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盘退变的MRI诊断分级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8
1
作者 吴剑宏 阮狄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1-515,共5页
腰椎间盘退变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大体观查、组织学技术、X线平片、椎间盘造影、CT以及MRI等多种指标来描述椎间盘的退变[1]。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改进:如定量MRI技术的应用以及软件的开发,MRI已成为诊断椎间盘... 腰椎间盘退变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大体观查、组织学技术、X线平片、椎间盘造影、CT以及MRI等多种指标来描述椎间盘的退变[1]。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改进:如定量MRI技术的应用以及软件的开发,MRI已成为诊断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最精确的检查手段之一,鉴于其在椎间盘退变疾病的诊断中具有的特殊优势,笔者就腰椎间盘退变的MRI诊断分级及其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MRI技术 临床应用 诊断分级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组织学技术 椎间盘造影 X线平片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培养条件下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速率的差别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剑宏 王秋根 +7 位作者 张秋林 汤旭日 汪方 邓迎生 谢杨 官正茂 王谦 杨常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4512-4515,共4页
目的:观察兔关节软骨细胞在3种不同培养条件下增殖速率的差别。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10在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实验室完成。取4周龄新西兰雄性兔6只,利用机械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得均一性兔关节软骨细胞,在单层培养条件下增殖至第2代;... 目的:观察兔关节软骨细胞在3种不同培养条件下增殖速率的差别。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10在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实验室完成。取4周龄新西兰雄性兔6只,利用机械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得均一性兔关节软骨细胞,在单层培养条件下增殖至第2代;将第2代细胞在高密度条件下转入藻酸盐凝胶24孔培养介质,进行三维培养。根据实验目的,将24孔培养板分为单层培养对照组,三维培养组(培养液不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三维培养组(培养液含50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每日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的生长状态,进行细胞计数1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比较3种不同培养条件下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速率。结果:①单层培养细胞24h后开始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呈多角形、星形、圆形,72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增殖数目明显增多,细胞增殖呈片状;三维培养条件下的软骨细胞,刚接种至藻酸钠凝胶时,细胞形态为圆形;三维培养(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体系中的软骨细胞从转入三维培养的第3天起,发现细胞出现分裂增殖,局部有细胞团族形成,第7天,凝胶中开始有大量的细胞团族形成。在培养过程中,三维培养软骨细胞形态始终保持圆形。②1周内,单层培养条件下的软骨细胞增殖速率要明显高于三维培养组;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三维培养组的软骨细胞增殖速率明显高于不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三维培养组。结论:单层培养方法短期内(1周)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要优于三维培养方法;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三维培养条件下关节软骨细胞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关节 软骨细胞 三维培养 藻酸盐 细胞培养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剑宏 王建东 +2 位作者 王谦 曹雷 王秋根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12例于2005年1月—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损伤原因,手术前后腕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检查和CT检查结果,以及末次随访时背伸...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12例于2005年1月—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损伤原因,手术前后腕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检查和CT检查结果,以及末次随访时背伸、屈曲、旋前、旋后功能照。随访2年左右,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背伸/屈曲、旋前/旋后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Quick-DASH评分,以及掌侧成角畸形和背侧成角畸形患者术后尺骨变异、尺偏角和掌倾角;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例患者的年龄24~68岁,中位年龄为37岁;关节外畸形愈合10例,关节内畸形愈合2例;合并骨折包括尺骨茎突骨折4例,尺骨远端骨折1例,舟状骨骨折1例。10例关节外畸形愈合患者的手术时间为伤后35~128d,中位手术时间为伤后63d;其中行掌侧截骨+桡骨延长术5例,行背侧截骨+桡骨延长术2例,行桡骨延长+尺骨短缩术1例,行尺骨短缩术2例。2例关节内畸形愈合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伤后185d和10年,均行背侧截骨术;其中1例早期患者行背侧截骨+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另1例行背侧钢板固定腕关节融合术。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术后腕关节背伸/屈曲、旋前/旋后活动度,疼痛VAS评分、QuickDASH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值均<0.05);掌侧成角畸形和背侧成角畸形患者的术后尺骨变异、尺偏角和掌倾角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值均<0.05);术后发生局部疼痛1例、旋后受限4例、桡腕关节炎1例、旋前受限1例,但均未发生感染、骨不连和与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对有症状的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患者,截骨矫形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畸形外观,减轻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畸形愈合 手术 截骨 内固定
