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量山乌骨鸡肝脏组织发育特征及脂蛋白脂酶基因表达研究
1
作者 施艳燕 陈建忠 +2 位作者 吴培福 吴芸 陈粉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8-1997,共10页
【目的】明确无量山乌骨鸡肝脏组织发育过程中脂质沉积和脂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以及与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以1(D1)、42(D42)、84(D84)、126(D126)日龄共4个阶段的无量山公鸡和母鸡为研究对象,测... 【目的】明确无量山乌骨鸡肝脏组织发育过程中脂质沉积和脂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以及与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以1(D1)、42(D42)、84(D84)、126(D126)日龄共4个阶段的无量山公鸡和母鸡为研究对象,测定体重和肝脏组织重量并计算肝脏指数,HE石蜡切片染色鉴定肝脏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采用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检测试剂盒(单试剂GPO-PAP法)检测肝脏组织中TG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LPL和肝酯酶(hepaticlipase,HL)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组织中LPL基因mRNA表达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LPL基因表达量和肝脏组织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无量山乌骨鸡公鸡和母鸡在不同生长阶段肝脏重差异均显著(P<0.05),D42和D84肝脏指数分别与D1和D126相比差异显著(P<0.05);公鸡和母鸡肝脏组织中TG含量均在D84时出现峰值;母鸡LPL和HL活性在D126时达到顶峰且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公鸡LPL和HL活性在D42时达到顶峰,公母鸡总脂酶活性分别在D42和D126时达到顶峰且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公鸡和母鸡肝脏组织LPL基因mRNA表达的峰值分别在D42和D1,且母鸡LPL基因mRNA表达量在D1、D42和D126共3个发育阶段均与HL活性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无量山乌骨鸡肝脏组织重量、肝脏指数、TG含量、脂酶含量和LPL基因mRNA表达量在不同发育阶段变化较大,而成鸡脂酶活性主要受性别影响,母鸡中LPL基因mRNA表达量与HL活性显著相关。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无量山乌骨鸡肝脏脂肪代谢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山乌骨鸡 肝脏 甘油三酯 脂蛋白脂酶 肝酯酶
下载PDF
基于CO1、CytB及28S基因的西藏圆柏大痣小蜂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2
作者 徐磊 赵建燕 +3 位作者 赵塘颉 熊忠平 潘涌智 吴培福 《林业世界》 2023年第1期13-20,共8页
圆柏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abinae是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大果圆柏的主要种实害虫,对该树种的自然更新和育种等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此本研究对圆柏大痣小蜂CO1、CytB及28S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以期为该害虫的防治和鉴定提供理... 圆柏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abinae是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大果圆柏的主要种实害虫,对该树种的自然更新和育种等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此本研究对圆柏大痣小蜂CO1、CytB及28S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以期为该害虫的防治和鉴定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圆柏大痣小蜂CO1和CytB基因具有昆虫线粒体基因的核苷酸组成特征,而28S基因偏向使用碱基G和C,与线粒体基因形成了对比。CO1、CytB和28S基因碱基的使用频率存在偏向性。圆柏大痣小蜂与M. bipunctatus、M. amicorum等有较近的遗传进化距离。三种基因的转换率明显大于颠换率,而不同基因间,其转换和颠换的具体模式存在差异性。大痣小蜂线粒体CO1和CytB基因密码子使用具有节肢动物样的偏向性。进化分析表明,圆柏大痣小蜂与M. bipunctatus有很近的进化关系。该研究结果为大痣小蜂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柏大痣小蜂 CO1基因 CYTB基因 28S基因 测序分析
下载PDF
小鼠成骨细胞改良酶的消化分离培养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培福 钟代彬 +3 位作者 曲伟杰 王梅 黄有德 韩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12-515,共4页
