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意义与功能定位 被引量:9
1
作者 崔凡 李淼 吴嵩博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15,共3页
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以来,各地就自由贸易港的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自由贸易港 功能 意义 中国 自主权 试验区
下载PDF
地区间污染产业承接与转型的区位选择——一个博弈论分析框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晓堂 吴嵩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138,共8页
本文通过一个博弈论模型,讨论了地区间污染产业转移的动因,以及这些地区产业转移与转型之间的权衡条件。研究认为,如果将环境成本作为产业选择的重要指标,那么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不同污染水平的产业分布在位置上存在梯度,且这些产业的转... 本文通过一个博弈论模型,讨论了地区间污染产业转移的动因,以及这些地区产业转移与转型之间的权衡条件。研究认为,如果将环境成本作为产业选择的重要指标,那么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不同污染水平的产业分布在位置上存在梯度,且这些产业的转移与转型也存在梯度;满足一定条件时,产业转移比产业转型在改善地区间的福利方面更为有效,从而提出一个地区面临污染问题时的一种可行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产业 产业承接 产业转型 区位选择 动态博弈
下载PDF
“赶超时期”的美国对英经济战略论析
3
作者 吴嵩博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82,M0004,M0005,共22页
从美国内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对英国的赶超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全球化浪潮下,其实质是净资源优势的赶超,其过程是渐进式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并且没有与英国发生直接的对抗和冲突。... 从美国内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对英国的赶超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全球化浪潮下,其实质是净资源优势的赶超,其过程是渐进式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并且没有与英国发生直接的对抗和冲突。本文从净资源优势的视角,将美国对英国的“赶超时期”界定为1843~1941年,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了1865~1939年的美国对英经济战略。从政策手段来看,美国对英国采取了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开放的投资政策,并提供了粮食援助。美国在赶超英国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对英经济战略具有鲜明的美国特征,具体表现为:第一,美国对英战略的主要内容是“要素型开放”,即通过开放投资等方式吸收包括英国在内的全球生产要素,通过资本输出扩大自身的海外利益,同时通过保护主义贸易政策防止英国产品对本国的相关产业造成冲击;第二,部门利益是美国对英经济战略的驱动力;第三,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紧密合作的合作主义模式,是美国对英经济战略的实现方式。美国对英外交政策为其对英经济战略的成功创造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经济 崛起 大战略 美英关系 对英经济战略
原文传递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与外商投资管理新体制的建设 被引量:9
4
作者 崔凡 吴嵩博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共1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是我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长期推进的重要成果,是建立外商投资管理新体制的基础性法律。建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为基础的外商投资管理新体制是为了适应我国外资结构变化的重要举措。外商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是我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长期推进的重要成果,是建立外商投资管理新体制的基础性法律。建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为基础的外商投资管理新体制是为了适应我国外资结构变化的重要举措。外商投资法本身也具有历史阶段性:一方面,在现阶段中国制定这样一部法典式外商投资法是必要的,是推动改革符合历史潮流的;另一方面,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应进一步修改,从而更加彻底地实现内资和外资平等一致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颁布实施带来的高水平开放格局将对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与战略思路上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投资法 国民待遇 负面清单
原文传递
融资约束与中国企业出口市场偏好——基于开发区准自然实验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嵩博 崔凡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7-174,共18页
本文以企业进入开发区这一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00—2007年度企业—国家层面高度细化的面板数据,检验了融资约束对中国企业出口目标市场选择与偏好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出口市场存在啄序;企业在融资约束缓解后倾向... 本文以企业进入开发区这一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00—2007年度企业—国家层面高度细化的面板数据,检验了融资约束对中国企业出口目标市场选择与偏好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出口市场存在啄序;企业在融资约束缓解后倾向于向市场潜力较高的经济体出口;对市场潜力指标的分析发现,目标市场的人口规模、可变成本如运输成本是决定企业出口偏好的重要影响因素,出口市场人均收入水平不会对企业出口偏好产生显著影响,进口国政府治理水平、港口效率等对出口市场选择的影响不显著;子样本分析结果显示,多产品企业、大中型企业、中高技术行业企业在融资约束缓解后对目标市场的上述选择效应较为显著,与之相比,单一产品企业、小微型企业以及低技术行业企业的市场选择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开发区 贸易边际 出口啄序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投资促进效应——基于2005—2016年中国企业绿地投资的双重差分检验 被引量:420
6
作者 吕越 陆毅 +1 位作者 吴嵩博 王勇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7-202,共16页
本文采用目前可获得数据中较详实和准确的2005-2016年《全球企业绿地投资数据库》,运用事件评估的有效识别方法--双重差分法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促进效应进行全方位的评析。主要结论是:首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本文采用目前可获得数据中较详实和准确的2005-2016年《全球企业绿地投资数据库》,运用事件评估的有效识别方法--双重差分法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促进效应进行全方位的评析。主要结论是:首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对外绿地投资的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项目数增长幅度达32%左右,且一系列的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均表明这一促进效应显著存在。其次,"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绿地投资的积极促进效应通过"五通"实现,即设施联通、政策沟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再次,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地理上,"一带一路"倡议更显著地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与中国邻近"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增长,且对高政治风险经济体的投资不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从投资动态来看,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促进效应主要表现为集约边际的扩张,即主要带动已有投资基础或投资项目经济体的投资增长。此外,基于三重差分估计的结果看,在行业上,该倡议的对外投资促进效应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关领域;在投资来源上,该倡议尚未对"一带一路"重点省份产生显著的投资促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直接投资 双重差分 绿地投资 "五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