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黄注射液预防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研究
1
作者 任浩 刘力伟 +3 位作者 施维 刘波 吴于青 吕芹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应用苦黄注射液预防抗结核药物诱发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作用,以避免不合理的抗痨中断治疗。方法2022年3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7例肺结核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2HREZ/4HR抗...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应用苦黄注射液预防抗结核药物诱发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作用,以避免不合理的抗痨中断治疗。方法2022年3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7例肺结核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2HREZ/4HR抗结核治疗,试验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治疗8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血红素加氧酶(H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在治疗4周末,试验适应性肝损伤和DILI发生率分别为6.0%和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和8.5%(P<0.05),在治疗8周末,试验组适应性肝损伤和DILI发生率分别为6.0%和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和17.0%(P<0.05);在治疗8周末,试验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28.4±23.4)U/L、(30.8±18.7)U/L和(12.9±7.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1±33.1)U/L、(52.5±37.7)U/L和(20.1±10.9)μmol/L,P<0.05】;试验组血清HO-1和SOD水平分别为(200.3±14.0)U/L和(418.0±18.7)U/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8.8±21.4)U/L和(318.0±15.1)U/L,P<0.05】,而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11.4±1.9)ng/L和(9.3±1.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5±4.0)ng/L和(14.5±3.0)ng/L,P<0.05】。结论在抗痨开始时应用苦黄能够显著降低DILI的发生,尽可能地维持标准化抗结核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 适应现象 苦黄 预防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患者的应用与效果
2
作者 周燕红 吴芝炜 +3 位作者 陈丽媛 朱春琳 吴于青 甘玉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患者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初治(抗结核药的治疗方案均含HRZE)且出现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肺结...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患者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初治(抗结核药的治疗方案均含HRZE)且出现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肺结核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出现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问题,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平均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综合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治疗依从性 平均住院天数
下载PDF
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静虹 吴于青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江西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5例M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江西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5例M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贝达喹啉治疗。连续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症状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治疗期间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痰培养转阴率及病灶空洞闭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Ig)A、IgM以及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QT间期延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达喹啉治疗MDR-TB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痰培养转阴,促进病灶吸收,同时提高机体免疫水平,但用药时需注意密切观察患者心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达喹啉 耐多药结核病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4
作者 吴于青 《中老年保健》 2024年第3期44-44,共1页
虽然很多药具有潜在的肝毒性,但大家也无须谈“药”色变,遵从医嘱、合理使用才是科学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关键。第一,不要盲目相信偏方、验方、广告等,切忌盲目跟风使用中草药及相关制剂,成分不明的药物最好不要服用。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科学预防 肝毒性 中草药 盲目跟风 相关制剂 如何预防 医嘱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外周血IFN-γ、IL-10的水平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于青 孙琦 邓国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5-60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时血清IFN-γ、IL-10的水平,探讨此类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变化及意义。方法:临床中选取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害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60例为药物性肝炎组和抗结核治疗2个月未出... 目的:通过检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时血清IFN-γ、IL-10的水平,探讨此类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变化及意义。方法:临床中选取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害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60例为药物性肝炎组和抗结核治疗2个月未出现肝损害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2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外周血IFN-γ、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药物性肝炎组[(36.41±5.01)ng/l]外周血IFN-γ水平与对照组[(19.78±4.97)ng/L]相比,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药物性肝炎组[(7.29±2.41)ng/L]外周血IL-10水平与对照组[(15.36±2.67)ng/L]相比,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用药时间与IL-10、IFN-γ的相关性分析,出现肝功能损害时服用抗结核药的时间长短与IFN-γ、IL-10水平无相关性(P>0.05)。(4)ALT水平与IFN-γ、IL-10的关系比较,随着ALT的升高,IFN-γ有上升的趁势,ALT<200U/L组与ALT200~400U/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400U/L组与ALT<200U/L组、ALT200~400U/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0有下降的倾向,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出现可能与细胞免疫功能出现紊乱有关。(2)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时使用抗结核药的时间长短与IFN-γ、IL-10水平无相关性;随着ALT的升高IFN-γ水平有上升的趁势,提示IFN-γ与肝脏炎症活动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药物性 肺结核 白细胞介素-10 Γ-干扰素
下载PDF
恩替卡韦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于青 邓国防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605-606,共2页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高发区。2008年原卫生部公布我国自然人群HBsAg阳性率为7.18%,依此推算我国有近亿人为HBV携带者。同时我国也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高发区。2008年原卫生部公布我国自然人群HBsAg阳性率为7.18%,依此推算我国有近亿人为HBV携带者。同时我国也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有研究报道,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较无合并HBV感染的单纯结核病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更易出现肝脏损伤,且炎症程度也更严重。对于此类患者,往往导致治疗的中断、延迟或提前终止,易引起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或耐药。合理防治这类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引起的肝功能损伤,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观察抗HBV药物恩替卡韦对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HBV再激活的预防作用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抗结核治疗 感染患者 肺结核患者 临床研究 恩替卡韦 结核病患者 HBSAG阳性率