为研究细胞毒性物质对成骨细胞的影响,采用 24 h 内乳鼠头盖骨,对国外现行报道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适合我国同类试验室条件下的骨组织细胞培养方法——酶消化分离培养法,并用该新方法培养出了具有典型特征的成骨细胞系。研究结果表明... 为研究细胞毒性物质对成骨细胞的影响,采用 24 h 内乳鼠头盖骨,对国外现行报道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适合我国同类试验室条件下的骨组织细胞培养方法——酶消化分离培养法,并用该新方法培养出了具有典型特征的成骨细胞系。研究结果表明,此法具有耗时短、消化充分和对细胞损伤小的特点,能够满足试验的要求。镜下细胞形态不规则,多呈三角形、多角形,有突起,胞质丰富、清晰。应用特异性染色方法,胞质中呈现相应的特征性染色。培养过程中,成骨细胞经历静止期、指数成长期和滞后期等三个阶段。培养 14 d 后,出现矿化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头盖骨 成骨细胞 改良酶 系统消化 分离培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F株基因组测序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培福 韩博 +2 位作者 张国中 刘金华 苏敬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60,共7页
通过鸭肝炎病毒F株的测序分析研究了鸭肝炎病毒基因组间的变异情况,为鸭肝炎病毒病的防治提供线索。结果表明DHV-F具有DHV-Ⅰ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此外还有如下特点:1)DHV-F 5′UTR含有8个茎环结构,且有2个GNRA基序、A/C富含区、U/C富含区... 通过鸭肝炎病毒F株的测序分析研究了鸭肝炎病毒基因组间的变异情况,为鸭肝炎病毒病的防治提供线索。结果表明DHV-F具有DHV-Ⅰ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此外还有如下特点:1)DHV-F 5′UTR含有8个茎环结构,且有2个GNRA基序、A/C富含区、U/C富含区、A富含环和U富含环;2)2C蛋白基序DDLxQ中的亮氨酸被苯丙氨酸(192~196 aa)所替代;3)3D蛋白基序PSG中的脯氨酸被半胱氨酸(280~282 aa)所替代;4)预测表明3D蛋白具有“指、拇指和掌”的空间构象,且具有一个大的开放性的中间槽;5)3D蛋白所有保守基序位于蛋白亚基的内层;6)DHV-F的多聚蛋白P2和P3与DHV-Ⅰ的相应蛋白片段有较高的同源性,而与P1的同源性相对较低。说明鸭肝炎病毒DHV-F有抗原性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V-F 基因组 测序 进化 变异
下载PDF
氟致小鼠肾脏组织形态结构损伤的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培福 陈粉粉 +1 位作者 潘绍发 曲伟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8,共4页
为研究氟致非骨相组织的损伤作用,选用20只20日龄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饲喂含0 mg/L、50 mg/L1、00 mg/L和150 mg/L氟化钠的饮水120 d,并通过石蜡组织切片观察氟对肾脏的损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50 mg/L氟中毒组小鼠肾... 为研究氟致非骨相组织的损伤作用,选用20只20日龄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饲喂含0 mg/L、50 mg/L1、00 mg/L和150 mg/L氟化钠的饮水120 d,并通过石蜡组织切片观察氟对肾脏的损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50 mg/L氟中毒组小鼠肾脏肾小管排列结构无异常变化,肾小球细胞出现空泡样病变。100 mg/L氟中毒组小鼠肾脏肾小管排列结构没有明显的异常,肾小球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空泡样变,并出现微核现象和凋亡样细胞,且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有脱落现象。150 mg/L氟中毒组小鼠肾脏肾小管排列结构轻微紊乱,肾小球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肾小管内脱落的上皮细胞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小鼠 组织切片 形态结构
下载PDF
氟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试验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培福 曲伟杰 郭爱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35,共4页
氟是动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适量的氟有利于机体预防龋齿、维持钙磷代谢和保持神经冲动传导,但摄入过量的氟可导致机体中毒,引起人和动物机体多系统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氟骨症和氟斑牙,并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及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关键词 氟斑牙 生殖毒性 雄性小鼠 试验 动物机体 动物生长 功能损害 神经冲动
下载PDF
松针粉对肉鸡免疫器官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培福 郭爱伟 王发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3-25,I0002,共4页
松针粉是指将修剪的松类树种(如马尾松、云南松等)的针叶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高效的天然绿色添加剂,色绿,幽香,含有动物生长所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
关键词 松针粉 器官形态 免疫 肉鸡 生物活性物质 绿色添加剂 工艺加工 营养成分
下载PDF
2种豆象线粒体COX1和12S rRNA基因序列的克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培福 佟友贵 +3 位作者 王琳 潘涌智 熊忠平 窦报坤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44-48,共5页
