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芍颗粒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唐瑞怡 王亚平 +11 位作者 张绍芬 王汝芹 欧阳运薇 谢秀珍 刘红丽 吕淑兰 史惠蓉 张友忠 谢梅青 罗涌 陈蓉 郁琦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0-216,共7页
目的:探索香芍颗粒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全国11个中心进行,招募处于围绝经期并伴有情绪症状的患者300例,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患者随机进入研究组(香芍颗粒1袋... 目的:探索香芍颗粒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全国11个中心进行,招募处于围绝经期并伴有情绪症状的患者300例,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患者随机进入研究组(香芍颗粒1袋,每日3次,150例)和安慰剂组(香芍颗粒类似物1袋,每日3次,150例)治疗8周,并通过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14项焦虑量表(HAMA)和Greene围绝经期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变化。结果:完成至少4周随诊的276例(92.0%)受试者纳入分析,其中研究组136例,安慰剂组140例。治疗8周后研究组和安慰剂组HAMD及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研究组的HAMD和HAMA评分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与基线比较,HAMD和HAMA的评分减分率在研究组均高于安慰剂组(P<0.05)。研究组抑郁症状治疗总有效率67.6%,安慰剂组抑郁症状治疗总有效率5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焦虑症状的治疗总有效率也优于安慰剂组(61.0%vs.44.3%,P<0.01)。治疗8周后,Greene量表评分的减分率及总有效率研究组优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雌二醇水平、卵泡刺激素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芍颗粒对改善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有效,安全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状 焦虑症状 绝经 香芍颗粒
下载PDF
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吕淑兰 邹余粮 +2 位作者 曹缵孙 陈晓燕 毛文军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2-554,563,共4页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状况及可接受激素替代治疗 (HRT)的程度 ,探讨HRT是否象在西方和国内其他地区妇女中一样 ,能保持或减少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降低 ,改善血脂代谢。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 ,实验组 3 0例病人采用...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状况及可接受激素替代治疗 (HRT)的程度 ,探讨HRT是否象在西方和国内其他地区妇女中一样 ,能保持或减少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降低 ,改善血脂代谢。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 ,实验组 3 0例病人采用激素补充疗法 ,3 0例未采用干预治疗的围绝经期妇女为对照组。首先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进行评估 ,然后观察用药前后Kupperman评分、血脂、BMD、子宫内膜的变化。结果 心理咨询结果显示 ,实验组要求行HRT治疗者之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均优于对照组 ,但对HRT及围绝经期保健知识了解的程度均低。用药前后评分显示 ,实验组用药 1 2月后症状完全缓解率达 90 % ,而对照组中 6 6 %患者症状无改善。实验组用药后BMD保持不变 ,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5 )。实验组用药后TC、TG无变化 ,HDL水平上升 (P <0 0 0 1 ) ,LDL下降 (P <0 0 0 1 ) ,对照组无变化。两组子宫内膜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①西安地区相应群体对HRT缺乏认识和了解 ,相关部门普及围绝经期保健工作的力度不够 ,需政府、社会和家庭的支持。②西安地区围绝经期妇女适宜HRT ,其可保持BMD ,改善血脂 ,保护心血管 ,提高该群体妇女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激素替代治疗 绝经
下载PDF
性激素治疗的规范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吕淑兰 陈蓉 郁琦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性激素治疗 卵巢功能衰退 临床医师 性激素不足 雌激素治疗 医疗措施 健康问题 健康研究
下载PDF
催乳素的分子结构及分泌调节机制 被引量:18
4
作者 吕淑兰 曹缵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高催乳素血症 分泌调节 分子结构 专题讨论 垂体前叶 蛋白类激素 放射免疫法 细胞分泌
下载PDF
肥胖妊娠妇女的危害及处理 被引量:9
5
作者 吕淑兰 佘淑勤 曹缵孙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CAS 2002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由于妊娠妇女肥胖发病率在增加,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病率及病死率,改善围产期结局显得十分重要。现综述近年有关肥胖妊娠妇女的危害及处理,目的在于加强对该群体的重视和认识,从而减少妊娠妇女肥胖发病率,改善围产期结局。
关键词 肥胖 妊娠妇女 危害 处理 并发症
下载PDF
剖宫产儿与母乳喂养的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吕淑兰 李雪兰 +1 位作者 苟文丽 李晓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77-379,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哺乳方式对剖宫产母婴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 83例剖宫产患者分为两组 ,研究组 42例剖宫产患者术后实行早吸吮 ,早接触 ,2 4小时母婴同室 ,纯母乳喂养 ,对照组 41例新生儿娩出后按手术产儿常规住婴儿室 ,3天内... 【目的】 探讨不同哺乳方式对剖宫产母婴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 83例剖宫产患者分为两组 ,研究组 42例剖宫产患者术后实行早吸吮 ,早接触 ,2 4小时母婴同室 ,纯母乳喂养 ,对照组 41例新生儿娩出后按手术产儿常规住婴儿室 ,3天内人工喂养不抱母乳 ,产后 72小时后每天抱喂母乳 5次 ,并辅助人工喂养。 【结果】 研究组产妇无 1例产后出血发生 ,产后 2 4小时内平均出血量较对照组少 12 5ml ,产后第 2天子宫复旧较对照组佳 ,下奶时间较对照组平均早 14小时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研究组新生儿产后第 1、2天尿量少于对照组 ,提示新生儿有轻度脱水现象 ,但新生儿肺炎、腹泻、鹅口疮、臀红等疾病发病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结论】 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对剖宫产产妇实行早吸吮 ,早接触 ,2 4小时母婴同室 ,坚持母乳喂养可促进子宫复旧 ,减少产后出血 ,提早产妇下奶时间 ,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母婴同室 新生儿 母乳喂养
