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卫萍:善用“四心”,春风化雨
1
作者 吴卫萍 《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 2021年第4期55-55,共1页
课上,吴卫萍会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从他们听课的神态、脸上的表情等,去了解每个学生的状态,学生们遇到烦心事都会主动找她倾诉,遇到好玩的,也会主动和她分享。“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 课上,吴卫萍会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从他们听课的神态、脸上的表情等,去了解每个学生的状态,学生们遇到烦心事都会主动找她倾诉,遇到好玩的,也会主动和她分享。“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需要具备哪些品质?已经在讲台上辛勤耕耘了31年的吴卫萍对此深有感触,在她看来,初为人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只有具备了责任心,才能踏实践行作为教师的初衷。在日常教学中,则需要细心和爱心,去感染和包容学生。而让她三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的,则是恒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书育人 日常教学 春风化雨 初为人师 认真观察 恒心 责任心 讲台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小臂拓扑优化设计
2
作者 吴卫萍 刘旭 刘松 《新技术新工艺》 2024年第4期33-38,共6页
小臂是工业机器人重要的承力部件,以某50 kg负载工业机器人小臂作为研究对象,面向增材制造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通过拓扑优化和模型重构,优化材料布局,改善小臂结构构型。经有限元分析,优化后小臂的应变、应力及固有频率等结构性能均有不... 小臂是工业机器人重要的承力部件,以某50 kg负载工业机器人小臂作为研究对象,面向增材制造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通过拓扑优化和模型重构,优化材料布局,改善小臂结构构型。经有限元分析,优化后小臂的应变、应力及固有频率等结构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小臂的质量减轻了22.12%,实现了结构的轻量化,降低了运行能耗和成本,提高了寿命,有助于绿色制造。该拓扑优化方法具有推广价值,可以为连续结构体优化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经验,助力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制造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小臂 拓扑优化 有限元分析 应力 应变
下载PDF
基于特征匹配的逆向工程模型重建方法
3
作者 刘旭 张华伟 +2 位作者 张寒蕾 吴卫萍 刘松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85-87,194,共4页
逆向工程(RE)也称反求工程,以实物、样件、软件(包括图样、程序、技术文件等)或影像(图片、照片等)为对象,应用产品设计方法学、系统工程学、计算机辅助技术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探索掌握其关键技术,进而开发出同类或更先进产品。从... 逆向工程(RE)也称反求工程,以实物、样件、软件(包括图样、程序、技术文件等)或影像(图片、照片等)为对象,应用产品设计方法学、系统工程学、计算机辅助技术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探索掌握其关键技术,进而开发出同类或更先进产品。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3个阶段给出了RE中的模型重建过程。首先基于特征的点云匹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获取物体表面的点云数据,然后采取降噪、平滑等方式进行预处理,最后通过曲面拟合、曲面特征提取和数据拼接完成实物到模型的建模。同时给出了各阶段的通用方法和实际应用的注意事项。RE可快速准确地确定实物的结构特点、内部构造等信息,并为后续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模型重建
下载PDF
3D打印机换料装置设计
4
作者 刘旭 吴卫萍 刘松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4年第1期7-9,共3页
3D打印技术是利用三维设计的数据,通过3D打印设备,将一层层的材料堆积成实体原型。3D打印设备在打印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更换材料从而达到实现连续打印,虽然在现有技术中,3D打印机的换料装置,能够快捷地拆装换料槽,以便换料槽的清洗,但是... 3D打印技术是利用三维设计的数据,通过3D打印设备,将一层层的材料堆积成实体原型。3D打印设备在打印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更换材料从而达到实现连续打印,虽然在现有技术中,3D打印机的换料装置,能够快捷地拆装换料槽,以便换料槽的清洗,但是这些方式每次换料时,都需要打开最外侧的料箱,才能通过换料斗向换料槽内部投入材料,进行换料时操作麻烦,不方便使用。文章以3D打印机的使用材料为切入点,以设备创新为依托,以增材制造技术为手段,开展换料结构的研究,为设备的结构优化设计与快速响应成型提供可靠的技术路径,对提高打印效率、减少换料时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三维设计软件 增材制造技术 换料装置
下载PDF
常规护理联合中医特色临床护理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吴卫萍 邵月琴 刘晓庆 《循证护理》 2024年第7期1327-1330,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联合中医特色临床护理应用于骨折病人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本院收治的100例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联合中医特色临床护理应用于骨折病人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本院收治的100例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中医特色临床护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两组病人遵医行为、疾病康复情况、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评分、骨折肿胀指数、骨关节活动指数、疼痛数字评分(NRS)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因素、饮食因素、康复运动因素、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肿胀指数、骨关节活动指数、NRS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病人临床治疗中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中医特色临床护理,可明显提高病人心理韧性,提升其遵医行为,并可有效缓解病人疼痛,促进康复,获得明显的护理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中医特色临床护理 心理弹性 疼痛 联合干预 护理
