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涪江中游4种造林树种碳氮磷化学计量及养分重吸收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强 杨鸿淋 +5 位作者 徐春晖 杨玉莲 屈巧欣 康四岚 李佳芯 吴庆贵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7-445,共9页
【目的】探究涪江中游不同造林树种间植物-凋落叶-土壤连续体的生态化学计量以及叶片养分重吸收特征,为该区域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涪江中游4种常见造林树种(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桉树... 【目的】探究涪江中游不同造林树种间植物-凋落叶-土壤连续体的生态化学计量以及叶片养分重吸收特征,为该区域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涪江中游4种常见造林树种(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树种植物叶片、凋落叶和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及叶片氮磷养分特征。【结果】①构树叶片和凋落叶的N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桉树和构树的叶片及凋落叶P含量显著高于柏木和马尾松,且马尾松土壤P含量最低;②桉树和构树叶片的养分重吸收效率总体上高于马尾松和柏木;③叶片和凋落叶N、P含量分别与土壤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N重吸收效率与叶片N和P含量、凋落叶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重吸收效率与叶片N、凋落叶N∶P、土壤C∶P和N∶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涪江中游地区,这4种造林树种的叶片-凋落叶-土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构树和桉树叶片N、P含量相对较高,养分重吸收能力较强,对养分限制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因此,在研究区域内改造马尾松、柏木等低效人工林时可以适量补植构树和桉树,有助于提升该区域人工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凋落叶 土壤 化学计量 养分重吸收 人工林
下载PDF
不同改造模式对柏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徐春晖 何悦 +5 位作者 吴庆贵 刘美 杨玉莲 张萍 廖玥 曾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25-131,共7页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对改善土壤质量和提升养分含量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改造模式下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特征,以绵阳市盐亭县林山乡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干筛法和湿筛法比较分析疏伐改造(ET)、林窗改造(...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对改善土壤质量和提升养分含量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改造模式下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特征,以绵阳市盐亭县林山乡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干筛法和湿筛法比较分析疏伐改造(ET)、林窗改造(FG)、林带改造(SF)和柏木纯林(PC)4种模式0~40 cm土层深度下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特征和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1)在干筛处理下,4种模式的柏木人工林土壤机械性团聚体以>2 mm为主,含量为48.07%~74.74%,而0~20 cm土层表现为疏伐改造显著高于林带改造,20~40 cm土层表现为柏木纯林显著高于林窗改造和林带改造.(2)在湿筛处理下,0~20 cm土层>2 mm粒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表现为林带改造显著高于柏木纯林与林窗改造,0.053~0.25 mm粒径团聚体表现为林窗改造显著高于疏伐改造与林带改造.(3)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0.56~1.77,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在0~20 cm土层表现为疏伐改造显著高于林窗改造.这表明,改造模式能够显著影响柏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和稳定性特征,本研究为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干筛法 湿筛法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下载PDF
涪江流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32
3
作者 吴庆贵 邹利娟 +2 位作者 吴福忠 杨万勤 张素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4-258,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和水浸法,研究涪江流域丘陵地区5种典型植被系统的雨水截留能力、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能力、土壤物理特性、蓄水能力和渗透性能,并基于坐标综合评定法对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和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各植被类型降雨截留... 采用野外调查和水浸法,研究涪江流域丘陵地区5种典型植被系统的雨水截留能力、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能力、土壤物理特性、蓄水能力和渗透性能,并基于坐标综合评定法对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和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各植被类型降雨截留量、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量均以阔叶灌丛最高,草地最低,阔叶灌丛的平均截留量、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量分别为草地的4.9,2.9,1.8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差异较大,容重表现为草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阔叶灌丛;总孔隙度为阔叶灌丛>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土壤渗透速率和贮水能力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以阔叶灌丛最高,其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贮水能力最弱。5种植被类型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阔叶灌丛>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阔叶灌丛明显优于其他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截留 凋落物持水能力 土壤蓄水能力 涪江流域
下载PDF
高山森林林窗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庆贵 吴福忠 +3 位作者 谭波 杨万勤 何伟 倪祥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37-3545,共9页