下载PDF
习惯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 被引量:6
7
作者 吕淑兰 曹缵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习惯性流产 胚胎 早期流产 中极 脊柱裂 存活者 产物 发育
下载PDF
HELLP综合征肝功能与血小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吕淑兰 苟文丽 +1 位作者 李龙 张淑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7-518,共2页
关键词 HELLP综合征 肝功能 血小板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蜂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吕淑兰 李晓光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16期20-21,共2页
目的:观察蜂胶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本试验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两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性别及年龄进行均衡分配。本试验采用复合用药对照法,即治疗组与对照... 目的:观察蜂胶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本试验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两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性别及年龄进行均衡分配。本试验采用复合用药对照法,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护肝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两组基础护肝药物完全相同),治疗组加用日本产蜂胶,对照组加安慰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8.6%和总有效率为87.5%,与对照组相比(46.4%和60.7%)具有极明显差别(P<0.01)。结论:蜂胶对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蜂胶 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
下载PDF
饮食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淑兰 韩曦 +1 位作者 李芬 曹缵孙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年第6期855-858,共4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病因不明,遗传及环境因素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饮食因素是环境因素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胰岛素抵抗及生殖能力的影响而实现.同时,多囊卵...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病因不明,遗传及环境因素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饮食因素是环境因素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胰岛素抵抗及生殖能力的影响而实现.同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饮食能量摄入异常、结构比例失调及暴饮、暴食等饮食特点.饮食治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主要的干预方式之一,通过探讨不同的饮食方案的疗效,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合理饮食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饮食方案 胰岛素抵抗 育龄期女性
下载PDF
子宫内翻的处理与预防(附2例报告) 被引量:8
11
作者 吕淑兰 邹余良 苟文丽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1年第3期212-213,共2页
子宫内翻是产科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对产妇的威胁很大。若诊断处理不及时 ,可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如席汉氏综合征 ,甚至导致孕产妇死亡。本文就我院十年来诊断为子宫内翻的 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从而分析子宫内翻的发病原因、临... 子宫内翻是产科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对产妇的威胁很大。若诊断处理不及时 ,可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如席汉氏综合征 ,甚至导致孕产妇死亡。本文就我院十年来诊断为子宫内翻的 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从而分析子宫内翻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翻 第三产程 预防方法 复位术
下载PDF
人β-防御素2与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淑兰 郭小燕 曹缵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3538-3539,共2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梗阻患者血清人β-防御素2(HβD-2)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的关系,阐明HβD-2在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中的抗感染免疫机制,从而为临床IVF-ET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因输卵管梗阻性不孕在我院行IVF-ET... 目的:探讨输卵管梗阻患者血清人β-防御素2(HβD-2)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的关系,阐明HβD-2在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中的抗感染免疫机制,从而为临床IVF-ET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因输卵管梗阻性不孕在我院行IVF-ET的20例患者为IVF-ET组,15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月经第2天、围排卵期空腹晨血,RIA法测定FSH、LH、E2基础水平,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HβD-2水平,并B超监测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结果:IVF-ET组血清HβD-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IVF-ET未妊娠组血清HβD-2平均水平已超过正常上限,较妊娠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HβD-2在感染微生物等抗原刺激下表达增加,可通过测量血清HβD-2水平预测体内感染情况及其严重程度,当HβD-2异常增高时,应给予预防性用药,以提高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阻塞 HβD-2 IVF-ET 免疫防御
