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癌患者中CAC1、CCNB2、Cyclin Y及Cyclin E1的表达及意义
1
作者 方丽 牛广旭 +1 位作者 吴士茜 王静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114-1120,共7页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2相关性Culin结构域1(CAC1)、细胞周期蛋白B2(CCNB2)、细胞周期蛋白Y(Cyclin Y)及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的表达,探讨四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语言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HCC...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2相关性Culin结构域1(CAC1)、细胞周期蛋白B2(CCNB2)、细胞周期蛋白Y(Cyclin Y)及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的表达,探讨四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语言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HCC癌和癌旁组织中CAC1、CCNB2、Cyclin Y及Cyclin E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诊治的84例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AC1、CCNB2、Cyclin Y及Cyclin E1蛋白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癌组织中各指标表达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HCC癌组织中CAC1、CCNB2、Cyclin Y及Cyclin E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CAC1、CCNB2、Cyclin Y及Cyclin E1表达与HCC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TCGA数据库HCC癌组织中CAC1、CCNB2、Cyclin Y及Cyclin E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CAC1、CCNB2、Cyclin Y与Cyclin E1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癌组织中CAC1、CCNB2、Cyclin Y及Cyclin E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HCC患者不同肿瘤TNM分期及肿瘤数目的癌组织中CAC1、CCNB2、Cyclin Y及Cyclin E1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患者随访2~6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9例,失访2例,5年总体生存率52.44%(43/82)。CAC1、CCNB2、Cyclin Y及Cyclin E1阳性表达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低于阴性表达组患者(P<0.05)。结论 HCC中CAC1、CCNB2、Cyclin Y及Cyclin E1表达升高,四者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及肿瘤数目有关,有助于判断HCC患者的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2相关性Culin结构域1 细胞周期蛋白B2 细胞周期蛋白Y 细胞周期蛋白E1 临床病例特征 预后
下载PDF
Bmi-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和微血管密度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士茜 袁艳龙 +2 位作者 孙颖 张丽华 田云霄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989-991,共3页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癌症,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在我国,胃癌的病死率在各种恶性肿瘤病死率中位于肺癌、肝癌之后排在第3位[1]。Bmi‐1基因是PcG家族成员中的转录抑制因子,是公认的一种原癌基因,它可协同c‐myc共同作用,促使...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癌症,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在我国,胃癌的病死率在各种恶性肿瘤病死率中位于肺癌、肝癌之后排在第3位[1]。Bmi‐1基因是PcG家族成员中的转录抑制因子,是公认的一种原癌基因,它可协同c‐myc共同作用,促使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2]。本研究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mi‐1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值,探讨二者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分化、浸润等方面的关系,为揭示胃癌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BMI-1 胃癌组织 微血管密度 临床意义 蛋白 转录抑制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E-钙黏蛋白和膜联蛋白A7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静 王亚明 +7 位作者 田云霄 吴士茜 孙颖 袁艳龙 张桂东 王海红 王杰 霍双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671-674,共4页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血清中E-钙黏蛋白和膜联蛋白A7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该院肿瘤科收治的胃癌患者96例,收集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E-钙黏蛋白和膜联蛋白A7水平;分析胃癌组患者...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血清中E-钙黏蛋白和膜联蛋白A7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该院肿瘤科收治的胃癌患者96例,收集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E-钙黏蛋白和膜联蛋白A7水平;分析胃癌组患者血清E-钙黏蛋白和膜联蛋白A7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比较随访期间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间血清E-钙黏蛋白和膜联蛋白A7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患者血清E-钙黏蛋白显著降低而膜联蛋白A7显著增高(P<0.01)。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胃癌的大小、位置对血清E-钙黏蛋白和膜联蛋白A7水平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血清E-钙黏蛋白和膜联蛋白A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期随访发现30例死亡,66例存活;死亡患者入院时血清E-钙黏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存活患者,膜联蛋白A7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E-钙黏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而膜联蛋白A7水平明显增高,与胃癌的分化、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联系密切,对胃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评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钙黏蛋白 膜联蛋白A7 相关性
下载PDF