分别提取银合欢豆象和合欢豆象的基因组,对其COX1和12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种豆象的COX1和12S rRNA基因A、T含量较丰富;碱基C和T间有最高的转换率;偏向使用以A或T结尾的密码子;银合欢豆象与合欢豆象进化距离较远,与A.oblo... 分别提取银合欢豆象和合欢豆象的基因组,对其COX1和12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种豆象的COX1和12S rRNA基因A、T含量较丰富;碱基C和T间有最高的转换率;偏向使用以A或T结尾的密码子;银合欢豆象与合欢豆象进化距离较远,与A.oblongoguttatus进化距离最近,合欢豆象与多型豆象属聚在一个大的分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合欢豆象 合欢豆象 COX1 12S RRNA 测序分析
下载PDF
应用鸭胚肝细胞扩增鸭肝炎病毒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培福 张国中 +1 位作者 韩博 苏敬良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新型鸭肝炎病毒 细胞扩增 血清学试验 鸭胚 应用 鸭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疾病 剖检病变
下载PDF
氟对动物成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培福 韩博 黄有德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氟中毒 地球物理化学性疾病 临床症状 成骨细胞 形态特征 结构功能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培福 张国中 +2 位作者 宋宇 韩博 苏敬良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9期70-73,共4页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神经症状、突然死亡和肝脏肿大出血。病原有3种,其中Ⅰ型鸭肝炎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Ⅱ型和Ⅲ型鸭肝...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神经症状、突然死亡和肝脏肿大出血。病原有3种,其中Ⅰ型鸭肝炎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Ⅱ型和Ⅲ型鸭肝炎病毒分别局限于英国和美国。不同血清型毒株具有不同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且无免疫交叉反应。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变异株,且已完成了病毒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并随之出现RT-PCR诊断技术,对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肝炎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番石榴实蝇和瓜实蝇的线粒体L-rRNA基因测序及双翅目昆虫L-rRNA基因的结构特征与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培福 熊忠平 +2 位作者 徐磊 黄阳洋 潘涌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21-932,共12页
RNA二级结构比一级结构包含更多的信息,在物种系统发育分析中更能反应真实情况。因而,本研究对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和瓜实蝇B. cucurbitae的L-rRNA全基因进行了测序,构建了双翅目L-rRNA基因二级结构的模式图,并分析了其结构特... RNA二级结构比一级结构包含更多的信息,在物种系统发育分析中更能反应真实情况。因而,本研究对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和瓜实蝇B. cucurbitae的L-rRNA全基因进行了测序,构建了双翅目L-rRNA基因二级结构的模式图,并分析了其结构特征,而后基于H45~H47茎环结构参数和结构序列及L-rRNA结构序列对双翅目13科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双翅目昆虫具有保守的L-rRNA二级结构;不同结构区碱基组成和分布不均匀,Ⅳ区和Ⅴ区的完全保守碱基含量最高,GC含量最高,绝大部分科Ⅵ区的AT斜率均小于0;科内特有碱基和科间少数保守碱基大部分为G或C。瘿蚊科与双翅目其他科具有较远的系统发育关系,而丽蝇科、寄蝇科和食蚜蝇科有相近的系统发育关系;虻科与网翅虻科同在一个小分支;蠓科与蚊科同在一个大的系统发育分支。利用单方面参数不易得到理想的进化结果,准确系统发育分析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翅目 番石榴实蝇 瓜实蝇 L-rRNA基因 测序 二级结构 结构特征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氟致小鼠睾丸组织形态结构损伤的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培福 曲伟杰 +1 位作者 郭爱伟 郭经荣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年第4期20-22,共3页
选取20只20日龄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含0,50,100和150 mg/L氟化钠的饮水120 d,通过石蜡组织切片观察氟对睾丸的损伤作用。结果发现,小鼠饮用含有氟化钠的水后,曲细精管管壁断裂、结构排列紊乱;生精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从生精... 选取20只20日龄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含0,50,100和150 mg/L氟化钠的饮水120 d,通过石蜡组织切片观察氟对睾丸的损伤作用。结果发现,小鼠饮用含有氟化钠的水后,曲细精管管壁断裂、结构排列紊乱;生精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从生精上皮脱落;精母细胞胞质和胞核中出现大量的空泡样病变,且细胞的微核率增加;精子出现畸形。这说明氟对睾丸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小鼠 睾丸 形态结构
