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活血方联合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古伟文 李参天 +2 位作者 邓崇礼 吴少鹏 李荧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6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加减联合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优势,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1月12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常规组...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加减联合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优势,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1月12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常规组接受PVP及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PVP手术,入院后常规治疗并给予补肾活血方中药口服治疗,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情况、FRAIL衰弱量表情况。结果术前常规组与观察组腰部功能障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2月,观察组和常规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都有改善,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常规组与观察组整体衰弱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2月,观察组和常规组整体衰弱状况都有改善,观察组衰弱状况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中药联合西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疼痛、腰部活动度、衰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补肾活血法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基于马立克病病毒Meq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诊断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王润锦 孙英杰 +5 位作者 石彬 吴少鹏 邵红霞 钱琨 叶建强 秦爱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为了对临床上马立克病(MD)准确诊断,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马立克病病毒(MDV)强毒株Meq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研制MDV Meq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MD诊断方法。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制备了4株Meq蛋白特异... 为了对临床上马立克病(MD)准确诊断,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马立克病病毒(MDV)强毒株Meq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研制MDV Meq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MD诊断方法。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制备了4株Meq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MDV-Meq-1D6、MDV-Meq-1D10、MDV-Meq-6B3、MDV-Meq-6D10;Western blot结果证明这些单克隆抗体不仅能与体外表达的Meq蛋白反应,而且能识别MD肿瘤细胞系MSB-1中的Meq蛋白和MD肿瘤组织细胞中的Meq蛋白;以Meq蛋白单克隆抗体成功建立免疫组化诊断MD的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结果稳定,易观察判定。研究表明,试验制备了4株Meq蛋白单克隆抗体(MDV-Meq-1D6、MDV-Meq-1D10、MDV-Meq-6B3、MDV-Meq-6D10),基于此建立的免疫组化MD诊断方法为临床MD鉴别诊断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 Meq蛋白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 诊断
原文传递
2021—2022年我国鸡马立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3
作者 丁天 吴少鹏 +8 位作者 熊敏 蒲兴 王顷森 许默儒 邵红霞 钱琨 叶建强 党海斌 秦爱建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49,共6页
为了解我国规模化养殖场中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感染和免疫状态,采用四重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对采自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个养殖企业的94个鸡群的羽毛囊和环境样本进行MDV疫苗毒和野毒检测。结果显示... 为了解我国规模化养殖场中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感染和免疫状态,采用四重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对采自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个养殖企业的94个鸡群的羽毛囊和环境样本进行MDV疫苗毒和野毒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养殖场存在野毒感染,其中山东地区样本平均阳性率较高为13.6%。不同省市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和蛋鸡样本的野毒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3%、3.9%和7.2%。在不同日龄蛋鸡样本中,1~7、8~14和50~80日龄野毒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2.6%、13.8%和14.3%。此外,单独免疫CVI988疫苗或以火鸡疱疹病毒(HVT)为载体的基因工程重组疫苗(rHVT)以及同时免疫这两种疫苗,均能降低MDV野毒的阳性率,且同时免疫两种疫苗鸡群的野毒阳性率最低。对不同免疫方式下疫苗在羽毛囊中复制情况的检测结果显示,在3~4周龄时,单独免疫CVI988疫苗的平均阳性率为91.4%,单独免疫rHVT疫苗的平均阳性率为58.2%,同时免疫两种疫苗时,CVI988疫苗和rHVT疫苗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51.8%和36.9%,提示鸡场应切实做好马立克病的防控工作。本研究丰富了对MDV感染现状的新认识,为我国未来马立克病的防控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 流行病学调查 四重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电磁感应诱导下钢渣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愈合性能研究
