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旧”厂房改造活化到“新”科研高精工艺实验室
1
作者 谢德萍 吴从晓 +1 位作者 刘少坤 徐宁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150-153,共4页
科研实验室的设计规划,无论是新建、扩建还是改建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实验室的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和平面设计,还涉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废物清运、环境保护(如涉及核素、X射线等)等基本条件;同时实验室设... 科研实验室的设计规划,无论是新建、扩建还是改建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实验室的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和平面设计,还涉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废物清运、环境保护(如涉及核素、X射线等)等基本条件;同时实验室设备基础需求、科研设备用电需求、洁净室需求、运输通道、装饰装修等也密切相关。通过光明科学城重大科研项目过渡场地建设工程的实践,阐述了光明科研实验室项目建设过程中从“旧”厂房改造活化到“新”科研高精工艺实验室中“人”的需求和“物”的需求的实验环境及技术措施,为国内同类旧改实验室的建设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维度 人的需求 物的需求 URS需求 工艺设计 微振动
下载PDF
新型双阶屈曲约束支撑性能有限元分析研究
2
作者 龚晨 张清裕 吴从晓 《广州建筑》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针对目前常见的屈曲约束支撑多为单阶屈服,且屈服点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阶屈曲约束支撑,其核心单元由1块低屈服点芯板和2块高屈服点芯板并联而成,具有屈服点低、在不同地震荷载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都能屈服耗能等优点。采用abaqu... 针对目前常见的屈曲约束支撑多为单阶屈服,且屈服点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阶屈曲约束支撑,其核心单元由1块低屈服点芯板和2块高屈服点芯板并联而成,具有屈服点低、在不同地震荷载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都能屈服耗能等优点。采用abaqus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分析设计了新型双阶屈曲约束支撑,采用abaqus接触中的生死单元模拟核心单元多阶失效的工况,分析了其耗能性能、骨架曲线、刚度等重要力学参数,并将分析结果与普通单阶屈曲约束支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滞回曲线与试验数据贴合较好,有限元模型设计和参数设定是合理的,该屈曲约束支撑的屈服位移较小,在小位移荷载作用下具有更优越的耗能性能,能在小震荷载作用时为结构耗散更多的地震能量,同时具有更大的屈服后刚度,能为支撑提供更大的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双阶屈服 抗震性能 仿真分析
下载PDF
装配式减震节点转动型阻尼器抗震性能及恢复力模型研究
3
作者 吴从晓 列文琛 +3 位作者 吴昌根 李常虹 李定斌 吴从永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11,共15页
提出一种可用于预制装配式结构中梁柱连接和耗能的转动型阻尼器——扭转钢管阻尼器。设计了5个不同参数的扭转钢管阻尼器试件并对其进行了拟静力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试件整体绕销轴发生转动变形,具有良好的转动变形能力,极限转... 提出一种可用于预制装配式结构中梁柱连接和耗能的转动型阻尼器——扭转钢管阻尼器。设计了5个不同参数的扭转钢管阻尼器试件并对其进行了拟静力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试件整体绕销轴发生转动变形,具有良好的转动变形能力,极限转角均在0.06 rad以上,延性系数均大于规范要求的4.0;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具有明显的等向强化特征,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达到0.5左右,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试件的壁厚和外径越大、有效管长越小,其转动强度越大;试件在等幅循环加载下各项疲劳性能指标基本在±15%的规范要求内,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在此基础上,对Bouc-Wen模型进行改进以模拟阻尼器的滞回行为,采用量子粒子群算法对试验滞回曲线进行了参数识别,识别结果表明改进Bouc-Wen模型能更好地适应试件的等向强化特性,具有比Bouc-Wen模型更高的模拟精度,可用于整体结构的抗震分析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转动型阻尼器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改进Bouc-Wen模型 参数识别
下载PDF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盖梁受力性能分析
4
作者 吴从晓 高鹏瑜 +1 位作者 张广海 张崇斌 《中外公路》 2023年第6期208-217,共10页
为研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桥墩盖梁的受力性能,对预制盖梁壳内浇混凝土的构件进行静载试验,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预制盖梁壳内浇筑混凝土交界面采用插筋和混凝土抗剪键的不同构造措施的盖梁试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装配式... 为研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桥墩盖梁的受力性能,对预制盖梁壳内浇混凝土的构件进行静载试验,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预制盖梁壳内浇筑混凝土交界面采用插筋和混凝土抗剪键的不同构造措施的盖梁试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装配式盖梁和现浇盖梁模型,开展拟静力低周往复位移分析。结果表明:装配式盖梁采用预制外壳内部现浇方案可行;桥墩与牛腿整浇成型能够临时固定盖梁和增强节点连接性能;预制盖梁壳内浇筑混凝土交界面采用混凝土抗剪键和插筋都能发挥其良好的传力性能;装配式盖梁等同于现浇盖梁,装配式盖梁峰值承载力比现浇盖梁提高,延性系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工程 装配式盖梁 静载试验 有限元分析 插筋 混凝土抗剪键
原文传递
