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岛湖水体稳定度和热分层结构对溶解氧垂向分布的影响
1
作者 张如枫 兰佳 +9 位作者 王裕成 满小明 吴松涛 吴志旭 李慧赟 罗潋葱 李加龙 龚发露 殷鑫星 孙婷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9,共10页
基于2017年1月—2020年2月千岛湖大坝前水质高频监测数据与湖心区气象数据,使用Lake Analyzer(LA)软件计算了水体稳定度指标(“施密特稳定度”和“浮力频率”)和热分层指标(“温跃层深度”和“温跃层厚度”),并与溶解氧垂向分布指标(“... 基于2017年1月—2020年2月千岛湖大坝前水质高频监测数据与湖心区气象数据,使用Lake Analyzer(LA)软件计算了水体稳定度指标(“施密特稳定度”和“浮力频率”)和热分层指标(“温跃层深度”和“温跃层厚度”),并与溶解氧垂向分布指标(“氧跃层深度”和“氧跃层强度”)结合分析。结果表明千岛湖存在时间长且稳定的热力分层和溶解氧分层,分层期为每年4—12月,根据结构变化可分为形成期(4—6月)、稳定期(7—9月)和减弱期(10—12月)三个阶段。水体稳定度指标、热分层指标和溶解氧垂向分布指标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体混合状态是影响溶解氧垂向分布的重要因素,湖体存在热分层则是氧跃层出现的根本原因,水体稳定度升高与热分层结构形成均阻碍溶解氧的垂向交换,促进氧跃层的形成。基于回归分析,发现温跃层深度与氧跃层深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精度高(R^(2)=0.81,N=25),说明在千岛湖可通过温跃层深度推断氧跃层态势。研究结果同时证明LA在千岛湖的可适用性,以及在其它湖泊的可推广性,提供了水体稳定度和热分层指标定量化计算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稳定度 热分层 溶解氧 氧跃层 Lake Analyzer 千岛湖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千岛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于佳 刘佳睿 +5 位作者 王利 吴志旭 虞佐名 刘明亮 韩轶才 谢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8-317,共10页
为探索千岛湖生态系统现状及其历史变化,根据2016年千岛湖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构建了千岛湖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综合分析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营养级结构和生态系统总体特征。2016年千岛湖Ecopath模型由18个功能组组成,有... 为探索千岛湖生态系统现状及其历史变化,根据2016年千岛湖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构建了千岛湖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综合分析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营养级结构和生态系统总体特征。2016年千岛湖Ecopath模型由18个功能组组成,有效营养级范围为1—3.41,牧食食物链的能量流动占系统总能量的56%。系统杂食指数(SOI)、联结指数(CI)、Finn循环指数分别为0.13,0.26和5.15%。千岛湖与其他湖泊和水库比较,其生态系统的各功能组的聚合度较高,联结程度较为紧密,物质再循环比例较高,系统较为成熟。但千岛湖的系统总流量较低为24698.27 t/(km^(2)·a),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6.51,表明系统总体规模较小且仍处于发展阶段。根据千岛湖生态系统历年变化趋势分析:千岛湖生态系统的总体规模有变大趋势,稳定性和复杂性有所增强,但营养交互关系变弱,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仍较低。同时,千岛湖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转化效率较低,食物网趋于简单,应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以保障千岛湖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ECOPATH模型 营养级结构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特征
下载PDF
浮游植物优势属演替和丝状蓝藻增殖的驱动因子研究——以千岛湖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玉茹 刘佳睿 +5 位作者 郑文婷 岳智颖 沈宏 程新良 吴志旭 谢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77-1888,共12页
为探究大型水库浮游植物优势属演替的驱动因子和丝状蓝藻增殖机制,研究了千岛湖2017—2021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千岛湖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蓝藻密度显著上升。2021年,浮游... 为探究大型水库浮游植物优势属演替的驱动因子和丝状蓝藻增殖机制,研究了千岛湖2017—2021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千岛湖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蓝藻密度显著上升。2021年,浮游植物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达到1.54×10^(7)cells/L和2.23 mg/L,比2017年分别上升了161.02%和52.74%。2017—2021年千岛湖浮游植物蓝藻门优势属由微囊藻属(Microcystis)和长孢藻属(Dolichospermum)占优势,演替为假鱼腥藻属(Pseudanabaena)、细鞘丝藻属(Leptolyngbya)、尖头藻属(Raphidiopsis)和Dolichospermum等多种丝状蓝藻共同占优势。浮游植物功能群分析表明,由功能群M和有异形胞的丝状蓝藻H1功能群占绝对优势向功能群H1、S1和S_(N)等多种丝状蓝藻共同占优势转变。在监测期间,千岛湖全湖平均TN和TN/TP显著下降,而TP呈上升趋势。