下载PDF
小儿胃肠功能障碍早期诊治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卫萍 万秋清 +1 位作者 朱友荣 袁爱群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857-860,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与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3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根据有无胃肠功能障碍及程度分成3组,测定其胃肠黏膜内pH值、血清D-乳酸水平,并分析3组感染性休克患儿好转率。结果 (1)感染性休克未出现胃...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与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3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根据有无胃肠功能障碍及程度分成3组,测定其胃肠黏膜内pH值、血清D-乳酸水平,并分析3组感染性休克患儿好转率。结果 (1)感染性休克未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组经治疗后好转出重症监护室比率为90%,出现早期胃肠功能障碍组经干预后好转率为80%,而中晚期胃肠功能障碍组虽经积极治疗好转率为30%,经卡方检验,好转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2)胃肠黏膜内pH值(pHi)值3组分别为(7.32±0.03)、(7.29±0.02)、(7.23±0.08),差异有显著性(P<0.01);(3)3组血浆D-乳酸水平分别为(7.42±1.57)mg/L、(9.10±1.23)mg/L、(13.69±2.38)mg/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的预后与胃肠功能障碍的出现及程度有关,一旦出现胃肠功能损伤,且胃肠功能障碍程度越重,好转率下降,死亡率增加。胃肠黏膜内pH值及血浆D-乳酸水平可有助于早期诊断胃肠功能障碍并有助于判断感染性休克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胃肠功能障碍 儿童 早期诊治 预后
下载PDF
62例小儿危重急腹症术后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卫萍 朱友荣 +1 位作者 陈媛媛 万秋清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6-29,共4页
目的:评估急腹症患儿腹部术后入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的预后及腹腔感染抗生素治疗情况,从而判断患儿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急腹症腹部外科术后进入PICU的6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预... 目的:评估急腹症患儿腹部术后入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的预后及腹腔感染抗生素治疗情况,从而判断患儿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急腹症腹部外科术后进入PICU的6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预后指标,总结治疗经验。根据小儿危重症评分将患儿分成一般危重组(81~90分)、危重组(71~80分)、极危重组(≤70分),分析比较其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及患儿滞留ICU时间,并了解腹部外科疾病腹腔感染病原菌种类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根据小儿危重症评分,一般危重组36例,危重组21例,极危重组5例,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4.38±3.56)g/L、(30.56±6.57)g/L、(33.12±2.61)g/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45.70±40.57)mg/L、(102.90±16.41)mg/L、(96.73±16.8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滞留ICU时间分别为(1.79±1.66)d、(5.66±2.64)d,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白蛋白与危重症评分、滞留PICU时间的相关性高于白蛋白(r分别为0.6520及0.4506、0.4473及旬.5387),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送检标本共71份,分离细菌21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5株,感染率为71.43%,革兰阳性菌6株,感染率为28.57%。根据临床经验抗菌药物首选为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钠(秦能)、去甲万古霉素、甲硝唑。结论:危重症评分越低,前白蛋白水平越低,患儿滞留ICU时间更长。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患儿预后评估比白蛋白更敏感,可作为病情严重度监测的辅助性指标。患儿腹部外科疾病腹腔感染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革兰阳性菌感染有增多趋势,故抗菌药物选择应兼顾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危重症 急腹症术后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长期小剂量L-NAME的使用对正常心肌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卫萍 吴熙 +1 位作者 邹音 钟华生 《江西医药》 CAS 2003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 探讨慢性小剂量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大鼠正常心脏的损害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分成两组,即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L-NAME)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只)用小剂量L-NAME(12mg/kg)以灌胃法口饲, 对照组(10只)予以等体积的自来水,6... 