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醇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转录因子γ和骨钙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学建 尹万乐 +1 位作者 李月白 王义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观察乙醇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内成脂转录因子(PPAR)γ和骨钙素(Osteocalc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自愿者骨髓,通过梯度离心、贴壁分离培养,获得hBMSCs,传至第2代hBMSCs8d,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以0.09mol/L乙醇作为诱... 目的观察乙醇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内成脂转录因子(PPAR)γ和骨钙素(Osteocalc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自愿者骨髓,通过梯度离心、贴壁分离培养,获得hBMSCs,传至第2代hBMSCs8d,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以0.09mol/L乙醇作为诱导剂每d处理细胞,对照组不给予乙醇,继续培养细胞6d。应用RT-PCR技术检测2组细胞中PPARγmRNA和Osteocalcin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BMSCs内PPARγmRNA表达增高(1.38±0.27vs1.73±0.34,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BMSCs内OsteocalcinmR-NA表达降低(1.08±0.22vs0.48±0.11,P<0.05)。结论乙醇能够诱导hBMSCsPPARγ表达增强,Osteocalcin表达减少,这可能与酒精性骨坏死的发生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脂转录因子γ 骨钙素 乙醇
下载PDF
双支撑骨柱移植术配合中药治疗成人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学建 《中医正骨》 1999年第5期33-34,共2页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上非常常见,且处理上较为棘手,自1988~1998年,作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双支撑骨柱移植术,配合中药治疗成人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2例,获得优良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2例中,男51例,女...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上非常常见,且处理上较为棘手,自1988~1998年,作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双支撑骨柱移植术,配合中药治疗成人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2例,获得优良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2例中,男51例,女11例。年龄18~59岁,平均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方肌蒂骨瓣 移植 股骨头坏死 缺血性坏死
下载PDF
脊柱截骨配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畸形96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学建 《中医正骨》 1998年第6期23-23,共1页
自1986~1996年,我们采用神经弓截骨术与椎板椎体截骨术配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畸形患者96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本组96例患者均符合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的... 自1986~1996年,我们采用神经弓截骨术与椎板椎体截骨术配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畸形患者96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本组96例患者均符合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的标准〔1〕,其中男92例,女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截骨 中药 治疗 驼背畸形
下载PDF
选择性动脉栓塞后骶骨肿瘤切除6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学建 陈书连 +4 位作者 王利民 皮国富 贺长清 陈风苞 左铁臣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80-81,共2页
选择性动脉栓塞后骶骨肿瘤切除6例吴学建1)陈书连2)王利民1)皮国富1)贺长清1)陈风苞1)左铁臣1)1)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郑州4500522)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郑州450003关键词动脉栓塞;骶骨;肿瘤;... 选择性动脉栓塞后骶骨肿瘤切除6例吴学建1)陈书连2)王利民1)皮国富1)贺长清1)陈风苞1)左铁臣1)1)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郑州4500522)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郑州450003关键词动脉栓塞;骶骨;肿瘤;切除术由于骶骨肿瘤血供丰富,手术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骶骨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改良侧前方减压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23例体会
5