4
作者 陈先勇 刘桂花 +3 位作者 田浩 杜姣姣 谢君 吴少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3年第6期1121-1124,共4页
文中利用钢渣、再生料RAP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设计AC-13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研究损坏的钢渣再生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性能.结果表明:对于不同RAP掺量的沥青混合料,60 s的加热时间是理想的感应愈合时间.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有效加热深度... 文中利用钢渣、再生料RAP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设计AC-13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研究损坏的钢渣再生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性能.结果表明:对于不同RAP掺量的沥青混合料,60 s的加热时间是理想的感应愈合时间.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有效加热深度EHD与RAP剂量呈负相关,RAP含量高的试件中钢渣比例降低,导致加热效率和深度降低.RAP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愈合率HR_S和断裂能愈合率HR_E有减小效应,老化沥青更难流动和修复裂缝;多次愈合循环对提升自愈合性能有一定帮助,且有助于裂纹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钢渣 再生料 愈合性能
下载PDF
橡胶沥青透水混凝土路用性能及VOCs释放行为研究
5
作者 崔培强 崔培德 +2 位作者 吴少鹏 屈庆余 谢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3年第6期1136-1140,共5页
为了提高OGFC(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的路用性能,采用新型粒化橡胶沥青与高黏度沥青复合改性制备出OGFC-13型沥青混合料,通过浸水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试验、高温车辙试验探究其路用性能.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探究了沥青... 为了提高OGFC(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的路用性能,采用新型粒化橡胶沥青与高黏度沥青复合改性制备出OGFC-13型沥青混合料,通过浸水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试验、高温车辙试验探究其路用性能.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探究了沥青混合料复合改性前后VOCs的释放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粒化橡胶沥青的加入使沥青混合料的浸水稳定度增加了41.9%,冻融劈裂强度增加了12.4%,60℃动稳定度增加2 711次/mm,路用性能显著提升.根据GC-MS检测结果,沥青混合料VOCs的质量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温度较低时,沥青混合料VOCs以脂环烃为主,温度超过175℃后,沥青混合料VOCs中烃类衍生物质量浓度大幅度增加.同时,复合改性后沥青混合料VOCs的质量浓度有所下降,但VOCs中甲苯、萘等毒性高,致癌性强的多环芳烃的浓度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化橡胶沥青 复合改性 路用性能 沥青混合料VOCs
下载PDF
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吴少鹏 磨炼同 +3 位作者 水中和 玄东兴 杨文锋 薛永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7-570,共4页
导电沥青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的沥青混凝土 .采用科氏重交沥青 AH-70、玄武岩、矿粉 ,按配合比为 :m(集料 ,2 .3 6~ 4.75 mm )∶ m (集料 ,<2 .3 6mm )∶ m (矿粉 )∶ m (沥青 ) =12 0∶2 40∶ 14∶ 3 0制备沥青混凝土 ,同... 导电沥青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的沥青混凝土 .采用科氏重交沥青 AH-70、玄武岩、矿粉 ,按配合比为 :m(集料 ,2 .3 6~ 4.75 mm )∶ m (集料 ,<2 .3 6mm )∶ m (矿粉 )∶ m (沥青 ) =12 0∶2 40∶ 14∶ 3 0制备沥青混凝土 ,同时掺入 0 %~ 2 0 %的石墨 (重量百分数 ) ,可获得电阻率为 10~10 3 Ω· m的导电沥青混凝土 .文中主要研究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 ,探讨了石墨的物理化学性质、掺量以及沥青用量与沥青混凝土电学性能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沥青混凝土 制备 电阻率 导电模型
下载PDF
钢渣SMA-13在武黄大修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吴少鹏 廖卫东 +1 位作者 薛永杰 朱继东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13-115,共3页
依托武黄高速公路大修改造工程 ,采用破碎钢渣以及 SBS改性沥青 ( PG76 - 2 2 )等作为原材料 ,进行钢渣沥青混凝土的应用研究 ,设计出 SMA- 13型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 ,并在武黄高速公路豹段匝道处进行了钢渣 SMA- 13试验段的铺筑。后... 依托武黄高速公路大修改造工程 ,采用破碎钢渣以及 SBS改性沥青 ( PG76 - 2 2 )等作为原材料 ,进行钢渣沥青混凝土的应用研究 ,设计出 SMA- 13型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 ,并在武黄高速公路豹段匝道处进行了钢渣 SMA- 13试验段的铺筑。后期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段各项性能指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沥青混凝土 SMA 试验段