下载PDF
椎间盘退变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剑宏 王德利 +1 位作者 辛洪奎 阮狄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6-159,共4页
椎间盘退变是受诸如年龄、机械物理、细胞、基因以及生化因子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目前各种手术及保守治疗手段仅仅是针对椎间盘退变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的治疗,而不是从恢复椎间盘细胞功能的角度上去逆转椎间盘的退变... 椎间盘退变是受诸如年龄、机械物理、细胞、基因以及生化因子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目前各种手术及保守治疗手段仅仅是针对椎间盘退变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的治疗,而不是从恢复椎间盘细胞功能的角度上去逆转椎间盘的退变。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由于能够改变和持续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生物学治疗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基因治疗 疾病 病理生理改变 细胞功能 生物学治疗 生化因子 临床症状
原文传递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对人髓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剑宏 阮狄克 +8 位作者 王德利 张超 何勍 王超锋 张燕 辛洪奎 顾韬 徐成 刘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3-849,共7页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me-diated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rAAV-hTERT)转染对体外培养人髓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机械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得...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me-diated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rAAV-hTERT)转染对体外培养人髓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机械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得均一性的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将构建好的rAAV-hTERT转染P2代体外单层培养的髓核细胞。用重组腺相关病毒-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mediated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rAAV-EGFP)作为标记基因观察细胞转染效率,按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infection,MOI)103、104、105病毒基因组拷贝数/细胞(vector genomes/cell,v.g/cell)设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筛选病毒转染的最佳MOI;设立rAAV-hTERT转染组、AAV空病毒转染组及空白细胞对照组,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reaction,RT-PCR)及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rAAV-hTERT转染后hTERT基因在髓核细胞内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及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ELISA)检测髓核细胞合成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能力的变化。结果:rAAV-EGFP转染细胞后第7天时,MOI为105v.g/cell组转染效率可达73.9%,明显高于MOI 103、104v.g/cell组(P<0.05);rAAV-hTERT转染组在转染后的第7、60、90、120天均可检测到hTERT基因的表达,而其他两组则无表达;转染rAAV-hTERT后120d之前,rAAV-hTERT转染组分泌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较其他两组均明显增高(P<0.05),而两对照组之间则始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AAV-hTERT能成功转染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并正确表达,rAAV-hTERT转染能有效延长髓核细胞分泌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细胞 腺相关病毒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三维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剑宏 王秋根 +3 位作者 张秋林 陆晴友 王万宗 张素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 -Ⅰ)对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条件下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机械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得均一性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在单层培养条件下增殖至P2代;将P2代细胞高密度条件下转入藻酸盐凝胶培养介质,进行三...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 -Ⅰ)对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条件下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机械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得均一性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在单层培养条件下增殖至P2代;将P2代细胞高密度条件下转入藻酸盐凝胶培养介质,进行三维培养,另一组在进行三维培养的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IGF -Ⅰ50 ng/ml,绘制各组细胞生长曲线,并与单层培养对照组细胞进行比较。