作者 吴学建 王利民 +2 位作者 李甲振 王卫东 皮国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改良侧前方减压后路内固定术 手术治疗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合并症
下载PDF
藻酸钙复合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大鼠股骨缺损
6
作者 吴学建 李文辉 +4 位作者 皮国富 殷力 李甲振 鲍恒 胡金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6213-6216,共4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或软骨系分化。既往多采用外源性给药方法,但其在体内易被代谢,骨诱导时间短,用量大,需反复使用,且成本高。目的:观察藻酸钙与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大...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或软骨系分化。既往多采用外源性给药方法,但其在体内易被代谢,骨诱导时间短,用量大,需反复使用,且成本高。目的:观察藻酸钙与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大鼠股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观察实验,于2005-10/2006-12在河南省重点分子实验室完成。材料:F344近交系大鼠12只和Wistar大鼠12只用于提取骨髓基质细胞,另外F344近交系大鼠48只用于制备股骨缺损模型。方法:扩增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v-hBMP-2及Adv-βgal),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为Adv-hBMP-2转染组、Adv-βgal转染组和未转染组。腺病毒转染后与藻酸钠复合形成藻酸钙凝珠。建立大鼠股骨干中段连同骨膜截去6mm的缺损模型。F344近交系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8只。缺损处分别植入不同的细胞复合物。同系细胞2组,供体为F344近交系大鼠:第1组Adv-hBMP-2和Adv-βgal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应用FK506肌肉注射。第2组Adv-hBMP-2和Adv-βgal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未用FK506。同种异体细胞4组,供体为Wistar大鼠:第3组Adv-hBMP-2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应用FK506。第4组Adv-hBMP-2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未用FK506。第5组Adv-βgal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应用FK506。第6组Adv-βgal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未用FK506。FK506肌肉注射共3周,前2周每天1次,后1周隔天1次,每次剂量为1mg/kg。主要观察指标:①转染后9d观察各组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情况。②转染后3,6,9,12,15d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定量检测。③转染后21d行VonKossa染色观察各组钙结节形成情况。④植入后2,4,6,8周摄X射线片检查观察各组新生骨痂和骨缺损愈合情况。⑤植入后8周在大鼠原骨缺损区取材,有明显成骨组织切片在低倍下显微照像并计算新生骨在骨缺损区域所占面积的百分数。结果:Adv-hBMP-2转染组碱性磷酸酶染色可见多数细胞红染呈阳性,Adv-βgal转染组及未转染组染色阳性细胞少见。Adv-hBMP-2转染组各时间点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Adv-βgal转染组及未转染组(P<0.05),Adv-βgal转染组与未转染组间各时点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Adv-hBMP-2转染组转染21d后VonKossa染色显示钙结节形成,其他组未见钙结节。植入后2周起第1,3,4组X射线检查有明显骨痂形成,第1,3组骨痂密度高于第4组。第2,5,6组植入后各时段均无明显骨痂,缺损未愈合。植入后8周,第1,3组组织学检查表明以板层骨为主,第4组以编织骨和类骨质为主,内有炎症细胞浸润;第2,5,6组无明显新骨形成,缺损区内为纤维结缔组织。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表明第1,3组修复性新骨占原骨面积百分数大于第4组(P<0.05)。结论:Adv-hBMP-2转染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与藻酸钙复合体可用于修复大鼠股骨干节段性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组织工程 骨缺损 生物材料
下载PDF
Ricards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4例
7
作者 吴学建 王利民 +2 位作者 李甲振 王卫东 皮国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1-851,共1页
关键词 Ricards钉 内固定 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下载PDF
26例晚期桡神经损伤的伸腕伸指功能重建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学建 陈书连 贺长清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1998年第3期165-166,共2页
我院自1990~1996年收治晚期桡神经损伤患者26例,均采用屈腕肌腱移位来重建伸腕伸指功能,经过随访,取得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12~49岁,平均34岁,其中,8例为神经损伤后桡神经... 我院自1990~1996年收治晚期桡神经损伤患者26例,均采用屈腕肌腱移位来重建伸腕伸指功能,经过随访,取得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12~49岁,平均34岁,其中,8例为神经损伤后桡神经缝接后功能恢复欠满意者;12例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损伤 伸腕伸指功能 重建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股骨转子区骨折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吴学建 孙晓堂 《中医正骨》 2004年第7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股骨转子区骨折 手术治疗 GAMMA钉 内固定 类型