下载PDF
中国新纪录种紫荆豆象及其新寄主记述
14
作者 熊忠平 龙拓宇 +4 位作者 杨光勋 赵建成 迟荣虎 范晶晶 吴培福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2-987,共6页
2019年10月—2022年4月,通过调查在我国云南省昆明市、贵州省贵阳市以及江苏省紫荆种实,首次发现了种实害虫紫荆豆象Bruchidius siliquastri Delobel,2007为中国新纪录种和紫荆豆象的新寄主湖北紫荆Cercis glabra,发现紫荆豆象在云南省... 2019年10月—2022年4月,通过调查在我国云南省昆明市、贵州省贵阳市以及江苏省紫荆种实,首次发现了种实害虫紫荆豆象Bruchidius siliquastri Delobel,2007为中国新纪录种和紫荆豆象的新寄主湖北紫荆Cercis glabra,发现紫荆豆象在云南省昆明市对中华紫荆C.chinensis Bunge的危害率为26.92%~94%,湖北紫荆的危害率为11.11%;贵州省贵阳市对中华紫荆的危害率为36%~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荆属 紫荆豆象 中国新记录种 新寄主
下载PDF
添加松针粉对肉鸡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6
15
作者 熊春梅 郭爱伟 +2 位作者 吴培福 陈粉粉 王发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9-954,共6页
选取18日龄肉鸡80羽,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组Ⅰ、组Ⅱ、组Ⅲ、组Ⅳ,其中组Ⅰ、组Ⅱ、组Ⅲ为试验组,组Ⅳ为对照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羽(♀)。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各组基础日粮相同。组Ⅰ、组Ⅱ、组Ⅲ分别添加1%、3%、5%的松针粉,... 选取18日龄肉鸡80羽,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组Ⅰ、组Ⅱ、组Ⅲ、组Ⅳ,其中组Ⅰ、组Ⅱ、组Ⅲ为试验组,组Ⅳ为对照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羽(♀)。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各组基础日粮相同。组Ⅰ、组Ⅱ、组Ⅲ分别添加1%、3%、5%的松针粉,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抗生素。试验期为56 d,在7周龄和9周龄时,分别从每个组每个重复选取5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肉鸡进行屠宰试验和肉品质分析。结果表明:7周龄时,组Ⅰ、组Ⅱ、组Ⅲ和对照组的屠宰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9周龄时,屠宰率对照组显著高于组Ⅰ、组Ⅱ、组Ⅲ(P<0.05),组Ⅰ、组Ⅱ、组Ⅲ间差异不显著(P>0.05)。7周龄、9周龄时,腹脂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松针粉对肉鸡肌肉pH值、蛋白质、脂肪、粗灰分影响不明显。4周龄、7周龄时,添加1%、3%、5%的松针粉能有效促进肉鸡脾脏、胸腺和法氏囊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尤其是添加5%松针粉组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效果明显,7周龄时添加3%松针粉组效果较明显。综合考虑屠宰性能、免疫功能、经济效益,本试验中3%松针粉组饲喂肉鸡效果较明显,达到抗生素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粉 肉鸡 屠宰性能 器官指数 肉品质
下载PDF
16S rRNA基因及外膜蛋白基因分析在鸭疫里默氏菌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文华 苏敬良 +3 位作者 刘颖 许秀梅 金鑫 吴培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1-696,共6页
本实验对鸭疫里默氏菌(包括6个血清型)、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16S rRNA基因片段的扩增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和酶切分析;同时根据标准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菌外膜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进... 本实验对鸭疫里默氏菌(包括6个血清型)、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16S rRNA基因片段的扩增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和酶切分析;同时根据标准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菌外膜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进行扩增。根据16S rRNA的测序结果及EcoRⅠ和HaeⅢ酶切片段分析,可将鸭疫里默氏菌与其它临床症状易混淆的细菌感染相区别,而外膜蛋白基因序列的特异性也为鸭疫里默氏菌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PCR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菌 16S RRNA EcoR HAE 外膜蛋白
下载PDF
