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股骨髁部的旋转畸形 被引量:7
1
作者 吴尧平 高井信郎 +2 位作者 朱庆生 李明全 平泽泰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 :通过CT测量 ,使用TEA(TransepicondylarAxis ,TEA )作为股骨远端的标志来检测青少年髌股关节紊乱时的下肢排列和股骨远端形态。材料与方法 :选用 3组病人。脱位组 :2 6例病人共 3 9个膝关节 ;膝前痛组 :43例共67膝 ;对照组 :12例 ... 目的 :通过CT测量 ,使用TEA(TransepicondylarAxis ,TEA )作为股骨远端的标志来检测青少年髌股关节紊乱时的下肢排列和股骨远端形态。材料与方法 :选用 3组病人。脱位组 :2 6例病人共 3 9个膝关节 ;膝前痛组 :43例共67膝 ;对照组 :12例 2 4膝 ,。对各组病人均行股骨颈、股骨远端、胫骨近、远端的CT检查。得到以TEA为基准的股前倾角、前髁角和后髁角以及膝旋转 ,同时测量常用的髁角、髌骨倾斜角及胫骨旋转等。结论 :发现脱位组后髁角有显著增大 ,内、外侧付韧带的股骨附着点有异常改变 ,进而TEA发生外旋。本研究是在同类研究中首次使用TEA作为新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股骨髁部旋转 TEA
下载PDF
面磨耗对下颌第一磨牙牙体长轴倾斜程度影响的解剖测量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美青 王军 +3 位作者 吴尧平 姚秀芳 张俊华 颜朝云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 :探索牙合面磨耗对下颌第一磨牙牙体长轴倾斜程度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从本教研室收藏的 34 18个下颌第一磨牙中 ,按下列标准选出 3组牙齿进行微机测量。Ⅰ组 :无磨耗组 ,18个 ,代表年轻组 ;Ⅱ组 :严重磨耗组 ,2 6个 ,代表年长组 ... 目的 :探索牙合面磨耗对下颌第一磨牙牙体长轴倾斜程度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从本教研室收藏的 34 18个下颌第一磨牙中 ,按下列标准选出 3组牙齿进行微机测量。Ⅰ组 :无磨耗组 ,18个 ,代表年轻组 ;Ⅱ组 :严重磨耗组 ,2 6个 ,代表年长组 ;Ⅲ组 :牙合面深龋组 ,18个 ,代表功能减弱组。样本中所有牙均选双根者 ,由三位作者遵三盲法进行。结果 :Ⅱ组牙冠相对于牙根更向近中倾斜 ,与Ⅰ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1) ,而Ⅲ组与Ⅰ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重度磨耗的下颌第一磨牙 ,牙体长轴的倾斜程度明显大于无明显磨耗组 ,其机制可能与咬合功能刺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磨耗 咬合 解剖 测量
下载PDF
TGFβ_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预防术后肌腱粘连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志敏 刘建 +4 位作者 吴尧平 孟国林 吕荣 王军 王志刚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研究TGFβ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FG)预防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将72只来亨鸡(leghorn)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单纯TGFβ1抗体(TGFβ1Ab)组、单纯生物蛋白胶(FG)组、TGFβ1抗体复合FG(TGFβ1Ab+FG)组及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TGFβ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FG)预防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将72只来亨鸡(leghorn)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单纯TGFβ1抗体(TGFβ1Ab)组、单纯生物蛋白胶(FG)组、TGFβ1抗体复合FG(TGFβ1Ab+FG)组及生理盐水(NS)组,每组各18只.分别将鸡左足第3,4趾趾深屈肌腱横断,作The4-strandCruciaterepair缝合,在损伤周围注入药物.术后5d行早期功能锻炼,在第1,3,8wk处死取材,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测试.结果:TGFβ1Ab复合FG组术后3,8wk,缝合处粘连程度评分、肌腱滑动距离及模拟主动屈曲度均优于其余三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处理组的最大抗断裂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肌腱粘连,不影响肌腱的正常愈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损伤 肌腱粘连 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 生物蛋白胶
下载PDF
外固定架用于跟骨骨折治疗的功能结果和并发症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靖 张富军 +2 位作者 姬向兵 吴尧平 刘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对外固定架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治疗作用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0年2月~2005年8月收治的31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评估,所有患者均应用外固定架作为辅助显露、复位或固定方式。骨折分型采用RoySander关节内骨折的CT... 目的对外固定架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治疗作用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0年2月~2005年8月收治的31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评估,所有患者均应用外固定架作为辅助显露、复位或固定方式。骨折分型采用RoySander关节内骨折的CT分型,功能结果采用Maryland评分标准评定。CT扫描对复位结果进行评定,X线片用于分析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改变。结果本组平均随访时间48个月(18~65个月)。其中Ⅱ型骨折9例、Ⅲ型骨折12例、Ⅳ型骨折10例。Maryland评分结果:优9例,良10例,一般11例,差1例。复位结果评定:优9例,良12例,一般8例,差2例。复位结果与功能结果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与术前比较,Gissane角术后降低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Bohler角术后增大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并发症包括皮肤坏死2例,深部感染2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结论外固定架辅助显露、韧带整复作用以及微创固定方式可提高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复位质量,有利于足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跟骨 骨折 关节内 并发症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复合缓释载体生物蛋白胶应用于鞘管区预防屈肌腱粘连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志刚 房清敏 +2 位作者 张志敏 刘建 吴尧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8期9637-9640,共4页
