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额叶皮质损伤对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佐泉 赵慧生 +2 位作者 丁继兵 邱炜 王颖群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80-83,共4页
本实验探讨了前额叶皮质局限性损伤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用外科手术造成大鼠一侧前额叶皮质局限性损伤后不同时间 ,用Y型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 ,用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基底前脑含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性... 本实验探讨了前额叶皮质局限性损伤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用外科手术造成大鼠一侧前额叶皮质局限性损伤后不同时间 ,用Y型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 ,用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基底前脑含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性神经元。实验观察到前额叶皮质损伤后 1周 ,动物学习、记忆功能有所障碍 ,损伤同侧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有所减少 ,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损伤后 2 ,3,4周 ,动物学习、记忆障碍明显 ,损伤同侧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明显减少 (P <0 .0 5) ,且两者变化相平行。结果表明单侧前额叶皮质局限性损伤不仅可引起动物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且可引起同侧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丢失 ,且两者发展相平行 ,提示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逆行性变性在动物额叶皮质损伤引起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皮质损伤 学习 记忆 基底前脑 胆碱能神经元 大鼠
下载PDF
川芎煎剂对损毁大鼠下丘脑诱致的胃粘膜损伤之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吴佐泉 马廉亭 +2 位作者 周银芳 李玫珠 于利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07-311,共5页
本实验首先观察了川芎煎剂(dLwF)对电解损毁后部下丘脑诱致的大鼠胃粘膜损伤之影响,并将其与甲氰咪胍、阿托品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然后观察了dLwF对损毁后部下丘脑后大鼠血液比粘度、血浆皮质醇水平和胃酸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dLwF,甲氰... 本实验首先观察了川芎煎剂(dLwF)对电解损毁后部下丘脑诱致的大鼠胃粘膜损伤之影响,并将其与甲氰咪胍、阿托品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然后观察了dLwF对损毁后部下丘脑后大鼠血液比粘度、血浆皮质醇水平和胃酸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dLwF,甲氰咪胍,阿托品对这种消化道损伤有明显抑制作用;dLwF的抑制效果与阿品托相近,但优于甲氰咪胍,dLwF且能防止这种大鼠全血比粘度的上升和血浆皮质醇水平的下降,但对其血浆比粘度和胃酸分泌无明显影响。这表明,dLwF对这种大鼠胃粘膜有细胞保护作用及能改善胃粘膜的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煎剂 下丘脑 胃粘膜 药理作用
下载PDF
NGF预防大鼠额叶皮质损伤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吴佐泉 邱炜 +1 位作者 丁继兵 肖同浩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 为了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额叶皮质损伤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性的预防效果。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①实验组(NGF),②对照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③正常组(假手术)。用外科手术造成双侧额叶皮质局限性损伤。... 目的 为了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额叶皮质损伤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性的预防效果。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①实验组(NGF),②对照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③正常组(假手术)。用外科手术造成双侧额叶皮质局限性损伤。动物的学习、记忆机能及基底前脑含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神经元则分别用Y型迷宫和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额叶皮质损伤4周后,动物的学习、记忆机能明显下降(P<0.01),基底前脑含AChE活性神经元明显减少(P<0.01)。NGF治疗可有效地防止额叶皮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生及基底前脑含AChE活性神经元的减少(P<0.05)。结论 NGF对双侧额叶皮质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机能障碍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性有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F 额叶皮质损伤 学习 记忆 基底前脑 胆碱能神经元
下载PDF
胎脑组织移植对额叶皮层损伤大鼠辨别学习、记忆之影响
4
作者 吴佐泉 李德忠 +5 位作者 王溶杨 郑宝轩 马廉亭 徐国政 龚杰 杨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2期108-111,共4页
