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蔬菜市场形势分析和2024年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晶 周向阳 +1 位作者 刘继芳 吴建寨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蔬菜是重要“菜篮子”农产品之一。2023年,蔬菜市场价格总体基本符合常年季节性波动规律,偏高位运行,夏季菜价跌幅不明显。受多次寒潮和补偿性上涨因素影响,预计冬春菜价上行较往年明显,春节后可能保持高位运行一段时间。考虑到2023年... 蔬菜是重要“菜篮子”农产品之一。2023年,蔬菜市场价格总体基本符合常年季节性波动规律,偏高位运行,夏季菜价跌幅不明显。受多次寒潮和补偿性上涨因素影响,预计冬春菜价上行较往年明显,春节后可能保持高位运行一段时间。考虑到2023年菜价整体偏高,在田面积同比增加,大白菜、萝卜等耐贮蔬菜供大于求,北方设施蔬菜和“南菜北运”蔬菜上市稳健,部分产区寒潮受灾但恢复供应的可能性大,预计2024年春季蔬菜供应总体有保障。总体看,在蔬菜供给总量宽松、结构调优的背景下,建议加快发展特色蔬菜,优化布局设施蔬菜,推进绿色转型,稳定供应链,升级产业链,充分发挥蔬菜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市场形势 展望
下载PDF
2023年马铃薯市场形势回顾和2024年展望
2
作者 周向阳 张晶 +5 位作者 程国栋 迟亮 杨璐 沙德剑 边文波 吴建寨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2,共4页
2023年中国马铃薯市场行情具有薯价前期高企、后期同比偏低、年度价格处于近10年最高位等3个显著特点,预计2024年马铃薯市场价格将总体低于2023年水平。目前,中国马铃薯产业仍存在产业发展不均衡、加工水平亟待提高和区域公用品牌保护... 2023年中国马铃薯市场行情具有薯价前期高企、后期同比偏低、年度价格处于近10年最高位等3个显著特点,预计2024年马铃薯市场价格将总体低于2023年水平。目前,中国马铃薯产业仍存在产业发展不均衡、加工水平亟待提高和区域公用品牌保护不足等值得关注的问题。建议各地实施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加快全产业链深度开发以及强化区域公用品牌保护,着力推动中国马铃薯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市场形势 展望
下载PDF
2022年马铃薯市场形势回顾和2023年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向阳 沈辰 +4 位作者 张晶 程国栋 邢丽玮 刘洪义 吴建寨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0,共4页
2022年我国马铃薯市场行情具有库存薯供应阶段薯价偏低、春薯和秋薯供应阶段薯价高企、总体价格水平高等3个显著特点,预计2023年马铃薯市场走势呈现先同比上涨、后同比下跌的情况。目前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生产总成本上升较快、产业... 2022年我国马铃薯市场行情具有库存薯供应阶段薯价偏低、春薯和秋薯供应阶段薯价高企、总体价格水平高等3个显著特点,预计2023年马铃薯市场走势呈现先同比上涨、后同比下跌的情况。目前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生产总成本上升较快、产业韧性有待加强和部分产区亟待转型升级等突出问题。建议各地多措并举促进马铃薯节本增效、着力提升马铃薯产业链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市场形势 展望
下载PDF
2022年蔬菜市场形势分析与2023年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晶 刘继芳 +2 位作者 周向阳 吴建寨 沈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2022年,我国蔬菜市场价格总体高位运行,基本符合常年季节性波动规律。预计冬春菜价上行较往年偏晚、偏缓,春节后可能保持高位运行一段时间。考虑到2022年菜价普遍偏高,蔬菜在田面积同比小幅增加,白菜、萝卜等耐贮蔬菜量足价稳,北方设施... 2022年,我国蔬菜市场价格总体高位运行,基本符合常年季节性波动规律。预计冬春菜价上行较往年偏晚、偏缓,春节后可能保持高位运行一段时间。考虑到2022年菜价普遍偏高,蔬菜在田面积同比小幅增加,白菜、萝卜等耐贮蔬菜量足价稳,北方设施蔬菜供给充足,“南菜北运”蔬菜上市量稳中有增,2023年春季蔬菜供应总体有保障。在蔬菜供给总体宽松的大背景下,为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菜篮子”保供稳价,建议加快发展设施蔬菜,推进绿色生产转型升级,促进蔬菜产销衔接和冷藏保鲜供应链建设,全面夯实“菜篮子”负责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市场形势 展望
下载PDF
2023年上半年中国马铃薯市场形势回顾和后期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向阳 张晶 +4 位作者 徐美 王亚丽 程国栋 邢丽玮 吴建寨 《农业展望》 2023年第7期9-12,共4页
受库存薯市场供应偏紧和冬薯主产区遭受低温灾害天气影响,2023年上半年前期马铃薯价格同比偏高;在种植规模缩减和灾害天气影响共同作用下,春季马铃薯价格较上年明显上涨;从近10年同期数值来看,2023年上半年马铃薯总体价格水平处于最高... 受库存薯市场供应偏紧和冬薯主产区遭受低温灾害天气影响,2023年上半年前期马铃薯价格同比偏高;在种植规模缩减和灾害天气影响共同作用下,春季马铃薯价格较上年明显上涨;从近10年同期数值来看,2023年上半年马铃薯总体价格水平处于最高位。由于2023年6—8月马铃薯市场供应主体为2023年产季春季马铃薯,预计薯价仍将高于上年同期水平;9—12月,马铃薯市场供应主体为2023年产季秋季马铃薯,在不发生大规模、持续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马铃薯市场价格预计同比下跌。目前中国马铃薯产业仍存在育种短板突出、种植收益波动大和优质优价机制不健全等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建议各地加大马铃薯育种研发、完善马铃薯收益保障机制以及加快农业品牌培育,进一步推动中国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生产 价格 市场形势 展望
下载PDF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9
6
作者 田亚军 张正佳 +3 位作者 迟亮 朱孟帅 吴建寨 沈辰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5期28-31,共4页
目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连接着生产与消费,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方法:整理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情况,讨论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农业基本特征分析了问题背后原因。结果: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持续较快发... 目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连接着生产与消费,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方法:整理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情况,讨论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农业基本特征分析了问题背后原因。结果: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持续较快发展受到行业内生因素和外部环境影响,是消费需求拉动、产业技术带动和政府政策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供需间存在较大缺口,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冷链物流采用成本较高,加之小农生产、产品普遍同质化,影响到相关技术采用。生产供给的季节性、地域性与冷链物流设施专用性的矛盾以及建设发展中不协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也影响了利用效率。针对相关问题,提出鼓励多方参与、加大研发投入、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标准制修订等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冷链物流 供给季节性 设施专用性