将培养细胞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 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进行不同浓度IGF- Ⅰ作用下的三维培养软骨细胞MTT检测,观察0、25、50、75、100 ng/ml IGF0 Ⅰ对三维培养软骨细胞各时间点的促增殖作用。结果:IGF 0Ⅰ可明显刺激三维培养条件下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集落形成;不同浓度的IGF 0Ⅰ均可促进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以50 ng/ml浓度时D490值最高。培养6周后从凝胶体系中收获细胞的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水平较转入三维体系前未见降低。结论:IGF Ⅰ可明显刺激藻酸盐三维培养条件下的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集落形成,且细胞表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关节 软骨细胞 三维培养 藻酸盐 细胞增殖 表型
下载PDF
藻酸钠凝胶三维培养条件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兔关节软骨细胞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剑宏 王秋根 +8 位作者 张秋林 唐昊 汤旭日 汪方 邓迎生 谢杨 官正茂 王谦 杨常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3704-3707,共4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条件下兔关节软骨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10在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4周龄雄性新西兰兔6只。实验方法:利用机械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得均一的兔关...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条件下兔关节软骨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10在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4周龄雄性新西兰兔6只。实验方法:利用机械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得均一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在单层培养条件下将软骨细胞增殖至P2代;将P2代细胞高密度条件下转入藻酸盐凝胶培养介质,进行三维培养。细胞培养分组:①不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三维培养。②含50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三维培养组。③单层培养。实验评估:①三维培养细胞于培养的2,4,6周行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②单层培养细胞每传代1次行细胞爬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①细胞学外观形态变化:两组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体系中的软骨细胞在6周的培养过程中始终保持了圆形的细胞外观。单层培养软骨细胞在第5代以前,均保持了星形及多角形的正常软骨细胞外观。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结果:培养6周后,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三维培养软骨细胞特异性Ⅱ型胶原细胞仍呈强阳性染色,表达水平较转入三维体系前未见降低,培养细胞保持了良好的分化表型。单层培养软骨细胞在第5代以前,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阳性。第6代以后,大部分细胞呈梭形,向成纤维细胞转化,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阴性。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藻酸盐三维培养条件下的关节软骨细胞表型具有维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关节 软骨细胞 细胞培养 藻酸盐 组织构建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治疗的疾病进展和治疗策略(附385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剑宏 江旭林 +6 位作者 来森艳 徐丰 刘鹭 童宜欣 罗学来 高纯 胡俊波 《腹部外科》 2015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了解胃肠间质瘤治疗的疾病进展特点及相应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4年9月至2013年12月之间纳入胃肠间质瘤援助项目数据库的病人共385例,重点收集肿瘤基本情况、初始治疗、疾病进展、再次治疗策略、基因突变、疗效评估等信息... 目的了解胃肠间质瘤治疗的疾病进展特点及相应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4年9月至2013年12月之间纳入胃肠间质瘤援助项目数据库的病人共385例,重点收集肿瘤基本情况、初始治疗、疾病进展、再次治疗策略、基因突变、疗效评估等信息,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胃肠间质瘤有较高的疾病进展率,疾病进展率受危险度、肿瘤部位、是否破裂、基因突变类型影响较大(P均〈0.05)。不同治疗策略临床获益率不同。结论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策略对于胃肠间质瘤疾病进展后的治疗十分重要,应积极推荐所有胃肠问质瘤病人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疾病进展 治疗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软骨细胞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剑宏 王秋根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4年第4期240-242,共3页
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的优点是可以大量扩增及研究其生命活动的状况,但要维持正常表型则受到众多复杂因素的调控。这些因素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一个复杂的网络调节作用,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需要去了解。本文就这些复杂的影响因素... 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的优点是可以大量扩增及研究其生命活动的状况,但要维持正常表型则受到众多复杂因素的调控。这些因素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一个复杂的网络调节作用,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需要去了解。本文就这些复杂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因子 TGF 骨形态