本研究观察了胎脑组织移植对双侧额叶皮层损伤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学习、记忆再现测验在Y型迷宫中进行。结果表明,胎脑组织移植能促进双侧额叶皮层受损动物明—暗分辨学习及记忆再现功能的恢复,且移植时间长短与其功能恢复呈... 本研究观察了胎脑组织移植对双侧额叶皮层损伤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学习、记忆再现测验在Y型迷宫中进行。结果表明,胎脑组织移植能促进双侧额叶皮层受损动物明—暗分辨学习及记忆再现功能的恢复,且移植时间长短与其功能恢复呈正相关。组织学检查表明,移植的胎脑组织不仅存活,且分化良好,移植3、6个月后,与宿主脑界面有部分融合,提示移植脑组织与宿主脑可能有纤维联系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脑 脑组织移植 皮层 额叶 大鼠 双侧 记忆 宿主 纤维联系 动物
下载PDF
微电极技术在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5
作者 吴佐泉 宰建国 +2 位作者 徐国政 马廉亭 秦尚振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3期142-144,共3页
微电极是指不绝缘尖端的直径小于10 μm的任何一种类型电极(有人也把稍粗一点的半微电极统称为微电极).微电极技术则是电生理学方法之一,最早在动物实验中应用,1962年Guiot[1]等首先报道了在治疗帕金森病(PD)病人丘脑毁损术中的应用.因... 微电极是指不绝缘尖端的直径小于10 μm的任何一种类型电极(有人也把稍粗一点的半微电极统称为微电极).微电极技术则是电生理学方法之一,最早在动物实验中应用,1962年Guiot[1]等首先报道了在治疗帕金森病(PD)病人丘脑毁损术中的应用.因其对更精确地界定脑深部神经核团(或功能区)有很大帮助,故目前该技术在立体定向神经外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技术 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 PD
下载PDF
兔颈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云松 马廉亭 +2 位作者 吴佐泉 苏磊 秦伟毅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目的 观察兔颈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TPA)模型的病理改变 ,探讨人颈内动脉TPA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时机与方法。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操作 ,制作 2 0只兔右侧颈总动脉TPA模型 ,并行彩色超声多普勒随访及病理检查。结果 术后 6~ 12d 2 0... 目的 观察兔颈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TPA)模型的病理改变 ,探讨人颈内动脉TPA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时机与方法。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操作 ,制作 2 0只兔右侧颈总动脉TPA模型 ,并行彩色超声多普勒随访及病理检查。结果 术后 6~ 12d 2 0只兔均于手术部位出现明显的搏动性包块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为假性动脉瘤形成。术后 2周内瘤腔直径均不超 5mm ,瘤壁由部分机化的血栓构成 ,薄且不均匀。术后 3~ 4周瘤径增大至 10 5~ 18.0mm ,病理大体检查见瘤体与周围组织有一潜在间隙 ,瘤壁厚约 2~ 3mm ,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术后第 7周瘤径增大至 3 5 5~ 5 2 .0mm ,瘤壁厚薄不均 ,瘤顶处瘤壁菲薄。结论 对于颈内动脉TPA ,在其形成期的早期及瘤体增大期 ,闭塞载瘤动脉最为安全、有效 ;在瘤体稳定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颈总动脉 动物模型 TPA 病理改变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颖群 靳桂明 +2 位作者 张晓珍 丁继兵 吴佐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06-207,共2页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型技术,以应用于临床菌种鉴定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酚氯仿法提取其DNA后行RAPD分型,同时进行噬菌体分型。结果15株临床分离株...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型技术,以应用于临床菌种鉴定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酚氯仿法提取其DNA后行RAPD分型,同时进行噬菌体分型。结果15株临床分离株大多数产生独特而稳定的RAPD带型,可分成5个噬菌体型和14个RAPD谱型。采用同一反应体系,产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出现RAPD谱型。结论RAPD基因分型技术不需已知核酸序列,分型率高,分辨力强,简便快捷,可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提供分型标志,是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DNA多态性 噬菌体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国政 马廉亭 +5 位作者 余泽 秦尚振 张小征 吴佐泉 龚杰 杨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284例AVM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所示病灶的解剖部位和大小、引流静脉的数目和类型,测定18例供血动脉平均压力和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74例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分出血组...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284例AVM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所示病灶的解剖部位和大小、引流静脉的数目和类型,测定18例供血动脉平均压力和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74例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分出血组和非出血组进行比较。结果小病灶、深部病变、单支静脉引流和深静脉引流者出血发生率显著增高,出血组病灶供血动脉平均压力高于非出血组,而血流速度则低于非出血组。结论脑AVM出血与病变的大小、部位、引流静脉的类型和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颈内动脉内注入真丝线段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 被引量:11