下载PDF
股方肌骨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吴学建 张玉洁 +1 位作者 王义生 贺长清 《河南外科学杂志》 1998年第2期112-113,共2页
作者应用股方肌骨瓣移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缺血坏死124例,收到良好效果,认为股方肌骨瓣具有位置表浅、解剖位置恒定、血供丰富等优点。
关键词 股方肌 骨瓣 移位 骨折 坏死
下载PDF
骨盆髂嵴外固定架Schanz钉置钉区域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蔡鸿敏 刘又文 +3 位作者 李红军 吴学建 段卫峰 李无阴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7期617-621,共5页
目的 :对骨盆髂嵴外固定架Schanz钉置钉区域进行影像学研究以指导置钉。方法 :将筛选出的9例成人正常骨盆的2.0 mm层厚轴向CT扫描结果导入MIMICS 10.0软件。通过后者将髂嵴外固定架Schanz钉置钉区域,即位于髂前上棘及臀中肌结节之间的... 目的 :对骨盆髂嵴外固定架Schanz钉置钉区域进行影像学研究以指导置钉。方法 :将筛选出的9例成人正常骨盆的2.0 mm层厚轴向CT扫描结果导入MIMICS 10.0软件。通过后者将髂嵴外固定架Schanz钉置钉区域,即位于髂前上棘及臀中肌结节之间的、髋臼之上的髋臼前柱的高位部分,进行真正矢状面及冠状面重建。然后应用该软件的测量工具于重建面上进行测量,最后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位于髂前上棘前缘后方16.5 mm宽度为49.6 mm的髂嵴节段可用作定位髂嵴外固定架Schanz钉的进钉点。该节段髂嵴所覆盖骨质相对丰厚及纵深,可完全容纳直径为5.0 mm的Schanz钉,并可经髂嵴将该直径的螺钉最浅打入71.7 mm至髋臼顶及最深打入143.5 mm至髋臼后方相对致密的骨质。结论:本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髂嵴外固定Schanz钉的置入,于上述进钉点区域将Schanz钉朝向髋臼或其后方打入臼顶或臼后相对致密的骨质以获得较好的把持力从而增强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髂骨 髋臼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肖鹏 吴学建 刘宏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5-638,共4页
目的:隐性失血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恢复影响很大,尤其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红蛋白的下降往往与预期的结果相差很远。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机制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①试验对... 目的:隐性失血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恢复影响很大,尤其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红蛋白的下降往往与预期的结果相差很远。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机制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1-03/2005-05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61~79岁;同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65~77岁。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为初次行单侧关节置换的患者,24h补液总量不超过2000mL,参与者对试验知情同意。②试验方法:4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32例在术中和术后输入异体库存血。所有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均在术中使用气囊止血带,未输血。术前及术后二三天均进行血常规检查,记录红细胞比容。术前计算出所有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体质量指数≤30kg/m2为非肥胖组,体质量指数>30kg/m2为肥胖组。通过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质量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比容计算所有患者的总失血量,减去显性失血部分即得隐性失血。③试验评估:观察两组术后显性和隐性失血的相关情况。结果:纳入全髋关节置换术41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3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的实际失血总量平均为1520mL,隐性失血为482mL,占总量的32%。全膝关节置换术组患者的实际失血总量平均为1508mL,隐性失血为776mL,占总量的52%。两组隐性失血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组肥胖患者和非肥胖患者的隐性失血量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远较全髋关节置换术高,且使用引流血回输仍不能完全满足机体恢复循环的需要,应特别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②对隐性失血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临床评估能力,可帮助关节置换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有利于术后开展早期关节功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膝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颈椎疾病前后路手术的选择与并发症的防治(附512例报告)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义生 翟福英 +4 位作者 王利民 皮国富 殷力 王卫东 吴学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161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疾病的前后路手术选择与并发症防治。