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降脂护肝方提取工艺研究
1
作者 吴作敏 李恒 +5 位作者 王韵旨 宁萌 郭丽 李宜涵 金少举 王瑞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4期984-990,共7页
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优化降脂护肝方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倍量为关键工艺参数(CPPs),应用正交设计从黄芪甲苷、甜菜碱、多糖含量及出膏率4项潜在关键质量属性(CQAs)中筛选CPPs对应的CQAs,通过Box-Behnke... 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优化降脂护肝方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倍量为关键工艺参数(CPPs),应用正交设计从黄芪甲苷、甜菜碱、多糖含量及出膏率4项潜在关键质量属性(CQAs)中筛选CPPs对应的CQAs,通过Box-Behnken设计确定CQAs,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CPPs与CQAs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后建立设计空间并验证。结果 根据Box-Behnken试验确定甜菜碱的含量与出膏率为CQAs。通过设计空间的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 本研究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为降脂护肝方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降脂护肝方 提取工艺 BOX-BEHNKEN设计 设计空间
原文传递
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优选温肺平喘汤的提取工艺
2
作者 王博 王瑞 +2 位作者 王佳 吴作敏 于晓涛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364-369,共6页
目的:采用层次分析(AHP)-熵权法(EWM)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复方的方法,优化温肺平喘汤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芍药苷、甘草苷、迷迭香酸、丹酚酸B、甘草酸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AHPEWM确定权重系数,通过L9(34)正交设计考察加水倍... 目的:采用层次分析(AHP)-熵权法(EWM)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复方的方法,优化温肺平喘汤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芍药苷、甘草苷、迷迭香酸、丹酚酸B、甘草酸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AHPEWM确定权重系数,通过L9(34)正交设计考察加水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温肺平喘汤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重复性好、稳定性好、提取率高,适用于温肺平喘汤的标准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肺平喘汤 提取工艺 层次分析-熵权法 丹酚酸B
下载PDF
AHP-CRITIC法结合正交设计优化红黄丹酊提取工艺
3
作者 吴作敏 于晓涛 +2 位作者 王韵旨 宁萌 王瑞 《食品与药品》 CAS 2023年第6期488-493,共6页
目的 优选红黄丹酊复方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HYSA)、大黄游离蒽醌的提取率和总固体得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基于指标相关性确定权重的方法(CRITIC)及AHP-CRITIC混合加权法对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赋值,应用综... 目的 优选红黄丹酊复方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HYSA)、大黄游离蒽醌的提取率和总固体得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基于指标相关性确定权重的方法(CRITIC)及AHP-CRITIC混合加权法对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赋值,应用综合评分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优选红黄丹酊剂的的制备工艺参数。结果 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科学合理,优选出的最佳制备工艺为4倍量50%乙醇浸渍10 d。结论 优选的制备工艺简便、稳定、成本低,可用于红黄丹酊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黄丹酊 羟基红花黄色素A 游离蒽醌 AHP-CRITIC法 正交设计 综合评分
下载PDF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实验优选黄芪-葛根药对提取工艺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单单 宁萌 +3 位作者 吴作敏 王瑞 金少举 于晓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 优选黄芪-葛根药对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提取液中葛根素、大豆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的含量及出膏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计算综合评分。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 目的 优选黄芪-葛根药对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提取液中葛根素、大豆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的含量及出膏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计算综合评分。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综合评分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水平。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以上述7个指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设计正交实验优选黄芪-葛根药对的提取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结果 葛根素、大豆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的含量及出膏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04 7、0.065 2、0.185 8、0.185 8、0.107 8、0.107 8、0.042 7。最终优选出的黄芪-葛根药对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8(g/mL),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验证实验中各评价指标的RSD均小于3.00%(n=3)。结论 本研究优选的黄芪-葛根药对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葛根药对 提取工艺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 正交实验 葛根素 大豆苷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大豆苷元 毛蕊异黄酮 芒柄花黄素
下载PDF
自适应调制STBC-MC-CDMA系统仿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作敏 杨维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00-2903,2908,共5页
分别将G2、G3和H3三种空时分组码(STBC)与MC-CDMA结合构成STBC-MC-CDMA系统,并在上述系统中应用自适应调制技术。通过仿真研究了在瑞利衰落信道条件下,采用G2、G3和H3三种空时分组码的自适应调制STBC-MC-CDMA系统的误符号率性能,并对三... 分别将G2、G3和H3三种空时分组码(STBC)与MC-CDMA结合构成STBC-MC-CDMA系统,并在上述系统中应用自适应调制技术。通过仿真研究了在瑞利衰落信道条件下,采用G2、G3和H3三种空时分组码的自适应调制STBC-MC-CDMA系统的误符号率性能,并对三种方案下的系统误符号率性能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信道条件下,编码速率为1/2的G3系统误符号率性能最好,全速编码G2系统误符号率性能最差,编码速率为3/4的H3系统的误符号率则介于二者的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调制 空时分组码 多载波CDMA 频谱效率