9
作者 姚国杰 马廉亭 吴佐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期397-397,417,共2页
目的:模仿脑梗死的自然形成过程,尝试建立一种改良的大鼠脑梗死模型。方法:经颈内动脉内注入真丝线段,处理前后脑血管造影证实模型的建立。术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6只大鼠脑梗死模型建立成功。其中12只为大脑中动脉梗死,4只合并大脑... 目的:模仿脑梗死的自然形成过程,尝试建立一种改良的大鼠脑梗死模型。方法:经颈内动脉内注入真丝线段,处理前后脑血管造影证实模型的建立。术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6只大鼠脑梗死模型建立成功。其中12只为大脑中动脉梗死,4只合并大脑前动脉梗死。结论:经颈内动脉内注入真丝线段可建立大鼠局部脑梗死模型,并可即刻经脑血管造影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大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寿松 彭正银 吴佐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309-311,315,共4页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恶性淋巴瘤 发病机理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近红外光脑血氧监测仪早期诊断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国杰 马廉亭 +1 位作者 吴佐泉 秦尚振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34-736,共3页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脑血氧监测仪监测大鼠脑梗死模型脑血容量和血氧含量的变化,验证该仪器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经颈内动脉内注入真丝线段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采用近红外光脑血氧监测仪测定脑血容量和血氧含量变化,并记录...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脑血氧监测仪监测大鼠脑梗死模型脑血容量和血氧含量的变化,验证该仪器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经颈内动脉内注入真丝线段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采用近红外光脑血氧监测仪测定脑血容量和血氧含量变化,并记录血、氧波形。结果对照组大鼠在注射生理盐水前后,血容量和血氧含量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大鼠在脑梗死前后,氧含量下降,血容量上升。结论脑梗死后早期,脑组织局部氧含量下降,血容量反而上升;近红外光光谱法能检测脑血容量和血氧含量的变化,是一种实时、无创伤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诊断 近红外光脑血氧监测仪 实验研究 脑血容量 血氧含量
下载PDF
非黏附液体栓塞材料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合物的溶解及栓塞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浩 马廉亭 +2 位作者 吴佐泉 徐国政 郭再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9期9643-9646,共4页
背景:课题组与武汉工程大学联合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血管内液体栓塞材料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合物(2-poly-Hydroxyethyl-Methacrylate,2-P-HEMA)。目的:观察2-P-HEMA在二甲基亚砜溶液中的溶解性能及其在水中的凝固时间,并通过栓塞兔肾动脉... 背景:课题组与武汉工程大学联合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血管内液体栓塞材料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合物(2-poly-Hydroxyethyl-Methacrylate,2-P-HEMA)。目的:观察2-P-HEMA在二甲基亚砜溶液中的溶解性能及其在水中的凝固时间,并通过栓塞兔肾动脉评价该栓塞材料的栓塞性能。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体外观察及随机对照动物体内实验,于2007-01/12在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及放射科导管室完成。材料:2-P-HEMA材料为自制,由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和2(2-羟乙氧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单体共聚合成。方法:①体外实验:分别测定2-P-HEMA在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溶液及二甲基亚砜/碘比醇溶液中的溶解度,测定2%,3.5%,5%,6.5%,8%,9.5%2-P-HEMA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二甲基亚砜/碘比醇溶液在静止盐水中的凝固时间。②体内实验:采用5%2-P-HEMA的二甲基亚砜/碘比醇溶液栓塞兔肾动脉,观察栓塞效果。主要观察指标:2-P-HEMA在二甲基亚砜溶液中的溶解性能及其在水中的凝固时间;2-P-HEMA塞兔肾动脉的栓塞效果。结果:2-P-HEMA在纯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溶解度较高,随着二甲基亚砜浓度的降低,其溶解度降低;加入碘比醇不影响溶解度。2-P-HEMA的二甲基亚砜溶液注入水中呈絮状固化,凝固时间随材料浓度增高而延长,加入碘比醇不影响凝固时间。5%的栓塞材料能顺利通过微导管,注射阻力小,在透视下显影良好,无粘管现象,能完全栓塞肾动脉及其分支;栓塞后半个月,3个月复查未见肾动脉再通。结论:2-P-HEMA的二甲基亚砜溶液能在水中凝固,可满意栓塞兔肾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材料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合物 二甲基亚砜 肾动脉
下载PDF