新型预制装配式消能减震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0
5
作者 吴从晓 赖伟山 +2 位作者 周云 张超 邓雪松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30,共8页
为了提高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由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组合而成的新型预制装配式消能减震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对体系节点进行了设计,并对普通预制装配式梁柱节点试件和新型预制装配式梁柱... 为了提高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由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组合而成的新型预制装配式消能减震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对体系节点进行了设计,并对普通预制装配式梁柱节点试件和新型预制装配式梁柱消能减震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试件的滞回特性、承载能力、位移延性、强度退化和梁端受力筋应变等抗震性能及其破坏特征。结果表明:新型预制装配式梁柱消能减震节点通过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的往复剪切变形参与节点的滞回耗能,具有良好的耗能效果,该新型节点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强;节点的承载力和位移延性明显提高;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增强预制装配式梁柱节点的抗侧力和抗侧刚度,改变节点受力模式,使塑性铰区从梁端后浇区外移至预制梁与阻尼器连接外侧,实现了"强节点弱构件、强剪弱弯"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 试验研究 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 消能减震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现浇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28
6
作者 吴从晓 周云 +2 位作者 赖伟山 张玉凤 邓雪松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6,共7页
为研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探讨其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之间的性能差异,设计并制作了2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试件和1组现浇混凝土框架节点试件,通过试验研究试件的滞回特性、承载能力、位移延性、强... 为研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探讨其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之间的性能差异,设计并制作了2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试件和1组现浇混凝土框架节点试件,通过试验研究试件的滞回特性、承载能力、位移延性、强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及其破坏特征。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设计,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滞回耗能性能与现浇混凝土框架节点相当,其承载力和初始刚度基本等同于现浇混凝土结构节点,但其承载力退化速度快于现浇混凝土框架节点,屈服后预制构件累积损伤程度较现浇构件严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在轴压比较大时,节点破坏较为严重,耗能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现浇混凝土框架 梁柱节点 试验研究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恢复力模型及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吴从晓 徐昕 +1 位作者 周云 张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22,共5页
依据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组成材料的特性,给出了阻尼器的构造参数与恢复力学模型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该阻尼器恢复力模型公式,给出了阻尼器的设计方法。基于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理论推导结果与试验结果,分析结果表... 依据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组成材料的特性,给出了阻尼器的构造参数与恢复力学模型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该阻尼器恢复力模型公式,给出了阻尼器的设计方法。基于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理论推导结果与试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橡胶和铅芯两种材料,可用双线性恢复力学模型对其进行描述;该阻尼器滞回曲线及设计值与试验值吻合度较好,推导的恢复力模型公式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形 铅粘弹性阻尼器 恢复力模型 设计方法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从晓 张玉凤 +2 位作者 张超 邓雪松 周云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90,共8页
设计制作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进行了非线性数值仿真分析,并对数值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数值仿真分析的合理性。... 设计制作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进行了非线性数值仿真分析,并对数值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数值仿真分析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轴压比以及后浇区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后浇区长度对构件的刚度、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耗能等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数值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轴压比、后浇区材料强度对构件的初始刚度影响较小,而后浇区长度对构件的初始刚度影响较为明显;构件承载力随轴压比提高而降低,而随后浇区长度增加而提高,后浇区钢筋材料强度提高时,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略有提高;后浇区混凝土强度对构件的耗能性能影响较小,而轴压比、后浇区钢筋强度和后浇区长度对构件的耗能性能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 梁柱节点 刚度 承载力 耗能