原文传递
VBLAST-MC-CDMA系统自适应调制仿真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作敏 杨维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8-462,共5页
提出一种应用卷积码编码的VBLAST-MC-CDMA系统上行链路结构,并将自适应调制技术应用于上行链路结构中。自适应调制门限的设定采用试验法。先设定需要的误码率门限,并以此为依据通过仿真结果确定系统调制方式的转换门限。通过仿真,分别... 提出一种应用卷积码编码的VBLAST-MC-CDMA系统上行链路结构,并将自适应调制技术应用于上行链路结构中。自适应调制门限的设定采用试验法。先设定需要的误码率门限,并以此为依据通过仿真结果确定系统调制方式的转换门限。通过仿真,分别讨论了用户数固定和用户数变化时该自适应调制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情况下自适应调制都能在不牺牲期望误码率性能的情况下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调制 垂直空时分层 多载波CDMA 频谱效率
原文传递
AHP-CRITIC法结合正交设计优选丹参心脑通胶囊提取工艺
7
作者 郭丽 赵变 +3 位作者 吴作敏 王瑞 金少举 于晓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丹参心脑通胶囊的提取工艺,为其后续制备工艺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UV法测定丹酚酸B、葛根素的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RP-HPLC-ELSD)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通过AHP-CRITIC法赋予...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丹参心脑通胶囊的提取工艺,为其后续制备工艺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UV法测定丹酚酸B、葛根素的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RP-HPLC-ELSD)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通过AHP-CRITIC法赋予指标性成分含量和干膏得率的权重系数,以综合评分为最终评价指标,优选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AHP-CRITIC法确定的权重系数科学、有效,优选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处方加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5h。验证试验结果显示,综合评分均值为98.26(RSD=0.67%,n=3)。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性和重复性强,可以为丹参心脑通胶囊制备工艺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心脑通胶囊 AHP-CRITIC法 正交设计 丹酚酸B 葛根素 黄芪甲苷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金银花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杨娟 于晓涛 +3 位作者 郭丽娜 王单单 吴作敏 王瑞 《中医药信息》 2020年第3期9-13,共5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金银花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20%和类药性(DL)≥0.1为条件筛选金银花活性成分。并采用Cytoscape3.7软件构建金银花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图。利用TT...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金银花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20%和类药性(DL)≥0.1为条件筛选金银花活性成分。并采用Cytoscape3.7软件构建金银花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图。利用TTD数据库以“Anti-inflammatory”为关键词搜索抗炎靶点,再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抗炎相关靶点之间的PPI网络图,并将其与活性成分-预测靶点融合,获得金银花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金银花抗炎作用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探究金银花抗炎作用机制。结果:获得金银花中具有类药性、口服吸收良好的40个成分,包括槲皮素、芹黄素、山柰酚等。其中抗炎成分主要有金圣草(黄)素、山柰酚、槲皮素、毛地黄黄酮等。金银花抗炎作用的主要靶点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选择素(SELE)、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erbb-2(ERBB2)等。其中金圣草(黄)素、5-羟基-7-甲氧基-2-(3,4,5-三甲氧基苯基)铬酮、2-(3,4-二甲氧基苯基)-5-羟基-7-甲氧基-铬酮、麦黄酮主要作用于MAPK14;山柰酚、槲皮素作用于SELE;毛地黄黄酮、槲皮素作用于EGFR和ERBB2。KEGG分析得到与金银花抗炎作用有关的通路18条,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金银花中的活性成分主要通过MAPK14、EGFR、ERBB2、SELE等靶点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因子与相应受体结合、阻断炎症反应的启动等,最终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抗炎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脑卒中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作敏 金少举 +4 位作者 王韵旨 王隆隆 宁萌 陈恒文 王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年第7期38-44,共7页
目的:挖掘分析治疗脑卒中的中成药的组方规律,探讨高频中药配伍规则。方法:收集《中国药典》(2020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中有治疗脑卒中功效的中成药处方信息,对涉及中药进行频次、关联规则... 目的:挖掘分析治疗脑卒中的中成药的组方规律,探讨高频中药配伍规则。方法:收集《中国药典》(2020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中有治疗脑卒中功效的中成药处方信息,对涉及中药进行频次、关联规则与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61种中成药,涉及中药253味,单味药中川芎(31次,50.82%)、当归(28次,45.90%)应用次数最多。应用频率>20%的中药共计26味,以其作为高频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药性以温(206例次,43.37%)为主;药味以甘(235例次,35.07%)、辛(228例次,34.03%)为主;归经以肝经(275例次,24.77%)、心经(271例次,24.41%)、脾经(246例次,22.16%)为主;类别以补虚药(106次,22.13%)、活血化瘀药(89次,18.58%)为主。关联性药味组合15个,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形成4个类别。结论:用于治疗脑卒中的中药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益气补虚、平肝息风、安神开窍、清热凉血,佐以健脾利湿、解表散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脑卒中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黄芪-防风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作敏 杨娟 +1 位作者 王隆隆 王瑞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4期395-399,412,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防风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理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芪、防风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在GeneCards数据库挖掘新型冠状病... 