两种不同甘露醇输注法对创伤脑水肿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忠庆 戴芳德 +1 位作者 马廉亭 吴佐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颈动脉输注甘露醇对颅脑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32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盐水组(颅脑损伤后,经周围静脉输注生理盐水)、静脉组(颅脑损伤后,经周围静脉输注甘露醇)和动脉组(颅脑损伤后,经颈动脉输注甘露醇)等4组。输... 目的 探讨经颈动脉输注甘露醇对颅脑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32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盐水组(颅脑损伤后,经周围静脉输注生理盐水)、静脉组(颅脑损伤后,经周围静脉输注甘露醇)和动脉组(颅脑损伤后,经颈动脉输注甘露醇)等4组。输注试剂后2h,用低温电子自族共振(ESR)技术检测损伤区脑组织中的自由基(ROO·)幅值(Y_(max)),并测定损伤区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 正常组没有测到ROO·幅值信号。盐水组、静脉组ROO·幅值(Y_(max))分别为47.625±5.423和45.375±3.623,两者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动脉组ROO·幅值(41.000±1.927)则明显低于盐水组和静脉组(P<0.01)。盐水组脑组织含水量(73.33%±2.82%)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静脉组(73.88%±1.65%)虽稍低于盐水组(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动脉组(70.97%±1.28%)则明显低于盐水组和静脉组,接近于正常组水平。结论 经颈动脉输注甘露醇对颅脑损伤后的脑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脑水肿 甘露醇 自由基 脂过氧化物 经颈动脉输注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AQP-4在脑组织中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朝理 徐国政 +7 位作者 唐瑛 胡军民 李俊 杨铭 龚杰 秦尚振 吴佐泉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脑组织中AQP-4的表达。创伤组标本取自2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时所获挫伤灶周围脑组织;对照组取自8例原发性癫痫患者...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脑组织中AQP-4的表达。创伤组标本取自2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时所获挫伤灶周围脑组织;对照组取自8例原发性癫痫患者手术切除的相对正常脑组织。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后早期挫伤灶周围脑组织有明显的脑水肿发生,AQP-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表达主要见于小血管及神经胶质细胞。结论AQP-4表达的早期上调与急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脑水肿 水通道蛋白-4
下载PDF
蛋白激酶C生物学特性及与脑胶质瘤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雷 张继青 +1 位作者 马廉亭 吴佐泉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人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而危害性较大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0%~60%。传统的手术合并放射治疗脑胶质瘤,其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40%左右。PKC是细胞信息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激酶,具有双相通道的调节功能,诱导细胞增殖或凋亡。... 人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而危害性较大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0%~60%。传统的手术合并放射治疗脑胶质瘤,其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40%左右。PKC是细胞信息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激酶,具有双相通道的调节功能,诱导细胞增殖或凋亡。恶性胶质瘤细胞具有相当高的PKC活性,了解PKC的生物学特性,对于深入掌握脑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PKC) 生物学特征 脑胶质瘤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液体栓塞材料的研究进展(一)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浩 马廉亭 吴佐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5期313-317,共5页
血管内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的目标为消除畸形血管团或减少其体积,使原不能手术切除的畸形血管可手术切除.或再辅以放射治疗,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栓塞材料对脑AVM栓塞效果有直接影响。按物理性质可... 血管内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的目标为消除畸形血管团或减少其体积,使原不能手术切除的畸形血管可手术切除.或再辅以放射治疗,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栓塞材料对脑AVM栓塞效果有直接影响。按物理性质可将栓塞材料分为颗粒栓塞剂及液体栓塞剂。在微导管制造技术取得突破以前,颗粒材料是栓塞脑AVM的主要材料,如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能暂时栓塞血管,致血栓形成,但颗粒在畸形血管团中弥散差.治疗效果不满意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治疗 材料 液体 溶剂
下载PDF
