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野生抚育技术研究Ⅱ—地下茎长度、密度和粗度对药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周雨玫 吴佩根 +3 位作者 魏胜利 王文全 施桦 戸田则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8期831-835,共5页
目的:研究地下茎长度和密度对甘草无性繁殖成活率和药材产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布置田间试验,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酸含量。结果:栽培2年的不定根甘草酸含量能达到2.37%,产量最高能达到1 232.55±306.45 k... 目的:研究地下茎长度和密度对甘草无性繁殖成活率和药材产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布置田间试验,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酸含量。结果:栽培2年的不定根甘草酸含量能达到2.37%,产量最高能达到1 232.55±306.45 kg/hm2,并且栽培用种栽地下茎(原地下茎)甘草酸含量与其分生不定根甘草酸含量相关显著(P<0.01)。相对较短、较细的地下茎有利于分生更多的不定根,并且有利于不定根粗度增加。结论:甘草仿野生栽培可在短期内获得优质甘草,栽培中适合用10-20 cm长、0.5 cm粗的地下茎做种栽,如何提高仿野生栽培的药材产量是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无性繁殖 仿野生栽培 资源保护
下载PDF
天竺黄与人工天竺黄的光学显微镜及SEM-EDS鉴别 被引量:1
2
作者 颜洁芳 姜丹 +3 位作者 任广喜 徐裕彬 吴佩根 刘春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天竺黄和人工天竺黄的微观结构及元素组成,为天竺黄和人工天竺黄的快速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与偏光显微镜比较天竺黄和人工天竺黄的粉末显微特征与偏光性,联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比较天竺黄和人工... 目的:对比分析天竺黄和人工天竺黄的微观结构及元素组成,为天竺黄和人工天竺黄的快速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与偏光显微镜比较天竺黄和人工天竺黄的粉末显微特征与偏光性,联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比较天竺黄和人工天竺黄的微观形貌与元素组成。结果:普通光学显微镜显示,天竺黄与人工天竺黄的差异在于有色团块和条状物;偏光显微镜显示,天竺黄与人工天竺黄均无偏光性;扫描电镜显示,天竺黄呈粒状集合体、粗糙,而人工天竺黄紧实、平滑;能谱仪检测结果表明,天竺黄和人工天竺黄的主要元素含量顺序及其他元素种类有一定差异。结论:天竺黄和人工天竺黄的微观结构及元素组成存在差异性,综合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可快速鉴别天竺黄和人工天竺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竺黄 人工天竺黄 鉴别 光学显微镜 扫描电镜 能谱仪
下载PDF
不同繁殖模式下甘草药用成分含量积累速度差异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争争 程瑞婧 +5 位作者 杨丽 王如锋 胡会娟 吴佩根 刘容秀 魏胜利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0期1816-1819,共4页
目的:系统比较野生甘草无性繁殖的甘草根和人工甘草种子有性繁殖的甘草根中药用成分的积累速度差异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影响甘草药用成分积累的基因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基于HPLC和UV等分析方法,比较野生甘草和人工甘草在甘草酸... 目的:系统比较野生甘草无性繁殖的甘草根和人工甘草种子有性繁殖的甘草根中药用成分的积累速度差异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影响甘草药用成分积累的基因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基于HPLC和UV等分析方法,比较野生甘草和人工甘草在甘草酸、甘草苷和甘草总黄酮以及其他类成分的含量差异。基于HPLC指纹图谱技术,全面分析不同繁殖模式下甘草根的化学信息和内在质量的差异情况。结果:除甘草素和异甘草素外,野生甘草不定根中其他三种药用成分和总黄酮的含量均高于人工甘草实生根,经SPSS分析,除异甘草素外,其他成分在两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根据HPLC指纹图谱,两种甘草药用成分之间差异显著,相似度为0.647。结论:野生无性繁殖的甘草根和人工有性繁殖的甘草根中主要药用成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野生甘草具有快速积累药用成分的功能。本研究结果对于今后人工调控生产优质甘草药材,实现甘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繁殖模式 药用成分 HPLC 积累速度
原文传递
不同唐古特大黄变异类型功效组分含量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佩根 程小丽 +4 位作者 刘春生 刘佳 叶莲 唐沁 魏胜利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607-2611,共5页
根据植株形态,将同一栽培地的唐古特大黄划分为8种变异类型,研究其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双蒽酮类等功效组分的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异类型功效组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从质量分数看,游离蒽醌平均为2.10~6.71mg·g^(-1)... 根据植株形态,将同一栽培地的唐古特大黄划分为8种变异类型,研究其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双蒽酮类等功效组分的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异类型功效组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从质量分数看,游离蒽醌平均为2.10~6.71mg·g^(-1),结合蒽醌平均为15.43~22.04 mg·g^(-1),番泻苷A+B的平均为32.88~42.36 mg·g^(-1);从单成分含量看,除番泻苷B和大黄素甲醚苷外的10种活性成分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根据功效组分含量和比例推断,该实验B型和E型样品可以作为潜在的泻下攻积专用药材的种质,G型和H型样品可以作为潜在的清热解毒专用药材的种质,C型和F型样品可以作为潜在的活血化瘀专用药材的种质,A型和D型可以作为潜在的收敛止血专用药材的种质,上述结论为特种用途的大黄优良品种定向培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变异类型 HPLC 功效组分 定向选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