下载PDF
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诊断抗结核药物所致超敏反应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于青 代亮 +1 位作者 陈雪花 廖永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3339-3342,共4页
目的分析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DLST)诊断抗结核药物所致超敏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江西省胸科医院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超敏反应的患者60例。同期选取本院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超敏反应的患... 目的分析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DLST)诊断抗结核药物所致超敏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江西省胸科医院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超敏反应的患者60例。同期选取本院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超敏反应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以药物激发试验(DPT)作为判定何种药物所致超敏反应的金标准;分析DLST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所致超敏反应的诊断价值。结果 DLST诊断INH、EMB、RFP、PZA所致超敏反应的灵敏度分别为52.38%、50.00%、43.48%、58.33%,特异度分别为97.98%、99.09%、97.94%、100.00%。结论 DLST在诊断患者因何种抗结核药物所致超敏反应上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对指导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药物过敏 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 药物激发试验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吴于青 钟诚 +1 位作者 黄燕群 宗佩兰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7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探讨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江西省胸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诊断为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30例);选取同期于本院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药物性肝损... 目的 探讨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江西省胸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诊断为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30例);选取同期于本院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门诊或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数量,同时采用共培养法检测病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变化.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中的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为(1.3±0.3)%,低于对照组的(2.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P<0.01).病例组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绝对数为(20.2±7.8)个/μl,低于对照组的(45.6±8.9)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P<0.01).两组淋巴细胞共培养后,病例组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抑制功能(刺激指数为2.8)明显低于对照组(刺激指数为1.6).结论 患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及其免疫抑制功能受损可能参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药物性肝损伤 T淋巴细胞亚群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置管介入治疗脊柱结核并脓肿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于青 蔡隆仁 胡艳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6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置管介入治疗脊柱结核并发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脊柱结核合并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病灶清除术治疗,并化疗18个月;观察组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置管介入治疗脊柱结核并发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脊柱结核合并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病灶清除术治疗,并化疗18个月;观察组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介入治疗,保留引流管,采用异烟肼、利福平联合阿米卡星局部治疗4周,同时全身化疗18个月(方案同对照组)。疗程结束后随访观察1~2年,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JO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胸椎和腰椎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椎JOA评分和腰椎JOA评分均分别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引导下的精辟穿刺置管介入治疗脊柱结核并脓肿具有效果较佳、术后复发和并发症少、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脓肿 经皮穿刺置管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江西省初次复治肺结核化学治疗新方案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于青 梁秀丽 廖永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6期45-48,共4页
目的:探索超短程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初次复治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制定出初次复治肺结核化学治疗新方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8月本院诊治的240例痰涂阳初次复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标准方案组(A组)、氧氟沙星组(B组)、左氧氟沙星组(C... 目的:探索超短程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初次复治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制定出初次复治肺结核化学治疗新方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8月本院诊治的240例痰涂阳初次复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标准方案组(A组)、氧氟沙星组(B组)、左氧氟沙星组(C组)和超短程化疗组(D组),分别给予2SHREZ/6HRE、2Ofx Pa REZ/6Ofx Pa R、2Lfx Pa REZ/6Lfx Pa R和5Mfx Pa Rfb EZ的治疗方案。比较四组患者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时,四组痰菌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B组、C组及D组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显吸率、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及D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愈和失败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Mfx Pa Rfb EZ超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初次复治肺结核具有良好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复治肺结核 化学治疗 氟喹诺酮类药物 治疗新方案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69、CD40L表达在识别抗结核药物诱导超敏反应致敏药物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于青 姜国强 宗佩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75-1879,共5页
目的观察药物刺激后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CD69、CD40L的表达变化,与药物激发试验结果比较,评价其在识别此类患者致敏药物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 目的观察药物刺激后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CD69、CD40L的表达变化,与药物激发试验结果比较,评价其在识别此类患者致敏药物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超敏反应的患者26例为病例组,同期未出现超敏反应的对照组10例,采外周静脉血进行细胞原代分离后分别加入结核药进行细胞培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CD40L和CD69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根据后期药物激发试验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致敏药物组和非致敏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致敏药物组患者PBMCs中表达CD40L、CD69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非致敏药物组PBMCs中表达CD40L、CD69的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性,同时致敏药物组与非致敏药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致敏药物刺激后CD69、CD40L表达增加,这可能是一种用于识别此类患者致敏药物的有意义的体外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超敏反应 致敏药物 流式细胞检测