下载PDF
中国蔬菜生产空间集聚演变、机制、效应及政策应对 被引量:28
7
作者 吴建寨 沈辰 +2 位作者 王盛威 张建华 孔繁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41-1649,共9页
【目的】近年来,中国"大市场、大流通"的蔬菜供需格局基本形成,蔬菜产业空间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本研究以31个省市为研究单元,系统探讨了1995—2012年中国蔬菜生产的空间集聚演变特征、效应与机制,并提出了应对政策建议,为... 【目的】近年来,中国"大市场、大流通"的蔬菜供需格局基本形成,蔬菜产业空间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本研究以31个省市为研究单元,系统探讨了1995—2012年中国蔬菜生产的空间集聚演变特征、效应与机制,并提出了应对政策建议,为优化生产布局、有效保障供给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集中度指数计算蔬菜产量最大的n个省(市/区)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份额,基于基尼系数模型测度中国蔬菜生产省级层面的空间集中水平,揭示1995—2012年间中国蔬菜产业空间集聚的变动特征;应用修正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评估模型,分析蔬菜产业集聚水平、蔬菜价格、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单位面积资本投入等对蔬菜产值影响的显著性,揭示蔬菜生产聚集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研究初期中国蔬菜生产东南聚集、东多西少的空间特征在研究期内发生了显著变化。1995—2012年,西部省份产量比重提高了6个多百分点,东、西部地区产量差距梯度明显减弱;南北方向上,北方省份占全国比重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蔬菜生产向北方转移明显。研究期内,CR4和CR8两个集中度指标均是前期波动并略有提高,后期基本保持稳定并略降,大致在0.4和0.6之间徘徊,两者的最高点分别发生在2001年与2004年,最低是1995年与1997年;基尼系数同样呈先升后降的变化,2004年的0.5045为研究期内最高点,之后逐步下降。蔬菜生产空间集聚的变化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要素共同参与导致空间重构的结果,也是蔬菜产业本身优化提升的过程。初期分布格局更加依赖光、温、水、土等自然条件,在演变过程中,科技创新使得自然因素作用降低,经济、政策等层面因素的作用逐渐突出。修正后的效应评估方程通过了F检验,并且具有较高的解释水平,基尼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它每提高1个百分点,蔬菜单位面积产值将增加2.48个百分点。【结论】1995—2012年,中国蔬菜生产东、西部产量差距梯度明显减弱,生产重心向北方发生转移,空间分布特征变化明显,尤其在前期更具波动性;蔬菜生产空间聚集对蔬菜产值影响显著,集聚的加强可有效促进蔬菜产值的增加;基于优化蔬菜生产空间格局角度,未来应从加强主产区建设、推进规模化与专业化生产、注重产业各环节间协同入手,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生产 空间集聚 机制 中国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8
作者 吴建寨 李波 张新时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54-2558,共5页
以区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天山北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构建生态经济协调度(EEH)指数评价了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天山北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89年的319.93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321... 以区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天山北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构建生态经济协调度(EEH)指数评价了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天山北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89年的319.93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321.26亿元,增幅0.42%;区域整体生态经济发展处于低协调水平,东部地区协调度高于中、西部,其中8个市县的EEH值为正,生态经济发展处于协调水平,7个市县的EEH值为负,处于不协调水平.研究区生态经济发展已处于协调水平的边缘,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以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经济 协调发展 天山北坡
下载PDF
天山北坡土地利用/覆被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 被引量:36
9
作者 吴建寨 李波 +2 位作者 张新时 夏艳玲 崇洁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8-735,共8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效应是生态环境演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研究对于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以天山北坡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989年到200...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效应是生态环境演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研究对于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以天山北坡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989年到2000年研究区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明显减少,其它类型土地面积在增加,奇台县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最高,乌鲁木齐最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1989年的31 993.31×106元增加到2000年的32 126.27×106元,增加量为132.96×106元,增长率为0.42%,其中,增长最多的是奇台县,下降最大的是玛纳斯县;山前倾斜平原圈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的集中区域。天山北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没有降低不能说明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维护与保育,将来区域发展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天山北坡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不同景观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功能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建寨 李波 +1 位作者 崇洁 张新时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1-627,共7页