目的探讨黄芪-防风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理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芪、防风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在GeneCards数据库挖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平台筛选黄芪-防风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核心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核心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并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黄芪、防风主要活性成分36个,主要有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等,其对应靶点215个,其中59个核心靶点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抑癌基因TP53(TP53)、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MAPK8)等涉及GO条目286个(P<0.05),KEGG信号通路97条(P<0.05)。主要涉及癌症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及Toll样信号通路等。结论黄芪-防风药对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防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芪桂苓合剂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裴媛 叶琳 +2 位作者 吴作敏 王瑞 苗明三 《河南中医》 2020年第6期934-937,共4页
目的:优化芪桂苓合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黄芪甲苷、柴胡皂苷A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对芪桂苓合剂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黄芪甲苷、柴胡皂苷A分别在1.2~12 mg·L^-1... 目的:优化芪桂苓合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黄芪甲苷、柴胡皂苷A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对芪桂苓合剂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黄芪甲苷、柴胡皂苷A分别在1.2~12 mg·L^-1、0.6~6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98、0.997。综合评价确定芪桂苓合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 h。结论:正交试验法优化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可为芪桂苓合剂的制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桂苓合剂 正交试验 黄芪甲苷 柴胡皂苷A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的疮疡生肌散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忠杰 王博 +6 位作者 王隆隆 王单单 郭丽 吴作敏 于晓涛 贾陆 王瑞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7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建立疮疡生肌散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himsdzu Shim-pack GIST C_(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建立12批疮疡生肌散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 目的建立疮疡生肌散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himsdzu Shim-pack GIST C_(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建立12批疮疡生肌散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对其相似度进行评价,确定共有峰,通过对照品保留时间,对共有峰进行鉴定,通过比较单味药材和全方制剂,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利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式识别技术对疮疡生肌散总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2批样品共标定19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鉴定了其中10个峰的化学成分,分别为1号峰3-羟基葛根素、2号峰绿原酸、3号峰葛根素、4号峰3-甲氧基葛根素、6号峰大豆苷、11号峰黄芩苷、13号峰盐酸小檗碱、15号峰汉黄芩苷、16号峰黄芩素、17号峰汉黄芩素;归属了19个共有峰药材来源,8、11、14、15、16、17、18、19号峰来自黄芩,5、13号峰来自黄柏,1、3、4、6、7、9、12号峰来自葛根,2、10号峰来自金银花;12批样品相似度大于0.97,表明样品质量较稳定。通过CA和PCA发现不同批次间药物质量存在微小差异,主要分为三大类,进一步采用OPLS-DA筛选出导致批次间药物差异的5种主要成分,分别为4号峰(3-甲氧基葛根素)、8号峰、14号峰、17号峰(汉黄芩素)、19号峰。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科学、准确、可靠且简便易行,可更加系统全面地评价和控制疮疡生肌散的质量,并为进一步药效及制剂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疮疡生肌散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双黄连抗炎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博 王瑞 +4 位作者 郭丽娜 田会东 王单单 吴作敏 裴媛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435-440,I0001,共7页
目的探讨双黄连抗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药材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通过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 目的探讨双黄连抗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药材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通过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检索炎症相关基因,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进而在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推测双黄连抗炎的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得到与炎症有关的36个化合物和53个潜在靶点,关键靶点为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PTGS2)、前列腺素G/H合成酶1(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1,PTGS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inducible,NOS2)、转录因子p65(Tran⁃scription factor p65,RELA)、外消旋-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GO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得到GO条目77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46条信号通路。结论初步预测了双黄连抗炎的药效成分和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药理作用 忍冬属 黄芩 连翘属 炎症 双黄连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芪苓益肾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物质基准研究及7种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隆隆 杨忠杰 +6 位作者 张海风 陈恒文 杜跃亮 吴作敏 王韵旨 宁萌 于晓涛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12期2633-2639,共7页