下载PDF
高位转换粘滞阻尼减震结构阻尼器合理阻尼系数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吴从晓 周云 +1 位作者 邓雪松 吴从永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0-184,共5页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高位转换结构体系框支层的层间位移和结构等效侧向刚度的限制要求,采用等效侧向刚度计算方法,将高位耗能减震结构分解成框撑剪力墙结构和纯剪力墙结构,结合振型分解反应谱...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高位转换结构体系框支层的层间位移和结构等效侧向刚度的限制要求,采用等效侧向刚度计算方法,将高位耗能减震结构分解成框撑剪力墙结构和纯剪力墙结构,结合振型分解反应谱理论和线性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推导出高位转换粘滞阻尼减震结构合理阻尼系数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得出,采用上述方法计算高位转换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粘滞阻尼系数是可行的,该方法计算公式简单实用,可用于高位转换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的初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转换耗能减震结构 粘滞阻尼器 阻尼系数
下载PDF
PCF-MDC体系技术方案及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从晓 李定斌 +2 位作者 张骞 吴从永 邓雪松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117,共13页
围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金属消能减震连接体系(PCF-MDC)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2种金属阻尼器、1套可拆卸型连接方案和金属阻尼器设计方法。为验证阻尼器设计方法及连接方案的可行性并研究该体系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等同现浇”的... 围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金属消能减震连接体系(PCF-MDC)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2种金属阻尼器、1套可拆卸型连接方案和金属阻尼器设计方法。为验证阻尼器设计方法及连接方案的可行性并研究该体系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等同现浇”的“湿”框架(PCF)节点、采用狗骨阻尼器(PCF-DB)和双弯曲板阻尼器(PCF-DP)的PCF-MDC节点。通过拟静力试验,对比其破坏形态、滞回性能、承载性能、耗能特性等差异。试验结果表明:PCF-MDC节点的承载力均达到预期设计值,采用双弯曲板阻尼器的PCF-DP节点承载性能更优,安全储备更足;PCF-MDC节点的耗能特性和抗震性能优于“等同现浇”的PCF节点;连接方案能可靠的传递金属阻尼器与预制构件间的内力。金属阻尼器先于预制构件屈服形成的梁铰耗能机制合理有效,且具备“集中损伤”特性,为震后更换阻尼器实现结构功能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金属阻尼器 连接方案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下载PDF
装配式消能减震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从晓 张玉凤 +1 位作者 邓雪松 张超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70,共9页
对装设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数值仿真分析的正确性;对比分析了普通预制节点与消能减震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并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对消能减震节点构件抗震性... 对装设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数值仿真分析的正确性;对比分析了普通预制节点与消能减震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并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对消能减震节点构件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预制节点相比,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承载力,增强了构件的耗能能力;随着轴压比的增加,混凝土材料应力下降明显;随着铅芯直径、橡胶硬度以及扇形半径的增加,构件抗震性能提高,但当阻尼器扇形半径超过某一数值时,构件抗震性能还会出现降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 消能减震 梁柱节点 抗震性能 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
原文传递
现浇混凝土消能减震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从晓 李定斌 +3 位作者 吴从永 杨诚 邓雪松 徐昕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115,共8页