本文以1989年、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对天山北坡山地、绿洲、荒漠3个带状区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及其空间差异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1989年到2000年,绿洲带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明显高于山地带与荒漠带... 本文以1989年、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对天山北坡山地、绿洲、荒漠3个带状区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及其空间差异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1989年到2000年,绿洲带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明显高于山地带与荒漠带,草地处于3个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山地带的耕地与林地、荒漠带的未利用土地、绿洲带的未利用土地与耕地是参与变化较多的类型;②草地在3个地带中一致减少,水域、建设用地、耕地一致增加,尤其是建设用地在山地带、绿洲带的增加幅度较大,林地在山地带、荒漠带增加,绿洲带减少,未利用土地则呈现出与林地相反的变化特征;③山地带、绿洲带、荒漠带生态系统系统服务功能都在增加,增幅分别为0.78%、2.44%、0.57%;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局部地区恶化,绿洲带受到了最强烈的扰动,山地带相对稳定,荒漠带扰动最轻。基于3个地带在整个区域承担的不同生态功能,不同区域的开发利用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天山北坡 山地-绿洲-荒漠
下载PDF
天山北坡生态经济的脆弱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建寨 李波 +2 位作者 张新时 赵文武 姜广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9-865,共7页
根据脆弱性的理论内涵,以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为影响力;从资源、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三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了社会经济系统的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应用GIS等手段评价了天山北坡15... 根据脆弱性的理论内涵,以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为影响力;从资源、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三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了社会经济系统的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应用GIS等手段评价了天山北坡15个市、县生态经济的脆弱性.按级数越大,区域越具有脆弱性的原则,将研究区的生态经济脆弱性划分为5级:一级区为乌苏市和昌吉市;二级区包括呼图壁县、米泉县、阜康市、吉木萨尔县、奇台县和木垒县;三级区为克拉玛依市和乌鲁木齐市:四级区为奎屯市和沙湾县;五级区包括精河县、石河子市和玛纳斯县.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脆弱性评估是深化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途径.各区域应以降低区域脆弱性为目标,从自身脆弱性影响因素入手制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策略,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脆弱性 天山北坡
下载PDF
山东省建设用地扩展时空动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建寨 彭涛 +1 位作者 徐海燕 姜广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4-169,共6页
随着我国旺盛用地需求与有限土地供给矛盾的日益尖锐,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及其驱动力研究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ARCGIS9.2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基于扩展速度、扩展强度、分维数相关分析模型,对1990-2005年间山东省建设用地扩... 随着我国旺盛用地需求与有限土地供给矛盾的日益尖锐,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及其驱动力研究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ARCGIS9.2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基于扩展速度、扩展强度、分维数相关分析模型,对1990-2005年间山东省建设用地扩展的时间特征、形态特征、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建设用地的扩展规律,探讨了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山东省建设用地扩展迅速,但仍低于同期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其中,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最快,农村建设用地与其他建设用地扩展速度基本相当;建设用地扩展强度区域差异明显,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亦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农村建设用地扩展程度区域差异最大,城镇建设用地最小;各地市间,滨州市扩展强度最高,东营市最低;全省建设用地稳定性指数较低,并总体形态趋于复杂化,稳定性指数呈下降趋势,其中,农村建设用地稳定性指数最高,城镇建设用地最低;期内山东省建设用地扩展的驱动因素主要为非农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增加、第二产业增加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展 驱动力 山东省
下载PDF
中国蔬菜区域生产优势度演变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建寨 张建华 +2 位作者 宋伟 徐克 孔繁涛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4-160,共7页
近年来,跨区域的蔬菜供应已经成为常态,大市场、大流通的蔬菜供需格局基本形成,开展新形势下中国蔬菜生产优势度演变研究,对正确引导蔬菜生产布局,推动区域供需匹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中国省域蔬菜播种面积与产量变动的基础上,通... 近年来,跨区域的蔬菜供应已经成为常态,大市场、大流通的蔬菜供需格局基本形成,开展新形势下中国蔬菜生产优势度演变研究,对正确引导蔬菜生产布局,推动区域供需匹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中国省域蔬菜播种面积与产量变动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区域蔬菜生产优势度指数,探讨了1995~2013年间中国区域蔬菜生产优势空间格局演变,并分析了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各地区播种面积与产量变化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面积、产量主要增加区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增加幅度显著的区域多为西北、西南的边远地区,产量比重北升南降,东减西增。区域蔬菜生产综合优势为东、中、西顺序递减,但东部地区生产领先优势正在逐步减弱,指数平均值下降了0.04,西部地区则上升了0.19;区域生产优势变动是区域经济发展定位、农业结构调整、比较收益变化与科技创新驱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应该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优化蔬菜生产布局。东部地区,尤其是大都市区域,应防止生产优势的大幅下滑,保障区域蔬菜有效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生产 区域比较优势 中国