林窗对降水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再分配以及分解者群落的影响可能深刻作用于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但有关高山森林林窗大小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尚无研究报道。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川西高山森林不同大小林窗对非生长季节和生长季节红桦(... 林窗对降水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再分配以及分解者群落的影响可能深刻作用于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但有关高山森林林窗大小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尚无研究报道。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川西高山森林不同大小林窗对非生长季节和生长季节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凋落叶质量损失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1a的分解,不同生境下红桦和岷江冷杉凋落叶分别分解了27.25%—30.12%和27.04%—27.96%,其中非生长季节占53.83%—60.18%和50.23%—59.09%。林窗对红桦和岷江冷杉凋落叶质量损失的影响因物种不同而呈现季节差异。总体上,林窗加快了岷江冷杉凋落叶的分解而延缓了红桦凋落叶的分解。与郁闭林下相比,林窗显著增加了2种凋落叶非生长季节的质量损失速率,显著降低了生长季节2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速率;2种凋落叶质量损失速率在非生长季节随林窗面积增大而加快,在生长季节随林窗面积增大而减慢。林窗显著影响了初冻期、深冻期和融化期岷江冷杉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但对红桦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影响不显著。可见,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受到林窗的显著影响,并且阔叶和针叶凋落叶在非生长季节和生长季节对林窗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凋落物分解 质量损失 非生长季节 针叶林 高寒地区
下载PDF
冬虫夏草生境选择主导因子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庆贵 苏智先 +2 位作者 苏瑞军 胡进耀 汪海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1-336,共6页
采用样方法对冬虫夏草生境的海拔、坡度、植被和土壤等环境因子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4500m、坡度为15°~30°的上坡位高山草甸中。(2)PCA分析表明:植被和地形是影响冬虫夏草分布的主导因... 采用样方法对冬虫夏草生境的海拔、坡度、植被和土壤等环境因子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4500m、坡度为15°~30°的上坡位高山草甸中。(2)PCA分析表明:植被和地形是影响冬虫夏草分布的主导因子。(3)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含量统计分析表明:在不同深度层次的土壤中,水分、pH值、全氮和全磷的差异不显著,有机质、有机碳、水解氮和有效磷的差异极显著。(4)对土壤养分含量判别分析表明:5cm土壤中,吸湿水、有机碳、有机质和水解氮显著影响冬虫夏草种群分布;15cm土壤中,全氮显著影响冬虫夏草种群分布;25cm土壤中,吸湿水、有机碳和有机质显著影响冬虫夏草种群分布;而自由水、pH值、全磷和有效磷对冬虫夏草种群分布的影响不显著。(5)植物盖度、植物数量和坡度直接影响冬虫夏草种群分布,而土壤则通过影响植物和土壤温湿度来间接影响冬虫夏草种群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主导因子 土壤养分 生境
下载PDF
亚高山森林林窗大小对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庆贵 谭波 +3 位作者 杨万勤 吴福忠 何伟 倪祥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701-5711,共11页
木质素降解是认识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关键环节,可能受到林窗大小及其在不同季节水热环境的影响。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森林不同面积大小林窗下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凋落叶在初冻期、... 木质素降解是认识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关键环节,可能受到林窗大小及其在不同季节水热环境的影响。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森林不同面积大小林窗下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凋落叶在初冻期、深冻期、融化期、生长季节初期、生长季节中期和生长季节后期的木质素分解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样时间和林窗面积大小对两种凋落叶的木质素降解均有显著影响。经历1a分解,红桦凋落叶的木质素降解了21.53%—27.65%,而岷江冷杉凋落叶的木质素富集了7.95%—19.40%。较大林窗促进了冬季岷江冷杉凋落叶和生长季节红桦凋落叶木质素的降解,抑制了冬季红桦凋落叶木质素的降解;而生长季节岷江冷杉凋落叶木质素富集速率则为林下>大林窗>中林窗>小林窗。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凋落叶木质素的降解过程在冬季主要受到负积温和土壤冻融循环次数的影响(木质素结构的物理破碎),而在生长季节则主要受到平均温度和正积温的影响(木质素的生物降解)。可见,川西亚高山森林木质素降解受林窗格局变化的显著影响,且林窗大小对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的影响与物种和分解时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森林 林窗 凋落物分解 木质素降解 冬季 生长季节
下载PDF
珙桐幼苗生理生态特性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庆贵 杨敬天 +2 位作者 邹利娟 贺静 杨玉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以珙桐种子萌发的幼苗为试材,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珙桐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水势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质膜遭到损害,... 以珙桐种子萌发的幼苗为试材,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珙桐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水势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质膜遭到损害,大量离子外渗,重度胁迫下质膜损害最严重;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在中度和重度胁迫后期增加显著,说明其对干旱亏缺的敏感性较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上升—降低的趋势;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3种酶对干旱胁迫和活性氧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出相互协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 土壤
下载PDF
北川不同海拔珙桐种群年龄结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庆贵 贺静 +2 位作者 曾艳 邹利娟 胡进耀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5期25-28,共4页