抵抗地震荷载时实现"强节点弱构件"的破坏模式是框架结构可发挥其良好抗震性能的前提条件,为确保"强节点弱构件"破坏模式的实现提出了加装扇形铅黏弹阻尼器(SLVD)保护节点区的消能减震技术方案。为研究加装SLVD对... 抵抗地震荷载时实现"强节点弱构件"的破坏模式是框架结构可发挥其良好抗震性能的前提条件,为确保"强节点弱构件"破坏模式的实现提出了加装扇形铅黏弹阻尼器(SLVD)保护节点区的消能减震技术方案。为研究加装SLVD对框架节点区的保护效果及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制作尺寸、材料及配筋完全相同的二层二跨普通现浇混凝土框架试件和加装SLVD的现浇混凝土消能减震框架试件各一榀。通过拟静力试验,对比分析两种框架的破坏模式、滞回性能、骨架曲线、强度和刚度退化、耗能特性等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普通现浇框架的节点区发生严重剪切破坏,现浇混凝土消能减震框架节点区没有发生严重破坏;SLVD起到良好的耗能保护作用,延缓并控制了节点核心区裂缝的出现与开展,减轻了整体结构的损伤;SLVD在框架中起到"耗能腋撑"作用,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抗侧刚度和耗能能力;加装SLVD改变了框架结构节点区附近的内力分布及传力路径,减小了传递到节点区的剪力与弯矩,但同时改变了梁柱构件的内力分布,在消能减震子结构设计时应予以考虑。节点区加装SLVD有利于框架结构"强节点弱构件"抗震设计理念的实现,现浇混凝土消能减震框架的抗震性能优于普通现浇混凝土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震框架 扇形铅黏弹阻尼器 抗震性能
下载PDF
竖向隔振建筑振动反应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从晓 周云 +2 位作者 邓雪松 陈子康 王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3-18,共6页
针对地铁隧道存在竖向振动影响其上建筑舒适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建筑竖向隔振支座,对支座性能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给出支座的竖向压刚度和拉刚度的计算方法,介绍软件中采用橡胶隔震支座单元(ISOLATOR1)和缝单元(GAP)组合模拟支座性能的方法... 针对地铁隧道存在竖向振动影响其上建筑舒适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建筑竖向隔振支座,对支座性能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给出支座的竖向压刚度和拉刚度的计算方法,介绍软件中采用橡胶隔震支座单元(ISOLATOR1)和缝单元(GAP)组合模拟支座性能的方法。对布置隔振支座的结构和无隔振支座的普通结构进行竖向振动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单元模拟隔振支座的性能是可行的;采用隔振技术后结构顶层竖向加速度能明显减小,提高结构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竖向振动 隔振支座
原文传递
高位转换耗能减振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从晓 周云 +1 位作者 邓雪松 汤统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4-59,共6页
确定结构等效阻尼比是对高位转换耗能减振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时的关键问题。结合通用分析软件SAP2000/ETABS,对结构中加入的位移相关型耗能减振装置的力学模型(Bouc-Wen模型)进行分析,给出耗能减振装置采用该模型模拟时的能量计算... 确定结构等效阻尼比是对高位转换耗能减振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时的关键问题。结合通用分析软件SAP2000/ETABS,对结构中加入的位移相关型耗能减振装置的力学模型(Bouc-Wen模型)进行分析,给出耗能减振装置采用该模型模拟时的能量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耗能减振结构的现有研究成果,推导出位移相关型耗能减振装置采用Bouc-Wen模型模拟时结构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最后,对某高位转换耗能减振结构算例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计算高位转换耗能减振结构的等效阻尼比是可行的,采用高位转换耗能减振结构体系能很好的改善原高位转换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转换耗能减振结构体系 力学模型 等效阻尼比 耗能器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高烈度区高层隔震结构抗拉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从晓 赖伟山 +2 位作者 周云 吴从永 邓雪松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7-582,共6页
介绍了高层隔震结构抗倾覆计算方法,提出了高烈度区高层隔震结构抗拉处理方法,给出了其在ETABS软件中的模拟方法。通过实例对高烈度区高层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的不同模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隔震结构模型周期基本相同... 介绍了高层隔震结构抗倾覆计算方法,提出了高烈度区高层隔震结构抗拉处理方法,给出了其在ETABS软件中的模拟方法。通过实例对高烈度区高层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的不同模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隔震结构模型周期基本相同,说明抗拉处理方法模拟是可行的;对于高烈度区高层隔震结构,当隔震支座出现拉力时,直接采用软件的单元进行模拟是不够合理的,应采用组合单元进行模拟;抗拉装置能较好地发挥抗拉的效果,避免隔震支座出现受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结构 隔震支座 抗拉装置
原文传递
高位转换隔震与耗能减震结构体系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从晓 周云 邓雪松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89-296,共8页
为了解决高位转换结构体系中转换层构件、转换层上一层剪力墙和基底剪力墙内力过大的问题,提出了高位转换隔震与耗能减震结构体系,介绍了其构造、特点,对新型结构体系工作机理进行了分析,采用ETABS软件和PERFORM 3D软件对高位转换框剪结... 为了解决高位转换结构体系中转换层构件、转换层上一层剪力墙和基底剪力墙内力过大的问题,提出了高位转换隔震与耗能减震结构体系,介绍了其构造、特点,对新型结构体系工作机理进行了分析,采用ETABS软件和PERFORM 3D软件对高位转换框剪结构(NC)、高位转换层间隔震框剪结构(IS)和高位转换隔震与耗能减震框剪结构(IS+SLD+VD和IS+×+VD)进行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采用高位转换隔震与耗能减震结构体系后,结构层间位移角、转换层框支柱剪力、转换层上一层剪力墙和基底剪力墙内力均明显减小;②IS+SLD+VD和IS+×+VD工况中结构层间位移不会产生明显的突变,避免新薄弱层的出现;③IS+SLD+VD工况在其他参数控制效果与IS和IS+×+VD工况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其隔震层间位移明显减小,提高结构抗倾覆性能,高位转换隔震与耗能减震结构体系宜优先采用IS+SLD+VD方案;④按现行规范设计高位转换隔震与耗能减震结构体系,结构偏于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耗能 高位转换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新型装配式金属消能减震复合墙板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从晓 熊晓鹏 +1 位作者 徐虎 吴从永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9-164,共6页