下载PDF
耐药结核病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于青 宗佩兰 +2 位作者 廖永美 刘㑇 姜国强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948-950,共3页
世卫组织在发布的《2019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结核病发病人数86.6万,其中,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包括利福平耐药患者)约为6.6万,均高居世界第二位[1]。当前,我国耐多药结核病的治愈率仅52%,所以,结核病患者一旦出现耐药,预后极... 世卫组织在发布的《2019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结核病发病人数86.6万,其中,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包括利福平耐药患者)约为6.6万,均高居世界第二位[1]。当前,我国耐多药结核病的治愈率仅52%,所以,结核病患者一旦出现耐药,预后极差,并且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已成为结核病控制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耐药 化疗方案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13
作者 吴于青 戴亮 雷建平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658例(男296例,女362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药物性肝炎发生率24.9%,男性少于女性,HBV感染组高于非HBV感染组;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升高;大约90%...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658例(男296例,女362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药物性肝炎发生率24.9%,男性少于女性,HBV感染组高于非HBV感染组;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升高;大约90%的患者发生在用药后3个月内。结论年龄、HBV感染是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女性患者及HBV-DNA阳性患者更易出现药物性肝炎,对于此类患者需密切监测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治疗 肝炎 HBVM
下载PDF
拉米夫定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4
14
作者 邓国防 孙丽珍 +3 位作者 曹冬凤 余叔侃 吴于青 王小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2835-2836,284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抗结核治疗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评估拉米夫定在抗结核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符合条件的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护肝片和维生素... 目的探讨应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抗结核治疗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评估拉米夫定在抗结核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符合条件的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护肝片和维生素C联合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喷丁、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拉米夫定组应用拉米夫定、护肝片和维生素C联合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喷丁、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结果应用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患者,明显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患者安全有效,为抗结核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化学治疗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邓国防 孙丽珍 +2 位作者 雷建平 吴于青 叶虹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损伤发生情况,及拉米夫定使用的疗程和疗效。方法将江西省胸科医院治疗前肝功能正常的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14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损伤发生情况,及拉米夫定使用的疗程和疗效。方法将江西省胸科医院治疗前肝功能正常的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14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73例(失访4例,69例获得随访)和对照组69例(失访6例,63例获得随访)。对照组抗结核治疗至满疗程后停药,拉米夫定治疗组在使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至18个月后停药,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定期检测肝功能,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肝损伤率、总肝损伤率、死亡率、HBV-DNA阴转率、结核病治愈率及失败率进行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7。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4周内肝损伤率、总肝损伤率、死亡率分别为4.3%(3/69)、20.3%(14/69)、0.0%(0/69),均低于对照组[19.0%(12/63)、49.2%(31/63)、7.9%(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064,P=0.007;X2=15.176,P=0.0001;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3)。抗结核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HBVDNA阴转率E24.6%(17/69)、21.7%(15/69)]均高于对照组[3.2%(2/63)、3.2%(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311,P=0.0005;X2=10.115,P=0.001)。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结核病治愈率(89.9%,62/69)高于对照组(73.0%,4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7,P=0.012);治疗失败率(4.3%,3/69)低于对照组(17.5%,11/63),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5.972,P=0.015)。结论应用拉米夫定可降低慢性HBV携带者眼用抗结核药物所导致的肝损伤,使用18个月后停用相对安全,可为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N 药物疗法 肝炎 乙型 带病原状态 拉米夫定 抗结核药 药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28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重型药物性肝炎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邓国防 雷建平 +1 位作者 邓群 吴于青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620-622,共3页
合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感染,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发生药物性肝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作者就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重型药物性肝炎的预后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了一些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更警示临床医务... 合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感染,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发生药物性肝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作者就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重型药物性肝炎的预后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了一些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更警示临床医务工作者在对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之前,应高度重视检测和发现患者是否合并乙肝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感染者 重型药物性肝炎 肺结核患者 乙型肝炎 预后分析 临床医务工作者 抗结核治疗 预后相关因素
下载PDF
初治肺结核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静虹 吴于青 +1 位作者 廖永美 刘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3837-3842,共6页
