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患者膳食营养现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尚灵 隋昳 +3 位作者 方仕 李延兵 卢味 叶艳彬 《现代医院》 2020年第10期1517-1521,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三甲医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膳食营养现况,为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膳食,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半定量97条目食物频率问卷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过去一年,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以中国营养学会...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三甲医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膳食营养现况,为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膳食,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半定量97条目食物频率问卷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过去一年,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以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最新版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和平衡膳食宝塔为依据评价患者的膳食情况与各营养素的摄入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81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女性410例,男性571例。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2.53±9.94)岁,平均糖尿病病程为(8.13±6.65)年。蛋白质、胆固醇、维生素B3、铁和锰摄入量均达到了100%DRIs;总能量摄入量和碳水化合物基本达到75%DRIs;膳食纤维和钙的摄入量仅达到30%DRIs。蔬菜和水产品均达到了100%推荐量;畜禽类女性的日均摄入量为(104.66±44.76) g/d,男性为(136.05±62.85) g/d均远超膳食指南推荐量;谷薯类、蛋类和豆类基本达到70%推荐量;全谷物和杂豆类、薯类、水果和奶类的日均摄入量仅达到30%推荐量。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摄入欠合理,全谷物和杂豆类、薯类、水果和奶类摄入不足畜禽类摄入过量,需要进一步加强患者的营养教育和膳食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膳食营养 食物频率法 现况调查
下载PDF
营养与血小板功能——系统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惠莲 李春蕾 +1 位作者 吴尚灵 房爱萍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综述膳食营养素及生物活性成分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Ovid平台数据库和SinoMed于2008~2017年间发表的国内外膳食营养素和生物活性成分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相关文献,包括与人群相关的Meta分... 目的综述膳食营养素及生物活性成分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Ovid平台数据库和SinoMed于2008~2017年间发表的国内外膳食营养素和生物活性成分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相关文献,包括与人群相关的Meta分析、系统综述、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和观察性研究文献。结果从检索到的14 624篇文献中,共筛选出2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其中n-3 PUFAs 14篇,n-6 PUFAs 2篇,维生素2篇,生物活性成分7篇。(1)n-3PUFAs(鱼油、DHA和EPA)补充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粘附、分泌等功能。(2)n-6PUFAs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在不同研究中结论不一致,尚不能认为补充亚油酸可抑制血小板功能。(3)合理摄入(100~600IU)维生素E可以抑制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目前尚无其他维生素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充足证据。(4)膳食多酚类化合物中的黄烷醇类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但尚不能认为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黄烷酮类、黄酮醇以及异黄酮类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结论摄入n-3 PUFAs、维生素E以及生物活性成分中的黄烷醇类,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或分泌功能,从而改善血循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维生素 生物活性成分 血小板功能
原文传递
膳食及生活行为方式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系统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惠莲 吴尚灵 +1 位作者 李春蕾 房爱萍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9-423,共5页
目的综述膳食营养及生活行为方式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为制定心血管事件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Ovi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于2008~2017年间发表的与膳食营养及生活行为方式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相关... 目的综述膳食营养及生活行为方式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为制定心血管事件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Ovi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于2008~2017年间发表的与膳食营养及生活行为方式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相关的已发表的meta分析、系统综述、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文献。结果从检索到的7330篇文献中共筛选出2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其中膳食模式6篇,食物8篇,生活方式10篇。主要发现及证据包括:1、健康膳食模式(地中海膳食、低GI膳食)可促进血小板健康;2、可可及其制品、番茄及其水溶性提取物、富含膳食硝酸盐的根茎类蔬菜的摄入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3、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适量饮酒可抑制血小板聚集;4、长期吸烟会激活血小板、增加血小板分泌,从而损害血小板功能。结论基于现有证据,认为遵循健康膳食模式(地中海膳食、低GI膳食),适量摄入可可、番茄及其提取物、富含膳食硝酸盐的根茎类蔬菜,并结合规律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的生活行为方式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和分泌功能,从而改善血循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模式 食物 生活方式 血小板功能