ERK-1和Cyclin D1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赵亚男 王蕾 +1 位作者 孙冬霞 吴士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75-78,共4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K-1和Cyclin D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乳腺癌组织、30例乳腺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石蜡切片ER K-1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R K-1和Cyclin D1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表...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K-1和Cyclin D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乳腺癌组织、30例乳腺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石蜡切片ER K-1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R K-1和Cyclin D1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表达率分别为55.36%(31/60)和62.50%(35/60),明显高于乳腺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5);56例乳腺癌组织中,ERK-1和Cyclin D1蛋白在组织学分级(G3级)及病理分期(Ⅲ期)的表达率分别高于G1+G2级和Ⅰ、Ⅱ期(P<0.05),与肌层浸润程度有关(P<0.05),另外,ERK-1与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yclin D1与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病理组织类型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二者在乳腺癌呈高表达,且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ERK-1 CYCLIN D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DC1和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辛礼辉 田云霄 +3 位作者 吴士茜 孙颖 王静 郑神英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检查点蛋白调节子1(MDC1)与错配修复(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手术或刮宫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DC1、MMR蛋白... 目的探讨DNA损伤检查点蛋白调节子1(MDC1)与错配修复(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手术或刮宫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DC1、MMR蛋白(MSH6、MSH2、PMS2、MLH1)的表达,并根据MDC1及MMR蛋白免疫组化结果,分析MDC1、MMR蛋白表达及结合两种蛋白不同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图分析MDC1和MMR蛋白联合检测与总生存率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MDC1与MM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MDC1阳性表达患者相比,MDC1阴性表达患者年龄较小,主要为低级别(1~2级)子宫内膜样腺癌(P<0.05);与MMR表达完整(MMR-p)患者相比,MMR表达缺失(MMR-d)患者年龄较小,主要为低级别(1~2级)子宫内膜样腺癌(P<0.05)。MDC1阴性表达/MMR-p、MDC1阳性表达/MMR-p、MDC1阴性表达/MMR-d、MDC1阳性表达/MMR-d各组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C1、MMR蛋白联合检测与患者的总生存率无关(P>0.05),MDC1阴性表达占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9.5%(12/126),与MMR-d呈正相关(P<0.001)。结论MDC1、MMR蛋白多在低级别子宫内膜癌中失表达,并且MDC1阴性表达与MMR-d具有正相关性,提示MDC1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DNA损伤检查点蛋白调节子1 错配修复蛋白 免疫组化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下载PDF
ANXA2与MCM7检测在结节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牛广旭 吴士茜 +2 位作者 谭诚 李伟 田云霄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8期3686-3689,3745,共4页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2(ANXA2)联合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检测在结节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4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5例HCC患者作为HCC组,另选择结节性肝硬化...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2(ANXA2)联合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检测在结节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4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5例HCC患者作为HCC组,另选择结节性肝硬化标本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组织样本中ANXA2、MCM7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NXA2、MCM7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2%(80/95)比24.0%(12/50),77.9%(74/95)比0%](P〈0.01),HBs Ag阳性[90.3%(65/72)比65.2%(15/23)]、瘤体直径〉5 cm[94.7%(36/38)比77.2%(44/57)]、存在浸润转移[96.3%(26/27)比79.4%(54/68)]、有静脉癌栓[100.0%(20/20)比80.0%(60/75)]患者ANXA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表达阴性者(P〈0.05);甲胎蛋白值〉400μg/L[85.5%(53/62)比63.6%(21/33)]、瘤体直径〉5 cm[92.1%(35/38)比68.4%(39/57)]、病理分级Ⅲ~Ⅳ[92.5%(37/40)比67.3%(37/55)]患者MCM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表达阴性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NXA2与MCM7在HCC中表达呈正相关(r=0.286,P〈0.05)。结论 ANXA2与MCM7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ANXA2与MCM7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膜联蛋白A2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 早期诊断 预后
下载PDF
MCM7、Rb、c-MYC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基因通路中的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牛广旭 吴士茜 +2 位作者 刘志权 刘小慧 田云霄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MCM7、Rb、c-MYC等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基因通路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MCM7、Rb、c-MYC等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 目的探讨MCM7、Rb、c-MYC等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基因通路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MCM7、Rb、c-MYC等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CM7蛋白仅在肝细胞癌组织(73.3%)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化组织(P<0.05);Rb蛋白在肝硬化组织(53.3%)和肝细胞癌组织(58.3%)中表达,两者阳性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细胞癌组织(70.0%)中c-MYC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35.0%)(P<0.05)。MCM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直径、AFP、组织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病灶数、是否转移及HBs Ag是否阳性无关(P>0.05);Rb蛋白的表达仅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c-MYC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是否转移有关(P<0.05)。MCM7蛋白和Rb阳性率呈显著负相关(γ=-0.712,P=0.038;γ=-0.664,P=0.018)。结论肝细胞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多种调控蛋白的异常共同导致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MCM7蛋白 RB蛋白 C-MYC蛋白
下载PDF