下载PDF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人髓核细胞的安全性研究
10
作者 吴剑宏 阮狄克 +8 位作者 王德利 张超 何勍 王超锋 张燕 辛洪奎 顾韬 徐成 刘玥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评价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转染对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构建好的重组腺相关病毒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med... 目的评价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转染对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构建好的重组腺相关病毒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mediated hTERT gene,rAAV-hTERT)按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105 v.g每细胞转染体外培养二代髓核细胞。设立rAAV-hTERT转染组,AAV空病毒转染组及未转染组;利用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hTERT基因的表达;对体外培养120 d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将3组细胞(100μL,3×107/mL)分别注入裸鼠腋下检测其成瘤性,以人Hela细胞为阳性成瘤实验对照。结果成功检测出rAAV-hTERT转染髓核细胞后hTERT基因的表达;G-带核型分析未见染色体结构异常克隆;3组细胞均未观察到裸鼠体内肿瘤形成。结论 rAAV-hTERT能成功转染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并正确表达,rAAV-hTERT转染髓核细胞在有限的体外培养过程中是安全的,可为进一步的在体研究提供安全性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末端转移酶 腺病毒科 骨髓细胞 基因疗法 致癌性试验
下载PDF
MOLT-4细胞凋亡不同阶段活性Caspase-3在细胞内的空间位相移行 被引量:15
11
作者 冯永东 谢大兴 +7 位作者 覃吉超 钟以胜 李小兰 肖薇 吴剑宏 陶德定 胡俊波 龚建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11-1015,共5页
背景与目的: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位于细胞浆中的Caspase-3酶原是由什么方式引起细胞形态序贯性变化的问题还没有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探讨放射诱导的MOLT-4细胞凋亡不同阶段活性Caspase-3在细胞内的空间分布、细胞形态的变化以及二者的关... 背景与目的: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位于细胞浆中的Caspase-3酶原是由什么方式引起细胞形态序贯性变化的问题还没有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探讨放射诱导的MOLT-4细胞凋亡不同阶段活性Caspase-3在细胞内的空间分布、细胞形态的变化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10GyX射线照射诱导MOLT-4细胞。亚G1峰法和凝胶电泳检测凋亡细胞中DNA变化。膜联蛋白V标记细胞膜,带荧光素的Caspase抑制剂(fluorochromeinhibitorofcaspase,FLICA)标记活性Caspase,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OLT-4细胞凋亡形态及活性Caspase-3在细胞内的分布。免疫印迹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X射线10Gy照射后,MOLT-4细胞出现细胞膜翻转、凋亡小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其凋亡过程中Caspase-3激活,4h其活性明显增加。在细胞内,活性Caspase-3由靠近细胞膜的胞浆面向细胞浆、胞核移行,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相吻合,在时间上早于细胞膜翻转。结论:X线照射后MOLT-4细胞中Caspase-3激活,且其亚细胞分布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相吻合。活性Caspase-3在凋亡细胞中空间位相的移行是放射诱导的细胞凋亡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CASPASE-3 细胞内定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MOLT-4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的初步报道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杜明奎 王秋根 +3 位作者 纪方 汪滋民 汪方 吴剑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0-423,共4页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在不稳定骶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我科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9例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5~49岁,平均34.8岁。按照AO方法分型:B型损伤7例,其中B,型1例,B2型4例,B3型2例,C1型2例...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在不稳定骶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我科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9例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5~49岁,平均34.8岁。按照AO方法分型:B型损伤7例,其中B,型1例,B2型4例,B3型2例,C1型2例。按照Denis方法分型:Ⅰ区6例,Ⅱ区3例(其中双侧1例)。于双侧髂后上棘外侧顺髂嵴作弧形切口(6~8cm),显露骨折或脱位,复位骨折、脱位,必要时修复骶髂后韧带(B2、段、C型),选用一块LCP,预弯塑形,在患侧将LCP通过皮下隧道送到对侧,放置于双侧髂骨背侧,拧上锁定螺钉,以每侧固定3枚螺钉为有效固定,X线透视见复位满意后缝合各层。手术时间30-80min,平均45min,术中无输血,出血100-400ml。术中X线暴露时间平均为4min(2~10min)。结杲:本组9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3.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腰骶及下肢活动、感觉均正常。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优4例,良4例,可1例。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骶骨 骨折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3