目的 探讨慢性小剂量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大鼠正常心脏的损害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分成两组,即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L-NAME)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只)用小剂量L-NAME(12mg/kg)以灌胃法口饲, 对照组(10只)予以等体积的自来水,6周后杀死动物,观察大鼠左心室/心脏总重量和心脏重量/体重的数值变化,血清NO含量,大鼠心肌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阳性表达情况及心肌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心脏重量指数和左心室重量指数较对照组分别增加8%和8.1%,血清NO含量明显下降,心肌细胞横截面面积和平均直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83.8%和35.6%,心脏动脉壁腔比率和血管周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分别升高;≤100μm的微动脉为20%和22.77%,100~300μm之间的小冠状动脉为19.96%和29.83%。另外,L-NAME组还可观察到心肌细胞肥大,变性和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结论 长期小剂量L—NAME的使用会引起的冠状动脉重修复和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化。其结果与大中剂量所致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L—NAME 使用 心肌损害 研究 一氧化氮合酶 心肌 形态学 组织学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儿童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卫萍 袁爱群 +2 位作者 饶小平 陈媛媛 朱友荣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2年第5期34-38,共5页
目的 总结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PICU 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7例行CBP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CBP应用疾病种类,观察患儿CBP期间的并发症、预后及转归,比... 目的 总结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PICU 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7例行CBP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CBP应用疾病种类,观察患儿CBP期间的并发症、预后及转归,比较肝、肾功能异常患儿CBP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结果 67例患儿共行148例次CBP,其中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56例次,连续性血液透析(CVVHD)6例次,血浆置换86例次。经治疗后痊愈20例、好转23例、放弃治疗出院13例、死亡8例、未愈3例,治愈好转率为64.18%。肝、肾功能异常患儿CBP治疗后的肝、肾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并发症为低体温(128例次占62.13%)及电解质紊乱(61例次占29.61%),经处理后均顺利完成血液净化;有9例次因静脉壶凝血提早下机,无出血、心跳呼吸骤停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BP已广泛应用于儿科各种疾病,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 儿童重症监护室 应用
下载PDF
30例危重症患儿血乳酸水平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卫萍 万秋清 +2 位作者 黄丽丽 陈媛媛 朱友荣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1049-1051,共3页
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在危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危重症患儿根据小儿危重症评分分组,70-80分为危重组,共10例;<70分为极危重组,共20例。普通病房一般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乳酸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儿血乳酸水平分别为... 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在危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危重症患儿根据小儿危重症评分分组,70-80分为危重组,共10例;<70分为极危重组,共20例。普通病房一般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乳酸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儿血乳酸水平分别为(0.75±0.19)mmol/L、(4.99±1.78)mmol/L、(8.49±3.70)mmol/L,3组比较F值48.85,P<0.01;两两比较,非危重组与危重组、极危重组及危重组与极危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乳酸水平在临床应用中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估疾病的预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乳酸 危重症 儿童 应用
下载PDF
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并颅内出血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卫萍 朱友荣 袁爱群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6年第7期98-99,共2页
目的:对21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并颅内出血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方法:对明确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合并有颅内出血的21例患儿行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测并研究。结果:21例患儿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有异常。结论:... 目的:对21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并颅内出血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方法:对明确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合并有颅内出血的21例患儿行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测并研究。结果:21例患儿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有异常。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颅内出血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是否有因果关系尚待更多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巨细胞病毒感染 颅内出血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某圆锥破碎机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卫萍 《机电技术》 2017年第3期42-45,共4页