原文传递
喂养方式对婴儿大便性状及大便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尚灵 陈佩妍 +2 位作者 陈偲 房爱萍 朱惠莲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5期1120-1123,共4页
目的了解健康婴儿正常的排便模式,探讨不同喂养模式下(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婴儿大便性状及大便残留营养成分的差异。方法共纳入177例2周龄健康足月儿(其中母乳喂养组37例、人工喂养组72例及混合喂养组68例),记录婴儿身长、体... 目的了解健康婴儿正常的排便模式,探讨不同喂养模式下(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婴儿大便性状及大便残留营养成分的差异。方法共纳入177例2周龄健康足月儿(其中母乳喂养组37例、人工喂养组72例及混合喂养组68例),记录婴儿身长、体质量、头围、喂养情况及大便情况,并对99份婴儿粪便样本进行残余氮、总脂及微量元素测定。结果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生长发育指标包括体质量、身长及头围均无统计学差异;母乳喂养组婴儿的大便次数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 3次/d vs. 2. 7次/d; 5. 3次/d vs. 3. 3次/d,均P<0. 05),其他大便性状指标如大便量分、颜色评分及软度指数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粪便中的成分,包括残余氮、总脂的含量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是人工喂养组婴儿粪便中残留的钙、镁、锰及铁等元素,显著高于母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影响婴儿大便次数及大便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对于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次数较多,且粪便中残留营养成分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方式 婴儿 大便性状 大便成分 大便次数
原文传递
广州市低肌肉量老年人膳食现况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春蕾 吴尚灵 +1 位作者 廖功诚 朱惠莲 《华南预防医学》 2018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低肌肉量老年人膳食营养状况,为低肌肉量老年人合理膳食、预防肌肉衰减提供科学建议。方法对参与补充乳清蛋白随机对照试验的低肌肉量老年人进行基线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和体格测量资料,采用半定量79条目食物... 目的了解广州市低肌肉量老年人膳食营养状况,为低肌肉量老年人合理膳食、预防肌肉衰减提供科学建议。方法对参与补充乳清蛋白随机对照试验的低肌肉量老年人进行基线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和体格测量资料,采用半定量79条目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参与者近1年的膳食情况。结果共调查122名老年人,男性和女性各61人,平均年龄(71.3±3.8)岁;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男性为(6.39±0.47)、女性为(4.94±0.38)。该人群膳食营养素日均摄入量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比较,男性和女性日均蛋白质、维生素E、维生素C和铁的摄入量均达到100%DRIs;总能量日均摄入量基本达到80%DRIs;钙的日均摄入量男性仅占DRIs的59.7%、女性占57.7%。蔬菜、畜禽肉日均摄入量男性依次为(344.3±150.3)、(100.2±67.8)g/d,女性依次为(352.9±154.1)、(79.8±49.4)g/d,均高于膳食指南推荐量;水果摄入量男性为(137.7±110.9)g/d、女性为(121.6±62.7)g/d,奶类摄入量男性为(45.6±60.6)g/d、女性为(61.0±69.0)g/d,豆类摄入量男性为(17.4±31.4)g/wk、女性为(17.1±33.8)g/wk,均低于膳食指南推荐量。结论广州市低肌肉量老年人膳食蛋白质摄入基本充足,但奶类、豆类和水果摄入量不足,建议改善膳食结构以维持适宜的骨骼肌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调查 骨骼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蛋白质适宜含量值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4
6
作者 房爱萍 吴尚灵 +1 位作者 韩军花 朱惠莲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6,共10页
目的综述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对生长发育及长期健康的影响,并探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值。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Ovid和SinoMed 2005~2016年间发表的与婴幼儿配方食品蛋白质含量或摄入量相关的... 目的综述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对生长发育及长期健康的影响,并探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值。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Ovid和SinoMed 2005~2016年间发表的与婴幼儿配方食品蛋白质含量或摄入量相关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及前瞻性研究。结果从检索到的1400篇文献中共筛选出9篇(足月儿7篇,早产儿2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高蛋白婴儿配方食品喂养组(1.92~4.7g/100kcal)(HP)的足月儿体质量和身长会有一过性的生长加速,其6月-6岁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2月-6岁的年龄别BMI Z评分均显著高于低蛋白婴儿配方食品(1.6~3.3g/100kcal)喂养组(LP),足月儿在婴儿期摄入高蛋白质含量的婴儿配方食品会增加其6岁时的肥胖风险,但对60月龄内的体成分无显著影响。HP组的足月婴儿血浆必需氨基酸浓度更高。2、高蛋白配方食品能够促进早产儿的生长,但其对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神经发育等的影响以及高蛋白摄入所导致的生长加速对健康的长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基于现有证据,认为含有1.8g/100kcal的牛乳婴儿配方食品和较大婴儿配方食品能够满足1岁以内足月产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对于最大值,牛乳婴儿配方食品3.0g/100kcal是适宜的,而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则应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度下调,以保证提供充足的营养且不会带来肥胖风险。幼儿配方食品以及早产儿配方食品的蛋白质适宜含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食品 蛋白质含量 生长发育 健康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