作者 唐勇 贾治伟 +2 位作者 吴剑宏 王德利 阮狄克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3期216-219,共4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的疾病。手术治疗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差异较大。近年来,影响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因素受到广泛关注,患者的年龄、神经功能、病程、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等相... 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的疾病。手术治疗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差异较大。近年来,影响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因素受到广泛关注,患者的年龄、神经功能、病程、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等相关因素成为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研究的重点。目前认为患者年龄越大、术前神经功能状态越差、病程越长,患者预后越差。影像学对患者预后的判断有提示作用,但相关性尚不明确。选择手术方法和入路时应当以充分减压、稳定颈椎序列、保持后伸曲度、有效维持减压、防止并发症为主要原则,因此,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应根据病情及影像学检查,早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预后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7
14
作者 邓迎生 王秋根 +5 位作者 张秋林 纪方 蔡晓冰 唐昊 吴剑宏 汪方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掌侧LCP结合克氏针撬拨、植骨等技术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35例,比较研究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初... 目的初步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掌侧LCP结合克氏针撬拨、植骨等技术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35例,比较研究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9~24个月(平均17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评定:优20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掌侧L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止复位丢失、减少结构性植骨、避免肌腱激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骨折 内固定 锁定加压钢板
下载PDF
细胞周期检测点的流式细胞术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大兴 吴剑宏 +3 位作者 冯永东 李小兰 陶德定 龚建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51-1155,共5页
背景与目的: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运行遵循着严格的时相次序,这种精密的延缓和强制的次序,由细胞监控机制——检测点来完成,检测点功能的丧失会导致肿瘤的发生。传统的细胞周期检测点分析多数基于群体细胞DNA直方图的流式细胞术。本研究以... 背景与目的: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运行遵循着严格的时相次序,这种精密的延缓和强制的次序,由细胞监控机制——检测点来完成,检测点功能的丧失会导致肿瘤的发生。传统的细胞周期检测点分析多数基于群体细胞DNA直方图的流式细胞术。本研究以晚G1期检测点为模式,建立一种新的细胞周期检测点分析方法——Cyclins/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并评价应用该方法进行细胞周期检测点分析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将紫外线照射诱导后的人类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细胞株(MOLT-4)于不同时间点收获固定,分两组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一组用DNA直方图法,Modifit软件分析计算G0/G1期细胞总数;另一组应用CyclinE/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对G1晚期细胞CyclinE的荧光强度、阈值及G0/G1各亚期细胞数量进行定量分析,并比较两组实验结果。结果:用DNA直方图法观察到紫外线照射后0~4hG0/G1期细胞总数基本不变(5300~5500),6h后开始上升(6241,12.6%)。而用CyclinE/DNA双参数法观察到:(1)G1晚期细胞的CyclinE荧光强度于照射后短时间内便开始变化,1h上升为341.2(对照295.1,15.6%),6h上升为577.6(95.7%),此时CyclinE阈值上升到5.4(0h为2.0);(2)G0/G1各亚期细胞数目变化趋势不明显:G1晚期细胞数6h时略为减少(此时凋亡率为5.61%),G1早期细胞数缓慢上升。结论:CyclinE/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将CyclinE的荧光强度及表达阈值定量化,对于细胞晚G1期检测点的检测比传统的DNA直方图法更为敏感和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遗传学 流式细胞术 MOLT-4细胞株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检测点 细胞周期素
下载PDF
结肠癌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平衡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金明 李伟华 +3 位作者 王家顿 冯永东 吴剑宏 龚建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4-558,共5页
