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败酱草水提物通过调控circ_0000936/miR-665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1
作者 张正平 李坤正 +3 位作者 吴彬杰 刘熹 巨虎 张晓璐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17-1024,共8页
目的:探讨败酱草水提物对胶质瘤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胶质瘤组织,qRT-PCR法检测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组织中circ_0000936、miR-665的表达量;Pear... 目的:探讨败酱草水提物对胶质瘤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胶质瘤组织,qRT-PCR法检测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组织中circ_0000936、miR-665的表达量;Pearson法分析胶质瘤组织中circ_0000936和miR-665表达量的相关性;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LN229,不同浓度的败酱草(0.5 mg/mL、1.0 mg/mL、2.0 mg/mL)处理LN229细胞,si-NC、si-circ_0000936分别转染至LN229细胞,pcDNA-circ_0000936转染至LN229细胞后加入2.0 mg/mL败酱草处理细胞;CCK-8、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与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及凋亡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irc_0000936与miR-665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量。结果:胶质瘤组织中circ_0000936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而miR-665的表达量低于正常脑组织(P<0.05);circ_0000936和miR-665呈负相关(r=-0.980,P<0.001);败酱草能够以浓度依赖性方式降低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率、Bcl-2蛋白水平和circ_0000936的表达量(P<0.05),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而凋亡率、Bax蛋白水平和miR-665的表达量升高(P<0.05);转染si-circ_0000936后miR-665的表达量升高(P<0.05),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率和Bcl-2蛋白水平降低(P<0.05),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凋亡率和Bax蛋白水平升高(P<0.05);转染pcDNA-circ_0000936能够逆转败酱草对LN22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结论:败酱草水提物可通过调控circ_0000936/miR-665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并阻碍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酱草 胶质瘤 circ_0000936 miR-665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模拟高原环境下大鼠颅脑损伤造模方法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彬杰 许常林 李坤正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18期9-11,共3页
颅脑创伤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高原地区具有高海拔、低氧、低气压、低温等特点,为了适应高原环境的低氧特点,长时间在高原地区生活,大脑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在功能与结构上都进行改变,因此颅脑损伤后患者的病理生理也较之前发生改变。高原... 颅脑创伤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高原地区具有高海拔、低氧、低气压、低温等特点,为了适应高原环境的低氧特点,长时间在高原地区生活,大脑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在功能与结构上都进行改变,因此颅脑损伤后患者的病理生理也较之前发生改变。高原颅脑损伤模型的建立作为颅脑损伤研究的基础,是研究颅脑损伤的关键。文章旨在对高原环境下颅脑损伤模拟方法和各种颅脑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环境 颅脑损伤 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大鼠
下载PDF
食品安全消费者与监管者博弈分析及对策建议
3
作者 张月义 吴彬杰 《现代商业》 2013年第31期214-215,共2页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关乎公众健康。本文应用动态演化博弈理论对食品安全监管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行为博弈进行了分析,探寻消费者选择不维权的原因,并且提出为激发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动机监管者应该采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行为博弈 监管者 消费者
下载PDF
2型固有淋巴细胞在蠕虫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玉轩 王志鑫 +2 位作者 吴彬杰 程时磊 樊海宁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4-190,共7页
蠕虫感染会诱发宿主产生固有及特异性免疫应答。2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是2型免疫反应的重要参与者,在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 25,IL-25)、IL-3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蠕虫感染会诱发宿主产生固有及特异性免疫应答。2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是2型免疫反应的重要参与者,在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 25,IL-25)、IL-3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刺激下而产生大量辅助型T细胞2(T helper 2 cell,Th2)型细胞因子,从而在清除寄生虫及组织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蠕虫感染后,ILC2自分泌因子、肥大细胞、肠道神经系统、Th2细胞等均参与ILC2调控。探索ILC2在抗蠕虫免疫中发挥的作用极具基础研究与临床药物开发价值。本文就ILC2及其在蠕虫感染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虫 2型固有淋巴细胞 免疫调控
原文传递
高原环境对大鼠脑损伤局部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常林 吴彬杰 +2 位作者 马西坤 官却才让 才旦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检测高原环境(海拔4500m)大鼠脑损伤周围局部组织内不同时间点TNF-α和IL-1β蛋白的表达及动态变化;同期与西宁地区(海拔2200m)大鼠脑损伤周围局部组织各对应时间点相同因子蛋白表达比较,探讨高原环境对大鼠脑损伤局部炎性反应的... 目的:检测高原环境(海拔4500m)大鼠脑损伤周围局部组织内不同时间点TNF-α和IL-1β蛋白的表达及动态变化;同期与西宁地区(海拔2200m)大鼠脑损伤周围局部组织各对应时间点相同因子蛋白表达比较,探讨高原环境对大鼠脑损伤局部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雄性大鼠60只平均、随机分为高原环境组和西宁地区组。每组随机抽取25只建立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造模组),各组剩余5只单纯暴露硬膜不打击(对照组)。颅脑损伤后第1天、3天、5天、7天、14天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脑损伤大鼠周围组织内TNF-α和IL-1β蛋白含量及变化。结果:高原环境造模组TNF-α、IL-1β第1天、3天、5天、7天、14天表达均比西宁地区造模组同时间点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高原环境造模组TNF-α、IL-1β含量未完全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环境加重了大鼠脑损伤周围局部组织的炎性反应且消退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大鼠 颅脑创伤 TNF-Α IL-1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