曼特尔检验(Mantel Test)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输入对TP升高贡献较大,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主要与TP、WT、DO、pH、SD和Temp显著相关,浮游植物总密度则受TN、WT、pH、SD和Temp驱动。其中,蓝藻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均受TN、WT、pH、SD、Pre和Temp共同驱动。通过冗余分析(RDA)表明浮游植物优势属和优势功能群变化由TN、TP和WT等共同驱动。丝状蓝藻Pseudanabaena、Raphidiopsis、Leptolyngbya与TN负相关,而Dolichospermu与TN正相关、Microcystis与TP正相关,研究表明,TN的降低是导致丝状蓝藻种类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营养盐较低的水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易受极端气候(暴雨、高温等)、营养输入和水体扰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强降雨导致水体混合增加和营养脉冲补给,可能诱发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及丝状蓝藻增殖问题。研究结果对于贫-中营养水库蓝藻水华预测和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浮游植物 优势属 丝状蓝藻 驱动因子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的蒙古族史诗与希腊史诗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志旭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2-127,共6页
从史诗的定型流变、游牧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自然审美差异、社会的转型和个人意识的觉醒、深刻的命运观等四个方面对东方的蒙古和西方的希腊这两个不同民族的史诗进行比较性探析,以期探索史诗作为人类早期文化文本的基本特质,借以揭示蒙古... 从史诗的定型流变、游牧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自然审美差异、社会的转型和个人意识的觉醒、深刻的命运观等四个方面对东方的蒙古和西方的希腊这两个不同民族的史诗进行比较性探析,以期探索史诗作为人类早期文化文本的基本特质,借以揭示蒙古和希腊两个民族文学不同的审美走向,并在跨文化视野中解读史诗中所蕴涵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民族 文化 比较
下载PDF
从史诗作品透视草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审美建构
5
作者 王艳凤 吴志旭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19-125,共7页
史诗是人类文明的外化,它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下了历史的发展和文学主题的演变。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各有自己的史诗创作,但在史诗的发生与发展、内容与风格、情节与母题上却存在着很多既趋同又相异的特征。对于希腊和蒙古两种不同文化类型... 史诗是人类文明的外化,它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下了历史的发展和文学主题的演变。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各有自己的史诗创作,但在史诗的发生与发展、内容与风格、情节与母题上却存在着很多既趋同又相异的特征。对于希腊和蒙古两种不同文化类型的史诗作品进行审美关照下的比较性研究,有助于揭示东西方文化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的同质与异质,并在跨文化视野中使史诗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审美差异 草原文明 海洋文明
下载PDF
人类精神探源——东、西方神话叙事题材之比较
6
作者 吴志旭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S2期153-155,共3页
古代神话,是全民口头传承的原始文化结晶,它的出现,引导人类步入了文明的殿堂,是全世界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本文通过对东西方神话叙事题材的比较研究,旨在揭示隐藏在神话外衣之下的人类思维上的共通性,探寻各民族文化变迁及人类文... 古代神话,是全民口头传承的原始文化结晶,它的出现,引导人类步入了文明的殿堂,是全世界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本文通过对东西方神话叙事题材的比较研究,旨在揭示隐藏在神话外衣之下的人类思维上的共通性,探寻各民族文化变迁及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以期对民族文学的发生与发展进行理性的反思,从而为民族文化的探究与弘扬注入新鲜的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文化 文明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对蒙古族史诗二元特征的阐释与比较
7
作者 吴志旭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66-71,共6页
各民族的史诗创作往往体现出不同的民族审美倾向,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学和文化特质,该民族的远古史诗为我们提供了最为明晰的透视视角。本文拟就从蒙古族史诗的二元特征入手,从原始宗教与人文宗教的共存、虚实结合的艺术描写手法、人... 各民族的史诗创作往往体现出不同的民族审美倾向,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学和文化特质,该民族的远古史诗为我们提供了最为明晰的透视视角。本文拟就从蒙古族史诗的二元特征入手,从原始宗教与人文宗教的共存、虚实结合的艺术描写手法、人物塑造上的二元特征入手,阐释与比较蒙古族史诗的文化特征和文学审美的独特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民族 史诗 二元
下载PDF
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春天——访原中国作协《民族文学》副主编特·赛音巴雅尔
8