采用树木年代学的方法,按照珙桐的分布特点分海拔下限(1 400 m^1 500 m),中部(1 600 m^1 700 m),上限(1 800 m^1 900 m),研究不同海拔梯度下北川珙桐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海拔上限珙桐年龄结构偏大,缺乏幼苗及30 a^40 a的个体;在海... 采用树木年代学的方法,按照珙桐的分布特点分海拔下限(1 400 m^1 500 m),中部(1 600 m^1 700 m),上限(1 800 m^1 900 m),研究不同海拔梯度下北川珙桐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海拔上限珙桐年龄结构偏大,缺乏幼苗及30 a^40 a的个体;在海拔中部,30 a^40 a的个体占的比例较大,争夺空间和资源的能力更强;海拔下限的实生幼苗较多。在中部海拔分布的珙桐较多,且年龄结构集中在30 a^40 a之间,低海拔的种群特征是以幼苗为优势,而高海拔面有的幼苗却很少,表明海拔对珙桐种群年龄结构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年轮生态学 海拔梯度 年龄结构
下载PDF
四川理县冬虫夏草资源分布及其与生境中植物多样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庆贵 苏智先 +3 位作者 苏瑞军 王伟 张大权 杨进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56-60,共5页
对四川理县冬虫夏草资源分布进行详细调查,并对其分布特点与生境中植物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冬虫夏草主要分布于海拔约4,500米高山草甸,伴生植物主要是蓼科、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生境内植物种类较少,盖度较低,灌丛仅少量垫状... 对四川理县冬虫夏草资源分布进行详细调查,并对其分布特点与生境中植物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冬虫夏草主要分布于海拔约4,500米高山草甸,伴生植物主要是蓼科、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生境内植物种类较少,盖度较低,灌丛仅少量垫状灌木分布,很少有乔木出现。冬虫夏草的数量分布与生境内植物多样性指数没有明显相关性,并且放牧强度对冬虫夏草生境的多样性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植物多样性 生境
下载PDF
陆英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庆贵 邹利娟 罗明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99-1903,共5页
目的:探索陆英愈伤组织和丛生芽诱导及组培苗生根的适宜条件,为陆英种苗工厂化生产及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叶片、叶柄、茎段和茎尖为外植体,比较不同外植体、不同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丛生芽的诱导及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索陆英愈伤组织和丛生芽诱导及组培苗生根的适宜条件,为陆英种苗工厂化生产及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叶片、叶柄、茎段和茎尖为外植体,比较不同外植体、不同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丛生芽的诱导及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叶片、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分别为MS+2,4-D 1.5 mg/L、MS+NAA 0.2 mg/L+KT 1.0 mg/L和MS+2,4-D 0.2 mg/L+KT 1.0 mg/L;丛生芽诱导与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NAA0.2 mg/L+KT 3.0 mg/L+GA32.0 mg/L;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3 mg/L,在此条件下,根发育良好,植株健壮。结论:叶片、叶柄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均可诱导出较好的愈伤组织;茎段、茎尖诱导丛生芽增殖系数高,完成植株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英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原文传递
四川冬虫夏草资源现状及科学保护措施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庆贵 苏智先 陈光登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3-57,63,共6页
通过走访和问卷方式对四川省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区社区基本情况、居民对草场和冬虫夏草野生资源的保护意识及保护方法的调查,结果表明:冬虫夏草分布区社区生产生活条件较落后、整体经济水平较低、经济收入模式单一、物资较匮乏,对野生动... 通过走访和问卷方式对四川省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区社区基本情况、居民对草场和冬虫夏草野生资源的保护意识及保护方法的调查,结果表明:冬虫夏草分布区社区生产生活条件较落后、整体经济水平较低、经济收入模式单一、物资较匮乏,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依赖较强;居民对草原生态系统及冬虫夏草野生环境的保护意识较强,但缺乏科学的保护措施和方法。为此,提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及冬虫夏草野生资源的科学方法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问卷调查 冬虫夏草 野生资源 高山草甸
下载PDF
柏木细根垂直分布特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的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庆贵 曾艳 +2 位作者 张发娟 邹利娟 杨玉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49-54,共6页
采用根钻法,研究了绵阳游仙区森林公园柏木林区的柏木细根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土壤孔隙度逐渐减小;柏木林柏木细根的生物量、根长密度、体积也逐渐减小,细根的比根长... 采用根钻法,研究了绵阳游仙区森林公园柏木林区的柏木细根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土壤孔隙度逐渐减小;柏木林柏木细根的生物量、根长密度、体积也逐渐减小,细根的比根长逐渐增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细根的体积、比根长、根长密度、生物量与对应的土层的相关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显著相关.综合分析发现,柏木细根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中,土壤水分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细根 垂直分布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丘陵区域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动态特征 被引量:20
13
作者 谭波 吴福忠 +2 位作者 秦嘉励 吴庆贵 杨万勤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65-1271,共7页