目的:单纯生物蛋白胶是一种良好的缓释载体,拟通过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复合应用于肌腱损伤局部,观察其对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预防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04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动... 目的:单纯生物蛋白胶是一种良好的缓释载体,拟通过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复合应用于肌腱损伤局部,观察其对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预防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04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动物:将72只来亨鸡(leghorn)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单纯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组、单纯生物蛋白胶组、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18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实验方法:分别将鸡左足第三、四趾趾深屈肌腱横断,作The 4-strand Cruciate repair缝合,然后按照分组,用1 mL无菌注射器,向鞘管区分别注入0.2 mL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8 mg/L)和生理盐水,用生物蛋白胶专用注射器向鞘管区分别注入0.2 mL生物蛋白胶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生物蛋白胶复合液。③实验评估:术后5 d行早期功能锻炼,在第1,3,8周麻醉后处死取材,第四趾标本分别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缝合处粘连评分。第三趾在SHIMADZU SPL-10kN型材料实验机上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组术后3,8周,缝合处粘连程度评分、肌腱滑动距离、模拟主动屈曲度及屈曲功均优于其余3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个处理组的最大抗断裂载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复合缓释载体生物蛋白胶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肌腱粘连,并且不影响肌腱的正常愈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粘连 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 生物蛋白胶
下载PDF
TGF-β_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预防鞘管区术后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志敏 刘建 +1 位作者 孟国林 吴尧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9-353,共5页
目的研究TGF-β1抗体(TGF-β1 antibody,TGF-β1Ab)复合生物蛋白胶(fibringlue,FG)预防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 72只成年雄性来亨鸡制备左足第3、4趾趾深屈肌腱横断模型。按鞘管区给药随机分为4组:A组0.2mLTGF-... 目的研究TGF-β1抗体(TGF-β1 antibody,TGF-β1Ab)复合生物蛋白胶(fibringlue,FG)预防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 72只成年雄性来亨鸡制备左足第3、4趾趾深屈肌腱横断模型。按鞘管区给药随机分为4组:A组0.2mLTGF-β1Ab、B组0.2 mL FG、C组0.2mLTGF-β1Ab及FG复合液、D组0.2 mL生理盐水,仅术中注入1次。术后1、3及8周, 每组各取6 只鸡第4 趾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3、8周第3 趾行生物力学测定。 结果术后1周各组肌腱粘连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3及8 周C组与A、B及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织学观察,术后3、8周A、B及D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C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术后3周,各组肌腱滑动距离比值分别为0.45 ± 0.05、0.40 ± 0.10、0.79 ± 0.09、0.25 ± 0.07;模拟主动屈曲度比值分别为0.61 ± 0.02、0.67 ± 0.03、0.91 ± 0.03、0.53 ± 0.04;屈曲功分别为(18.00 ± 0.77)、(17.80 ± 1.13)、(27.60 ± 1.73)、(15.60 ± 1.27)o/N。C组3项指标与A、B及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最大抗断裂载荷分别为(14.2 ± 1.9)、(15.2 ± 2.2)、(16.0 ± 2.2)、(14.7 ± 2.7)N,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8周,各组肌腱滑动距离比值分别为0.45 ± 0.07、0.43 ± 0.08、0.80 ± 0.09、0.29 ± 0.05;模拟主动屈曲度比值分别为0.61 ± 0.02、0.63 ± 0.03、0.92 ± 0.03、0.53 ± 0.03;屈曲功分别为(18.30 ± 0.84)、(18.60 ± 0.80)、(27.90 ± 1.24)、(15.30 ± 0.75)o/N。C组3项指标与A、B及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各组最大抗断裂载荷分别为(51.9 ± 3.0)、(51.4 ± 1.4)、(53.3 ± 1.3)、(52.3 ± 2.2)N,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TGF-β1Ab复合FG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肌腱粘连,不影响肌腱的正常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损伤 肌腱粘连TGF-β1抗体 生物蛋白胶