作者 吴志旭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8-80,84,共4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 中国作家协会 副主编 作协 少数民族作家 中国少数民族 改革开放
下载PDF
纵横中西比较 开拓华文领域——饶芃子文艺理论与批评论述
9
作者 吴志旭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年第7期41-43,48,共4页
在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如何打通中西传统诗学之间的隔阂,建立全球性诗学框架,如何开拓比较文学的深度和广度,是文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饶芃子先生以开放的目光从文化角度提出了对比较诗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新的理念并付诸... 在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如何打通中西传统诗学之间的隔阂,建立全球性诗学框架,如何开拓比较文学的深度和广度,是文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饶芃子先生以开放的目光从文化角度提出了对比较诗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新的理念并付诸实践,拓宽了比较文学的学术视野,为这一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芃子 比较文学 文化 诗学 华文文学
下载PDF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热力学状况及热力分层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刘明亮 吴志旭 +3 位作者 何剑波 沈旭 高玉蓉 虞左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7-454,共8页
利用2012年1 12月在新安江水库(千岛湖)6个点位的每月一次的水温及其他环境因子的周年观测资料,分析了水库水温逐月变化、季节变化、垂直分布及温跃层的形成与变化,探讨了温跃层特征量(温跃层深度、厚度、强度)与表层水温、水体透明度... 利用2012年1 12月在新安江水库(千岛湖)6个点位的每月一次的水温及其他环境因子的周年观测资料,分析了水库水温逐月变化、季节变化、垂直分布及温跃层的形成与变化,探讨了温跃层特征量(温跃层深度、厚度、强度)与表层水温、水体透明度的关系.新安江水库表层和中层水温与气温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又以表层水温线性关系最好,而下层水温与气温没有显著相关性,说明下层水温受气温的影响很小,全年处于相对恒温状态.水库表层和中层水温逐月变化明显,呈现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的变化趋势,其中中层水温最高值出现的季节较表层水温明显后延,下层水温没有明显的逐月变化和季节变化.水温垂直分布显示,4个季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温跃层和温度分层现象,其中水深最深的大坝前水温分层最明显.小金山、三潭岛和大坝前3个典型点位从春季的4月份到冬季的2月份温跃层深度由1.61±0.47 m逐渐增加至39.37±5.35 m,而温跃层厚度和强度则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温跃层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增强稳定减弱消失的周期变化.温跃层深度与水体透明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表层水温存在显著负相关,并基于透明度和表层水温建立温跃层深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 垂直分布 温跃层深度 热力分层 透明度
下载PDF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保护策略 被引量:51
11
作者 韩晓霞 朱广伟 +2 位作者 吴志旭 陈伟民 朱梦圆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6-845,共10页
为探索新安江水库(千岛湖)水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09 2010年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对新安江水库水质时空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透明度、总氮、总磷及叶绿素受水文季节变化过程、浮游生物生... 为探索新安江水库(千岛湖)水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09 2010年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对新安江水库水质时空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透明度、总氮、总磷及叶绿素受水文季节变化过程、浮游生物生长及人类活动等的综合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特别是上游街口断面各指标季节差异显著.空间分布上,上游水质明显劣于下游水质,上游水域透明度低,氮、磷及叶绿素含量高,反映出外源供给和人类活动对新安江水库水质的决定性贡献,控制外源污染是新安江水库水质提升的关键.统计分析表明,新安江水库主要感官指标透明度主要受控于藻类生物量,而藻类生物量变化与氮、磷营养盐的含量关系密切.严格控制入库营养盐通量,控制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性异常增殖已成为解决新安江水库水环境问题的核心.另外,新安江水库经济鱼类赋存量与捕捞量对水质有一定影响,年度捕捞量与水体透明度具有反相关关系,不能排除鱼类密度过高导致的生态系统失调的可能.因此,要进一步开展渔业养殖的水质效应研究,加强渔业管理,确定科学合理养殖模式,保证新安江水库水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 富营养化 时空变化 藻类水华 渔业养殖
下载PDF
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47
12