为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冬季生态学过程,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土壤冻结初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及植被生长季节,研究了不同海拔岷江冷杉林(Abies faxoniana)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动态。各海拔森林土壤在冬季维持着较高... 为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冬季生态学过程,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土壤冻结初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及植被生长季节,研究了不同海拔岷江冷杉林(Abies faxoniana)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动态。各海拔森林土壤在冬季维持着较高的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酶活性,并随土壤冻融过程不断变化。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冬季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及转化酶和尿酶活性均表现出受冻结初期土壤冻融循环影响显著降低,在冻结期变化不明显,在融化期急剧增加至融化后显著降低的趋势,且土壤有机层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酶活性在融化期具有一个明显的年高峰值。海拔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酶活性,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不显著。土壤温度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含量相关显著。这表明季节性冻融期是土壤生态过程的重要时期,土壤冻融格局显著影响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高山森林 季节性冻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 冬季生态学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森林林窗对不同关键时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志萍 李维民 +4 位作者 吴福忠 杨万勤 徐振锋 谭波 吴庆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70-274,共5页
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根据温度动态过程,对比研究了生长季节(土壤完全融化期、生长季节前期和生长季节后期)与非生长季节(冻结初期、深冻期和融化期)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林窗中心、林缘和林下土壤有机层和矿... 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根据温度动态过程,对比研究了生长季节(土壤完全融化期、生长季节前期和生长季节后期)与非生长季节(冻结初期、深冻期和融化期)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林窗中心、林缘和林下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的3个关键时期土壤硝态氮含量表现为林窗中心高于林缘和林下;而在非生长季节表现为林缘大于林窗中心和林下,且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表现出相似的规律。除深冻期外,林下土壤铵态氮含量均高于林窗中心和林缘,但林下土壤总矿质氮含量较小。此外,整个研究期间不同关键时期林下土壤总矿质氮均以铵态氮为主,而林窗中心在生长季节以硝态氮为主,在冻融季节以铵态氮为主。可见,高寒森林林窗更新对土壤氮过程的作用受到季节性冻融循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森林 林窗 土壤铵态氮 土壤硝态氮 关键时期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累积量及其持水特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玉莲 马兴艳 +4 位作者 吴庆贵 张川 刘涛 刘群 赵春霖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4,共6页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控制浸提相结合的方法,对龙门山断裂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储量、持水量、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总储量大小顺序为:常绿针叶林(8.26t/...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控制浸提相结合的方法,对龙门山断裂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储量、持水量、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总储量大小顺序为:常绿针叶林(8.26t/hm2)>落叶阔叶林(6.80t/hm2)>针阔混交林(5.52t/hm2)>常绿阔叶林(4.61t/hm2),且未分解层累积量所占比例均小于半分解层。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的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关系,其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研究区4种森林类型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均强于分解层,而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持水能力较强,其次是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最低。研究表明,在该区森林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半分解层凋落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且宜优选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模式进行森林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森林类型 凋落物 累积量 持水特性
下载PDF
巴山水青冈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及与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胡进耀 吴庆贵 +2 位作者 杨冬生 胡庭兴 陈光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4-248,共5页
采用定位观测与综合分析相结合、野外实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LI 6400光合仪研究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巴山水青冈原生林地及皆伐13年后林地土壤呼吸特征。结果表明,原生林及皆伐迹地土壤呼吸作用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 采用定位观测与综合分析相结合、野外实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LI 6400光合仪研究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巴山水青冈原生林地及皆伐13年后林地土壤呼吸特征。结果表明,原生林及皆伐迹地土壤呼吸作用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生长季节中,土壤呼吸作用最强的季节是7-8月,最弱季节是4月和11月;昼夜变化中最强呼吸出现在14:00-15:00,凌晨5:00左右土壤呼吸作用最弱。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线性关系,与近地面地表温度存在极显著指数关系。皆伐迹地经过自然恢复后土壤呼吸作用比原生林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水青冈林 皆伐迹地 土壤呼吸作用 温度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养分动态及其对季节性冻融的响应 被引量:10
17
作者 谭波 吴庆贵 +1 位作者 吴福忠 杨万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175-5182,共8页