下载PDF
沥青路面防水抗油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吴少鹏 李波 +2 位作者 刘小明 刘刚 叶群山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5年第5期663-666,共4页
采用自制的硅树脂溶液,添加渗透剂和增粘剂后合成出一种渗透型硅树脂沥青路面防水抗油剂.渗水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抗油性能试验以及表面构造深度试验的结果表明防水抗油剂能够极大地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和抗油污... 采用自制的硅树脂溶液,添加渗透剂和增粘剂后合成出一种渗透型硅树脂沥青路面防水抗油剂.渗水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抗油性能试验以及表面构造深度试验的结果表明防水抗油剂能够极大地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和抗油污性能,同时不影响路面的抗滑性能.半年后对试验路段的渗水系数等跟踪检测,结果证明了其良好的路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水抗油剂 沥青路面 水稳定性 抗油污染性能
下载PDF
含砂雾封层材料母液配比优化与性能研究
9
作者 崔培强 李梦林 +2 位作者 吴少鹏 屈庆余 谢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3年第5期902-907,共6页
文中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含砂雾封层材料的配比,测试了母液的流变性能,验证了母液配比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方法可比较好地用于母液配比的优化中,不同性能指标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联性.在不同改性剂的共同作用下,乳化沥青的流变... 文中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含砂雾封层材料的配比,测试了母液的流变性能,验证了母液配比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方法可比较好地用于母液配比的优化中,不同性能指标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联性.在不同改性剂的共同作用下,乳化沥青的流变行为由牛顿流体转变为赫-巴流体,屈服应力越大,不沉粒径也越大,提升母液的布氏黏度是增强材料悬砂能力的有效途径.按乳化沥青质量比,增黏剂、增稠剂、陶土以及流变助剂掺量分别为15%、0.6%、20%、0.6%是本研究中的母液最优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养护 含砂雾封层 正交试验 流变性能
下载PDF
矿物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吴少鹏 叶群山 刘至飞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23,共4页
分别采用动态模量试验、动态蠕变试验和车辙试验研究了玄武岩矿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粘弹特性及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物纤维掺入后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和相位角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且纤维的使用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 分别采用动态模量试验、动态蠕变试验和车辙试验研究了玄武岩矿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粘弹特性及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物纤维掺入后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和相位角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且纤维的使用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表明玄武岩矿物纤维能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劲度,而60℃时沥青胶浆和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因子增大。高温动态蠕变试验结果也表明,掺入矿物纤维后沥青混合料的流动值增大,达到流动值时循环荷载产生的应变和经历10 000次荷载作用后的应变均能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与未掺矿物纤维相比,掺加0.4%矿物纤维后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由5 869次/mm提高到7 656次/mm,同时车辙深度减小,表明矿物纤维能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抵抗高温流动变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高温稳定性 动态模量 动态蠕变 矿物纤维
下载PDF
改性沥青混合料中改性沥青膜厚与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少鹏 磨炼同 林振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1-54,131,共5页
介绍了改性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膜厚的计算方法 ,分析了沥青膜厚的影响因素 ,着重研究了沥青膜厚与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关系。通过对稳定度、动稳定度分析表明 :稳定度与沥青膜厚曲线均呈驼峰形状 ,具有明显的峰值 ;沥青膜厚与动稳定度也呈驼... 介绍了改性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膜厚的计算方法 ,分析了沥青膜厚的影响因素 ,着重研究了沥青膜厚与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关系。通过对稳定度、动稳定度分析表明 :稳定度与沥青膜厚曲线均呈驼峰形状 ,具有明显的峰值 ;沥青膜厚与动稳定度也呈驼峰关系 ,并与稳定度峰值存在对应关系 ,两者在同一膜厚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沥青膜厚 表面积系数 马歇尔稳定度 动稳定度 影响因素 沥青混合料 高等级公路 设计
下载PDF
磷石膏粉煤灰石灰固结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吴少鹏 沈卫国 +1 位作者 周明凯 赵青林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3-15,共3页