环氧合酶-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辛华栋 张莉华 +3 位作者 田芬 焦茹 吴士茜 成艳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4期30-34,173,共5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10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及邯郸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宫颈癌患者的蜡块共9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癌中COX-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10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及邯郸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宫颈癌患者的蜡块共9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癌中COX-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COX-2在95例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26%(62/95),不同淋巴结转移、肌层或脉管浸润情况及肌层浸润深度的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院COX-2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或脉管浸润密切相关(r=0.207、0.220、0.215,均P〈0.05)。 Log-rank分析发现院COX-2、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或脉管浸润与宫颈癌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院COX-2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宫旁或脉管浸润及肌层浸润深度均为宫颈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X-2为宫颈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环氧合酶-2 预后
下载PDF
HPV16-E6蛋白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莉华 辛华栋 吴士茜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2期1534-1537,共4页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蛋白(human papillomavirus-16E6protein,HPV16-E6)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PV16-E6蛋白在宫颈正常组织、慢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蛋白(human papillomavirus-16E6protein,HPV16-E6)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PV16-E6蛋白在宫颈正常组织、慢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浸润癌上皮中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HPV16-E6在正常宫颈、宫颈炎、CIN,宫颈癌各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38.35%、46.15%、71.11%,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0,P<0.01)。经χ2分割后比较(α′=0.007143),宫颈癌组、CIN组、宫颈炎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P<0.05),宫颈癌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P<0.01)。HPV16-E6与年龄、病理类型、宫旁或脉管浸润相关(P<0.05)。结论 HPV16-E6与宫颈癌的启动、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均密切相关。HPV疫苗对于宫颈癌的防治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宫颈肿瘤 HPV疫苗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met和c-sr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颖 田云霄 +3 位作者 王双海 杨建华 袁艳龙 吴士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2833-2835,共3页
目的:探讨c-met和c-sr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thyroid papillary cancer,TP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38例良性病变切除标本中cmet和c-src的表达,并分析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c-met和c-sr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thyroid papillary cancer,TP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38例良性病变切除标本中cmet和c-src的表达,并分析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met和c-src在TPC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6.3%和63.8%,与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c-met在TP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相关(P<0.05)。c-src在TP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TPC中c-src和c-met的表达呈正相关(r=0.698,P<0.01)。结论:c-src和c-met的异常表达在TP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c-src可为TPC的淋巴结转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C-SRC C-MET 免疫组化
下载PDF
COX-2与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辛华栋 张莉华 +3 位作者 武艳霞 焦茹 吴士茜 袁艳龙 《癌症进展》 2015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及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5例宫颈癌患者中COX-2的表达情况,并采用生存分析法评估COX-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COX-2在95例宫颈癌中...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及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5例宫颈癌患者中COX-2的表达情况,并采用生存分析法评估COX-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COX-2在95例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26%(62/95),COX-2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宫旁或脉管浸润呈正相关(r=0.220,P=0.032;r=0.215,P=0.037)。生存分析显示,COX-2阳性表达(P=0.005)、淋巴结转移(P=0.000)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COX-2及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环氧合酶-2 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胃癌患者组织p-mTO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静 王亚明 +7 位作者 霍双 吴士茜 孙颖 袁艳龙 王杰 田云霄 张桂东 刘博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组织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于2013年1月至12月对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组织标本中p-mTOR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浸...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组织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于2013年1月至12月对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组织标本中p-mTOR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并按p-mTOR的不同表达情况比较患者的预后。结果 p-mTOR阳性率为77.53%(69/89),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mTOR阳性率为90.2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6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mTOR的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组织分化及肿瘤分期均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69和0.64。p-mTOR低表达组的疾病无进展中位生存期为23.5个月,显著长于高表达组的12.8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mTOR在胃癌患者体内高表达,检测p-mTOR的表达有利于患者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免疫组化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入路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尚平福 魏凯 +1 位作者 王黎昆 吴士茜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8-21,共4页