为了研究新型预制装配式金属消能减震复合墙板的抗震性能,分别对新型预制装配式复合墙板以及传统夹心墙板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研究了试件的破坏模式、滞回耗能性能、承载力与刚度、位移延性等变化。研究表明:新型预制金属消能... 为了研究新型预制装配式金属消能减震复合墙板的抗震性能,分别对新型预制装配式复合墙板以及传统夹心墙板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研究了试件的破坏模式、滞回耗能性能、承载力与刚度、位移延性等变化。研究表明:新型预制金属消能减震复合墙板滞回曲线呈现"平行四边形",相对于传统复合墙板较为饱满,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相比于传统夹心复合墙板主要在墙板中部出现X形剪切裂缝,新型预制装配式金属消能复合墙板裂缝主要在墙板角部出现,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新型预制装配式金属消能减震复合墙板具有较小的侧向刚度、较好的位移延性,能够降低围护墙板附加刚度约束效应;新型预制装配式金属消能减震墙板能够达到"小震下处于弹性,大震下屈服耗能"抗震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复合墙板 抗震性能 低周期反复加载
下载PDF
金属耗能器的类型、性能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32
18
作者 吴从晓 周云 王廷彦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年第1期87-94,共8页
金属耗能器是利用金属不同形式的弹塑性滞回变形来消耗能量。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开发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金属耗能器,其中一些类型的金属滞回耗能器已在新建建筑和抗震加固工程中得到应用。本文介绍了几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金属耗能器的原... 金属耗能器是利用金属不同形式的弹塑性滞回变形来消耗能量。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开发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金属耗能器,其中一些类型的金属滞回耗能器已在新建建筑和抗震加固工程中得到应用。本文介绍了几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金属耗能器的原理、构造、性能以及在实际工程的应用,并提出了今后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劲阻尼耗能装置 低屈点钢耗能器 无粘结支撑 铅粘弹性阻尼器 滞回性能
下载PDF
高位层间隔震结构电梯井核心筒剪力墙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从晓 周云 +1 位作者 吴从永 邓雪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81,共5页
为了解决高位层间隔震结构中电梯井核心筒剪力墙在隔震层位置需断开的问题,提出一种高位层间隔震结构电梯井核心筒剪力墙处理方法(PMIT),介绍了其原理、构造、特点。采用ETABS软件对电梯井核心筒结构与外围结构之间布置粘滞阻尼器、弹... 为了解决高位层间隔震结构中电梯井核心筒剪力墙在隔震层位置需断开的问题,提出一种高位层间隔震结构电梯井核心筒剪力墙处理方法(PMIT),介绍了其原理、构造、特点。采用ETABS软件对电梯井核心筒结构与外围结构之间布置粘滞阻尼器、弹簧、无阻尼器和弹簧的PMIT结构、悬挂法结构和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PMIT结构隔震层下部结构层间位移角和隔震位置电梯井剪力墙弯矩相比于框支剪力墙结构都有减小,而悬挂法隔震层下部层间位移相比于框支剪力墙结构放大了约150%,PMIT对隔震层下部结构刚度不会产生影响,避免隔震层下部结构出现薄弱层;②相比于悬挂法结构,布置粘滞阻尼器PMIT结构隔震层最外侧隔震支座拉力减小了约50%(仅水平地震作用),提高结构的抗倾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电梯井 弹簧 粘滞阻尼器
下载PDF
加装SLVD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消能减震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从晓 李定斌 +2 位作者 黄青青 张玉凤 吴从永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9,共10页
为研究扇形铅黏弹阻尼器(SLVD)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框架抗震性能的提升效果和其设计参数对PC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Abaqus精细化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正确性。对比加装SLVD的PC消能框架与RC框架抗震性能的差异,... 为研究扇形铅黏弹阻尼器(SLVD)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框架抗震性能的提升效果和其设计参数对PC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Abaqus精细化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正确性。对比加装SLVD的PC消能框架与RC框架抗震性能的差异,分析不同铅芯直径、橡胶硬度和扇形半径三个关键设计参数对PC消能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LVD在PC消能框架中起“耗能腋撑”作用;铅芯直径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随铅芯直径增大,结构刚度、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均有所提高;橡胶硬度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小;铅芯屈服区域随扇形半径增大而减小,但可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扇形铅黏弹阻尼器 数值模拟 抗震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