研制一种主要以磷石膏粉煤灰和石灰组成的固结材料 ,并对其配比进行优化研究 ,其最佳配比为 :粉煤灰比磷石膏 =1∶ 1 ,石灰类稳定剂掺量约为 6 %~ 8% ;固结材料压实度为 93 %~96 % ,可作路面基层材料 ,当压实度在 93 %左右时 ,可作路... 研制一种主要以磷石膏粉煤灰和石灰组成的固结材料 ,并对其配比进行优化研究 ,其最佳配比为 :粉煤灰比磷石膏 =1∶ 1 ,石灰类稳定剂掺量约为 6 %~ 8% ;固结材料压实度为 93 %~96 % ,可作路面基层材料 ,当压实度在 93 %左右时 ,可作路基的填筑材料 ,也可用其稳定碎石作路面基层材料 ;用 SEM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 ,阐述了其强度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粉煤灰 固结材料
下载PDF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吴少鹏 陈明宇 韩君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22,共6页
地球上化石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而人类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是无限的。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法和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是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能源和环境两个根本问题的主要途径。由于黑色沥青路面具有很强的吸收太阳能的能力,利用沥青... 地球上化石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而人类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是无限的。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法和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是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能源和环境两个根本问题的主要途径。由于黑色沥青路面具有很强的吸收太阳能的能力,利用沥青路面吸收太阳能成为了一项新型的能源利用技术。基于我国在能源需求和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等方面的现状,归纳了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从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总结了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规律。指出了今后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数值及试验研究太阳能的转换、沥青路面集热器的优化和能量的跨季节存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集热器 太阳能 道路养护
下载PDF
聚合物纤维改性沥青混凝土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吴少鹏 薛永杰 张登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47-49,共3页
路用纤维作为沥青混凝土的添加材料 ,近年来在我国的高级沥青路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添加聚合物纤维来对普通沥青混凝土进行改性 ,研究了混合料掺纤维后的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耐疲劳性能 ,并与普通密集... 路用纤维作为沥青混凝土的添加材料 ,近年来在我国的高级沥青路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添加聚合物纤维来对普通沥青混凝土进行改性 ,研究了混合料掺纤维后的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耐疲劳性能 ,并与普通密集配沥青混凝土进行了路用性能的对比分析。依据分析的结果 ,简述了纤维改善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沥青混合料 改性 路用性能
下载PDF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应力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吴少鹏 王家主 陈太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6年第6期969-972,共4页
通过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工况下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的应力峰值进行了计算,同时对车辆匀速行驶和变速行驶时纵坡沥青路面的应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应力随坡度的变化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超载情形下,各项应力均显著上升;长大纵坡沥青路面各应... 通过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工况下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的应力峰值进行了计算,同时对车辆匀速行驶和变速行驶时纵坡沥青路面的应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应力随坡度的变化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超载情形下,各项应力均显著上升;长大纵坡沥青路面各应力峰值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最大值位于上、中面层之间;车辆的变速、超载、重载对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破坏极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纵坡 有限元方法 应力
下载PDF
基于三点弯曲试验的ATB-25弯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少鹏 曹庭维 +1 位作者 陈明宇 黄旭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16,共4页