下载PDF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女性的内膜细胞病理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淑兰 师赞 +4 位作者 薛雪 贺永艳 王晓林 曹杨 周杨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通过对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4 mm)女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结果进行分析,描述该人群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特点,寻求最佳的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处理厚度界点。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 目的通过对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4 mm)女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结果进行分析,描述该人群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特点,寻求最佳的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处理厚度界点。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绝经≥1年、无明确症状(阴道流液、流血、腹痛等)的子宫内膜≥4 mm的患者,进行子宫内膜厚度测量及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取样。结果59例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显示:子宫内膜良性改变者共56例(95%),其中萎缩性子宫内膜组20例(34%),增生性子宫内膜组36例(61%);子宫内膜癌共3例(5%)。不同细胞病理学组间年龄、BMI、绝经时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及糖尿病、高血压患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界点(cut-off point)为≥9 mm时诊断效能较好,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4.3%,约登指数为0.6。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女性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表现以良性为主。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者内膜厚度界点为≥9 mm时,对于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 细胞病理学 内膜厚度界点
下载PDF
维生素D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淑兰 王丽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10期1186-1190,共5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肥胖、糖脂代谢障碍等。PCOS是多病因发病,从青春期迁延至绝经期,呈现高度异质性,并涉及多个系统的复杂性疾病。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可调控钙、磷...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肥胖、糖脂代谢障碍等。PCOS是多病因发病,从青春期迁延至绝经期,呈现高度异质性,并涉及多个系统的复杂性疾病。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可调控钙、磷代谢和维持骨代谢稳定,还参与宿主防御、炎症、免疫调节、组织修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流行病学、临床及动物研究均证实,维生素D与PCOS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包括参与PCOS卵泡发育的调控及内分泌代谢等多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维生素D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紧急避孕的新近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淑兰 佘淑琴 曹缵孙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2年第3期128-129,共2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紧急避孕方法的进展 ,着重概述了被美国FDA认证的两种用于紧急避孕的激素类药物及含铜的宫内节育器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目的在于加强供需人群对EC方法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紧急避孕 激素类药物 非激素类药物 宫内节育器
下载PDF
不同促排卵方案宫颈黏液中IL-6与卵泡发育、排卵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淑兰 张巧利 曹缵孙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患者宫颈黏液(CM)中IL-6水平与卵泡发育及排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6例不孕妇女为研究对象,15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为对照组.实验组分三组,分别采用克罗米酚(CC)、尿促性素(HMG)及超促排卵(COH).于月经早卵泡期、...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患者宫颈黏液(CM)中IL-6水平与卵泡发育及排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6例不孕妇女为研究对象,15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为对照组.实验组分三组,分别采用克罗米酚(CC)、尿促性素(HMG)及超促排卵(COH).于月经早卵泡期、围排卵期及黄体高峰期收集CM及血清,采用双抗RIA测定IL-6水平及FSH,LH,E2,P水平,同时行阴道B型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及排卵情况.结果:①CM中IL-6在正常月经周期及促排卵周期中存在周期性变化,卵泡期开始上升,围排卵期达高峰,黄体期下降,三期中围排卵期CMIL-6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M中IL-6与卵泡大小呈正相关(r=0.792,P<0.05),与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无相关.③排卵组与未排卵组CM中IL-6比较,排卵组IL-6水平明显高于未排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CM中IL-6在正常月经周期及促排卵周期中存在周期性变化,排卵期达高峰,有望作为预测排卵的新指标.②HMG促排卵组和IVF-ETCOH组CM中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可能与促性腺激素对IL-6的上调作用及激活生殖道局部细胞免疫有关.③IL-6在卵泡发育及排卵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诱导 宫颈黏液 白细胞介素6 卵泡发育 排卵