下载PDF
农业信息化进程中的政府角色剖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建寨 东野光亮 姜广辉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6-88,共3页
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其发展过程中 ,政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以山东省为例 ,在对该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深入分析了在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政府所应进行的角色选择 。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政府角色 中国 山东 信息产品 信息基础设施 农民
下载PDF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建寨 东野光亮 +1 位作者 李波 郑丽莹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1-113,共3页
随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属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系统理论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理论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农业 信息资源 开发利用 属性
下载PDF
中国蔬菜生产空间格局变动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建寨 张建华 +2 位作者 王盛威 李斐斐 孔繁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202-206,共5页
为深入认识我国蔬菜生产格局变化,促进我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利用空间重心模型分析我国1995—2013年蔬菜生产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3年,我国省域蔬菜生产变化的空间差异显著,产量增加的... 为深入认识我国蔬菜生产格局变化,促进我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利用空间重心模型分析我国1995—2013年蔬菜生产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3年,我国省域蔬菜生产变化的空间差异显著,产量增加的核心区域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地区,快速增加区域全部位于西部地区,该地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明显上升,南方产量相对下降。蔬菜生产空间格局总体表现出向高纬度、低经度的西北向移动的变化特征,其中,2000年前北移明显且相对剧烈,2000年后西进显著而相对稳定。蔬菜生产空间格局变动受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政策等因素影响。保持适当自给率是未来东部地区,尤其大城市保障区域蔬菜供应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生产 空间格局 驱动因素 中国
下载PDF
美国都市农业发展及启示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建寨 李斐斐 +2 位作者 杨海成 吴圣 沈辰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24,共6页
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内涵已经从应对食物短缺向更广的生态、社会领域延伸。美国都市农业经过百年发展,高效整合了相关系统要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成为全球发展典范,纽约、底特律、波特兰3... 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内涵已经从应对食物短缺向更广的生态、社会领域延伸。美国都市农业经过百年发展,高效整合了相关系统要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成为全球发展典范,纽约、底特律、波特兰3个典型城市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其中,纽约空间受限,重点发展精细化与集约化;底特律受城市产业变迁影响,大力推进产业化;波特兰依托区域农业优势,与城市规划衔接较好,更侧重可持续发展。基于美国经验,未来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前提下,从部门协同、因地制宜、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都市农业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都市农业 启示
下载PDF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建寨 张红凤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社会力 实证研究 协调发展 经济 运动规律 社会问题 自然力
下载PDF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及其经验借鉴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建寨 杨海成 +1 位作者 李斐 孔繁涛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7-161,199,共6页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梳理了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实践和经验,针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包括明确主体分工与定位、注重制度保障、完善经费投入...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梳理了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实践和经验,针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包括明确主体分工与定位、注重制度保障、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企业主体培育等,为提升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国际经验
下载PDF
中国粮食安全评价研究概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建寨 王盛威 +2 位作者 徐克 刘佳佳 张建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156-160,共5页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对保障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效支持。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中国粮食供需关系、粮食安全评价体系、粮食安全判定标准3个方面入手,对现有关于中国粮食安全评...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对保障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效支持。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中国粮食供需关系、粮食安全评价体系、粮食安全判定标准3个方面入手,对现有关于中国粮食安全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并展望了后续的研究重点方向,以期为中国粮食安全评价研究工作的深化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评价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