通过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25沥青混合料的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温度及加载速率对弯拉强度、弯拉应变及弯曲劲度模量的影响规律。在较大试验温度范围内,施加两组加载速率对ATB-25沥青混合料小梁试件的弯拉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25沥青混合料的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温度及加载速率对弯拉强度、弯拉应变及弯曲劲度模量的影响规律。在较大试验温度范围内,施加两组加载速率对ATB-25沥青混合料小梁试件的弯拉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加载速率条件下试件破坏的弯拉强度大于低加载速率下的弯拉强度;温度越高,高低荷载速率之间的弯拉强度差别越大。低荷载速率条件下的弯拉应变约为高荷载速率下的1.5—2.5倍,且在温度低于25℃时,小梁试件的弯拉应变与温度之间有较好的指数变化规律。同时,其弯曲劲度模量与温度之间也呈现良好的指数关系。对比分析了高低荷载速率条件下的指数回归方程参数,表明了低荷载速率条件下的ATB-25沥青混合料表现出较佳的抗裂性能。通过对小梁试件破坏前的弯曲应变能的计算,可得知其在常温域(15℃)附近具有最大的弯曲应变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三点弯曲试验 加载速率 弯曲应变能
下载PDF
老化沥青胶结料的疲劳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吴少鹏 江承建 +2 位作者 林俊涛 KIN Jenkins 朱祖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3年第3期451-455,共5页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研究了短期老化与长期老化的沥青胶结料在应变模式,应力模式下的抗疲劳性能.实验中,采用了旋转薄膜烘箱实验(RTFOT)及压力老化(PAV)来模拟沥青胶结料的短期及长期老化.沥青胶结料的应变疲劳实验中选取1.0%,1.5%,...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研究了短期老化与长期老化的沥青胶结料在应变模式,应力模式下的抗疲劳性能.实验中,采用了旋转薄膜烘箱实验(RTFOT)及压力老化(PAV)来模拟沥青胶结料的短期及长期老化.沥青胶结料的应变疲劳实验中选取1.0%,1.5%,2.0%以及2.5%四个应变值,应力疲劳实验中选取了0.25,0.35,0.45,0.55MPa 4个应力值.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应变疲劳实验能够区别老化对沥青抗疲劳性能的影响,而应力疲劳并不能很好的显示老化对沥青抗疲劳性能的影响.因此,应变模式下的疲劳实验更适合用来评价老化沥青胶结料的抗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 疲劳 应力 应变 沥青
下载PDF
石墨改性沥青混凝土的导电机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吴少鹏 磨炼同 水中和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6-452,共7页
通过研究电导率与石墨掺量、频率的依赖性,V-I特性,提出石墨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导电 机制.渗流模型可解释导电通路的形成与发展,该体系渗流阈值体积百分数Pc=11.0%,电导率 临界指数t=3.16.导电机制是颗粒接触电导和隧穿机制综合作用.交... 通过研究电导率与石墨掺量、频率的依赖性,V-I特性,提出石墨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导电 机制.渗流模型可解释导电通路的形成与发展,该体系渗流阈值体积百分数Pc=11.0%,电导率 临界指数t=3.16.导电机制是颗粒接触电导和隧穿机制综合作用.交变电场中的导电行为可等效 为电阻和电容并联,电阻导电捷径作用和电容、电阻相对数量影响临界频率.非线性V-I特性产 生于隧道效应时粒子间的非线性导电和高电场时诱发额外的导电通路.间隙减小可削弱电场强度 对电流密度的影响,颗粒间隙由于导电发热使热扰动的加剧和沥青热膨胀,显著影响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机制 改性沥青混凝土 石墨 导电沥青混凝土 V-I特性 导电通路 体积百分数 电导率 渗流模型 渗流阈值 导电行为 交变电场 综合作用 临界指数 电流密度 电场强度 隧道效应 临界频率 相对数量 非线性 依赖性 电阻 高电场
下载PDF
湖北京珠高速公路北段路面结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少鹏 黄晓明 赵永利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71-73,共3页
在对湖北京珠高速公路交通量进行计算和预测的基础上 ,发现超载现象严重 ,平均胎压达 0 .79MPa。换算成轴载后 ,采用电算法设计、分析 ,湖北京珠高速公路北段路面结构合理设计结果为面层厚度16cm,基层厚度 4 0 cm,底基层厚度为 2 0 cm... 在对湖北京珠高速公路交通量进行计算和预测的基础上 ,发现超载现象严重 ,平均胎压达 0 .79MPa。换算成轴载后 ,采用电算法设计、分析 ,湖北京珠高速公路北段路面结构合理设计结果为面层厚度16cm,基层厚度 4 0 cm,底基层厚度为 2 0 cm。同时 ,给出了各标段路面设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量 超载 胎压 电算法 路结构 高速公路 结构设计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下载PDF
椎间盘髓核臭氧消融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少鹏 张宇 +3 位作者 夏雄智 李参天 邓崇礼 许学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3例为对照组,选择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为观察组,观察组中黄韧带增生肥厚导致腰椎管狭窄者12例,伴腰椎骨质增生、小关节退行性变8例... 目的探讨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3例为对照组,选择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为观察组,观察组中黄韧带增生肥厚导致腰椎管狭窄者12例,伴腰椎骨质增生、小关节退行性变8例,伴侧隐窝狭窄5例,术前经C型臂下定位,行经皮穿刺臭氧治疗术,椎间盘盘内注入臭氧量8~10 mL,O3浓度为60μg/mL,椎旁间隙注入臭氧量5 mL,神经根出口走行部位注射臭氧+复方倍他米松+2%利多卡因+维生素B12注射混合液5 mL。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症状立即缓解,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1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92.0%,术后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达91.3%和88.0%,术后随访6个月总有效率达82.6%和80.0%。结论臭氧联合应用复方倍他米松针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近期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老年患者 臭氧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