目的建立芪苓益肾颗粒物质基准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建立同时测定其7种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GL Sciences ODS-3(5μm,4.6 mm×250 mm)色谱柱,0.05%磷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5℃,检... 目的建立芪苓益肾颗粒物质基准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建立同时测定其7种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GL Sciences ODS-3(5μm,4.6 mm×250 mm)色谱柱,0.05%磷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通过相似度分析,对共有峰进行归属。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评价,并筛选关键性成分,测定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15批芪苓益肾颗粒物质基准的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超过0.93,标定了22个共有峰,指认了18个色谱峰。15批物质基准分为两类,并筛选出5种关键性成分,分别是峰10(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峰17(芒柄花苷)、峰18(毛蕊异黄酮)、峰1及峰20(芒柄花素)。同时测定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藁本内酯共7种成分的含量,各物质基准的质量分数范围分别是1.09~1.68、0.27~0.63、0.06~0.45、0.51~0.99、0.31~0.68、0.29~0.59、0.25~0.96 mg·g^(-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稳定性较好,可为该制剂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苓益肾颗粒 物质基准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归芪通脉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丽 陈皓 +4 位作者 吴作敏 于晓涛 陈恒文 金少举 王瑞 《食品与药品》 CAS 2022年第3期204-209,共6页
目的建立归芪通脉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归芪通脉颗粒中黄芪、赤芍、党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双波长检测法对制剂中羟甲基红花黄色素A(HSYA)(λ=403 nm),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橙皮苷(λ=22... 目的建立归芪通脉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归芪通脉颗粒中黄芪、赤芍、党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双波长检测法对制剂中羟甲基红花黄色素A(HSYA)(λ=403 nm),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橙皮苷(λ=220 nm)进行含量测定,采用Gemini Phenomenex C_(18)(250 mm×4.6μ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25℃,进样量5μl。结果TLC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特征斑点清晰且阴性样品无干扰;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阴性样品无干扰。HSYA、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橙皮苷分别在7.97~255.10(r=0.9995),4.56~146.10(r=0.9995),3.63~116.10(r=0.9996)和6.40~204.80(r=0.999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04%(RSD=1.74%)、98.31%(RSD=1.12%)、99.33%(RSD=1.36%)、98.79%(RSD=1.51%)。结论所建立的TLC法和HPLC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归芪通脉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芪通脉颗粒 薄层色谱 羟甲基红花黄色素A 芍药苷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橙皮苷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三黄泻心汤抗As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单单 袁会莹 +3 位作者 吴作敏 田会东 杨忠杰 王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972-980,共9页
目的探讨三黄泻心汤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通过设置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筛选条件并结合文献得到候选化合物,并通过该数据库检索与活性成分相关的作用靶点;通过比... 目的探讨三黄泻心汤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通过设置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筛选条件并结合文献得到候选化合物,并通过该数据库检索与活性成分相关的作用靶点;通过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检索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利用Cytoscape 3.6.1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和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通过DAVID进行通路注释和分析,预测该三黄泻心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结果三黄泻心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中包含41种成分,22个靶点及39条信号通路。其度值较高的候选化合物分子为槲皮素、黄芩素、汉黄芩素、大黄素,度值较高的靶点为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TGS2)、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涉及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及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等39条信号通路。结论三黄泻心汤中活性成分可作用于PTGS2、ICAM-1、MMP-9、IL-6等靶点,通过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NF-κB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协同干预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泻心汤 大黄 黄芩 黄连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的归芪通脉合剂质量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韵旨 郭丽 +5 位作者 吴作敏 宁萌 应真真 金少举 于晓涛 王瑞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503-2507,共5页
