞株ACC-2的(35.32±6.71)%和舌癌Tca-8113细胞株的(33.82±5.56)%,(P<0.05)。Western印迹结果证实3种细胞株均有特征性的蛋白质表达条带,其中ACCM的蛋白质表达条带最为显著。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ACC肺高转移细胞株中高表达,提示CXCR4可能与ACC嗜肺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CXCR4 转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模拟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及个体化修复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庆福 吕春堂 +3 位作者 刘国勤 樊堂堂 赵海军 陈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5079-5082,共4页
背景:个体化再生修复逐渐成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的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个体化修复的基础。目的:实验拟观察计算机辅助下颌骨缺损的信息修复,探讨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快速制作下颌骨实体模型的可行性。设计、时间... 背景:个体化再生修复逐渐成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的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个体化修复的基础。目的:实验拟观察计算机辅助下颌骨缺损的信息修复,探讨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快速制作下颌骨实体模型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以下颌骨标本为观察对象的探索性实验,于2004-09/2006-09在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和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完成。材料:离体完整下颌骨标本1副,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方法:在三维重建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辅助图像切割模拟下颌骨缺损,然后利用镜像技术以对侧相应部位的图像信息进行修复,再建完整的下颌骨数据信息模型,最后通过快速原型技术进行下颌骨实体模型制作。主要观察指标:三维重建模型与下颌骨实体模型的大体形态。结果:利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切割技术很好地模拟了一侧下颌骨缺损,通过镜像技术再建了完整的下颌骨数据信息模型,以此为基础制作的下颌骨实体模型形态良好。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切割和镜像修复技术,可以对下颌骨缺损进行模拟和修复,再结合快速原型技术,可以加工出下颌骨实体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 镜像技术 模拟 快速原型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