为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冬季生态学过程,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土壤冻结初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及植被生长季节,研究了不同海拔(3582 m、3298 m和3023 m)岷江冷杉林土壤养分动态及其对季节性冻融的响应。3个海拔森林土壤冬... 为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冬季生态学过程,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土壤冻结初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及植被生长季节,研究了不同海拔(3582 m、3298 m和3023 m)岷江冷杉林土壤养分动态及其对季节性冻融的响应。3个海拔森林土壤冬季具有较高养分含量,且随土壤冻融过程不断变化。土壤有机层可溶性碳和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在冻结初期显著增加后快速降低,并随融化过程迅速增加后再次降低,而土壤可溶性碳和氮、硝态氮含量在冻结期变化不明显,铵态氮显著增加。矿质土壤层可溶性碳和氮、铵态氮含量也在冻结初期显著增加后降低,而土壤可溶性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在冻结期显著增加,并在融化期经历一个明显的含量高峰。海拔和土层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土壤可溶性碳和硝态氮含量,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随海拔差异而不同。这表明季节性冻融期是土壤生态过程的重要时期,土壤冻融格局显著影响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养分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高山森林 季节性冻融 土壤养分 冬季生态学
下载PDF
柏木人工林林窗位置对香椿细根分解及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德会 李相君 +2 位作者 吴庆贵 尹海峰 李贤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84-2797,共14页
为了解林窗位置对香椿细根分解及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川中丘陵区30a生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200 m;人工林窗中心位置(GC)、边缘位置(GB)、郁闭林(CC)对香椿细根2a自然分解后土壤真菌群落... 为了解林窗位置对香椿细根分解及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川中丘陵区30a生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200 m;人工林窗中心位置(GC)、边缘位置(GB)、郁闭林(CC)对香椿细根2a自然分解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窗内不同位置之间微环境差异显著(P<0.05),土壤理化性质对林窗位置变化的响应较细根养分元素更积极,GB位置细根分解速率显著高于GC和CC。土壤真菌门水平在3个林窗位置间无显著差异,其中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是优势类群;腐生营养型真菌在3个林窗位置上具有显著差异,散囊菌目、粪壳菌目、肉座菌目、刺盾炱目、伞菌目是3个位置上相对丰度值>1%的优势类群,刺盾炱目、伞菌目相对丰度在GB和CC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青霉属和曲霉属是真菌在属水平上的优势类群,其相对丰度在3个位置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林窗位置未对真菌群落α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但群落β多样性对位置变化的响应显著。GB位置群落β多样性显著高于GC和CC(P<0.05),共有种数量最多,GC位置特有种数量最多。冗余分析发现较多环境因子对真菌群落的影响显著(P<0.01),Mantel test(和partial Mantel test)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速效磷、土壤全氮是真菌群落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子。综上所述,林窗内位置对土壤真菌类群构成和群落β多样性具有差异性影响,在柏木人工林内实施林窗式干扰有助于调节细根分解等地下生态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人工林 林窗位置 细根分解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玄参光合日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万怀龙 罗明华 +2 位作者 胡进耀 吴庆贵 李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533-13535,共3页
[目的]研究玄参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特性,为玄参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不同时段、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的净光合速率,以及环境因子对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结果]玄参的光响应曲线为一单峰曲线,玄参光饱... [目的]研究玄参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特性,为玄参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不同时段、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的净光合速率,以及环境因子对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结果]玄参的光响应曲线为一单峰曲线,玄参光饱和点为1 624μmol/(m2.s);光补偿点为21.16μmol/(m2.s)。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典型的"午休"现象。经相关性分析,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温度之间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玄参为阳生植物,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和蒸腾速率是影响玄参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净光合速率
下载PDF
瓦松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瑞军 邹利娟 +1 位作者 吴庆贵 罗明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索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对瓦松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培技术,以种子萌发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研究IAA、NAA、6-BA、KT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探索适宜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结果:愈伤组织... 目的:探索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对瓦松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培技术,以种子萌发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研究IAA、NAA、6-BA、KT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探索适宜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结果: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IAA 1.0 mg/L+NAA 0.5 mg/L+KT 1.0 mg/L,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IAA 0.5 mg/L+6-BA 0.5 mg/L+KT 1.0 mg/L,MS+IAA 0.1 mg/L+KT 2.0 mg/L为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1/2 MS+IAA 0.2 mg/L培养基有利于不定根分化。结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建立了瓦松的植株再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松 叶片 愈伤组织 分化 植株再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