背景与目的:人体正常组织器官中,特定组织中凋亡与增殖细胞维持着动态平衡,一旦凋亡与增殖的平衡被打破,将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肿瘤的发生。我们通过研究结肠癌细胞和淋巴细胞演进过程中凋亡与增殖平衡机制的变化,及其与患者生存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人体正常组织器官中,特定组织中凋亡与增殖细胞维持着动态平衡,一旦凋亡与增殖的平衡被打破,将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肿瘤的发生。我们通过研究结肠癌细胞和淋巴细胞演进过程中凋亡与增殖平衡机制的变化,及其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探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采用低分子量DNA抽提后荧光染料染色法(Sub G1法)和Ki-67/DNA双参数法,分别定量分析凋亡群体和增殖群体。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组织细胞的增殖进行形态学观察,Kaplan-M eier法分析生存率。结果:对照组细胞、腺瘤细胞、肿瘤组Dukes蒺A期、B期、C+D期细胞中,凋亡指数/增殖指数(apoptosis index/proliferating index,AI/PI)分别为0.45±0.19、0.30±0.07、0.29±0.11、0.28±0.10和0.26±0.07。对照组的AI/PI大于其余4组(P<0.01)。在结肠癌细胞的大小、类型、分化程度、Dukes蒺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中,AI/PI总体呈下调的趋势。正常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AI/PI分别为0.49±0.12和0.64±0.11。肿瘤患者淋巴细胞的AI/PI大于对照组(P<0.01)。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结肠对照组、腺瘤和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根据AI/PI的中位数值0.285,将结肠癌患者分为≥0.285组和<0.285组。经log-rank检验两组患者生存时间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凋亡 增殖 预后 流式细胞术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联合放/化疗对细胞周期特异性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喻春钊 陶德定 +3 位作者 冯永东 余源 吴剑宏 龚建平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 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 4为模型,探讨作用于细胞周期相同或不同时相的放疗/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是否具有抗癌增效作用、引起细胞凋亡的周期时相性是否发生改变及对细胞周期检测点(ckeckpoint)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作用于... 目的 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 4为模型,探讨作用于细胞周期相同或不同时相的放疗/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是否具有抗癌增效作用、引起细胞凋亡的周期时相性是否发生改变及对细胞周期检测点(ckeckpoint)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作用于G1 期的X ray(10Gy)及药物金克(JinKe) (2.0g/L);S期的喜树碱(CPT) (0.25μmol/L)及阿糖胞苷(Ara C) (1.00μmol/L);G2 /M期的药物威猛(Vm 26) (0.5μg/mL)及长春花碱(Vinblastine, Vin) (0.05μg/mL)分别联合分组应用对其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中的API法对凋亡细胞进行定量并对凋亡细胞的周期时相性进行定位检测。结果 G1 期的药物JinKe和X ray(10Gy)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点仍以G1 期细胞为主。S期的两种药物CPT和Ara C联合应用时,两者也具有协同作用,其细胞周期作用点仍以S期为主。作用于G2 /M期的两种药物VM 26和Vin联合应用时,两者还是具有协同作用,但其细胞周期作用点几乎发生在细胞周期的所有时相。作用于G1 期的药物JinKe和作用于S期的药物CPT联合应用, 具有增强效应, 联合应用时其细胞周期作用点以G1 期和S期细胞为主。作用于G1 期的药物金克和作用于G2 /M期的药物VM 26联合应用,两者具有增强效应。作用于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MOLT-4细胞 药物疗法 联合 放射疗法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卵巢癌多细胞球体对紫杉醇耐药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邢辉 高庆蕾 +5 位作者 杨晓葵 李静 高纯 吴剑宏 卢运萍 马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26-830,共5页
背景和目的:多细胞球体(multicellularspheroids,MCS)对传统细胞毒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单层细胞。本实验旨在探讨卵巢癌MCS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单层细胞为对照,以三维培养方法获得的人卵巢癌A2780MSC和CAOV3MCS为模型,采用台... 背景和目的:多细胞球体(multicellularspheroids,MCS)对传统细胞毒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单层细胞。本实验旨在探讨卵巢癌MCS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单层细胞为对照,以三维培养方法获得的人卵巢癌A2780MSC和CAOV3MCS为模型,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比较紫杉醇对单层细胞和MCS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比较单层细胞和MCS细胞周期的分布和细胞凋亡率;采用流式细胞仪、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单层细胞及MCS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及亚细胞分布;采用RT-PCR法检测mdr1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不同浓度的紫杉醇(0.2、2.0、10.0、20.0μmol/L)作用后,MCS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低于单层细胞(PA2780=0.003,PCAOV3=0.015);经20.0μmol/L的紫杉醇作用后,单层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M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2780=0.034,PCAOV3=0.032)。(2)流式细胞仪、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提示P-gp在单层细胞中不表达,在MCS中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RT-PCR证实MCS中有mdr1mRNA表达,而单层细胞中未检出其表达。(3)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将单层细胞培养成MCS时,G0/G1期细胞比率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比率降低(P均<0.05)。结论:卵巢癌MCS对紫杉醇化疗耐药性增加,其高表达P-g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多细胞球体 紫杉醇 耐药机制
下载PDF