下载PDF
经皮挛缩带切断治疗臀肌挛缩症 被引量:4
7
作者 栗向东 吴尧平 +1 位作者 王哲 杜俊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303-1304,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挛缩带切断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大转子后上方经皮挛缩带切断的术式,治疗具有典型症状的臀肌挛缩症28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32mo,28例恢复正常步态或步态明显改善,均无坐骨神经损伤,无复发病...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挛缩带切断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大转子后上方经皮挛缩带切断的术式,治疗具有典型症状的臀肌挛缩症28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32mo,28例恢复正常步态或步态明显改善,均无坐骨神经损伤,无复发病例.结论:该术式远离坐骨神经走行操作,创伤小,安全,时间短,不影响美观,效果好,是治疗臀肌挛缩症可推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挛缩症 外科手术 运动疗法
下载PDF
大鼠骺板软骨细胞P物质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一冰 李靖 +3 位作者 吴尧平 黄鲁豫 王全平 周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0-152,T001,共4页
研究P物质 (substanceP ,SP)在不同年龄大鼠骺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对 2、4、8、12、16、2 4、30周龄大鼠的胫骨骺板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SP基因表达进行定位与半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2周龄大鼠骺板软骨细胞各个... 研究P物质 (substanceP ,SP)在不同年龄大鼠骺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对 2、4、8、12、16、2 4、30周龄大鼠的胫骨骺板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SP基因表达进行定位与半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2周龄大鼠骺板软骨细胞各个区域均未见SP表达 ,4、8、12、16、2 4、30周龄大鼠骺板静止及增殖期软骨细胞未见SP免疫阳性染色 ,肥大区及钙化区软骨细胞可见SP阳性表达 ,其表达强度从 4周龄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到 12周龄时达峰值 ,16周龄始SP阳性表达强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30周龄则偶见SP表达。本研究证实生长板肥大区软骨细胞可以表达S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骺板 软骨细胞 P物质 年龄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嚼肌B超图象与肌电幅值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美青 张玉珍 +1 位作者 郭军 吴尧平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6年第4期213-215,共3页
作者对10名正常男性青年嚼肌B超图像与肌电幅值进行了对照研究。作以下测试:①采用线阵超声诊断仪记录双侧嚼肌在牙尖交错位不咬(静止)和最大紧咬(收缩)时前后径冻结图像,测量视野内肌肉截面积及下颌骨升支前缘处嚼肌厚度;②... 作者对10名正常男性青年嚼肌B超图像与肌电幅值进行了对照研究。作以下测试:①采用线阵超声诊断仪记录双侧嚼肌在牙尖交错位不咬(静止)和最大紧咬(收缩)时前后径冻结图像,测量视野内肌肉截面积及下颌骨升支前缘处嚼肌厚度;②采用肌电图仪记录双侧嚼肌在牙尖交错位作最大紧咬时的肌电图,测量峰值。结果表明B超图像所测嚼肌静止面积、收缩面积及收缩厚度均与嚼肌肌电值有明显线性正相关关系。作者认为用B超测量活体肌肉在功能状态时的截面积指标,对咀嚼肌肌肉作用力及其相互比例关系的确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肌肉作用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嚼肌 肌电图 超声波诊断 肌电幅值
下载PDF
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治疗(附148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庆良 陆裕朴 +1 位作者 刘建 吴尧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4期196-198,250,共4页
本文报道了我科自1958年至1989年对脊髓灰质炎股四头肌瘫痪致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148例的治疗,5~15°86例,16~30°59例,31~45°7例,46~90°3例。手术方法是转移肌腱同时行多种软组织松解术等纠正140例,截骨术者仅8... 本文报道了我科自1958年至1989年对脊髓灰质炎股四头肌瘫痪致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148例的治疗,5~15°86例,16~30°59例,31~45°7例,46~90°3例。手术方法是转移肌腱同时行多种软组织松解术等纠正140例,截骨术者仅8例。经8~29年的随访,获得满意效果。讨论中分析发生屈曲挛缩的原因,以及治疗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以软组织松解为主的手术方法,广泛应用截骨术是不可取的;介绍了预防并发症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屈曲 挛缩畸形 股四头肌瘫痪 截骨术 屈曲挛缩 膝关节畸形 软组织松解 外翻畸形 松解术 膝关节融合术
下载PDF
关于医用有机化学绪论课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6
11
作者 秦向阳 刘建强 +2 位作者 吴尧平 何炜 李志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第6期50-52,共3页
有机化学与医学和生命科学的交叉与融合越来越紧密,为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绪论课作为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开宗明义的第一课,其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而组织合理的授课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夯... 有机化学与医学和生命科学的交叉与融合越来越紧密,为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绪论课作为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开宗明义的第一课,其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而组织合理的授课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夯实基础、启发思考,从而实现温故知新、授人以渔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有机化学 绪论课 温故知新 授人以渔