作者 张明 唐访良 +4 位作者 吴志旭 陈峰 程新良 徐建芬 俞雅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258,共6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集于2012年12月的部分干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共检出属于美国EPA优先控制16种PAHs中的15种,各采样点位PAHs总量的浓度范围在258--906ng/g(干重)之间,...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集于2012年12月的部分干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共检出属于美国EPA优先控制16种PAHs中的15种,各采样点位PAHs总量的浓度范围在258--906ng/g(干重)之间,平均值为558ng/g,属低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受周边区域内点源污染和河流输入污染物影响.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以高分子量组分为主,通过特征组分比例可确认其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煤炭、木材不完全燃烧及车船尾气排放.利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沉积物质量标准法分别对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风险评价表明,千岛湖沉积物中不存在严重的多环芳烃生态风险,但部分点位按照质量标准法评价已经超过临界效应浓度值,需加强监测查明污染源,并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沉积物 千岛湖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新安江水库夏季CDOM吸收光谱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殷燕 吴志旭 +5 位作者 张运林 刘明亮 周永强 高玉蓉 何剑波 虞左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07-3214,共8页
为探讨夏季新安江水库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光谱特征、空间分布及潜在来源,于2013年7月份在新安江水库采集了53个表层水样,分析了CDOM吸收系数a(350)、比吸收系数a*(350)和光谱斜率S值的空间分布规律及CDOM吸收系数与水质参数的... 为探讨夏季新安江水库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光谱特征、空间分布及潜在来源,于2013年7月份在新安江水库采集了53个表层水样,分析了CDOM吸收系数a(350)、比吸收系数a*(350)和光谱斜率S值的空间分布规律及CDOM吸收系数与水质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夏季新安江水库CDOM吸收系数空间分布可划为3类,吸收系数大小呈现出A类区(西北河流区)>B类区(库心区及东北库区)>C类区(西南库区及东南库区)的规律,空间分布与CDOM比吸收系数相似而与S值相异.CDOM吸收系数a(350)与叶绿素a(Chla)浓度、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及悬浮物浓度存在极显著性正线性相关,表明夏季新安江水库CDOM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新陈代谢及降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 有色可溶解性有机物 吸收系数 光谱斜率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地表水中20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明 唐访良 +3 位作者 徐建芬 陈峰 范晓开 吴志旭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5-180,共6页
为了更准确的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地表水中的残留水平,建立了无需前处理,直接进样快速测定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0.2μm针式滤头过滤除去颗粒性杂质后,UPLC-MS/MS进样分析,采用... 为了更准确的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地表水中的残留水平,建立了无需前处理,直接进样快速测定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0.2μm针式滤头过滤除去颗粒性杂质后,UPLC-MS/MS进样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tm BEH C18色谱柱,甲醇和5mM乙酸铵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电离,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20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0.10~1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5 6~0.999 7之间,方法的检出限为0.01~0.05μg/L;高、中、低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2.2%~117%,相对标准偏差在1.82%~14.2%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且检测范围广、分析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氨基甲酸酯 多反应监测 地表水 农药残留
下载PDF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湖泊区夏季热分层期间垂向理化及浮游植物特征 被引量:49
15
作者 吴志旭 刘明亮 +2 位作者 兰佳 何剑波 虞左明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0-465,共6页