目的建立归芪通脉合剂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其质量。方法以芸香柚皮苷为参照峰,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3批归芪通脉合剂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指认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进行层次聚... 目的建立归芪通脉合剂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其质量。方法以芸香柚皮苷为参照峰,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3批归芪通脉合剂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指认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进行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为标准筛选影响制剂质量的差异标志物。结果13批归芪通脉合剂指纹图谱共有19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28~0.990;指认了8个共有峰,分别为7号峰(羟基红花黄色素A)、8号峰(芍药内酯苷)、9号峰(芍药苷)、10号峰(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12号峰(甘草苷)、14号峰(甘草酸铵)、16号峰(芸香柚皮苷)、19号峰(橙皮苷)。HCA结果显示,13批样品可分为3类,其中S5、S9、S11~S13为一类,S4、S8为一类,S1~S3、S6~S7、S10为一类。PCA结果显示,主成分1~7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2.115%。OPLS-DA结果显示,芸香柚皮苷、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铵和11、1号峰对应成分的VIP值均大于1。结论建立了归芪通脉合剂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可用于评价该制剂的整体质量;芸香柚皮苷等6个成分是影响归芪通脉合剂质量的差异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芪通脉合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差异标志物 质量评价
下载PDF
柴黄姜术合剂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博 叶琳 +2 位作者 吴作敏 王瑞 苗明三 《河南中医》 2020年第7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优化柴黄姜术合剂的提取工艺,为该制剂的生产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HPLC-ELSD)法测定黄芪甲苷、柴胡皂苷... 目的:优化柴黄姜术合剂的提取工艺,为该制剂的生产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HPLC-ELSD)法测定黄芪甲苷、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2含量,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7 min,30%A;17~18 min,30%~35%A;18~25 min,35%~40%A;25~26 min,30%~40%A),以黄芪甲苷、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2含量和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柴黄姜术合剂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黄芪甲苷、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b2含量的RSD分别为2.33%,2.14和1.87%,线性范围依次为1.20~12.03μg,0.67~6.78μg,0.88~8.82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7%,102.53%,99.37%。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重复性好、稳定可靠、提取率高,适合柴黄姜术合剂的标准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黄姜术合剂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黄芪甲苷 柴胡皂苷A 柴胡皂苷b2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
下载PDF
金银花抗肺癌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娟 于晓涛 +3 位作者 郭丽娜 王单单 吴作敏 王瑞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213-220,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金银花抗肺癌的主要有效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肺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ubMed、TCMSP数据库筛选金银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和相关成分的作用靶点,并把口服生物利用度(OB)...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金银花抗肺癌的主要有效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肺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ubMed、TCMSP数据库筛选金银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和相关成分的作用靶点,并把口服生物利用度(OB)≥20%和类药性(DL)≥0.1作为筛选金银花活性成分的条件。通过CTD在线数据库检索与肺癌有关的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金银花成分靶点和肺癌相关作用靶点的PPI网络图,并利用cytoscape 3.7获得两个PPI网络图的交集网络,筛选出与肺癌有关的关键作用靶点。最后对关键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研究其作用的信号通路。结果金银花治疗肺癌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芹黄素、山柰酚、毛地黄黄酮等。金银花与肺癌相关的潜在作用靶点有38个,如PON1、NQO1、AHR、MMP10、CYP1A2、CYP1B1、GJA1、NOS2、RXRA、IL10等。共富集出18条与以上38个关键靶点有关的信号通路,如膀胱癌、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甲状腺癌、小细胞肺癌、子宫内膜癌等。此外,金银花还参与调节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显示了金银花"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发挥协同作用的特点。结论为研究金银花抗肺癌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为金银花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肺癌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黄芪-川芎药对治疗脑卒中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吴作敏 郭丽娜 +4 位作者 王单单 田会东 康鹤耀 李倩倩 王瑞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9年第9期1749-1756,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川芎药对治疗脑卒中的药理机制。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调研检索黄芪、川芎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以CTD在线分析平台挖掘脑卒中的相关靶点,借助STRIN... 目的探讨黄芪-川芎药对治疗脑卒中的药理机制。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调研检索黄芪、川芎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以CTD在线分析平台挖掘脑卒中的相关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化合物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脑卒中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合并获取核心网络,并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黄芪、川芎中49个有效化合物,靶点蛋白272个,核心靶点蛋白39个,KEGG富集通路10条。作用通路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信号通路、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结论黄芪-川芎药对中槲皮素、山柰酚等化合物可能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发挥治疗脑卒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川芎 脑卒中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