目的探究前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8月在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确诊的105例高位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3... 目的探究前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8月在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确诊的105例高位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接受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VAS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术后VAS及ODI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融合术 减压 内固定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年轻宫颈鳞癌组织中c-Myc和COX-2相关性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雅楠 李丽 +3 位作者 吴士茜 孙冬霞 孔卫平 魏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625-628,共4页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Myc)和环氧合酶-2(COX-2)在35岁以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鳞癌(SC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探讨c-Myc和COX-2在SCC发生发展中的关系及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切除的SCC组织...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Myc)和环氧合酶-2(COX-2)在35岁以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鳞癌(SC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探讨c-Myc和COX-2在SCC发生发展中的关系及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切除的SCC组织标本40例、CIN标本31例、正常宫颈组织(NCE)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c-Myc和COX-2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情况及与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Myc在年轻S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5%(25/40),显著高于CIN组和NCE组(P<0.01),c-Myc在年轻SCC中的表达与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但与分期无关。年轻SCC组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67.5%(27/40),显著高于CIN组和NCE组(P<0.01),COX-2的表达与SCC的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在SCC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两者在宫颈癌血管生成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结论:c-Myc和COX-2在年轻S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Myc和COX-2上调表达可作为SCC预后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C-MYC蛋白 COX-2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山东地区383例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15
作者 刘滨 李红 +1 位作者 吴士茜 刘洪淇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研究探讨山东地区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 10年 383例儿童恶性实体肿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肾脏和视网膜 ;多见于 10岁以前 ;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较少见 ... 目的 :研究探讨山东地区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 10年 383例儿童恶性实体肿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肾脏和视网膜 ;多见于 10岁以前 ;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较少见 ;山东地区儿童鼻咽癌相对较多。结论 :发病较多的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排序 ,国内外报道基本相同。山东地区儿童鼻咽癌较多与山东地区鼻咽癌患者的总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肿瘤 病理学 恶性实体肿瘤 山东 临床分析
下载PDF
Bmi-1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吴士茜 袁艳龙 +2 位作者 孙颖 张丽华 田云霄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蛋白-1(Bmi-1)和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组织中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微波Eli 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实验组)中Bmi-1和MMP-9的表达情况,并与40例正常胃组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蛋白-1(Bmi-1)和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组织中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微波Eli 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实验组)中Bmi-1和MMP-9的表达情况,并与40例正常胃组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Bmi-1蛋白和MMP-9蛋白阳性信号分别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Bmi-1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表达分别为76.79%(43/56)和27.50%(11/40);MMP-9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表达情况分别为83.93%(47/56)和35.00%(14/40),Bmi-1和MMP-9在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实验组中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c TNM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两者在实验组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Bmi-1蛋白和MMP-9蛋白在胃癌呈高表达,且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原癌基因蛋白-1 金属蛋白酶-9 EliVisionTM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MMP-13和上皮细胞钙粘附蛋白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和绒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辛礼辉 惠京 +5 位作者 田云霄 吴士茜 孙颖 杨建华 王静 郑神英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9期2126-2128,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MP-13)和上皮细胞钙粘附蛋白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和绒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早孕胎盘绒毛,15例葡萄胎,20例绒癌,10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中MMP-13和上皮细胞钙粘附蛋白的...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MP-13)和上皮细胞钙粘附蛋白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和绒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早孕胎盘绒毛,15例葡萄胎,20例绒癌,10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中MMP-13和上皮细胞钙粘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相关性。