2010年7月对亚热带特大型水库——新安江水库湖泊区水体的垂向物理、化学参数以及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观测研究,并应用Water-PAM对水体浮游植物垂向光合作用参数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夏季该水库湖泊区在水下10~20 m处形成明显的温跃... 2010年7月对亚热带特大型水库——新安江水库湖泊区水体的垂向物理、化学参数以及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观测研究,并应用Water-PAM对水体浮游植物垂向光合作用参数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夏季该水库湖泊区在水下10~20 m处形成明显的温跃层,垂向pH值、溶解氧及浊度的变化同叶绿素a浓度呈现高度一致;夏季浮游植物群落以硅藻占绝对优势,水体表层以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为主,表层以下其它各层均以巴豆叶脆杆藻(Fragilaria cro-tonensis)为绝对优势种,垂向分布表现为5~10 m区间为浮游植物高密度区域,温跃层以下浮游植物密度显著下降,水温分层可能是决定浮游植物垂向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浮游植物最大光合效率从表层向下层逐步降低,实际光合效率最大值出现在垂向10 m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 浮游植物 垂向分布 Water-PAM 湖泊区
下载PDF
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峰 唐访良 +4 位作者 徐建芬 张明 吴志旭 程新良 叶永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3-599,共7页
对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21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现状进行调查,明确HCHs与DDTs的组成特征及源解析,并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共检出12种OCPs,各采样点位OCPs总量的浓度范围在0.43~12.70ng/g之间,平均... 对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21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现状进行调查,明确HCHs与DDTs的组成特征及源解析,并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共检出12种OCPs,各采样点位OCPs总量的浓度范围在0.43~12.70ng/g之间,平均值为5.28±4.84ng/g,处于低残留水平,其中DDTs是主要的残留物,街口、大坝前点位样品出现OCPs高残留.工业DDTs的历史使用是千岛湖表层沉积物DDTs残留的主要来源,仅街口点位样品存在林丹的污染并有新的DDTs输入,应引起重视.利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沉积物质量标准法分别对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部分点位样品中OCPs的残留现状对该区生物可能存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沉积物 千岛湖 残留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固相萃取-亲水相互作用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3种酰胺类化合物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明 唐访良 +3 位作者 范晓开 徐建芬 陈峰 吴志旭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55-1560,共6页
基于亲水相互作用液相色谱(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HILIC)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甲基乙酰胺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水样采用石墨化碳黑固相萃取柱净化,上样1.0 mL,并... 基于亲水相互作用液相色谱(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HILIC)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甲基乙酰胺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水样采用石墨化碳黑固相萃取柱净化,上样1.0 mL,并最终用1.0 mL乙腈洗脱,洗脱液进样色谱分析。选择Waters HILIC色谱柱,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等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00 nm条件下检测。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3种酰胺类化合物在11 min内实现基线分离。所有目标化合物浓度在0.05~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检出限达0.01 mg/L。加标回收率为84.1%~106%;相对标准偏差1.8%~10.4%。本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准确等特点,能够满足环境水样中痕量酰胺类污染物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相互作用液相色谱 固相萃取 酰胺 环境水样
下载PDF
应用实测光谱估算千岛湖夏季叶绿素a浓度 被引量:13
18
作者 高玉蓉 刘明亮 +2 位作者 吴志旭 何剑波 虞左明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3-561,共9页