下载PDF
miR-139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志全 马龙 +2 位作者 董晖 黎璞 吴尧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目的阐明miR-139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miR-139在永生化成骨细胞系hF OB 1.19及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MG-63中的表达情况;采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和曲古抑菌... 目的阐明miR-139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miR-139在永生化成骨细胞系hF OB 1.19及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MG-63中的表达情况;采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和曲古抑菌素A(TSA)处理骨肉瘤细胞,通过qRT-PCR检测miR-139的表达变化;将miR-139模拟物转染入骨肉瘤细胞中,通过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表达和Caspase-3活化的变化。结果与永生化成骨细胞系hF OB 1.19相比,miR-139在SOSP-9607和MG-63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5-Aza-CdR对SOSP-9607和MG-63骨肉瘤细胞中miR-139的表达没有影响,而TSA能够促进miR-139的表达(P<0.01);miR-139模拟物能够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能力,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并抑制Cyclin D1的表达、促进Caspase3的激活(P<0.05或P<0.01)。结论 miR-139在骨肉瘤细胞中低表达,而过表达miR-139能够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miR-139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志全 吴尧平 +1 位作者 吕昌伟 朱寒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2期390-392,共3页
骨科因其亚专科多、专业性强的学科特点,给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技能培训带来一定困难。本文结合骨科临床教学特点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体会,分析了规范化培训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通过夯实基本功和应用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 骨科因其亚专科多、专业性强的学科特点,给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技能培训带来一定困难。本文结合骨科临床教学特点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体会,分析了规范化培训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通过夯实基本功和应用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拓展临床能力,以及应用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进行快速提高的"三步教学法"进行临床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受训医师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临床技能水平,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有限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培训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规范化培训 CBL PBL 临床技能
下载PDF
左胸大肌断裂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国华 杜俊杰 吴尧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4-214,共1页
关键词 胸大肌 断裂
下载PDF
浅谈临床前期学生道德逻辑思维能力教育的重要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庆生 韩一生 吴尧平 《西北医学教育》 2002年第3期142-142,144,共2页
将道德逻辑思维的水平和质量与医生各种客观临床手段相关联,有助于对这一基本伦理问题的思考,也是医学院校在考虑选拔学生和实习学生临床实习结束时,是否要对其道德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评估操作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道德逻辑思维 临床医学思维 医学生 医学教育
下载PDF
人颞下颌关节盘不同矢状层面前后向拉伸力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王美青 吴尧平 王军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人颞下颌关节盘内、中、外不同部位拉伸力学特性的差异。材料和方法:Instron1122型拉伸实验机,自制夹头;人颞下颌关节盘3个,取外、外中、内中、内四个部位分别作拉伸实验,两部摄象机不同方向同步拍摄拉伸过程,计算机图象分析... 目的:探讨人颞下颌关节盘内、中、外不同部位拉伸力学特性的差异。材料和方法:Instron1122型拉伸实验机,自制夹头;人颞下颌关节盘3个,取外、外中、内中、内四个部位分别作拉伸实验,两部摄象机不同方向同步拍摄拉伸过程,计算机图象分析、计算各部弹性模量(E)和宽度泊松比(μ宽度)及厚度泊松比(μ厚度)。结果:关节盘的E为1.45±0.46兆帕~ 2.69±1.87兆帕,其中关节盘内中份者较小(1.45±0.46兆帕);μ宽度为0.31±0.13~0.44±0.04,μ厚度为0.18±0.0~ 40.44±0.05,关节盘内侧份和内中份的μ厚度均较小。结论:关节盘内、外侧份拉伸力学特性有明显差异,可能与其相应的功能需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 拉伸力学 弹性模量 泊松比
下载PDF
骨科专业医工结合领域PBL教学法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兴 吴小明 +1 位作者 吴尧平 马兆明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年第6期97-99,共3页