液体栓塞材料2-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浩 马廉亭 +5 位作者 殷斌烈 吴佐泉 秦尚振 徐国政 郭再玉 张新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4-897,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液体栓塞材料2-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P-HEMA)的栓塞性能及技术可行性。方法分别测定2%、3.5%、5%、6.5%、8%、9.5%2-P-HEMA的乙醇溶液(A组)、乙醇/碘比醇溶液(B组)及乙醇/三氧化二铋(Bi2O3)溶液(C组)在流动盐水中的凝固时... 目的研究新型液体栓塞材料2-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P-HEMA)的栓塞性能及技术可行性。方法分别测定2%、3.5%、5%、6.5%、8%、9.5%2-P-HEMA的乙醇溶液(A组)、乙醇/碘比醇溶液(B组)及乙醇/三氧化二铋(Bi2O3)溶液(C组)在流动盐水中的凝固时间。分别采用2%、5%、8%2-P-HEMA的乙醇/Bi2O3溶液栓塞兔肾动脉,观察栓塞效果,术后分期复查肾动脉造影,取肾脏标本行大体及光镜检查。结果2-P-HEMA的乙醇溶液注入流动水中很快呈絮状固化。A、B、C组相互之间的各浓度亚组材料凝固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低浓度栓塞材料能顺利通过微导管,注射阻力小,能完全栓塞肾动脉及其分支,在透视下显影良好,无粘管现象。高浓度材料通过微导管阻力大,推注困难。造影复查未见肾动脉再通。肾脏标本可见肾脏动脉腔内有栓塞材料填充,自肾动脉至肾小球动脉内均可见到栓塞材料。结论2-P-HEMA能在流动水中快速凝固,合适浓度可满意栓塞兔肾动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栓塞 动物实验
下载PDF
140例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随访 被引量:4
18
作者 秦尚振 马廉亭 +6 位作者 余泽 吴佐泉 龚杰 徐国政 杨铭 张小征 张积志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1期12-14,11,共3页
本文报告140例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栓塞治疗病人,随访4~42个月。良好:124例(88.6%)差:10例(7.1%),极差:6例(4.2%)。病变完全消失30例(21.4%)。术中血管痉挛16例,但无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栓塞后立即出血、水肿2例。血管... 本文报告140例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栓塞治疗病人,随访4~42个月。良好:124例(88.6%)差:10例(7.1%),极差:6例(4.2%)。病变完全消失30例(21.4%)。术中血管痉挛16例,但无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栓塞后立即出血、水肿2例。血管内治疗能使微小型和小型AVM治愈,使中型和大型AVM体积缩小,血流速度减慢,为显微手术和放射外科提供条件。真丝线段和IBCA、NBCA是目前较理想的栓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治疗 术中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文传递
微弹簧圈瘤腔栓塞治疗假性动脉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云松 秦伟毅 +2 位作者 苏磊 马廉亭 吴佐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4-425,428,共3页
目的以微弹簧圈(MC)瘤腔栓塞治疗兔颈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评价其长期疗效。方法在16只兔的 右侧颈总动脉制作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将术后3~4周存留的12个TPA兔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MC瘤腔栓塞组,分 别给... 目的以微弹簧圈(MC)瘤腔栓塞治疗兔颈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评价其长期疗效。方法在16只兔的 右侧颈总动脉制作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将术后3~4周存留的12个TPA兔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MC瘤腔栓塞组,分 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栓塞治疗后3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做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组3只兔未接受任何 治疗,均死于TPA破裂出血。MC瘤腔栓塞组中4只兔闭塞全部瘤腔、4只兔闭塞大部瘤腔、l只兔发生MC脱入载瘤 动脉。栓塞术后3个月复查DSA见4只全部瘤腔闭塞者仍完全闭塞,载瘤动脉通畅,局部解剖发现TPA原有结构消 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团瘢痕组织。栓塞大部瘤腔的4只兔未发生进一步的栓塞,MC有再压缩现象。统计分析显示两者 均有防止TPA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P=0.029)。结论采用MC瘤腔栓塞TPA可以达到完全闭塞瘤腔,保留载瘤动脉 通畅的效果;瘤腔部分栓塞亦有防止TPA破裂出血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弹簧圈 假性动脉瘤 栓塞治疗 TPA
下载PDF
兔颈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云松 马廉亭 吴佐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3期174-175,共2页
目的 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血管内栓塞治疗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操作,用双极电凝在12只兔的右侧胸头肌上烧灼出洞穴,并纵行切开洞穴对应处的右侧颈总动脉,褥式缝合二者的开口。结果 12只兔均于术后6~12d出现搏动性包... 目的 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血管内栓塞治疗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操作,用双极电凝在12只兔的右侧胸头肌上烧灼出洞穴,并纵行切开洞穴对应处的右侧颈总动脉,褥式缝合二者的开口。结果 12只兔均于术后6~12d出现搏动性包块,3只免因TPA破裂出血分别死于术后第9d、12d、17d。余9个TPA的影像学、血流动力学及病理检查证实其发生机制及病理特征与人类TPA相同。结论 此模型可作TPA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假性动脉瘤 疾病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