依据2010年8月的实测数据构建了千岛湖水体夏季叶绿素a浓度的实测光谱数据估算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利用ASD FieldSpec3野外光谱仪获取高光谱数据,计算水体离水辐亮度和遥感反射率.通过寻找反演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高光谱敏感波段,采用单波... 依据2010年8月的实测数据构建了千岛湖水体夏季叶绿素a浓度的实测光谱数据估算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利用ASD FieldSpec3野外光谱仪获取高光谱数据,计算水体离水辐亮度和遥感反射率.通过寻找反演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高光谱敏感波段,采用单波段相关分析、波段比值、微分光谱、三波段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等多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与单波段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不大;596 nm和489 nm波长处反射率比值、545 nm处光谱一阶微分与叶绿素a浓度均呈较显著相关,估测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82、0.590,RMSE分别为0.89、1.98μg/L;三波段模型的反演结果优于传统的波段比值和一阶微分法,R2为0.838,RMSE为0.71μg/L;神经网络模型大大提高了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精度,R2高达0.942,RMSE为0.63μg/L.本研究为今后在千岛湖水域的夏季相邻月份进行叶绿素a浓度大范围遥感反演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叶绿素A 高光谱 遥感 BP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千岛湖流域水质变化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姗姗 张落成 +2 位作者 李刚 李昌峰 吴志旭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8-954,共7页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水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模型,对千岛湖流域水环境与经济发展趋势及协调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千岛湖流域水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协调状况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向轻度失调再...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水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模型,对千岛湖流域水环境与经济发展趋势及协调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千岛湖流域水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协调状况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向轻度失调再到趋近协调的转变过程:以5年为滑动周期考察协调度的演变趋势发现,2000-2012年千岛湖流域协调度大致呈"V"型趋势,2000-2004年水环境质量略有下降,经济发展缓慢,2004-2008年由于经济迅猛发展、水环境质量迅速下降,水质与经济发展处于失调状态,经过2008年转折点后,水环境质量开始改善,2008-2012年协调度达最高点,处于趋近协调,开始向初级协调状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 经济发展 协调度 千岛湖流域
下载PDF
千岛湖水体营养盐时空变化及水环境挑战 被引量:17
20
作者 朱广伟 程新良 +5 位作者 吴志旭 史鹏程 朱梦圆 许海 国超旋 赵星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2-863,共12页
为揭示亚热带深水水库水环境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千岛湖布设100个监测点,开展了为期1年的逐月水环境调查,分析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水质风险.结果表明:千岛湖水体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浮游植物... 为揭示亚热带深水水库水环境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千岛湖布设100个监测点,开展了为期1年的逐月水环境调查,分析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水质风险.结果表明:千岛湖水体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浮游植物生物量(PB)等关键水环境指标时空差异大,全库年均TN浓度为0.92 mg/L,其中月均最大值出现在3月,为1.04 mg/L,最小值出现在8月,为0.78 mg/L,安徽段库区年均值为1.60 mg/L,而东南库湾年均值为0.83 mg/L;全库年均TP浓度为0.021 mg/L,其中月均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0.033 mg/L,最小值出现在11月,为0.013 mg/L,安徽段库区年均值为0.052 mg/L,而东南库湾年均值为0.015 mg/L;全库年均Chla浓度为5.1μg/L,其中月均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10.0μg/L,最小值出现在11月,为1.6μg/L,安徽段库区年均值为11.4μg/L,而东南库湾年均值为3.0μg/L;全库全年Chla浓度最大层PB平均值为2.396 mg/L,月均最大值为8.246 mg/L(8月),最小值为0.557 mg/L(11月);在空间上,PB最高值出现在城中湖,年均值为3.688 mg/L,最低值出现在西南库湾,年均值为1.740 mg/L.尽管千岛湖部分水质断面能阶段性保持贫营养水平,但较大比例水域已处于中营养,且在时间上存在不稳定性,暴雨入库期全库TP平均值可达枯水期的3倍,不同月份PB差异可达15倍,表明千岛湖水质的稳定达标存在较大挑战.在大型深水水库中,气象水文过程对局部库湾水环境指标的冲击较大,藻类对外源负荷入库产生明显放大作用,在水库水环境保护中应将外源负荷控制作为水质风险防控的关键,并重视水库生态系统结构的调控,防控蓝藻和硅藻等水华优势属藻类的过度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深水水库 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 暴雨径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