下载PDF
功能性下丘脑闭经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淑兰 曹缵孙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1999年第2期71-74,共4页
功能性下丘脑闭经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类闭经。是由多种神经内分泌机制相互作用引起的。病因复杂,发病机理不清,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一些相关发病机制做出综述。
关键词 闭经 病因学 下丘脑 垂体
下载PDF
不同促排卵方案患者宫颈黏液中TNF-α与卵泡发育、排卵的相关性
18
作者 吕淑兰 张巧利 +2 位作者 曹缵孙 王丽 孙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0-69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患者宫颈黏液(CM)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卵泡发育及排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4年2月至2005年1月在本院生殖内分泌研究室就诊的36例不孕妇女为研究对象,15名正常月经妇女为对照研究对象。共分三组,分...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患者宫颈黏液(CM)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卵泡发育及排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4年2月至2005年1月在本院生殖内分泌研究室就诊的36例不孕妇女为研究对象,15名正常月经妇女为对照研究对象。共分三组,分别为克罗米酚组、尿促性素(HMG)和超促排卵(COH)组。于月经周期早卵泡期、围排卵期及黄体高峰期收集CM及血清,采用双抗RIA测定TNF-α水平及FSH、LH、E2、P水平,同时行阴道B型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及排卵情况。结果①CM中TNF-α在正常月经周期及促排卵周期中存在周期性变化,卵泡期开始上升,围排卵期达高峰,进入黄体期后下降,其中围排卵期CM中TNF-α水平最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CM中TNF-α与卵泡大小呈正相关(r=0.261,P<0.05),与子宫内膜厚度呈正相关(r=0.183,P<0.05),与CM评分无明显相关性;③排卵组与未排卵组CM中TNF-α比较,显示排卵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未排卵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M中TNF-α在正常月经周期及促排卵周期中存在周期性变化,排卵期达高峰,有望作为预测排卵的另一指标;TNF-α在卵泡发育及排卵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排卵 宫颈黏液 TNF-Α 卵泡发育 排卵
下载PDF
单纯多滤泡卵巢妇女的糖代谢水平的变化
19
作者 吕淑兰 郭小燕 +1 位作者 曹缵孙 毛文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研究单纯多滤泡卵巢(MOF)妇女的糖代谢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及体重的关系。方法46例MOF妇女及30例正常对照女性,口服75g葡萄糖,行糖耐量试验(OGTT)及同步胰岛素释放试验(IRT),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测评胰岛素抵抗... 目的研究单纯多滤泡卵巢(MOF)妇女的糖代谢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及体重的关系。方法46例MOF妇女及30例正常对照女性,口服75g葡萄糖,行糖耐量试验(OGTT)及同步胰岛素释放试验(IRT),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测评胰岛素抵抗。结果①MOF糖耐量低减的发生率为10.87%,明显高于对照组3.33%(P<0.05)。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为30.43%,对照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性激素水平,即FSH、LH、PRL、E2、T和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糖耐量低减妇女BMI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r=0.567,P<0.05)。结论单纯多滤泡卵巢妇女存在一定程度的糖代谢异常;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糖耐量异常的主要原因。MOF肥胖妇女应行OGTT监测糖代谢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滤泡卵巢 糖代谢 胰岛素抵抗 糖耐量低减
下载PDF
HRT对绝经后妇女甲状腺功能及肾上腺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吕淑兰 傅玉娟 +1 位作者 余珊珊 曹缵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5-167,191,共4页
目的:了解绝经后妇女甲状腺功能及肾上腺功能的变化,以及激素替代疗法(HRT)对甲状腺功能及肾上腺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绝经后妇女分为两组,HRT组30例,并以30例绝经后妇女作为对照,测定HRT前及12个月后tT3、tT4、fT3、fT4、TSH及肾上腺... 目的:了解绝经后妇女甲状腺功能及肾上腺功能的变化,以及激素替代疗法(HRT)对甲状腺功能及肾上腺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绝经后妇女分为两组,HRT组30例,并以30例绝经后妇女作为对照,测定HRT前及12个月后tT3、tT4、fT3、fT4、TSH及肾上腺皮质醇节律。结果:绝经后妇女HRT前后血tT3、tT4、fT3、fT4、TSH及肾上腺皮质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属于正常范围内。结论:绝经后妇女甲状腺功能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如性腺功能的变化明显,且HRT对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替代疗法 绝经后期 甲状腺激素类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