方法手术治疗颈椎疾病共512例。其中,前路扩大脊髓减压376例;后路手术136例。结果平均随访81(03~14)年,前、后路手术的优良率分别为902%和904%。结论对于脊髓前方的压迫、少节段病变、... 目的探讨颈椎疾病的前后路手术选择与并发症防治。方法手术治疗颈椎疾病共512例。其中,前路扩大脊髓减压376例;后路手术136例。结果平均随访81(03~14)年,前、后路手术的优良率分别为902%和904%。结论对于脊髓前方的压迫、少节段病变、运动障碍为主者,宜行前路手术。对于脊髓后方的压迫、多节段病变、感觉障碍为主者,宜行后路手术。对于来自脊髓前后两方的压迫,可分期或一期施行后、前路手术。尤应注意防治并发症,一旦发生,立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后入路 选择 并发症 防治
下载PDF
前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义生 翟福英 +4 位作者 殷力 皮国富 吴学建 夏磊 左铁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前或后路手术治疗的462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环锯法颈椎前路扩大脊髓减压并椎体间自体髂骨移植346例;颈椎后路手术116例,其中,中野术式56例,改良中野术式60... 目的:探讨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前或后路手术治疗的462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环锯法颈椎前路扩大脊髓减压并椎体间自体髂骨移植346例;颈椎后路手术116例,其中,中野术式56例,改良中野术式60例。采用40分法评定疗效。结果:颈椎前路手术后随访4.1 ̄18年,平均13.5年,优185例(53.5%),良126例(36.4%),有效13例(3.7%),差22例(6.4%),优良率为89.9%。颈椎后路手术后随访4.2 ̄16年,平均12.8年,优63例(54.3%),良41例(35.3%),有效3例(2.6%),差9例(7.8%),优良率为89.6%,且以改良中野术式的效果最佳,优良率为95%,无1例再关门。结论: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均可获得较满意的远期疗效。远期效果与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有效减压、稳定颈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变性疾病 手术入路 远期疗效 分析
原文传递
标准骶骨侧位像上骶神经根管前缘线对置入骶髂螺钉的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蔡鸿敏 成传德 +6 位作者 吴学建 王武超 汤金城 段卫峰 张川 李洪伟 李无阴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了解骶神经根管于S1、S2骶段内的方位、走行,探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骶神经根管前缘线对置入骶髂螺钉的作用。方法:将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平扫数据导入到Mimics 10.0,并应用其分别将骶骨、双侧无名骨、骶管及骶神经根管制作成3D图... 目的:了解骶神经根管于S1、S2骶段内的方位、走行,探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骶神经根管前缘线对置入骶髂螺钉的作用。方法:将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平扫数据导入到Mimics 10.0,并应用其分别将骶骨、双侧无名骨、骶管及骶神经根管制作成3D图像并旋转至标准骶骨侧位及骨盆出入口位后观察骶神经根管的方位、走行。辨识标准骶骨侧位及骨盆出入口位X线片上骶神经根管并观察其特点。结果:在S1、S2骶段内骶神经根管始于同节段椎管的头端前缘的两侧,止于同节段骶前孔,其走行由头端、后方、内侧至尾端、前方、外侧;在X线片上其密度低,尤其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常仅其前缘线显像且多有中断现象而需要仔细辨识。结论: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辨识骶神经根管前缘线并以之作为骶髂螺钉安全通道的尾后界,则可以避免内置物进入神经根管及骶管,从而提高置钉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骶髂关节 骨折固定术 X线
下载PDF
骨盆Teepee像的影像解剖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蔡鸿敏 成传德 +5 位作者 吴学建 王武超 汤金城 常守亚 段卫峰 李无阴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5期408-411,共4页
目的 :研究骨盆Teepee像主体结构的影像解剖,包括其方位走行及影像解剖构成。方法 :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进行骨盆CT检查的成人检查结果进行筛选,排除骨骼畸形及由肿瘤、创伤等所导致骨盆骨性破坏的患者。将所筛选出的9例全骨盆2.0 m... 目的 :研究骨盆Teepee像主体结构的影像解剖,包括其方位走行及影像解剖构成。方法 :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进行骨盆CT检查的成人检查结果进行筛选,排除骨骼畸形及由肿瘤、创伤等所导致骨盆骨性破坏的患者。将所筛选出的9例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CT扫描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41.2±10.3)岁。应用Mimics 10.01对9例无病损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出的骨盆三维图像进行透明化处理后向髋臼闭孔斜位及骨盆出口位逐渐旋转,直至髋臼上方区域出现标准的"圆锥形帐篷"(即Teepee)样外观。此时的图像即骨盆Teepee像,"圆锥形帐篷"即此投照像的主体。沿主体的边缘进行剪切,对主体及其以外的骨盆结构同时显示,然后研究其于整个骨盆内的方位走行及影像解剖构成。结果:骨盆Teepee像所示主体起自髂前下棘后外侧骨皮质,经尾端、前方、外侧到头端、后方、内侧的指向,止于髂后上棘及髂后下棘之间的骨皮质。其由一顶、一底及两缘围成。其顶由髂骨的内板(形成其内缘)及外板(形成其外缘)的骨皮质相交形成,其底由坐骨大切迹形成。其内侧、下部、后方总包括小部分骶髂关节及所对应的骶骨侧骨质。结论:骨盆Teepee像的主体为丰富的骨性结构,除其内下方小部分区域外可作为容纳某些类型骨盆、髋臼骨折固定物的安全区域。骨盆Teepee像可用于指导固定物的安全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X线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S_2骶髂螺钉的置入技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蔡鸿敏 刘又文 +5 位作者 李红军 吴学建 唐洪涛 张颖 贾宇东 李无阴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0期910-914,共5页