结果 MMP-13定位于细胞浆,而上皮细胞钙粘附蛋白定位于细胞膜。MMP-13在葡萄胎、正常早孕绒毛、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绒癌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早孕绒毛和葡萄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绒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上皮细胞钙粘附蛋白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绒癌中表达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早孕绒毛和葡萄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和绒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MMP-13和上皮细胞钙粘附蛋白在4组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 718,P=0. 000)。结论 MMP-13高表达和上皮细胞钙粘附蛋白表达降低或表达缺失,表明其可能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和绒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绒癌 免疫组化 MMP-13 上皮细胞钙粘附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BRCA1和E-cadher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云霄 袁艳龙 +1 位作者 吴士茜 孙颖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3期1880-188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E-cadherin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食管鳞癌以及60例上皮内瘤变患者BRCA1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临床病理关系。结果 BRCA1在正常食管黏...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E-cadherin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食管鳞癌以及60例上皮内瘤变患者BRCA1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临床病理关系。结果 BRCA1在正常食管黏膜、食管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5%、58.3%、80.8%,食管鳞癌病例中的BRCA1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食管上皮内瘤变组和正常食管黏膜组(P<0.05)。食管鳞癌病例中的BRCA1的阳性表达与大体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E-cadherin在正常食管黏膜、食管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0.0%、16.7%。E-cadherin在食管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组和上皮瘤变组(P<0.05)。食管鳞癌组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有关(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食管鳞癌组中,BRCA1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BRCA1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有望成为评估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新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BRCA1蛋白质 E-CADHERIN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三阴乳腺癌中Notch1和Wnt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蕾 李燕辉 +3 位作者 吴士茜 尹晓玲 牛丽辉 秦景云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7期41-42,共2页
目的检测三阴乳腺癌组织(TNBC)中Notch1、Wnt1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TNBC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Notch1、Wnt1的表达情况。结果 TNBC组织中Notch1、Wnt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35/56)、53.6%(... 目的检测三阴乳腺癌组织(TNBC)中Notch1、Wnt1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TNBC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Notch1、Wnt1的表达情况。结果 TNBC组织中Notch1、Wnt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35/56)、53.6%(30/56),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Notch1、Wnt1的阳性率在病理分期、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cTNM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与Wnt1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1,P=0.000)。结论 Notch1和Wnt1在TNBC中高表达,与TNB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肿瘤 NOTCH1 WNT1
下载PDF
胃癌组织Bmi-1蛋白、MMP-9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菊霞 吴士茜 +3 位作者 袁艳龙 孙颖 张丽华 田云霄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6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Bmi-1蛋白、MMP-9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及和微血管密度(MVD)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2013年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行胃癌切除术患者56例,收集其胃癌组织标本56份和残端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40份...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Bmi-1蛋白、MMP-9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及和微血管密度(MVD)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2013年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行胃癌切除术患者56例,收集其胃癌组织标本56份和残端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40份。采用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mi-1蛋白、MMP-9蛋白、VEGF表达情况和MVD(CD34标记)。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Bmi-1蛋白、MMP-9蛋白、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5%、35.0%、12.5%,低于胃癌组织中的76.8%、83.9%、89.3%(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患者胃癌组织Bmi-1蛋白、MMP-9蛋白、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Bmi-1蛋白、MMP-9蛋白、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蛋白、MMP-9蛋白、VEGF阳性表达者MVD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胃癌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与MMP-9蛋白表达(r=0.450)、VEGF表达(r=0.493)呈正相关(P<0.05)。结论 Bmi-1蛋白、MMP-9蛋白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肿瘤分化程度较低、TNM分期较晚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Bmi-1蛋白、MMP-9蛋白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且与MVD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BMI-1 MMP-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