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前表面荧光光谱鉴别新鲜与冻融大黄鱼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亚文 汤海青 +3 位作者 欧昌荣 李亚敏 吴彩叶 曹锦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79-285,共7页
为研究反复冻融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通过理化方法检测了不同冻融次数处理对大黄鱼解冻损失、p H值、色泽、硫代巴比妥酸值、羰基含量等指标的影响,并采用前表面荧光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Fisher线性... 为研究反复冻融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通过理化方法检测了不同冻融次数处理对大黄鱼解冻损失、p H值、色泽、硫代巴比妥酸值、羰基含量等指标的影响,并采用前表面荧光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法(Fisher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FLDA)对不同冻融次数的大黄鱼进行区分。结果显示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大黄鱼的解冻损失显著增加(P<0.05);p H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L*(亮度)值、b*(黄度)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a*(红度)值下降(P<0.05);羰基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增加(P<0.05),反复冻融导致大黄鱼的品质下降。色氨酸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的荧光光谱分别结合PCA和FLDA对不同冻融处理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LDA识别效果优于PCA。通过FLDA建立了新鲜大黄鱼与冻融大黄鱼荧光光谱判别模型,发现色氨酸原始判别的准确率和交叉验证的准确率分别为68.3%和66.7%,NADH原始判别的准确率和交叉验证的准确率均达到100%。由此可见,利用NADH荧光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分析可以鉴别不同冻融处理的大黄鱼。研究结果为水产品新鲜度的快速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主成分分析 模型 大黄鱼 冻融次数 荧光光谱 理化特性 鲜度
下载PDF
基于磁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适配体探针的氯霉素仿生比色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吴彩叶 缪养宝 +3 位作者 朱云云 干宁 欧昌荣 曹锦轩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20-1827,共8页
构建了一种基于磁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适配体探针的仿生比色传感器,用于食品中氯霉素残留分析。首先将氯霉素(CAP)的适配体标记到Fe3O4磁珠上获得捕获探针,进而采用该适配体的互补链标记到铁基MOF(Fe-MOF)上作为纳米示踪剂... 构建了一种基于磁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适配体探针的仿生比色传感器,用于食品中氯霉素残留分析。首先将氯霉素(CAP)的适配体标记到Fe3O4磁珠上获得捕获探针,进而采用该适配体的互补链标记到铁基MOF(Fe-MOF)上作为纳米示踪剂(MOF-cDNA),将捕获探针和示踪剂杂交结合后,可获得铁磁性仿生复合探针。当氯霉素和此类探针孵育后,其与捕获探针上的适配体结合,将纳米示踪剂释放到溶液中,并经过磁分离后进入上清液。由于Fe-MOF具有过氧化物酶的性质,可以催化TMB-H2O2系统显色,由此构建了一种高选择性的氯霉素比色传感器。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本法对氯霉素的检测范围在0.001~10 ng/mL之间,最低检出限为0.3 pg/mL(S/N=3),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6.9%~93.5%,且不受其它抗生素干扰。用此方法检测牛奶样品中氯霉素的结果与商业化ELISA方法一致。此类无酶标记仿生探针具有高催化活性且成本较酶标探针大大降低;该分析方法利用磁分离简化了前处理步骤,可用于奶制品中氯霉素的快速灵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磁性捕获探针 氯霉素 适配体
下载PDF
发酵鲭鱼中一株组胺降解菌的系统发育分析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彩叶 汤海青 欧昌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5-803,共9页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组胺降解能力的细菌,并探索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使用乳酸细菌(MRS)、结晶紫中性红胆盐葡萄糖琼脂(VRBDA)和2216E琼脂培养基对传统发酵鲭鱼(Scomber japonicus)中的组胺降解菌进行分离纯化,测定其生长、产酶特性及对...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组胺降解能力的细菌,并探索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使用乳酸细菌(MRS)、结晶紫中性红胆盐葡萄糖琼脂(VRBDA)和2216E琼脂培养基对传统发酵鲭鱼(Scomber japonicus)中的组胺降解菌进行分离纯化,测定其生长、产酶特性及对发酵鲭鱼生物胺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菌株V-TB-2-5具有较高的降组胺活性,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结合形态特征确定为产氮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zotoformans)。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该菌的生长和产酶条件范围为20~40℃、pH值5~8、NaCl浓度0~3.5%(质量分数w/v),最适生长和产酶条件为30℃、pH值6、1.5%NaCl。酶反应的最适条件为30℃、pH值7。Mn^(2+)、Mg^(2+)和K^(+)等金属离子对酶有激活作用,Fe^(3+)或EDTA则有抑制作用。在传统发酵鲭鱼中,人工强化接种菌株V-TB-2-5与对照组相比组胺含量明显下降,组胺降解率为18.2%~40.7%;同时,接种组中亚精胺含量下降极显著,而精胺则上升。本研究为菌株V-TB-2-5在水产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组胺生物降解的控制提供了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鲭鱼 组胺降解 产氮假单胞菌 生长特性 酶活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