背景我国既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又是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大国,结核病合并乙肝很常见。从理论上来说,对于肺结核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HBV治疗或优化抗结核方案均可能减少肝损伤的发生。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 背景我国既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又是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大国,结核病合并乙肝很常见。从理论上来说,对于肺结核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HBV治疗或优化抗结核方案均可能减少肝损伤的发生。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及肝损伤后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西省胸科医院、南丰县人民医院、都昌县第二人民医院、共青城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30例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记为肝损伤组),并根据性别、年龄、来源按1∶1匹配同期于四家医院完成抗结核治疗且未出现肝损伤的230例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作为对照(记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肝损伤组患者分为死亡亚组和好转亚组,分析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出现肝损伤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受教育水平、酗酒史、乙肝e抗原(HBeAg)、HBV-DNA水平、预防性抗HBV治疗情况、抗结核治疗方案、预防性护肝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抗HBV治疗〔OR=1.88,95%CI(1.55,3.04)〕、抗结核治疗方案〔OR=5.16,95%CI(1.90,14.02)〕是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230例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中好转214例,死亡16例。两亚组患者合并感染情况、肝损伤发生时血清白蛋白水平、预防性抗HBV治疗情况、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停结核药物的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抗HBV治疗〔OR=1.61,95%CI(1.13,2.28)〕、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停结核药物的间隔时间〔OR=3.07,95%CI(1.45,6.49)〕是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出现肝损伤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预防性抗HBV治疗、抗结核治疗方案是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影响因素,而预防性抗HBV治疗、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停结核药物的间隔时间是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出现肝损伤后死亡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结核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药 影响因素分析 预后
下载PDF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基因多态性和利福平血药浓度对肝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邓国防 孙丽珍 +5 位作者 詹森林 李巍 吴于青 邓群 雷建平 余少良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933-937,共5页
目的观察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81(OTP1B1,又称编码基因SLCO181)A388G基因多态性和利福平血药浓度对肝脏毒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来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接受治疗的汉族患者,服用含利福平药物肝功能异常... 目的观察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81(OTP1B1,又称编码基因SLCO181)A388G基因多态性和利福平血药浓度对肝脏毒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来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接受治疗的汉族患者,服用含利福平药物肝功能异常的肺结核患者(简称“异常组”)和服用含利福平药物肝功能正常的肺结核患者(简称“正常组”)各30例,其中正常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70±11.78)岁;异常组: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8.60±11.56)岁。分别进行OATP1B1A388G基因分型和利福平血药浓度检测,使用GraphPadPrism5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y。检验比较正常组与异常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以t检验比较正常组与异常组利福平血药浓度差异,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组患者OATP1B1A388G基因rs2306283位点基因频率分布A:36.7%(22/60),G:63.3%(38/60),异常组A:23.3%(14/60),G:76.7%(46/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P〉0.05);正常组患者利福平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为(69.36±28.85)mg/L,异常组为(33.20±19.8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5)。结论OATPIBlA388G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服用含利福平药物的肝毒性无明显相关,而利福平血药浓度与肝毒性呈明显相关,应加强对利福平血药浓度监测,降低患者肝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阴离子转运子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利福平 血药浓度 药物性肝损伤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致超敏反应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邓国防 雷建平 +1 位作者 邓群 吴于青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超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和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江西省胸科医院收治的32例抗结核药物引起超敏反应患者(简称“超敏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预后,并与同期发生过敏反应但非超...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超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和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江西省胸科医院收治的32例抗结核药物引起超敏反应患者(简称“超敏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预后,并与同期发生过敏反应但非超敏反应(简称“非超敏组”)的32例患者进行比较.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超敏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皮疹、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等(简称“临床症状”).超敏组临床症状出现[(18.36±7.54)d]早于非超敏组[(25.73±5.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1).住院时间[(34.23±9.37)d]长于非超敏组[(16.71±5.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P<0.01).超敏组患者肝肾功能[总胆红素(TBIL)(122.36±75.74)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57.43±11.29)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389.55±68.46)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94.81±53.72)U/L,血肌酐(Scr)(155.27±86.43) μmol/L,血尿素氮(BUN)(9.39±6.72)mmol/L)]损害严重于非超敏组[TBIL(18.35±7.16) μmol/L,DBIL (8.78±3.42)μmol/L,ALT (40.21±22.57)U/L,AST(38.77±14.86)U/L,Scr (89.12±29.37) μmol/L,BUN (5.28±1.75)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73、23.40、27.39、25.99、4.09、3.34,P值均<0.01).超敏组血小板(PLT)[(31.35±12.82)×109/L]低于非超敏组[(153.48±64.1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6,P<0.01).结论 超敏反应患者起病急,过敏反应严重,多表现为多脏器功能损伤,有一定的死亡率,应引起从事结核病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药物过敏 预后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对HBSAG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吴于青 《内蒙古中医药》 2009年第12X期55-55,共1页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HBSAG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HBSAG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和乙肝病毒阴性肺结核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100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31%,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肝功...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HBSAG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HBSAG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和乙肝病毒阴性肺结核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100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31%,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乙肝病毒携带者肝损害发生的时间早,程度较严重。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后更易引发肝损伤,在临床上应注意观察,应酌情使用对肝损害小的抗结核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 HBSAG阳性 肺结核 肝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