目的 :介绍S2骶髂螺钉的置入技术。方法:通过术前骨盆CT或标准骶骨侧位X线片测量确定S2节段有足够的置钉空间。全麻后患者仰卧或俯卧,常规消毒铺巾。首先在标准骶骨侧位透视像监视下将导针尖确定在S2神经根管前缘线、椎体前缘线及S1... 目的 :介绍S2骶髂螺钉的置入技术。方法:通过术前骨盆CT或标准骶骨侧位X线片测量确定S2节段有足够的置钉空间。全麻后患者仰卧或俯卧,常规消毒铺巾。首先在标准骶骨侧位透视像监视下将导针尖确定在S2神经根管前缘线、椎体前缘线及S1骶前孔下缘三者所围成的区域内并打入髂骨外板1~2 mm,然后在骨盆出口位透视像监视下引导导针沿S1骶前孔下缘及S2骶前孔上缘之间的区域行进,在骨盆入口位透视像监视下确认导针位于S2椎体及侧块前缘的后方,将导针打至合适长度,再次透视标准骶骨侧位像确认导针尖位于椎体前缘线后方及S2骶神经根管前缘线的前方。之后沿导针测量长度,钻孔、攻丝后拧入骶髂螺钉。结果:应用此技术于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27例,置入30枚S2骶髂螺钉。经术后骨盆出入口位X线及CT检查确认所有螺钉均位于S2椎体及侧块骨质内,置钉均准确。结论:S2骶髂螺钉置入技术安全且可复制,可用于指导S2骶髂螺钉的置入以增加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后环固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骶髂关节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DHS和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8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丁强 廖文胜 +3 位作者 王利民 王卫东 吴学建 陈聚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3-805,共3页
关键词 动力加压螺钉 髓内钉 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下载PDF
关节镜下“8”字缝线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被引量:8
19
作者 唐恒涛 肖鹏 +1 位作者 朱旭 吴学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1-764,共4页
随着运动伤、交通事故的增多,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临床也越来越常见,占ACL损伤的1%~14%。严重的胫骨髁间棘骨折由于保守治疗无法达到解剖复位,骨折不愈合或者畸形愈合可导致ACL... 随着运动伤、交通事故的增多,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临床也越来越常见,占ACL损伤的1%~14%。严重的胫骨髁间棘骨折由于保守治疗无法达到解剖复位,骨折不愈合或者畸形愈合可导致ACL松弛和髁间窝撞击、膝关节功能障碍。骨折的解剖复位和有效固定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作者采用“8”字缝线法治疗ACL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髁间棘 撕脱骨折 关节镜 固定
下载PDF
正中矢状面上S_2和S_1椎体前缘夹角对骨盆入口位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鸿敏 高书图 +6 位作者 成传德 吴学建 王武超 汤金城 常守亚 段卫峰 张川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8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正中矢状面上S2、S1椎体前缘夹角对骨盆入口位的影响.方法:筛选出58例患者的骨盆轴向CT扫描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平均40.7岁.于每一例骨盆CT的正中矢状面上分别测量S2、S1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 目的:探讨正中矢状面上S2、S1椎体前缘夹角对骨盆入口位的影响.方法:筛选出58例患者的骨盆轴向CT扫描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平均40.7岁.于每一例骨盆CT的正中矢状面上分别测量S2、S1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角来模拟由骨盆正位进行骨盆入口位投照时所需要的最佳X线调整角度.以S2与水平面间夹角为基数并减去S1与水平面间夹角来计算两者间的差值,进而评判S2、S1椎体前缘夹角对骨盆入口位的影响.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可信区间设为95%,差异的显著性设为P<0.05.结果:S2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角平均(30.5±6.5)°,S1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角平均(25.7±5.9)°,两组角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01).S2、S1椎体前缘夹角为零度者10例;负角14例,平均-(8.9±8.1)°;正角34例,平均(11.8±6.4)°.结论:正中矢状面上S2、S1椎体前缘夹角使得S1入口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同于S2入口位,且对S1、S2入口位的成像及应用的可靠性均有影响.根据术前骨盆CT正中矢状面的测量结果透视出患者个体化的S1、S2入口位可准确地指导相应S1、S2骶髂螺钉的置入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骶髂关节 骶骨 脱位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