接触式细胞共培养诱导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燕 阮狄克 +6 位作者 张超 王德利 李海峰 吴剑宏 刘玥 王超峰 何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6-942,共7页
目的:观察接触式细胞共培养条件下,人髓核细胞对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Wharton′s jelly-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WJMSCs)的诱导分化效应,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寻找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取足月产健康新生儿脐带约30cm,分... 目的:观察接触式细胞共培养条件下,人髓核细胞对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Wharton′s jelly-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WJMSCs)的诱导分化效应,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寻找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取足月产健康新生儿脐带约30cm,分离、纯化、培养WJMSCs;取人椎间盘髓核组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髓核细胞。取第三代稳定增殖的WJMSCs,利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细胞免疫表型CD73/CD90/CD105/CD34/CD45/HLA-ABC/HLA-DR。用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WJMSCs,与髓核细胞以1∶1比例进行混合,在6孔板中进行接触式细胞共培养;以单独培养的WJMSCs为对照组。培养7d后利用高速流式细胞仪分选荧光标记阳性的WJMSCs,提取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获得cDNA,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其Ⅰ型胶原、Ⅱ型胶原、Ⅵ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和多能聚糖基因的相对表达,管家基因GAPDH作为内参,单独培养的WJMSCs作为对照,利用2-ΔΔCt方法计算基因相对表达变化。结果:WJMSCs原代细胞接种24h可见部分细胞贴壁生长,形态为梭形和多角形,1周后形成集落,2周时细胞融合达到90%。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CD73/CD90/CD105/和HLA-ABC(+),CD34/CD45和HLA-DR(-)。与髓核细胞共培养7d后WJMSCs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相对表达较对照组显著性增加(P<0.01),Ⅰ型胶原、Ⅵ型胶原和多能聚糖基因相对表达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通过接触式细胞共培养人脐带WJMSCs能够被髓核细胞诱导分化为类髓核细胞,可为组织工程技术和细胞治疗修复退变椎间盘提供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 共培养 诱导分化 髓核细胞
原文传递
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提纯方式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勇 阳普山 +5 位作者 吴剑宏 贾治伟 伍耀宏 李浩 阮狄克 王德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3-540,共8页
目的 :探索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 pulpos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NPMSCs)的提纯方法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收集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髓核组织(Pfirrmann分级均为Ⅳ级),利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采用两种方法分... 目的 :探索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 pulpos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NPMSCs)的提纯方法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收集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髓核组织(Pfirrmann分级均为Ⅳ级),利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采用两种方法分离提纯NPMSCs,一组细胞采用贴壁法培养(贴壁组),另一组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利用NPMSCs表面阳性标志物CD73、CD90、CD105获得NPMSCs(流式组)。将两种方法获得的NPM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CCK-8)检测增殖能力。贴壁组NPMSCs采用流式细胞分选仪在进行分选之前检测免疫表型,流式组NPMSCs在生长达80%~90%融合时进行免疫表型的检测。向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诱导28d后分别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其成骨能力、油红O染色观察其成脂能力、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其成软骨能力,利用Imag J软件计算染色区域所占的面积百分比。比较两组NPMSCs在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差异。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两组NPMSCs均呈漩涡状生长,贴壁组NPMSCs可见散在的单个细胞生长;流式组NPMSCs长梭形形态更长,排列更加紧密,少见散在的单个贴壁生长细胞。流式细胞分选后所得的NPMSCs占细胞总数的(89.67±2.52)%,可以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细胞为典型的长梭形特征,漩涡状生长,在接种后12~15d达80%~90%融合,增殖能力在接种后5~13d明显高于贴壁组NPMSCs(P〈0.05)。流式组NPMSCs的CD73、CD90、CD105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贴壁组NPMSCs(P〈0.05),并且低表达CD34、CD45及HLA-DR。两种方法获得的NPMSCs均能完成三系诱导分化,流式组成骨、成脂、成软骨染色区域百分比均明显高于贴壁组(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人退变髓核组织中可获得较高纯度的NPMSCs,并能进行后续培养扩增。与贴壁法获得的NPMSCs相比,流式细胞分选的NPMSCs具有更强的增殖与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间充质干细胞 流式细胞分选 分离提纯 生物学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