以某圆锥破碎机为研究对象,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圆锥破碎机整体建立模型,并进行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分析结构的强度和变形,以及固有频率和对应的振型;之后,对动锥衬板和传动轴进行尺寸优化,为破碎机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圆锥破碎机 有限元 动锥衬板 传动轴
下载PDF
矿用装载机铲斗有限元强度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卫萍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42-45,共4页
建立了矿用装载机三维模型,并分析铲斗的受力情况,针对铲斗插入、铲取和提升3个不同阶段,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完成了不同边界条件和载荷的施加,得到装载机铲斗的受力分布规律,输出了铲斗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等效应力云图和等效位移云... 建立了矿用装载机三维模型,并分析铲斗的受力情况,针对铲斗插入、铲取和提升3个不同阶段,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完成了不同边界条件和载荷的施加,得到装载机铲斗的受力分布规律,输出了铲斗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等效应力云图和等效位移云图。结果表明,铲斗的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等效位移均在铲取阶段,插入阶段的应力和位移最小,提升阶段的应力和位移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装载机 铲斗 强度分析
下载PDF
轴向磁通电机三角棱镜牛顿非线性二维有限元离散求解
14
作者 吴卫萍 任莹晖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1-44,48,共5页
针对轴向磁通电机存在的非线材料特性,导致饱和发生时,会出现具有特定依赖性径向坐标上的磁矢量具有潜在损失的问题,提出一种轴向磁通电机三角棱镜牛顿非线性二维有限元求解方法。首先,对轴向磁通电机非线性静磁方程进行研究,并设计基... 针对轴向磁通电机存在的非线材料特性,导致饱和发生时,会出现具有特定依赖性径向坐标上的磁矢量具有潜在损失的问题,提出一种轴向磁通电机三角棱镜牛顿非线性二维有限元求解方法。首先,对轴向磁通电机非线性静磁方程进行研究,并设计基于牛顿迭代的模型线性化求解过程;其次,针对轴向磁通电机存在的三维容易导致非线性求解过程过于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对称的降维方法,并在此二维模型基础上进行有限元离散化,然后利用锥形三角棱镜方式对模型积分域进行分解,结合加权残值法求取磁场强度的二维垂直分量,实现模型求解过程简化;最后,通过四个测试案例及永磁轴向磁通电机进行模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磁通电机 三角棱镜 牛顿迭代 有限元 离散模型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机械臂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卫萍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8期22-25,共4页
结构优化有尺寸优化、形状优化和拓扑优化3种类型。拓扑优化能够根据给定的约束条件、负载情况和性能指标,利用计算机的有限元仿真技术,在给定的区域内优化设计材料分布,从而实现结构的最优性能。因此,采用有限元分析,在保证机械臂的强... 结构优化有尺寸优化、形状优化和拓扑优化3种类型。拓扑优化能够根据给定的约束条件、负载情况和性能指标,利用计算机的有限元仿真技术,在给定的区域内优化设计材料分布,从而实现结构的最优性能。因此,采用有限元分析,在保证机械臂的强度、刚度和变形小等条件下,建立多目标拓扑优化数学模型,将结构质量最小化、静态刚度最大化以及振动频率最大化的优化目标结合成综合目标函数,通过拓扑优化方法,在给定的设计区域内寻求材料的最优化分布结构,从而得到最佳的机械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机械臂 拓扑
下载PDF
长时期L-NAME的使用对正常心肌损害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吴卫萍 《江西医药》 CAS 2001年第4期305-307,共3页
关键词 长时期L-NAME 心肌损害 研究 硝基-L-精氨酸
下载PDF
心肺复苏不同预后患者NF-κB、血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媛媛 饶小平 +1 位作者 李群 吴卫萍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不同预后患者NF-κB、血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5例CPR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分为复苏失败组(A组)15例和存活出院组(B组)10例。于心肺复苏后24 h、48 h、72 h留取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抗体...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不同预后患者NF-κB、血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5例CPR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分为复苏失败组(A组)15例和存活出院组(B组)10例。于心肺复苏后24 h、48 h、72 h留取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NF-κB激活的单核细胞百分率,用ELISA法检制血清TNF-α、IL-l、IL-6、IL-8的水平变化。结果 CPR后24 h时,A、B两组NF-κB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后48 h时,A组NF-κB表达水平进一步上升,而B组下降,两组NF-κ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后72 h时,A组NF-κB呈小幅上升,B组继续下降,两组差异进一步增大(P<0.05)。