骨科专业医工结合领域是21世纪最为活跃、也是成果迭出的前沿交叉学科领域,极大地促进了骨科临床医学的发展。该结合领域作为医工结合的一个重要边缘学科,在其内容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专业及交叉学科的特殊性。文章从骨科专业... 骨科专业医工结合领域是21世纪最为活跃、也是成果迭出的前沿交叉学科领域,极大地促进了骨科临床医学的发展。该结合领域作为医工结合的一个重要边缘学科,在其内容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专业及交叉学科的特殊性。文章从骨科专业医工结合领域的特点出发,首次就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该交叉学科领域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及其作用进行了较深入探讨;并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摸索以及具体提出了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有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定位"、"知识储备"、"问题引擎"及"兴趣发展"的四步特色教学模式(即简称"4P"教学法),收到好的效果。进而为PBL教学法在医工结合领域的精品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骨科 生物医学工程 学生
下载PDF
微创技术治疗青年臀肌挛缩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马民亮 吴尧平 +3 位作者 李志全 刘艳武 赵轶男 陈晓超 《医疗装备》 2016年第17期66-66,共1页
目的 分析微创技术治疗青年臀肌挛缩症患者的中期随访疗效。方法 对380例臀肌挛缩症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松解挛缩带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80例患者中,优291例,良86例,差3例,优良率为99.2%。结论 采用微创技术治... 目的 分析微创技术治疗青年臀肌挛缩症患者的中期随访疗效。方法 对380例臀肌挛缩症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松解挛缩带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80例患者中,优291例,良86例,差3例,优良率为99.2%。结论 采用微创技术治疗青年臀肌挛缩症患者中期随访疗效满意,但实施手术的技术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挛缩症 手术治疗 微创技术 青年 疗效
下载PDF
Syntheses and Crystal Structures of Two New Macrocyclic Compounds
19
作者 吕昌伟 贾新刚 +1 位作者 吴尧平 刘建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32-136,共5页
Two new macrocyclic compounds, [Cu2(L)2](ClO4)4·2CH3OH (1) and [Cu(L)](ClO4)2·2H2O (2) (L = 1,3,10,12,15,18-hexaazatetracyclodocosane) were synthesized by condensation reactions involving amines and formalde... Two new macrocyclic compounds, [Cu2(L)2](ClO4)4·2CH3OH (1) and [Cu(L)](ClO4)2·2H2O (2) (L = 1,3,10,12,15,18-hexaazatetracyclodocosane) were synthesized by condensation reactions involving amines and formaldehyde in the presence of copper anion. Compound 1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pace group Pí with a = 10.442(2), b = 14.197(3), c = 17.388(4), α = 91.218(4), β = 90.69(3), γ = 93.756(4)o, V = 2520.4(9)3, Z = 2, F(000) = 1260, Dc = 1.589 Mg/m3, Mr = 1205.92, μ = 1.137 mm-1, λ = 0.71073, the final R = 0.0668 and wR = 0.1573 for 9703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Compound 2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 = 16.911(2), b = 11.4172(15), c = 27.059(4), β = 107.787(2)o, V = 4974.7(12)3, Z = 8, F(000) = 2504, Dc = 1.610 Mg/m3, Mr = 602.92, μ = 1.155 mm-1, λ = 0.71073 , the final R = 0.0419 and wR = 0.1131 for 4374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化合物 晶体结构 合成 缩合反应 三斜晶系 单斜晶系 空间群 阴离子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3,3'-(4-Dimethylaminobenzylidene)- bis-(4-hydroxycoumarin)
20
作者 吕昌伟 吴尧平 +1 位作者 刘建 贾新刚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847-850,共4页
The title compound 3,3'-(4-dimethylaminobenzylidene)-bis-(4-hydroxycoumarin) 3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4-hydroxycoumarin with 4-dimethylaminobenzaldehyde, and its chemic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 The title compound 3,3'-(4-dimethylaminobenzylidene)-bis-(4-hydroxycoumarin) 3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4-hydroxycoumarin with 4-dimethylaminobenzaldehyde, and its chemic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It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with a = 11.698(2), b = 10.882(2), c = 16.594(3) , β = 90.69(3)o, V = 2112.1(7) 3, Z = 4, F(000) = 952, Dc = 1.432 Mg/m3, Mr = 455.45, μ = 0.102 mm-1, λ = 0.71073 , the final R = 0.0779 and wR = 0.2143 for 3031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香豆素 晶体结构 合成 X-射线单晶衍射 二甲氨基苯甲醛 标题化合物 化学结构 单斜晶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