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亨 韩超 +2 位作者 邱昌伟 吴培福 齐长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乳腺上皮细胞 形态学观察 奶牛品种 体外培养 荷斯坦奶牛 乳腺发育 分离培养 生理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黏附和侵袭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亨 孟霞 +4 位作者 邱昌伟 马翀 吴培福 韩超 齐长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4-498,共5页
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否黏附和侵袭乳腺上皮细胞可能是其导致乳房炎的致病机理之一。本试验从荷斯坦奶牛乳腺中分离纯化乳腺上皮细胞,并通过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观察,证实纯化细胞为乳腺上皮细胞。采用从临床乳房炎病例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否黏附和侵袭乳腺上皮细胞可能是其导致乳房炎的致病机理之一。本试验从荷斯坦奶牛乳腺中分离纯化乳腺上皮细胞,并通过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观察,证实纯化细胞为乳腺上皮细胞。采用从临床乳房炎病例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攻击原代培养的乳腺上皮细胞,以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DH5α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结果发现,肺炎克雷伯氏菌能够黏附乳腺上皮细胞,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达到饱和黏附后,不再增加。肺炎克雷伯氏菌能够侵入乳腺上皮细胞,且其活力未受到明显影响,但侵入细菌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增加,说明一定数量的细菌能够侵入乳腺上皮细胞。肺炎克雷伯氏菌黏附和侵入乳腺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保持活力,可能是临床肺炎克雷伯氏菌导致的乳房炎难于治愈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氏菌 黏附 侵袭 牛乳房炎
下载PDF
氟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梅 于福清 +3 位作者 吴培福 赵德明 苏敬良 韩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629-2632,共4页
【目的】探讨氟对成骨细胞骨钙素(OC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酶消化法分离初生小鼠头盖骨成骨细胞,取第3代成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10-3mol·L-1)氟化钠,提取细胞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成骨细胞OCN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氟对成骨细胞骨钙素(OC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酶消化法分离初生小鼠头盖骨成骨细胞,取第3代成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10-3mol·L-1)氟化钠,提取细胞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成骨细胞OCN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各浓度NaF均能刺激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CN基因的表达呈剂量依赖关系,当浓度为5×10-4mol·L-1时OCN基因表达量的增加最为明显,约为对照组的30倍。【结论】各浓度的NaF均能在基因水平刺激OCN的表达,OCN在氟中毒所致的骨相损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钠 成骨细胞 骨钙素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亨 吴培福 +3 位作者 邱昌伟 王梅 韩超 齐长明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3,共3页
用外科手术的方法采取健康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乳腺组织,采用机械剪切结合酶消化的方法,在体外进行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分离培养。结果成功地培养出荷斯坦奶牛原代乳腺上皮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成单层呈鹅卵石样;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后... 用外科手术的方法采取健康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乳腺组织,采用机械剪切结合酶消化的方法,在体外进行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分离培养。结果成功地培养出荷斯坦奶牛原代乳腺上皮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成单层呈鹅卵石样;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后,呈现阳性反应。经数次传代后,细胞增殖依旧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上皮细胞 荷斯坦奶牛 分离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