CPR后24 h时A组TNF-α、IL-l、IL-6、IL-8水平高于B组(均P<0.05),CPR后48 h时A组TNF-α、IL-l、IL-6、IL-8水平达峰值,高于B组(均P<0.05)。CPR后72 h时两组TNF-α水平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IL-l、IL-6、IL-8水平虽下降,但高于B组(均P<0.05)。结论细胞因子异常释放参与复苏后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病理过程,NF-κB是调控细胞因子释放的关键,其活性增强导致细胞因子的大量甚至瀑布样释放,引起复苏后MODS的发生,导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5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敏 饶小平 +2 位作者 朱友荣 吴卫萍 万秋清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的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患儿51例。<6个月48例(90.2%),其中<3个月29例(56.86%);≥6个月3例(5.9%)。...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的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患儿51例。<6个月48例(90.2%),其中<3个月29例(56.86%);≥6个月3例(5.9%)。呼吸困难甚或呼吸衰竭44例,肝功能受损7例,重度营养不良6例,脑病4例,肠梗阻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消化道出血1例。51例患儿均采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同时针对不同病情分别给予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呼吸机辅助通气,糖皮质激素、小剂量红霉素等免疫调节治疗。结果51例患儿中,行CPAP或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44例(86.27%)。有效47例,无效4例(1例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于住院第3天死亡,3例放弃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血白细胞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以<6个月婴儿为多,同时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受损,往往需要机械通气治疗,更昔洛韦抗病毒、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性肺炎 重症 临床特点 并发症 治疗 小儿
下载PDF
危重患儿并发DIC治疗进展
19
作者 徐南平 李翠昌 +1 位作者 吴卫萍 连惠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5-186,共2页
近年来有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研究进展较快, DIC是以广泛内凝血被激活为特征,引起血管内纤维蛋白形成,以致中小血管被血栓闭塞,影响各器官的血液供应,产生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的紊乱而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获得性综合征 [1]. DIC是... 近年来有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研究进展较快, DIC是以广泛内凝血被激活为特征,引起血管内纤维蛋白形成,以致中小血管被血栓闭塞,影响各器官的血液供应,产生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的紊乱而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获得性综合征 [1]. DIC是危重儿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约占 ICU住院患儿的 7.8% [2].以往认为危重儿合并 DIC预后差,病死率高达 40%以上,近年来文献报告提示:危重患儿并发 DIC,若能在 DIC的早期(高凝期)给予抗凝治疗,预后大有改善,病死率下降,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强调 DIC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儿 DIC 治疗进展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多脏器功能衰竭 血流动力学 严重并发症 纤维蛋白 血栓闭塞 中小血管 血液供应 性综合征 住院患儿 文献报告 抗凝治疗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危重儿 病死率 ICU 预后差 国内外
下载PDF
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卫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4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3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合理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后,让其入... 目的:探讨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3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合理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后,让其入院进行抢救,将对照组患者直接送入医院抢救,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包括院前死亡率和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率)和患者(或其家属)对抢救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3%,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47.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其家属)对抢救工作的满意度为89.5%,对照组患者(或其家属)对抢救工作的满意度为52.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合理、及时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可降低其死亡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有利的条件,改善疾病的预后。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院前急救与护理 死亡率 疾病预后 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